出入息念 - 由空息相依到与佛印心
更新时间:2023-10-19 18: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出入息念的正确方法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出入息念——由空息相依到与佛印心
摘自张大卿的著作《阿含圣典的解脱心法》
张大卿 弘法师
前言
以出入息为念是将自己的注意力放置在呼吸内,这是要练习呼吸和空形成相通的关系,叫做空息相依。透过空息相依,可以体会佛陀及所有圣弟子的心境,即与佛印心。
若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会有很微妙的作用。因为我们的呼吸是一种风,风是很无常的,在风里面很容易体会到无常,很容易体会到苦,很容易体会到无我。
出入息是所有圣弟子及佛陀,每一天的生活方式,每一位修行人有事没事,他的心、他的注意力都放在他的呼吸。
学习出入息念,不只是在打坐,平常等人、等公车、看电视、上下班开车、去超市买东西,不管站着、坐着、走路,有事、没事,随时随地都可以抽「空」观呼吸。
只要有一点点时间,我们就回来安住呼吸,回来感觉吸气、呼气和身体的关系,回来感觉吸气、呼气和精神的关系。
我们随时随地去体会,吸气是一种提神,让我们不昏沉;呼气是一种安神,让我们不散乱,这是最简单的感觉。然后我们可以感觉,吸气是一种紧,呼气是一种松;感觉吸气是一种收,呼气是一种放;感觉吸气是一种内拉,呼气是一种外推。再来我们可以感觉,吸气是一种收缩、呼气是一种膨胀。
我们由心底来感觉那个吸气,由心底来感觉那个呼气,感觉一吸一呼,一松一紧,一收一放,一拉一推,把呼吸当成一种按摩,一种推拿。
这个必需要体会,你若有非常的体会,就很容易进入出入息的要领。出入息的要领除了「用心」呼吸之外,就是可以感觉到吸气是一个拉进来﹙内拉﹚的力量,呼气是一个推出去﹙外推﹚的力量;可以感觉吸气是一种收缩、呼气是一种膨胀。
我们可以将出入息推拿的心法,应用到一切法与一切触境上。
界蕴处与出入息
我们可以去感觉每一个呼吸和五蕴的关系,吸气的时候,感觉色蕴收缩;呼气的时候,感觉色蕴膨胀。吸气,感觉色蕴的紧;呼气,感觉色蕴的松。吸气感觉对色身的执着;呼气感觉执着松掉。
受蕴本身也是在收缩、膨胀;也是有松、有紧;有起、有落。吸气感觉它生起来;呼气感觉它落下去。吸气感觉它有紧;呼气感觉它比较松。吸气感觉受蕴收缩;呼气感觉受蕴膨胀。
五蕴的每一蕴,色、受、想、行、识,都在收缩、膨胀,感觉到那个收缩、膨胀,就是无常;感觉到那个用力就是苦;感觉到那个动,不能不动,就是无我。
也可以做界作意,去看不只是呼吸在收缩膨胀,一切的大地都在收缩膨胀;整个大自然的火力、能源都在收缩膨胀、都在用力;整个气候、整个天气的变化都是一种收缩膨胀;甚至连空间都在收缩膨胀,都随着我们的心在收缩膨胀;境在收缩膨胀、我们的心也在收缩膨胀;整个六界,地、水、火、风、空、识都在收缩、膨胀。
我们热的时候,身体会膨胀;冷的时候身体会收缩,动物是这样,植物也是这样。一切都是地、水、火、风、空、识的组成,地在动、水在流、火在烧、风在吹、识在分别取角、空在收缩、膨胀,一切都在收缩膨胀。
不只是我们的身心在收缩、膨胀,全身每个细胞都在呼吸、都在收缩膨胀;整个世间都在收缩、膨胀;整个宇宙都在收缩、膨胀。
我们的眼睛看到光就会收缩,在暗处就会膨胀,我们的心情也如此影响六根。心情好,眼根较收摄,心情不好,眼根反而膨胀;心较静则较收摄,心不静就较膨胀。吸气时瞳孔会收缩,呼气时瞳孔会膨胀。去注意吸气的看和呼气的看有什么不同?吸气的听和呼气的听有什么不同?鼻子最明显了,吸气的嗅和呼气的嗅当然不一样。
去感觉六根和呼吸的关系,这样六根就会很敏感,对六根的用力会很敏感,敏感之后就会懂得如何省力,懂得省力就比较不会造业。
我们在呼吸的时候,去感觉六根的收缩、膨胀;感觉六根的用力;感觉六根的松紧;感觉六根的动,六根不停的在动,很难停在一个定点,非动不可,这就是无常、就是苦、就是无我。
十二缘起与出入息
面对苦,我们就看到十二缘起最外层的轮转,吸气,感觉那个轮转拉进来;呼气,感觉那个轮转推出去,去感觉那个苦。
十二缘起,每一个轮转都是一个收缩和膨胀,都有一个拉进来和推出去的力量。吸气,拉进来,感觉自己在十二轮转的那里?呼气,推出去,看自己在那里?这个推和拉的感觉叫做推拿、叫做按摩。
不管我们现在在那里,我们看到,吸气感觉;呼气感觉。把所有的苦恼,有续也好、强取也好、渴爱也好、六根的攀缘也好、识的不能过滤消化也好、冲动也好、无明也好,不管好的,坏的,我们都去感觉它拉进来和推出去的力量,把它当作一种身心的推拿和按摩。
这个态度就是对十二轮转,没有排斥,完全的接受,完全的承担,是什么就是什么,看到、知道,心里有数、心知肚明、正知正念。
我们只安住出入息,去感觉一切都在收缩、膨胀,一切都在内拉、外推,一切都在起落、生灭。一切的膨缩、拉推、起落都是身心的按摩,以出入息推拿一切境。
四法印与出入息
我们透过出入息的体会,会让我们的感觉更敏锐。吸气的时候,我们可以去感觉无常,呼气时,感觉不用力,感觉涅盘寂静。吸气,感觉苦,呼气感觉涅盘寂静。吸气,感觉无我,呼气感觉涅盘寂静。虽然还无法完全体会,但至少要让那个感觉渐渐生起来。
无常:来去是为不来去,生死是为不生死,聚散是为不聚散。 苦集是为苦灭。
无我是为离「我是、我在、我能、我有、我欲」之慢。 寂静一心是为见缘起。
慈悲喜舍与出入息
悲心是来自见苦,吸气,去感觉世间的苦。一个吸气,那个悲的感觉没有出来,第二个吸气,第三个吸气?一直去感觉,感觉众生的苦,感觉彼此无法了解、无法谅解、无法互相接受、众生欲望冲突的种种苦?感觉到眼泪流下来。
如果你在打坐的时候昏沉、掉举或散乱,就去注意这个悲心,注意众生的苦,注意自己执着色身、执着五蕴的苦,一直去感觉,感觉到眼泪流下来,昏沉就不见了,散乱就不见了,爱着、碍着、欲望就不见了。
吸气感受众生的苦,呼气就以慈心作意,去承担,去注意减少互相的苦。我们只选择无条件的对别人好,我们只选择善待因缘,永远不选择恶待因缘。因为每一个起心动念想要对别人不好都是很用力的,自己什么好处也没有。
人的心情,不是贪瞋痴,就是慈悲喜舍,你选择让自己驻留在那一个?你有没有选择的余地?要看到我们的确有这个选择的空间。我们永远选择两件事,一个是无条件、无所求的对别人好,一个是休息。这个别人不一定是亲人?可以是一切众生,可以是森林。
如果觉得对别人好很累的话,我们就闭关,这个闭关不一定是关起门来,这个闭关是指收摄六根。收摄六根是不再攀缘外境,不抓取、不排斥,不因接触外境而去想、去判断,只集中安住一处,只安住于自己的正念﹙如出入息﹚正知﹙如当下的姿势、动作、表情、口气﹚。
不去理我们不能对他好的对象,这个不理不是冷漠、不是我慢、不是赌气,是有所不为,是我选择至少我不对人家不好。
放下时,一切重新开始。心沉潜内敛,安静不再骚动,看到自己原来可以选择,不必承担那么多贪瞋痴,那么多我慢。
所以,真的!我们要修这个慈悲不难,一点都不难,是在你没有负担、是在你有余、在你承担得起的时候,你不需要勉强。如果要对别人好就无条件、无所求,它不难,不难的原因是只要你觉得不愿意,你就不要,你就闭关,就表示你没有余,没有余就不要勉强。
再来呼吸与见苦、离苦同步,吸气不断感受苦是圆?是扁?是啥属性?清清楚楚去见苦的模样;呼气,释出苦,有如长叹一口气,但不从口出,从鼻出,同时感受喜乐回向、寂静回向。
能知见「自己就是世间,不但是世间而且是世间的中心。」每一个呼吸都回向世间。吸气时为世间分担苦难,呼气时回向世间喜乐与寂静。吸是苦入,呼是乐出,吸紧呼松,逐渐心平气和。
配合喜心作意,一切境都是最好的修行之境。触境取相,不管取了什么相,也都喜心作意,一切相都是最好的相。不要对相厌嫌,才能完全接受、承担,然后于相寻伺,看到每一个相的不寂静,看到相的不寂静是苦,每一个相都能有助于见苦,所以每一个相都是最好的相。
这个「最好」也只不过是一个取代一个,因为每一个都最好,所以每一个都可以不抓而流过。
任何境界都不离心的取相,境界是世间的终点,也是世间的起点。面对终点,只有接受;面对起点,只有承担,不管境界多么恶劣,你的起心动念都是新的起点。
接受已生,接受一切境,在接受中锻炼俯仰屈伸、推拿按摩。坚持慈悲喜舍,天人自会感动相助。单纯无所求,远离一切人我对待,无怨无尤。
随时回到当下,接受当下因缘,没有见诤、没有欲诤,回到呼吸,重新开始。在慈悲喜舍中,灵活取角,转向自在,不逞强、不抓、放下。没有「我是」之慢,才没有内心的唠骚,完完全全没有内心的牢骚,是名「牟尼寂静」,此即舍心作意。
接受过去已经发生﹙已生已灭﹚,不想控制支配未来﹙未来未生﹚,只一心「善待」,因应眼前境界,对此境界或触境:
吸拉呼推 吸悲呼慈 吸舍呼喜
吸无常呼寂静 吸苦呼寂静 吸无我呼寂静
吸缘起﹙见苦缘生﹚呼缘起智﹙见苦缘灭﹚ 以上七种出入息念与法配合,须极度熟稔。
八作意次第
要领/步骤/修﹙作意﹚证﹙不作意﹚程序
数:欲单纯;原点作意﹙每一个呼吸都是第一个呼吸,也是最后一个呼吸﹚。 随:﹙现见﹚:进出,长短,粗﹙重﹚细﹙轻﹚,净浊,滑涩,冷暖,五蕴升降、无常。
触:系念在前。分别三心所吸、呼、触相。预作定﹙全神注意﹚:以遍处为所缘生取相。近分定﹙舍离五盖﹚:剎那定;未到地定,以取相为所缘,配合法印作意生后相﹙似相﹚。安止定:以后相为所缘,生增益相。
止:安止定得禅支─五自在,以增益相与五种自在为增上,不堕有续的意识流。 观:观无常、苦、无我,心无贪缚。 还:信受四谛,转识成智。
净:六根清净,不为境染,断结缚。 返:法法校正。彼等之各别观。
为什么要打坐
接下来,我们讲八作意次第。这个八作意是历代圣弟子整理出来的打坐八个步骤,是出入息念的止观。
有人问:为什么要打坐?打坐是种沉淀,把日常生活中的杂质作沉淀,做个大扫除。 另外,打坐是一种归零,把我们的动作还原到最简单的状态,最容易观察的状态。 在经典上我们常常看到正知正念,这个正知正念有一种意思,就是对我们当下的每一个动,每一个动作,都清清楚楚。
在行住坐卧里面,初学者除非动作很慢,不然的话,可以说不可能做到所谓念兹在兹。
而原始佛教的念兹在兹,是清楚当下的每一个动,问题是,当下有太多的动,一下子哪里痒痒,一下子这里热热,一下子抓头抓脑,一下子动脚、动手、动口,一下子身体左右摇晃,甚至连打坐的时候都很难避免。
当下有那么多动,如何可能做到正知正念?于是打坐变成一个最简单的方式。 打坐的时候,最容易做到先有念头后有动作。譬如你想左右摇晃,前后摇晃,你先有念头再有动作,很有可能你念头出来以后,本来想动的动作不想动了。能够先看到念头,不但能够省下很多动作,而且比较能够正知当下每一个动,清清楚楚。
当我们把动作还原到最简单的时候,我们依然看到我们的腹部在动,呼吸在动,几乎这是两个最难避免的动。只要有呼吸,丹田一定有起伏,鼻孔一定有进出。
这个时候,我们把每一个动,都看成是欲望。去感觉吸气的冲动,去感觉呼气的冲动,去感觉吸与呼之间、呼与吸之间的逼迫感。能够清清楚楚的看到当下的动,才有可能清清楚楚的看到自己的欲望。能观察动,才能观察欲望;才能减少动,才能减少欲望,才能趣向涅盘寂静。
每天至少打坐一小时,这个时间须选精神最好的时候。这个时间是「供养三宝与十方众生」,这个时间一定得给自己。这个时间是放下万缘,最诚实地面对身心五盖。
打坐不是应酬或应付,所以不要选精神不好的时候。这个时间最好是早起第一个小时﹙或时辰﹚,印度人称之「梵时」,中国人称之「活子时」。
打坐之前,上坐﹙入坐﹚之后,先做横膈膜呼吸﹙深呼吸﹚。吸气时,腹部往外、然后胸腔往外、再腹部内缩;呼气时,腹部向外,之后再内缩。先做几个深呼吸,然后静下来。
再来是自然的呼吸、不用力。没有刻意的快、没有刻意的慢,没有刻意的长、也没有刻意的短。是以从容不迫、不急不缓、很轻松、很安静的心情来静坐;来感觉自己的呼吸。
唯一与日常生活呼吸的不同是,如实观察吸气、如实观察呼气。因为要如实观察,只好心静;因为要少苦,只好拜托吸不要逼呼、呼不要逼吸、呼与吸不要互相逼迫,各有各的机会,这样才能从容不迫、不快不慢。
由从容不迫进入轻松﹙呼吸不紧张﹚安定,进而感觉呼与吸不互相逼迫真好,完成一个呼气再吸气,观察呼气有无逼迫吸气?吸气有无逼迫呼气?呼吸从容不迫,更加轻安。彻底体会吸气收缩、呼气舒张对身心的不同影响。取出入息张缩相,体会身息相依,心息相依。
修出入息念,第一个步骤,就是在感受呼吸与身心柔软的关系。看到那个关系以后,就找到了要领,表示你知道出入息念的法。你见到出入息念的法,就会很乐意安住于呼吸,你开始乐于这样做。
你如果没有看到呼吸与身心柔软的关系,你就没有动力,就不会很乐于做出入息念。 做事要有动力,最大的动力来自于你看到法。没有看到法,不知道为什么要做出入息念?为什么要观呼吸?一观呼吸就觉得无聊、不耐烦、甚至昏沉。触境,想观呼吸就拉拉扯扯,然后就说观呼吸没有用,说自己做不到,对法没有信心,对自己也没有信心。
信心来自体验,有体验就有信心,有信心就有动力,然后有轻安、有法喜。轻安、法喜交替辗转令你身、口、意的冲动尽降服、消失掉。如此,继续坐,更安定,没有不耐烦,坐着,感觉很喜乐。
数息
数就是以数数字的方法,来取代妄想,取代杂念。我们做「数息」时,要单纯到自己的欲望只是要好好「数」,好好数这个数字,没有多余的欲望。这样的好处就是看自己的欲望和妄想是不是太多。
平常我们的心大部份都是散乱的,我们的心散乱到什么程度?自己也不晓得。要用什么来量呢?佛教的量法是用这个「数」来量。
从1数到9,再从9数到1,没有妄念进来,连续三次,这样就算数得不错,这个可以骗别人,不能骗自己的。
你若无法从1数到9,再从9数到1,来回连续三次,没有妄想杂念进来,你说你的心有多静,那都是骗人的。心静不下来,叫做苦,你若不知道这是苦,在佛教里,叫做「愚痴」。
我们可以先数1,再吸气、呼气。然后数2,再吸气、呼气?一直数到9,再倒数。 也可以数1再吐气、吸气。然后数2吐气、吸气?数到9,再倒数。
比较昏沉或血压低的人,可以数吸气;比较散乱或血压高的人,数呼气。
如果开始杂念很多的话,也可以数呼吸本身。就是说吸气,全程数,看看从1数到几,这样可以知道吸气的长度、知道呼气的长度。
比如我们手掌左右交叠,姆指衔接,姆指衔接处有脉动。你可以感觉一个吸气,脉搏跳几下,一个呼气,脉搏跳几下,可以知道呼吸的长短比例。
知道呼吸长短以后,还是回到原来的数息法。数1吸气、呼气,或数1呼气、吸气,这个要自己去体验、去体会,看看那一种适合你。
再有杂念进来,没有关系,让我们学习一种「不着急」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现在要练习的东西。我们把每一个呼吸都看成是第一个呼吸,也是最后一个呼吸,这就是出入息念的「原点作意」,我们随时都可以归零,不抓过去。
看到杂念,我们心平气和的接受,接受现在的心没有能耐收摄,我们归零重数,不受过去、未来的束缚。
这是一种功夫,功夫就是要练。不要说一时练不成就很着急,或是心灰意冷,认为大家都是一天过一天,何必要修心?散乱就让他散乱,睡眠品质不好就让他不好,不要管他,不去注意就算了。这样就是愚痴。
正在阅读:
出入息念 - 由空息相依到与佛印心10-19
行为金融学课后答案09-22
学生学习北京冬奥会精神心得参考例文08-01
小学下学期国旗下的讲话汇编名师教学资料11-02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 - 303-28
高大模架专项方案02-03
怎样的奇石具有投资收藏价值05-29
2016 - 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试题11-01
唠叨的妈妈作文300字06-23
尊师重教主题班会09-10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相依
- 出入
- 空息
- 高压电工入网真题22
-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 BH3103A型便携式X-γ剂量率仪- 仪器信息网
- 2013年高考各题型解题方法精编
- 电解抛光中常见的疑难杂症
- JavaWeb期末大作业
- 模拟电路模拟试题库与答案
- 消费心理经济学复习重点
- 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考核评定办法
- 大学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 2012年合肥市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考试题 jsp
- 3、主要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初步验收、竣工验收表格
- 2015海南最低工资标准规定
- JAVA试题库
- 46高考英语模拟试题46
- 高一语文必修4文言文单元综合测试 201405
- 桐才水电站运行安全鉴定自我评价报告
-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逍遥游同步练习1新人教版必修512171180(含答案)
- 诗经目录及全文
- 聚合物性能表征与测试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