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设计瞿上发布论文:以批判性思维,反思国内工业设计机构的变革困局

更新时间:2023-04-29 19:1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以批判性思维,反思国内工业设计机构的变革困局

内容摘要:工业设计服务机构是推动、加速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是中国工业设计核心的中坚力量;鉴于国内的工业设计服务机构的普遍规模偏小,创新能力、营业能力、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还非常有限。本文以分别见闻、反思、感悟的三个主体,反思中国设计机构和设计师群体挣钱急切的浮躁心态、如履薄冰的生存现状,为中国设计机构循序渐进的变革进行抛砖引玉。

关键词:工业设计公司;现状;浮燥;批判性;变革;

引言

工业设计服务机构是推动、加速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是中国工业设计核心的中坚力量;但国内的工业设计服务机构目前普遍规模偏小,创新能力、营业能力、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还非常有限的现状。普遍长期陷入:“没活儿呆着,有活儿又干不过来、有活儿没活儿都着急”的危机生存现状里。同时企业因为规模太小,导致在市场上的抗风险能力非常差。

很多例子都能显示,市场和客户很小的波动,都能给设计机构造成致命的打击,很多知名的设计机构的命运就栓在一两个客户的手里。设计行业创始人既是管理者,也是核心创造者;因此,企业运行规模扩大到超出个人控制能力后,效率降低,质量下降、客户流失等等问题就一定会出现。国内工业设计师越来越多,为实现自己设计情怀与商业梦想而建立自主品牌。在这个性张扬的时代,中国确实需要本土设计师的优秀原创品牌,然而纵观国内工业设计界,真正存活下来并能称之为「设计师品牌」有几个?

本文以分别见闻、反思、感悟的方式,披露中国设计机构和设计师群体挣钱急切的浮躁心态,披露创业者、投资人、媒体相互浮夸成风的推波助澜;以批判性思维的方式,反思设计服务机构如履薄冰的生存现状,为帮助中国设计机构循序渐进的变革,进行抛砖引玉。

一、行业现状

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历经20多年的发展,在几届协会领导和设计前辈们的坚持不懈努力耕耘下,近几年,载入史册般的迎来了行业高速成长与社会关注;并有效的引导着无数中国优秀企业不断进行着创新设计与开发,为响应国家政策,加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工业设计服务机构是推动、加速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行业并聚集了数以十万计的工业设计师岗位,是中国工业设计核心的中坚力量;但我们尚须清晰的意识到,中国的工业设计服务机构的规模普遍偏小,设计服务能力单一、核心技术缺乏、抗风险能力差、管理粗放等不足,行业尚未能真正的形成规模化发展,仍属成长阶段;国内至今没有多少设计机构,具备成功进行企业化发展的经验,并可按照现代企业的运营模式运作;若要振兴我们的工业设计行业,使之能够与广告业、软件业、游戏业、音乐业、电影业能并驾齐驱的创意焦点产业,尚任重而道远……

二、所见所闻

(一)开始消逝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Craftsman’s spirit)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也许其利暂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国内的工业设计机构和设计师群众,开始见闻越来越多的是正设想如何打造宏伟的商业模式?如何形成完整的生态链?如何筹备进行着新三版上市?如何利用政策资源去搭建创新平台?如何快速的资本现?……

潜心的设计服务逐渐被定义为“低层次”工种,因而越来越多的设计机构和设计师群体已不宵再探讨:怎样以科学的方法提升能力?如何以工匠般

2

的精神去潜心钻研?如何默默无闻的、成人达己的去帮助客户实现产品的

创新更迭;

(二)“四两拔千金”的互联网创业神话,让设计机构变得挣钱心切

我们每天都能在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各媒体平台上看到Apple、Google、阿里巴巴、Facebook、腾讯、百度、小米、优步、滴滴快的的各

种新闻资讯,不断推出新产品,不断的收购、融资、上市,我们似乎每天

都被这样的信息资讯冲击着。给我们的错觉就是互联网、创业环境一片大

好,整个经济环境欣欣向荣!小米既然五年铸造了手机帝国的神话,优步

也可五年创造出500亿美元的估值,那我们工业设计玩快速颠覆不是分分

钟的事儿?或许媒体对互联网创业神话的过度渲染,让设计行业也变得浮

燥不安和挣钱心切;

1.浮躁的心态贯穿于整个社会的利益链条

挣钱急切的浮躁心态已开始向全社会蔓延,创业者、投资人、媒体人,相互推波助澜,将这种浮躁的心态贯穿于整个社会的利

益链条;投资人会要求创始人炒作甚至浮夸自己公司和产品,炒

出知名度与关注度后,用来提高融资的概率;天使融完融A轮,

A轮融为完融B轮,B轮融完后,在新三板再套个几千万……

2.设计机构资本借力的动机,令人堪忧

曾带领中国足球挺进世界杯的米卢曾说过:在球场上,一个球员的数千种动作,最重要的应该是哪个动作?”相信无数人都会有自

己的答案;而米卢却说:对于一个球员,最重要的动作永远是“下一

个动作”;我们是否思考成熟,设计机构上市以后,你的下一个动作

是什么呢?我惊讶的发现不少同行告诉我:“当公司上市资本变现了,

就不再想现搞工业设计了,太累了……”

(三)、浮夸成风的表演,渐渐成为默许

3

无可质疑,中国工业设计需要新的思想,新的变革;但越来越多的媒体与政府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当下,若只是为了想将工业设计包装

成为的创业神话与噱头话题之时,这将加剧行业的浮夸成风;当全民面

对“大跃进”的吹嘘默许和配合之时,其实只会让行业已开始消逝的工匠

精神,加剧的退去;

到那时绝不是设计师的春天!因为到那时我们已不再能够回归初心、褪去浮华,回到成为一个甘于奉献、默默无闻的设计师了;或许只会沦

为,柳冠中老师曾过说的那一种“表演设计师”……

(四)、理直气壮的抄袭等于致敬大师?

每一次学习柳冠中老师导读的《设计事理学》,提及的设计师的民族使命、社会责任等,总令我辈振聋发膭;印象深刻提及几年前目睹大

批的国内设计师蜂拥而至的观看米兰展,有的机构组织为了方便设计师

们拍照,甚至集体厚颜无耻印刷日本公司的名片,并分工有致的进行盗

拍、仿制、画图、打样和生产,国内销售时还贴上原创设计标签。

其实无论是从工业设计圈子炒作沸沸扬扬,最后被推向风火浪尖有抄袭行为的云马自行车,还是从中国陆虎汽车的高仿设计,似乎喻为灵

魂创作者的一群设计师们正理直气壮的将抄袭变成为一种常态,并慢慢

被社会所默许;甚至美其名曰“抄袭等于致敬大师”!

(五)、蜂拥而致的「设计师原创品牌」乏善可陈

越来越多设计机构及设计师群体,为实现自己的设计情怀与商业梦想,投身建立自主设计师品牌。因此设计师在社交场合,若没几个原创

品牌都感觉不好意思。在这个性张扬的时代,中国确实需要涌现出优秀

的原创品牌,然而纵观国内乃至世界,真正存活下来并能称之为「设计

师品牌」有几个?

曾有人说过:当我们以一个设计师身份创业之时,若暗示庆幸自己拥有的设计师身份优势之时,它其实已成为你创业最致命的短板;这或

4

许正是国内「设计师原创品牌」鲜有成功的根本原因么?结合见闻,我

大概可囊括为以下几点:

1.缺乏核心技术,基本只能以颜值成为卖点;

2.研发资本有限,导致研发方向有限的取巧做一些小产品;

3.设计精力分散,疲于奔命的将角色变成了推销员;

4.开始否定设计,认同高估了设计带来价值,抄袭却更易成功;

5.生产管理盲区,缺乏良好的供应商与伙伴,对生产和管理抓狂;

6.缺乏销售渠道,寄望于电商平台很有限,设计师品牌展号召力不强;

二、生存的困局

到底是怎样原因导致了设计机构如履薄冰的生存现状?为何设计机构总是处在“没活儿呆着,有活儿又干不过来、有活儿没活儿都着急”的危机生存状态之中。为什么永远总是缺人?为何设计费的增长,永远跟不上GDP和经营成本的增长?怎样才可以找到获得成功之后,仍能持续尽享设计收益的方法?我以为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普通缺乏核心技术,服务能力同质化

设计机构普遍以外观设计、结构设计成为公司的核心版块,缺乏真正的核心技术与集成创新服务的能力,因此服务能力同质化非常明显,

导致设计机构也很容易被同行所替代。

(二)、疲惫不堪的恶性竞争逐渐加剧

目前整个行业处于恶性竞争的状态之中,竞稿竞价之风愈演愈烈,因为这种竞争是在没有任何目标和评判标准的状态下展开的,所以设计

机构只能通过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供稿数量、降低价格这样的方式开展

竞赛,导致了设计机构总是处于疲惫不堪的状态,缺乏修养生息的环境。

5

这种“悲壮”的经营作风只能让设计机构在客户眼里越来越不值钱,越

来越不受到尊重,这是导致了近几年中国主流设计机构普遍设计水平下

降,行业取费标准不断降低的原因。

(三)、普遍客户单一,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

目前中国的工业设计机构规模普遍偏小,难以形成规模化发展(目前行业内规模最大的企业不过百人),市场上的抗风险能力非常差。很

多例子都能显示,市场和客户很小的波动,都能给设计机构造成致命的

打击,很多知名的设计机构的命运,其实就栓在一两个客户的手里。

(四)、普遍缺失管理方法,进退两难

1.仅凭领袖魅力的“家长式”管理方法

设计机构的创始人多少都带点艺术家气质,过于依赖于公司领袖的个人魅力对团队的驾驭,也恰恰导致了管理上的薄弱。但稍微有点

管理意识的公司,借鉴生产型企业的ISO管理模式也难以应用。(主

要是设计行业特质与传统生产型企业有着本质的不同)

2.效率与利润的两难选择

生产型企业的生产力是建立在物质上的,主要以自动化、标准化为生产经营模式;而设计行业的生产力是人,有情感、会疲劳的人,

人要比机器脆弱得多,要比机器有主见得多。设计行业缺乏针对创意

产业专门设定的有效的、可以复制的管理模式,导致规模稍有扩大,

效率和利润就大副降低的经营现实。

3.质量与规模的两难选择

设计行业和律师、医生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创始人既是管理者,也是核心创造者;因此,企业运行规模扩大到超出个人控制能力后,

效率降低,质量下降、客户流失等等问题就一定会出现。

6

(五)、创业门槛低,人才流失频繁

设计行业创业门槛太低,伴随国家号召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加剧了设计机构人才的频繁流失;这种现实导致了企业和员工之间的短

期合作,也打击了企业长期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形成的恶性循环。设计

机构其实是最需要年头的积累和沉淀才能形成企业的风格和思维方式

及生产方法的。我们深刻明白,没有设计思想、没有企业文化传承的公

司,即使成立了100年也是一个新公司。

三、彷徨的反思

【无肩带的文胸】创业者就像穿着无肩带的文胸,一半人在疑惑,到底是什么支撑它?另一半人则盼着,它什么时候会掉下来看你的笑话!没错,有人说:只要你的心、胸都够大,一点都不用害怕……但是,当我们心够大了,但胸却未能足够高耸之时,仅仅以信念、以充气为支撑的文胸,能够支撑多久的性感高挂呢?

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历经洗礼,市场环境与商业机会确实已经远胜从前,行业迎来了高速成长与社会关注时期;伴随着国际化的步伐,国内设计机构的专业能力得到新一个层次的提升,但必须正视的是,我们与世界工业设计水平对比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大业设计作为中国第一代工业设计机构,即便深耕了20多年,拥有众多稳定的世界500强客户,即使每年业务报表也会稳步的上涨;但在对外设计服务的版块里,同样与众多设计服务机构一样,同样处在如履薄冰的危机状态里;我们依旧一边困扰着成本的急剧上升,一边为设计机构的转型升级而烦忧;我们也不断带着这些的困惑,一直彷徨前行:

1.如何解决如履薄冰生存困惑?

7

2.设计机构借力资本是趋势,还是误区?

3.行业是社会渲染所致的泡沫,还是一直被低估在洼地?

4.是否应该去打造自主的设计师品牌?为什么这么多人不成功?

5.互联网创业是装神弄鬼的陷阱,还是大势所趋?

6.真的应该鼓励大众创业吗?

7.主动求变,还是不变应万变?

……

四、正视自己

【平衡之道】美国著名的心灵大师韦恩·戴尔博士,在他的著作《平衡之道》里说: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宇宙、星际、季节、风、火、水、土、乃至于地球,它们都处于一种相生相克、完美的平衡之中……

只有我们人类是唯一例外!我们都一直期望早日结束现实生活与梦想间的分岐。总想找到一条获得成功之后仍能尽享生活之乐的办法?将自我的意象与现实世界中的自己匹配起来?

(一)、认清,四两拔千金的创业神话属于极少数

当前中国,确实一个个互联网创业的横空出世,诞生出无数个“四两拔千金”的创业神话;因为社会成功文化的过度渲染,政府与创业者

都崇尚成功,缺乏失败的概念和预测,这绝对是一种病态的现象;在广

东、浙江、福建,每天都有很多的创业者接二连三的关门和倒闭,但却

很少有媒体去报道、去剖析;或许是这个社会害怕失败、忌讳失败,所

以不敢看、也不敢提,一厢情愿的以为这样就能避免失败了。

(二)、创业,原本就是一条不归路!

8

国家大力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本意并没有错,我相信必然会涌现出一批未来的华为、中兴,未来的百度、腾讯这样的核心生力军;

但国内乃至全球的创业环境来说,创业的成功率原本就不足5%;当习

惯了CEO梦想状态的创业者们,一旦创业失败,绝不甘心为别人而工

作,如此余下的95%的创业者当何去何从?

(三)、正视,放大镜下的设计魔法

当前中国的工业设计师,普遍是被政治、被媒体、被投资人所放大和过度包装化的结果;从行业里的所谓的大型设计机构,上市以后财务

数据披露得出,我们的创新能力、营业能力、盈利能力非常有限(至少

当前是如此);社会的高度的渲染,使我们自身都形成一种错觉,错误

理解具备的无所不能的魔力,以致于设计师、设计机构都过于高估自己

存在的价值与社会贡献;

(四)、畸形,大师坐堂,护士出诊!

设计行业近几年呈现空前的活跃度,会发现越来越多设计机构的创始人、首席设计师们在30-45岁的设计师黄金贡献年龄,感觉做设计挣

钱太慢,已不再甘心于具体的专业设计的钻研与贡献,呈现出以下几点:

1.热衷于形式高端、杯盏交错的社交场合。

2.热衷于表演、吹嘘所取得的成就。

3.热衷于游走政商结合、资本结合……

4.热衷于以设计为幌子的空架子研究中心、孵化平台搭建。

9

(五)、吹牛越来越多,奉献越来越少

设计机构的核心设计师,逐渐脱离于项目的执行,正在变为代言人;

吹牛的人越来越多,设计行业里愿意潜心奉献设计的越来越少;或许这

样可以快速的提升设计机构的认知度,但因为项目质量水准的急剧下滑,使越来越多客户屡见不鲜的直呼上当以后,那美誉度又在哪里呢?滋生

中国工业设计发展的土壤又在哪里呢?

结语

其实国内工业设计环境也并非都是如此的悲观,在几届协会领导和设计前辈们的坚持不懈努力耕耘下,给设计行业众多带来飞速发展的可能;所有中国工业设计同行不应只是停留在呼吁政府、呼吁社会支持的状态里,反而更应积极探讨和反思:“如何使设计机构步入更加科学、更加良性的发展轨迹中去?”,从而健康和繁荣我们的设计行业,才是至关重要的行动。

(一)、设计机构,需因地制宜的注入新思想

工业设计服务机构历经20多年的发展,仍然处于规模偏小,创新能力薄弱的现状。因此行业注入更多、更新的思想必然是大势所趋;如何

有效的将设计与互联网进行结合,如何寻求设计成果可持续收益方式?

如何在运用资本的力量与工业设计形成实质意义的结合?国内的设计机

构都很难照搬其它行业的成功模式,需要按照设计机构自身经营的特点,因地制宜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变革是双刃剑,普遍成长顺序超速了

1.设计机构实现自主创新、品牌建设、资本结合的进程中需量力而行,

10

注重攻守平衡!因为企业的创新变革本身是一把双刃剑,不应盲目崇

尚规模的扩张,应当善于积累和沉淀,并主动的建立起良好的内部管

理、梯队建设、工艺解决、供应链能力。

3.当前国内的设计机构,创意与产品转化环节依然是硬伤;也映射出我

们基础技术能力的薄弱,因此行业更需要鼓励设计机构潜心钻研于专

业能力的提升,为我们的客户、社会带来真正的设计创新解决,而不

应仅仅停留于美颜化妆,由此才可有效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三)、去找到自己难于被替代的理由?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倘若没有潜心钻研的精神,就不会有洞察一切的聪明,倘若不懂得默默无闻

的付出,岂能成就显赫卓著的功勋?设计行业正在消逝可以默默无闻、

回归初心的工匠精神群体;未来,无论我们在怎样的行业,无论扮演怎

样的角色,似乎都需要我们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去找到一个,我们应

该存在的理由,最好是难以被替代的理由……

(四)、欲达文明之幸福,必经文明之痛苦

最后我引用孙中山先生在电影《十月围城》的精典名句,与中国的设计同行共勉之:“欲达文明之幸福,必经文明之痛苦,这痛苦就是革

命!”中国曾经是世界的焦点,现在依然是世界的焦点,将来必然是世

界的焦点,伴随着产业升级变革的浪潮,愿与所有中国工业设计人一起,

在新一届中国工业设计协会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一起见证中国工业设计

事业腾飞的新高度。

1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fu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