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材料行业发展规划

更新时间:2023-06-07 09:2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纺织材料行业发展规划

——

纺织服装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之一,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纺织行业的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繁荣市场、吸纳就业、增加国民收入、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大力发展产业,优化要素配置,构建产业新体系,拓展发展新空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产业“由大变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依据国家和xx省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区域产业xx年发展情况,制定该规划,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第一条发展思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立足国内市场需求,以服务于产业发展需要为中心,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第二条原则

1、坚持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破并推广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新产品研发与应用进程,完善标准体系,增强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能力。

2、机制创新,部门协同。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营监管机制,强化部门协同,持续推进产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3、坚持融合发展。推进业态和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强化产业与上下游产业跨界互动,加快产业跨越式发展。

第三条产业环境分析

纺织服装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之一,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纺织行业的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繁荣市场、吸纳就业、增加国民收入、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主要纺织产品,化纤、纱、布等产量均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已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纺织大国,行业竞争能力不断加强,国际贸易地位逐年提高。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占世界总量的比重已从2000年的10.42%上升到2015年的38.60%,稳定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

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推动下,纺织行业快速发展,但也面临一些

问题:逆全球化风潮渐起,国际需求不足;国内纺织业面临消费升级、全行业综合成本上升,导致行业规模增长趋势放缓。

纺织行业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实施“三品”战略,

努力适应国际国内市场变化。2017年,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

2,745.1亿美元,同比增长1.6%,较上年同期回升8.8个百分点;

2018年1-6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额1,275.24亿美元,同比增长3.24%。内需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网络消费仍增长较快,纺织行业转型升级投入持续增加。2017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主营

业务收入68,935.6亿元,同比增长4.2%,实现利润总额3,768.8亿元,同比增长6.9%;2018年上半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

收入29,060.60亿元,同比增长4.1%,实现利润总额1,360.60亿元,同比增长2.4%。

未来几年,随着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居民收入及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纺织行业的市场潜力和需求前景将更加广阔。根据工信部

《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十三五”期间,规

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预计保持在6%至7%区间,纺织品

服装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基本稳定;纺织工业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

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未来,我国纺织行业将向纵深方向发展,逐步实现2020年由纺织大国建成纺织强国的目标。

第四条区位优势分析

预计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x%左右,农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xx%和xx%,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xx%和xx%,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xx%。今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一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x%—xx%。发展支撑类指标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x%,一产增加值增长xx%,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xx%,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二是区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xx%以上,主要城市达到xx%以上。同时,节能降碳减排控制在国家规定目标以内。三是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持续高于经济增速。着力促就业、稳物价,新增城镇就业xx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xx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xx%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xx%左右。四是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xx%以上,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试点面积xx万亩,再建xx个美丽城镇和xx个美丽乡村,区域xx%的县(市、区)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区,让城市特色进一步彰显。

纵观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当前时期,区域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

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从国际环境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

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

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同时,国际金融

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

护主义抬头,外部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进

入新常态,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

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

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展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唱响,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并进,这为经济社会发展既提供了

重要契机,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时期,发展既面临风险挑战,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总体

来看,机遇大于挑战。

从机遇看。一是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效应集中释放。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积极对接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为区域深入推进融合发展拓展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二是重大改革发展平台活力竞相迸发。全面推进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着力打造开发示范区,加快推进融合发展,为区域深入实施发展战略提供了强大动力。三是国家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不断完善。随着铁路等一批重大工程的建成,区域将成为国家互联互通的重要节点,为在更大范围内集聚发展要素、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挑战看。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层次和附加值率不高,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二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均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仍然较大,贫困人口尚未消除,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社会保障支出压力加大,人口老龄化加剧,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三是资源约束趋紧,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亟待提高,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生态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四是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社会建设和治理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总体上看,当前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加快创新

驱动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全面深化改革开发开放的攻坚突破期。

呈现如下阶段特征:

1、创新与改革并重,不断释放发展动能。当前时期,创新驱动将

成为发展的主动力,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上中高端水平提

供强大支撑。改革开放将成为主要的发展源泉,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将

取得阶段性成果,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为更好发展提供强大活力。

2、扩量与提质并重,不断深化开发。当前时期,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扩大总量,壮大实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是适应和引

领新常态、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调速不减势,量增质

更优,必须加快开发,推动结构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一批重要

的增长点。

3、城镇与农村并重,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当

前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提供可复制、可推

广经验,既是拓展发展空间的需要,也是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必须

加快形成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推进城乡发展

一体化,形成城镇化发展新模式。

4、资源与生态并重,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当前时期,区域进

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面临较多资源瓶颈制约,对优化资源利用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出更高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既是可持续发

展的基础,也是民生幸福的保障。必须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

态效益相统一,更大力度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5、民生与法治并重,不断加强社会建设和法治建设。发展民生利

于社会和谐,加强法治利于社会稳定。必须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法治

南通,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

治经济和法治社会,为民生建设提供制度性保障。

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培育激励人才为

支撑,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优化创新创

业生态。

(一)推进创新引领工程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

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创新研究,重视颠

覆性技术创新,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实施科技

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

研发机构,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构筑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

产业创新链和创新企业群落。吸收更多企业参与规划、计划、指南、

政策、标准制定,支持企业承担或参与国家重大专项和重大科技攻关。

推动战略前沿领域创新突破。重点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和节能环保等领域核心共性

关键技术,构建贯通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的纵向

创新链和横向协作产业链。围绕城镇化、环境治理、人口健康、公共

服务等领域瓶颈制约,率先提出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

建设重大创新平台。深化与央企、大院大所、重点高校战略合作,集中支持一批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组建跨学科、综合交叉

的科研团队,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

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构建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实行中长

期目标导向和突出研究质量、原创价值、实际贡献的考核评价机制,

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财务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完善科技成果

转化制度,落实创新成果处置权、使用权和收益权,健全科技成果转

化收益分享机制,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支持科研人员兼

职和离岗转化科技成果。建立市、区(市)全覆盖、多层次技术(产

权)交易市场架构,形成政府、行业、机构、技术经纪人“四位一体”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推进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建设。鼓励有实力

的企业、产业联盟、工程中心面向市场开展中试和技术熟化等集成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更多采用政策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后补

偿等方式,建立跨部门的财政科技项目统筹决策和联动管理制度。建

立财政科技投入与社会资金搭配机制,构建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

的全过程科技融资模式。大力发展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组建青岛高

创等科技金融机构,依托众筹平台等资本渠道支持创新全过程。建设

综合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实现科技资源与信贷资源常态化、交互式

对接。加快国有平台公司向“科技+金融+物业”转型。鼓励金融服务

机构开发股权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租赁等特色金融产品。

第五条目标

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到xx年产业产值实现xx亿元以上,年均增

长xx%。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产品服务应用比重达到xx%以上,产业

整体质量水平和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第六条核心任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fi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