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复习讲义:第6讲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更新时间:2023-03-08 04:48:42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6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考纲下载] 1.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1 / 21

[概念阐释]

1.“三纲五常”

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的: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子、夫妇三项,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种等级规范和仁、义、礼、智、信的五种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朱熹认为,道的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将儒家价值化为自己真实的精神支柱,才算得道。

2.理学

理学是中国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又称道学。它产生于北宋,成熟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代中期以后逐渐衰落,但其影响则一直延续到近代。理学是北宋政治、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果,是批判佛、道学说的产物。

[轻巧识记] 1.宋明理学

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关系

[易误指正]

“理学”和“心学”不是继承关系,而是从属关系。“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心学”也是“理学”。

①魏晋以来佛教、道教的盛行,一方面使传统儒学受到了挑战,另一方面也为儒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

2 / 21

②程朱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陆王心学主张“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因此“心学”也是“理学”,二者本质相同。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轻巧识记]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3 / 21

[易误指正] 辩证看待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但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修齐治平”的儒家传统思想范畴,因此绝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概念阐释] 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①李贽的“离经叛道”是商品经济发展与程朱理学丧失活力的结果。 ②明清之际的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

[自主探究——通过史实史料认知历史] 主题一

| 宋明理学的特点

[教你读史] 史料一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史料一表明宋代儒学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吸收了佛道宗教思想,完成了儒学哲学化、思辨化。

史料二 持敬之说,不必多言,但熟味“整史料二表明朱熹建立了严齐严肃”,“严威俨格”,“动容貌,整思虑”,格的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正衣冠,尊瞻视”此等数语,而实加工焉。 4 / 21

道德行为规范。

据上述史料分析宋明理学有何特点?

[史论形成]

宋明理学的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传统儒学经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名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主题二

| 全面评价宋明理学

[教你读史] 史料一表明理学强调胸怀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史料一 北宋大学问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史料二 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儒学的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 史料三 清人戴震说:“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史料二表明理学把封建伦理提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史料三表明理学对思想的毒害、泯灭人性,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

据上述史料分析宋明理学产生了哪些影响?

[史论形成]

全面评价宋明理学

5 / 21

(1)积极: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的和谐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消极: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封建伦理,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摧残扼杀人性、压抑思想进步。

主题三

|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表现

[教你读史] 史料一表明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史料一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史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史料二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黄宗羲抨击了君主专制。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史料三 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6 / 21

史料三顾炎武注重实学,讲究经世致用。

史料四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王夫之《思问录》 史料四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遵循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各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史论形成]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表现 特点 反传统、反教条 反封建专制,带有 一定的民主色彩 提倡“经表现 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十分惊惧 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世致用” 的学风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合作探究——通过题源材料思悟历史]

一、程朱理学的内容与影响

[题源材料] 摘自2013年安徽高考T37

他们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7 / 21

中国的县志中有丰富的女性资料,它们清楚地表明,妇女的贞节是当地荣誉的象征??对风俗的描述,列女志的前言,甚至许多地方的编纂体例都清楚地显示,女性贞节是向外部世界描绘地方道德标准的综合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来自长江下游的一些例子很有说服力,其中有如下描写:“歙称闺门邹鲁(指文教兴盛之地),盖山川清淑之气所独钟,抑亦程朱之教泽。”

——邓小南等《中国妇女史读本》

[问题设置]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程朱理学何以对女性贞节作为地方道德标准产生影响。

[答案提示] “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朱熹认为三纲五常就是天理,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程朱理学在宋代以后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并成为地方教化的工具;女性贞节观是程朱理学的体现,受到地方推崇和不断强化,从而成为地方道德标准。

[归纳升华] 程朱理学的内容与影响 1.内容

(1)世界观: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

(2)认识论:在把握“理”的方法上,通过强调“格物致知”的方法,即通过接触世间万物,运用各种知识去体会事物内部的“理”。

(3)人性论:在人性论上,主张在“天理”与“人欲”发生冲突时,应该“存天理,灭人欲”。

2.影响

(1)从消极方面看,程朱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2)从积极方面看,理学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究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正确评价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题源材料] 摘自2009年福建高考T38

8 / 21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二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问题设置] 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

[答案提示] 主张:反对将儒学教条化;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时代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

说明: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

[归纳升华] 正确评价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1.进步性

明清之际的四大思想家,在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使得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这些思想是在明清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和民主思想启蒙的历史进步性。

2.局限性

9 / 21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的启蒙思想,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总之,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开放课堂——运用学科思维活学历史]

热点追踪

| 社会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热点关注]

2013年11月12日,备受世人关注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决策,改革开放的中国面临新的机遇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跨上快车道,炎黄子孙都又有了新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历史使命感古时指使者奉命而出行,后引申为肩负重大的任务和责任。当今华夏儿女的历史使命感突出表现为: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做贡献。

[历史回声]

1.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

2.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在其《日知录》中指出保卫整个国家民族,则是天下人都有责任的事情。

3.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发起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4.甲午战争后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热潮。

5.近代中国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他们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复兴道路。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浪高过一浪。在反对外来侵略的过程中,历经抗争、失败、再抗争的多次反复,中国人民终于赢得

10 / 21

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在反对国内外反动派的斗争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样,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典题印证]

与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解析] 材料两句名言重视社会责任感。A项反映的是人际关系,B项反映的是研究问题方式,D项反映的是儒家义理观。C项强调以国家为重,反映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答案] C

[五年考情统计]

宋明理学(5年3考) 程朱理学(2) 陆王心学(1)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5年3考) 李贽(1) 考点一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2) | 宋明理学

[例1] (2013·新课标全国卷I)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11 / 21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定时空:自汉唐到宋代儒学称谓的变化。

抓关键:由“周(公)孔之道”到“孔孟之道”的变化。 第二步:析选项 选项 A B C D 判断理由 宗法血缘制度在战国时期已逐步瓦解 “仁政”理念早在西汉已深入人心 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朱熹整理《四书》并加以注解,使之成为儒学的经典,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陆王心学兴起于南宋至明朝时期 [考题演练] 1.(2009·江苏高考)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解题提示:关键信息:“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 答案:D

2.(2013·广东高考)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解题提示:①抓题眼:通过外在手段明理,确立仁义这一根本;②关键信息:“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

答案:D

12 / 21

选项定位 错误选项 错误选项 正确选项 错误选项 3.(2013·福建高考)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解题提示:①抓题眼:“知所遵守”;②关键信息:理解“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答案:D 考点二

|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例2] (2013·山东高考)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定时空:由李贽可知为明朝中后期。 抓关键: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思想的比较。 第二步:析选项 选项 A B C 判断理由 都具有思想解放的作用,符合史实 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符合史实 李贽生活在明朝中后期,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尚未形成资产阶级 李贽提倡个性,批判权威和正流,与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相似 13 / 21

选项定位 错误选项 错误选项 正确选项 D 错误选项 [考题演练]

1.(2010·江苏高考)“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

解题提示:关键信息:“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实际上是对权威的否定,具体来说,就是否认了孔子的权威。

答案:B

2.(2011·新课标全国高考)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解题提示:①抓题眼:黄宗羲的思想;②关键信息:“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公其非是于学校”, 体现了一定的民主色彩。

答案:C

3.(2011·海南高考)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解题提示:①抓题眼:经世致用;②思维切入:“经世致用”是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

14 / 21

答案:B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程朱理学。从题干“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可知,把“克己复礼”解释为“存天理,灭人欲”。

2.(2014·苏州一模)朱熹说:“性即理也。当然之理,无有不善者。??孟子之言性,指性之本而言。”朱熹的主张( )

A.否定孟子的伦理观 B.与孟子的伦理观一脉相承 C.倾向荀子的伦理观 D.在伦理观上自相矛盾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朱熹的伦理观。由“无由不善者”可知,朱熹认同孟子的性善论,故选B项。

3.程朱理学代表人物程颐说:“进学在致知,??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今日穷一理,明日又穷一理。”对此胡适评价说:“有些天资高的人便不喜欢那日积月累的工作,便都走上了那简易直接的捷径,都希望从内心的涵养得到最高的境界。”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程朱理学的认识论主要是探究天理 B.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有些琐碎 C.“简易直接的捷径”是指由心入理

15 / 21

D.程朱理学主要适合天资较低的人学习

解析:选D 本题考查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区别,程朱理学主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式探究天理,因此容易流于琐碎。而陆王心学由心入理,看起来似乎是个简易直接的捷径。但是这并不表明程朱理学只是适合天资较低的人学习,材料中并没有这样的意思,故选D项。

4.(2014·苏北名校联考)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 )

A.圣人托梦 B.内心自省 C.行万里路 D.读万卷书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王阳明的思想。材料“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意即每个人在成为圣人的过程中,只需向内心、本体寻找力量即可,无需外求,从外部事物中求取道德之理是错误的。即“求理”的途径是“内心自省”,故选B项。其它三项均与信息“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符。

★5.程颐认为:“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这段话的实质是( )

A.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B.宣扬儒家伦理道德 C.强调理为万物之本 D.倡导建立和谐社会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宋代理学的理解能力。 材料的意思是做父母的应该慈爱,做子女的应该诚心尽孝道,做国君的应该仁爱,做臣子要做到恭敬。圣人之所以能大治天下,就是因为能做到以上方面。这反映的是古代的等级制度,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故选A项 。

6.(2014·江苏南京高三调研)宋明理学家大多倡导“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其目的是( )

16 / 21

①巩固封建统治 ②培养社会责任感 ③维护社会稳定 ④禁绝个人欲望 A.①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选C 宋明理学并非“禁绝”个人欲望,故④与史实不符,可排除B、D两项。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可知②正确。故选C项。

★7.黄宗羲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也是明末清初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下列对黄宗羲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有( )

①猛烈批判君主专制,促进明清之际思想活跃 ②矛头直指君主制度,具有近代民主启蒙色彩 ③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同时又发展了儒家思想 ④虽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统治地位,但成为近代进步思想先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B 本题可用排除法。黄宗羲本人就是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批判君主专制、限制君权等主张,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发展了儒学。③本身说法矛盾,故选B项。

8.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古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

A.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 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 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 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解析:选A 本题考查王阳明心学,王阳明的核心思想是“致良知”,认为是非善恶是人本身固有的本性。由题干中“尔身各各自天真”“但致良知成德业”可知A项正确。

9.(2014·扬州一模)李贽在《续焚书》中说:“是余五十以前,真一犬也。因前犬吠形,亦随而吠之。若问以吠声之故,正好哑然自笑而已。”以下四句话

17 / 21

中与该观点一致的是( )

A.“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B.“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C.“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D.“天下无一人不生知,无一物不生知,亦无一刻不生知。”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由题目信息“随而吠之??自笑而已”可知李贽反对盲目崇拜孔子,故选B项。A项为“自私天性说”,C项为“男女平等说”,D项为“认识来源于经验说”,均与题意无关。

10.李贽曾评论先秦诸家:“申(不害)、韩(非)何如人也?彼等原与儒家分而为六。既分为六,则各自成家;各自成家,则各各有一定之学术,各各有必至之事功。举而措之,如印印泥,走作一点不得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李贽认为诸家之间曾是平等的 B.李贽认为诸家都曾发挥贡献 C.李贽放弃传统儒学的价值取向 D.李贽否定了儒家的独尊地位

解析:选C 本题考查了李贽的思想观点。由题目中的信息“各自成家??各各有一定之学术,各各有必至之事功”可知李贽认为法家和儒家地位平等,都曾发挥过重大贡献,故否定了当时儒学独尊的地位。李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对儒学的态度是批判地加以继承,故C项表述错误。

11.“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由此可见,黄宗羲主张( )

A.工商皆本

B.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C.治贫与治愚相结合 D.减轻人民负担

解析:选C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材料信息“轻其赋敛”为治贫之道,“去习俗、除蛊惑、革奢侈”为治愚之道,只有两者结合才能使民富,故C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2014·无锡交流卷)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

18 / 21

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解析:选A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明末清初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可以作出判断。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诉求是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故选A项。B项不能体现“异质”,C项说法不正确,D项夸大了明末清初思想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材料二 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

材料三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

——《春秋繁露》

材料四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

(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4分)

(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材料三、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8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8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的主要内容归纳概括,两则材料体现了君臣、

19 / 21

父子之间的等级名分关系。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内容和《春秋繁露》分析,应是董仲舒;第二小问,根据两则材料的意思回答,材料三从君权神授的角度回答,材料四从天理的角度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儒学变化发展的主要史实回答;第二小问,要根据第一小问中的地位进行总体的归纳和概括;第三小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主张: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孟子认为君臣应该互相尊重。 (2)作者:董仲舒。材料三:神化君权;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材料四: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臣服从君是天理。

(3)变化: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西汉武帝时开始确立独尊地位;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原因:儒学因时而变,适应君主专制统治需要。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说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1)依据所学知识,晚周时期的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6分)

(2)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信息?分析这些“时代信息”出现的背景。(8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炼信息的能力。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第(1)问关键是晚周时期和儒家学者即孔孟荀。第(2)

20 / 21

问主要结合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即可。第(3)问主要考查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的思想内容及时代背景。

答案:(l)孔子:仁和礼;为政以德。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用。

(2)胜利: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改造: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思想改造儒学,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3)时代气息:抨击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提出工商皆本。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政治腐败。

21 / 21

问主要结合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即可。第(3)问主要考查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的思想内容及时代背景。

答案:(l)孔子:仁和礼;为政以德。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用。

(2)胜利: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改造: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思想改造儒学,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3)时代气息:抨击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提出工商皆本。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政治腐败。

21 / 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f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