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商战--粟裕《黄桥战役总结》

更新时间:2023-08-31 04:5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将粟裕大将的文章置于市场商战中考量,值得学习!

粟裕:《黄桥战役总结》①

(一九四〇年十月,选自《粟裕文选》第一卷)

同志们!

这次黄桥保卫战,由于党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同志的努力,获得了伟大胜利,达成了完满的歼灭战,确实完成了保卫黄桥这一区域根据地的任务。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这次胜利的重大意义,认识这次胜利是由什么条件造成的,并检讨战役中有哪些优缺点。 现在我分五个部分来讲这些问题。

一、黄桥战役胜利的意义

对这次黄桥战役的胜利,绝不能一般看待,以为只是一次大胜仗,捉了大批俘虏,缴了大批枪炮。我们应该认识这次战役胜利的意义是很重大的。

首先,解决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使中国最进步、抗战最坚决、革命最彻底的八路军、新四军会合起来了,能够互相取得更好的配合和更大的发展;使苏北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和华北的抗日民主根据地联成一片;不仅奠定了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基础,而且使华中革命势力取得第一步的优势,也就是增加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有利条件。这是第一等的重大意义。 其次是,造成了我党我军在苏北抗战的领导地位。本来苏北存在好几种力量,最大的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军,其次是韩德勤部,再其次是李明扬部,当时我们挺进纵队在苏北活动,力量是很小的,只算得第四位。自从今年六月二十八日郭村保卫战胜利以后,我们由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由郭村地区东进黄桥,我们的力量逐渐加强起来。这次黄桥战役的胜利,我们的力量便由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了。就抗战立场和抗战力量而言,我们在苏北已经取得了实际的抗战领导地位。从今以后,我们可以集中精力,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作斗争,而韩德勤已经不是我们的对手了。这是第二个重要意义。

第三,大大发挥了统一战线的威力,获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次战役,双方兵力对比,我们以一个打顽方三个。如果以韩方的整个兵力来比,我们的力量更小,兵器上我们也是薄弱的。可是,我们为什么反而能够胜利呢?固然有顽军士气不振等等许多原因,但极重要原因是我们开展统一战线,不仅中立了两李②和薛承宗③等部,而且中立了已经奉韩命出动的国民党财政部税警团陈泰运部。这样,造成了韩德勤部孤立,使我们能够集中兵力去打击韩德勤的嫡系部队第八十九军,而歼灭其全部。统一战线的胜利,对于今后在苏北团结友党友军共同抗战,有着深远意义。

第四,使韩德勤最终丧失了单独向我们进攻的能力。黄桥战役是随着九月初的营溪战斗和姜堰战斗来的。韩德勤在那两次战斗中虽然先后失败了,但还不能说他已经没有进攻能力了,当时他还掌握着相当强大的兵力,许多杂色部队也还在他的控制之下,数量约有三四万之众。可是,在这次黄桥战役中,他的基本嫡系部队已全军覆没,团以上主官无一生还。虽然还逃回去几千人,但战斗力已大大削弱。从此以后,韩德勤再也没有单独向我们进攻的能力了。 第五,解决了抗日的后方问题。这次战役是我们能否在苏北立足的关键。假如这次战役我们失败了,那不仅不能在苏北发展,而且根本不能在这里站住脚。由于胜利,我们占领了许多战略要点和广阔地区,便可以在苏北生根开花,建立起比较巩固的后方,能够有依托地放手在华中进行大发展。

正因为这次战役有这些重大意义,所以在新四军历史上也是空前的胜利。

二、黄桥战役前的各种情况

(一)国际国内形势

国际上,九月间,德意日法西斯签订了三国军事同盟协定,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正由欧洲、非洲向太平洋扩展。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准备南进,向太平洋地区英美势力范围进攻,急

将粟裕大将的文章置于市场商战中考量,值得学习!

于结束对中国的战争,故于加紧对蒋诱降的同时,向其施加军事压力,准备向昆明、重庆进攻,企图达到使中国屈服的目的。英美一向企图压迫中国对日投降,以牺牲中国换取日本放弃其南进政策;现在则改为援助中国抗战,利用中国的抗战拖住日本,迟缓其南进行动,以便他们集中力量于欧、非,对付德意。由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和他们对华政策的影响,我国的抗战局面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中国抗战开始进入更加困难、更加严重的阶段。一方面,由于日本对昆明、重庆的威胁,使投降派抬头和更加露骨的提出同日本帝国主义讲和,某些顽固派也更加动摇起来,走向敌人方面去;另方面,由于英美采取支持中国抗战的政策,又使顽固派中一部分主张走英美路线的抬起头来,想投到英美怀抱里去,梦想一面抗日,一面反苏反共。于是,国民党反动派便从华中开始,紧锣密鼓地掀起新的反共浪潮。我们的黄桥保卫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二)苏北的政治情况

自韩德勤执掌江苏以来,盘踞苏北敌后,苟且偷安,与日寇互不侵犯,他实际上统治的地区只有苏北六个县。在他的统治下,贪官污吏腐化成风,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土匪流氓横行乡里,弄得民不聊生,限于水深火热之中。广大群众以及稍有爱国心和正义感的上层人士,无不反对韩德勤而盼望真正抗日的军队来改造苏北。我军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来到苏北的,这当然是有利的。可是,蒋介石认为我们苏北的力量小,他们韩德勤、李守维的力量大,所以阴谋对我们先从苏北下手,后打皖南。今年六月,按照蒋介石的同意部署,在韩德勤德指使下,我军在江都郭村遭到了李长江部的围攻。我军奋起保卫郭村,取得了完全胜利,并顾全大局,未攻泰州,化干戈为玉帛,与两李恢复旧交,于七月下旬东进黄桥地区抗日。而韩德勤竭力阻止我东进,爆发了武装冲突。七月二十八日我们占领了黄桥。九月三日发生了营溪战斗,我们获得了胜利。九月十三日又占领了姜堰。当时广大群众还希望我们乘胜前进,打垮韩德勤,占领东台、兴化,以彻底改造苏北。但我们毅然停止前进,倡议谈判,以求与韩方团结,共同抗战。结果双方在姜堰举行了有社会贤达、上层人士参加的和平会议。当时有一部分社会上层人士,对我们抱怀疑态度,以为我们不肯停战,认为只要新四军退出姜堰,韩德勤就不会再以武力进攻了。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我们在谈判会上慷慨允诺退出姜堰,打消了他们的怀疑。可是,当我们部队开始从姜堰撤退,撤完的时候,韩德勤即以十几个团的大军南下进攻黄桥。这样,虽然我们在军事上处于仓猝应战的被动地位,但在政治上却造成了完全优势的有利条件。不仅广大群众对我们的防卫战竭诚拥护,就是社会上层人士也认为我们的防卫战是被迫的、正义的,认为韩德勤不仅欺骗了新四军,也欺骗了他们参加和平会议的代表,等于打了他们的耳光。正因为这样,当我们退出姜堰时,广大群众十分同情我军,在极短时间内筹集六千多块钱慰劳我军,以表示他们对我军的热忱。而韩德勤背弃姜堰谈判协议,发动了战争,破坏了和平,使自己处于孤立地位。由于我们连续胜利和自动退出姜堰,使统一战线得到更大的开展,争取了李明扬、陈泰运以及非韩德勤嫡系的保安旅团的中立,是黄桥战役我们能够胜利的有力因素。

不仅如此,韩德勤方面还存在许多内部矛盾,也是对我们有利的。他们政治上腐败,除了苛捐杂税,毫无政绩,民众不堪其苦。韩德勤所属部队,派系非常复杂,嫡系与非嫡系之间存在着矛盾,明争暗斗很厉害。韩德勤往往用非嫡系部队在前面当炮灰,结果使非嫡系的各保安旅团以及其他杂牌部队,也不完全听他的摆布,他们各霸一方,自成系统。比如东边(南)通如(皋)海(门)启(东)这些地方,名义上是隶属韩德勤管辖,可他没有嫡系部队在那里。泰州地区表面上也属韩德勤管辖,实际上两李霸占,而两李的部下同样又各自为政。在他们,根本谈不上什么团结抗战,只是盘算着怎样更多的搜刮民财中饱私囊而已。

(三)群众条件

我们占领黄桥以来,虽然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可是黄桥地区群众得到的利益很多,比如免除了苛捐杂税,进行了二五减租,工人增加了工资等等,过去那些军队虐待民众的事没

将粟裕大将的文章置于市场商战中考量,值得学习!

有了。正因为这样,不仅黄桥地区的民众热烈拥护我们,就是我们控制地区以外的群众也盼望着我们去解除他们的痛苦,为他们谋利益。黄桥的群众支持我们去打姜堰,在打下姜堰后,姜堰的群众又希望我们去打溱潼,海安的群众也希望我们去攻打海安、去占领兴化。韩德勤统治区域的群众都希望我们去。已经得到实际利益的群众,为保卫实际利益要起来斗争,他们拥护我军的行动,帮助我们的部队,就是顽固派统治区的群众,为摆脱暴政,也起来斗争。群众的这些革命行动,对于我们保卫黄桥,有着很大帮助,特别在营溪战斗时,顽军对当地群众的蹂躏,最实际的教训了黄桥的民众以及其他各地的民众,使他们清楚了解了顽固派的残暴行为,懂得了顽固派不仅反对异党异军,而且把民众也当做异民来对待,这样更激起了民众的公愤,推动了他们以实际行动来帮助我军进行保卫黄桥的战斗。总之,群众条件是有利于我不利于韩德勤的。

(四)我军情况

自营溪战斗和姜堰战斗胜利后,我军声威远扬。顽军过去认为新四军只会打游击,不会打大仗;只会打夜战,不会打白昼战斗。这次胜利证明,新四军游击战会打,大仗也会打;夜战会打,白昼战斗也会打。他们还在军官会议上说:营溪战斗为什么失败?因为田里的高粱杆子太高,新四军打埋伏,所以他们失败了。可是这次黄桥决战,高粱杆子没有了,为什么又吃了大败仗呢?!恐怕就是让他们的“军事博士”来作总结,也找不出原因(众笑)。他们又认为新四军没有本事打堡垒,所以把过去对付红军的堡垒,今天又拿出来对付我们,从姜堰向北一直到兴化,普遍构筑了堡垒,密密层层,可是姜堰的堡垒在我们面前首先是去了作用。他们知道了堡垒也挡不住新四军,于是就用大炮来轰。在这次黄桥战役中,他们动员了大部兵力,机关枪几百挺,把山炮都搬来了,大概知道我们打鬼子据点没有大炮,所以这次送大炮来了(众笑)。

姜堰的胜利使我军声威大振,士气高涨。在退出姜堰时,我们部队中有的同志还想不通,说:当初为什么要打,牺牲了好多人,结果又要退出!经过解释,使每个人都懂得为了争取政治上的优势,必须退出姜堰。在退出姜堰后,很快就进行决战,部队没有休息整理,当然这对我们是不利的。可是由于政治上的突击动员,党发出了号召,迅速鼓足了士气。正如第一纵队同志们说的:幸亏在十月四、五日决战,部队刚刚打足了气,假如迟两天,那气又要消下去了。这说明我军政治情绪很高,士气旺盛,保证了这次战役的胜利。

再说我们的军事情况:九月三日打营溪,九月十三日打姜堰,合起来是一个战役,打得不大好。首先讲营溪战斗,虽然是取得了胜利,但只是战术上的胜利,不是战役上的胜利。因为营溪战斗,我们主要企图是从营溪打起,直到把曲塘、海安夺下来。可是,这次营溪战斗最大的缺点是打得太早。顽固派的军队刚刚到营溪、野[雅]周庄、运粮河、高家湾一线,我们就出击,结果打着一部分,其余跑掉了!好像乌龟头刚刚伸出来一小节,我们就一刀砍下去,结果没有砍到,给他缩到曲塘、胡家集的乌龟壳里去了(众笑)。这是一个缺点。我们原来的计划是从营溪打起,打了营溪以后,第一、二纵队会合,由东向西打野[雅]周庄、运粮河、顾高庄,把税警团、独立第六旅一扫光。可是气没打足,营溪胜利后没有连续战斗,等到第二天再打,他就跑掉了。以致未能取得全胜。但其间也取得了成就,就是与税警团建立了统一战线。

再讲姜堰战斗,虽然我们显一显打碉堡得本领给他看了,可是最大的缺点是只占领了姜堰,从战役上说,任务没有完成。因为没有占领大、小白米,以致使姜堰变成死的,成为整个阵势的突出部分,两翼是暴露的,西边受两李的威胁,东边受税警团的威胁,北边有韩德勤的威胁。尤其在我们左右侧后有许多空隙,有被他们出一只兵去打我黄桥的危险。在进攻姜堰时,我们预计还要把大、小白米拿下,这样才能与黄桥打通联系,否则就要把缴获的汽艇“抬到”黄桥去。幸亏后来和税警团建立了统一战线,才能使汽艇从大、小白米通过。由于营溪、姜堰战斗只完成了战斗任务,造成了战役上的不利态势,所以我们决定退出姜堰,以

将粟裕大将的文章置于市场商战中考量,值得学习!

避免大的危险,同时在政治上争取优势。然而在营溪战斗中值得表扬的是,在那种河网地带,敌人沿河固守,我们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克服了河网障碍,取得了胜利。我们首先把它们的主力部队第一一七师打垮了,师长打伤了,震动了他们,使其整个部队溃退下去。在姜堰战斗中,我们战术上也有奇特之点,采取了《西游记》故事中孙如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去的办法。姜堰外围的许多堡垒我们不去理它,知道他们守堡垒的只有一排人、一班人,指挥机关在街上,所以首先钻进街里去,从街里打出来,把他的师部、旅部打掉,外面的就先后缴了枪,张少华就这样吃了大亏(众笑)。我们为什么采取这样的战术呢?因为我们估计到张少华部队战斗力不强,他们不会进行巷战。假如他能打巷战,战斗力很强,我们一个堡垒还没有打开,就钻进去,那是危险的。此外,在姜堰战斗中,韩德勤受了我们的骗,也是我们取得胜利的原因。营溪战斗中,韩德勤在姜堰有六个团,那时我们如果去打姜堰,伤亡一定很大。因此我们就拿一个纵队一方面东进去佯攻海安,乒乒乓乓打得很剧烈,作东进的准备,威胁如皋、海门、启东;一方面向东北佯动。我们的意思是他姜堰的兵力太多了,请他调开一部分。结果他真是像听了我们的命令一样,把姜堰的一部分兵力调了一部分到海安,只留下两个团(众笑)。

从营溪、姜堰战斗以后,我们部队非常疲劳,减员还未得到补充,在这样的情况下连续进行黄桥战斗是不利的。而且,当我们大部队正在姜堰的时候,韩德勤部队就开始由胡家集南下,占领了孙家庄。由于我们侦察工作太不切实,传递情报又很慢,直到十月二日才知道这一情况,逼得我们仓猝应战,没有充分的准备时间。当时,我们部队又拉得很开,第一纵队在孙家庄、花园桥,第二纵队在姜堰,第三纵队在黄桥,相互离得很远,部队调动费时,运输也较困难。韩德勤部队开进可以用汽艇拖运,我们只靠两只脚跑。我们的通信联络很差,占领姜堰半个月,可是黄桥到姜堰的电话没有打通过。我们部队新兵多,训练差。韩德勤部队的训练和军事技术比我们好。这次捉到他们的俘虏兵中,二三年的老兵很多,而我们二三年得老兵已经当排长、连长了。在军事上我们有这些弱点。如果单以军事力量对比来说,那我们是不能进行这次黄桥战役的,是会失败的。我们是把各种各样条件综合起来考虑的。

(五)韩军情况

韩军部队由于长期没有作战,加之在城市中生活腐化,以致削弱了战斗力。他们的士兵与很多下级军官还是爱国的,要抗日,不愿内战,对韩德勤驱使他们来打我们非常不满。所以,韩德勤在海安对他的士兵不讲去打黄桥,只说是与新四军联合去打如皋、靖江等鬼子据点。一直到部队开到了营溪、加力才宣布打黄桥。他们官兵不平等,矛盾很大。部队之间也存在矛盾。比如十月四日进攻黄桥,他们把一个独立团配属给第八十九军的第三十三师。第三十三师就把这个团配置在最危险的方向,被我第三纵队一部出击打垮了。第三十三师看到他们溃退,便驾起机关枪对着他们扫。在他们一个团中,往往一、二、三营三个营长之间都有矛盾,他们各自希望别人被打垮,将来自己可以成为老资格,升团长。正因为他们存在着这些矛盾,战斗中难以协同配合。同时,这一次韩德勤虽然加强了生力军,可是这些生力军都曾经被我们八路军第五纵队打败过,战斗力大大的削弱了。这些是他们部队政治情绪低落的状况。

从军事上来说,韩军一般地占着优势。他们兵力的总数要超过我们七八倍,尤其这次进攻的部队差不多完全是生力军,没有同我们作过战。他们部队不疲劳,像独立第六旅,虽然在营溪打了一下,可是退回去已休息整理过了;第一一七师虽然在营溪吃了亏,可是在海安把保安第八旅补充给他了;第三十三师没有同我们打过,还有独立团、特务营、炮兵团都是生力军。我们没有多少生力军增加,仅仅由江南增来一个营④。当时我们说“江南来了几个团”,使我军士气大振。

他们的补充比我们好,武器比我们优良,弹药比我们多。姜堰战斗时,他们从江南运来了二十四万发子弹。

将粟裕大将的文章置于市场商战中考量,值得学习!

他们操纵了通信、交通工具,通信联络和运输很方便,部队行动不致过度疲劳。特别对他们有利的是,他们控制了一些部队的战略基点,如海安、曲塘、东台等城镇,有纵深较大的后方,部队调动回旋比较自如。而我们实际上没有什么后方,作战行动受着不少的限制。他们部队军事技术比我们好,比如做工事,我们一个纵队在黄桥做了三天,还有四五千群众帮助,可是还没有做得很好。而类似的工事,他们一个晚上就可做好。这说明他们技术方面比我们强。

三、我们的作战方针和作战方案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采取的作战方针是积极、自主的防卫战。要求在这次防卫战的胜利中,发展自己力量,奠定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基础。

我们这次作战是完全自卫,政治上完全有理。本来,有的同志感到退出姜堰很可惜,认为我们可以在姜堰和韩德勤决战。但是韩德勤也晓得,姜堰有现成的碉堡等工事,不容易攻,所以他就以大部兵力从海安直攻黄桥。当我们发现这一点的时候,就毫不留恋的放弃了姜堰,否则,得了姜堰失了黄桥,不但政治上不利,而且军事上就被动和孤立了,非常划不来。 关于作战方案,根据对方和我们各种利害关系,各种主客观条件,我们设想了如下三个方案:

一是乘韩德勤进攻黄桥时,我们以一部主力攻占海安;

二是乘韩德勤还未向我们进攻,先以一部兵力向东发展,控制(南)通如(皋)海(门)启(东)几县,并造成北进东台的局面,以主力守卫黄桥地区;

三是以全力依托黄桥这一基点,采取攻势防御,将顽军歼灭在我工事前。

我们就上述三个方案作了比较,看采取哪个方案更好。先讲第一个方案。

好处是:(1)我们以主力进攻海安、东台,在军事上采取主动,并且是出乎敌人意料之外,容易取得胜利;(2)他们第一线兵力是我们的三倍,兵器超过我们十几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同他们硬拼,一定要遭到很大损失,而以主力攻占海安,是避实就虚的战术,可以减少损失。

坏处是:(1)假使韩德勤以主力向黄桥进攻,我们以主力向海安进攻,在韩军主力尚未被歼情况下,断不容易把海安攻下,因为海安虽然堡垒不及姜堰多,但比姜堰配置适当,工事很强;(2)如果攻海安不下,而把黄桥丢了,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士气,助长对方气焰,尤其给群众很不好的影响,可能群众会认为新四军是打游击的,不要根据地,不要后方,蹲不长,会走的,增加以后发动群众的困难;(3)我们以主力袭击海安是一个大兵团的运动战,如果仍采取打游击的办法,把后方挑起走,那是非常危险的。

利害相比,我们决定不采取第一方案。再讲第二个方案。

好处是:(1)东进有绝对胜利的把握,因为那边他们部队少,战斗力很弱,我们东进去打他们,如探囊取物,可以绝对胜利;(2)可以把东边那块地区很快创造成为根据地,以便同上海外围和江南连成一片,这是战略上的胜利;(3)我们东进,韩德勤会分一部兵力对付我们,并且还必须分一部兵力防止我们北进东台,这样,就使他的兵力分散,防御线宽,而利于我们作战;(4)无论人力物力,我们都能得到迅速的补充;(5)在东边创造一块新区后,可与西边黄桥地区形成犄角之势,互相呼应,更有力的牵制敌人,取得战略优势。

但坏处是:(1)在韩德勤南下前我们就东进,将在政治上蒙受不利影响;(2)他们在东边的部队是保安一旅和保安五旅,不是韩德勤的嫡系,在营溪战斗以后,保一旅就派代表来和我们接头,愿和我们建立统一战线,如果我们东进,他们必定要依附于韩德勤和我们作对,妨碍我们统一战线的开展;(3)我派一部东进,将使黄桥部队减少,那么黄桥未必能保卫得住;(4)我们派部队东进,固可钳制、分散韩德兵力,但他如果下决心丢开东边,集中兵力来攻黄桥,攻下以后再回头去搞东边,这样对我就不利了。

因此,同样在利害比较下,我们也不采取这第二种方案。最后讲第三个方案。

将粟裕大将的文章置于市场商战中考量,值得学习!

好处是:(1)以黄桥当轴心进行攻势防御,军事上的主动权仍然操在我们手里,我们可以利用轴心向左向右自由转动,用兵依然很自如;(2)我们依托黄桥作战,是完全的自卫,政治上有充分的理由,不仅广大群众拥护我们,上层人士也会同情、赞助,就是顽军的大部分官兵也会对他们的这种进攻不满;(3)在黄桥作战,能得到群众有力的支援,事实上,在黄桥战役的前两三天,就有几千名群众日夜帮我们赶修工事,其中不仅有劳苦群众,还有学校师生、商店店员等等,战事爆发后,群众又踊跃参加抬伤兵,送烧饼、猪肉进行慰劳,对我军帮助的确很大;(4)黄桥地区距离顽固派的据点相当远,约需两天行程才能到达,我可利用他开进的两天时间,进一步查清情况,采取适当部署,使胜利更有把握,尤其是他们军队越前进,离后方越远,交通的维持很困难,如果牌部队维持交通,又减弱了第一线兵力,而且离后放越远,其侧翼和后方就更加暴露,更便于我们的袭击;(5)因为他们离后方远,我们突击胜利后,追击起来更容易收效,刚才我讲了,营溪战斗的教训是我们打得太早了,所以顽军不到半夜功夫就退回乌龟壳里去了,这次顽军深入黄桥至少要两天才退得回去。部队疲劳了,两天还退不回去,而且在我们有群众工作基础的地区,他们更难退,我们就可以在几天中追击将其消灭;(6)我们让出姜堰,继续出让加力、古溪、分界,固然可以使他们提高士气,但他们看见我们部队不打就退,也会骄傲和疏忽起来,这就给了我们突然进攻和突击的机会。另外,由于我们沿途进行了广泛的政治宣传,也会影响他们的士气,使他们内部逐渐觉悟到不愿打自己人。兵法里说:攻敌之心,以老其师,就是这个意思。

虽有上述这些好处,但也有不利条件:(1)以我们现有的火器,不利于防御作战,因为防御战是消耗战,拿我们的弹药数量计算,每枝步枪打快放,五分钟,子弹就打光了,机关枪消耗弹药更快,没有补充,所以非万不得已,不能采取这样的防御战方针;(2)敌人开始进攻时分几个纵队前进,各纵队间隔十几里、二十几里,比如一路在海安,一路在胡家集,一路在曲塘,各路间隔很远,到靠近黄桥时,间隔距离就缩小了,缩小到只隔几里路,敌人的向心集中,使兵力、火力更形成优势,我们必须就地坚持,以寡敌众。这也是对我们不利的。但是,对这两个弱点,我们可以找到补救的办法:我们弹药不够,可以少放枪,多投手榴弹和拼刺刀;虽然他们靠拢了,我们可以用“老虎钳子”把他钳住,使他动弹不得。这里河流多,地形对我们是有利的,我们把船只封锁起来,把桥梁拆了,就增加了他们的困难。 经过利害对比,总起来说是利多而害少。因此,我们决定采取第三个方案。

四、作战部署及经过

(一)作战部署的演变

1.战前部队的分布:当我们开始退出姜堰时,以第一纵队分布在营溪、孙家庄、花园桥、祖师庙一带,牵制海安敌人,并佯作向东行动,以迷惑东边敌人,使其不敢西进;第三纵队开至黄桥附近,积极整训和待机;第二纵队撤至运粮河、大(土仑)庄、蒋垛之线,以防韩军南下。

2.战前部队的集中与部署:九月三十日下午,韩军一部由胡家集南下进至孙家庄与我第一纵队前哨接触。估计韩军有从孙家庄、海安之线进攻黄桥的可能。我为诱敌深入,决定将第一、第二纵队大踏步后撤。第一纵队除派出最少兵力与顽军节节抵抗外,主力经分界附近八字桥、高桥撤至黄桥西北二十里之前袁垛、后袁垛一带;第二纵队撤至黄桥西北三十里之顾高庄、东芦庄一带。第三纵队集中黄桥加紧修筑工事,作为保卫黄桥之守备队,第一、第二纵队为突击兵团。

3.依据第三作战方案,我们决心依托黄桥阵地,歼灭进攻之敌于黄桥附近。作战部署如下:

(1)当面敌情:韩军第八十九军主力和独立第六旅,于十月一日攻占营溪及小塔头桥之线;二日推进至加力、芦家桥之线;三日又分别占领搬经、分界、古溪;四日各路进攻之敌向我黄桥外围急进。

将粟裕大将的文章置于市场商战中考量,值得学习!

(2)我军总的任务:我们决心依托黄桥阵地,歼灭进攻之顽军于黄桥阵地之前,并乘胜追击,占领海安、东台,与八路军会师,达成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3)各兵团的任务:以第三纵队为黄桥守备队,加紧构筑工事,并派出约一营兵力进至分界以西地区,用散兵战积极阻击敌人,迟缓其行动,疲劳其兵力,在不得已时,由黄桥东面撤回黄桥。

以第一、第二纵队为突击兵团,如敌人于十月四日进攻黄桥,该两纵队则于五日拂晓前,从敌人右侧后实施猛烈突击,配合第三纵队将进攻之敌消灭于黄桥阵地之前。出击路线:第一纵队由横港桥经高桥以南之何家桥、太平桥向刘家堡之线进行突击。第二纵队由顾高庄推进至申家庄,取道高桥、八字桥向分界突击;在占领分界后,由东向西,沿分界至黄桥大道,尾敌之后攻击前进。

特务营为总预备队,集结于严徐庄附近,在突击兵团出击后,该营则进至高桥附近,准备于黄桥战斗胜利后,即由总预备队改为追击兵团,经古溪、营溪直取海安。

(4)后方机关、野战医院在黄桥以西十里之黄家溪,各兵团自设野战伤兵收容所。

(5)指挥部及直属队仍在严徐庄。

(二)战役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情况和处置

1.十月四日上午九时,顽第八十九军第三十三师已接近黄桥,我第三纵队前哨部队正与其积极对抗中。在上述情况下,我们决心等待第八十九军主力全部进到黄桥附近,被钳制于工事前,而后以野战兵团实施突击。所以此时第一、第二纵队仍在原地(横港桥和申家庄)待命,仅以第三纵队对付当面之敌。命令第三纵队以全力阻止敌人进攻,至少要支持到第二天拂晓,并且以一部兵力前出于工事外围,阻止敌人接近我之阵地,尤其应防止其初到时的猛攻。经上述处置后,敌人果然以三个团兵力,于四日上午十一时作初次总攻。适巧,我江南增来之一个营于上午十时赶到黄桥,守备部队士气大振,挫败了敌人的第一次总攻。我们守备部队仍和敌人对峙在工事外围一百公尺的地域。至下午一时,敌人将前线攻击部队撤至离黄桥二三里的地域休息,准备第二次总攻。

2.十月四日下午三时,得悉古溪之敌向黄桥以北进攻,而黄桥以东之敌第二梯队已逐步向黄桥推进。分析这一情况,我们估计敌人可能分由黄桥以北以东两路进攻黄桥,其主力仍在黄桥以东。判断敌人的战斗编组分为三个纵队:第八十九军分两个纵队,独立第六旅为一个纵队。而古溪之敌必为独立第六旅,可能经高桥向黄桥进攻。因此,我们的处置是:(1)命令第三纵队应以全力阻止敌人对黄桥的突击,尤其要打破敌人黄昏时的第二次总攻,为求先发制人,以一个团左右的兵力先敌出击,击破其黄昏时的总攻;(2)命令第一、第二纵队于下午四时左右开始,各由原地经指定路线出击,务于当晚十二时向黄桥以东之敌实施总攻,如古溪之敌由高桥向黄桥前进,则第一、第二纵队应首先以全力击破之,然后继续南下配合第三纵队夹击黄桥东边之敌而消灭之。

3.十月四日黄昏前,顽第三十三师集中三个团准备向黄桥作第二次猛攻。我第三纵队以一个团兵力先行出击,果然打破了敌总攻计划,并且俘获了部分人、枪,敌情已更加明瞭了。至此,保卫黄桥的危险期已经过去。预计敌人的第三次总攻,最快要延迟到十月五日早晨才能发动。那时,我突击兵团第一、第二纵队已赶到敌后。因此,我对黄桥当可确保无虞。

4.十月四日午后四时所得情况是:我第一纵队在高桥、周家庄之线将由古溪经高桥向黄桥前进之敌截成数段,查明该敌确系独立第六旅。该敌遭我第一纵队截击,大部溃散,一部消灭,其第十七团向古溪方向逃窜。根据上述情况,我们决心令第一、第二纵队,以猛烈果敢动作,迅速将独立第六旅全部消灭,务于黄昏以前继续南下,仍于晚上十二时实施总攻黄桥以东之敌。令第三纵队继续以全力固守黄桥,特别注意东西两面,防止敌人乘隙偷袭,并且以少数部队挺进到工事前方向敌人的侧后实行袭扰,阻止其猛扑黄桥。这样处置后,进攻黄桥之敌因独立第六旅被我截击,其第二梯队已无进攻能力。至黄昏时,独立第六旅之大部

将粟裕大将的文章置于市场商战中考量,值得学习!

被我第一纵队歼灭,仅有残余部队退守高桥西南之张家庄、八尺沟一带进行顽抗。我第一纵队急于围歼该敌而未能迅速南下。

5.十月四日下午六时,我第一纵队全部仍然在高桥附近与独立第六旅残部纠缠中,而第二纵队进至八字桥后行动不明。黄桥东面之敌第三十三师正在集结,准备于五日拂晓总攻,其第二梯队(估计系第一一七师)已进至西官庄、刘家堡之线,有于次日拂晓配合第三十三师作第三次猛攻黄桥之企图。依据上述情况,我们处置如下:(1)令第三纵队于四日晚十二时,以两个团兵力出击黄桥东面之敌,以打破其拂晓的总攻击,并配合我突击兵团夹击该敌;(2)令第一纵队将围困于张家庄之顽独立第六旅残部交由指挥部特务营负责解决,该纵主力立即全部南下,经何家桥、太平桥向刘家堡、野屋基之敌侧后攻击。在此处置后,我第二纵队已于四日午夜十二时进占分界,与敌稍事接触后即继续由分界向黄桥攻击前进。第一纵队即由高桥经八字桥南下。第三纵队则于五日凌晨二时左右,以两个团兵力出击,使黄桥东面之敌第三次总攻又被击破。但是,由于第一、第二纵队还没有于预定时间到达黄桥东郊,以致不能如期于五日凌晨以前解决黄桥东面之敌。

6.十月五日早晨三时,黄桥以东之西官庄附近枪声甚密,估计是我第二纵队已经抄袭敌后,但未取得联络。乃急令第三纵队已出击之两个团迅速猛攻,以打破敌人拂晓攻击。在此处置后,敌人拂晓总攻又告失败。顽第八十九军大部集结在黄桥东北大焦庄、小二房庄、罗家庄、何家塘、何家庄、野屋基、胡家堡之线,企图最后猛扑黄桥或固守待援。五日上午我已形成对敌包围状态。在上述情况下,我决心第一、第二、第三纵队于下午实行总攻。

7.十月五日八时,我第二纵队确已由分界进至刘家堡、西官庄一带,其一部已进至大焦庄与我第三纵队前哨部队取得联络。第一纵队则已进至八字桥以南地区与敌人对峙。此时得到密息,韩军增援部队约八个团已进至黄桥东北不远的地方。我们本拟于十月五日黄昏总攻。接此消息,估计顽军增援部队虽没有八个团,但二三个团或有可能,为在其增援部队到达之前,先解决当面之敌,决心尽量提前实行总攻。设法令第二纵队派兵一部向分界方向阻止敌增援部队,主力迅速向西攻击。但来不及向突击兵团传达命令,便采取了如下办法:令第三纵队首先以小部队向黄桥以东之敌佯攻,引起敌人回击,造成浓密枪声,以此作为我同第一、第二纵队之联络信号。战场上,枪声就是命令,使第一纵队闻枪声而迅速南下,使第二纵队闻枪声迅速西进。待至五日十一时半,再令第三纵队全部出击。我这一动作实施后,敌第三十三师全部动摇溃退,在我第二、第三纵队东西突击下大部被消灭,一部向东北突围退至野屋基、何家塘之线,与其军部及第一一七师靠拢。我第一纵队已进至野屋基以东、以北与敌激战。至下午五时,残敌军部及第一一七师仍固守野屋基附近各村庄,企图待援或于黄昏后突围。晚上九时,敌人大部主力已被我解决,整个战斗可说已初步结束。因此,我立即下达如下追击命令:

“(一)情况(略)

(二)各部应不顾疲劳,不惜一切牺牲,不重缴获,而在于乘胜追击以占领海安。

(三)追击任务及路线区分如下:

(1)第一纵队由现地(野屋基)经八字桥、古溪,向营溪、孙家庄,经胡家集渡运盐河,由海安以西向海安进击。

(2)第二纵队由现地(何家塘)经太平桥、古溪以南芦家桥、小塔头桥、花园桥、祖师庙,由海安以南向海安进击。

(3)第三纵队由现地(大焦庄)经分界、搬经、加力、花园桥以东,由柴湾镇以北渡运盐河,经立发桥绕攻海安东北,截断海安顽军向东台之退路。

(4)各部自行酌派兵力打扫战场,收容伤兵,应将主力之大部迅速兼程前进,务于十月六日早晨到达海安。

(5)我随中央纵队前进。”

将粟裕大将的文章置于市场商战中考量,值得学习!

8.十月六日早晨缴获顽第三十三师电报,得悉其请求韩部从海安派第一一七师之七○一团,经由分界迅速增援黄桥。据此电报判断顽第七○一团尚在营溪附近,有经分界向黄桥增援之可能。但若该敌得知第三十三师已被消灭,亦有退至营溪和海安之可能。因此,我今追击部队注意在海安外围歼灭顽第七○一团,不使其退守海安,以利于我军进占海安。但五日晚上,我部队疲劳,同时退守野屋基之敌未能完全解决,因此未能达成于六日早晨占领海安的任务。十月六日拂晓,各追击部队才从八字桥、野屋基、黄桥附近分路向海安追击,至六日下午始进至营溪附近,而第二纵队则在营溪附近与敌接触,战斗三四小时尚未解决。这时情况虽不明照,但估计该敌必系顽第七○一团。因此,我们决定以第二纵队全力解决营溪之敌,而以第一纵队迅速出动,其先头部队经孙家庄由胡家集渡运盐河,务于十月七日早晨确实占领海安。第三纵队则仍照原定路线追击前进。

至六日黄昏,我第二纵队将营溪之敌(确系顽第七○一团)全部歼灭(仅少数残部向海安逃窜)。据俘虏供称:海安尚有顽军七八个团。但我们判断此说不确,海安守敌两团左右或有可能。然而海安工事坚固,我们部队经三昼夜战斗,十分疲劳,所以决心改于十月七日早晨,以主力由胡家集与海安之间渡过运盐河,由海安西北绕攻海安。终因部队极度疲劳,行动迟缓,直至七日下午三时才渡过运盐河,黄昏才到达海安,而顽军残部已闻风先逃。

9.海安被我占领后,顽军第一一七师残部向富安集中,独立第六旅残部向安丰集中,第三十三师残部向梁垛集中,东台尚有保安第八旅防守。我们决心乘胜扩张战果,部队在海安休息一天后,即迅速进占富安、安丰、梁垛。十月十日我们的追击兵团只稍经战斗,即占领了东台。这样就结束了这个战役。

五、这次战役的总结

(一)这次战役的收获

这次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我在前面已经讲了,就不重复了。此外还有以下收获:

1.达成了歼灭战的任务。这次顽方用于进攻我们的兵力约一万五千人,我们一个人要打他三个人。顽军以为这次一定可以将我们消灭,可是我们胜利了,将他们全部歼灭了!特别重要的是他们团以上的主官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活捉,有的淹死,有的自杀了。连第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也到河里“洗澡”去了。这样,就使他们完全丧失了再向我们进攻的能力。

2.夺取了许多战略基点。我们占领了海安、东台,等于占领了四个县,使南通、如皋、海门、启东也完全在我控制之下,这是极大的收获。

3.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和装备。

(二)这次战役的优点

政治上:

1.经过营溪、姜堰的作战,部队虽然很疲劳,但是经过短促的突击动员,大家都认识到这次战役意义非常重大,抱了必死的决心去争取战斗的胜利,这是政治动员与党的号召的成功。

2.得到了群众有力的配合。黄桥的广大群众积极参加筑工事、抬伤兵、慰劳部队、打扫战场,给了我们很多的帮助。

3.得到了上层士绅和地方实力派的同情与拥护。

4.我们的干部党员都起了最好的模范作用。党员在这次战役中的伤亡比例虽然还没有统计,但是已知党员的伤亡是非常多的,他们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处处起带头模范作用,这是很好的。

军事上:

1.各兵团基本上完成了各自的任务,达成了歼灭战的总任务。

2.江南部队刚好在关键时刻赶到,使我军士气大大振奋。

3.防守兵团和突击兵团协同配合,一般说还好。第三纵队虽然武器差、弹药少,但是很

将粟裕大将的文章置于市场商战中考量,值得学习!

好的完成了防守任务,值得表扬。第一、第二纵队也找到了敌人的弱点,达成了突击任务,同样是很好的。

4.追击动作还好。部队三四天没有睡觉,整天没有吃饭,非常疲劳,跑不动了,四小时只跑了十里路,但无论如何总坚持追到了海安、东台。以猛打、猛冲、猛追三项要求来讲,猛打、猛冲是做到了,猛追呢?追是追了,但还不猛,还要学。

(三)对战役缺点的批评

这次战役中还存在着许多缺点,我不作详细的批评,由各纵队、各团自己去检讨。现在仅扼要的指出一些较大的问题。

首先是共同存在的缺点:

1.侦察工作不确实、不及时。我们还未退出姜堰,顽军已进到孙家庄,而我们不晓得,到第二天才知道。

2.通信联络差,特别是下面对上面随时报告情况更差。一个部队出去以后就得不到他的报告了。各纵队都有这样的毛病,纵队部也跟着部队打冲锋,以致有些医生、电台人员也负伤,固然这是攻击精神好的表现,但这样做是不行的。指挥机关应该有适当的位置,或者设通信站保持上下联系,否则非常危险,可能使指挥中断。

3.射击指挥差,不注意节约子弹。这次敌人死伤四千余人,其中中弹伤亡的并不多,被手榴弹炸伤炸死的比较多,最多的是在河里淹死的。我们弹药补充很困难,这一点值得注意。

4.行军力差。现在我们部队的行军力比内战时期相差太远。过去一天一夜走一百八十里还打仗,而我们从黄桥到东台近二百里路追了五天。如果行军力强,抢先打到海安去,使他们来不及逃跑,那我们的胜利还要大。

5.供给工作做得差,有些部队一两天没有吃上饭,特别是第七团饿得厉害。在连续行军作战中,怎样保障部队吃上饭,吃得饱、吃得好,我们的司务长们要好好学学才行。

6.缴敌人枪时部队特别混乱,有些同志跟敌人混在一起,这样很危险。不过也有些光荣的事例,如两个人缴了一百多条枪,值得表扬。

7.追击时,有些干部过于顾虑部队疲劳,这是要不得的。特别在战斗没有结束的时候,各部队经常报告伤亡,这是表示他的心已经软了,是削弱战斗力、动摇决心的行为,以后要绝对禁止,战斗未结束,不准报告伤亡数目。

其次是对指挥上的批评:

1.有的兵团,尤其兵团首长不机动,以致不能取得很好的配合。在野屋基战斗中,第六团未能很好配合第一纵队,以致不能迅速地解决敌人,使一部分敌人得以突围出去。五日下午,第二纵队出击时,第七团首长带了一部分队伍也在那里,没有去帮助第二纵队,以致缴获不大。

2.第二纵队配合不好,以致在高桥战斗中,第一纵队不能很快解决顽独立第六旅。木来我们是这样规定的,如果北面敌人只有一个旅(师),则我第一、第二纵队与其接战,在两个钟头之内就把敌人解决,解决以后迅速南下,夹击黄桥东面之敌。如果北面敌人有两个旅(师),则第一、第二纵队以全力解决之,不必南下,可直接由古溪到海安。对黄桥东面之敌,则由第三纵队独立解决。可是当时因没有很好的配合,使第一纵队与顽独立第六旅相持很久,到黄昏以后还不能解决。

3.第二纵队是迂回部队,可是迂回圈太大,以致部队非常疲劳。当我们估计到敌人正面进攻黄桥的部队至多不过七个团,行军长径、战斗正面都有限时,第二次决定第二纵队直接插到西官庄,不要到分界去。因为命令没有传到,以致到分界扑了空。如果直接到西官庄,可以节省行军力,节省时间,也便于通信联络。同时,第二纵队到达高庄以后,应该以迅速、猛烈与果敢的行动,在敌人的后面动作起来,配合正面突击,不应等待正面动作,再来夹击。

4.第一纵队同样是迂回部队,当进到高桥、八字桥以后,不应该等待黄桥枪打得剧烈时

将粟裕大将的文章置于市场商战中考量,值得学习!

才南下,而应该尽量向黄桥靠拢。大兵团作战,主要靠各兵团首长在上级总的意图下,自己机动果敢猛烈地行动,这样来达成任务。因为在目前条件下,大兵团作战,部队一出去,通信联络就很困难,这是值得以后注意的。同时,第一纵队在高桥与独立第六旅交战,当独立第六旅大部已被解决时,就应该以少数部队监视残敌,而将主力立即南调,以达成夹击黄桥东面之敌的主要任务,而不应把主力集中在张家庄附近,被敌人少数残部钳制住了。

5.第三纵队五日下午在黄桥出击成功到达何家塘、野屋基之后,不应迅速撤回黄桥。因为这样,使敌人对南面松了一口气,而能集中全部力量对付我第一纵队,增加了第一纵队的困难。在总攻时,敌人未完全解决,是不应该撤兵的。

总之,几年来没有打过这样的大仗,由于大家努力,这次是完全胜利了。希望各纵队、各团进一步认真研究、检讨,总结经验教训,尤其是部队里对一些小的战斗动作和技术上的动作,更应该深入的检讨,作为今后部队的教育训练教材,更加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我的报告完了。(热烈掌声)

注释

①黄桥战役,是新四军向苏北敌后发展中,在江苏泰兴县城以东黄桥地区,粉碎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进攻的一次战役决战。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在其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后,遂将摩擦中心由华北移向华中,密令第三、第五战区和鲁苏战区大举进攻华中新四军。9月,协同新四军开辟苏北的南下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第二支队和新四军第五支队,分别抵达涟水以北地区和大运河西岸,与新四军苏北部队形成有利的战略态势。9月30日,韩德勤集中其大部兵力,由海安、泰州等地分三路向黄桥进犯。这是,八路军南下部队尚在老黄河一线,第五支队仍在运河以西,难以对苏北部队进行战役配合。经过审慎研究,为了赢得一举解决苏北问题的时间,陈毅决心以劣势兵力在黄桥地区独立同韩部决战。粟裕协同陈毅具体组织战役并负责战场指挥,决定以黄桥为轴心,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歼击韩部。战役自十月三日起,新四军乘胜追击,进站海安、东台等地。10月10日,新四军苏北部队前锋与南下八路军先头部队会师于东台县之白驹镇,共歼灭韩部第八十九军军长以下一万一千余人。黄桥战役的胜利,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改变了苏北力量的对比,打击了顽固派,争取了中间势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篇是粟裕在海安西寺干部会议上所作战役总结的纪录稿。

②薛承宗,时任国民党江苏省宝安第一旅旅长。

③陈泰运,贵州省人,时任国民党政府财政部税警团长官。

④该营是新四军老四团第三营。

将粟裕大将的文章置于市场商战中考量,值得学习!

论粟裕在黄桥决战中的军事谋略和指挥艺术

胡明华 [ 转自铁血社区http://www.77cn.com.cn/ ]《军事历史研究》2002年第1期

摘要:黄桥决战是新四军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关键性战役,粟裕作为辅佐陈

毅的一线直接指挥者,对我以少胜多夺取决战胜利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其谋略思想和指挥艺术的特点是,注重研究和把握战争规律,从战略的高度运筹战役,缜密谋划,叠筹选拔,果敢用兵,出奇制胜。此役是粟裕成功地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发端,是他由一个杰出指挥员成长为成熟的战略家的重要标志。

一、审时度势 运筹选优

粟裕杰出的谋略思想和指挥艺术,来源于他对战争规律的深刻认识。他认为,战 争规律是不能违背的,但是战争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在既定的物质基础上,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 “指挥员的分析、判断和决心起主导作用”。这种历经十余年征战形成的正确思想,对他制定黄桥战役的方针,起了关键作用。

黄桥决战之际,敌情是严重的。时任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的韩德勤,为夺取黄桥,歼新四军主力于长江以北,调集了包括其精锐主力在内的26个团、共3万余人,兵分三路向我扑来。其部署为:左路7千余人,由五个保安旅组成,攻我黄桥东南地区;右路1.2万人,为两李(鲁苏皖边游击军正副总指挥李明扬、李长江)和陈泰运(税警团团长)的部队,攻我黄桥西面,同时掩护中路军之侧翼。中路军是其进攻的主力,共13个团1.5万余人,又分三路:89军第33师为左翼,攻我黄桥东面;独立第6旅为右翼,攻我黄桥北面;居中的是其主力的主力——由江苏省保安副司令、第89军中将军长李守维率第117师及军部炮兵团、特务团,向我黄桥东北压来(1)。

此时,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所属部队仅有3纵队9个团共7千余人,其中战斗人员不过5千余人,形势十分严峻.究竟要不要同韩德勤决战?“部分同志是有疑虑的,认为敌我力量悬殊,无取胜的把握,打败了会丢掉黄桥地区,使苏北根据地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这样势必延缓中央关于发展华中的决策的落实”(2)。粟裕在与陈毅共同研究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后认为:决战不但势在必行,且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苏北地区在全国抗日战争中具有特定的战略地位。我新四军江南主力奉命渡江北上,就是为了执行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而韩德勤依靠其嫡系主力,横行苏北,鱼肉百姓,并与日伪狼狈为奸摧残抗日力量,已成为苏北抗战的主要障碍。“我们要打开苏北局面,非把韩德勤打败不可”;“只有同韩德勤的主力作了决定性的较量,其它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3)此次韩德勤主动寻衅,正为我一举解决苏北问题提供了良机。

然而,在大兵压境、敌军数倍于我的战场态势下,仅凭现有兵力,这一仗能不能打赢?从常情看来,要实现上述战略意图,远非“孤悬东南一隅”的陈粟部力所能及。粟裕审时度势,纵观多方条件认为,我军具备诸多有利的因素:

在政治上:韩德勤在江苏的统治早已不得人心。9月13日,我军攻克姜堰后,倡议召集了各方代表会议,以求与韩方团结、共同抗战。会上我方揭露了苏北的摩擦真相,并慷慨允诺让出姜堰,赢得了爱国人士和社会贤达的广泛同情。韩德勤以我军的忍让视为怯战,无视各界的和平愿望,迫不及待地进犯黄桥,这不仅激怒了新四军将士,也激怒了广大的苏北

将粟裕大将的文章置于市场商战中考量,值得学习!

人民,使自己陷于孤立;“虽然我们在军事上处于仓猝应战的被动地位,但在政治上却造成了完全优势的有利条件。” (4)

在军事上:韩军虽于数量、装备等方面占优势,但骄气十足,派系复杂,嫡系与非 嫡系之间存在矛盾,我军虽人数少、装备差,但却是正义之师,军政素质是敌人所不可比拟的,只要各级指挥上不出毛病,是能够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将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相结合,如能争取其左右两翼的“两李一陈”和保安旅中立,实际上真正要对付的就只有中路的韩军嫡系1.5万人。我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歼灭韩部的条件是具备的。此外,淮北和皖东的八路军、新四军虽因距离较远,无法进行战役配合,但南下、东进后即可动摇韩军侧背,威胁其大本营兴化,已与我苏北部队形成了由北、西、南三面夹击韩德勤的有利战略态势(5)。

基于上述分析,陈毅和粟裕在主持苏北军分会充分讨论、研究后,果敢作出了“独立歼灭韩顽主力”这一富于远见的战略决策。

每逢作战行动,同时提出两个以上的方案,加以综合评估,叠筹择优,以求趋利避害、扬长避短,这是粟裕常用的决策方法之一。为了保证实现“一举解决苏北问题”的战略构想,当时设想了三套作战方案:一、乘韩德勤进攻黄桥时,我军以一部主力攻占海安;二、乘韩德勤还未向我进攻,先以一部兵力向东发展,控制通、如、海、启几县,并

造成北进东台的局面,以主力守卫黄桥地区;三、以全力依托黄桥这一基点,采取攻势防御,将韩军歼灭在我工事之前。

经过对各种主客观条件的比较对照,权衡利弊,陈毅和粟裕决定采取第三个方案:即全力依托群众觉悟较高、粮草充足的黄桥,以黄桥为轴心,诱敌深入,各个歼灭,打一场进攻性的防御战。对此方案,粟裕作了详细说明:

所以要“以黄桥为轴心”,一是掌握军事上的主动权。黄桥可以大量吸引韩军,我们可以利用轴心向左右自由转动,用兵很自如;二是依托黄桥作战为完全正当的自卫,在政治上有理,能获得各界人士的同情和广泛支持;三是在黄桥作战,能得到根据地人民有力的支援;四是地形于我有利。黄桥境内河多、路窄,对于韩军的重武器(如各种山炮、野炮)实是天然障碍,大军窜犯不易,逃跑更为困难。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机动用兵,迟滞、消耗和钳制各路敌人。之所以要“诱敌深入”,是为了汲取9月营溪战斗中我军出击过早,而使来犯之敌退缩回去的教训,这也是我军在敌强我弱形势下转弱为强的成功战法。黄桥距韩军据点较远,约需2—3天行程才能到达。我诱敌深入,便可以在其行军的过程中利用时间充分准备,适当部署,以逸待劳;而敌人远离后方,不便退却,我们追歼起来更易取胜。之所以要“各个歼灭”,是因为我兵力有限,不可能对敌一举全歼,只能以相当于敌或略少于敌的兵力“咬而食之”,总之,“有了黄桥这个轴心,既可以大量吸引、迟滞、消耗敌人,又便于我观察全局,机动使用兵力,达到各个歼敌的目的”(6)

可见,领导科学中综合评估、叠筹选优的原则,在黄桥决战时已为陈毅和粟裕所运用。统帅者决策的正确与否,是能否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粟裕精心制订的这个符合客观规律的作战方案,为黄桥决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将粟裕大将的文章置于市场商战中考量,值得学习!

二、不拘成法 果敢用兵

粟裕在我军将领中以灵活用兵、善用奇兵著称,他善于从本质上把握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灵魂,将唯物辩证法的原理运用于战争指导,并且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用兵谋略的精华“奇正相变之术”,辩证地处理坚持常规战法与创造新的战法的关系,在黄桥决战中不拘一格,果敢用兵,达到了神妙莫测、出神入化的程度。

根据优选的作战方案和严峻的战场态势,善于发挥各纵队特长的粟裕将有限的兵力部署得十分巧妙,以3/4的兵力作为突击力量,设伏于黄桥镇外——即以兵力比较充足的第

一、第二纵队作为突击兵团,隐蔽集结于黄桥西北之顾高庄、严徐庄、横港桥地区待机,歼敌于黄桥外围;仅留1/4的兵力作为守备力量,即以人不足两千但作风顽强的第三纵队用于坚守敌集中兵力、持续猛攻的黄桥镇。

对黄桥周围地形了如指掌的粟裕,要求三纵采取积极防御的战术,“保证重点,机动部署”。从当时的敌情出发,在黄桥北门只放一个班警戒;西北(两李和陈泰运方向)及南边不派部队,仅由后勤、伙夫担负警戒,纯属“空城计”;主要兵力全部集中在东门之南、北一线。同时,手头控制一定的预备兵力,作为机动力量,置于黄桥镇上,兼顾各个方向的敌情,并派出约一营兵力东进,用散兵战积极阻击敌人,迟缓其行动,疲劳其兵力。从而达到在敌众我寡的条件下,能够集中最大兵力打歼灭战。这是粟裕指挥新四军独立歼韩最大胆、也是最得力的一着,是成功达成战役目的的关键。

首战目标的选择,直接影响决战的进程,甚至与整个战局的成败关系极大。粟裕打仗,善于集中兵力用于歼敌有生力量。他决定突击兵团先打中路右翼的劲旅独立第6旅,然后从89军右侧实施猛烈突击、迂回包围,配合坚守黄桥的第三纵队,将进攻之敌消灭于黄桥阵地之前;另以苏北指挥部特务营为总预备队,集结于严徐庄附近,在突击兵团出击后,该营则北进至高桥附近,准备于黄桥战斗胜利后,即由总预备队改为追击兵团,经古溪、营溪直取海安(7)。

此次我军一改先打薄弱之敌和孤立之敌的传统战法,缘于粟裕对“强”与“弱”的相互关系有精深的理解和巧妙的把握。将翁达的独立第6旅作为首战歼灭对象,正是一着奇兵。

其一,先打翁达旅,可以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翁旅是韩德勤系统中有名的主力,因其装备精良,号称“梅兰芳部队”。该旅军官大都是“军校生”,旅长翁达官居中将,目空一切,同略知我军“先打弱敌”常规战法的韩德勤一样,万万不会料到我军会拿他这“强敌”开刀。正因为翁旅是韩德勤嫡系主力、是强敌,如首战被歼,将予敌士气以沉重打击,并使其它杂牌军不敢动作,有利于全局战事的发展。

其二、歼灭翁旅之后,战局可以继续好转。两李和陈泰运虽已表示中立,但在韩德勤大军向我进逼的形势下,疑虑很大,如果我首先吃掉翁旅,将大大拉开两李、陈泰运与韩部之间的空档,即可以稳定李、陈的立场,使其参战的可能性进一步缩小;又可使作为中路中坚的117师右翼完全暴露,迫其不敢贸然向黄桥猛攻,大有利于黄桥的守备——这点极为重要,因我守备力量本来就不够。

其三、有利于全歼韩军主力。翁旅是韩德勤中路的右翼,把它消灭了,就在韩军的中路打开了缺口,我军可以趁势向东纵深穿插,实施对李守维,军的迂回包围。

其四、我军可占据有利阵地,发挥运动战之特长。翁旅的西边(右翼),是同我已有密约“缓缓前进”的两李和陈泰运部,我军埋伏在该旅前进道路的西侧,背李、陈而击翁达,李、

将粟裕大将的文章置于市场商战中考量,值得学习!

陈当然不会援翁,中路的中坚117师为我前出之部队所阻击,进展缓慢,翁达所部又非属 89军,李守维眼见其挨刀受斩,是不大可能心疼急救的。此外,由于突击兵团将从两李和陈泰运的方向突然杀出,战场态势上的优势,将大大弥补我军兵力之不足。

其五、翁旅只有3000多人,可以速战速决,不至于因首战拖延太久而影响后边的战斗。总之,粟裕认为首战翁旅是夺取黄桥决战胜利的第一个关键所在,将对整个战局的发展和转变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上述一反常规的奇特布阵,不能不说是一着极其大胆的“险棋”。但是,知己知彼、胆略过人的粟裕敢于献计,知人善用、举重若轻的陈毅敢于照准,英勇善战、作风顽强的部将敢于照办,使这步“险棋”成为后来全盘胜利的妙着。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反常用兵,并非违反战争的客观规律;恰恰相反,正是严格尊重、并巧妙利用了战争的特殊规律,创造新的战法。奇正相生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军事辩证法命题。孙子说:“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用兵有法,但无定法。粟裕打仗,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用正,也善于出奇。他在黄桥决战中不拘成法、出奇制胜的战法,反映了战争领域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辩证规律,恰恰是粟裕谋略思想的精华之一;而通过打掉强敌来打赢关键性战役,通过打赢关键性战役来打开战局,无疑是粟裕指挥艺术的一大特色。——正是这些认识和实践,使得粟裕日后在更大范围内指挥的一次次大兵团作战更加有生有色、运筹自如。

三、准确计算 首战告捷

黄桥自卫战是全国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反摩擦战役。当作战双方难分胜负之际,黄桥弹丸之地,成为苏北各种政治力量关注的焦点:10月4日上午韩军攻城战幕揭开,下午李明扬便宣布“谢绝会客”,中止了与我军代表会晤,日夜查询战况,以定去从;陈泰运及一些保安旅则作壁上观,察看黄桥风云变幻;泰兴日军一部进至黄桥以西20公里处观战,妄图坐收渔人之利;周围据点中的伪军也待命蠢蠢欲动。一时,在以黄桥为中心的黄北战场上,出现了我国近代战争史上罕见的“一幕双方对战、多方围观、准备应付突变的奇局”(8)。这些情况都要求我们,必须在军事上迅速歼敌取胜。

精于谋略的粟裕,发挥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紧密结合,既宏观运筹、又具体指导,不负众望,首战告捷。

在“定性分析”,即首战目标(翁达旅)选定的基础上,粟裕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他认为:“如果突击过早,只打到它的先头部队,而没有打到它的要害,顽军不但可以退缩、避免就歼,而且还会暴露我军的部署和意图;如果失之过晚,顽军多路会攻黄桥,我军难以坚守,观战各方就可能争先扑杀过来。”(9)对此,粟裕进行了准确独到的计算。

10月4日下午3时,粟裕得到报告,敌翁旅前锋已抵黄桥以北两三公里处。为进一步判明情况,确实把握最有利的出击时机,粟裕赶到北门,亲自登上土城高处眺望。但见北面两三公里处的大路上,许多老百姓惊慌地向西南奔跑,由此判明敌先头部队确已到来。熟谙各种行军作战数据的粟裕做了一番计算:翁旅采用一路纵队行进,如果两人之间的距离为

1.5米,全部3000多人的队形将是长达四五公里的一路长蛇阵。从其出发地的高桥到黄桥约有7.5公里,当其先头部队尚距黄桥2.5公里时,后尾必然已过高桥,完全进入了我设伏地段。此时出击,正好可将翁旅拦腰斩断。

将粟裕大将的文章置于市场商战中考量,值得学习!

粟裕决定采取“黄鼠狼吃蛇”的战法,多路向其突击,然后各个包围,力求首歼其首脑机关。在电话征得坐镇严徐庄掌握全局的陈毅同意后,他马上下令出击,以一纵为主要突击力量,分为四个箭头猛插过去。行进中的翁旅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目瞪口呆,“长蛇阵”斩成了数段。我军首歼其旅部和后卫团,迫使其先头团回援,然后以一部从侧翼迂回到翁旅后方,乘势将其包围。经过3小时激战,骄横的独立第6旅大部被我歼灭,中将旅长翁达兵败自杀(10)。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在翁旅的东面有李守维亲自率领的89军(这是顽军最有战斗力的主力之一),对我构成威胁。为确保首战告捷,粟裕决定:放进33师,阻滞117师。一方面,让东边左翼的33师打过来,在黄桥镇边激战,以吸引翁旅加快向黄桥北门前进,进入我伏击圈。另一方面,决定从二纵派出两个主力营配置于117师必经之古溪至分界一线,实行运动防御;另以一纵一个营化装进入敌后,配合地方武装袭扰敌人。让主力部队完成“本该由地方游击武装担任”的任务,为围歼翁旅赢得了宝贵时间(117师在该旅遭我猛袭之际滞后了几十里)(11)。

战局的发展果如粟裕所料。首战歼灭翁旅,对整个战役的转折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它不仅沉重打击了各路敌军的士气,而且使敌主力第89军失去了右翼屏卫,在战场上完全暴露和孤立了。此战堪称是黄桥战役中的夺敌军魂、定我军心之战。这个致命的一击,是韩德勤万万没有料到的。有人说,东方军事家注重谋略和定性分析,西方军事家注重技术和定量分析。这种说法,固然反映了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的现实,但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没有准确地反映出中国历代优秀军事思想的特点。就粟裕来说,他就没有只重谋略不重技术、只重定性分析不重定量分析这种偏向。黄桥决战的史实,说明了他在当时就善于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密切结合起来善于把军事家的宏观运筹与科学家的严谨求实有机结合起来 展示了其驾驭全局的雄才大略和精确计算的独特风格。——正是这些军事谋略和指挥艺术上难能可贵的优长,使得粟裕在华东战场上敢打必胜、屡建奇功。

四、身先士卒 勇夺全胜

两军交战,紧张激烈。有了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主义气概和高昂的士气,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战术和技术的威力;而在敌强我弱、形势于我不利的情况下,要做到出奇制胜或打破相持局面、赢得胜利,指挥员的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往往成为战胜敌人的重要因素。当黄桥镇守卫战打到最危险的紧急关头,身为苏北指挥部副指挥的粟裕奋不顾身地奔赴火线,其革命家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对振奋军心、夺取全胜起了决定性作用。

翁达旅被歼后,战场重心立即转到黄桥城下及其以东地区。韩军为扭转不利的局面,拼命猛攻黄桥,以猛烈的炮火掩护部队向我东门进攻。我军防御工事大部被毁,部队伤亡很大。4日下午,敌89军第33师以三个团兵力发动总攻,其中一部居然在尘土硝烟中突进了东门(这个时间的根据是《粟裕战争回忆录》;另据《粟裕军事文集》记载,敌军突进黄桥东门的时间是4日中午)。

此时,黄桥守卫战进入了最紧张的阶段。我守城兵力十分有限,情况异常危急。粟裕深知:黄桥如果失守,对89军的包围圈被突破,在我完全无预备队增援的情况下,不仅战役任务不能完成,我几个纵队势将被敌人分割,被迫分散活动,形成打游击的局面,后果不堪设想。

将粟裕大将的文章置于市场商战中考量,值得学习!

关键时刻,他把“前指”包括炊事员在内的全体人员组织起来,编成突击队,亲自带队跑步冲往东门。其指挥若定、身先士卒的英勇行动,令指战员们深受鼓舞。正在这时,有报告说奉命增援的江南部队一个主力营(老四团第三营)已到距黄桥仅10公里的季家市。粟裕振臂高呼:“同志们,江南增援部队过来了!”部队立即士气大振,在纵队司令员陶勇和纵队参谋长张震东的率领下向敌人扑去,终于夺回了东门(12)。

黄桥守卫战的胜利,为我实施对第89军的迂回和围歼赢得了时间、准备了战场。此后,战局出现了对新四军极为有利的转折:我第二纵队经黄桥东北的八字桥插到东面的分界,第一纵队已由八字桥与黄桥之间南下,与我守卫黄桥之第三纵队完成了对已经进入黄桥以东地区的李守维部的合围。至此,我军已完全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战役自10月3日开始,6日结束,共歼敌1.1万余人,毙俘包括89军军长李守维在内的军、师、旅、团及下级军官600余名。韩德勤赖以横行苏北的主要军事支柱——第89军和独立6旅几乎全军覆没。据不完全统计,主要缴获有长短枪3800余支,轻、重机枪189挺,山炮3门,迫击炮59门,及大量弹药和军需物资。韩德勤率残部千余人狼狈逃回兴化,从此丧失了单独向我进攻的能力(13)。黄桥决战一举解决了苏北问题,中共中央书记处评价黄桥决战胜利“对全国有绝大意义”(14)。

迟浩田在缅怀粟裕时指出:“两军对阵,不仅是兵力、火力、士气的较量,也是双方指挥员谋略水平和指挥艺术的较量”(15)。黄桥决战的胜利,完成了挺进苏北、打开华中抗战局面这一历史任务,是我军战略决策与指挥艺术完美结合的光辉典范。实践证明,黄桥战役的决策是英明的,军事部署是成功的,战机的把握是适当的,兵力的使用是合理的。在这次具有战略意义的决战中,粟裕展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黄桥决战在粟裕军事生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他日后成功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发端,也是他成为一个成熟的战略家的重要标志。

注释:

(1)(8)《新四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粟裕战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11月版,第228—229页、第323页。

(2)王必成:《杰出的军事家—怀念粟裕同志》,《学术研究》1958年第2期。

(3)(9)(12)《粟裕战争回忆录》,第203—217页、第231页、第234页。

(4)粟裕:《黄桥战役总结》(1940年10月),《粟裕军事文集》,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7月版,第59—60页。

(5)《粟裕军事文集》,第60—65页;《粟裕战争回忆录》,第227—228页。

(6)(7)《粟裕军事文集》,第65—68页、第69—70页;《粟裕战争回忆录》,第229页、第230页。

(10)《粟裕战争回忆录》,第223页;孙克骥:《夕拾集》,第65页。

(11)《粟裕战争回忆录》,第230—231页;段焕竞:《武功儿女翻江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1版,第238—239页。

(13)《粟裕战争回忆录》,第234—239页;《粟裕军事文集》第58页。

http://www.77cn.com.cn/ ](14)《新四军文献(1)》,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4月第1版,第647页。

将粟裕大将的文章置于市场商战中考量,值得学习!

(15)迟浩田:《粟大将军雄风长在,指挥艺术历久常青》,《解放军报》1994年2月5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f5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