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之《中国当代文学史》考研复试核心

更新时间:2023-04-17 15:4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2017年河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之《中国当代文学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2)

2017年河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之《中国当代文学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二) (7)

2017年河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之《中国当代文学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三) (12)

2017年河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之《中国当代文学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四) (19)

2017年河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之《中国当代文学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五) (25)

第1 页,共30 页

2017年河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之《中国当代文学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说明:本资料为学员内部使用,整理汇编了2017考研复试重点题及历年复试常考题型。————————————————————————————————————————一、简答题

1.“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的特点。

【答案】“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以赵树理的小说创作为代表。赵树理小说在艺术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这主要表现在人物描写、结构安排、语言运用等方面。

(1)在斗争的发展中来展现人物形象

在人物描写上,赵树理不是在静止的状态下消极地描写人物,而是在斗争的发展中来展现人物的性格。例如《李有才板话》中的老杨的性格,就是在阎家山两个阶级激烈搏战的斗争环境中得到充分表现的。

(2)善于通过人物言行显示人物的性格

赵树理总是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来显示他们的性格,表现他们的思想情绪。对二诸葛、三仙姑这两位“神仙”性格的刻画,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最成功的例证。

(3)结构上继承与创新并举在结构上,赵树理小说继承古典小说、评话说书的结构方法,大多采用单线发展的写法,但又适应时代要求,摈弃了传统的章回体形式,接受了五四以来新小说的形式,并且融汇贯通,进行艺术冶炼,使小说的结构形成了鲜明而新颖的民族特色,即故事完整:有头有尾;情节连贯,曲折多变;疏密相间,脉络清晰。

(4)小说语言颇具民族特色

赵树理小说运用的语言完全是活在人民群众口头上的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形象鲜明,风趣幽默,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具体地说,就是有着日语化、形象化、个性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格特色。

2.你如何看待《马桥词典》引起的论争。

【答案】《马桥词典》是对传统小说文体的一次成功颠覆,而它真正的独创性,是运用民间方言颠覆了人们的日常语言,从而揭示出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不被人们意识到的民间世界。《马桥词典》引起的论争涉及到“文类”归属和小说文体探索的方面,即这种与“传统”的,或“经典”的小说叙事分离的方式的可能性和有效性。

(1)《马桥词典》在文类上的尝试

在90年代后期,与对“现实主义冲击波”热烈欢呼的同时,也存在着对“现实主义”传统叙事已陷入疲惫、衰落的估计。“叙事的衰落”之感觉和探求出路之意识,已经隐含于《马桥词典》的创作构思中。作者探索文类的“自我更新能力”的努力,采取的是尝试“打通”文史哲,将故事、随笔、议论、考证释义、风俗调查等加以综合的方式。

(2)《马桥词典》引起的争论反映小说叙事的趋向

①“跨文体”写作

第2 页,共30 页

《马桥词典》引起的论争反映出90年代小说叙事探索存在的一个大的趋向,即“跨文体”的写作,形成一种类乎“百科全书”式的风貌。“跨文体”写作属于长篇小说的“文体”变革,《马桥词典》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

②向“纪实”靠拢

《马桥词典》引起的论争也反映了90年代小说叙事存在的另一大趋向,即向“纪实”方面靠拢,或在对生活现象的描述上,叙述者尽力退出那种“自然主义”姿态。《马桥词典》正是这样一部小说,它与90年代末的其他一些刊物专栏、长篇小说都可以放在“纪实”论题中考察。

总之,《马桥词典》虽引起很大的争论,但这部长篇小说没有采取传统的创作手法,而是巧妙地糅合了文化人类学、语言社会学、思想随笔、经典小说等诸种写作方式,用词典构造了马桥的文化和历史,使读者在享受小说巨大魅力的同时,领略每个词语和词条背后的历史与文明,看到中国的“马桥”、世界的中国。小说主体从历史走到当代,从精神走到物质,从丰富走到单调,无不向人们揭示出深邃的思想内涵。可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创作实践,是中国当代文学一个重要的收获。

3.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受到批判的原因。

【答案】(1)简介

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主要描写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李克与工农出身的张同志,虽然家庭背景、文化水平、生活爱好有很大差异,但结婚后融洽而幸福,被当做“知识分子和工农相结合的典型”;待到战争结束进入城市之后,思想感情裂痕出现并加深。后来矛盾终获解决,夫妻之间的感情又恢复如初。

(2)受到批判的原因

①点破了建国初期人们思想意识上的矛盾

《我们夫妇之间》点破了建国初期知识分子与普通劳动者,以及代表普通劳动者的人民干部之间的思想意识矛盾。

a.萧也牧发表此文的时间是1950年,按照作者本人的说法,这篇小说“已酝酿了一二年,构思达数月”,可见是写作在1949年前后。而在那个时代,革命刚刚胜利,由于领导干部们的地位提升,对妻子的各方面也不再满意,纷纷把自己的革命妻子换成胜利太太,制造了建国以来第一次换妻高潮。

b.领导干部们多出身工农,而胜利太太多是出身于大户的知识分子。所以夫妻之间在思想意识上的断层和不对等,导致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矛盾的情形时有发生。这些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夫妻关系甚至导致婚姻破裂。作为作家,萧也牧敏感地捕捉到矛盾、以及矛盾产生的关键,创作了这篇小说。

②创作方法与写作动机被视为“扭曲”

批评者认为《我们夫妇之间》一文表现了“离开政治斗争,强调生活细节”的那种创作方法,其写作动机是为了迎合“小市民的低级趣味”。

a.批评者跳出文章本身,直接对小说意识形态进行批判:对于李克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得

第3 页,共30 页

“人们会以为这就是我们干部中间普遍存在的现象,客观上是歪曲了现实的”。他们责难作者“依据小资产阶级观点、趣味来观察生活,表现生活”,其对工农干部的描写,表现了“玩弄人物”的态度。

b.批评者还进一步提高作品错误的严重性质,称它们“已经被一部分人当做旗帜”,用来反对“太枯燥,没有感情,没有趣味,没有技术”的“解放区文艺”,而拥护“留在小市民,留在小资产阶级中的一些不好的趣味”。

总之,对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的这一批评,被赋予了“保卫人民的文艺,现实主义的文艺”的严重意义,透露了这一文学的“保卫者”紧张、脆弱的畸形心态。

4.简要概括刘震云八十年代小说创作的突出特点。

【答案】刘震云八十年代小说创作的突出特点主要表现为:

(1)利用民间意识反讽手法是刘震云八十年代小说创作的突出特点。反讽作为西方文论中的重要美学法则和表达方式,在新时期“新写实小说”中被广泛运用,刘震云作为该流派的重要代表作家。其初期代表作《塔铺》到《新兵连》,没有“唐人绝句”式的空灵境界和淡泊悠闲的奇风异俗,而是着力于剖析社会存在中矛盾冲突的本质和生活苦涩的无奈,直至淋漓尽致的演绎着这种反讽叙事手法。

(2)在80年代,相比起另外的“新写实”小说来,刘震云对琐屑生活的讲述,有对“哲理深度”的更明显的追求,也就是对发生于日常生活中的,无处不在的“荒诞”和人的异化的持续的揭发。

(3)人性的种种弱点,和严密的社会权力机制,在刘震云所创造的普通人生活世界中,构成难以挣脱的网。生活于其间的人物难以自主地陷入原先拒绝陷入的“泥潭”,在适应这一生存环境的过程中,经历了个人精神、性格的扭曲。

二、论述题

5.论述八十年代后期的先锋文学小说的形式变革。

【答案】八十年代后期的先锋文学小说的形式变革:

(1)先锋小说的创作概况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马原、莫言、残雪等人相继发表一系列风格独特的作品,比如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虚构》,莫言的《红高粱》、残雪的《山上的小屋》等,这些作品开始确立先锋派的最初地位,继而余华、格非、孙甘露、苏童等人成为先锋派的中坚人物。他们发表的一系列作品被称为是形式主义的,甚至是“后现代主义”的。1989年以后,先锋派逐渐退潮,那些热衷于先锋探索的作家们纷纷后退,脚踏实地地开始了他们的文学生涯。

(2)先锋文学小说的形式变革之一:文体变革

①元叙事的使用

马原的在先锋文学小说中广泛地采用“元叙事”的手法,有意识地追求一种亦真亦幻的效果,形成著名的“马原的叙事圈套”。元叙事也叫元虚构,它通过作家自觉地虚构过程,产生间离效果,

第4 页,共30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el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