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论文 中医 医学 内治法

更新时间:2023-10-30 14: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中医眼科常用内治法

摘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元稹在其《崔微歌》中亦有“眼明正似琉璃瓶,心荡秋水横波清。”的描述。中医眼科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积淀了我国人民几千年来与眼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目为视觉器官,具有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这些特性决定了中医眼科在治疗眼病方面的重要地位。本文从理论与临床两个方面对中医眼科的内治法在眼科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字: 中医眼科 内治法 功效

中医眼科,自《龙树眼论》、《银海精微》、《秘传眼科龙木论》、《目经大成》、《审视瑶函》等专著问世后,才真正成为一门专科学科,因眼睛属于视觉器官,是人体中最精细复杂一个器官,也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因此它有许多独特之处。中医眼科学是我国人民的智慧结晶,有其独特的辩证方法和治疗路径,应加以重视,以提高临床疗效。

中医内治法广泛用于内、外障眼病,尤其对内眼疾病更具独到之处。中医眼科常用内治法有如下几类:

一、祛风清热法

本法是外障眼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用于治疗外感风热而引起的眼病。 临床常见症状:局部可见病起突然,胞睑红肿,痒痛畏光,流泪,白睛红赤,黑睛浅层生翳,然后瞳神缩小,伴随目珠,眉棱骨疼痛等。全身症状见恶风发热,头痛流涕,苔薄黄,脉浮数等风热表证的表现。

常用的祛风药有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防风、独活、羌活、藁本、细辛、蔓荆子、白芷等。并可配合补益类药物则效果更佳。

本法所对应的常用方剂有羌活胜风汤,驱风散热饮子,防风通圣散。 本法所用药物多燥,常常可伤津液,不宜久用,阴虚者慎用。

二、泻火解毒法

本法是性质寒凉的方药,以清除火热毒邪为主要作用,用以治疗火热所导致

的眼病。主要适用于外感火热之邪,或脏腑积热上攻之眼病。

临床常见症状:火毒上侵导致头目剧痛,畏光怕冷,流泪多,胞睑红肿,生疮溃烂,胞睑红肿如桃、疮疡疖肿、白睛混赤、黑睛溃陷、黄液上冲、瞳神紧小等,以及伴有口渴,便秘,舌红,苔黄等全身症状。

眼病热证较多,有肝火、胃火、肺火、心火、火毒等,故眼科泻火解毒法为常用之治法。在具体应用时,必须根据脏腑辨证,灵活掌握。如肝火者用龙胆泻肝汤,胃火者用清胃汤,肺火者用泄肺饮,心火者用导赤散,火毒炽盛者用黄连解毒汤。

本法为寒凉直折之法,容易损伤脾胃阳气,故不能久用,要根据病情轻重和体质强弱,慎重选药。又因药性寒凉,久用可致气血凝滞,翳障难退,故对黑睛疾病,应注意尺度。虚火者,则禁用此法。

三、利水祛湿法

本法以祛除湿邪为主要作用,用以治疗湿浊上泛所致的眼病。

临床常见有胞睑浮肿,痒痛湿烂,白睛污黄,黑睛雾状浑浊,色灰白,翳如虫蚀,神水浑浊,瞳神缩小等,视物模糊,视物变形,眼前黑影,眼底可见渗出,水肿等。全身症状见体倦身重,胸胁痞满,纳呆便溏等。

常用方剂有龙胆泻肝汤,三仁汤,除湿汤,涤痰汤,猪苓汤等。 利水祛湿药有耗液伤阴之弊,养阴药亦易留湿,临床应酌情处理。

四、止血法

本法是应用具有止血作用的方药,以中止眼部出血的治法。适用于各种出血症的早期。

临床诸如白睛溢血、血灌瞳神、视网膜出血、脉络膜出血及外伤出血等。 根据不同的出血原因,止血的具体治法也有不同。如血热妄行者,宜清热凉血止血,用十灰散治疗;虚火伤络者,宜滋阴凉血止血,常选用宁血汤;气不摄血者,宜益气摄血,方用归脾汤;眼外伤者,宜祛瘀止血等,宜选用生蒲黄汤。

本法属急则治标之法,仅用于出血阶段,若出血已止,而无再出血趋向者,当逐渐转向活血化瘀治法,以促进瘀血的吸收。在使用止血方中常配伍活血化瘀

药物,或选用兼有活血作用的止血药物。

五、活血化瘀法

本法是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方药,改善血行,消散瘀滞,促进眼部瘀血吸收的方法。主要适用于有血流不畅,或瘀血停聚的眼部血瘀证及眼外伤。

临床常见如胞睑青紫肿硬、白睛溢血、白睛紫胀肿起、眼内各个部位的瘀血、视网膜血管血流瘀滞或阻塞、眼部固定性疼痛及舌有瘀斑等。

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故临床上应用时,常配伍行气导滞药物,以提高疗效。根据病因病机不同,则选用不同方剂,若为瘀血阻塞血络而致,则用桃红四物汤,失笑散,血府逐瘀汤等方;血瘀热壅者,用归芍红花散;气虚血瘀者,用补阳还五汤;外伤常用祛瘀汤。

本法不宜久用,以免耗伤正气,对眼部既有瘀滞,又见气虚证候者,用活血祛瘀力量峻猛的方药应该慎重,必要时可配伍补气药物同用。孕妇忌用本法。

六、活血利水法

本法是以活血化瘀,利水渗湿作用的方药,治疗血水互结火血瘀水停病症的方法。适用于眼部血水互结火瘀水停证。

临床可见如胞睑瘀肿,白睛出血肿胀,血灌神瞳,眼内渗出,水肿,出血,五风内障及其术后,视衣脱离术后等。

临床常用方剂有桃红四物汤和四苓散,镇肝熄风汤,血府逐瘀汤,六味地黄丸合生脉散,逍遥散,柴胡疏肝散,补阳还五汤等。

湿证眼病比较顽固,祛湿法久用又易耗阴伤津,故要根据病情轻重与患者脏腑阴阳气血的情况而慎重用药。阴虚血少与津液亏损者,尤宜注意。

七、疏肝理气法

本法是用具有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作用的方药,以改善肝气郁滞的病理情况,从而达到明目作用的治法。广泛适用于因肝气郁结而致气机不调的一切内外障眼病。

肝开窍于目,由于郁怒伤肝,疏泄失职,肝气郁结使眼部气机失调而导致目

疾。其中尤以青风内障、绿风内障、视瞻昏渺等内障眼病为多。故临床无论内外障眼病,兼有胁胀、胸闷、嗳气、咽部似有物阻、急躁易怒、脉弦等症者,皆可用疏肝理气法治之。郁久化火者,宜酌加清火之晶,以清肝解郁;肝郁兼有血虚与脾气虚弱者,宜与养血健脾药同用。常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

由于理气药物多辛燥,故对阴亏之人须慎用或注意配伍。

八、补益气血法

具有补养气血作用的方药,消除气血虚弱的证候,从而达到明目作用的治法。主要适用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气血不足的眼病。多为慢性内外障眼病而兼有气血不足的全身症者。

临床可见如眼胞重坠、久视眼胀、黑睛陷翳日久不愈;或外观端好,目无神彩,视物渐昏等。因气血相依,关系密切,故益气与养血往往同用,但根据气血偏虚程度上的不同,又有所侧重。如睁眼乏力,常欲闭垂,舌淡脉弱者,偏于气虚,应以益气为主;若因失血或久病,头晕眼花,不耐久视,心悸失眠,多梦易醒,舌淡脉细者,偏于血虚,应以养血为先。由于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补气养血时,常要兼顾脾胃。如属虚实夹杂,则可攻补兼施或先攻后补、先补后攻。常用方剂为芎归补血汤,益气聪明汤,参苓白术散,八珍汤等。

邪气亢盛而无虚候者,忌用本法。

九、补益肝肾法

本法是用具有补益肝肾作用的方药,以消除肝肾亏虚证候而达到明目作用的治法。适用于肝肾不足的眼病,以成年人居多。

临床凡见眼干涩不舒,哭而无泪或冷泪长流,白睛微赤,黑睛边缘陷翳或星点云翳时隐时显,外眼端好而视物昏朦或夜视不见,而兼有头晕耳鸣、健忘、腰膝酸软、夜间口干、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凋、舌红少苔、脉细无力等,皆可用本法治疗。至于肾阳偏虚,腰膝酸冷,夜间尿多,畏冷脉沉者,则当重在温补肾阳。

常用方剂有杞菊地黄丸,三仁五子丸,驻景丸加减方,加减驻景丸,左归丸,左归饮,右归丸,右归饮,二至丸,金匮肾气丸等。

用本法,湿邪未尽者不宜早用。

十、滋阴降火法

本法是用滋养阴液、清降虚火的方药,解除阴虚火旺的证候,治疗阴液亏虚,虚火上炎引起的眼证,从而达到明日效果的治法。

临床表现多有起病较缓,症状时轻时重,病程长而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如目珠干涩、白睛微赤、黑睛星翳乍隐乍现、瞳神干缺、视瞻昏渺等。常伴有头晕、口干、潮热、颧红、心烦失眠、手足心热、盗汗梦遗、舌质红、苔少、脉细数等全身症状。

本法症状亦较多,需辩证论证,五脏所对应的经络都有虚火之证,例如黑睛生翳,抱轮微赤,烦躁易怒,属肝经虚火;两眦血脉稀疏,心烦失眠,属心经虚火;白睛淡红,鼻干咽燥,属肺经虚火;瞳神干缺,眼底少量出血,耳鸣腰酸, 五心烦热,属肾经虚火等。常用方剂有滋阴降火汤,知柏地黄丸等。

十一、软坚散结法

本法是用具有祛痰软坚、消滞散结作用的方药来治疗痰饮引起的眼病的方法。主要适用于眼科疾病出现之痰湿互结、气血凝滞的证候。

临床常见的胞睑肿核、白睛结节隆起、眼内陈旧渗出及机化物形成等,可用本法消散之。

如为气血凝聚者,必须与理气活血药物同用;痰湿互结者,则应加强祛湿化痰药作用。常用方剂有二陈汤,化坚二陈汤,温胆汤,涤痰汤等。

十二、退翳明目法

本法是用具有退翳作用的方药,以消除黑睛翳障,从而达到明目作用的眼科独特治法。仅适用于黑睛生翳者。

退翳时候,需要循序渐进,如病初起,星翳点点,红赤流泪,风热正盛,当以疏风清热为主,配伍少量退翳药;若风热渐减,则应逐渐过渡至退翳明目为主。病至后期,邪气已退,遗留翳障而正气已虚者,则须兼顾扶正,结合全身证情,酌加益气养血或补养肝肾之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ei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