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 世纪谎言

更新时间:2023-09-29 04: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全球变暖 世纪谎言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1月26日16:15 精品购物指南

撰文/中华 编辑/祖佳 供图/CFP 华盖

“人类距离全面灾难只有6度。”在纽约州的漫天大雪之中,最先抛出“全球变暖说”的联合国国家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对该学说做出了最新解读。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几乎所有的北半球国家都是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迎来了2010年:北京的气温达40年来最低;英国面临30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韩国首尔的降雪量达70多年来最大值;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低温创下112年以来的纪录……于是,极寒天气使得由俄罗斯科学家领衔的“冰河世纪”猜想再度抬头,“寒冷而非温暖才是人类生存的最大敌人”。与此同时,“变暖说”也在科学之外屡受挑战:动机引人质疑,美国把清洁能源作为新经济引擎,欧洲将碳交易视为再崛起希望,时机恰到好处;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两年后,中印将在二氧化碳排放量上携手超越美国。全球变暖,究竟是一个依靠科学挽救地球的崇高理想,还是一场妄图主宰世界新秩序的惊天骗局? View

1 阿布萨马托夫

全球变冷而非变暖,将是今后100年的发展趋势,主要原因是太阳活性和辐射角度发生变化,其释放到地球表层的能量在慢慢减少。

2 杰夫·马斯特斯

按照气候的自然变化,美国大约每隔10年到20年就会遭遇一次类似今冬这样的大寒流。因此,目前的天气状况在意料之中。

3 乔·巴斯塔尔迪

这并不是什么异常信号,不过表明地球气候变化“具有周期性”而已。 4 于飞

工业革命以来的变暖是属实,但放到更长的时间尺度上,这样的变暖很平常。

现实版 严寒的讽刺哥本哈根“从变暖中挽救世界”的争论言犹在耳,老天爷似乎又跟所有“全球变暖学说”的拥趸们开了个很大的玩笑:给北半球各国带来了数十年不遇的暴雪、寒流等极端天气,而且持续时间相当长。

英国媒体称:“英国变成了严寒地狱。” 据瑞典气象部门公布的数据,首都斯德哥尔摩的气温降至零下20摄氏度。北美地区,一场暴风雪给东北部佛蒙特州带来83厘米降雪,打破了1969年创下的76厘米的降雪纪录。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近日连续遭遇暴雪,靠近北极地区的阿尔汉戈尔斯克州最低气温达到零下53摄氏度。韩国大部分地区日前遭遇大雪,首都首尔地区积雪累计超过28厘米。韩国气象厅官员说,这次是自1937年有记录以来积雪最厚的一次大规模降雪。印度北方地区近日气温骤降,致使一些没有御寒设施的贫困者或流浪者被冻死。中国也未能在寒潮之中幸免,北京和天津地区1月份的降雪量,均突破了1951年以来的1月份历史极值,北京去年12月份的平均气温也创下了40年来的最低值。新疆及东北部分地区也遭受了60年一遇的暴雪袭击。

挑战者 冰河世纪vs全球变暖

事实上,并非所有人都能够接受将今冬的严寒归结于全球变暖的反向结论。

由于今冬北半球严寒与大片《后天》中的描述如出一辙,部分科学家在第一时间把目光投向了《后天》的科学后台——温盐环流关闭理论。那么,是否是盐环流关闭引发了今冬的气候异常?然而,海洋监测的结果否定了这一结论。

新理论的挑战也随之浮出水面,俄罗斯数学物理博士阿布萨马托夫认为,今年的北半球严寒恰恰证明了自己的“冰河世纪”理论——全球变冷而非变暖将是今后100年的发展趋势,主要原因是太阳活性和辐射角度发生变化,其释放到地球表层的能量在慢慢减少。全球气候将会在未来数年呈现出逐步降温的趋势,其最终的发展结果很可能是新一轮冰川期的到来。

其实,这并非是所谓“冰河”理论的第一次现身。早在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研究发现,冰核心、海洋沉淀物核心、地质记录以及古生物种群的研究数据等各种证据均表明,在漫长的地质史上,地球曾历经三次温度持续下降的时期,地理学家将之称为“冰河期”;地球存在一个有规律的冰川期循环模式,即每个冰川期大约持续10万年,两个冰川期中间由大约持续1.2万年的间冰期隔开。虽然学界至今对冰河期成因仍无一定论,但“米兰科维奇循环”与冰河形成的密切关系已为大部分学者所认可。该假说认为,地球的倾角变化、轨道形状以及摇摆度变化导致太阳辐射角度的循环变化,这是冰河期的主要成因。在这个自然循环中,每隔大约11万年,地球温度就会达到一次顶峰。

现在,根据阿布萨马托夫所在的俄罗斯科学院普尔科夫主天文台的观测数据,由于太阳辐射的变化,地球温度将再次达到顶峰,这意味着间冰期已经接近尾声,地球即将进入下一个冰川期。“即使人类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达到历史最高纪录,也不会阻止全球气温走低这一趋势。地球变冷而非变暖才是人类的真正威胁。”阿布萨马托夫的观点得到了大部分俄罗斯科学家的支持。

“寒冬低温属极端天气事件,直接原因是大气环流异常,主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新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 专家派 力挺“变暖说”

??面对全球是否在变暖的疑惑,世界大部分主流媒体和主流科学家依然在捍卫气候变暖的观点。多位气象专家指出,北半球多个国家最近遭遇的严寒天气并不算反常,与全球变暖的大趋势并不矛盾。

美国著名气象服务网站“地下气象员”的创始人杰夫·马斯特斯指出,在分析今冬北半球地区天气时必须看到,虽然一些地方极度严寒,但几乎也有同样多的地区异常温暖,两者基本平衡。这意味着,不能片面地只因为局部地区出现严寒,便匆忙地就全球气候变化的整体趋势作出结论。马斯特斯强调:“即使是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地球到了冬天仍然会变得很冷。” 美国另一家著名气象网站AccuWeather的首席气象专家乔·巴斯塔尔迪认为,北半球今冬的严寒程度至少是2002年至2003年冬季以来最严重的,很可能也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寒冷的。但巴斯塔尔迪同时强调,这并不是什么异常信号,不过表明地球气候变化“具有周期性”而已。世界气象组织副秘书长颜宏的观点也有些类似,他指出,虽然目前北半球冬季出现极端严寒天气,但全球气候变暖的总趋势不会有大变化,不应该把全球变暖的总趋势和今冬北半球出现的严寒天气混为一谈,也不应该认为这两者相悖。相反,这两者之间存在内在联系。颜宏表示,以前科学家就预言,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欧洲或北半球可能出现短时间严寒天气。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全球气候变暖的第一个影响,就是导致地球气候系统出现不平衡,进而引发极端天气事件。

甚至有专家将今冬的严寒天气作为全球气候变暖的佐证。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任福民就表示,根据当前的数据分析,今冬低温属极端天气事件,直接原因是大气环流异常,主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新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

“如果从科学、理性的角度去看的话,我们不应该怀疑气候变暖的结论。”北京大学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张海滨副教授也认为,气候变暖本身是无可争议的,并非“忽悠”,其科学的依据主要是来自政府间气候异常变化问题研究小组(IPCC)。“这个机构由数千位科学家组成。该机构最新评估认为气候确实在变暖,而且90%以上的可能性是由于最近50年的人类行为所导致。” 理论篇 “变暖论”的争议与质疑

其实,自“全球变暖论”抛出之日起,这一既改变人类未来命运,又难以验证的惊人理论,就始终在争议与质疑声中前行 1988年,在当时还是参议员的小艾伯特·戈尔的大力推动下,联合国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异常变化问题研究小组,并组织20个国家多达1500名专家起草了一份宏篇科学报告。报告序篇的《给决策者摘要》中,第一次将“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作为主流理论提出,并随着后来《京都议定书》限制碳排放规定的出台进一步得到确认。

然而,关于这一理论的主要支点却一直受到广泛的质疑。首先是数据的真实性。美国气象预报专家沃茨致力于调查原始温度数据采集点的质量问题。截至2009年底,他们已经实地调查了534个气象站。按照美国官方的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的气象站标准,他们发现已经调查的气象站中,有56%是严重不合格的(误差高于5摄氏度);87%的气象站是不合格的(误差高于1摄氏度)。而这些不合格的气象站的测量数据多数是偏向暖化一边的。

此外,美国最权威的飓风预报专家威廉·格雷也在国际气候变化研讨会演讲时公开表示,“全球变暖”有数据操控的嫌疑。 除了原始数据,得出“全球变暖”结论的电脑模型获得了更多的怀疑之声。在IPCC的报告中,年轻的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曼绘制的新的温度分布图荣登首页的重要位置,这就是著名的“曲棍球棒”图表。因为从该图表上看,在过去1000年中,气温变化几乎是一条平线,随后在末端上升到了创纪录的水平。这推翻了许多前人科学家关于“过去的全球气温比20世纪末高”的结论。 曼的“曲棍球棒”图表正是IPCC所希望获得的结果。但接着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曼和他的图表产生了怀疑:由资深统计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统计学委员会主席瓦格曼领头的3个统计学家给出了这样的结论,曼的去中心方法在数学上根本是不正确的。如果不用这种运算法则,再度显示的图表与以往一样,可以看出中世纪比今天还要热。而曼对此的辩解竟然是:方法不正确没有关系,结论对就行了。

中国气象局的气象专家于飞也表达了同样的怀疑。 “工业革命以来的变暖是属实,但是放到更长的时间尺度上,这样的变暖很平常。”于飞说,他最近参与一个重大项目的数据整理,调查整理了中国一千年主要气候特征的变化:“根据史书、树轮、岩层反推,平均气温是很容易得到的,大约在汉朝时期比现在更暖。”

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塞斯更是支持并发起“俄勒冈宣言”,收集相关领域专业人员的真实签名。“俄勒冈宣言”签署者同意:没有让人信服的证据证明温室气体造成地球的灾难式变暖。至今,已经有31072人签名,其中有9021名有相关领域博士学位的签名者,甚至包括当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费里曼·戴森。

“戈尔们的赢利模式相当清晰,作为最坚定的环保主义者和倡导遏制全球变暖的教父,戈尔在这一角色上获得了远远超过副总统和参议员的成就……” 阴谋论 “气候门”的背后

如果说针对全球变暖论的学界讨论还只能扮演争议与质疑的角色,那么,从去年哥本哈根会议以来不断曝光的“气候门”事件则更为这套理论添加了阴谋论的注脚。

该事件起因于来自俄罗斯的电脑黑客入侵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的电子邮件服务器,窃取了上千封英国和美国科学家在过去13年里通过邮件交流的记录,并将其公诸于众。在一封被公布的电子邮件里,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小组的主任菲尔·琼斯写道,在编辑新的数据时,他“刚刚完成迈克尔·曼的戏法,也就是将实际气温数据添加到过去20年里的系列中的工作,同时完成的还有对1961年以来气温下降趋势的隐瞒。”琼斯已经确认这封邮件是真的,而他正是为IPCC负责全球气象数据整理的关键人物。在被公布的类似多封邮件中可以看出,气象专家的研究并不严肃。

在“气候门”事件曝光之后,更多的环保人士开始反思由英美科学家小圈子主导的全球变暖论,其推出动机和时机是否真的只为“拯救地球”的高尚目的。有中国专家表示,美欧在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于遏制“金砖四国”的发展上具有共同利益,而在发达国家率先完成工业化并开始向其他国家转移、自身发展高端服务业之时,突然竖起环保大旗把主要依靠资源出口和制造业的发展中国家摆上台,其用意也是不言自明的。“继贸易保护主义之后,我们应当关注的下一个焦点就是环保保护主义。” 而“全球变暖论”催生的碳交易更是被认为将改变未来世界的格局。《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全球碳交易市场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2007年碳交易量从2006年的16亿吨跃升到27亿吨,成交额的增长从220亿欧元上升到400亿欧元,2008年上半年全球碳交易市场总值甚至就与2007年全年持平。据点碳公司预测,2008年全年的二氧化碳交易量将达到42亿吨。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为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而这一预估的焦点就是中印在未来的加入。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两年之后,中国和印度将携手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碳排放的前两位,也是碳交易的最大潜在市场。恰恰选在此时打出环保标语,全球变暖理论恐怕难以摆脱阴谋论的指控。

受益人 戈尔和奥巴马们在“气候门”事件和阴谋论的连番冲击下,全球变暖论将科学外衣与商业外衣混搭的轮廓逐渐清晰,在这桩价值万亿美元的生意之中,真正的受益人除了地球之外,还有戈尔和奥巴马们。

戈尔们的赢利模式相当清晰。身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公司——美国碳交易系统控股公司的大股东之一,戈尔通过直接投资和参与的碳排放交易与为这个庞大市场提供顾问咨询和演讲,已经赚取了超过上亿美元的财产,而一旦美国的国会正式通过以全球变暖为理由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法律,戈尔的个人财富还将爆炸性扩展。然而,据美国媒体爆料,一向被尊为环保斗士的戈尔,其位于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的豪宅的用电量大约是普通美国家庭的15倍,普通中国家庭的100倍。

奥巴马们的眼光显然放得更为深远。在抛弃了布什政府紧抱不放的石油公司后,奥巴马在新施政纲领中,将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和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列为后金融危机时代新经济增长点。为此,奥巴马正力争在国会以全球变暖为理由通过限制二氧化

碳排放的法律,这也将是新任能源部长朱棣文的工作重心。通过限排,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的研发和市场化推广,加快各类贴着环保标签的非政府组织的运营发展,以此代替落后的石油等能源工业成为经济的新支柱,这就是奥巴马任期内要完成的经济转型任务。

而限排令带来的更大商机则来自国际间方兴未艾的碳交易。在低碳排放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约定条件时,碳信用额度的价值日益凸显,碳交易成为世界最大宗商品将势不可挡。经过几年的发展,碳交易市场已渐趋成熟,参与国不断增加。除了奥巴马支持下成立的世界最大的美国碳交易系统控股公司外,英国排放交易体系、欧盟排放贸易体系、新南威尔士温室气体减排体系、加拿大蒙特利尔气候交易所都相继成立,甚至日本综合商社也以他们在全球控制常规资源的方法逐步成为碳排放权的领跑者。“这是一场制定未来全球经济游戏规则的较量,而我们目前已经处于晚起跑的不利态势中。”据一位业内专家介绍,由于目前中国依然作为发展中国家,不必履行《京都议定书》的减排规定,虽然对我国现阶段发展不受限制有利,但客观上也造成了我国在碳交易方面落后于众发达国家的现实。“从发展趋势看,我国最终会成为最大的碳排放额度净买方。到时游戏规则已经制定好,受益人也已经确定,只等后来者的埋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di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