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2

更新时间:2023-05-13 15:4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目的: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实验器材:塑料梳子、碎纸屑

实验过程:

1.检查器材

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

2.静电实验

(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分组讨论:怎样解释这两种现象呢?

(4)汇报交流

(5)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3.整理器材:实验完毕把器材整理好轻轻放回原处。

注意事项:

必须用塑料梳子,不能用木头梳子。

2、连接简单电路

实验目的: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

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实验器材:小灯泡1个 导线1根 电池1节

实验过程:

1.检查器材

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

2.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

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

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

察现象。

3.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

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4.组织学生汇报

5.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6.整理器材:实验完毕把器材整理好轻轻放回原处。

注意事项:选择两种连接方式,正确连接并点亮小灯泡。

3、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实验目的:学会连接电路,了解一个完整电路的组成并且会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灯泡

连接在一个完整电路中。

实验材料: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

纸若干,记号笔1支。

实验过程:

1.检查器材

(1)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

(2)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的构造。

2.尝试用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组成电路。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

3.教师讲解画电路图的方法。

4.尝试用2个小灯泡、2个小灯座、3根或4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组成串联

电路。

1.画出电路图。

(1)小组内合作画出串联电路图。

(2)小组汇报交流电路图。

4、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4、实验完毕,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实验完毕把器材整理好轻轻放回原处。

注意事项:

1.要注意检查电器元件是否完好。

2.要注意电池正负极的连接。

3.教育学生不可在家里的电路上面随便连接电路。

4、制作电路检测器

实验目的:学会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并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实验器材:1个灯泡、1个灯座、1节电池、1个电池盒 4跟导线

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

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

2.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用电池、小灯泡、导线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1)先组装一个电路

(2)把电路中灯座上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

(3)再连上另外一根导线

3.先预测再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所发生的故障,

4.说出故障原因,并且采用替换法把电路重新接亮。

5.检测中你有什么发现?

6.整理器材:实验完毕把器材整理好轻轻放回原处。

注意事项:

1.检测前要切断电源

2.不能用“电路检测器 ”检测家用220 v的电器电路。(安全警告)

5、检测物体的导电性

实验目的: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实验材料:木片、塑料片、回形针、钥匙、纸板、橡皮、布、丝绸、玻璃、铅笔、铜丝、铁钉、铝片、陶瓷 ,1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

(1) 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

(2)组装电路检测器。

2.从以上物品中选择6种检测。

3.检查电路检测器。

4.检测每种物品,观察现象:使小灯泡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容易导电;小灯泡不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注意要重复检测)。

5.整理检测结果

6.汇报交流

7.从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8.整理器材:实验完毕把器材整理好轻轻放回原处。

注意事项:

1.组装电路检测器后,要先检测小灯泡是否发光。

2.每检测一件物品都要先预测再检测。检测时要先检测电路检测器的小灯泡是否发光,再检测物品。检测后分导体和绝缘体两组摆放。检测过的和未检测过的物品要分开摆放。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6、做个小开关

实验目的:认识开关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只手电筒和相应的干电池,软木块(橡皮)一块、图钉两个、曲别针一个,

小灯泡一个,小灯座一个、电池盒一个、电池一节,导线若干,红灯、

绿灯和黄灯各1个。

实验过程:

1.检查器材

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

2.给每一组一个断开的电路,讨论怎样设计一个开关。

重点讨论:用什么材料来做,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3.利用身边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然后在全班展示交流。

4.利用每组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推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活动目的:用一个开关来控制红绿灯的亮与灭。)

5.如果要在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中间亮起一盏黄灯的话,应该怎么办?(方法:在一个开关控制两个电路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电路,用一个开关控制三个电路。)

6.交流汇报:

7.从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8.整理器材:实验完毕把器材整理好轻轻放回原处。

注意事项:

1. 切不可在家里面随便安插开关。

2. 家里的开关出了故障自己不要随便去修理,需请专业人员维修。

7.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式的区别。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导线、带灯泡的灯座、纸、笔

实验过程:

1.检查实验器材

(1)检查导线是否通畅。

(2)检查电池盒是否完好。

(3)检查灯泡是否完好。

2. 组装串联电池电路。

(1)将两节电池串联起来

(2)与带有灯泡的灯座连接起来

(3)观察灯泡的明暗程度

(4)讨论交流:把电池串联起来有什么特点?

3. 组装并联电池电路。

(1)将两节电池并联起来

(2)与带有灯泡的灯座连接起来

(3)观察灯泡的明暗程度

(4)讨论交流:把电池并联起来有什么特点?

4. 组装串联灯泡电路

(1)将两个灯泡串联起来

(2)与装好电池的电池盒连接起来

(3)观察灯泡的明暗程度

5. 组装并联灯泡电路

(1)将两个灯泡并联起来

(2)与装好电池盒连接起来

(3)观察灯泡的明暗程度

6.讨论交流:把小灯泡串联起来和并联起来使用各有什么特点?

7.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8、观察油菜花

实验目的:认识油菜花的构造

实验材料:油菜花、镊子、放大镜、白纸

操作过程:

1.检查观察器材

2..用放大镜观察1朵油菜花,

(1)把油菜花放在白纸上

(2)用镊子解剖观察,解剖顺序是由外及内,要夹住各部分的基部。

(3)把解剖的各部分放在其他白纸上面。

(4)用放大镜观察油菜花的各个部分。

3.说出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数量。

4.把油菜花的各个部分粘贴到记录纸上面。

注意事项:

1.能用镊子按顺序进行正确的解剖,镊子不可捏得太紧。

2.通过观察能正确指出油菜花构造的四个部分。

9.认识植物的花、果实、种子

实验目的: 进一步认识一朵完整的花的雄蕊和雌蕊,知道植物的受精成长的过程,认

识油菜花的果实和种子。

实验器材: 每小组一株油菜花、放大镜、显微镜、镊子、棉签

实验过程:

1. 检查观察器材

2.探究花的雄蕊和雌蕊

(1)解剖整朵花,放在白纸上,按一定顺序进行排列。

(2)用放大镜观察雄蕊的各部分(花药和花丝)。

(3)花药里面有什么?想办法把它取下来。

(4)花丝长得什么样?

(5)说说花粉是干什么用的?

(6)学生汇报交流。

(7)用放大镜观察雌蕊的各部分(柱头、花柱、子房)

(8)留意观察雌蕊的柱头部分。

(9)体验柱头的粘性。

(10)用显微镜观察柱头上面的黏液。

(11)你觉得哪些东西能帮助雄蕊把花粉传播给雌蕊? (昆虫、风等)

(12)交流汇报。

3.探究果实和种子

(1)观察整株油菜花,找到油菜花的果实。

(2)观察一下果实的外部形态,你有什么发现,并记录。

(3)小心地剥开油菜的果实,观察油菜种子,你有什么发现,并记录。

(4)想想,油菜的果实和种子是怎样生长的?

(5)学生交流汇报。

10.观察青蛙卵和鸡卵的孵化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青蛙是怎么由青蛙卵慢慢变成小青蛙的

2.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

实验器材:水槽、青蛙卵和水草、放大镜、新鲜鸡蛋

实验过程:

1.检查试验材料。

2.观察青蛙卵的孵化过程。

(4)每隔两天观察一次青蛙卵的变化情况,并及时记录。

3.观察鸡卵的孵化过程

(1)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鸡蛋,认识鸡蛋各部分的作用。

(2)讨论小鸡孵化的条件:种蛋、温度、湿度、通风等。

(3)小鸡孵化的时间:大约3个星期。

注意事项:

小青蛙孵化出来之后要放回大自然,小鸡孵化出来之后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养。

11、观察比较生、熟食物

实验目的: 1.在加热的过程中,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

2.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并用文字或语言进行描述。

实验器材: 切开的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两小块生鸡肉(或猪肉),酒精灯、支架、

石棉网、水、烧杯、镊子。

实验过程:

1.检查试验器材

2. 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

(1)出示切开的生、熟马铃薯,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它们的变化。

从生到熟,食物发生了变化。食物烧熟了,与生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呢?

A. 看看马铃薯的颜色变化。

B. 摸摸马铃薯的软硬异同。

C. 尝尝马铃薯的味道。

(2)汇报:马铃薯的营养会变化吗?

(3)讨论:把马铃薯烧熟了吃有哪些益处?(熟的马铃薯和生的马铃薯一样富有营养,但熟的马铃薯含有的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3.观察比较生、熟鸡(猪)肉。

(1)观察生鸡(猪)肉。

颜色、气味、用镊子夹住撕扯

(2)预测:鸡(猪)肉从生到熟会有哪些变化?

(3)分组实验:用清水加热鸡(猪)肉。

A.操作指导:

放在水中煮。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装置,练习使用酒精灯。(将石棉网放在支架上部—烧杯里倒入 水,置于支架的石棉网上—打开酒精灯灯帽—点燃酒精灯—置于支架下部—用外焰加热—使用完毕,用灯帽灭火)

B.实验要求:注意安全;注意观察和记录。

C.分组实验,教师巡回随机指导。

(4)汇报:将观察到的现象尽量用语言描述出来。

(5)讨论:烧熟的鸡肉与生的鸡肉有什么不同?生的鸡肉为什么不适合直接食用?

4.整理器材:实验完毕后将器材整理好轻轻放回原处。

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酒精灯对事物进行加热,酒精灯使用完后按照正常操作程序熄火。

12、观察发霉的面包

实验目的: 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

系。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分析、整理自己记录的数据。

实验器材: 放大镜,载玻片,显微镜;发霉的面包(装在密封好的口袋中),干面包四

小块、滴管、水、塑料袋、实验记录单

实验过程:

1.检查实验器材

2.观察发霉的面包

(1)分组观察老师提供的面包,说说你的发现?

(2)怎样才能看清楚面包上霉菌的样子?用放大镜把面包发生的变化记录下来。

(3)学生讨论,小组尝试。师引导学生用牙签取一些面包上的霉菌放在载玻片,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4)引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指导——一提(提镜筒) 二转(转换器)三调光 四载(标本置载物台) 五降(降镜筒)六反向(升镜筒)

(5)汇报交流:投影仪展示各组记录单,学生代表用语言来描述你看到的霉菌的样子。

3.面包发霉的条件

(1)讨论:面包上怎么会长出霉菌?面包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观察活动中得到的哪些信息能够帮助我们进行分析?还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信息?

(2)小组探讨,作出推测

(3)全班交流:霉菌长在面包上,而离面包最近的塑料袋上并没有霉菌生长,这可能说明霉菌的生长需要面包提供养分;面包如果是放在了温暖的地方发的霉,这说明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高低有关;发霉的面包还是软软的,有一些水分,这说明霉菌的生长需要水分

4.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1)选择实验条件

拿出材料袋的四块烘干的面包,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些霉菌。(这是一组对比实验,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点儿霉菌,目的是为了创设在四块面包上都有霉菌这样一个相同的条件。)

第一组:让第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面包上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后放在桌上。(探究霉菌的生长和水分多少的关系)

第二组:在第三块和第四块面包上都滴10滴水,也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并扎紧袋口。然后,把第三块面包放进冰箱的冷藏室中,第四块面包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创设不同的温度条件,以观察霉菌的生长速度。)

也可以自主选择,例如空气、光照 条件对霉菌生长速度的影响

(2)分组准备对比实验

这组的两块面包中,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写下我们的推测: 每天观察记录一次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检验我们的推测。

5.后续观察活动

根据你的实验方法,注意每天观察记录两块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认真填写“实验记录”表.

13.观察、描述、记录常见岩石

实验目的: 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岩石,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一些基本

特征把它记录下来。

实验器材: 1号花岗岩、2号大理岩、3号石灰岩、4号板岩、5号砂岩、6号砾岩、

镊子、放大镜 、稀盐酸 、滴管、镊子

实验过程:

1.检查实验器材

2.观察、描述岩石

(1)播放千姿百态的地貌图片,学生欣赏,介绍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覆盖在地球的表面。

(2)与小组内的同伴交流:地球表面的形态特点怎样?谈谈自己的看法?

(3)关于岩石,你都知道些什么?

(4)教师出示各种各样漂亮的卵石标本或由学生自带的卵石标本。让学生欣赏,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大家共同分享。

(5)把岩石标本标发给小组内学生,请各组同学集思广益,多方法,多手段,多途径地仔细观察,找出每种岩石的特征,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结构等方面的特征。

(7)每组汇报观察的方法及标号岩石的特征,其他组予以补充完善。

(8)这些岩石放进水里会怎么样?滴上稀盐酸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请同学试一试,说一说,写一写你的发现。

3.整理器材:实验完毕后把各种器材轻轻放回原处。

注意事项:

1.告诉学生稀盐酸是化学药品,有很强的腐蚀性,千万不能滴在手上或衣服上,尤其不能溅到眼睛里。

2.往岩石上滴稀盐酸一定要用滴管,每块岩石只滴1-2滴。

3.为了安全,稀盐酸最好装在滴瓶里,且稀盐酸的量不要过多。

14、放大镜观察花岗岩

实验目的: 了解岩石的组成及构造

实验器材: 放大镜、石灰岩、花岗岩、稀盐酸、滴管

实验过程:

1.检查器材

2.观察花岗岩

(1)用五官和放大镜观察花岗岩。

(2)将稀盐酸滴在花岗岩上。

3.实验结果:

(1)花岗岩中黑色颗粒、粉色颗粒和半透明颗粒。

(2)将稀盐酸滴在花岗岩上不会有反应。

4.实验讨论:花岗岩中黑色颗粒、粉色颗粒和半透明颗粒为何物?

A黑色颗粒:黑云母

B半透明颗粒:石英

C粉色颗粒:长石

5. 实验结论:

(1)岩石的种类很多,可以由外观特征加以分辨。

(2)花岗岩的主要成分有黑云母、石英、长石。

15、岩石的分类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岩石,能想出给岩石分类的办法。

实验材料: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各种岩石和教师自己准备有显著特征的岩石;

2.准备放大镜、榔头、铁钉、纸等观察工具。

实验过程:

1. 检查器材是否完好

2. 给岩石分类

(1)指导分类方法

(2)小组讨论分类的方法。(颜色、形状、光滑不光滑……)

(3)给岩石编号

(4)按照讨论的方法给岩石分类,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岩石分类结果

石不属于任何类别。

4. 整理器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dg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