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山东一轮复习单元质检: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

更新时间:2024-06-14 04: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单元质检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单元质检卷第18页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福建泉州质检,13)1951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统购棉纱的决定》,规定“凡公私纱厂自纺部分的棉纱及自织的棉布,均由国营纱布公司统购”。1953年10月,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11月,作出《关于在全国实行计划收购油料的决定》。这 A.规范了私人资本主义经营的各种行为 B.解决了广大人民基本生活资料的需要 C.成为“一五”计划建设的重要举措 D.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答案D 解析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改造”而不是“规范”,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了对公私生产的管理,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匮乏,实行统购统销是为了适应工业化所需原料的问题,故D项正确。

2.(2018福建龙岩二模,31)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变化表”:

年份 1949年 1952年 1957年 所占比重 84.5% 74.7% 62.3% ( )

据此推知,该时期( ) A.农业生产的效率不断提高 B.国民经济比例日益失调 C.现代化建设取得较大成就 D.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只有“农业总产值”,无法得出生产的效率,故A项错误;材料中“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下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从84.5%到“62.3%”并非比例日益失调,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1957年”,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直接涉及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

3.(2018湖北武昌5月调研,31)1953—1955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的形式是“四马分肥”,即企业在分配利润时,国家税收占30%多,职工福利费约占10%—15%,企业公积金约占10%—30%,资本家红利约占25%。这一措施表明( )

A.国家对私营企业实行代购代销制度 B.工人阶级获得对企业的民主管理权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已经完成 D.这类企业已带有明显社会主义性质 答案D 解析代购代销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曾被作为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之一,用于对私营商业的改造,是低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的利润分配,没有体现管理权,故B项错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完成的标志是1956年底全行业掀起公私合营的高潮,故C项错误;题干中“四马分肥”里国家利润居第一位,资本家利润不再是第一位,体现国家的股份占主导,故D项正确。

4.(2018湖北荆州期中,29)从新中国成立到1964年,重工业部门累计新建的大中型项目,有2/3以上是在1958年至1960年间开工兴建的,形成的炼钢能力占1950年至1979年新增炼钢能力的36.2%,炼铁能力占32.7%,采煤能力占6%。这反映出(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全面展开 B.初步形成比较合理的工业布局 C.重工业建设的基础进一步增强 D.全民所有制企业在曲折中发展 答案C 解析材料只反映出这一时期重工业建设的成就,不能说明工业化建设的全面展开,故A项错误;仅由材料无法得出工业布局比较合理,故B项错误;材料数据反映出这一时期重工业建设的成就,重工业建设的基础进一步增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企业发展的曲折,故D项错误。

5.(2018河南中原名校质量考评,20)1962年的《关于几年来宣传口号的初步检查报告》重点检査了1958、1959两年中的错误口号,包括“违犯客观规律,助长了主观主义发展的错误口号”“高指标、高任务,助长了‘浮夸风’的错误口号”等。这反映出国家( ) A.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 B.彻底否定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C.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失败 D.开始纠正农村中的冒进倾向 答案A 解析材料中“重点检查了1958、1959两年中的错误口号”,反映出国家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故A项正确;这一调整并没有彻底否定人民公社化运动,故B项错误;这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挫折,而非失败,故C项错误;1960年下半年已经开始纠正农村中的冒进倾向,故D项错误。

6.(2018山东淄博部分学校二模,31)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某地工农业总产值表。据此可知,该地( )

农业总产值 轻工业总产值 工农业 年份 所占 所占 总产值 实际 实际 百分比 百分比 1949 12 763 11 536 90.4 1952 17 807 15 359 86.3 1959 87 053 21 849 25.1 1966 148 863 26 497 17.8 重工业总产值 所占 实际 百分比 630 4.9 597 4.7 1 286 7.2 1 162 6.5 17 784 20.4 47 420 54.5 20 225 13.6 102 141 68.6

A.重工业比重一直占优势 C.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答案C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重工业比重开始并不占优势,故A项错误;表中数据反映了后期重工业比重明显过高,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和“大跃进”运动都是在追求工业化,故C项正确;工业化进程在推进,故城市化也在发展,故D项错误。

B.国民经济比例渐趋合理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7.(2018河北沧州质量监测,16)据下表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粮食总产量(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粮食总产量年度统计数据

A.一直处于稳步增长中 B.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徘徊不前 C.受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 D.与国家政策有密切关系 答案D 解析从题表可知粮食总产量没有稳步增长,故A项错误;从题表可知,“文化大革命”时期粮食总产量有所增长,故B项错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故C项错误;粮食总产量的变化受国家政策影响,如受“大跃进”的影响,1960年产量比较低,改革开放后粮食产量显著增加,故D项正确。

8.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企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到1984年底,全国各地基本完成了政社分设,建立9.1万个乡(镇)政府,92.6万个村民委员会。这实际上( ) A.宣告了人民公社制度的结束 B.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 C.扩大了农村基层民主的范围 D.揭开了农村政治经济改革的序幕 答案A 解析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这与材料中“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相符,故A项正确;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这与材料中“1983年10月”的时间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199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这与材料中“1983年10月”“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不符,故C项错误;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这与材料中“1983年10月”不符,故D项错误。

9.《激荡三十年》中写道:“在1983年之前,政府明令不允许私人买汽车跑运输,一个今天已经消失的经济犯罪名词——‘投机倒把’在当时是一个很严重的罪名。”之后,“投机倒把”的罪名被“长途贩运”所替代。出现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 ) A.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B.私营经济对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发展乡镇企业,农民离土不离乡 答案C 解析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是新中国成立伊始直至今日的经济特点之一,这不能解释1983年前后“投机倒把”罪名被“长途贩运”所替代的原因,故A项错误;正式提出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重要补充是在党的十三大上,这与材

料给定的1983年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之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长途贩运等私营经济的发展迫在眉睫,故C项正确;长途贩运等私营经济并不等同于乡镇企业,故D项错误。 10.(2018湖南五市十校教研改共同体联考,13)1986年6月,《经济日报》上刊出了长篇通讯《关广梅现象》,本溪关广梅在改革过程中实行个人承包、租赁和租赁群体的经营方式致富,但在改革中也面临各种阻力和困惑。随后通过多篇深度系列报道,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姓“社”、姓“资”的大讨论。这场讨论最终在全党上下达成共识是在( ) A.中共十四大后 C.中共十三大后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这场关于姓“社”、姓“资”的大讨论达成了共识,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11.(2018江西百所名校诊断,24)1980年7月,习仲勋指出:“清远(广东)的经验之所以值得注意,就是他们那不是坐等上级给他一个现成的好办法,而是勇于实践,去试验、去闯,上面有些部门提出不同意见时,他们也冷静地分析,继续认真搞试点。”“清远经验”的特点是( ) A.发挥特区示范作用 B.发扬地方创新精神 C.充分利用地理优势 D.加快全面深化改革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清远(广东)的经验之所以值得注意,就是他们那不是坐等上级给他一个现成的好办法,而是勇于实践,去试验、去闯,上面有些部门提出不同意见时,他们也冷静地分析,继续认真搞试点”可以得出“清远经验”的特点是发扬地方创新精神,故B项正确。

12.(2018湖南长郡中学高三实验班选拔模拟考试,1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各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先后完成,广大贫苦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华北农村婚姻家庭纠纷呈井喷式爆发,乃至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据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 A.社会变革冲击传统伦理观念 B.国内战争影响了家庭稳定 C.工业化瓦解了传统婚姻制度 D.合作化运动促进妇女解放 答案A 解析随着土地改革的完成,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思想意识逐渐觉醒,传统婚姻家庭观念受到冲击,导致婚姻家庭纠纷凸显,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解放区的婚姻家庭纠纷问题,与国内战争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当时的中国并未完成工业化,传统婚姻制度也并未瓦解,故C项错误;当时农业合作化运动尚未推行,故D项错误。

B.邓小平“南方谈话”后 D.上海浦东开放后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8山东滨州期中,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6月,国家开始着手编制经济发展计划。1951年中财委即试编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粗略的纲要。1952年,经济形势好转,党中央决定加快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并成立以陈云为核心的领导小组,组织“一五”计划的编制工作。6月,“一五”计划的第二次编制宣告完成。8月,访苏代表团就“一五”计划同苏联交换

意见。苏联同意帮助中国设计一批企业并提供所需的设备、贷款等,同时答应派些专家帮助中国建设。1952年底,陈云根据苏方的建议,对“一五”计划进行第三次、第四次编制,但仍不令人满意。按照预定的时间,“一五”计划应该进入实施阶段了。1954年初,毛泽东要求对“一五”计划重新编制,1955年3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对“一五”计划草案审议并原则通过。7月30日,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并正式通过了“一五”计划。

——摘编自《“一五”计划编制始末》

材料二 1953年9月,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毛泽东专门讲了一段如何看待“施仁政”的问题。他说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例如抗美援朝,建设重工业。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两者必须兼顾,不兼顾是错误的。重点应当放在大仁政上。照顾小仁政,妨碍大仁政,这是施仁政的偏向。

——摘编自杨树标等《当代中国史事述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编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五”计划指导方针的认识。(9分)

参考答案(1)特点:国家高度重视,着手比较早;不断修改完善;边制订边实施;得到苏联的帮助。

原因:改变经济落后面貌、巩固新生政权需要有计划地发展经济;经验不足;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经济形势好转促进了编制的进程。

(2)认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快速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是施大仁政;“一五”计划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发展轻工业和农业,符合人民的当前利益,是施小仁政;指导方针正确处理了两者的关系。

14.(2018江西八所重点中学4月联考,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 间 会 议 主要内容 1950年6月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不要四面出击,国家发展需要一个过渡时期 1957年9月 中共八届三中全会 重新提阶级矛盾

续 表

时 间 会 议 1977年7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九届三中全会则月 因林彪事件搁浅) 1978年1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月 1984年10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月 1988年9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 月 1993年11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月 1998年10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 月 2003年10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月 2008年10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 月 2013年11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月 主要内容 给“四人帮”定性,并确立华国锋的地位,以及决定邓小平的复出 改革开放大门打开 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 建设新农村 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 会议最大的突破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标志着从1978年开始的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入到新阶段

阅读上表并结合所学,自选三个时间节点,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参考答案示例:

观点:中共三中全会折射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探索过程

论述:1950年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主要是因为新中国刚成立,还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实力有限,所以国家急需一个过渡时期来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基础;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主要是因为“文化大革命”后“左”倾思想依然严重,急需思想解放,将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逐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主要是因为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目标,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而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

结论: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新中国经济建设探索过程,逐渐探索出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阅读上表并结合所学,自选三个时间节点,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参考答案示例:

观点:中共三中全会折射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探索过程

论述:1950年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主要是因为新中国刚成立,还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实力有限,所以国家急需一个过渡时期来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基础;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主要是因为“文化大革命”后“左”倾思想依然严重,急需思想解放,将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逐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主要是因为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目标,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而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

结论: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新中国经济建设探索过程,逐渐探索出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cu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