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伟 - 二级同轴式减速器设计说明书:0741126063

更新时间:2024-07-07 14: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1 传动装置总体设计方案

1.1 传动装置的组成和特点

组成:传动装置由电机、减速器、工作机组成。

特点:齿轮相对于轴承不对称分布,故沿轴向载荷分布不均匀,要求轴有较大的刚度。

1.2 传动方案的拟定

选择V带传动和二级同轴式圆柱斜齿轮减速器。考虑到电机转速高,传动功率大,将V带设置在高速级。初步确定传动系统总体方案如图1.1所示。

置总体设计图

1.1 传动装

1.2.1 工作机所需功率Pw(kw)

pw=Fw?w1000?w=5.7×103×0.75/(1000×0.96)=4.453 kw

式中,Fw为工作机的阻力,N;υw为工作机的线速度,m/s;?w为带式工作机的效率。

1.2.2 电动机至工作机的总效率?

?=?1?23?32?4=0.96×0.983×0.982×0.99=0.859

?1为V带的效率,?2为第一、二、三三对轴承的效率,?3为每对齿轮(齿轮为7级精度,油润滑,因是薄壁防护罩,采用开式效率计算)啮合传动的效率,?4为联轴器的效率。

1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2 电动机的选择

电动机所需工作功率为: Pd=Pw/?=4.453/0.859=5.184 kw , 执行机构的曲柄转速为n=

1000?60v1000?60?0.75==33.33 r/min

?D??430经查表按推荐的传动比合理范围,V带传动的传动比i1=2~4,二级圆柱斜齿轮减速器传动比i2=3~5,则i2=9~25,则总传动比合理范围为ia=18~100,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为:

nd=ia×n=(18~100)×33.33=599.94~3333.3 r/min

按电动机的额定功率Pm,要满足Pm≥Pd以及综合考虑电动机和传动装置的尺寸、重量、价格和带传动、减速器的传动比,选定型号为Y132M2—6的三相异步电动机,额定功率Pm为5.5 kw,额定电流8.8 A,满载转速nm?960 r/min,同步转速1000 r/min。

2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a)

3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b) 图2.1 电动机的安装及外形尺寸示意图

表2.1 电动机的技术参数

方案 电动机 型号 额定 功率 Pm/kw 1

表2.2 电动机的安装技术参数

中心高/mm 132 外型尺寸/mm L×(AC/2+AD)×HD 515× 345× 315 底脚安装 尺寸A×B 216 ×178 地脚螺栓 轴伸尺 孔直径K 12 装键部位 Y132M2-6 5.5 额定 转速 nm(r/min)960 1000 2.0 2.0 84 230 同步 转速 堵转转矩 最大转矩 质量/ 价格/额定转矩 额定转矩 Kg 元 寸D×E 尺寸F×GD 38× 80 10 ×43

4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3 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传动比

3.1 总传动比

由选定的电动机满载转速nm和工作机主动轴转速nw,可得传动装置总传动比为:

ia=nm/nw=960/33.33=28.80

3.2 分配传动装置的传动比

ia=i0×i

式中i0、i分别为带传动和减速器的传动比。对于同轴式圆柱齿轮减速器,传动比按下式分配:

i1=i2=i

式中i1为高速级圆柱齿轮的传动比,i2为低速级圆柱齿轮的传动比。为使V带传动外廓尺寸不致过大,初步取i0=2.3,则减速器传动比为:

i1=i2=i=28.80=3.54 2.3

5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4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4.1 各轴转速

高速轴Ⅰ的转速 n?=nm/i0=960/2.3=417.39 r/min 中间轴Ⅱ的转速 nⅡ=nⅠ/i 1=417.39/3.54=117.91 r/min 低速轴Ⅲ的转速 nⅢ=nⅡ/ i2=117.91/3.54=33.30 r/min 滚筒轴Ⅳ的转速 nⅣ=nⅢ=33.30 r/min

4.2 各轴输入、输出功率

4.2.1 各轴的输入功率P(kw)

高速轴Ⅰ的输入功率 PⅠ=Pm×?1=5.5×0.96=5.28 kW

中间轴Ⅱ的输入功率 PⅠ×η2×?3=5.28×0.98×0.98=5.12 kW Ⅱ=p 低速轴Ⅲ的输入功率 PⅢ=PⅡ×η2×?3=5.28×0.98×0.98=4.92 kW

滚筒轴Ⅳ的输入功率 PⅣ=PⅢ×η2×η4=4.92×0.98×0.99=4.77 kW 4.2.2 各轴的输出功率P(kw)

?高速轴Ⅰ的输出功率 PⅠ=PⅠ×0.98=5.17 kW ?中间轴Ⅱ的输出功率 PⅡ=PⅡ×0.98=5.02 kW ?低速轴Ⅲ的输出功率 PⅢ=PⅢ×0.99=4.87 kW ?滚筒轴Ⅳ的输出功率 PⅣ=PⅣ×0.96=4.67 kW

4.3 各轴输入、输出转矩

4.3.1 各轴的输入转矩 ?( N·m)

转矩公式:

?=9550P/n N·m

电动机轴的输出转矩 Td=9550

Pw =9550×5.5/9602=54.71 N·m nm6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高速轴Ⅰ的输入转矩 TⅠ=9550中间轴Ⅱ的输入转矩 TⅡ=9550低速轴Ⅲ的输入转矩 TⅢ=9550

PⅠ=9550×5.28/417.39=120.81 N·m nⅠPⅡ=9550×5.12/117.91=414.69 N·m nⅡPⅢ=9550×4.92/33.30=1410.99 N·m nⅢPⅣ 滚筒轴Ⅳ的输入转矩 TⅣ=9550=9550×4.77/33.30=1367.97 N·m

nⅣ4.3.2 各轴的输出转矩

? 高速轴Ⅰ的输出转矩 TⅠ×0.98=118.39 N·m Ⅰ=T?中间轴Ⅱ的输出转矩 TⅡ=TⅡ×0.98=406.40 N·m ?低速轴Ⅲ的输出转矩 TⅢ=TⅢ×0.99=1396.88 N·m ?滚筒轴Ⅳ的输出转矩 TⅣ=TⅣ×0.96=1313.25 N·m

表2.3传动和动力参数结果

轴 参数 功率P/KW 转矩T/ (N·m) 转速n/ (r/min) 传动比i

效率η 电机轴 轴Ⅰ 轴Ⅱ 轴Ⅲ 滚筒轴Ⅳ 5.5 54.71 5.28 120.81 5.12 414.69 4.92 1410.99 4.77 1369.97 960 417.39 117.91 33.30 33.30 2.3 0.96 3.54 0.9702 3.54 0.9760 0.9702 5 设计V带和带轮

5.1 确定计算功率Pca

查机械设计课本P156表8-7选取工作情况系数:KA=1.2

Pca=KA×Pm=1.2×5.5=6.6 kw

7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式中KA为工作情况系数,Pm为传递的额定功率,既电机的额定功率.

5.2 选择V带的带型

根据Pca=6.6 kw,KA=1.2 ,查课本P157图8-11选用带型为A型带。

5.3 确定带轮基准直径dd并验算带速?

5.3.1 初选小带轮的基准直径dd1

查课本P155表8-6和P157表8-8得小带轮基准直径dd1=100 mm。 5.3.2 验算带速?

V== ??dd1nm60?1000=

??100?96060?1000=5.024 m/s

因为5 m/s≤?≤30 m/s ,故带速合适。 5.3.3 计算大带轮的的基准直径

大带轮基准直径dd2=i0dd1=2.3×100=230 mm ,式中i0为带传动的传动比,根据课本P153表8-8,圆整为dd2=250 mm 。

5.4 确定V带的中心距a和带的基准长度Ld

(dd1?dd2)(dd1?dd2)由于0.7≤a0≤2,所以初选带传动的中心距a0为:

(dd1?dd2)=525 mm a0=1.5

所以带长为:

2(d?d)d2d1(dd1?dd2)?≈1610.49 mm L?d=2a0?24a0? 查课本P146表8-2选取v带基准长度Ld=1600 mm,传动的实际中心距近似为:

Ld?L'da≈a0+≈519.76 mm

2圆整为a=520 mm,中心距的变动范围为:

amin=a-0.015Ld=496 mm amax=a+0.03Ld=568 mm

8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故中心距的变化范围为496~568 mm 。

5.5 验算小带轮上的包角?1

?1?180??dd2?dd1180oo

≈163.47??162.94?≥90,包角合适。

a?5.6 计算带的根数z

5.6.1 计算单根V带的额定功率 Pr (kw)

因dd1=100 mm,带速v=5.024 m/s,传动比i0?2.3,则查课本P152、P153表8-4a、表8-4b,并由内插值法得单根普通V带的基本额定功率P0=0.95 kw,额定功率增量

KL=0.96 。查课本P?P0=0.11 kw 。查课本P146表8-2得带长修正系数155表8-5,

并由内插值法得小带轮包角修正系数K?=0.96 ,于是

Pr=(P0??P0)?KA?KL=(0.95+0.11)×0.96×0.99=1.007 kw

5.6.2 计算V带的根数Z

由P158公式8-26得

Z=

PcaKAP1.2?5.5===6.55 Pr(P0??P0)K?KL(0.95?0.11)?0.96?0.99故取7根。

(Fo)5.7 计算单根V带的初拉力的最小值min

q查课本P149表8-3可得V带单位长度的质量 =0.10 kg/m,故:

单根普通V带张紧后的初拉力为

(Fo)F0=?500?minPca2.54.8?5002.5(?1)?qv2=?155.17 N (?1)?0.1?7.172?158.80Nzvk?5?7.170.965.8 计算压轴力Fp

压轴力的最小值为:

9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FP)F?z(Fp2?2zF0sinmin=o)min?12=2122.07 N ?2?5?158.80?sin162.94?1570.43N2表5.1 V带的设计参数总汇

带型 基准直径/mm 带速V/ m/s 5.024 基准长度包角? V带根数Z 最小压轴力dd1 A 100 dd2 250 Ld/mm 1610.49 (FP)min/N 163.47o 7 2122.07 5.9 V带轮的设计

5.9.1 带轮的材料。

由于减速器的转速不是很高,故选用HT150型。 5.9.2 带轮的结构形式

V带由轮缘、轮辐、和轮毂组成。根据V带根数Z=7,小带轮基准直径dd1=100 mm,大带轮基准直径dd2=250 mm。故由课本p160图8-14小带轮选择腹板式。大带轮选择孔板式。 5.9.3 V带轮的轮槽

V带轮的轮槽与所选用的V带的型号相对应,见课本P161表8-10。V带绕在带轮上以后发生弯曲变形,使V带工作表面的夹角发生变化。为了使V带的工作面与带轮的轮槽工作面紧密贴合,将V带轮轮槽的工作面的夹角做成小于40o。V带安装到轮槽中以后,一般不应超出带轮外圈,也不应与轮槽底部接触。具体参数见表5.2。 5.9.4 V带轮的技术要求

铸造、焊接或烧结的带轮在轮缘、腹板、轮辐及轮毂上不允许有砂眼、裂缝、缩孔及气泡;铸造带轮在不提高内部应力的前提下,允许对轮缘、凸台、腹板及轮毂的表面缺陷进行修补;由于带轮的转速低于极限转速,故要做动平衡。

表5.2 轮槽的截面尺寸

槽型 A Bd/mm 11.0 hamin/mm 2.75 hfmin/mm 8.7 e 15±0.3 Fmin/mm 9 ? 38 o 10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6 齿轮的设计

因减速器为同轴式,低速级齿轮比高速级齿轮的强度要求高,所以应优先校准低速级齿轮。

6.1 低速级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6.1.1 选取精度等级、材料、齿数及螺旋角

考虑此减速器的功率及现场安装的限制,故大小齿轮都选用硬齿面渐开线斜齿轮。

(1) 运输机为一般工作机器,速度不高,故选用7级精度(GB 10095-88)。 (2) 材料选择。由表10-1选择小齿轮材料为40Cr(调质),硬度为280HBS;大齿轮材料为45钢(调质),硬度为240HBS。

(3) 选小齿轮齿数Z1=24,大齿轮齿数Z2=Z1i2=24×3.54=84.96,取Z2=85。

(4) 初选螺旋角β=14o。 6.1.2 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由机械设计课本P218设计计算公式(10-21)进行计算,即

3d1t?2KtT1?d???u?1ZHZE2?() u[?H](1)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① 试选Kt=1.6。

② 小齿轮传动的转矩为 T=414.69×103 N?mm ③ 查课本P205表10-7选取齿宽系数?d=1。

④ 查课本P201表10-6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ZE=189.8 MPa ⑤ 由课本P209图10-2d按齿面硬度查得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σMPa;大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为σ

⑥ 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N1=60n1jLh =60×117.91×1×(2×8×300×15)=5.09×108

11

Hlim2

Hlim1

12=600

=550 MPa。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N15.09?1088

N2===1.44×10

i23.54⑦由课本P207图10-19去接触疲劳寿命系数KHN1=0.90;KHN2=0.95。 ⑧查课本P217图10-30选取区域系数ZH=2.433 。

⑨由课本P215图10-26查得标准圆柱齿轮传动的端面重合度??1=0.77 ,??2=0.855。则??=??1+??2=1.625。

⑩ 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S=1,应用P205公式(10-12)得:

[?H]1=[?H]2=

则许用接触应力为:

KHN1?Hlim1=0.9×600=540 MPa SKHN2?Hlim2=0.95×550=522.5 MPa S?HH??=??

(2)设计计算

??H?1???H?22=

540?522.5=531.25 MPa 2①试算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d1t,由计算公式得

32?1.6?414.69?104.54?2.433?189.8?2KTZu?1t1HZE3?d1t???()???=84.555 mm

1?1.653.54534.5???d??u[?H]32②计算圆周速度?。

?=???d1tn1??84.555?117.91?==0.522m/

60?1000 60?1000③计算齿宽b和模数mnt。

计算齿宽b b=?d?d1t=84.555 mm 计算摸数mn

d1tcos?49.53?cos14?84.555?cos14mnt=??2.00mm==3.42 mm

24Z124④计算齿宽与高之比

b。 h 12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齿高 h=2.25 mnt=2.25×3.42=7.695 mm

⑤计算纵向重合度

b84.555==10.99 h7.695??=0.318?d?1tan??0.318?1?24?tan14?=1.903

⑥计算载荷系数K。

已知使用系数KA=1,根据?=0.522 m/s,7级精度, 由课本p194图10-8查得动载系数KV=0.95;由课本p196表10-4用插值法查得7级精度、小齿轮相对支承非对称布置时,KH?=1.423;由

b=10.99,KH?=1.423查图10-13得 KF?=1.35;由h课本p195表10-3 得: KH?=KF?=1.4。故载荷系数

K=KA KVKH? KH? =1×0.95×1.4×1.423=1.893

⑦按实际载荷系数校正所算得的分度圆直径

d1=d1t⑧计算模数mn

d1cos?51.73??cos14?89.430cos14mn=??2.09mm==3.62 mm

24Z12431.893K=84.555×3=89.430 mm

1.6Kt6.1.3 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

由弯曲强度的设计公式

3mn≥

2KT1Y?cos2?YF?YS?() 2[?F]?dZ1?a(1)确定计算参数 ① 计算载荷系数。

K=KA KVKF? KF?=1×0.7×1.4×1.35=1.323

② 根据纵向重合度??=1.903,从课本P217图10-28查得螺旋角影响系数

Y?=0.88

小齿轮传递的转矩T1=414.69 kN·m。

13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确定齿数z。因为是硬齿面,故取Z1=24,Z2=i21Z1=3.54×24=84.96,取Z2

=85。传动比误差 i=u=Z2/Z1=85/24=3.54,Δi=0.017%5%,允许。

③ 计算当量齿数。

ZV1=Z124==26.27 33?cos?cos14Z285==93.05 cos3?cos314?ZV2=④ 查取齿形系数和应力校正系数。 查课本p200表10-5得

齿形系数YFa1=2.592;YFa2=2.211 应力校正系数YSa1=1.596;YSa2=1.774

查课本p207图10-20c得小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FF1?500MPa;大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 ?FF2?380MPa。

查课本p206图10-18得弯曲疲劳寿命系数KFN1=0.88;KFN2=0.90。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 S=1.4 ⑤ 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F]1=[?F]2=

计算大小齿轮的

KFN1?FF100.88.86?500==314.29 MPa ??307.141.4S1.4KFN2?FF200.90?380380.93?==252244.29 MPa ??.431.4S1.4YF?FS?[?F]并加以比较。

2.592?.5962.592?11.596?0.01347=0.013 16

307.14314.29YF?1FS?1[?F]1YF?2FS?2[?F]2?=

2.211?.7742.211?11.774??00.017 49 .01554==

252.43224.29大齿轮的数值大,故选用。 (2)设计计算

mn?32?1.323?414.69?103?0.88?(cos14?)2?0.01749=2.56 mm

1?242?1.65 14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对比计算结果,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法面模数mn大于由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法面模数,按GB/T1357-1987圆整为标准模数,取mn=3 mm,但为了同时满足接触疲劳强度,需要按接触疲劳强度算得的分度圆直径d1=89.430mm来计算应有的齿数.于是由:

89.43?cos14?z1==28.9 取z1=29

3那么z2=uz1=3.54×29=102 6.1.4 几何尺寸计算

(1)计算中心距 a=

(z1?z2)mn(29?102)?3==202.516 mm ?2cos?2?cos14将中心距圆整为203mm。

(2)按圆整后的中心距修正螺旋角

?=arccos

(Z1?Z2)mn(29?102)?3=arccos=14?5?4??

2a2?203因?值改变不多,故参数??,k?,Zh等不必修正。 (3)计算大、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

d1=d2=

(4)计算齿轮宽度

?151.53mm?89.879 mm 51.53B=?d1=1?×89.879=

?90 mm;B1=?5圆整后取B2=95 mm。

z1mn25??2329?==89.879 mm ?cos?cos14.01cos145?4??z2mn81??23102?==316.125 mm ?cos?cos14.01cos145?4??(5)修正齿轮圆周速度

?=

?d1n160?1000=

??89.879?117.9160?1000=0.555m/

6.2 高速级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6.2.1 选取精度等级、材料、齿数及螺旋角

15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考虑此减速器的功率及现场安装的限制,故大小齿轮都选用硬齿面渐开线斜齿轮。

(1) 运输机为一般工作机器,速度不高,故选用7级精度(GB 10095-88)。 (2) 材料选择。由表10-1选择小齿轮材料为40Cr(调质),硬度为280HBS;大齿轮材料为45钢(调质),硬度为240HBS。

(3) 考虑到此设计减速器为同轴式,故仍选小齿轮齿数Z1=24,大齿轮齿数Z2=Z1i2=24×3.54=84.96,取Z2=85。

(4) 初选螺旋角仍为β=14o。 6.2.2 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由机械设计课本P218设计计算公式(10-21)进行计算,即

3d1t?2KtT1?d???u?1ZHZE2?() u[?H](1)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① 试选Kt=1.6。

② 小齿轮传动的转矩为 T=120.81×103 N?mm ③ 查课本P205表10-7选取齿宽系数?d=0.8。

④ 查课本P201表10-6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ZE=189.8 MPa ⑤ 由课本P209图10-2d按齿面硬度查得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σMPa;大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为σ

⑥ 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N1=60n1jLh =60×417.39×1×(2×8×300×15)=1.803×109

N11.803?109 N2===5.093×108

i23.54Hlim2

Hlim1

12=600

=550 MPa。

⑦由课本P207图10-19去接触疲劳寿命系数KHN1=0.90;KHN2=0.95。 ⑧查课本P217图10-30选取区域系数ZH=2.433 。

⑨由课本P215图10-26查得标准圆柱齿轮传动的端面重合度??1=0.77 ,??2=0.855。则??=??1+??2=1.625

⑩ 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16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S=1,应用P205公式(10-12)得:

[?H]1=[?H]2=

则许用接触应力为:

KHN1?Hlim1=0.9×600=540 MPa SKHN2?Hlim2=0.95×550=522.5 MPa S?HH??=??

(2)设计计算

??H?1???H?22=

540?522.5=531.25 MPa 2①试算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d1t,由计算公式得

52KZ2?1.64.542.433?189.82u?1?10ZtT1?1.208?E)?()=66.049 mm d1t???(H?1.6253.54531.25?d?0.8u[?]?H33②计算圆周速度?。

?=???d1tn1??66.049?417.39?==1.443m/

60?1000 60?1000③计算齿宽b和模数mnt。

计算齿宽b b=?d?d1t=52.839 mm 计算摸数mn

d1tcos?49.53?cos14?66.049?cos14mnt=??2.00mm==2.67 mm

24Z124④计算齿宽与高之比

b。 h 齿高 h=2.25mnt=2.25×2.67=6.008 mm

⑤计算纵向重合度

b66.049==10.99 h6.008??=0.318?d?1tan?=0.318?0.8?24?tan14?=1.522

⑥计算载荷系数K。

已知使用系数KA=1,根据?=1.443 m/s,7级精度, 由课本p194图10-8查得动载系数KV=1.07;由课本p196表10-4用插值法查得7级精度、小齿轮相对支承非对

17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称布置时,KH?=1.423;由

b=10.99,KH?=1.423查图10-13得 KF?=1.35;由h课本p195表10-3 得: KH?=KF?=1.4。故载荷系数

K=KA KVKH? KH? =1×1.07×1.4×1.423=2.13

⑦按实际载荷系数校正所算得的分度圆直径

d1=d1t⑧计算模数mn

d1cos?51.73??cos14?72.658cos14mn=??2.09mm==2.94 mm

24Z1243K2.13=66.049×3=72.658 mm Kt1.66.2.3 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

由弯曲强度的设计公式

3mn≥

2KT1Y?cos2?YF?YS?() 2[?]?dZ1?aF(1)确定计算参数 ① 计算载荷系数。

K=KA KVKF? KF?=1×1.07×1.4×1.35=2.02

② 根据纵向重合度??=1.903,从课本P217图10-28查得螺旋角影响系数

Y?=0.88

小齿轮传递的转矩T1=120.81 kN·m。

确定齿数z。因为是硬齿面,故取Z1=24,Z2=i21Z1=3.54×24=84.96,取Z2

=85。传动比误差 i=u=Z2/Z1=85/24=3.54,Δi=0.017%5%,允许。

③ 计算当量齿数。

ZV1=Z124==26.27 cos3?cos314?Z285==93.05 cos3?cos314?ZV2=④ 查取齿形系数和应力校正系数。 查课本p200表10-5得

18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齿形系数YFa1=2.592;YFa2=2.193 应力校正系数YSa1=1.596;YSa2=1.783

查课本p207图10-20c得小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FF1?500MPa;大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 ?FF2?380MPa。

查课本p206图10-18得弯曲疲劳寿命系数KFN1=0.85;KFN2=0.88。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 S=1.4 ⑤ 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F]1=[?F]2=

计算大小齿轮的

KFN1?FF100.85.86?500==303.57 MPa ??307.141.4S1.4KFN2?FF200.88?380380.93?==252238.86 MPa ??.431.4S1.4YF?FS?[?F]并加以比较。

2.592?.5962.592?11.596?0.01347=0.013 16

307.14314.29YF?1FS?1[?F]1YF?2FS?2[?F]2?=

2.211?1.7742.193?1.783??00.016 40 .01554==

252.43238.86大齿轮的数值大,故选用。 (3)设计计算

mn?32?2.02?1.208?105?cos214??0.01640=2.16 mm 220.81??2424??1.6251.625对比计算结果,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法面模数mn大于由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法面模数,按GB/T1357-1987圆整为标准模数,取mn=2.5 mm,但为了同时满足接触疲劳强度,需要按接触疲劳强度算得的分度圆直径d1=66.049mm来计算应有的齿数.于是由:

66.049?cos14?z1==25.63 取z1=26

2.5那么z2=uz1=3.54×26=92.04,取 z2=92。 6.2.4 几何尺寸计算

19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1)算中心距 a=

(z1?z2)mn(25?92)?2.5==141.906 mm

2cos?2?cos14?将中心距圆整为141mm。为满足同轴式圆柱齿轮的中心距应相等,并保证低速级圆柱齿轮的最小强度,故按低速级圆柱齿轮的中心距计算。即a=203 mm。并调整小齿轮齿数Z1=35,则Z2=ui=3.54×35=123.9,圆整为124。

(2)按要求设计的中心距和修正的齿数修正螺旋角

?=arccos

(Z1?Z2)mn(35?124)?2.5=arccos=11?7?4??

2a2?203(3)计算大、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

d1=d2=

(4)计算齿轮宽度

B=?d1=0.8×89.37071.496 mm ?1?51.53mm?=51.53圆整后取 B2=75 mm;B1=80 mm。 (5)修正齿轮的圆周速度

z1mn25??2243?==89.370 mm ?cos?cos14.01cos161?4??z2mn81??22152?==316.628 mm ????cos?cos14.101cos164?=

?d1n160?1000=

??89.370?417.3960?1000

=1.952m/

表6.1 各齿轮的设计参数

齿轮 参数 材料 齿数 螺旋角 模数 齿宽/mm 中心距/mm 齿轮圆周速/m/s 修正传动比 1.952 3.54 80 高速级齿轮1 40Cr(调质),硬度为280HBS 35 中间轴齿轮2 中间轴齿轮3 低速级齿轮4 45钢(调质) 硬度为240HBS 102 45钢(调质) 40Cr(调质),硬硬度为240HBS 度为280HBS 124 29 11?7?4?? 2.5 75 203 95 14?5?4?? 3 90 0.555 6.3 齿轮的结构设计

20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高速轴齿轮1做成实心式如图6.1(b),中间轴齿轮3做成齿轮轴,中间轴齿轮2和低速轴齿轮4两个大齿轮使用腹板式结构如图6.1(a)

图6.1 齿轮结构设计示意图

7 传动轴和传动轴承的设计

21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7.1 低速轴、传动轴承以及联轴器的设计

7.1.1 求输出轴上的功率P3,转速n3,转矩T3

P3=4.92 KW n3=33.30 r/min T3=1410.99 N.m 7.1.2 求作用在齿轮上的力

因已知低速级大齿轮的分度圆直径为

d2=316.125 mm

2T32?1410.99?103而 Ft===8926.93 N ?316.125d2??otan?ntantan2020tan?4348.16??1630.06N Fr=Ft==3356.64 N 8926.93o??cos?5?4cos13.?86cos14 Fa=Fttan?=4348.16×tan14?5?4??=2315.31 N

圆周力Ft,径向力Fr及轴向力Fa的方向如图7.1所示。

图7.1 轴的载荷分布图

22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7.1.3 初步确定轴的最小直径

(1)先按课本p370式(15-2)初步估算轴的最小直径。选取轴的材料为45钢,

P调质处理。根据课本p361表15?3,取Ao?112,于是得 370dmin?Ao3P34.923?35.763=112×mm=61.32

33.30n3(2)联轴器的选择。输出轴的最小直径显然是安装联轴器处的直径dⅠ?Ⅱ(图7.2)。为了使所选的轴直径dⅠ?Ⅱ与联轴器的孔径相适,故需同时选取联轴器的型号。

?1.,则: 查课本p351表14-1,考虑到转矩变化很小,故取Ka=1.3

Tca?KaT3=?1.5?311.35?467.0275N?1.3×1410.99×10=1834.287 N?mm

p173表17-4,按照计算转矩Tca应小于联轴器公称转矩的条件,查《机械设计手册》

9

选用LT10弹性套柱销联轴器(GB/T4323—2002),其公称转矩为2000N?m。半联轴器的孔径d1=65 mm,故取dⅠ?Ⅱ=65 mm,半联轴器的长度L=142 mm,半联轴器与轴配合的毂孔长度L1=107 mm。 7.1.4 轴的结构设计

(1)根据轴向定位的要求确定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

① 为了满足半联轴器的要求的轴向定位要求,Ⅰ-Ⅱ轴段右端需要制出一轴肩,故取Ⅱ-Ⅲ的直径dⅡ?Ⅲ=80 mm;左端用轴端挡圈定位,按轴端直径取挡圈直径D=85 ?47mm。半联轴器与轴配合的毂孔长度L1=107 mm,为了保证轴端挡圈只压在半联轴器上

?105 mm82而不压在轴端上, 故Ⅰ-Ⅱ的长度应比L1略短一些,现取lⅠ?Ⅱ=。

② 初步选择滚动轴承。因轴承同时受有径向力和轴向力的作用,故选用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参照工作要求并根据dⅡ?Ⅲ=80 mm,由轴承产品目录中初步选取0基本游?47隙组、标准精度级的单列圆锥滚子轴承(GB/T 297—1994)30217型,其尺寸为d×D

?ddⅦ??5058;右端圆锥滚子轴承采用套×T=85 mm×150 mm×30.5 mm,故dⅢ?Ⅳ=85 mmⅥ??ⅧⅦ=?16筒进行轴向定位,取套筒宽为14 mm,则lⅦ?Ⅷ=44.5 mm。

③ 取安装齿轮处的轴段dⅣ-Ⅴ=90 mm;齿轮的左端与左轴承之间采用套筒定位。已知齿轮毂的宽度为90 mm,为了使套筒端面可靠地压紧齿轮,此轴段应略短于轮毂

23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宽度,故取lⅣ-Ⅴ=86 mm。齿轮的右端采用轴肩定位,轴肩高h>0.07d,故取h=7 mm,

?65则dⅤ?Ⅵ=104 mm。轴环宽度b?1.4h,取b=12 mm。

④ 轴承端盖的总宽度为37.5 mm(由减速器及轴承端盖的结构设计而定)。根据轴承端盖的装拆及便于对轴承添加润滑脂的要求,取端盖的外端面与半联轴器右端面

?50间的距离l?30mm,故取lⅡ?Ⅲ=67.5 mm。

至此,已初步确定了低速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图7.2 低速轴的结构设计示意图 表 7.1 低速轴结构设计参数

段名 参数 直径/mm 长度/mm 键b×h×L/mm C或R/mm Ⅰ-Ⅱ 65 H7/k6 105 20 ×12 ×90 Ⅰ处 o2×45 Ⅱ处 R2 Ⅱ-Ⅲ 80 67.5 Ⅲ处R2.5 Ⅲ-Ⅳ 85 m6 46 Ⅳ处R2.5 Ⅳ-Ⅴ 90 H7/n6 86 25×14×70 Ⅴ处R2.5 Ⅴ-Ⅵ 104 12 Ⅵ处R2.5 Ⅵ-Ⅶ 85 m6 44.5 Ⅶ处 o2.5×45 (2)轴上的零件的周向定位

齿轮、半联轴器与轴的周向定位均采用平键连接。按dⅣ-Ⅴ=90 mm由课本p106表6-1查得平键截面b×h=25 mm×14 mm,键槽用键槽铣刀加工,长为70 mm,同时为了保证齿轮与轴配合有良好的对中性,故选择齿轮毂与轴的配合为

H7;同样,半联n6H7。k6轴器与轴的连接,选用平键为20 mm×12 mm×90 mm,半联轴器与轴的配合为

滚动轴承与轴的周向定位是由过渡配合来保证的,此处选轴的直径尺寸公差为m6。

(3)确定轴上圆周和倒角尺寸

参考课本p365表15-2,取轴左端倒角为2×45?,右端倒角为2.5×45?。各轴肩处的圆角半径为:Ⅱ处为R2,其余为R2.5。 7.1.5 求轴上的载荷

24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首先根据结构图(图7.2)作出轴的计算简图(图7.1)。在确定轴承的支点位置时,应从手册中查得a值。对于30217型圆锥滚子轴承,由手册中查得a=29.9 mm。

?114.8mm?608mm?mm175.6因此,作为简支梁的轴的支承跨距L2?L3=57.1+71.6=.128.7 。根据轴的计算简

图做出轴的弯矩图和扭矩图(图7.1)。

从轴的结构图以及弯矩和扭矩图中可以看出截面C是轴的危险截面。计算步骤如下:

L2?L3=?114.8mm?608mm?175.657.1+71.6=.128.7 mm FFNH?11=NHL371.660.8Ft=?4348.16??8926.93?1506N=4 966.34 N

L2?L3175.657.1?71.6F=FNHNH22?57.1114.8L2=3 960.59 N Ft=?4348.16??8926.93?2843N57.1?71.6L2?L3175.6FrL3?FaD2315.31?316.1253356.64?71.6?2=2=2 676.96 N ?809NL2?L357.1?71.6FNV?NV11=

F==3 356.64-2 676.96=679.68 N FNVNV22?Fr?FNV2?1630?809?821FNH1L2.8=×57.1=283 578.014 N?mm MH=?172888N4 966.34?M==2 676.96×57.1=152 854.416 N?mm MVV11?FNV1L2?809?114.8?92873.2N?MV679.68=486 65.09 N?mm M?FNV2L3=?821?60×.871.6?49916.8N?V22=

222222283578.014?152854.416M1===N?mm ?M?M?172889?92873?196255N?322 150.53 mm1HV12222?MVM2=MHmm 2=283578.014?48665.09=287 723.45 N?

表7.2 低速轴设计受力参数

载 荷 水平面H 垂直面V 支反力 FNH1=4 966.34 N,FNH2=3 960.59 N 弯矩M 283 578.014 MH=?172888.8N?N?mm FNV1=2 676.96 N,FNV2=679.68 N MV1=152 854.416 N?mm MV2=486 65.09 N?mm 总弯矩 扭矩T M1=322 150.53 N?mm,M2=287 723.45N?mm 1 410 990 N?mm

25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7.1.6 按弯曲扭转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

进行校核时,通常只校核轴上承受最大弯矩和扭矩的截面(即危险截面C)的强度。根据课本p373式(15-5)及表7.2中的数据,以及轴单向旋转,扭转切应力为脉动循环变应力,取?=0.6,轴的计算应力

?ca=

M1?(?T3)2W22322150.532?(0.6?1410990)= MPa=12.4 MPa

0.1?903前已选轴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查课本p362表15-1得[??1]=60MPa。因此?ca〈 [??1],故此轴安全。 7.1.7 精确校核轴的疲劳强度

(1)判断危险截面

截面A,Ⅱ,Ⅲ,B只受扭矩作用,虽然键槽、轴肩及过渡配合所引起的应力集中均将消弱轴的疲劳强度,但由于轴的最小直径是按扭转强度较为宽裕确定的,所以截面A,Ⅱ,Ⅲ,B均无需校核。

从应力集中对轴的疲劳强度的影响来看,截面Ⅳ和Ⅴ处过盈配合引起的应力集中最严重,从受载来看,截面C上的应力最大。截面Ⅴ的应力集中的影响和截面Ⅳ的相近,但是截面Ⅴ不受扭矩作用,同时轴径也较大,故不必做强度校核。截面C上虽然应力最大,但是应力集中不大(过盈配合及键槽引起的应力集中均在两端),而且这里轴的直径最大,故截面C也不必校核,截面Ⅵ和Ⅶ显然更不必要校核。由课本第3章的附录可知,键槽的应力集中较系数比过盈配合的小,因而,该轴只需校核截面Ⅳ左右两侧即可。

(2)截面Ⅳ左侧

抗弯截面系数 W=0.1d3=0.1?853=61 412.5 mm3 抗扭截面系数 wT=0.2d3=0.2?853=122 825 mm3 截面Ⅶ的右侧的弯矩M为

M=M1?57.1??4141L2?4163.1=90 834.04 N?mm 322150.53??=324756.7257.1L263.1截面Ⅳ上的扭矩T3为 T3=1 410 990 N?mm 截面上的弯曲应力

26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b=截面上的扭转切应力

?T=M990834.041568.88=1.48 MPa =W61412.572900T314109901410990==11.49 MPa WT145800122825轴的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由课本p362表15-1查得

?B?640MPa ??1?275MPa T?1?155MPa

截面上由于轴肩而形成的理论应力集中系数??及??按课本p40附表3-2查取。因

r2.5D90==0.029 ==1.06 d85d85经插值后查得

??=1.9 ??=1.29

又由课本p41附图3-1可得轴的材料的敏性系数为

q?=0.84 q?=0.88

故有效应力集中系数按式(课本P42附表3-4)为

K?=1?q?(???1)=1?0.84?(1.9?1)=1.756 K?=1?q?(???1)=1?0.88?(1.29?1)=1.545

由课本P42附图3-2的尺寸系数??=0.64;由课本P43附图3-3的扭转尺寸系数

??=0.77。

轴按磨削加工,由课本P44附图3-4得表面质量系数为

??=??=0.92

轴为经表面强化处理,即?q=1,则按课本P25式(3-12)及式(3-12a)得综合系数为

K?=K?=k???k???1.7561?1=+-1=2.83 ??0.640.921.5451?1=??1=2.09 ??0.770.9211??3?1及§3-2得碳钢的特性系数 又由课本§???0.1?0.2,取??=0.1

27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0.05?0.1,取??=0.05

于是,计算安全系数Sca值,按课本P374式(15-6)?(15-8)则得

S?=S?=

??1275?==65.66

K??a??a?m2.83?1.48?0.1?0??1155?==16.92

11.4911.49k??a??t?m1.545??0.05?2265.66?16.92==16.38≥S=1.5 ?10.5222265.66?16.92S??S?Sca=

S?S?故可知其安全。 (3)截面Ⅳ右侧

抗弯截面系数 W=0.1d3=0.1?903=72 900 mm3 抗扭截面系数 wT=0.2d3=0.2?903=145 800 mm3 截面Ⅶ的右侧的弯矩M为

M=M1?57.1??4141L2?4163.1=90 834.04 N?mm 322150.53??=324756.7257.1L263.1截面Ⅳ上的扭矩T3为 T3=1 410 990 N?mm 截面上的弯曲应力

?b=截面上的扭转切应力

M990834.041568.88=1.25 MPa =W72900 ?T=过盈配合处的

k?T314109901410990==9.68 MPa WT145800145800k?k=0.8?,于是得 k?????,由课本P43附表3-8用插值法求出,并取

k???=3.24

k?=0.8×3.24=2.59 k?轴按磨削加工,由课本P44附图3-4得表面质量系数为

??=??=0.92

轴为经表面强化处理,即?q=1,则按课本P25式(3-12)及式(3-12a)得综合系数为

28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K?=k??1.75611?1=3.24?+-12.83?1=3.33 ??0.640.920.921??k?K?=???1.54511=2.68 ??11?1=2.59??=2.090.92??0.770.921又由课本§3?1及§3-2得碳钢的特性系数

???0.1?0.2,取??=0.1

??=0.05?0.1,取??=0.05

于是,计算安全系数Sca值,按课本P374式(15-6)?(15-8)则得

S?=S?=

??1275?==66.07

K??a??a?m3.33?1.25?0.1?0??1155?==16.92

9.689.68k??a??t?m2.68??0.05?2265.66?16.92==11.73≥S=1.5 ?10.5222265.66?16.92S??S?Sca=

S?S?故该轴的截面Ⅳ右侧的强度也是足够的。本轴因无大的瞬时过载及严重的应力循环不对称性,故可略去静强度校核。至此,低速轴的设计计算即告结束。

7.2 高速轴以及传动轴承的设计

7.2.1 求输出轴上的功率P1,转速n1,转矩T1

P1=5.28 KW n1=417.39 r/min T1=120.81 N.m

7.2.2 求作用在齿轮上的力

因已知低速级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为

d1=89.370 mm

2T12?120.81?103而 Ft===2703.59 N

d189.370o?tan?ntan2020tan??4348.16??1630.06N Fr=Ft=2703.59=1014.15 N ?o???cos?cos1174cos13.86 Fa=Fttan?=2703.59×tan11?7?4??=984.03 N

圆周力Ft,径向力Fr及轴向力Fa的方向如图7.1所示。

29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7.2.3 初步确定轴的最小直径

先按课本p370式(15-2)初步估算轴的最小直径。选取轴的材料为45钢,调质处

P理。根据课本p361表15?3,取Ao?112,于是得 370dmin=A0P15.28=112×3=26.10 mm n1417.39故圆整取dⅠ?Ⅱ=30 mm,输出轴的最小直径显然是V带轮处的直径dⅠ?Ⅱ(图7.3)。V带轮与轴配合的毂孔长度L1=108 mm。 7.2.4 轴的结构设计

(1)根据轴向定位的要求确定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

① 为了满足V带轮的要求的轴向定位要求,Ⅰ-Ⅱ轴段右端需要制出一轴肩,故取Ⅱ-Ⅲ的直径dⅡ?Ⅲ=40 mm。V与轴配合的毂孔长度L1=108 mm,故Ⅰ-Ⅱ的长度取?47lⅠ?Ⅱ=?108 mm82。

② 初步选择滚动轴承。因轴承同时受有径向力和轴向力的作用,故选用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参照工作要求并根据dⅡ?Ⅲ=35 mm,由轴承产品目录中初步选取0基本游?47隙组、标准精度级的单列圆锥滚子轴承(GB/T 297—1994)30209型,其尺寸为d×D

?ddⅦ??5058;右端圆锥滚子轴承采用套×T=45 mm×85 mm×20.75 mm,故dⅢ?Ⅳ=45 mmⅥ??ⅧⅦ=?16筒进行轴向定位,取套筒宽为14 mm,则lⅦ?Ⅷ=34.75 mm。

③ 取安装齿轮处的轴段dⅣ-Ⅴ=50 mm;齿轮的左端与左轴承之间采用套筒定位。已知齿轮毂的宽度为75 mm,为了使套筒端面可靠地压紧齿轮,此轴段应略短于轮毂宽度,故取lⅣ-Ⅴ=70 mm。齿轮的右端采用轴肩定位,轴肩高h>0.07d,故取h=4 mm,

?65则dⅤ?Ⅵ=58 mm。轴环宽度b?1.4h,取b=10 mm。

④ 轴承端盖的总宽度为27.25 mm(由减速器及轴承端盖的结构设计而定)。根据轴承端盖的装拆及便于对轴承添加润滑脂的要求,取端盖的外端面与半联轴器右端面

?50间的距离l?30mm,故取lⅡ?Ⅲ=57.25 mm。

至此,已初步确定了低速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

30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图7.3 高速轴的结构设计示意图 表 7.3 高速轴结构设计参数

段名 参数 直径/mm 长度/mm 键b×h×L/mm C或R/mm Ⅰ-Ⅱ 30 H7/k6 108 10 ×8 ×90 Ⅰ处 o1.2×45 Ⅱ处 R1.2 Ⅱ-Ⅲ 40 57.25 Ⅲ处R1.6 Ⅲ-Ⅳ 45 m6 39.75 Ⅳ处R1.6 Ⅳ-Ⅴ 50 H7/n6 70 16×10×56 Ⅴ处R1.6 Ⅴ-Ⅵ 58 10 Ⅵ处R1.6 Ⅵ-Ⅶ 45 m6 34.75 Ⅶ处 o1.6×45 (2)轴上的零件的周向定位

齿轮、V带轮与轴的周向定位均采用平键连接。按dⅣ-Ⅴ=50 mm由课本p106表6-1查得平键截面b×h=16 mm×10 mm,键槽用键槽铣刀加工,长为56 mm,同时为了保证齿轮与轴配合有良好的对中性,故选择齿轮毂与轴的配合为

H7;同样,V带轮与n6H7。滚动轴承与k6轴的连接,选用平键为10 mm×8 mm×90 mm,V带轮与轴的配合为

轴的周向定位是由过渡配合来保证的,此处选轴的直径尺寸公差为m6。

(3)确定轴上圆周和倒角尺寸

参考课本p365表15-2,取轴左端倒角为1.2×45?,右端倒角为1.6×45?。各轴肩处的圆角半径为:Ⅱ处为R1.2,其余为R1.5。 7.2.5 求轴上的载荷

首先根据结构图(图7.3)作出轴的计算简图(图7.1)。在确定轴承的支点位置时,应从手册中查得a值。对于30209型圆锥滚子轴承,由手册中查得a=18.6 mm。

?114.8mm?60.8mm?175.。根据轴的计算6因此,作为简支梁的轴的支承跨距L2?L3=53.65+63.65=117.3 mm

简图做出轴的弯矩图和扭矩图(图7.1)。+

31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32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33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34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35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36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37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38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39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c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