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堂中语码转换可行性研究-最新教育文档

更新时间:2024-03-30 18: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堂中语码转换可行性研究

在双语文化背景下,语码转换作为一种社会语言现象应运而生。20世纪60年代“语码转换”一经提出就引起了社会各个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比如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等。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模式,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语码转换。语码转换的研究涉足语言课堂源于1968年美国国会《双语教育法》的出台,外语课堂是否应该使用母语,或者母语的合理使用量成为了众多学者争论的热门话题。许多语言学家不赞成使用母语,他们认为外语课堂中使用母语会产生负迁移的效应,目标语输入量不够会大大影响学生的第二语言习得。但是很多学者经过研究发现,语码转换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屡见不鲜,适时适量的语码转换可产生积极作用。师生们在课堂上使用母语一方面是顺应语言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学内容理解、语法讲解、术语解释、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语言“空缺”填补或课堂组织等。正如Atkinson指出的那样:适时、适当地使用母语会让学生更加愿意尝试用目标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目前,在我国的外语课堂中,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课堂中,汉英语码转换的现象普遍存在,多数师生认为使用语码转换能促进英语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最大限度发挥教师语码转换在英语课堂上的积极作用是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1.语码转换的定义及分类

“语码转换”是指在交际活动中掌握双语或多语的交际者在同一话轮或连续话轮中从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本文中所研究的语码转换主要是指在英语课堂这个特殊的语言环境中,为满足教学活动的需要,教师使用英语(目标语)和汉语(母语)相互转换进行教学的现象。

关于语码转换的类型,最早由 Gumperz 从语用功能的角度提出了情景型语码转换(situational codeswitching)和喻意型语码转换(metaphorical codeswitching)。而最广为接受的是后来由Poplack从语言结构角度提出的三种语码转换类型:句间语码转换(inter-sentential switching),即在句子间或分句间进行的语码转换;句内语码转换(intra-sentential switching),即在一个句子内或分句内进行的语码转换;附加语码转换(tag switching),即把一种语言的附加短语插入到另一种语言的句子中。此后,Poplack又进一步提出了顺畅转换(smooth switching)和不顺畅转换(flagged switching)。 2.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堂上语码转换产生的原因 从语码转换的定义不难看出,语码转换的发生依赖两个条件:一是有言语交际活动的需要和行为;二是参与言语交际活动者需具备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或语言变体)能力。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言语行为恰恰符合这两个条件。母语为

汉语的英语教师为了教学需要,课堂用语在汉语和英语之间转换,或者在口语体和书面语之间转换,语码转换由此产生。根据Verschueren的语用学顺应性理论,我们认为英语课堂上教师的语码转换主要是为了要顺应语言现实(Linguistic reality)、社会规约(Social conventions)和心理动机(Mental motivation)。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逐渐向“大众化教育”过渡,各种办学模式不断兴起,民办高等教育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并日益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各大高校近年来不断扩招,无论从生源质量上还是从师资队伍建设上,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都相差甚远。民办高校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听力水平较低,词汇量偏小,句子、篇章结构理解较差等问题普遍存在。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现实状况,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使用全英文授课暂时是不可行的,适时适量地使用母语来辅助教学是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顺应了民办高校师生双方的语言能力和心理要求。 2.1 语码转换顺应了民办高校学生的要求 2.1.1 顺应了学生语言能力的要求

相对于普通高校来说,民办高校的生源结构较复杂:普高生、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社会成人学生等等,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英语能力方面,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基础弱、底子薄,同时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和学生的现实语言能力之间也存在差距,文本知

识对于他们来说偏难。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地使用母语来解释专业词汇、复杂的句子和篇章结构、中外特色文化等等,能帮助提高学生理解效度,有利于学生顺利且较理想地完成英语学习任务,顺应了学生语言能力的要求。

2.1.2 顺应了学生学习心理的要求

相对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的学生入学后会因为社会的一些偏见而存在较大的思想压力,自信心不足,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与生活。民办学生的心理素质也相对较差,他们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诸如消极、自卑、焦虑、困惑、逆反、急躁等等。在学习态度上,民办生存在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自主意识不强,能力较弱等问题。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如果教师坚持纯英文式教学,势必使学生无法理解大部分教学内容,更加自卑和焦虑,对英语课抵触情绪上升,导致学习和教学任务均无法有效完成。因此,在所授内容远远超出学生的理解水平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适当地使用母语辅助教学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降低他们的焦虑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顺应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要求。 2.2语码转换顺应了民办高校教师的要求

2.2.1 顺应了教师语言能力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重新崛起并不断发展。但是由于民办发展历程较短,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仍不够成熟: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协调,兼职教师比重较大;教师年龄结构失衡,青年教师

占大部分,退休返聘的老教授占一部分,经验学识较丰富的中年教师极少;专职教师数量不足,尤其缺乏“双师型”教师;专职教师普遍学历层次不高,具备高级职称的专职教师人数较少等。大部分民办青年英语教师也是在双语教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真正在纯英文式环境下接受语言教育的占少数,语言水平能力不够强,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在教学的时候难免会出现词不达意、无法简化语言、思维卡壳等状况。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适时适量地使用语码转换能使这些情况向好的方面发展,顺应教师的语言能力要求。

2.2.2 顺应了教师授课心理的要求

交际活动中,交际者往往会使用语码转换来表达自己的心理需求。在语言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使用语码转换也是出于一定的心理动机,满足教师内在的心理需求,比如凸显教师地位,拉进师生情感距离,保证课堂效果等。

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使用语码转换能凸显教师的地位。如前所述,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比例较大,英语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采取语码转换的策略来激发学生对他们的信赖感,从而更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

T:这首诗歌的象征意义内涵深刻。I have been read that poem ten years ago and now I can still remember it. 此例中,教师转用英语来强调自己对这首英文诗歌的熟悉程度,加深了学生对自己的信任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意愿。

教师使用语码转换也是顺应了师生关系良好化发展的要求。在课堂交际活动中,师生双方由于所处的环境、社会位置、语言能力等不同,心理上必然会存在一定距离。教师通过适当的语码转换,向学生熟悉的母语靠拢,表示对学生的亲近和理解,拉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加强学生的信赖感,学生更愿意接受教师的语言输入,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教师使用语码转换也顺应了教师想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心理动机。由于民办高校学生的英语底子薄,自信心不足,注意力更容易分散,许多民办英语教师一方面坚持“用目的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一方面进行适量的语码转换,想方设法鼓励学生,运用生动活泼、幽默多变的语言形式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语言学习热情,从而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3.调查研究

大学英语课堂语码转换的研究以往大都针对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的非英语专业,目前缺少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堂语码转换的研究,比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堂中是否存在语码转换的现象?师生双方对于课堂语码转换持有什么态度?课堂上什么情况下使用语码转换最有帮助?如果课堂语码转换是存在积极意义的,那么教师在课堂进行语码转换的合适比例是多少?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本文拟就以上问题对西安翻译学院非英语专业一年级的大学英语课堂进行调查,旨在为解决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堂

中语码转换适时适量的问题尽绵薄之力。 3.1 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抽样调查了西安翻译学院讲授非英语专业一年级10位英语教师以及非英语专业一年级5个班级共计203位学生。研究通过随机课堂观察和匿名调查问卷调查了教师的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以及师生双方对于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母语和母语使用量的态度。调查问卷的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整理分析。 3.2 研究结果

被调查的10位教师中,7位教师具有英语专业硕士学位,6位教师具有讲师职称,4位教师同时具有硕士学位和讲师职称,年龄均在30岁左右,属于青年教师层;教师教龄从1-8年不等,平均为5年,教学经验有待积累;学生的高考成绩从23-117分不等,平均为75.53分,整体语言能力较低。调查发现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均承认教师在英语课堂上使用语码转换;所有教师赞同在课堂上进行语码转换,91%的学生也赞同课堂语码转换。在课堂语码转换的原因方面,90%教师和93.5%学生认为是学生英语水平有限,教师借助于汉语帮助学生理解;70%教师和74%学生认为教师使用汉语来翻译一些不熟悉的单词或短语;50%教师认为是教师自身英语水平有限,为了清楚表达求助汉语,只有0.5%学生认为是教师自身英语水平有限,为了清楚表达求助汉语。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课堂语码转换是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普遍现象,

是顺应教师和学生双方的需求产生的。

同时,调查结果还表明,70%的教师和 31.3%学生认为语法解释时使用语码转换对学生的理解更有帮助,30%的教师和37.9%的学生认为是在讲解文章大意时最有效。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认为教师使用课堂语码转换量控制在0%-20%的教师和学生寥寥无几,而90%的教师和25.1%的学生觉得母语使用量控制在20%-40%为最佳。学生中还有一小部分人(23%)希望教师使用母语的比例大于60%,甚至有极少数学生(0.5%)希望教师课堂语码转换量达到80%以上。由此分析得出,40%-60%的课堂语码转换量是教师和学生理想中的最佳状态。 4.结语

总的来说,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堂中,作为教学策略之一的语码转换是顺应了民办高校教师和学生的现实语言能力和心理要求而产生的。虽然外语课堂教学最终目标是要向纯目的语授课,但现阶段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堂上能恰到好处地使用语码转换会更好地促进教学。要使课堂语码转换积极意义最大化,民办高校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根据调查,在民办高校,目前最能帮助提高学生理解效度的课堂语码转换发生在语法解释时,而最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学习的课堂语码转换比例应在40%-60%。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be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