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试题答案以及复习要点汇总(完整版)

更新时间:2023-04-14 17:2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高鸿业第五版全】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P428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P446

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P462

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463

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P486

6.IS 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 ,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 曲线。P487

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P495

8.LM 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 与利率r 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 曲线。P500

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P517

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P518

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P523

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

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P572—576

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P612—616

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P625—632

16.自发消费: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即使收入为0,也需要的消费。

17.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 或者人均GDP 的增长。

18.中间产品:指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用于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和劳务。

19.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超过资本广化或人均储蓄在与补充原有资本折旧和配备新工人后)而导致人均资本上升的情况。

1.消费的决定: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答:主要由家庭的当年收入决定。某个家庭当年收入越高,其消费支出就会越大。这主要从消费函数c=a+by 中可以看出。

其他影响因素还有:1、家庭财富拥有量,财富越多则当年的消费就越高。2、家庭成员一生中的总收入,一生中的总收入越大则任何一年的消费量都会增大。3、周围人群的消费水平,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越高,则本家庭受影响越大,看齐的心理使得本家庭的当年消费越大。

2.平衡预算乘数在哪些情况下等于1?

答:平衡预算指政府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平衡预算指政府支出G 来自于等量的税收T (即G=T )。政府支出G 和税收T 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乘数来反映。

在四部门经济中,

要使平衡预算乘数=1,应当是0,0==γP t ,即是在只有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或者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际市场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和进口。

3.经济学家认为轻微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扩张有利,试说明理由? γββγ

ββγβ+---=

+---++)1(11)1(1)111P P P t t t -(-=出乘数+税收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支

2 答:坚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为节约交易成本,劳资双方喜欢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关系,原材料供求中喜欢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由于这种长期劳动合同和原材料供求合同存在,使厂商工资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相对稳定,而通胀又使产品价格上升,从而使使厂商的实际利润增加,刺激厂商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全社会产量和就业都增加。

4、试说明图中A 、B 两点的经济涵义。

r%

货币投机需求Msp

答:A 币投机需求为0。

B 点:利率处于最低点,未来利率只升不降,债券价格只降不升,人们只愿意持有货币,不愿意持有债券,此时货币投机需求为∞。不管有多少货币人们都愿意持有在手中,处于凯恩斯货币需求的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实效。

5.向右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隐含的政策含义?

答: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反向变动关系。政策含义是政府在进行失业与通胀治理时,先确立一个“临界点”(即失业率与通胀率的社会可接受程度)。如果失业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扩张性政策,以较高的通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如果通胀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紧缩性政策,以较高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胀率。

6.什么是“内在稳定器”?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有哪些?

答:内在稳定器也称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财政政策)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和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是政府“稳定经济的第一道防线 ”。 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有:自动变动的税收(特别累进税制)、政府转移支付和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7.简述超额准备金产生的原因?并简要说明市场利率变化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

答:超额准备金指“银行实际贷款低于本身贷款能力”,其差额部分就是超额准备金。产生原因在于:银行找不到可靠的贷款对象,或企业预期利润率太低不愿意借款,或银行认为利率太低不愿意贷出等等。对商业银行而言,吸收存款是负债业务,如果不能放贷出去,同样要付出存款利息,增加成本。所以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将刺激商业银行放贷积极性,从而超额准备金减少。反之,准备金增加。

8.画图用AD -AS 模型简要说明经济滞胀的成因?

答:滞胀又称为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如发生在上西方资本主义世界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经济滞胀,主要是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限产提价,石油依赖程度高的国家进口原油价格上升,导致国内生产成本提高,总供给下降的冲击。

如图:

在总需求不变情况下,由于总供给刺激,AS 1移动到AS 2,均衡点发生移动,这时国民收入下降,有Y 1到Y 2,失业率增加;同时价格水平也上升,有P 1上升到P 2,出现通胀。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民经济循环流动模型

y

AS 1

AD

AS 2

P

P 1 P 2

Y 2 Y 1

1.两部门(私人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

两部门经济是由居民户部门和厂商部门构成的经济(假设没有政府和对外贸易部门)。居民户部门与厂商部门通过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发生联系。

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的公式表达:从宏观经济来看,总需求(AD)是购买者购买所有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货币总值,它包括居民户的消费需求和厂商的投资需求,它们分别用消费支出(C)和投资支出(I)来代表,即: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 Y=C+I

总供给是全部产品和劳务供给的货币总值。产品和劳务由各种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加以生产,因而可以用各种生产要素相应的收入总和(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来表示总供给。居民所得到的这些收入可分为消费(C)和储蓄(S)两部分,则,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 :Y=C+S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 C+I=C+S ,I=S

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国民收入实现了均衡。也即,I=S,是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

2.三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

在两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中加上政府部门,就成为三部门的经济模型。为了保证三部门经济的正常循环进行,不仅储蓄等于投资,而且政府的税收(T)等于政府的支出(G)。

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即 Y=C+I+G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税收 即Y=C+S+T

三个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 C+I+G=C+S+T ,I+G=S+T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I+G=S+T

3.四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

四部门的经济模型由居民户、厂商、政府和对外经济活动所组成。要使四部门经济正常运行下去,不仅储蓄等于投资、政府税收等于政府支出,而且要出口(X)等于进口(M)

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 Y=C+I+G+X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税收+进口 Y=C+S+T+M

四部门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 I+G+X=S+T+M

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I+G+X=S+T+M

二、国民收入的概念

对国民收入的研究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也是宏观经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国民收入,从广义上讲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及劳务价值的总和。它包括五个经济总量指标: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或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狭义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1.国民生产总值(GNP)及国内生产总值(GDP)

GNP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理解此概念需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GNP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值,它不包括以前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所以GNP是一流量而不是存量概念。

第二,GNP看的是“生产”的情况,计算的是当年生产的产品。如果去年生产的产品,但在今年销售,不能算进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第三,GN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因此计算时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产值,以避免重复计算。

第四,GNP不仅包括各种最终物质产品的价值,也包括各种劳务的价值。

第五,GNP的统计都是按当年的“市场价格”加以计算的。按市场价计算出来的GNP中包括价格变动因素,称为“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如果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得出的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第六,GNP不包括非市场交易(如家务劳动的价值)和非生产性交易(指纯粹金融市场交易)。

第七,GNP是一个以人口标准做基础的概念,测度的是本国国民在国内和国外的生产产值。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GDP概念。

GDP是指在一个国家的国土上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它是一个以地理标准为基础的概念。

GDP=GNP-本国国民在国外生产的部分+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部分。

上而所述的七点注意事项除了第七点以外,其余六点也都适用于国内生产总值。

2.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NNP=GNP-折旧(NDP=GDP-折旧)

NI=NNP-间接税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

PDI=PI-个人所得税

三、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有异曲同工的三种核算GNP方法,即支出法、收入法和增值法,其中前两种是主要的方法。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消费函数

3

消费函数: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称为消费函数,可记为C=C(Y),这里C表示消费函数,Y代表收入,即个人可支配收入。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收入减少而减少。

消费又称为消费倾向,凯恩斯把消费倾向分为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以MPC表示。ΔC表示消费增量,ΔY表示收入增量,则MPC=△C/△Y

凯恩斯认为MPC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递减,表示收入越增加,收入增量中用于消费增量的部分越来越小。MPC递减是凯恩斯提出的解释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心理规律之一。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以APC表示。C表示消费支出,Y表示收入水平,则APC=C/Y

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收入为零时,消费也要进行,或者动用储蓄或者依靠社会救济来保持一个起码的消费水准。因此,该部分是个常数,它是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消费,被称为自主消费。这样消费和收入的函数可表示为:

C=C0+b Y

其中,C为消费支出,b为MPC,Y为可支配收入,C0为自主消费,b Y是随可支配收入变化而变化的消费,被称为引致消费。

二、储蓄函数

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消费,另一部分是储蓄,即:Y=C+S,S=Y- C由于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因此,储蓄也是可支配收入的一个函数,确立了消费函数,储蓄函数也就确立了。

储蓄函数:储蓄与收入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储蓄函数,或称为储蓄倾向。可表示为S=F(Y),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随收入减少而减少。

储蓄倾向也分为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公式为:APS=S/Y

边际储蓄倾向:是储蓄增量与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以MPS表示。ΔS表示储蓄增量,ΔY表示收入增量,则MPS=△S/△Y 从消费函数C=C0+b Y中能够得出储蓄函数,即S=S=S0+sY

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互为补数,如下式:APC+APS=1

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互为补数,如下式:MPC+MPS=1

三、乘数效应

1、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2、投资乘数:是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同K I表示投资乘数,△Y表示国民收入增量,△I表示投资增量,则K I=△Y /△I,投资乘数的计算公式为K I=1/1-MPC,式中MPC为边际消费倾向。

3、消费支出乘数:指收入增加量与消费增加量之间的比率。用K C表示消费支出乘数,则K C=△C/△I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重点:1.IS曲线与LM曲线的含义。

2.IS曲线与LM曲线的移动。(熟记各变量乘数,如投资乘数,储蓄乘数等)

3.IS曲线与LM曲线的推导。

4.IS—LM模型的均衡及调节机制。

难点:通过IS—LM曲线理解最终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的关系,以及两市场如何在相互影响中共同决定国民收入。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财政政策

1.含义: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P517

2.财政政策手段: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

3.财政政策效果。P519—522

4.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P523

二、货币政策

1.含义: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P518

2.货币政策手段:扩展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

3.局限性P527—528

(1)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

(2)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3)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

(4)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

4.货币政策的效果P524—527

三、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P529—530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一、充分就业

1、失业与充分就业的含义

失业指劳动力没有就业,但积极地寻找工作或等待返回岗位的一种状况,处于此状况的劳动力被称为失业者。

4

充分就业指在一个经济中,在一定的工资率下,所有能工作而且愿意工作的人都能找到工作。

失业与充分就业的概念,并不单纯指劳动力因素,也包括了对资本及其他资源的使用状况。因为劳动力的使用总是和资本及其他资源连在一起的。

2、失业种类

(1)自愿失业;(2)摩擦性失业;(3)结构性失业;(4)非自愿失业。

前三种失业被认为是正常的失业现象,因而虽被计入失业率,但并不算真正的失业。这种失业率被称为“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概念包含着一定程度的“自然失业率”。

二、财政政策

1.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

2.自动稳定器的三种作用途径。

(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三、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是指调节整个经济社会的货币供给量的政策。

2.货币政策工具:

(1)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债券市场上购买或出售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调节货币供给的政策手段。

(2)是变动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时的利率。

(3)是改变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各存款货币银行必须遵守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重点:

1、总供给曲线图。

2、总需求曲线中包含的古典学派与凯恩斯主义的差异。

3、总供给曲线中包含的古典学派与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派的差异。

4、三重均衡模型:AS—AD(凯恩斯的AS曲线与古典学派的AD曲线)与IS—LM曲线的结合

难点:

三重均衡模型:AS—AD(凯恩斯的AS曲线与古典学派的AD曲线)与IS—LM曲线的结合

其他重点概念

1、通货膨胀

(1)含义和度量

通货膨胀是指多种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的上涨的过程,或者说是货币价值持续下跌的过程。

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数主要有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GDP冲减指数。

(2)分类

按通货膨胀的原因可划分为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失调型和预期助动型等几种类型。

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公开型和隐蔽型两种。

按物价水平上涨的程度可分为爬行式、温和式、奔腾式和恶性通货膨胀。

(3)通胀对经济的影响

它对财富和收入起着重新分配的作用;它对产量、就业和经济增长也能发生影响。

2、通货紧缩

物价总水平明显持续下跌的过程。通货紧缩时期抑制消费和投资,失业规模扩大,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并由于企业偿债能力和贷款意愿不强,银行呆坏账增多,加大金融风险。

5

3.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从高涨到低潮上下反复波动的循环过程。

种类:(1)“长周期”或“长波”,其长度平均约50年左右,由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耶夫提出,故又称为“康德拉耶夫周期”。

(2)“建筑周期”。其长度平均约15年到20年左右,由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故又称为“库兹涅茨周期”。

(3)中长期或中波。其长度平均约8年到10年,由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故又称为“朱格拉周期”。

(4)短周期或短波。其长度平均约40个月,由美国经济学家基钦提出,故又称为“基钦周期”。

此外,还有两种经济的波动形式:季节性波动和不规则波动。

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外生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4.经济增长

(1)经济增长的定义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经济活动能力的扩大,其衡量标准就是一国商品和劳务总量,即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状况,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状况。经济增长不同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指一国由不发达状态转入发达状态。经济发展不仅包括了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结构等的变化。

(2)经济增长的源泉 :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是劳动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资本存量的增加,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提高。

(3)经济增长模型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重点在于研究经济稳定增长的长期条件,也就是在长期内如何达到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以及在适当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率这一目标,注重研究如何控制各种经济变量使其满足稳定增长条件。为了表述、说明各经济变量间的关系,经济学家们建立起各自的教学模型,并用它来概括经济增长的理论。这些模型主要有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及新剑桥模型。

(4)经济增长极限理论 :又称“零经济增长论”。产生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70年代美国学者梅多斯等人出版了《增长的极限》一书,建立一个“世界模型”,研究以下五个方面的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1)加速的工业化;(2)快速的人口增长;(3)广泛的营养不良;(4)有限资源的耗竭;(5)日益恶化的环境。他们认为为避免世界经济的崩溃,就要采取措施,建立一个持续的生态平衡环境,控制经济发展,实行“零经济增长”。

5.奥肯定律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发现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负相关关系,这被称为奥肯定律。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如果超过充分就业的界限(通常以4%的失业率为标准)时,每使失业率降低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则必然增加3%。(也有的经济学家提出为2.5%),反之,失业率每增加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则会减少3%。以g代表代表超过自然失业率之上的失业率给实际GNP带来损失的百分比,以U代表自然失业率,一般为4%,以u代表实际失业率,以a代表超过自然失业率之上的失业率和实际GNP之间负向关系的系数,按奥肯的计算,该系数为3。因此,超过自然失业率之上时每增加1%的失业率而使实际GNP下降的百分比的公式是:g=a(u -u)

6.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是1958年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绘制的表示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在一个坐标图形上,如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变动率,则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大体上可呈现为一条负向倾斜的曲线,它表示:货币工资上涨率越高,失业率越低,反之亦然。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工资是产品成本主要构成部分,从而对产品价格有决定性影响,因此他们把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那种关系延伸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替代关系:失业率高,通胀率就低;失业率低,通胀率就高,并认为二者之间这种替代关系可为政府进行总需求理论提供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即通胀率或失业率太高时,可用提高失业率的紧缩政策或提高通胀率的扩张政策来降低通胀率或降低失业率,以免经济过分波动。

一、请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5

1. GDP

2.均衡产出

3.资本积累的“黄金率水平”

4.流动性偏好

5.通货膨胀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2.下列项目中,()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企业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3.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在

6

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

A.2/3;

B.3/4;

C.4/5;

D.1;

4.假设消费者在T年(退休前)时预计退休后每年可得额外的退休金10 000元,根据生命周期假说,该消费者与原来相比较,将()。

A. 在退休前不改变,退休后每年增加10 000元消费;;

B. 在退休前增加10 000元消费,退休后不再增加消费;

C. 以T年起至生命结束每年增加消费10 000元;

D. 将退休后可得到的退休金额均匀地用于增加T年以后的消费中。

5.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

A.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

B.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大变动;

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的影响;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A.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

B.消费需求变化得反复无常以至于影响投资;

C.政府开支代替投资,而政府开支波动剧烈;

D.利率水平波动相当剧烈。

,净税收T=20,投资I=70-400r,净税收增加10单位使IS曲线().

7.若消费函数为C=40+0.8Y

d

A.右移10单位;

B.左移10单位;

C.右移40单位;

D.左移40单位.

8.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不是其职能.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 发行货币;

D. 为政府赚钱

9.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10.在下述何种情况下,会产生挤出效应().

A.货币供给的下降提高利率,从而挤出了对利率敏感部门的私人支出;

B.对私人部门税收的增加引起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下降;;

C. 政府支出增加使利率提高,从而挤出了私人部门的支出;

D.政府支出的下降导致消费支出的下降。

11.假定经济尚未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有正斜率,那么,减税会使().

7

A.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

B.价格水平上升,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实际产出增加,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实际产出和价格水平都不变.

12.当(),古典总供给曲线存在。

A.产出水平是由劳动力供给等于劳动力需求的就业水平决定时;

B.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时;

C.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做出调整;

D.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

13如果某人刚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这是属于()。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14.为了提高经济增长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A.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B.刺激消费水平;

C.减少工作时间;

D.推广基础科学及应用科学的研究成果。

15.经济波动的周期四个阶段依次为()。

A.扩张、峰顶、衰退、谷底;

B.峰顶、衰退、谷底、扩张;

C.谷底、扩张、峰顶、衰退;

D.以上各项都对。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要求: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将选项填入表格中)

1. 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 中。()

2.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小。()

3.财政政策能够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货币政策不能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4.在萧条时为取得年度预算的平衡,政府必须降低税率。()

5.如果利率水平处在流动性陷阱区域,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6. 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7.自然失业率是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的失业率.()

8.当实际GDP小于充分就业的GDP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就小于实际预算盈余。()

9. 按照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如果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将减少。()

10.通货膨胀发生时,退休金领取者和领取工资者都会受到损害。()

四、计算题(第小题10分,共20分)

8

1.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余额;(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2.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实际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单位都是亿美元)。

(1)求IS和LM曲线;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2.为什么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时,人们宁愿坐出租车而不愿坐公交车?

六、论述题(每题15分,共15分)

1、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其如何运用?

9

10

一、请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5分)

1. GDP :一定时期内,一国

境内(1分)所生产产品和劳务价值总计。(2分)

2.均衡产出: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的有得支出。(3分)

3. 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在索洛模型中,长期消费水平最高(1分)的稳态资本存量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2分)。

4.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愿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资产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3分)

5. 通货膨胀: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持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3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共30分)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要求: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四、计算题(第小题10,共20分)

1.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余额;(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解答:(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而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去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500

(亿美元),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4300(亿美元)(2分)

(2) 从GDP=c+i+g+nx,可知nx=GDP-c-i-g,因此,净出口:

nx=4800-3000-800-960=40亿美元(2分)

(3)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经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的余额,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元(2分)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 Y D=NNP-T=4300-990=3310亿美元(2分)(5)个人储蓄:S= Y D-C=3310-3000=310亿美元(2分)

2.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实际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单位都是亿美元)。

(1)求IS和LM曲线;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解:(1)先求IS曲线,联立:y=c+I ①

C=a+by ②

I=e-dr ③

得,y=a+by+e-dr,此时IS曲线为:r=(a+e)/d—(1-b)y/d (3分)

于是由题意c=100+0.8y,i=150-6r,可得IS曲线为:

y=1250-30r

再求LM曲线,由于货币供给m,=50,货币需求L=0.2y-4r,故均衡时得:

150=0.2y-4r (2分)

(2)当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IS和LM相交于一点,该点上的收入和利率可同过求解IS和LM方程得到,即:y=1250-30r ①(2分)

y=750+20r ②(2分)

得均衡利率r=10,均衡收入y=950 (1分)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答: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领土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指的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是一个地域的概念。(2分)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所拥有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与之联系的是国民的概念。(2分)例如,一个在美国工作的中国人,他获得的收入应计入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和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两者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GNP=GDP+(本国居民从海外获得的是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获得的收入)(1分)

11

2.为什么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时,人们宁愿坐出租车而不愿坐公交车?

答:一般说来,坐公交车比较费时间,坐出租车比较省时。恶性通货膨胀发生时,相对价格变得极为不稳定,货币流通速度极大地加快。(2分)人们手中的货币就好像烫手的山芋必须越快越好地把它使用出去,否则很快会贬值。人们坐公交车所省的钱,也许远远比因坐公共汽车所耗费的时间里所发生的货币贬值造成的损失要少得多,而坐出租车虽然多费钱,但可以少受自己所拥有的货币贬值的损失。(2分)这样,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考虑,人们宁愿坐出租车而不愿费时坐公交车。(1分)

六、论述题(每题15分,共15分)

1、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其如何运用?

答: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及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2分)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但由于货币政策一经实施,给必然涉及货币政策如何发生作用,如何有效地控制正确的方向,以及能否有效地影响到实际经济生活社会中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问题。因此,货币政策所包括的内容实际上有五各方面,即:(1)货币政策目标(2)货币政策工具(3)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4)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5)货币政策的效果。(3分)

运用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七个方面:

第一,控制货币发行。这项措施的作用是,钞票可以整齐划一,防止币制混乱;中央银行可以掌握资金来源,作为控制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基础;中央银行可以利用货币发行权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

(1分)

第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为了防止政府滥用贷款助长通货膨胀,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规定以短期贷款为限,当税款或债款收足时就要还清。(1分)

第三,推行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通过它的公开市场业务,起到调节货币供应量,扩大或紧缩银行信贷,进而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2分)

第四,改变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准备金率,据以控制商业银行贷款、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2分)

第五,调整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贴现行为。调整再贴现率,可以控制和调节信贷规模,影响货币供应量。(2分)

第六,选择性信用管制。它是对特定的对象分别进行专项管理,包括:证券交易信用管理、消费信用管理、不动产信用管理。(1分)

第七,直接信用管制。它是中央银行采取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直接进行干预和控制的措施,以控制和引导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1分)

12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边际消费倾向

2.预防性动机

3.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4.总需求

5.周期性失业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应包括的项目有( )。

A. 居民消费支出

B. 政府转移支付

C. 政府税收

D. 居民对债券的支出

2. 当GDP大于GNP时,则本国居民从国外得到的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取得的收入。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3.净出口是指()。

13

A.出口减进口;

B.出口加进口;

C.出口加政府转移支付;

D.进口减出口.

4.由于劳动者自身素质较差而导致的失业是()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需求不足型失业; D.周期性失业.

5.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6.平均消费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两者之和( )。

A.大于1

B.小于1

C.永远等于1

D.永远不等于1

7.货币供给的增加()。

A.将使LM曲线向左上移动

B.将使LM曲线向右下移动

C.将使IS曲线向右上移动

D.将使IS曲线向左下移动

8.自发投资支出增加30亿元,会使IS曲线()。

A.右移30亿元

B.左移30亿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30亿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30亿元

9.在经济衰退期间,一般()

A.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减少;

B.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增加;

C.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减少;

D.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增加.

10.下列()的情况不会增加预算赤字。

A.政府债务的利息增加

B.政府购买的物品和劳务增加

C.政府转移支付增加

D.间接税增加

11.通常认为紧缩货币的政策是()。

A.提高贴现率

B.增加货币供给

C.降低法定准备率

D.中央银行增加购买政府债券

12.下列哪一观点是不正确的()。

A.当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13.总需求曲线是( )。

A.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14

B.一条垂直线

C.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

D.通常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条曲线,但也可能是一条垂直线

14.可持续发展指()的经济增长。

A.没有过度的技术进步

B.没有过度的人口增长

C.没有过度的资本投资

D.没有过度的使用自然资源.

15.根据新古典模型,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将()。

A.提高人均资本的稳定状态水平

B.降低人均资本的稳定状态水平

C.对人均资本的稳定状态水平没有影响

D.如果δ<n则如B所述,如果δ>n则如A所述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要求: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将选项填入表格中)

1.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DP。()

2.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小。()

3.当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4.一般来说,位于IS曲线右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

5.转移支付增加1元对总需求的影响总是与政府支出增加1元相同的。()

6.IS曲线上存在储蓄和投资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有无数个。()

7.在长期总供给水平,由于生产要素等得到了充分利用,因此经济中不存在失业。()

8.投资增加会诱发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9.通货膨胀的对债权人有利。()

10.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稳态条件是:sy=(n +δ)k。()

四、计算题(第小题10分,共20分)

1.设某经济某一时期有1.9亿,其中1.2亿人有工作,0.1亿人在寻找工作,0.45亿没有工作但也没在找工作。试求:(1)劳动力人数;(2)劳动力参与率;(3)失业率。

2.假定经济是由四部门构成,且Y=C+I+G+NX,消费函数为C=300+0.8Y d,投资函数为I=200-1500r,净出口函数为NX=100-0.04Y-500 r,货币需求函数为L=0.5Y+200-2000 r,政府支出为G=200,税率t=0.25,名义货币供给为M=750,价格水平P=1,试求:

(1)IS曲线

(2)LM曲线

(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15

2.简述IS—LM模型的基本含义。

六、论述题(每题15分,共15分)

1.联系宏观经济政策其他几个目标,你认为政府应该努力稳定经济吗?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来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2.预防性动机:指为了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

3.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在前在国民收入水平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

4.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5.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要求将选项填入表格)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要求: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将选项填入表格中)

16

四、计算题(第小题10分,共20分)

1.设某经济某一时期有1.9亿,其中1.2亿人有工作,0.1亿人在寻找工作,0.45亿没有工作但也没在找工作。试求:(1)劳动力人数;(2)劳动力参与率;(3)失业率。

解答:(1)劳动力人数=就业+失业人数=1.2+0.1=1.3(亿)(4分)

(2)劳动参与率=1.3/1.9=68.4% (4分)

(3)失业率=0.1/1.3=7.69% (2分)

2.假定经济是由四部门构成,且Y=C+I+G+NX,消费函数为C=300+0.8Y d,投资函数为I=200-1500r,净出口函数为NX=100-0.04Y-500 r,货币需求函数为L=0.5Y+200-2000 r,政府支出为G=200,税率t=0.25,名义货币供给为M=750,价格水平P=1,试求:

(1)IS曲线

(2)LM曲线

(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解:(1)由Y=C+I+G+NX,得:Y=300+0.8Y d+200-1500r+200+100-0.04Y-500 r

又Y d=(1-t)Y =(1-0.25)Y,则:Y=300-0.8(1-0.25)Y+200-1500 r+200+100-0.04Y-500 r

整理后,IS曲线为: Y=2000-5000r(3分)

(2)在名义货币为750和价格水平为1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为750,由L=M得:750=0.5Y+200-2000 r,即:Y=1100+4000r,即为LM曲线(3分)

(3)由IS和LM方程联立得:

Y=2000-5000r;Y=1100+4000r

解方程组得均衡利率r=10%;均衡收入Y=1500。(4分)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答: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领土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指的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是一个地域的概念。(2分)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所拥有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与之联系的是国民的概念。(2分)例如,一个在美国工作的中国人,他获得的收入应计入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和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两者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GNP=GDP+(本国居民从海外获得的是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获得的收入)(1分)

2.简述IS—LM模型的基本含义。

答:IS—LM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IS曲线表示所有产品市场均衡的所有产出和利率的组合,LM曲线表示所有货币市场均衡的所有产出与利率的组合。(2分)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加总起来的总需求或总支出,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的影响,而利率由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确定,

17

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到产品市场;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可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这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才能决定,描述和分析这两个市场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就称为IS-LM模型。(3分)

六、论述题(每题15分,共15分)

1.你认为政府应该努力稳定经济吗?

答:一国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主要主要包括5个方面:充分就业,稳定经济,物价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以及国际收支平衡。在这5个目标中,稳定经济是其他4个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3分)

(1)一国政府之所以要保证充分就业,其原因无外乎就是要保证经济稳定,如果整个社会存在大量失业,社会就必然不稳定,而不稳定的社会也就必然带来不稳定的经济。人们收入水平由于长期失业的存在非常低,消费自然受到限制,而那些正在就业的人员,由于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也就必然在增加储蓄,减少消费,以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剧烈波动,这样做的结果将使整个经济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极有可能出现经济危机。

而一国经济的稳定又与该国的充分就业密切相关,如果没有经济的稳定,经济处于严重的衰退或严重的通货膨胀之中,那么一国充分就业目标也不会出现持久,所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对实现充分就业非常重要。(3分)(2)经济稳定与价格稳定

一国另外一个重要宏观政策目标是价格稳定,价格的不稳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或者严重通货紧缩情况下,都将使经济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而不稳定的经济又将激化这种危机。例如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由于此时供不应求,导致货币的急速贬值,社会经济出现了动荡,而动荡的经济又使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恶化,认为货币购买力仍然会持续下降,并进一步刺激经济过热,导致更为严重的通货膨胀。(3分)

(3)很明显,如果一国经济希望能够持续均衡地增长,就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没有经济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增长也就没有了赖以生存的环境。例如,如果经济处于动荡中,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将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将会改变原本非常健康的合理预期,经济的波动也就不可避免,而波动的经济又会进一步影响人们的预期,从而导致经济进一步动荡。(3分)

(4)经济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越来越多的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国经济已经可以通过国际收支这个重要的渠道来传递经济,一国的繁荣可以通过国际收支的方式传导到另外一个国家,,也可以通过国际收支的方式将自己的衰退转嫁给其他国家。因此保证国际收支的平衡,从而减少国际收支对一国国内经济的影响,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如果一国经济出现了不稳定,即出现了剧烈的波动,这种波动将会很快地反映在国家收支上。剧烈的经济增长,将会导致国际收支的严重逆差,剧烈的经济衰退,将会导致国际收支顺差,国际收支产生的巨大变化,必然会通过乘数的方式影响国民经济,从而放大经济的波动幅度,使国内经济的不稳定进一步扩大。

综上所述,一国政府需要努力稳定经济,使经济处于一种稳定状态,这种稳定状态将为宏观经济的调整创造重要的环境条件,为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3分)

18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

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19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增加看作是投资的一部分。当然,房屋被消费的部分可算作消费,假定它是出租的话所得的房租可以计入GNP。

5、计入GNP的是400+300美元。因为GNP计算的是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至于相互抵消多少与GNP计量

无关。

第二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B)

A、价格水平下降;

B、收入增加;

C、储蓄增加;D利率提高。

2、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A)

A、边际消费倾向;

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总量;

C、平均消费倾向;

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的总量。

3、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投资增加使储蓄(B)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不确定。

4、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D)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

B、边际消费倾向为0.4;

C、边际储蓄倾向为0.3;

D、边际储蓄倾向为0.1。

5、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收入为5500亿元,如果政府要把收入提高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9的条件

下,应增加政府支出(C)亿元。

A、10;

B、30;

C、50;

D、500。

6、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可以预期,这将导致均衡GNP增加(D)。

A、20亿元;

B、60亿元;

C、180亿元;

D、200亿元。

7、若其他情况不变,所得税的征收将会使(B)。

A、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增大;

B、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变小;

C、支出乘数增大,税收乘数变小;

D、支出乘数变小,税收乘数增大。

8、政府在预算平衡条件下增加支出会使总产出(A)。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9、IS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的经济含义是(A)。

A、利息率不变产出增加;

B、产出不变利息率提高;

C、利息率不变产出减少;

D、产出不变利息率降低。

10、货币供给量增加使LM曲线右移表示(D)。

A、利息率不变产出增加;

B、利息率不变产出减少;

C、产出不变利息率提高;

D、产出不变利息率降低。

11、水平的LM曲线表示(A)。

A、产出增加使利息率微小提高;

B、产出增加使利息率微小下降;

C、利息率提高使产出大幅增加;

D、利息率提高使产出大幅减少。

12、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元,会使IS曲线(C)

A、右移10亿元;

B、左移10亿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13、自发总需求增加100万元,使国民收入增加了1000万元,此时的边际消费倾向为(B)

A、100%;

B、90%;

C、50%;

D、10%。

14、利息率提高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C)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不确定。

20

15、假定货币供给量不变,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增加将导致货币的投机需求(C)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不确定。

二、判断题

1、若资本的边际效率高于市场利息率,则表示现有投资规模偏小。(对)

2、自发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它取决于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错)

3、在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时,增加储蓄会使国民收入减少,减少储蓄会使国民收入增加。(对)

4、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越小。(错)

5、在物品市场上。利率与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动是因为利率与投资成方向变动。(对)

6、若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则IS曲线横截距增加。(对)

7、若投资对利息率的反应提高,则在利息率下降相同时产出的增量减少。(错)

8、投资乘数等于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错)

三、简答题

1、凯恩斯投资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所得税降低对产出和利率有何影响?

四、分析说明题

1、用IS-LM模型简要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2、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分析“节俭的悖论”。

五、计算分析题

1、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M=200,消费C=90+0.8Yd,税收T=50,投资I=140-5r,

政府支出G=50,求:

(1)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条件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2、假定一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1)求IS和LM曲线;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3、假定某经济中的消费函数为:C=0.8(1-t)Y,税率t=0.25,投资I=900-50r,政府支出G=800,,货币需求L=0.25-62.5r,

实际货币供给M/P=500,求:

(1)IS和LM曲线;

(2)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4、设IS曲线为:Y=5600-40r;LM曲线r=-20+0.01Y。

(1)求均衡产出和均衡利率;

(2)若产出为3000,经济将怎样变动?

5、设有下列经济模型:

Y=C+I+G,I=20+0.15Y,C=40+0.65Y,G=60。求:

(1)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2)均衡的Y、C、I。

6、两部门经济中,如果在初始年份是均衡的,国民收入为1500亿元,现在:(1)每期投资增加100亿元,国民边际消费倾向为0.9,试问国民收入要达到多少亿元才能使国民经济恢复平衡?(2)如果不是每期投资都增加100亿元,而是每期消费增加100亿元,上述答案上否会变?如果每期消费增加150亿元呢?

第二单元答案:

一、B、A、B、D、C、D、B、A、A、D、A、C、B、C、C;

二、对、错、对、错、对、对、错、错;

三、1、凯恩斯认为:(1)企业投资水平决定于资本的边际效率与市场利息率的对比。在资本边际效率一定时,投资随着利率的下降而增加,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减少;(2)随着投资的增加,资本的边际效率呈递减规律;(3)由于货币的流动偏好的作用,利率的下降是有限度的;(4)由于资本的边际效率的递减和利率的下降受阻,导致投资需求不足。

2、所得税降低使乘数增加,从而使IS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均衡产出增加,均衡利息率提高。

四、1、(1)IS曲线是描述物品市场均衡,即I=S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LM曲线是描

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bc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