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与经济体制改革 - 党课讲稿(53页)
更新时间:2023-10-22 07: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与经济体制改革
(党课讲稿)
前 言
今天我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与经济体制改革这个专题,跟大家进行交流。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核心的部分,应该说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之所以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就是因为我们把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与我们的社会主义进行了有机结合,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于这样一个基本理论,如何进行深刻的理解,并且通过对它的理论的完善创新,进一步去指导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进而最终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是我们目前理论工作和实践工作的重要问题。
那为了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我想今天主要从三个方面给大家来阐释。讲基本理论,如何去完整的领会这个基本理论的内涵,我以为主要还是把三个基本问题搞清楚;第一个就是为什么,就是为什么社会主义要搞市场经济?为什么我们要放弃我们经营,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转而实行这样一个曾经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也就是要回答清楚为什么;第二是什么,就是作为社会主义你要搞市场经济,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文化条
- 1 -
件下,搞一个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我们的市场经济应该是什么市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市场经济的模式,怎么样的市场经济才是好的市场经济;第三个问题,我想就是要跟大家讨论,我们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市场经济模式,在理论上我们把这些市场经济的特征,阐释清楚。但从实践上怎么样在旧的这个体制上,凤凰涅盘,重新建设一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那就是怎么办,就怎样才能建立我们满意的、合格的、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围绕这三个基本问题,我想逐一的给大家来阐释,作为这样一个理论,是如何形成、如果发展的,最终形成一个理论与实践完整的恢宏的几十年的时间,进而继续支撑了中国未来发展这样一个基本问题。
一、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的原因
(一)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逻辑起点
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实行市场经济?从邓小平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来看,我们不难得出,就是我们今天之所以有这样一个选择,实际上我以为是通过一对矛盾,通过这种矛盾的逻辑的展开而升华认识的。讲矛盾,就是说社会主义为什么要搞市场经济?首先是基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认识展开,也就是说我们搞市场经济,没有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认识,我们不可能有今天这样一个选择。第二个是取决于我们对过去计划经济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反思而展开的。讲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首先要认清,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认识,我们才得
- 2 -
出社会主义不是传统意义上,苏联的那种教条的模式,大家知道我们在搞社会主义的情况下,我们本身并没有经验,所以当时我们亦步亦趋的学习了苏联的模式,构建了我们当时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实际上也正是由于这样有一个苏联模式和框架做模板,所以我们就按照苏联模式去改造我们的经济制度。
应该说在“一五时期”“二五时期”经济取得一定的成就之后,到从“三五”开始,特别是经过十年文化革命,我们的经济就陷入了凋敝,社会生产力受到了巨大的摧残。也就是说过去这套苏联模式,并没有使我们的生产力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这才有一个我们必须要改变这样一个制度。所以这就有必要,对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进行再完善。应该说,我们今天搞市场经济,实际上取决于对苏联的这样一个社会主义,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和我们过去传统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认识展开的,这是第一个,我觉得逻辑上我们要掌握。
第二个,就是对传统体制弊端的深刻认识。有了一个对社会主义的一个深刻认识、科学认识之后,发现我们的实践上的计划经济跟我们的社会主义格格不入,你社会主义说到底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但是你现在的计划经济满足不了这种要求之后,这就很自然要改变这个现有的体制,去寻找新的体制。得出我们要搞市场经济这样一个逻辑关系,概括来讲改变,社会主义的再认识和生产经济认识,相互碰撞,这种通过碰撞,发现这种内在矛盾之后,如何破解这个矛盾,才有了我们要不要另辟他径
- 3 -
去搞市场经济这样一种思考。用我的课件来表示,那就是社会主义跟传统计划经济和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发生矛盾,这种矛盾的破解,才得出社会主义要搞市场经济,而且要搞中国特色自己的市场经济。
(二)社会主义的本质
本着这样一个逻辑,我想首先要认清什么是社会?按照斯大林的模式,什么是社会主义?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无非就是三要、三元素的辩证统一。斯大林看来说所谓社会主义就是等于,从所有制来看是全民所有制,从经济运营制度来看是计划经济,从分配方式来看是按劳分配。也就是说在斯大林的概念里边,或者在我们传统的社会主义概念里边,社会主义就等于全民所有制加计划经济加按劳分配,应该从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二十多年里边,应该说按照苏联这个模式,亦步亦趋的学习,尽管也有我们自己的探索,自己的创造,但是中国的体制,基本上是苏联模式的克隆。对于这个苏联模式,或者对于我们传统的计划经济,首先我们要肯定它在建国初期为我们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体系的建设、新中国的独立立过汗马功劳,特别是在那个生产力非常不发达,整个社会需要抱团取暖的情况下,在加上当时人民从战争年代过来,那种英雄主义情节,再加上当时的国家领导人那个崇高的威望,应该说集聚了当时社会的有限力量,为新中国的独立,包括为朝鲜战争的胜利都奠定了很重要的坚实的制度基础。但是随着进入了和平建设时期,随着人们的这种英雄主义情
- 4 -
节的慢慢的消尽,人们体制内在的这种自私等等这些个,这些个思想的这种复归,再加上当时我们一些制度上的一种缺陷,应该说中国的生产力就陷入了一个靠计划经济、靠传统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式,无法推动甚至效果不利的这样一种状态。我记得这个到1978年的时候,其中有,当时这个中学课本里有一篇文章,进的很清楚,就是说经过了十年浩劫,经过了这样一个体制,到了七十年代末期,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这就是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这个体制,加上我们左的思潮加在一起为我们带来的恶果。
因此对于苏联的这样一种模式,通过我们的实践来看,它确实存在着问题,因此人民就开始回想,开始反映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是不是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的一条渠道。应该说从1978年开始,作为我们改革的总设计师,不仅是理论的创造者,还是改革的总设计师,他就用他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反思。我们改革开放之前,这二十几年的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二十几年计划经济体系存在的弊端,所以同志们一打开小平三卷,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小平进行了很多论述。邓小平非常睿智,他睿智在什么地方,他在讲社会主义的时候,当他对社会主义还很难一句话说清楚的时候,他基本上没有用肯定式说社会主义就是什么什么,他用了大量的否定式,一方面反思过去我们二十几年,这个社会主义的实践,当中有哪些个东西肯定不是社会主义,所以你去看小平三卷,他在讲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时候,他用了大量的否定式。你比如说他讲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
- 5 -
展的太慢不是社会主义,社会没有活力不是社会主义。他之所以用这种否定式,实际上就是对你旧体制,旧的这种社会主义发展过程当中的很多问题一种反思。但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他也有些地方,特别是有少数一些地方他也用肯定的方式,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你比如说1984年他在会见缅甸客人的时候,他就当时就提出,他说所谓社会主义说到底应该是生产力发展比较快的制度。应该说小平对社会主义这样一种认识,符合经典作家马克斯、恩格斯、列宁对未来制度的这种设想。你比如说列宁曾经在很多地方讲过,他说社会主义制度要取代资本主义制度,最根本的还是看我们这个制度比他有更高的劳动生产力。说到底你这个社会如果没有活力,不能产生出极大的劳动热情,不能创造出更高的劳动效率,你这个制度就不是社会主义制度,你这个制度也不能可能战胜曾经创造过生产力发展奇迹的资本主义制度。所以那时候从1984年小平这个判断来看,就是说看社会主义是不是真的,就看你是不是生产力能够有效发展。
应该说他带着这样一种认识,一直到1992年南巡谈话,他通过总结改革开放之后这十几年的经验和教训,通过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之前,二十几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在南巡谈话当中他对社会主义有了一个全面、深刻,我个人认为是非常具有战略性的认识。那就是什么,他说社会主义是什么,他在南巡谈话当中讲,他说社会主义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你要解放生产力,是针对过去我们这套体制束缚了生产
- 6 -
力的发展,所以你要搞社会主义,就得要改革这个体制,从发展生产力来讲,就是我们形成的这个新的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必须有利于生产力发展。这就把生产力作为了这个体制,检验我们这个制度,检验我们这个体制的唯一标准,有了这个生产力之后,他进一步的讲,因为过去我们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就是因为资本主义条件下存在着剥削,存在着两极分化。因此我们这个体制要想合格,从本质上要求什么,你必须逐步的消除两极分化,消除剥削,解决社会公平公正的问题。
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是什么?那你将来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就是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说小平用了这个五句话,来概括了社会主义本质。也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那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有利于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我们过去搞一套能不能达到这样一个本质要求,实践证明,或者是我们从实践来看,针对我们现在社会主义这样一个本质要求,我们再去看过去我们搞的那个社会主义,看过去我们的计划经济体制,很自然的我们就发现了我们这个体制的弊端。这个弊端是什么?这里我想给大家放一小段视频,来看一看我们的弊端到底在哪里?
(三)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这是沈阳市区普通的马路,路的一边是生产铜的沈阳冶炼厂,路的另一边是需要铜的沈阳电缆厂,在我们今天看来电缆厂跨过马路直接到冶炼厂买铜顺理成章,可在计划体制下,这一点
- 7 -
都做不到。两家企业竟被一条马路隔断了三十多年。在马路对面就是沈阳电缆厂,现在它是用铜的大户,我们是产铜的大户,但是当时来看,这问题在八十年代中期的时候,是不能直接用铜上我这来买,我也不能直接卖给他,这个他买电铜需要到南方去,到几千公里以外。
也不是说我们不上他那买,也不是说他不卖,一个是我们归机械部管,他归冶金部管,我们用的原材料,是机械部调拨给我们。
大概运费起码每吨增加四五百块钱吧。 一年我用一万七千多吨,就增加五百多万。 就造成了一个红铜大旅行。
当时是计划经济,因为计划,国家给下,任务国家给,原材料国家调拨,所以就是说企业和企业之间,根本就不存在直接对话。
我们通过这个视频里边,我们就不难发现,在过去这套体制里边,由于计划统一调拨,收入统一分配,极大的忽视了生产主体企业它的自主权,最终造成了这样一个,原本只隔一条马路,可以创造出更有效率,或者是资源配制更有效率的这样一种经济行为,没法达到预期的、合理的经济效益。从这一小段视频我们可以总结,过去我们这个体制出了问题,为什么没有效率,为什么激发广大老百姓创业的热情,我觉得从最根本来讲,它存在着四个方面的基本缺憾,第一个缺憾就是我们传统的社会主义,或
- 8 -
者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它否认商品和货币关系,它割裂了价值规律这样一个配制资源的这种规律。违背了这样一个规律的要求,扭曲了市场机制,就是歪曲了市场机制,就把市场机制的这种盲目性、滞后性过分夸大,进而由于否定商品货币关系使得人们不按照这样一个等价交换去配制资源,结果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造成了空中大飞行。
第二,从分配上,它漠视物质利益,在分配上搞“一平二调”,搞平均主义“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鞭打快牛,老实人吃亏,结果整个社会形成一个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我们从经济学讲,这种劣币驱除良币这样一种现象。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从所有制层面,我们扭曲企业的产权关系搞“一大二公”把原本生机活,这个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个体私营经济,按照割自己尾巴的方式,按照阶级斗争的方式,给予灭绝,使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成分在中国消失。所以大家都在集体的“大锅饭”、都在吃企业的“大锅饭”,任何出在自己的,就很批私自一闪念,所有充满了这种私,充满了这种私的内在要求的这个经济,被我们割掉了,被我们消灭了,使得经济缺乏了这种内在的魂。
第四,就是从宏观制度的层面,我们采用了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的感觉,这种统的过多,统的过死,由于它不能很好的去发现资源的稀缺性,不会去发现市场上的这种机会,也就是换句话说,它的信息不充分,进而使我们的资源配制不能够达到效率
- 9 -
最大。在这样一个体制条件下,社会生产力受到了摧残,人们的积极性受到了压抑压制,社会失去了生机、失去了活力。这样一个不能够带来活力,带来生机制度,你怎么去解放生产力,你怎么去发展生产力,这样一个不能生产力不能发展,生产力不能解放,怎么去人们幸福能够分享发展的这样这种成果这种财富。很显然是做不到的。
(四)改革经济体制
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邓小平就认为,就总体上来看,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正确的,不成功的”,因此他就认为,要想发展生产力,要想使社会主义的本质更能够充分体现,要想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更有优越性,那初衷是什么,就是改革这样一个僵化的体制,去寻找一个新的体制。
这个新的体制是什么?应该说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始终在谈。那为什么说我们从1978年一直到1992年,才提出要搞市场经济,说明在前面这段时间,我们始终在摸索,在探索。在这个探索过程里面,为什么我们又开始不敢用市场经济,从慢慢的承认商品经济最后再到市场经济,才能有这样一个体制转变,所以这也跟我们,当时我们改变设计的逻辑,设计的思维。大家知道一个1958年我们曾经犯过“左”的错误,由于1958年大跃进,我们大炼钢铁,再加上当时这个自然灾害,加上苏联撤走专家,让我们对他进行赔偿,应该说我们经历过三年的混乱时期。在这
- 10 -
混乱时期之后,中央派小平同志,或者是委托小平同志来领导这次大跃进之后的,这个经济发展来谋划当时的经济发展。当时小平同志就当是人们吃不上饭的问题,做了一系列的论述。
当时,他就在那个条件下,如果通过改革改善生产关系,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做过一个很明确的论断,他在《邓小平文选》的第二卷第322页当中,他曾经有这样一段话,我觉得这段话对于理解我们的改革逻辑,是非常有帮助的,当时他这样讲他说“生产关系究竟采用什么形式为好,他说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那就是我们怎样对待改革的态度”什么态度?他说那就是那种形式在那个地方更容易比较快恢复和发展生产,在采取那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这个他你看,这个小平就在讲话,实际上尽管洋洋几十个字,不长,但是他真正论证了中国改革的基本基本性问题。
你说我们改革最初,懵懵懂懂的要要改革,到底选择什么体制,实际上我们并不清楚,我们下是简政放权,慢慢的再企业上进行探索,承包制进行一系列的摸索,在这摸索过程表现什么,就表现出,到底什么才能有利于解放。群众到底喜欢怎么样发展生产力。应该说,这样一个逻辑,群众喜欢东西,可能在旧体恰恰是被我们过去的法律、政策所限制的,我们现在要改革怎么办?就是把过去曾经限制生产力发展的,阻碍生产力发展这种东西,我们要把它改革,过去的按过去的法律不合法,现在把这些不合法的让它合法起来。你想想中国的改革开始不就是这样嘛,
- 11 -
也正是这样让过去的不合法的,阻碍生产力的这些不合法的东西,变成了现在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合法的东西,才有了我们今天这样恢弘的社会发展势头。也正是小平这样一个,以生产力为唯一标准的改革思想、改革理念,才促进了后来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这样一种选择。
要改革,怎么改?很显然,过去说体制不行我们要改,怎么改,这就有一个怎么去看待商品经济,怎么看待市场性,因为在我们传统的这个就是在我们改革开放之前,或者在我们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里边,是以消灭商品货币关系为终极目标的,是以消灭私有制为终极目标的,也就是说搞社会主义,就必须消灭私有制。搞社会主义必须搞计划经济,就得消灭商品货币关系,实际上在这个中国改革开放就是怎么样去看待,过去我们要消灭的这些东西。消灭就解决我们过去曾经认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金规玉律的这些东西我们怎么看?实际上,早在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邓小平就曾经遭遇过这样的问题,邓小平讲,他说说市场经济只存在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当时小平就问了这样一个伟大的问题“就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能搞市场经济?”他说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封建社会就有了萌芽,他最终认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这一块我也给大家,把这个当时小平的讲话,给大家放一下,这个大家聆听一下,当年小平怎么看待市场经济。
其实对于这些问题1979年邓小平在与美国学者吉布尼的会
- 12 -
谈中,就有了比较明确的想法,他说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这次谈话虽然还是讲计划经济为主,但邓小平第一次把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
小平看来,应该说社会主义要搞市场经济,这个市场经济怎么搞。他从1986年开始,就根据我们当时,计划体制管的过私、管的过多、管的过死的问题,明确提出我们能不能探索一条,既搞计划调节,又强调市场调节这样一个相结合的体制。1980年,1982年他在跟当时的国家纪委的同志讲,在听国家纪委的同志汇报之后,再跟国家纪委的同志交换意见时候他讲,他说我们过去社会主义搞的这一套,或者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什么?是有优越性,什么就是全国一盘棋,能够集中力量,保证重点。缺点是也非常明显,就是市场这个东西用的不好,经济搞的不活。所以我们这套体制好处是什么,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不足什么?就是我们经济不活,经济太死,人民没有激情没有热情,社会生产力不能发展。这实际上他就提出了,探索我们要探索如何让经济搞活搞好,恐怕没有市场不行。1985年他又在很多场合讲,他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什么矛盾,我们不要老纠结这个问题,说社会主义就如何如何,就得要否定市场,他说不是这个东西,应该说,这种争论这种讨论到了1987年达到了一个高度的重视,就是在我们党的十三大报告里面。在我们的“十三大”
- 13 -
报告里面,很明确的讲,说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我们就可以用。在这,我也想用这个当时“十三大”的一个小视频给大家讲一讲,这段在“十三大”报告里面如何去看待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1987年2月在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对中央的一些领导同志说,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的,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有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我们以前是学苏联的,搞计划经济,后来又讲计划经济为主,现在不要再讲这个了。党的“十三大”系统的阐述了邓小平,关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同时根据邓小平的思路,大会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与市场都是覆盖全社会的,决定不在提以计划经济为主了,这些重要提法,使我们朝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又大大的迈进了一步。
那我们从“十三大”报告里,可能明确的可以得出,大家说这个“十三大”报告这个,后来赵紫阳同志出了问题之后,很多的人,要否定“十三大”报告,邓小平同志讲,说一个字也不能改,并且当时邓小平对“十三大”报告给了很高的评价,他说这个不仅不能改,而且认为“十三大”报告是马克思主义的新政治经济学。应该说对这个报告给了很高的评价,为什么评价,为什
- 14 -
么这么高,就是因为在“十三大”报告里面才对社会主义要搞市场经济,做了初步的课题,放弃了过去我们有计划商品经济这样一个羞答答的题材,明确的提出,社会主义要搞市场。并且当时提出了,国家调控市场,市场领导企业的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模式。但非常遗憾,由于当时我们的经济不发达,商品还非常短缺,所以为了解决国民经济需要,同时又要要市场放活,当时我们实行了价格的双轨制,由于计划内计划外两个不同的价格,当时一些部门,一些有权势的人,就利用计划内和计划外这个差额差价去倒卖批文、倒卖物资,最后形成了所谓的官倒私倒,流通领域混乱。通货膨胀很严重,当时人们深恶痛绝,也正是由于这样一个深恶痛绝,人们就以这个东西来特别是当时西方的和平演变,加大对我们渗透的同时,后来我们爆发了“六四风波”,在六四这个风波的这个过程当中,也就是说1989年—1992年是中国对过去的十几年的改革,进行反思和如何去选择新的模式,或者新的改革方向,确定新的改革方向的时候,应该说中国的改革陷入了沉寂。中国陷入了一个无休止的一个计划与市场的争论当中。
应该说在这个争论过程当中,作为我们的改革的总设计师,他的思想是清醒的,是明确的。在1990年当时有些老同志找他,说过去的这套市场化的改革,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时候,他义正言词的给予了驳斥,当时他这样讲,他说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他说根本不是这些问题,他说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
- 15 -
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他说不要以为搞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回事。就是说你不要以为,我们搞这套,就是在走资本主义,他说不是回事,他说资本主义跟资本主义不在这种这种表层的这种体制机制的问题,而应该在于本质的要求。应该说我们说大家听这个话里面就可以懂,当时小平带着很很不高兴,甚至很敌对很不情愿的这样一种表达,说你不要再争这样事情了。
到了1992年南巡,这应该说,这是对中国市场化改革具有关键意义的一个时期,1992年春天小平在国内上计划与市场关系争论不休。在北京政治空气几乎窒息的这种情况下,老人家毅然南巡,他想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看改革开放的实践,以眼见为实的方式来正式自己过去这套,改革思路的判断,所以说他选择了武昌,从我们的中部开始。因为大家都知道,当时武昌的汉正街在计划,在这个改革开放初期是非常活跃的,商品经济很活跃,他说我就从这样一个商品经济很活跃的地方看,一直往南巡,往东南沿海,往往深圳,往广东、深圳,当他走到广东深圳的时候,老人家身体不太好,但是他非常激动,在深圳做了,这个后来大家人所共知的,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基的这样一个,南巡谈话就是在深圳看完几十年的这种改革,特别看到广东、深圳的这种崛起之后,他毅然做出的一种判断。在1992年南巡的时候,他是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
- 16 -
段。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南巡谈话,应该说为我们后来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个我也给大家放一小段视频。
邓小平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改革开放胆子要更大一些,思想更解放一些,步子更大一些。难道从小平这个南巡谈话里边,大家可以看出来,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当时我们对这个社会主义跟资本主义,对待计划和市场也有关系的这样一个生活判断,如果没有后来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恐怕我们也没有后来的这种坚定的市场化的选择。
也正是有了南巡谈话,江泽民同志,这个深刻领会南巡谈话的基础上,在1992年的6月9号,来到了中央党校,并且在中央党校,阐释了我们中央包括他本人,对未来中国改革路径改革方向的思考,他在南巡谈话里,在中央党校讲话里明确讲,他说由于旧体制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甚至排斥商品经济、忽视排斥市场作用的弊端等等,把束缚生产这个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以至于把整个经济搞死,使其失去生机和活力。
他认为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和总结国内外的经验,现在认识上,已经比较成熟了,也就是我们应该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17 -
体制。也正是应该说,有了这一系列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对传统的计划经济实践的这种碰撞的这种认识,随着我们的这种认识的深化,再加上我们实践的检验,我们从理论实践上都清楚,要想使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更有魅力,要使使得我们社会主义更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得老老实实的学习、借鉴西方市场经济的经验,把他们搞的那一套,不属于他们的市场经济为我所用,进而积极的去构建社会主义跟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新的经济需求。这就是我们说为什么要搞市场经济,实际上是充满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认识和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反思所得出来的。这就是为什么。
二、社会主义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要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要搞一个什么样的市场经济?这从逻辑上很自然,就是我们强调了,我们要我们要施行,回答了为什么要施行的问题,那我们现在就是,我们要施行我们到底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是不是跟资本主义条件下,或者跟西方条件下那个市场经济是一样的,我们到底需要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市场经济,实际上这个也恰恰是我们改革、设计、目标、模式必须要回答的问题,社会主义要搞一个什么样的市场经济,应该说从邓小平他的这个朴素的认识里面,他觉得这个未来这个经济体制,或者这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该是个什么体制,他当时有个很明确的判断,他说就是把计划经济跟市场经济两个制度结合起来,两个优越性结合起来,他认为就能够解放生产力,
- 18 -
加快经济发展。言外之意就是什么,就是说这个新体制怎么诞生,他说就是做一个嫁接,把传统计划经济的优越性,能够把市场经济的优越性结合起来,把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这个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国一盘棋,跟市场经济,能够让经济更活,老百姓的积极性更能够迸发的这样一种机制,怎么能够把它结合起来。实际上江泽民,在谋划设计这个体制以后,也做了很多的完善。你比如说他有一次到天津去,当时天津的学者和老百姓问他,他说现在社会上有这种观点,你搞市场经济,就不要提社会,市场经济体制都应该是一样,他说为什么我们非得要加个社会主义,有必要吗?江泽民当时强调,他说我们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并非像有些人说的多余,并非是画蛇添足,他说我到以为恰恰相反,定社会主义定什么,他说社会主义点明了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把加上社会主义强调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恰恰是我们的创造性和特色的体现,这一点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里面,做了很明确的判断。我给大家放一小段“十四大”的视频这个大家就可以得出来。
江泽民: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的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邓小平同志今年初重要谈话,进一步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
- 19 -
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实践的发展和认识了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江总书记在“十四大”报告里面这个判断,很明确的讲,说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条件下,我们必须要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跟市场经济作为有机的结合,寻找到一个这个两种体制优越性结合的一种新体制,才更有利于我们的生产力的发展。要结合我们就必须把市场经济一般要搞清楚,说到底,过去我们否则的这个市场经济,我们真的要把它的棉纱揭开,发现这个市场经济,它有很多的很有特点的本质要求。讲市场经济一般我们从理论上来讲,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一个强调以利益为诱饵,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诱使社会主体,有效的配制他拥有的资本、劳动这些资源,进而实现社会资源有效配制的问题。也就是说总体上来看,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以看不见的手,这看不见的手是什么,就是市场。由市场机制所形成的利益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这四大机制构成的市场机制,由它来左右生产者,左右消费者让他们去配制好自己的资源,进而实现,社会资源有效配制,社会财富最大化的这样一种经济制度。这样一个经济制度是靠什么来实现它的效率,实现它资源有效配制的。我们从我们的我给大家做了一个图,我们就可以,可以看出,就市场经济,它为什么比计划经济更有效率,我们就是有很重要的原因有三条:第一,它是一个利益诱导,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 20 -
没有人去干赔本的生意,不会像在计划经过跳下,宁要社会主义草,也不要资本主义苗,忽视利益、忽视生产力发展。它市场力的就是强调,无利的事情它不做,也就是说资源不会配制到无利的地方,不会像那个辽宁那两个国有企业之间,隔一条马路都老死不相往来,不会是干那种事情。第二个,它是充分信息,就是他们有人讲,就是这个市场能够对老百姓需求的发觉,对这个机会的这种发觉,要比任何一个体制,对市场机会的发觉的深度都要高很多,你比如说我都以为,你像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还是这点人,我们的资源也没多多少,但是怎么我们现在不仅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而且国家的财富那样迅速的增长,为什么?恐怕关键还是这个体制,这个体制给资源配臵提供了充分的信息,这个体制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了充分的发展激情。第三,就是市场它反映的是一种社会趋向,民族的利益,它是反映民众的利益。我2007年,曾经跟我们学校一个领导,到朝向去访问的一个礼拜,我们到那,我觉得朝鲜的经济为什么没有活力,我们在朝鲜大街上看到那种面黄肌瘦当时我们也很心疼,后来回来我们反思,说为什么它没有活力,正因为它只有高层的几个脑袋在运转,就没有,就是这几个脑袋你加工信息的能够,你去发现机会的能力,你不如不可能比众多的老百姓对机会对资源的稀缺性的认识更深刻,也就是他用一个脑袋,取代了两千多万个朝鲜人的脑袋来配制资源,不可能把这个资源配臵的最好。
我们的计划经济,搞计划经济的时候,也是只有纪委的几个
- 21 -
脑袋,有关的部门,实际部门来考虑资源配臵。正是由于我们搞了市场经济,我们让每一个老百姓,每一个企业都参与到这样一个信息搜索、信息这个筛选当中来,才使得我们发现了很多机会,才把我们有限的资源优化的配制到这些个稀缺的机会当中去,才使得我们资源的效率、社会的效能有了很大的提高,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经济繁荣,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的进步。所以说有的时候,市场经济一般它这一般的机制在什么地方,就在于它这套机制形成了一个,用计划或者用传统的方式所达不到,这种信息的充分程度激励的充分程度,约束的充分程度,也就是这样的供求关系,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充分的激励和充分的约束的辩证统一,调动了每一个经营主体、生产主体、创造主体的积极性,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经济的繁荣和经济的整合。这就是市场利益,看不见的市场利益。
所以因此这个在亚当斯密看来,他说这个在《国富论》里讲的很清楚,他说这个葡萄酒酿造商酿酒,和这个屠夫屠宰牲畜,他说并不是可怜这个社会上,没酒喝,没肉吃,恰恰他的出于他的自我的这种利益的要求,使得社会上酒多了,肉多了。当时这个靠什么,他说这只看不见的手,比你有意的让它去这么做,发挥的作用越大,进而他讲,他说这只看不见的手是让资本主义经济繁荣,让资本主义财富增进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在《国富论》里论证的一个整个的一个制度体系,就是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他会你充分的尊重人们的这种自我的选择,比你号召它要好很
- 22 -
多。
从实践上来看,市场与国情和文化相联系的市场经济也有“好坏之分”,好的市场经济是经济繁荣的重要的发动机,坏的市场经济也往往成为国家混乱经济衰败的隐患。
讲好的市场经济,在上个世纪,就在上个世纪末就是1999年,也就是2000年这个时期,当时这个经济合作组织与发展组织,通过总结过去100年,世界市场经济的发展史,它通过总结,他说通过过去100年的经验来看,有三类的市场经济,就是三种类型的市场经济实践证明是成功的。他认为就是什么?他说第一类就以美国的消费者为导向的市场经济模式,就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市场经济模式。说在这个模式里边,他把消费者的权利作为市场上的至高权利,他以捍卫消费者的权利,为他法制建设,市场归臵的一个重要的着力点,这是第一,第二个他充分的尊重企业资源,就是他有了消费者这样的一个主权的维护之后,你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是你自己的事,我不干涉你企业的微观活动,要做到这一点做到这一点,既尊重消费者主权,又维护起自由,说他在政府的层面,他强调有限政府。也就是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是受到限制的,政府对私权的干预是受到限制的。他通过这三个制度内涵,构建了美国别具一格具有美国文化特点的市场经济。第二类他认为成功的,就是法国跟日本,比较重视行政干预,行政管理的市场经济,那它的特点什么就是“强政府、重干预”,我到法国这个发电去考察过,你比如说法国电力,它是非常典型
- 23 -
的国有企业一个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所以越从他这个体制看,它的技术创新能力、管理水平还是非常高的。第三类成功的,就是以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北欧的这样一个重公平、强调高福利的社会市场经济,实践证明这些体制,无论是从它的经济层面,它的政府层面,还有政治的层面,应该说都是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
他说它成熟好,好在什么地方?你去看这些市场经济,为什么他们成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无论这个国家的有限政府还是它的企业自由,都是在一种法制框架下实现的。换句话说,他好在什么地方,他们都是法制的市场经济。这个法不仅限制政府的公共权利,而且还限制着引导着私权的有效运行,说法制的市场经济,是这些经济称为好的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标准。这是从实践来看,成功的。
同时,从实践来看,现在也有很多失败的市场经济。你比如说我们要讲市场经济,我们在这个建国之前,国民党统治时期,就蒋家王朝统治时期,就应该搞的是市场经济。但是为什么那个市场经济失败了,是到底为什么失败,就是因为那个市场经济,它不是一个好的市场经济。把这个市场经济,跟那种权贵经济结合到一起,形式了所谓的权贵市场所以它失败了。现在包括我们现在有些拉美国家,非洲一些国家,为什么也是搞的市场经济,也是资本主义制度,为什么它出问题了,恐怕也跟这个权贵有关系。从实践上来看,有两类的失败的市场经济,也需要我们总结
- 24 -
教训,一类我们就给概括叫权贵市场经济,简单讲就是国家公权为权贵所利用。权贵借着国家的公权去占领,原本稀缺的资源,为自己的家族利益,少数即得利益、集团利益所服务,进而假公济私形成的这种不合理的经济体制;第二个市场经济里面,都有一个非受限政府,政府的权利很大,这个权利不仅不是为了老百姓,为了市场服务,而是为了少数垄断集团利益服务,你比如说东南亚的一些市场经济模式,包括拉美的市场经济模式,印度的市场经济模式,俄罗斯东欧转轨这一块市场经济模式都有这个特点。就是少数资源被权贵控制,权贵利用着国家机器为权贵利益集团服务。
这个大家知道,我们在建国之前,四大家族蒋、宋、孔、陈,控制了整个国家资源,蒋家王朝的政府,为这个四大集团服务,才造成了当时的民不聊生,最后才被我们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推翻,说这个东西权贵。
第二类我们叫买办市场经济:说这个国家经济没有自己的主权经济,把整个经济领域对外开放,甚至负债经营,像国外大量的举债,高度依赖国外的经济体制,进而把自己的国家命脉,国民经济控制在外国势力手里边,我们叫它买办市场经济。就是这个市场,没有自己的主导性,已经完全是为了外国人说话,为了跨国势力说话,进而至自己的国民利益已不顾,你比如说像阿根廷这些拉美国家,都有这种情形。通过这三类成功的,这两类失败的,我们就发现,这个失败的教训到底在什么地方我们根据这
- 25 -
正在阅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与经济体制改革 - 党课讲稿(53页)10-22
2020二中应元七下数学期中考05-05
浙大版概率论第六章数理统计习题__偶数答案(免费下载)08-25
二年级上册《假如》教案03-02
2019-2020年九年级第十六章《电流做功与电功率》word单元检测题及答案09-15
中国微型温控器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05-16
我的愿望作文1000字07-13
印象非洲作文450字07-12
接口作业09-18
秋雨作文400字02-0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党课
- 讲稿
- 体制改革
- 市场经济
- 社会主义
- 理论
- 基本
- 经济
- 情态动词can用法巧记
- 燃气热水器显示器错误代码及维修
- 污泥堆肥化的通风系统及其设计 - secret
- 平川区育才小学安保暨反恐防暴应急预案
- “超级基金法案”视野下的土壤污染防治立法
- 班主任论文
- 配套K12陕西省南郑县2017年高中生物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5.2染色体变异A2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 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伟大的悲剧》学案2(无答案)新人教版
- 张謇“踊跃从公”思想的内涵及现实价值
- 培训学校集体生日会活动方案(带主持稿)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
- 社区2018年上半年人民调解工作总结
- 名老中医王翘楚秘方 - 治疗失眠
- 文学院2015年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初赛试题
- 合伙人股权转让协议
- 谷氨酸发酵配料工段
- 实验一 DSP集成开发环境CCS
- 山东省泰安一中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 公路工程工地试验室试验检测方案
- 书信大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