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4-06-14 01: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复习1:数理逻辑部分

一、 主要内容

(一) 命题逻辑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

1. 命题与联结词 命题与真值

命题:判断结果惟一的陈述句 命题的真值:判断的结果 真值的取值:真与假 真命题与假命题

例1 下列句子中那些是命题? (1) 是有理数(假命题). (2) 2 + 5 = 7(真命题).

(3) 2050年元旦下大雪.(命题,但真值现在不知道) 命题分类:简单命题(也称原子命题)与复合命题 简单命题符号化

用小写英文字母 p, q, r, …, pi, qi, ri (i≥1)表示简单命题 用“1”表示真,用“0”表示假 例如,令

p: 是有理数,则 p 的真值为0, q:2 + 5 = 7,则 q 的真值为1

定义1.1 设 p为命题,复合命题“非p”(或“p的否定”)称为p的否定式,记作?p,符号?称作否定联结词. 规定?p 为真当且仅当p为假.

定义1.2 设p,q为两个命题,复合命题“p并且q”(或“p与 q”)称为p与q的合取式,记作p∧q,∧称作合取联结词. 规定p∧q为真当且仅当p与q同时为真.

定义1.3 设p, q为两个命题,复合命题“p或q”称作p与q的析取式,记作p∨q,∨称作析取联结词. 规定p∨q为假当且仅当p与q同时为假. 例2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 吴颖既用功又聪明. (2) 吴颖不仅用功而且聪明. (3) 吴颖虽然聪明,但不用功. (4) 张辉与王丽都是三好生. (5) 张辉与王丽是同学. 解 令p:吴颖用功, q:吴颖聪明 (1) p?q (2) p?q (3) ?p?q

(4) 设p:张辉是三好生, q:王丽是三好生

p?q

(5) p:张辉与王丽是同学

(1)—(3) 说明描述合取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4)—(5) 要求分清 “与” 所联结的成分. 例3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 2 或 4 是素数. (2) 2 或 3 是素数. (3) 4 或 6 是素数.

(4) 小元元只能拿一个苹果或一个梨. (5) 王小红生于 1975 年或 1976 年

解 (1) 令p:2是素数, q:4是素数, p?q (2) 令p:2是素数, q:3是素数, p?q (3) 令p:4是素数, q:6是素数, p?q

(4) 令p:小元元拿一个苹果, q:小元元拿一个梨 (p??q)?(?p?q)

(5) p:王小红生于 1975 年, q:王小红生于1976 年, (p??q)?(?p?q) 或 p?q (1)—(3) 为相容或

(4)—(5) 为排斥或, 符号化时(5)可有两种形式,而(4)则不能

定义1.4 设p, q为两个命题,复合命题“如果p, 则q”称作p与q的蕴涵式,记作p?q,并称p是蕴涵式的前件,q为蕴涵式的后件,?称作蕴涵联结词. 规定:p?q为假当且仅当p为真q为假.

(1) p?q 的逻辑关系:q为 p 的必要条件 (2) “如果 p, 则 q” 有很多不同的表述方法: 若p,就q 只要p,就q p仅当q 只有q 才p

除非q, 才p 或 除非q,否则非p,…. (3) 当 p 为假时,p?q恒为真,称为空证明 (4) 常出现的错误:不分充分与必要条件

例4 设 p:天冷,q:小王穿羽绒服,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 只要天冷,小王就穿羽绒服.(p?q) (2) 因为天冷,所以小王穿羽绒服(p?q). (3) 若小王不穿羽绒服,则天不冷.(p?q) (4) 只有天冷,小王才穿羽绒服.(q?p) (5) 除非天冷,小王才穿羽绒服.(q?p) (6) 除非小王穿羽绒服,否则天不冷(p?q). (7) 如果天不冷,则小王不穿羽绒服.(q?p) (8) 小王穿羽绒服仅当天冷的时候.(q?p) 注意: p?q 与 ?q??p 等值(真值相同)

定义1.5 设 p, q为两个命题,复合命题“p当且仅当q”称作p与q的等价式,记作p?q,?称作等价联结词. 规定p?q为真当且仅当p与q同时为真或同时为假.

p?q 的逻辑关系:p与q互为充分必要条件 例5 求下列复合命题的真值

(1) 2 + 2 = 4 当且仅当 3 + 3 = 6. (1) (2) 2 + 2 = 4 当且仅当 3 是偶数.(0)

(3) 2 + 2 = 4 当且仅当 太阳从东方升起.(1) (4) 2 + 2 = 4 当且仅当 美国位于非洲.(0)

(5) 函数 f (x) 在 x0 可导的充要条件是 它在 x0 连续.(0) 小节

本小节中p, q, r, ? 均表示命题. 联结词集为{?, ?, ?, ?, ?},?p, p?q, p?q, p?q, p?q为基本复合命题. 其中要特别注意理解p?q的涵义. 反复使用{?, ?, ?, ?, ?}中的联结词组成更为复杂的复合命题.

设 p: 是无理数,q: 3是奇数, r: 苹果是方的, s: 太阳绕地球转

则复合命题 (p?q) ? ((r??s) ??p) 是假命题.

联结词的运算顺序:?, ?, ?, ?, ?, 同级按先出现者先运算.

2.命题公式及其赋值 命题变项与合式公式 命题变项 合式公式

合式公式的层次 公式的赋值 公式赋值 公式类型 真值表 命题常项

命题变项(命题变元)

常项与变项均用 p, q, r, ?, pi, qi, ri, ?, 等表示. 定义1.6 合式公式(简称公式)的递归定义:

(1) 单个命题变项和命题常项是合式公式, 称作原子命题公式 (2) 若A是合式公式,则 (?A)也是

(3) 若A, B是合式公式,则(A?B), (A?B), (A?B), (A?B)也是 (4) 只有有限次地应用(1)—(3) 形成的符号串才是合式公式 几点说明:

归纳或递归定义, 元语言与对象语言, 外层括号可以省去 定义1.7

(1) 若公式A是单个命题变项,则称A为0层公式. (2) 称 A 是 n+1(n≥0) 层公式是指下面情况之一: (a) A=?B, B 是 n 层公式;

(b) A=B?C, 其中B,C 分别为 i 层和 j 层公式, 且 n=max(i,j);

(c) A=B?C, 其中 B,C 的层次及 n 同(b);

(d) A=B?C, 其中B,C 的层次及 n 同(b); (e) A=B?C, 其中B,C 的层次及 n 同(b). (3) 若公式A的层次为k, 则称A为k层公式.

例如 公式 A=p, B=?p, C=?p?q, D=?(p?q)?r, E=((?p?q) ?r) ?(?r?s)

分别为0层,1层,2层,3层,4层公式.

定义1.8 设p1, p2, … , pn是出现在公式A中的全部命题变项, 给p1, p2, … , pn各指定一个真值, 称为对A的一个赋值或解释. 若使A为1, 则称这组值为A的成真赋值; 若使A为0, 则称这组 值为A的成假赋值. 几点说明:

1) A中仅出现 p1, p2, … , pn,给A赋值?=?1?2…?n是指 p1=?1, p2=?2, …, pn=?n, ?i=0或1, ?i之间不加标点符号 2) A中仅出现 p, q, r, …, 给A赋值?1?2?3…是指 p=?1, q=?2 , r=?3 …

3) 含n个命题变项的公式有2n个赋值.

如 000, 010, 101, 110是?(p?q)?r的成真赋值 001, 011, 100, 111是成假赋值.

定义1.9 将命题公式A在所有赋值下取值的情况列成表, 称作 A的真值表.

构造真值表的步骤:

(1) 找出公式中所含的全部命题变项p1, p2, ? , pn(若无下角标 则按字母顺序排列), 列出2n个全部赋值, 从00?0开始, 按 二进制加法, 每次加1, 直至11?1为止. (2) 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写出公式的各个层次.

(3) 对每个赋值依次计算各层次的真值, 直到最后计算出公式 的真值为止.

例6 写出下列公式的真值表, 并求它们的成真赋值和成假 赋值:

(1) (p?q) ??r (2) (q?p) ?q?p (3) ? (?p?q) ?q 解:(1) A = (p?q) ??r p q r 0 0 0 0 0 1 0 1 0 0 1 1 1 0 0 1 0 1 1 1 0 1 1 1 p?q 0 0 1 1 1 1 1 1 ?r 1 0 1 0 1 0 1 0 (p?q)??r 1 1 1 0 1 0 1 0 成真赋值:000,001,010,100,110; 成假赋值:011,101,111

(2) B=(q?p)?q?p q?p p q 0 0 0 1 1 0 1 1 1 0 1 1 0 0 0 1 1 1 1 1 (q?p)?q (q?p)?q?p 成真赋值:00,01,10,11; 无成假赋值 (3) C=? (?p?q)?q的真值表 p q ?p 0 0 0 1 1 0 1 1 1 1 0 0 ?p?q 1 1 0 1 (?p?q) 0 0 1 0 ? (?p?q)?q 0 0 0 0 成假赋值:00,01,10,11; 无成真赋值 定义1.10

(1) 若A在它的任何赋值下均为真, 则称A为重言式或永真式; (2) 若A在它的任何赋值下均为假, 则称A为矛盾式或永假式; (3) 若A不是矛盾式, 则称A是可满足式.

由例1可知, (p?q) ??r, (q?p) ?q?p, ? (?p?q) ?q 分别为非重言式的可满足式, 重言式, 矛盾式 注意:重言式是可满足式,但反之不真.(即可满足式包括重言式和非重言式) 真值表的用途:

求出公式的全部成真赋值与成假赋值, 判断公式的类型

(二) 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主要内容

1. 等值式与基本的等值式

定义2.1 若等价式A?B是重言式,则称A与B等值,记作A?B,并称A?B是等值式

几点说明:

? 定义中,A, B, ?均为元语言符号 ? A或B中可能有哑元出现.

例如 (p?q) ? ((?p?q)?(?r?r)) r为左边公式的哑元. ? 用真值表可检查两个公式是否等值 请验证:

p?(q?r) ? (p?q) ?r

p?(q?r) 不与 (p?q) ?r 等值 例1 判断下列各组公式是否等值: (1) p?(q?r) 与 (p?q) ?r

重复这个过程, 直到所有简单析取式都是长度为n的极 大项为止

(3) 消去重复出现的极大项, 即用Mi代替Mi?Mi (4) 将极大项按下标从小到大排列

例6 (1) 求公式 A=(p??q)?r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 解 (p??q)?r

? (p?q)?r (析取范式) ①

(p?q) ? (p?q)?(?r?r)

? (p?q??r)?(p?q?r)

? m6?m7 ② r

? (?p?p)?(?q?q)?r

? (?p??q?r)?(?p?q?r)?(p??q?r)?(p?q?r) ? m1?m3?m5?m7 ③ ②, ③代入①并排序,得

(p??q)?r ? m1?m3?m5? m6?m7 (主析取范式) (p??q)?r

? (p?r)?(q?r) (合取范式) ④ p?r

? p?(q??q)?r

? (p?q?r)?(p??q?r) ? ⑤

q?r ? (p??p)?q?r

? (p?q?r)?(?p?q?r)

? M0?M4 ⑥ ⑤, ⑥代入④ 并排序,得

(p??q)?r ? M0?M2?M4 (主合取范式) 1.求公式的成真成假赋值

设公式A含n个命题变项, A的主析取范式有s个极小项, 则A 有s个成真赋值, 它们是极小项下标的二进制表示, 其余2n-s 个赋值都是成假赋值

例如 (p??q)?r ? m1?m3?m5? m6?m7 成真赋值为 001, 011, 101, 110, 111, 成假赋值为 000, 010, 100.

类似地,由主合取范式也立即求出成假赋值和成真赋值. 2. 判断公式的类型

设A含n个命题变项.

A为重言式 ? A的主析取范式含全部2n个极小项

? A的主合取范式不含任何极大项, 记为1. A为矛盾式 ? A的主合析取范式含全部2n个极大项

M0?M2

? A的主析取范式不含任何极小项, 记为0. A为非重言式的可满足式

? A的主析取范式中至少含一个、但不是全 部极小项

? A的主合取范式中至少含一个、但不是全 部极大项. 例7 用主析取范式判断公式的类型:

(1) A? ?(p?q)?q (2) B? p?(p?q) (3) C? (p?q)?r 解

(1) A ? ?(? p?q)?q ? ( p??q)?q ? 0 矛盾式 (2) B ? ? p?(p?q) ? 1 ? m0?m1?m2?m3 重言式 (3) C ? ?(p?q)?r ? (?p??q)?r

? (?p??q?r)?(?p??q??r)?(?p??q?r) ?(?p?q?r)?(p??q?r)?(p?q?r)

? m0?m1?m3? m5?m7 非重言式的可满足式 3. 判断两个公式是否等值

例8 用主析取范式判以下每一组公式是否等值 ⑴ p?(q?r) 与 (p?q)?r ⑵ p?(q?r) 与 (p?q)?r

解 p?(q?r) = m0?m1?m2?m3? m4?m5? m7

(p?q)?r = m0?m1?m2?m3? m4?m5? m7 (p?q)?r = m1?m3? m4?m5? m7 显见,⑴中的两公式等值,而⑵的不等值. 4. 解实际问题

例9 某单位要从A,B,C三人中选派若干人出国考察, 需满足下 述条件:

(1) 若A去, 则C必须去; (2) 若B去, 则C不能去;

(3) A和B必须去一人且只能去一人. 问有几种可能的选派方案?

解 记 p:派A去, q:派B去, r:派C去

(1) p?r, (2) q??r, (3) (p??q)?(?p?q) 求下式的成真赋值

A=(p?r)?(q??r)?((p??q)?(?p?q)) 求A的主析取范式

A=(p?r)?(q??r)?((p??q)?(?p?q)) ? (?p?r)?(?q??r)?((p??q)?(?p?q)) ? ((?p??q)?(?p??r)?(r??q)?(r??r)) ?((p??q)?(?p?q))

? ((?p??q)?(p??q))?((?p??r)?(p??q)) ?((r??q)?(p??q))?((?p??q)?(?p?q)) ?((?p??r)?(?p?q))?((r??q)?(?p?q)) ? (p??q?r)?(?p?q??r) 成真赋值:101,010

结论: 方案1 派A与C去, 方案2 派B去 由主析取范式确定主合取范式

例10 设A有3个命题变项, 且已知A= m1?m3?m7, 求A的主合取 范式.

解 A的成真赋值是1,3,7的二进制表示, 成假赋值是在主析取 范式中没有出现的极小项的下角标0,2,4,5,6的二进制表示, 它 们恰好是A的主合取范式的极大项的下角标, 故 A ? M0?M2?M4?M5?M6 由主合取范式确定主析取范式 用真值表确定主范式

4. 联结词完备集

定义2.6 称F:{0,1}n? {0,1} 为n元真值函数.

{0,1}n={00…0, 00…1, …, 11…1},包含 个长为n的0,1符号串. 共有 个n元真值函数. 1元真值函数 p

1元真值函数

p F0(1)F1(1)F2(1)F3(1) 0 0 0 1 1 1 0 1 0 1

2元真值函数 p q 0 0 0 1 1 0 1 1 p q 0 0 0 1 1 0 1 1 F0(2)F1(2)F2(2)F3(2)F4(2)F5(2)F6(2)F7(2)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1 1 0 1 0 1 0 1 0 1 F8(2)F9(2)(2)F10(2) (2)F11F12(2)F13(2)F14(2)F151 1 1 1 1 1 1 1 0 0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1 1 0 1 0 1 0 1 0 1 任何一个含n个命题变项的命题公式A都对应惟一的一个n元

真值函数 F , F 恰好为A的真值表. 等值的公式对应的真值函数相同. 例如:p?q, ?p?q 都对应

定义2.7 设S是一个联结词集合,如果任何n(n?1) 元真值函 数都可以由仅含S中的联结词构成的公式表示,则称S是联结 词完备集

若S是联结词完备集, 则任何命题公式都可由S中的联结词表示 定理2.6 S = {?, ?, ?}是联结词完备集 证明 由范式存在定理可证 推论 以下都是联结词完备集

(1) S1 = {?, ?, ?, ?} (2) S2 = {?, ?, ?, ?, ?} (3) S3 = {?, ?} (4) S4 = {?, ?} (5) S5 = {?, ?} 证明

(1),(2) 在联结词完备集中加入新的联结词后仍为完备集 (3) A?B ? ?(?A??B) (4) A?B ? ?(?A??B) (5) A?B??A?B

{?,?,?,?}不是联结词完备集, 0不能用它表示

它的子集{?},{?},{?},{?},{?,?},{?,?,?}等都不是

定义2.8 设 p, q 为两个命题, ?(p?q)称作p与q的与非式, 记作 p?q, 即 p?q ? ?(p?q), ?称为与非联结词

?(p?q) 称作 p 与 q 的或非式, 记作 p?q, 即 p?q ? ?(p?q), ? 称为或非联结词

定理2.7 {?}与{?}为联结词完备集. 证明 {?, ?, ?}为完备集

?p ? ?p??p ? ?(p?p) ? p?p p?q ? ?(?p??q) ? ?p??q ? (p?p)?(q?q) p?q ? ??(p?q) ? ?(p?q) ? (p?q)?(p?q) 得证{?}为联结词完备集. 对{?}类似可证

5. 可满足性问题与消解法

不含任何文字的简单析取式称作空简单析取式,记作?. 规定?是不可满足的.

约定:简单析取式不同时含某个命题变项和它的否定

S:合取范式, C:简单析取式, l:文字, ?:赋值, 带下角标或 ? 文字l的补lc:若l=p,则lc=?p;若l=?p,则lc=p. S?S?:S是可满足的当且仅当S? 是可满足的

定义2.9 设C1=l?C1?, C2=lc?C2?, C1?和C2?不含l和lc, 称C1??C2?为 C1和C2(以l和lc为消解文字)的消解式或消解结果, 记作 Res(C1,C2)

例如, Res(?p?q?r, p?q??s)= q?r??s 定理2.8 C1?C2?Res(C1,C2)

证 记C= Res(C1,C2)=C1??C2?, 其中l和lc为消解文字, C1=l?C1?, C2=lc?C2?, 且

C1?和C2?不含l和lc.

假设C1?C2是可满足的, ?是它的满足赋值, 不妨设?(l)=1. C2必含有文字l? ?l, lc且?(l? )=1. C中含有l?, 故?满足C.

反之, 假设C是可满足的, ?是它的满足赋值. C必有l? 使得 ?(l? )=1, 不妨设C1?含l?, 于是?满足C1. 把扩张到l(和lc)上: 若l=p, 则令?(p)=0; 若lc=p, 则令?(p)=1. 恒有?(lc)=1, 从而? 满足C2. 得证C1?C2是可满足的.

注意: C1?C2与Res(C1,C2)有相同的可满足性, 但不一定等值. 定义2.10 设S是一个合取范式, C1,C2,?,Cn是一个简单析取式 序列. 如果对每一个i(1?i?n), Ci是S的一个简单析取式或者是 Res(Cj,Ck)(1?j

定理2.9 一个合取范式是不可满足的当且仅当它有否证.

例11 用消解规则证明S=(?p?q)?(p?q??s)?(q?s)??q是不可 满足的.

证 C1=?p?q, C2= p?q??s, C3=Res(C1,C2)=q??s, C4=q?s,

C5=Res(C3,C4)=q, C6=?q, C7=Res(C5,C6)=?, 这是S的否证. 消解算法

输入: 合式公式A

输出: 当A是可满足时, 回答“Yes”; 否则回答“No”. 1. 求A的合取范式S

2. 令S0??, S2??, S1?S的所有简单析取式 3. For C1?S0和C2?S1

4. If C1, C2可以消解 then

5. 计算C?Res(C1,C2) 6. If C=? then

7. 输出“No”, 计算结束 8. If C?S0且C? S1 then 9. S2?S2?{C} 10. For C1?S1, C2?S1且C1?C2 11. If C1, C2可以消解 then

12. 计算C?Res(C1,C2) 13. If C=? then

14. 输出“No”, 计算结束 15. If C?S0且C? S1 then 16. S2?S2?{C} 17. If S2=? then

18. 输出“Yes”, 计算结束

19. Else S0?S0?S1, S1?S2, S2??, goto 3

例12 用消解算法判断下述公式是否是可满足的: p?(p?q)?(p??q)?(q??r)?(q?r) 解 S= p?(p?q)?(p??q)?(q??r)?(q?r)

循环1 S0=?, S1={p, p?q, p??q, q??r, q?r}, S2=?

Res(p?q, p??q)=p

Res(p??q, q??r)=p??r Res(p??q, q?r)= p?r Res(q??r, q?r)=q S2={p?r, p?r, q}

循环2 S0={p, p?q, p??q, q??r, q?r}, S1={p?r, p?r, q}, S2=?

Res(p??q, q)=p Res(q??r, p?r)=p?q

Res(q?r, p??r)=p?q Res(p?r, p??r)=p S2=? 输出“Yes”

第一章 习题课 主要内容

? 命题、真值、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命题符号化 ? 联结词?, ?, ?, ?, ?及复合命题符号化 ? 命题公式及层次 ? 公式的类型 ? 真值表及应用 基本要求

? 深刻理解各联结词的逻辑关系, 熟练地将命题符号化 ? 会求复合命题的真值

? 深刻理解合式公式及重言式、矛盾式、可满足式等概念

? 熟练地求公式的真值表,并用它求公式的成真赋值与成假赋值及判断公式类型 1.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 豆沙包是由面粉和红小豆做成的. (2) 苹果树和梨树都是落叶乔木. (3) 王小红或李大明是物理组成员.

(4) 王小红或李大明中的一人是物理组成员. (5) 由于交通阻塞,他迟到了.

(6) 如果交通不阻塞,他就不会迟到. (7) 他没迟到,所以交通没阻塞. (8) 除非交通阻塞,否则他不会迟到. (9) 他迟到当且仅当交通阻塞. 提示:

分清复合命题与简单命题 分清相容或与排斥或

分清必要与充分条件及充分必要条件

答案: (1) 是简单命题 (2) 是合取式

(3) 是析取式(相容或)(4) 是析取式(排斥或) 设 p: 交通阻塞,q: 他迟到

(5) p?q, (6) ?p??q或q?p (7) ?q??p 或p?q, (8) q?p或?p??q

(9) p?q 或?p??q 可见(5)与(7),(6)与(8) 相同(等值) 2. 设 p : 2是素数

q : 北京比天津人口多 r : 美国的首都是旧金山 求下面命题的真值

(1) (p?q)?r (0) (2) (q?r)?(p??r) (1) (3) (q?r)?(p??r) (0) (4) (q?p)?((p??r)?(?r??q)) (0) 3. 用真值表判断下面公式的类型 (1) p?r??(q?p)

(2) ((p?q) ?(?q??p)) ?r (3) (p?q) ?(p?r) (1) p?r??(q?p) p q r 0 0 0 0 0 1 0 1 0 0 1 1 1 0 0 1 0 1 1 1 0 1 1 1 q?p 1 1 0 0 1 1 1 1 ?(q?p) p?r??(q?p)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矛盾式

(2) ((p?q) ?(?q??p)) ?r

p q r 0 0 0 0 0 1 0 1 0 0 1 1 1 0 0 1 0 1 1 1 0 1 1 1

p?q 1 1 1 1 0 0 1 1

?q??p 1 1 1 1 0 0 1 1

((p?q) ?(?q??p)) ?r

1 1 1 1 1 1 1 1

永真式

(3) (p?q) ?(p?r) 非永真式的可满足式

p q r 0 0 0 0 0 1 0 1 0 0 1 1 1 0 0 1 0 1 1 1 0 1 1 1 p?q 1 1 1 1 0 0 1 1 p?r 1 1 1 1 0 1 0 1 (p?q) ?(p?r) 1 1 1 1 1 0 0 1 第二章 习题课 主要内容

? 等值式与等值演算

? 基本等值式(16组,24个公式) ? 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 ? 联结词完备集 ? 消解法

? 深刻理解等值式的概念

? 牢记基本等值式的名称及它们的内容

? 熟练地应用基本等值式及置换规则进行等值演算

? 理解文字、简单析取式、简单合取式、析取范式、合取范式的概念

? 深刻理解极小项、极大项的概念、名称及下角标与成真、成假赋值的关系,并理解

简单析取式与极小项的关系

? 熟练掌握求主范式的方法(等值演算、真值表等)

? 会用主范式求公式的成真赋值、成假赋值、判断公式的类型、判断两个公式是否等

? 会将公式等值地化成指定联结词完备集中的公式 ? 会用命题逻辑的概念及运算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 掌握消解规则及其性质

? 会用消解算法判断公式的可满足性

1. 设A与B为含n个命题变项的公式,判断下列命题是否为真? (1) A?B当且仅当A与B有相同的主析取范式 (2) 若A为重言式,则A的主合取范式为0 (3) 若A为矛盾式,则A的主析取范式为1 (4) 任何公式都能等值地化成{?, ?}中的公式 (5) 任何公式都能等值地化成{?, ?, ?}中的公式 说明:

(2) 重言式的主合取范式不含任何极大项,为1. (3) 矛盾式的主合析范式不含任何极小项, 为0.

(4) {?, ?}不是完备集,如矛盾式不能写成{?, ?}中的公式. (5) {?, ?}是完备集. 2. 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 (1) (p?q)?(?q??p) 解 用等值演算法求主范式

(p?q)?(?q??p)

? ?(?p?q)?(q??p) ? (p??q)?(q??p)

? (p??q)?(?p?q)?(p?q)?(?p??q)

? m2 ? m1 ? m3 ? m0

? m0 ? m1 ? m2 ? m3 主析取范式 ? 1 主合取范式 重言式

(2) ?(p?q)?q

解 用等值演算法求公式的主范式 ?(p?q)?q

? ?(?p?q)?q ? p??q?q

? 0 主析取范式 ? M0 ? M1 ? M2 ? M3 主合取范式 矛盾式

(3) (p?q)??p

解 用等值演算法求公式的主范式 (p?q)??p ? (?p?q)??p ? ?p

? (?p??q)?(?p?q)

? m0 ? m1 主析取范式 ? M2 ? M3 主合取范式 非重言式的可满足式

3.已知命题公式A中含3个命题变项p, q, r,并知道它的成真 赋值为001, 010, 111, 求A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及A对 应的真值函数.

解:A的主析取范式为m1 ? m2 ? m7

A的主合取范式为M0 ? M3 ? M4 ? M5 ? M6 p q r F p q r F 0 0 0 0 1 0 0 0 0 0 1 1 1 0 1 0 0 1 0 1 1 1 0 0 0 1 1 0 1 1 1 1

4.将A = (p??q)?r改写成下述各联结词集中的公式: (1) {?, ?, ?} (2) {?, ?} (3) {?, ?} (4) {?, ?} (5) {?} (6) {?} 解

(1) (p??q)?r ? (?p??q)?r

(2) (p??q)?r ? ?(p?q)?r (3) (p??q)?r ? (?p??q)?r

? ?(?(?p??q)??r) (4) (p??q)?r ? ?(?(p??q)??r)

? ?((p??q)??r) (5) (p??q)?r ? ?(p?q)?r

? (p?q)?r ? ? ?((p?q)?r)

? ((p?q)?r)?((p?q)?r) (6) (p??q)?r ?(?p??q)?r

? ?(?(?p??q)??r) ? (?p??q)??r

? ((p?p)?(q?q)?(r?r) 说明:答案不惟一

5. 某公司要从赵、钱、孙、李、周五名新毕业的大学生中选 派一些人出国学习. 选派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 若赵去,钱也去.

(2) 李、周两人中至少有一人去 (3) 钱、孙两人中去且仅去一人. (4) 孙、李两人同去或同不去. (5) 若周去,则赵、钱也去.

用等值演算法分析该公司如何选派他们出国? 解此类问题的步骤: 1.设简单命题并符号化 2. 用复合命题描述各条件

3. 写出由复合命题组成的合取式

4. 将合取式成析取式(最好是主析取范式) 5. 求成真赋值, 并做出解释和结论 解

1. 设简单命题并符号化

设 p: 派赵去,q: 派钱去,r: 派孙去,s: 派李去,u: 派周去

2. 写出复合命题

(1) 若赵去,钱也去 p?q (2) 李、周两人中至少有一人去 s?u

(3) 钱、孙两人中去且仅去一人 (q??r)?(?q?r) (4) 孙、李两人同去或同不去 (r?s)?(?r??s) (5) 若周去,则赵、钱也去 u?(p?q) 3. 设(1)—(5)构成的合取式为A

A = (p?q)?(s?u)?((q??r)?(?q?r))? ((r?s)?(?r??s))?(u?(p?q))

4. 化成析取式

A ? (?p??q?r?s??u)?(p?q??r??s?u)

结论:由上述析取式可知,A的成真赋值为00110与11001, 派孙、李去(赵、钱、周不去) 派赵、钱、周去(孙、李不去) A ? (?p?q)?((q??r)?(?q?r))? (s?u)?(?u?(p?q))?

((r?s)?(?r??s)) B1=(?p?q)?((q??r)?(?q?r))

? ((?p?q??r)?(?p??q?r)?(q??r)) (分配律) B2=(s?u)?(?u?(p?q))

? ((s??u)?(p?q?s)?(p?q?u)) (分配律) B1?B2 ? (?p?q??r?s??u)?(?p??q?r?s??u) ?(q??r?s??u)?(p?q??r?s)?(p?q??r?u) 再令 ((r?s)?(?r??s))=B3,则

B1?B2?B3 ? (?p??q?r?s??u)?(p?q??r??s?u)

6. 构造公式A=(p?q)?( ?q?r)? (?p?q)??r的否证, 从而证明 它是矛盾式. 解 消解序列:

① p?q A的简单析取式 ② ?p?q A的简单析取式 ③ q ①,②消解 ④ ?q?r A的简单析取式 ⑤ ?r A的简单析取式 ⑥ ?q ④,⑤消解 ⑦ ? ③,⑥消解

这是A的一个否证, 从而证明A是矛盾式. 7. 用消解法判断下述公式是否是可满足的: (p??q)?(q??r)?(?q??r) 解 S=(p??q)?(q??r)?(?q??r)

第1次循环 S0=?,S1={p??q, q??r, ?q??r}, S2=? p??q, q??r 消解得到p??r q??r, ?q??r消解得到?r S2={p??r,?r}

第2次循环 S0={p??q, q??r, ?q??r},S1={p??r,?r}, S2=? S2=?

输出“Yes”,计算结束.

(三) 命题逻辑推理理论 二、

结论:由上述析取式可知,A的成真赋值为00110与11001, 派孙、李去(赵、钱、周不去) 派赵、钱、周去(孙、李不去) A ? (?p?q)?((q??r)?(?q?r))? (s?u)?(?u?(p?q))?

((r?s)?(?r??s)) B1=(?p?q)?((q??r)?(?q?r))

? ((?p?q??r)?(?p??q?r)?(q??r)) (分配律) B2=(s?u)?(?u?(p?q))

? ((s??u)?(p?q?s)?(p?q?u)) (分配律) B1?B2 ? (?p?q??r?s??u)?(?p??q?r?s??u) ?(q??r?s??u)?(p?q??r?s)?(p?q??r?u) 再令 ((r?s)?(?r??s))=B3,则

B1?B2?B3 ? (?p??q?r?s??u)?(p?q??r??s?u)

6. 构造公式A=(p?q)?( ?q?r)? (?p?q)??r的否证, 从而证明 它是矛盾式. 解 消解序列:

① p?q A的简单析取式 ② ?p?q A的简单析取式 ③ q ①,②消解 ④ ?q?r A的简单析取式 ⑤ ?r A的简单析取式 ⑥ ?q ④,⑤消解 ⑦ ? ③,⑥消解

这是A的一个否证, 从而证明A是矛盾式. 7. 用消解法判断下述公式是否是可满足的: (p??q)?(q??r)?(?q??r) 解 S=(p??q)?(q??r)?(?q??r)

第1次循环 S0=?,S1={p??q, q??r, ?q??r}, S2=? p??q, q??r 消解得到p??r q??r, ?q??r消解得到?r S2={p??r,?r}

第2次循环 S0={p??q, q??r, ?q??r},S1={p??r,?r}, S2=? S2=?

输出“Yes”,计算结束.

(三) 命题逻辑推理理论 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b3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