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概论论文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17 15: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课程论文

第 1 页

《风景园林概论》

论文

学 院: 明德学院 专 业: 建筑学 班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教 师:

2013 年 11 月 11 日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课程论文

第 2 页

关键字:

湿地公园、喀斯特高原、城市规划、绿化建设 摘要:

贵阳市做为贵州省的中心,其无论是城市道路建设或者是城市建筑设计以及绿化的总体规划,向人们全面的诠释了“爽爽的贵阳” 、“林城贵阳” 这个称呼的意义,所以,作为《风景园林概论》这门课针对的园林造园原理,在这里我们对贵阳市极具代表性的花溪区十里河滩湿地公园进行简单的造园分析。

一、自然、社会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状况

花溪区位于黔中腹地,是贵阳市下属的一个行政区划单位,位于贵阳市南郊,距市中心17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7′— 106°52′,北纬26°11′—26°34′;南北长45公里,东西宽43公里,面积957.60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32.4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15924人,占34.38%,有汉、苗、布依等38个民族。花溪区共辖三镇十一乡,即花溪镇、石板镇、青岩镇,久安乡、麦坪乡、党武乡、燕楼乡、花溪布依族苗族乡、湖潮苗族布依族乡、小碧布依族苗族乡、孟关苗族布依族乡、黔陶布依族苗族乡、马铃布依族苗族乡、高坡苗族乡,区政府位于花溪镇,距贵阳市中心17公里。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632597万元,同比增长15.1%;财政总收入完成68824.1万元,同比增长17.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91元,同比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5318元,同比增长10.3%。区内有贵花、贵新公路,湘黔、贵昆铁路及龙洞堡、磊庄机场,交通发达。花溪区是生态区和贵阳市重要的水源保护区。

(二)自然地理状况 1、地形地貌

花溪区地处黔中高原,花溪区处长江、珠江分水岭,高原分水岭地形极不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课程论文

第 3 页

明显。地面海拔一般为1100~1300m,地形相对高差多小于200m。受南北向褶皱构造控制,山岭、谷地均呈南北向延伸。东南部高坡场背斜区地势较高,海拔一般为1400~1500m,大云顶山峰最高达1622m;中部向斜区地势低,一般地面海拔1100~1200m,其中青岩盆地南缘最低为1050m。可溶碳酸盐岩大面积出露,喀斯特地形分布广泛,其地貌类型主要有丘峰溶原、溶丘洼地、峰林洼地、喀斯特台原等6类,其间发育喀斯特盆地、洼地、漏斗、宽谷、槽谷、喀斯特大泉、伏流、天窗、地下河、天生桥及石林等众多喀斯特形态,其中不少具有重要的旅游观光价值。此外,在花溪——青岩以东和高坡场周围,尚有成片常态地貌(非可溶岩地貌)分布。

2、河流水系

花溪区位居喀斯特高原分水岭地带,全区共有有大小河流51条、总长390公里,有松柏山水库、花溪水库两座中型水库,总库容达7140万立方米,阿哈水库、红枫湖、百花湖的重要流域也在花溪区。主要河流有花溪河、游鱼河、马林河、青岩河及龙井河等。游鱼河及花溪河位于分水岭以北,为乌江南岸支流南明河的上游,属长江水系。花溪河上建有花溪水库及松柏水库,有蓄洪、发电的功能,同时又是贵阳市重要的供水源地。马林河、青岩河及龙井河位于分水岭以南,为红水河北岸支流蒙江的上游,属珠江水系。这些河流均属雨源型河流,水文动态变化大。区内喀斯特地下水丰富,是河流的重要补给源泉。 3、气候

花溪区地处云贵高原的东部,是冬夏季风必经之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由于地势高,气候受高原影响,温度垂直递减率夏季大、冬季小,夏季为0.6℃/100m,冬季只有0.4℃/100m;所以夏天偏凉,冬天偏暖,是一个具有天然空调效应的园区,最适合开展避暑旅游。

花溪区年均气温14.9℃。1月平均气温4.7℃,0℃以下的日数平均10.5天,年极端最低气温-4~-5℃,历史极端最低气温-9.7℃。7月平均气温23.3℃,超过30℃的日数平均5.5天。降水量丰沛,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78.1mm,一年中6月降水最多,其次为5月、7月,冬季降水量最少。年平均日降水量≥0.1mm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课程论文

第 4 页

的日数为177.9天,≥5mm日数为55.2天,≥10mm日数为34.7天。按日均20℃以上为夏季,10~20℃为春季,20~10℃为秋季,10℃以下为冬季计算,花溪春季75天,夏季89天,秋季68天,冬季133天。全年无霜期285天,年均相对湿度81%,年均日照数为1274.2小时,日照率为29%。

4、土壤及生物

花溪区土壤以黄壤分布最广,其他还有石灰土、水稻土、紫色土、潮土和沼泽土。

全区土地面积95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849公顷,全区现有森里面积464778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2.36%。本区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但原始植被,除残留了部分常绿阔叶树种,如椤木石楠、猴樟等之外,已基本不存在。自然植被有针叶林、针落叶混交林、落叶林、疏林、灌从草坡和草坡六大类型。人工植被主要是杉木林和马尾松林,还有以油茶为主的经济林和一些牧场,全区森林覆盖率为26.07%。栽培及野生植物120多个科,1000多种和变种,有香果树、铁杉、油杉、鹅掌楸、青钱柳、三尖杉、银杏、榉树、乐东拟单性木兰、水海莱花等珍稀树种。

动物种类丰富,有鱼类10科50种,两栖类6科17种,爬行类7科18种,鸟类35科114种,兽类20科48种;总共78科247种,占全省810种的30.05%。

二、环境现状

花溪区的喀斯特地貌多是分布连续的、面积广大的质纯、层厚的石灰岩和白云岩,给喀斯特发育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再加上地质构造复杂,不仅经向、纬向及扭动构造相互交接、复合、重叠,且经过长期的湿热热带、亚热带环境下,和强烈的大面积、大幅度自东西倾斜上升,并伴以局部断块上升和断陷盆地的相对下降的新构造运动控制下,形成切害强烈,地势起伏大,喀斯特发育复杂,区域分异明显,地貌类型多样等独特特点,使得花溪的喀斯特是一个非常具有优势的旅游资源,如天河潭国家风景区、高坡草场。但也正是由于丰富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碳酸岩石的透水性强,成土速度慢,土壤土层浅薄,土体不连续,土壤持水力差,所以地下径流丰富,地表水相对缺乏,相对异质性大。又由于降水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课程论文

第 5 页

量大,雨水冲刷淋失严重,使得水土流失情况很容易发生,切现在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也比较严重,使得现有的保护较好的喀斯特地区也十分脆弱,很容易受到破坏,一旦被破坏掉将很难再进行恢复,形成大面积的岩石裸地,土地利用价值降低,使得干旱洪涝灾害频发。因此这是花溪区喀斯特生态环境的一个严峻考验。

花溪区的森林也多是在喀斯特地貌上,所以森林面积受到喀斯特地貌的限制。由于土壤母质多为碳酸岩,所以土壤钙质含量高,是森林生长的一个限制因子。本区域的天然林植被较少,多数为人工林,植被种类不够丰富,物种多样性不高,生态群落或系统不够稳定。花溪区人多地少,森林砍伐现象较为严重,森林生态系统受人类干扰影响程度大。森林林分质量不高,蓄水保水力弱。有的地方形成了稀疏林,有的成为灌木林,极大地影响了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和对雨水的缓冲能力,暴雨过后山洪暴发,沟、渠、塘、坝被冲毁,沮漳河流域险情不断,内积成灾,沿岸农作物被淹,造成大幅度减产,人民生命财产及生活、生产受到很大影响。

花溪区是贵阳市的重要水源供应地。区内的水源河流的水质都达到了II类地面水水质标准,没有污染。但是在水源地保护圈的范围内还受到人类生产活动的严重干扰和破坏,如水源保护区内的旅游消费活动和村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活动,这对花溪区的水源地保护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花溪区是一个重要的湿地地区,有天然的河流湿地、河漫滩,也有人工的水稻田、池塘、沟渠等。多样的湿地类型,为各种生物营造了安全的觅食、栖息、繁殖场所,同时也为开展湿地公园的科普、科研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湿地生态系统中有维管束植物495种,其中湿地高等植物51种,占贵州省内湿地高等植物总数(185种)的27.6%。另外,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种(不包括栽培种);贵州省二级保护植物1种,且为贵州湿地特有种;国家珍惜保护动物3种。 花溪区是一个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旅游资源开发带来的破坏也很多,在花溪的各个风景园区如花溪公园、天河潭等游人对环境的破坏很大,人类将垃圾带入自然环境,是对环境的一大破坏。

花溪区因不是贵阳市的主要工业,以及区内森林植被覆盖率高等因素影响,使得区内空气环境质量较好,基本没有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物,符合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80%以上。同时花溪区内的噪声污染较少,为人类生活提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课程论文

第 11 页

(图7.园路中分带色块和园路远方现代亭植物配置)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失败和不足的实例剖析和建议改进措施 (一)实例剖析和建议

在参与工作的工程中,通过实地观察,记录情况,向领导反应情况的过程中。 领导也教会我们怎样基本解决负面问题。而我的目的就是要深入研究怎样最好的 因地制宜解决绿化种植的负面问题。 研究结果如下:

1、实例现象:

北广场花溪河东岸(民俗广场)非洲菊的种植区种植面积较小,而因为人工 播种误差而导致播种密度过小。因此当非洲菊花期来到时。远距离观赏能很好的 体现繁花似锦的景观效果,但当近近距离观赏时。则显得花丛密度过小,挤挤攘 攘。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课程论文

第 12 页

建议改进措施:

a.施工人员对非洲菊种子生长能力,花期整体效果和单位面积内的播种量没 有仔细研究。再没有得出科学的结论前就进行草率施工。改善措施:施工人员应 针对不同的种子向上级或种子出售方咨询该种子种植相关的要求以达到最好的效 果。

b.花色不一的非洲菊,在北广场东岸种植地区整体过多。单独种植面积大多 数又太小。改善措施:应多配植多种花期时间不同季节、植株高度不同的植物。 用以改善整体景观的季节效果。

2、实例现象:

北广场花溪河东岸(民俗广场)建有三个现代亭。其中中间位置的现代亭周 围的银杏移植到广场后生长状况不佳。少数出现濒死现象。导致场地出现近距离 观赏过于空旷的弊端。 建议改进措施:

a.银杏起苗时,须根被全部截掉。主根被截掉过多。球包太小。移植后导致 后期生长根部无法提供足够的养分。改善措施:针对种植地的不同状况调整移植 植物根部球包的大小。保证存活率。

b.银杏种植地周围场地砂石过多,地平下20-30公分左右有过多的大型块石。 难以去除完全。只能加铺10公分左右的种植土。因此土壤环境不佳也是导致银 杏生长不佳的一大因素。改善措施:应选择适应性较强的树种进行该地的绿化种 植。

保证景观效果。

c.移植时期正值夏季丰水期。但因气候异常,半月余不见雨水。日晒过于强 烈,而导致干旱。只能用小型抽水泵抽取河水进行灌溉。并且加盖遮阴网。但是 仍然不能满足生长存活需求而导致出现少数濒死现象。

改善措施:在起苗、存放、运输过程中都要进行水分补充。请示上级调用水车。 大型水泵进行灌溉支援。

3、实例现象: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课程论文

第 13 页

北广场花溪河西岸自行车停放处北面临时绿化用地上。是以草坪平铺再搭配 种植大小乔木的方式进行的绿化。但是该地种植草坪与琴丝竹出现移植后大面积 枯黄死亡现象。在冬季观赏弊端效果不明显。当春季来临,植物新陈代谢周期变 短。生长加速大地新绿的时候。枯死的弊端就会明显显现出来。而且该地临近花 溪大道。将严重影响公园整体在群众眼中的形象。也会间接影响到施工方的声誉。 建议改进措施:

a.该地原是一块附近居民排污用的废弃荒地。场地上杂草丛生,凹凸不平。 经过填挖方后稍有改观。但种植条件仍然不理想:砂石过多、可供种植的土 壤层稀薄贫瘠、深浅不一、积水淤泥众多等。改善措施:针对该现象应因地制宜 选择适应性较强的品种进行绿化种植。在工程预算能力范围内适当填埋种植土20 —30公分。改变场地种植土壤的条件。保证植物种植的存活率和景观效果。做好 湿地公园北段的“门面”。给公园效果和群众影响加分。

b.该地铺种的草坪和琴丝竹是从别地移植而来。草坪规格是30×30cm.厚度 在5-7cm之间。竹子规格是胸径Φ3-5cm.高度200-250cm.在移植工作前期。草 坪与竹子原生长状况优良不均。良莠不齐。在起坪(起苗)、捆扎、存放、运输 过程当中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再加上天气干旱炎热。而导致运输到该地进行种植 时就出现部分枯黄现象。后期水分又补给不足。从而直接导致草坪和竹子后期大 量枯死。琴丝竹的起苗根部球包过小。与民俗广场银杏的状况相同。根部短期内 无法恢复补给能力。导致植株枯死。改善措施:在起苗、存放、运输过程中都要 进行水分补充。请示上级调用水车。大型水泵进行灌溉支援。针对种植地的不同 状况调整移植植物根部球包的大小。保证存活率。另外枯死的植株应在春季旅游 高峰前进行更换。以进一步改善不良的景观效果的状况。

四、研究总结和结论

随着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城市湿地公园,不仅极大丰富了城市公园类型,而且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 高城市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0]。凭借其独特的植物景观,城 市湿地公园正逐步使市民切实感受到湿地作为“城市之肾”的无穷魅力。作为城 市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植物景观营造,是一项综合了诸多学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课程论文

第 14 页

科领域知识和技术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深入研究和实践[11]。本人 坚信,在广大景观设计师的共同努力下,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营造技术必将 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从而营造出更加优美而生态的植物景观。

花溪湿地公园充分发掘了当地的水生、湿生植物资源和引进不同地区的优良 种类,利用它们来美化城市环境和创建有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开发具有贵州自 身人文历史特色的湿地植物景观。值得充分借鉴。水生、湿生植物在其生态保护 和景观设计中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植物难以替代的。同时花溪溪湿地公园植物景观 设计做到了按陆生、湿生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结合景观生态学 理论,巧妙运用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湿地植物,兼顾美学特性,以自然化的理念 创建更富自然野趣的观赏活动空间,营造了富有诗情画意、环境幽雅的城市湿地 植物景观。现今城市湿地公园作为一种新型的景观模式,不论规划理论,还是功 能应用,都不够完善和成熟。[在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中,如何以更自然化的 理念创建更富自然野趣的观赏活动空间,将成为湿地景观规划的重要课题[12]。 在进行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时,要顺应自然规律,保护自然资源,维护自然过 程,即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平衡,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前提,又要以 关爱自然、尊重自然为核心。

参考文献:

[1]俞青青,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四川;四川环境,2007, 26(5);57-59.

[2]黄洁琼,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初探[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2-6. [3]赵思毅,侍菲菲,湿地概念与湿地公园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3.

[4]仇保兴,城市湿地公园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意义[J].中国园林,2006(5);5-8. [5]国家建设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建城[2005] 16号)[EB/OL].(2005-06-24)[2008-11-25].

[6]张毅川,乔丽芳,陈亮明,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建设研究[J].重庆;建筑大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课程论文

第 15 页

学学报,2006,28(6);18-23.

[7]孔杨勇,夏宜平,西溪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景观形成[J] 现代园 林,2006(2);11-23

[8]刘正东,贵阳市花溪十里河滩[EB/OL].(2007-09-06)[2011-11-23]. [9]王少萍,桂天丽,尹春光,王东全,王莹,青岛市园林植物配置技术规范[J].山 东;青岛市林业局,2005(5);2-3.

[10]俞青青,章银柯,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技术探讨[M]河南;华中建筑出 版社,2009(6);27.

[11]芦建国,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J]江苏;南京林业科技开发,2007(8); 23-26

[12]秦佩,田国行,浅议城市湿地公园建设[I]河南;河南郑州农业大学林学园艺 学院,200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av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