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前1000题(8)答案

更新时间:2024-05-03 05: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学考前1000题(8)

1.《学记》中提出的“长善救失”的教育主张,体现了( C )。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C.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2.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菜农。”樊迟退出以后,孔子说:“樊迟真是小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孔子的观点反映了( C )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3.“教育:从摇篮到坟墓。”这是( D )的典型观点。 A.成人教育 B.业余教育 C.在职教育 D.终身教育

4.下列称号与人物之间对应错误的是( C ) A.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泰勒 B.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 C.实验教育学之父—斯宾塞 D.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 C ) 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师说》

6.“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个体的发展具有( B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社会学和历史性 C.相似性和差异性 D.现实性和潜在性

7.教育的“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 B ) A.生产劳动 B.模仿 C.语言

D.动物本能

8.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 D ) A.卢梭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赫尔巴特

9.我国古代很早就有把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的思想,下列选项中表达了这一思想的是( B )

A.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B.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C.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

D.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10.主持“教学与发展”实验研究15年之久的前苏联心理学家是( C ) A.凯洛夫 B.巴班斯基 C.赞可夫 D.卡普捷列夫

11.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做出贡献的是( B ) A.康德

B.裴斯泰洛齐 C.洛克 D.夸美纽斯

12.关于古代教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古代斯巴达军队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是“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投标枪、掷铁饼

B.印度“古儒”学校课程渗透着婆罗门教神学思想

C.古代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 D.古代埃及的文士学校主要目的是培养雄辩家 13..下列不符合教育原理的选项是( B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故学生不能与品行不良的同学交往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故教师要多表扬学生,少批评学生 C.“有比较,才有鉴别”,故教师在教育时可以使用反面教材 D.“听其言而观其行”,故教师不宜要求学生犯了错误总是写检查

14.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完成评价项目的( D ) A.20%~30% B.50%~60% C.60%~70% D.80%~90%

15.英国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A )对教育学的独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于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A.培根 B.卢梭

C.裴斯泰洛奇 D.柏拉图

16.关于教育的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只有积极作用,没有负面影响 B.教育对社会发展只有积极作用,没有负面影响 C.教育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D.教育实现了国家的政治民主

17.将学习过程视为“闻一见一知一行”的学者是( B ) A.老子 B.荀子 C.孔子 D.奥苏贝尔

18.自然科学的教育内容之所以不可能在古代社会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古代社会( D ) A.教育规模的限制 B.教育数量的限制 C.教师水平的限制 D.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19.班主任王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竞赛活动。正如王老师所料,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明显提高。但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之间相互猜忌、隐瞒学习资料等现象日趋严重。上述事实表明教育( D ) A.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 B.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C.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D.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20..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模仿说本质上都否定了教育的( C )。 A.阶级性 B.历史性 C.社会性 D.独立性

21.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B ) A.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柏拉图——趣味教学思想

C.亚里士多德——和谐发展教学思想

D.苏格拉底——启发性教学方法“产婆术” 22.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宋代朱熹对“悱”的解释是( C )

A.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B.达其辞

C.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D.开其意

23.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强调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主张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最早提出这一思想的中国教育家是( B ) A.叶圣陶 B.陶行知

C.胡适 D.郭秉义

24.“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句话所体现的教育教学原则是( C ) A.藏息相辅 B.启发诱导 C.教学相长 D.长善救失

25.1912年发表《对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世界教育观和美感教育的是( C ) A.梁漱溟 B.黄炎培 C.蔡元培 D.陶行知

26.形式教育论的基本观点是( D )

A.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学习知识本身包含着能力的培养 B.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教育的核心任务是让学生“知善”,即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D.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或能力

27.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A )。 A.礼、乐、射、御、书、数 B.《诗》《书》《礼》《乐》《易》《春秋》 C.琴、棋、书、画、诗、词

D.剑术、骑术、游泳、狩猎、棋艺、吟诗

28.王羲之家族中的许多人善于绘画,并出过多位画家。这说明对人的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因素是( C )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内部因素

29.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主要是指( A ) (1)传递文化 (2)深化文化 (3)构成文化本体

(4)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 A.(1)(2)(3) B.(2)(3)(4) C.(1)(3)(4) D.(1)(2)(4)

30.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B )

A.高尔顿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B.遗传素质的差异是人的个别差异的最初原因 C.遗传与环境是可控制、可选择的

D.“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31.我国古代社会提出了“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教育目的,这体现了( B )对教育目的确立的影响。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科技

32.“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由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是( B )的观点。 A.内发论 B.外铄论 C.成熟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33.机体某一方面有缺陷的人,在其他方面可能有超于常人的发展。这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D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34.“皮格马利翁效应”反映了教育者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 C )原则。 A.从学生实际出发

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D.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35.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创始人是( D ) A.赞科夫 B.奥苏泊尔 C.苏霍姆林斯基 D.维果斯基

36.“教育适应生活说”的提出者是( C )。 A.皮格马利翁 B.布鲁纳 C.杜威 D.夸美纽斯

37.下列哪项观点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D ) A.学生应该什么都学,而且什么都要学好 B.为减轻负担,不给学生留作业 C.不要学生考试,尤其是百分制考试

D.教育应该使学生主动、生动、愉快地发展

38.“教育即生长”反映的教育目的论是( C ) A.神学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39.“学会求知,( B ),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成长的支柱。 A.学会合作 B.学会做事 C.学会学习 D.学会协作

40.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处于( A )阶段。 A.大众化发展 B.英才教育发展

C.英才教育发展为大众化 D.英才教育向大众化转变 41.涂尔干说过:“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这种论断指出了教育的目的是促 进个体的( A ) A.社会化 B.全面发展 C.个性化 D.可持续发展

42.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B )。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43.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对象,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D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主体性 D.示范性

44.以下哪种角色是教师职业最显著的标志( C ) A.“家长代理人”角色 B.“学生楷模”角色 C.“知识传播者”角色 D.“严格管理者”角色

45.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C )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46.人们常说:“做教师的不要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这句话提示教师要( C ) A.消除刻板印象 B.淡化教师角色 C.善于换位思考

D.拓宽知识视野

47.我国古代思想家管仲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反映的是教师劳动的( C )特点。 A.科学性 B.艺术性 C.长期性 D.示范性

48.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这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A )特点。 A.示范性 B.创造性 C.系统性 D.复杂性

49.19世纪中叶,根据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行业要求,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课程理论,对欧洲教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英国教育思想家是( B ) A.洛克 B.斯宾塞 C.卢梭 D.科尔伯格

50.关于课程标准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课程标准必须认真研究和把握 B.教师必须全面系统地理解课程标准

C.课程标准有一定弹性,老师不必严格执行 D.课程标准可作为教师检查自己教学质量的依据 51.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教育评价中应( D )。 A.采用“共同建构”的方法 B.坚持价值取向多元化 C.以“对话”为主要手段 D.关注非预期效果

52.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材编写、数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 A ) A.国家课程标准 B.国家教学大纲 C.国家教材标准 D.国家教材计划

53.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B ) A.经验主义课程论 B.学科中心课程论 C.存在主义课程论 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54.经验主义课程认为( B )

A.课程应该有益于促进人的尊严和潜能的发展

B.课程应该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加以组织 C.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而是应该建立一张新的社会秩序社会文化 D.课程标准应该体现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和严密性

5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不包括( D ) A.改变课程功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B.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C.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教授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D.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封闭的现状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结构过干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56.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 C ) A.以国家课程统一实行管理 B.以省级课程管理为主

C.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D.全部下放权力,实行校本教材教学为主

57.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新内容编制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做,以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他所运用的评价方法是( A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甄别性评价 58.1930年以来,“课程即学习经验”是一个相当受重视并影响深远的课程定义,从渊源上说,这种定义是由( B )在20世纪初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赞科夫

59.《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被誉为“现代课程论的圣经”,其作者是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 D ) A.斯宾塞 B.康德 C.涂尔干 D.泰勒

60.杜威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结构是B( ) A.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巩固知识→检查知识

B.设置问题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 C.明确结构、课题和资料→建立假说、推测答案→验证→得出结论 D.个别解释→种类解释→掌握规律→获得理解

61.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主张体现了( B )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62.“宽着期限,紧着课程”是(C )的言论。

A.孔子 B.韩愈 C.朱熹 D.王夫子

63.由学校教师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优势和办学理念,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为( C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特色课程

64.过程模式是由( B )提出来的。 A.泰勒 B.斯腾豪斯 C.博比特 D.斯宾塞

65.回归教育是一种教育理论,它认为人的一生应是学习和工作不断交替、相互结合的过程。接受义务教育或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后就业的成年人,应在需要时有机会返回学校去学习。下列教育类型属于回归教育的是( C ) A.九年义务教育 B.幼儿园学前教育

C.某厂技术人员为充电,到本单位举办的职工夜校学习英语 D.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两年全日制学习之后参加一年的实习 66.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B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贝尔

67..在教学中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利用图片、录像等体现了教学的( B )原则。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循序渐进 D.巩固性

68.我国小学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普遍采用的、广为人知的一种教学模式是( A )。 A.传递一接受式 B.自学一辅导式 C.引导一发现式 D.师范一模范式

69.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的是( A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70.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B ) A.练习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发现法

71..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把教学过程录制下来,课后进行分析。这种形式我们称之为( C ) A. 慕课 B.反转课堂 C.微格教学 D. 新教育

72.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是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测定的评价是( B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正是评价 D.非正式评价

73.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的不足之处在于( D ) A.不利于教师权威树立

B.不利于学生在短时间获得系统的知识 C.不利于教师面向单个学生 D.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74.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教育家是( D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子思

75.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也要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条原则是( D )。 A.因材施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76.主张教师不再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B ) A.班级授课制 B.道尔顿制 C.特朗普制 D.个别教学

77.“闻之不若见之”体现了( A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am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