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说明书 贵州省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发展规划10.16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17 06:2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说明书

目 录

第一章

环境条件和项目概况 ................................................................................ 1

一、 背景分析 .............................................................................................................................................................. 1 二、 环境条件 .............................................................................................................................................................. 2 三、 社会经济 .............................................................................................................................................................. 2 四、 区域文化 .............................................................................................................................................................. 3 五、

项目概况 .............................................................................................................................................................. 3

第二章 规划总则................................................................................................... 3

一、 规划范围 .............................................................................................................................................................. 3 二、 规划依据 .............................................................................................................................................................. 3 三、 规划期限 .............................................................................................................................................................. 4 四、 规划原则 .............................................................................................................................................................. 4 五、 指导思想 .............................................................................................................................................................. 4 六、

规划目标 .............................................................................................................................................................. 5

第三章 总规修订与调整专章 ................................................................................ 5

一、 《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总体规划》(2013-2020年) .................................................................. 5 二、

乡镇总体规划 .................................................................................................................................................... 10

第四章 控制性详规专章 ..................................................................................... 11

一、 通则 .................................................................................................................................................................... 11 二、 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及控制 ................................................................................................................................. 11 三、 土地使用强度控制............................................................................................................................................. 12 四、 道路交通设施控制............................................................................................................................................. 12 五、 水源及水体利用控制 ......................................................................................................................................... 13 六、 配套公用设施控制............................................................................................................................................. 13 七、 绿地控制 ............................................................................................................................................................ 14 八、 市容卫生控制 .................................................................................................................................................... 14 九、 市政公用设施 .................................................................................................................................................... 15 十、 综合防灾 ............................................................................................................................................................ 19 十一、

度假产品体系规划 ....................................................................................................................................... 20

第五章 修建性详细规划专章 .............................................................................. 20

一、 项目概况 ............................................................................................................................................................ 20 二、 项目区功能与规模 ............................................................................................................................................ 21 三、 空间结构规划 .................................................................................................................................................... 22 四、 公共基础设施规划 ............................................................................................................................................ 23 五、 道路交通规划 .................................................................................................................................................... 23 六、

绿化景观规划 .................................................................................................................................................... 23

第六章 旅游开发条件评价 ................................................................................. 24

一、 旅游资源条件分析 ............................................................................................................................................ 24 二、 主要旅游资源分析 ............................................................................................................................................ 25 三、 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 25 四、 SWOT 分析 ........................................................................................................................................................... 26 五、 现状问题分析 .................................................................................................................................................... 27 六、

旅游发展方向 .................................................................................................................................................... 28

第七章 客源市场分析......................................................................................... 28

一、 客源现状分析 .................................................................................................................................................... 28 二、 分析结论 ............................................................................................................................................................ 30 三、

目标市场定位 .................................................................................................................................................... 31

第八章 环境容量分析......................................................................................... 32

一、 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 32 二、 计算结果 ............................................................................................................................................................ 32 三、 度假区客源规模 ................................................................................................................................................ 32 四、

游客容量控制措施 ............................................................................................................................................ 32

第九章 旅游景区策划与功能区布局 .................................................................. 32

一、 旅游发展构想 .................................................................................................................................................... 32 二、 空间结构规划 .................................................................................................................................................... 36 三、

空间规划构想 .................................................................................................................................................... 36

第十章 分区规划设计......................................................................................... 36

一、 北部生态滨湖养生区 ........................................................................................................................................ 36 二、 中部山地森林运动区 ........................................................................................................................................ 36 三、 南部乡村田园艺术区 ........................................................................................................................................ 37 四、

山顶文化商务疗养区 ........................................................................................................................................ 37

1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说明书

第十一章 景观系统规划设计 .............................................................................. 37

一、 景观规划构思 .................................................................................................................................................... 37 二、 景区景观营造 .................................................................................................................................................... 38 三、 景区风貌塑造 .................................................................................................................................................... 38 四、

景观小品设计 .................................................................................................................................................... 38

第十二章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 39

一、 现状及问题 ........................................................................................................................................................ 39 二、 旅游交通规划原则............................................................................................................................................. 39 三、

旅游交通规划 .................................................................................................................................................... 39

第十三章 工程管线系统规划设计 ...................................................................... 40

一、 给水工程规划 .................................................................................................................................................... 40 二、 排水工程规划 .................................................................................................................................................... 41 三、 电力工程规划 .................................................................................................................................................... 42 四、 电信工程规划 .................................................................................................................................................... 42 五、

燃气工程规划 .................................................................................................................................................... 42

第十四章 服务设施规划设计 .............................................................................. 43

一、 旅游度假项目规划............................................................................................................................................. 43 二、

旅游服务体系及游览设施规划 ......................................................................................................................... 45

第十五章 用地与竖向规划设计 .......................................................................... 45

一、 规划原则 ............................................................................................................................................................ 45 二、 竖向规划地面形式............................................................................................................................................. 46 三、 竖向与整体风貌景观 ......................................................................................................................................... 46 四、 竖向与道路广场................................................................................................................................................. 46 五、

竖向与排水 ........................................................................................................................................................ 47

第十六章 绿化规划 ............................................................................................. 47

一、 绿化原则 ............................................................................................................................................................ 47 二、 绿化系统规划 .................................................................................................................................................... 47 三、

植物配置 ............................................................................................................................................................ 48

第十七章 环境保护规划 ..................................................................................... 49

一、

生态环境影响评估............................................................................................................................................. 49

二、 生态保护原则 .................................................................................................................................................... 50 三、 生态保护目标 .................................................................................................................................................... 50 四、 生态保护分区规划 ............................................................................................................................................ 50 五、

生态分类保护规划 ............................................................................................................................................ 50

第十八章 防灾与卫生规划 ..................................................................................53

一、 综合防灾规划 .................................................................................................................................................... 53 二、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 57

第十九章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投资估算 .......................................................... 58

一、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58 二、 投资估算 ............................................................................................................................................................ 58 三、 经济评价 ............................................................................................................................................................ 59 四、 经济效益分析 .................................................................................................................................................... 61 五、

风险预测及对策 ................................................................................................................................................ 61

第二十章 近期建设规划(2014-2017)及年度计划 ......................................... 62

一、 近期建设规划 .................................................................................................................................................... 62 二、

年度计划 ............................................................................................................................................................ 64

第二十一章 立项建议书 ..................................................................................... 66

一、 项目概况 ............................................................................................................................................................ 66 二、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66 三、 建设原则和目标 ................................................................................................................................................ 67 四、 项目建设方案 .................................................................................................................................................... 67 五、 景观系统建设方案 ............................................................................................................................................ 68 六、 景区风貌塑造 .................................................................................................................................................... 68 七、 基础设施方案 .................................................................................................................................................... 69 八、 绿化方案 ............................................................................................................................................................ 69 九、 环境保护与卫生 ................................................................................................................................................ 70 十、 防灾 .................................................................................................................................................................... 71 十一、 项目实施进度 ............................................................................................................................................... 72 十二、 投资估算 ....................................................................................................................................................... 72 十三、 效益评价 ....................................................................................................................................................... 73 十四、

项目建议 ....................................................................................................................................................... 73

2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说明书

第一章 环境条件和项目概况

一、

背景分析

1. 全民休闲时代的到来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指出,到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

度基本得到落实,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增长,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休闲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国民旅游休闲质量显著提高,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旅游休闲体系基本建成。《纲要》的颁布,为我国休闲

旅游提供了法规保障和政策支持,引导鼓励国民进行休闲度假。全民休闲时代的到来为习水县鳛部生态文化旅游

景区旅游提供了更为充足的客源市场,促进景区旅游的建设。

2.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逐步推进

2009年7月,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是继钢

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个重要的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

略性产业。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纳入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

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鳛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将深度挖掘鳛部地域特色文,通过文化旅游纵向延

长产业发展链条,以红色文化为中心横向扩大产业发展空间,以综合体内地方特色文化为核心,充分发挥文化产

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全国生态建设规划”的呼吁

生态示范区建设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场重大革命。自1994年起国家环保局组织就制定了“全

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2009年被确立为“生态旅游年”,希望通过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以旅游为龙头产业,

带动其它行业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本项目积极响应国家生态建设规划,以创立国家级旅游型生态示范区为目

标,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生态经济学原理,合理组织、积极推进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建立良性循环的经济、社会和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确保在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

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从而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4. 以生态度假为旅游转型模式

中国旅游业正处于传统观光旅游向时尚、休闲、度假旅游转型阶段。并且其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其中生

态旅游的发展是比较成功的,平均年增长率约20%,作为旅游产品中增长最快的部分。本次规划提出“生态度假”

的概念,以“生态旅游”+“各具特色的度假方式”作为本次规划的核心模式。以促进贵州省习水县坭坝乡、寨坝

镇、大坡乡、仙源镇、双龙乡避暑度假产业、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有效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带动城乡统筹,推进黔北地区融入重庆一体化发展。 5. 贵州省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

紧紧抓住国发二号文件为贵州加快发展提供的重大历史机遇,将黔北山区农村发展与生态度假旅游有机结合,

将黔北山区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产品与成渝客户市场有机结合,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

水利工程设施、公共配套设施的完善,形成城镇与乡村的互动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

黔北山区实现加速发展、转型跨越、脱贫致富树立典范,开创城乡区域协调、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

6. 《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对贵州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

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文化旅

游发展创新区”为贵州的“战略定位”之一。在最近完成初稿的《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大纲中,

提出贵州未来将打造成为“国家公园省”。 以打造“国家公园省”为目标,不仅将出台支持贵州开展旅游产业综

合改革的细则,亦将对贵州扩大开放、开拓国际市场作出定位。

在长期的建设与发展后习水目前具备以下特点:

“黑色经济”---现状:煤炭年产量已达300万吨,享有“黔北煤海”的美誉。但是对环境污染较高。

“白色经济”---赤水河岸拥有各类规模的白酒产业基地。全县白酒产量已达3.7万吨。但白酒企业规模小,

品牌效益差。

“红色经济”---“四渡赤水“陈列馆、”女红军“纪念馆等一批红色重点度假区建设完成。

“绿色经济”---绿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比较薄弱,分布较散。

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相关配套产业也急需提速,以此来保证习水旅游业的发展态势。需要统筹全县以及周

边地区,加快产业整合,促进产业升级,带动习水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发展。

绿色经济走廊未来将与红色经济、白色经济连接成片,占据习水半壁江山,将成为习水县区域经济大战略中

至关重要的一枚棋子!

7. 江习高速公路的建设

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处于重庆市、贵州省和四川省三地交界处,与赤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面山国家级

风景名胜区为邻。相互竞争带来发展动力,而联合发展更带来发展机遇。江习高速公路的建设,将打通本规划区

与周边地区的连接网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本规划区的发展潜力,实现本规划区与周边区域的互赢。

8. 贵州省全面实施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2013年, 贵州在全面实施《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的同时,将建设100个旅游景区纳入全

省“5个100工程”;将全力打造100个旅游景区发展平台,确保全省旅游经济实现25%以上的增长目标。贵州省

1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说明书

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的相关政策,将极大促进本规划区旅游业融入到全省主战略中,形成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依存互动、融合发展的旅游景区。

二、 环境条件

1. 区位交通

2.1 地理区位

习水地理坐标为东经105゜50′20″—106゜44′30″,北纬25゜06′35″—28゜50′17″,地处黔北、渝西、川南交汇地带, 与遵义市的桐梓县、赤水市、仁怀市山水相依;与重庆市的綦江区、江津区为邻;与四川省的古蔺县、合江县接壤。县城距贵阳360公里,距重庆市254公里,距四川省泸州市155公里,距遵义市200公里。

2.2 交通区位

习水交通便利,遵赤高速贯穿全境、习犁路、习赤路、茅习路、马合路,构建了通向重庆、成都、贵阳的出境通道,成为黔北通向渝川的枢纽和咽喉。

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处于黔北、渝西、川南旅游金三角交汇地带,江习高速、渝黔高速公路毗邻而过,规划区至重庆市150公里,距江津80公里,距綦江区60公里,距遵义市170公里,距贵阳市312千米,距四川省泸州市155公里,距遵义市200公里。江习高速公路四面山互通可以到达规划区,通车以后,重庆主城区与规划区将实现全高速连接,在途时间将缩短至2小时以内,真正实现“快旅慢游”,交通条件将为规划区带来发展机遇。

2.3 周边关系

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位于鰼部园区中部,西侧紧邻习水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自然保护区外,其东靠丁山坝,西连独石溪4A级景区,北有省级风景名胜区清溪沟4A级景区,西南有习水国家森林公园飞鸽子4A级景区、国家风景名胜区丹霞谷4A级景区,周边良好的生态、丰富的景区资源,将为景区旅游发展奠定良好的旅游市场基础。 2. 自然环境

2.1 气候气象

规划区平均海拔1960米以上,年平均温度12.6摄氏度,无霜期280天,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春冰雪连绵、夏秋凉爽宜人,年温差小,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热同季,常年云雾缭绕,胜似人间仙景,气候条件优越,是不可多得的避暑胜地。

2.2 地形地貌

习水地势复杂多样,属中山峡谷地貌区。东、西、北三面边缘及中部双龙、茶园、白坭、土河一带高,西南部及习水河、綦江河谷区低。东部的黄沙岩海拔1871.9米,是境内最高峰;西部制高点蔺江梁子海拔1661米,

北部制高点轿子山海拔1751米,形成三角鼎立之势。西部赤水河出境处河滩地段海拔275米,为全县的最低点,相对高差1596.9米。地貌格局由山原、中山、低山、河谷、台地及山间坝地构成山地结构。海拔分类占全县总面积为800米以下的低山河谷地区17%;800-1200米的低中山、中山峡谷地区39%;1200米以上的中中山、中

山地区44%。

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位于寨坝镇凤凰村和友谊村,属山区半山区地势,呈东面高西面低的单向坡地形,海拔在860米—1410米之间,平均海拔960米,最高海拔在大茅坡尖尖山。

2.3 核心资源 极致单坡—大茅坡

规划区整个用地范围呈现一条长8公里,平均宽度1.5公里,坡度15%—20%的原生态单向西坡,不管是山顶还是山腰,极致的单坡地形都能让每一个建筑获得极佳的视野。

极致视野—西眺四面山景区

规划区西望可以望见10公里以外的江津四面山景区,玄武山、笔架山尽收眼底,视域范围达到15公里。 极致视野—东眺丁山湖度假区

规划区东望可以望见5公里以外的丁山湖度假区,视域范围达到12公里。 极致风谷—迎风坡

寨坝镇和大坡乡所在南北向凹谷地区,夏季盛行西南季风从南部进入凹谷,形成固定的风势;规划区凭借其独特的极致西向单坡地形,形成一片整体迎风坡,夏季风资源极佳。

极致大地艺术

规划区内天然形成蜿蜒的地形曲线,特别利于宏伟的大地艺术景观打造。

三、 社会经济

3.1 行政区划及人口

习水县全县辖14个镇、9个乡、1个工业经济区,221个村(居)委会,幅员面积312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7万人。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目前由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管理,规划区总面积15 平方公里,总人口560人,住户130户。

3.2 经济发展

2011年,习水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9104万元,比去年增长1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06054万元,比去年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60291万元,比去年增长21.2%,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201596万元,增长18.4%,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8695万元,增长32.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52759万元,比去年增长16.3%。

2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说明书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去年的19.6:39.9:40.5调整为17.13:42.04:40.83。全县人均生产总值为9933元,比去年增加1625元,同比增长19.6%。

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现状经济产业主要有以茶叶、中药材、干果为主种植业,以黔北麻羊、黄牛、生猪等、生态鸡等养殖为主的畜牧业以及林业、旅游业、矿产业;有大米、黔北麻羊、高寒冰糖翠西瓜、杨梅、葛根粉、杨梅酒、蜂蜜、方竹笋,野生天麻、马桑菌、冻菌、野厥巴、野生猕猴桃等名特产品。

四、 区域文化

4.1 历史文化

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经考证,一万五千多年前,便有人类在习水繁衍生息,巴蜀文化的发展和兴盛,在习水这块土地上留下了深远的痕迹。境内拥有天平天国转战习水、红军长征在仙源、坭坝乡剿匪等众多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留下了丁山坝“僰族皇城遗址”、摹崖石刻、悬棺、崖墓等诸多历史遗迹。

4.2 民间习俗

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是一个乡土风情浓厚、民族特色明显的区域,这里至今还保留传承着传统的生活方式,至今区域还保留有保留有寨坝钱杆舞、苗家皮鼓与芦笙舞、苗家山歌、花灯戏、蒿支龙“斗雄”等传统传统舞曲杂技;有竹编、棕编、石刻石雕、民居建造等传统工艺;有打糍粑、擂子、打竹笋等传统生活方式;以及哭嫁、娶亲、跳丧等婚丧习俗,过赶年、除夕、端午等传统节庆活动;舞曲杂技、传统工艺、生活方式、节庆等习俗凸显产业园地域文化、展现了区域独特魅力。

4.3 民间传说

鰼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物资丰富、地域广袤、文化底蕴深厚,在这广袤的土地上拥有许多优美的传说,

在这里有着杨梅情深、飞鸽子情缘等感人的爱情故事,也有五虎寻羊、天池传说等民间传奇故事,更有着连白坝

怪异现象、八字桥村尖峰石笋、九凤起丹霞等神话传说,优美的传说诉说着产业园的故事、见证地区沧桑变迁的

历史进程、为地区再添魅力之笔。

4.4 宗教文化

鰼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宗教文化浓厚,九凤山金龙寺道教是黔渝边界地区早已闻名遐尔的道教圣地,九个山头像九只展翅欲飞的凤凰,静静屹立于飞鸽河边,临毫嬉戏,故名九凤山,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传说中的观音菩萨生日、成道日和涅盘日(出家日),这3天供奉、许愿、烧香的佛子人最多,关于观音的传说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五、 项目概况

5.1 习水县鳛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位于习水县东北角,是以寨坝镇凤凰山为主要规划范围,景区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拥有良好的生态文化资源,平均海拔960米,平均气温12.6摄氏度,平均森林覆盖率68%,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2500个,是习水县城的100倍,被称作“避暑胜地”和“养生天堂”。

5.2 景区主要依托凤凰山极致单坡,依托良好的生态、独特的资源,逐步成为重庆主城区避暑休闲度假的首选地。近年来,习水县委、县人民政府启动习水河流域国家级“生态农业之乡”和“绿色旅游胜地”的品牌打造,提出了“将产业园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奋斗目标,确立以文化旅游产业统领区域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乘着渝黔高速、江习高速建设的绝佳契机,习水县鳛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将迎来跨越式发展。

5.3 习水县鳛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是全省重点打造的100个旅游景区中之一,项目用地面积1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约8.8平方公里。

5.4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度假区基础设施、旅游交通公路、森林景观大道、游客接待中心、城(景)区导示系统、度假区智能数据化管理系统、户外运动基地、大型演艺项目、休闲度假设施以及星级酒店建设等项目。目前推进了凤凰山组团景观大道、展示中心广场、供水管网30、污水垃圾处理场等项目。

5.5 通过《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的编制,将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贵州省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黔北地区国际生态度假示范区。

第二章 规划总则

一、

规划范围

规划旅游景区位于习水县寨坝镇,是以寨坝镇大茅坡为主要规划范围,规划区东至寨坝镇凤凰村凤凰山大茅坪

山脊线,北达寨坝镇友谊村回龙庙、岗子上、转山丘,南抵寨坝镇集镇北部入口晒金寺,西以302县道(寨坝两

路-大坡乡)为界,景区规划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

二、 规划依据

1. 法律法规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订)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修订)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条例》(国务院1994年10月9日颁布)

3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说明书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10年)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修订)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年修订) 2. 有关部门规定、标准与规范

2.1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2.2 《城市公共休闲服务与管理基础术语》(GBT28001-2011) 2.3 《城市公共休闲服务与管理导则》(GBT28002-2011) 2.4 《城市中央休闲区服务质量规范》(GBT28003-2011) 2.5 《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6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GB/T18972-2003)

2.7 《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年9月6日国务院第149次常务会议通过) 2.8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 2.9 《贵州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 2.10 《遵义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9) 2.11 《贵州省森林公园管理条例》(2009)

2.12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 2.13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标准(试行)》 2.14

《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

3. 相关规划

3.1 《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3.2 《贵州省习水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年) 3.3 《贵州省习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3.4 《贵州省习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年) 3.5 《贵州省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5-2020年) 3.6 《贵州省习水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9-2020年) 3.7 《习水县“十二五”规划》

3.8 《贵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2007-2020)》

3.9 《贵州省习水县鳛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总体规划》(2013-2020年)

3.10 《习水县寨坝镇总体规划》(2014-2030年) 3.11

相关专项规划

4. 相关政策

4.1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 4.2 《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4.3 《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 4.4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2013年工作方案》(黔府办发【2013】13号)

4.5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5个100工程”建设政策措施的意见(黔府发〔2013〕15号) 4.6 省领导在第九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4.7 陈敏尔省长在100个旅游景区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4.8 寨坝镇、坭坝乡、大坡乡等乡镇政府工作报告

三、 规划期限

近期:2014—2017年; 远期:2018—2022年。

四、 规划原则

1. 生态优先原则; 2. 市场导向原则; 3. 品牌战略原则; 4. 多元受益原则; 5. 政府主导原则。

五、 指导思想

1. 确定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融入成渝经济区旅游发展大环境的指导思想,提升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在习水县发展战略的地位,积极进取,有序推进,将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创建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生态旅游度假示范区。

2. 确定保护生态合理开发的指导思想,突出可持续发展理念,维持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的最佳生态环境,创建生态宜人、景致优美、民俗丰富的最佳的旅游环境。

4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说明书

3. 确定发展旅游与致富农民齐头并进的指导思想,将发展度假旅游作为致富农民的两项支撑措施。 4. 确定区域协调、错位竞争、主题经营的指导思想,深入分析渝南黔北旅游客源市场特征,结合本地区资源条件,设计相应的旅游产品,塑造本地区的良好形象,打造独特的有市场影响力的旅游产品品牌。

5. 确定长远规划与分期实施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合理安排各种基础设施、生态农业和旅游项目的建设时序,力争做到远期具有前瞻性,近期具有可操作性。

6. 确定基于地域特征创新度假文化的思想。在景区度假用地内,应结合黔北气候、环境、文脉等特征,创作适宜当地地域特征的生态建筑,不应抄袭、模仿“北美风情、西班牙风情、法式风情”等等所谓的国外风情建筑,创新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的独特风格和地域符号。

7. 提倡多层建筑屋顶做绿色生态化处理,利用屋顶植草、栽花、种植灌木、形成生态屋面,体现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的绿色生态建筑特色。

六、 规划目标

1. 建设国际国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贵州省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黔北地区国际生态度假示范区,使之成为带动区域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进一步彰显旅游景区的魅力,提升旅游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开放度,成为贵州旅游的重大示范工程和国际新品牌。

2. 建成功能完备、服务设施达国际标准的世界级一流生态度假地,成为世界性最佳低碳人居环境示范区和世界性热点休闲度假旅游区,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精品旅游线路和精品旅游景区,培育形成国际具有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切实提高地区农民经济收入。

3.充分把握利用用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加强绿化、景观和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加强对生态环境和景观资源的保护,努力把规划区建设成为亚高山森林型省级旅游度假区、渝南黔北山地避暑休闲度假领军品牌、以旅游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第三章 总规修订与调整专章

一、

《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总体规划》(2013-2020年)

1. 总体概况

习水县鳛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位于习水县东北角,是以坭坝乡、寨坝镇、大坡乡三个乡镇的全境和仙源镇1000米海拔以上区域为主要规划范围,园区总面积约608.4平方公里,总人口15.7万人,拥有良好的生态文化资源,平均海拔1000米,平均气温12.6摄氏度,平均森林覆盖率68%,是避暑、养生佳地。

规划区主要有飞鸽森林公园、大小鼓池高山湖泊、清溪沟峡谷风貌、仙源自然风、高山草场、凤凰山极致单

坡等优势旅游资源,依托良好的生态、独特的资源,产业园逐步成为旅游休闲避暑的首选地。近年来,习水县委、县人民政府启动习水河流域国家级“生态农业之乡”和“绿色旅游胜地”的品牌打造,提出了“将产业园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奋斗目标,确立以文化旅游产业统领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乘着渝黔高速、江习高速建设的绝佳契机,习水县鳛部生态文化旅游园区将迎来跨越式发展。

2. 旅游资源分析 2.1 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按照中国国家旅游局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GB/T 18972-2003),对鰼部生态文化旅游园内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在八大类型中,①地文景观类拥有37种基本类型中的8种,共9个单体;②水域风光类拥有15种基本类型中的2种,共2个单体;③生物景观类拥有11种基本类型中的3种,共 12个单体;④天象与气候景观拥有8种基本类型中的3种,共3个单体;⑤遗迹遗址拥有12个基本类型中的1个,共2个单体;⑥建筑与设施拥有基本类型49个中的5个,共20个单体;⑦旅游商品拥有基本类型7类中的

4个,共21个单体;⑧人文活动拥有16个基本类型中的7种,共18个单体。因此,鰼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的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大、类型多的特点。 表1:

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一览表

基 本 类 型 调 查 单 体 主类 全 国 习 水 规划区 占习水县比例% 单体数 占单体总数% 地文景观 37 22 8 36.4 9 10.1 水域风光 15 8 2 25 2 2.2 生物景观 11 8 3 37.5 12 13.5 天象与气候景观 8 3 3 100 3 3.4 遗址遗迹 12 6 2 33.3 2 2.2 建筑与设施 49 32 10 31.2 20 22.5 旅游商品 7 6 4 66.7 21 23.6 人文活动 16 11 7 63.6 18 20.2 合 计 155 96 39 40.6 89 100

表2:

旅游资源类型表

主类 亚类 基本类型 名称 AA综合自然旅AAA山丘型旅游地 飞鸽景区 游地 AAF自然标志地 地球同纬度面积最大的习水峡谷型原生性A地文景观 阔叶林带 ABA断层景观 丹霞板状河床—飞鸽水上公路 AB沉积与构造 ABB褶曲景观 红色沙岩景观 ABF矿点矿脉与矿黔北煤海 5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说明书 石积聚地 ABG生物化石点 五彩飞鸽石、树化石 AC地质地貌过ACE奇特与象形山乌龟石,五虎寻羊 程形迹 石 I岸滩 赤水河岸滩 B水域风光 BA河段 BAA观光游憩河段 习水河 BD泉 BDA冷泉 九凤山金龙寺圣水 CAA林地 飞鸽人工森林,杨梅林,楠竹林,柳杉林,CA树木 柏树林 C生物景观 CAB丛树 桫椤,南方红豆杉,福建柏,珙桐,鹅掌楸,香果 CD野生动物栖CDB陆地动物栖息息地 地 习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D天象与气DB天气与气候DBA云雾多发区 飞鸽石寨门云海 候景观 现象 DBB避暑气候地 飞鸽林场 DBE物候景观 飞鸽雪景,仙源雪景 EB社会经济文EBA历史事件发生E遗址遗迹 化 地 狮子岗遗址 活动遗址遗迹 EBD废弃生产地 飞鸽盐井 FAA教学科研实验习水国家级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大坡乡境场所 内部分) FAC宗教与祭祀活FA综合人文旅动场所 九凤山金龙寺 游地 FCG摩崖字画 楠木洞摩崖 FAH动物与植物展F建筑与设示地 寨坝茶场 施 FCH碑碣(林) 坭坝语录碑 FD居住地与社FDA传统与乡土建土木结构黔北民居、母氏宗祠、严村袁氏祠区 筑 堂、杨家祠堂 FE归葬地 FEB墓(群) 长老垭墓群、穆正保墓、大獐村墓地 FF交通建筑 FFA桥 徐双桥、南天门桥、龙灯桥、水车桥 FGA水库观光游憩FG水工建筑 区段 苦葛坝水库,红专水库 FGB水井 飞龙山井、裕明井 GAA菜品饮食 海椒粑,腊肉,匀烙糍粑,酸菜鱼,狗肉 GAB农林畜产品与杨梅,茶叶,茉莉花茶,老鹰茶,岩蜂糖 G旅游商品 GA地方旅游商制品 品 GAD中草药材及制天麻,杜仲,金银花,天冬,厚朴,木瓜,品 何首乌 GAE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 红陶,根雕,车木,草编 H人文活动 HC民间习俗 HCA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 婚俗,采山节,火星节 HCB民间节庆 踩山节,砍巴茅节, HCC民间演艺 舞龙,秧歌,花灯 HCD民间健身活动画眉斗彩,打篾蛋,踩高跷,武术,龙舟竞与赛事 赛, HCE宗教活动 道教,佛教 HCG饮食习俗 麻辣风味,茶馆 HGH特色服饰 苗族服饰 数量统计 8主类 17亚类 39基本类型 74单体 2.2 旅游资源分布分析 从习水县域来审视鰼部生态文化产业园的旅游资源分布状况,可以看出: 2.2.1 坭坝乡、寨坝镇、大坡乡、仙源镇等4个乡镇数量上占全县24个乡镇的1/6,面积上大约也在1/6,它们拥有县域大部分生态度假的旅游资源,为全县旅游开发的实验区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必将对全县旅游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2.2.2 区位上,坭坝乡、寨坝镇、大坡乡主要集中在习水县的北部,仙源镇位于东南部,从北向南呈条带状分布,便于联片开发和线路安排。 2.2.3 旅游资源富集区域靠近重庆和四川,被客源市场所包围。 2.3 主要旅游资源简介 2.3.1 酒文化 习水是著名的美酒之乡。全县有一定生产规模的酒厂60余家,白酒生产能力3万吨以上,产品达130余种,其中30余种曾获省部级、国家级乃至国际性大奖。其中包括习水酒厂生产的国优酒习酒、部优酒习水大曲、习龙大曲、杉王陈窖、山青酒、习湖窖酒、习湖特曲等。现在市场上畅销的小糊涂仙酒就是习水县的产品。 习水酿酒工业源远流长。早在宋代张能臣撰写的{名酒记}中就有磁州“凤曲法酒”的记载。清光绪二年(1876)法国神甫在二郎坝建天主教堂时,鼓励教徒沿袭其传统工艺酿造“法郎酒”。民国时期,土法酿酒遍及全县,除私营槽房自产自销应市外,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特别是重阳佳节,几乎家家造酒,处处飘香。习水人大多好饮,民间有“无酒不成席”之说。特别是农民赶场,常可见酒摊旁或酒馆门口,三三两两的饮者或站或蹲,手中端着酒碗,边闲聊边饮酒,构成一道乡俗风景。蕴藏在民间的酒史、酒习俗、酒工艺,组成了高原峡谷地域特有的美酒飘香的习水酒乡风情。 2.3.2 乡土文化 民居:本地传统民居建筑一般为土木结构,条件好的人家为木结构,一色青瓦盖顶。这种建筑在一些古镇上还成片、成街的保存,颇具旅游观赏价值,如赤水河边的土城,其他一些镇上也有不同程度的保存。 6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说明书

民族习俗:习水县是一个以汉族为主,兼有苗、彝,哈尼、回、土家、仡佬、壮、白、布依,侗、蒙古、傣等12个少数民族杂居的多民族县。其中苗族在县内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占全县少数民族人口的82.5%。

苗族有“采山”和“火星”两个自古以来的传统节目.以信神和祭祀为主要内容,热闹异常。龙马乡榨山坝采山活动一直延续500余年,盛况不衰。“火星”节是苗族祭祀祖先的节日,起源早,延续至今。

习水的民俗文化是值得进一步发掘的资源,如婚嫁习俗、节庆活动、饮食文化、茶馆文化等,寻求与旅游活动的嫁接途径,开发成为旅游产品。

夜郎文化:习水古称习部,春秋、战国时期属“大夜郎国”,发源于习水境内流经仙源镇入桐梓的綦江正源称“夜郎河”(綦江古称夜郎河)。因此,发掘夜郎文化,提取其精华并进行必要的加工和包装,有利于整体文化形象的提升及扩大市场知名度。应注意加强夜郎文化的发掘。

2.3.3 习水丹霞地貌

习水丹霞地貌是我国所发现的青年期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高原峡谷型丹霞地貌以习水区域表现十分明显,主要分布在县境北部的大坡、三岔河、程寨、东皇、土城及同民等乡镇,面积486.66km2,与赤水市和四川古蔺、合江、重庆江津等县市的丹霞地貌区连成一体,总面积达3000km2以上,构成目前所知世界最大的川黔渝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

喜马拉雅运动以来,使区内在早第三纪已经被侵蚀和缓的红层丘陵区随着大娄山抬升而成为红层高原,与相对下降的四川盆地之间形成巨大的势能梯度,流水强烈下切,在高原面上切割出纵横交错的深切峡谷。这些呈树枝状的峡谷在北部边缘地区大多形成500-700m的高差,而山顶古剥夷面往往保存着平缓的高台地和平顶山,一些侵蚀严重的地段形成起伏较大的丘陵状。高原峡谷大多呈嶂谷状,两岸丹崖兀立,谷底水流湍急。两岸排列众多支流,由于支流的下切滞后,在峡谷两侧多形成围椅状悬谷,其后壁均有多级瀑布飞泻,蔚为壮观。瀑下后壁软岩常被侵蚀成水平岩腔,形成水帘洞奇观。红色巨岩,石柱,深窟,奇峰,怪石,造型各异,有山就有岩,有岩就有“画”,构成很好的旅游景观。

2.3.4 地球同纬度内最大的常绿阔叶林——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着目前世界上同纬度地区保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片中亚热带原生性常绿阔叶林,森林覆盖率高达89.6%。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树种占优势,局部地段分布有常绿阔叶与针叶混交林,其间有小面积的天然福建柏林、天然马尾松林及其与阔叶林组成的针阔混交林。区内森林类型可划分为7个:即银木荷林、青冈栎林、大头茶林、福建柏林、丝栗栲林、贵州山柳林和红翅槭林。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树种、保护植物15种,包括I级保护树种南方红豆杉、香果树、银杏(原生种)、珙桐,I级保护植物桫椤,Ⅱ级保护树种福建柏、楠木、鹅掌楸、厚朴、杜仲等,其中桫椤和福建柏形成单优群落,在沟谷地带常可见成片的桫椤林,这在世界上也属罕见。

由于区内核心地段多为陡峭山坡,地形险峻,人烟稀少,因此现存的常绿阔叶林林相保存完好,原生性较强。大面积的森林覆盖在区内红层地貌之上,大面积的原生性常绿阔叶林以高大挺拔的树身和葱郁茂密的林冠构成了丹崖绿林景观。

2.3.5 飞鸽子森林公园

飞鸽子森林公园,位于习水县东北面,三面与重庆四面山国家旅游区接壤,离习水至江津公路仅10公里,林区山川秀丽,奇花异草夹岸10公里,丛林松涛、奇山异石随处可见,森林覆盖率达95.8%。这里自然风光美丽古朴,有罕见的丹霞板状河床——水上公路,气象万千的日出、云海、雾岚,堪与“雨花石”媲美的“飞鸽石”,还有远近闻名的九凤山金龙寺、圣水坑、界碑等众多人文景观。2001年9月,批准建立为贵州省省级森林公园。

2.3.6 丁山坝

有被称为“鱼米之乡”的丁山坝,清清的丁山河在两行竹林簇拥下至西向东静静地流过田野和村庄,冬季的丁山河畔,千亩油菜一片翠绿,一幢幢典型的黔北民居依山傍水,青瓦白墙,绿树掩映,错落有致,水泥便道连起家家户户,农家小院干净整洁,远远望去,宛如一幅美丽的田园山水画。丁山坝有百米竹廓及丁山河畔10里原汁原味的田园风光。丁山坝有千年僰族皇城遗址,丁山坝池塘鱼和特色米以其独特的味道成为重庆人的抢手货。丁山坝十里田园农业生态示范区,春来十里菜花黄,秋到千亩稻谷香,这里景色好、空气好、可以钓鱼,游泳、还可以欣赏菜花和稻谷,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看农家景,享农家乐。

2.3.7 金顶山

“金顶山”和“大牯牛”处寨坝镇桂园村上溪组,距寨坝镇10公里处。“金顶山”海拔高1645.9米,从寨坝镇朝温水方向走3公里处就到“聚宝堂”,太阳天从这“聚宝堂”看去,“金顶山”真象一把“金伞”伸展在小丘陵山地上,在它的对面800米处有巨石卧睡形成形成一头“大牯牛”,仰视着此伞;若晴天无云雾时,登上“金顶山”山顶,可隐约看到重庆市的全貌,真是乐哉!若从春天看去,草木交融,在山峦云雾中间,长600米、高200米的巨石很象一头大牯牛吃着草朝“金顶山”走去,真是妙哉!夏秋天看去,太阳光照射在“金顶山”山石之上,闪耀着万缕霞光,很象古代文人官吏头上“顶子”放射出的金光,真是美哉!若是冬天大雪天看去,“金顶山”真象一把雪白的大伞伸展在山峦雪山之巅,它与800米处雪白雄壮的“大牯牛”相互比美,其景色真是好看之极也。

2.3.8 石老猫

“石脑猫”,它位于寨坝镇的西北面7公里大山处,海拔1480米,壁直立在地名“小官岩”处的大山“大官岩”半山腰间,其高86米,顶宽8米,方园100公里可见,确是十分雄伟壮观!

若从良村镇所在地看去,“石脑猫”很象一个恕发冲冠的老者怒视在大山间;若从程寨乡的石门看去,“小官岩”是一座鼻架山,而“石脑猫”很象一个人屹立在云雾包围之间;若从江津区看去,在晴天云雾包中,“石脑猫”真象一个老妈姿态骑马上山;若从关岩坪的田坝正面看去,“石脑猫”很象一个雄伟的巨人站立在大山半山腰间;

7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说明书

若从“石脑猫”顶上看去,它俯视东胜、柏林、江津区一线的每一物景,实是壮观! 故前人根据从各地观察后,将此景点命名为“石脑猫”(石老妈)。

2.3.9 赶场坡

赶场坡是2007年以来,以“四在农家”为载体,以杨梅产业为支撑的村民自治,民主管村的新农村乡村旅游,是习水乡村旅游首发地,为习水乡村旅游的发展树立了一种样板,激发展乡村旅游的信心。走到赶场坡,就会体验到幽静、美丽、和谐。农家菜饭、山间幽闲、溪边垂钓。远离喧嚣城市生活,返璞归真,尽享美丽乡村农家快乐!

2.3.10 天池

天池是一个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水池,位于仙源镇西北3公里处,海拔在1400米左右,其周围的山峰并不是很高,植被覆盖较好,天池的水主要靠山上一汩细小的山泉和下雨时的积水所供给,池中的水自形成以来从未出现过干涸,而且其水深连当地百姓也不知。据当地百姓讲,在形成天池之前,天池的下面有一个洞,下雨时,周围的山水便从洞中流走,并未形成水池。可后来究竟是何原因形成了现在的水池?一直以来,这都是一个谜。 天池的成因在当地流传着很多种怪诞的说法,比较普遍的是“人蛇传说”。据当地比较年长的人讲述,天池在形成之前,水洞的边上住着一个铁匠,每天以打铁为生,在附近的山上有一条莽蛇,经常在晚上到铁匠家觅食,铁匠知道后,本想将其赶走,但念其未对他有人生攻击,所以铁匠便未加理会,人与蛇和睦共处。时间一长,莽蛇便长出了翅膀和脚。在一天晚上,铁匠梦见了莽蛇变成了龙的模样,并对他说,他住的地方将会被水淹没,要铁匠赶快搬走。第二天一早,铁匠心中有点疑惑,但仍然整理家当搬离了此地,在走时告还诉了当地的百姓。就在铁匠搬走的当天晚上便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雨,大雨过后,水便淹没了水洞和铁匠住的地方,形成了如今的水池,由于采取了防范措施,大雨未对当地的百姓造成损失。此后,铁匠和蛇便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面对一夜间出现的水池,当地百姓都无法解释清楚,所以,便把形成的水池叫做“天池”。

3. 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3.1 总体评价

3.1.1 高原绿色生态覆盖面积宽广,习水红崖风光蔚为壮观

习水境内有480多平方公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着地球同纬度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又是高原峡谷型青年期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也是地球同纬度原始植被覆盖最好的地方,拥有全国最具代表性的以习水丹霞地貌为核心的一批高品质风景资源。红层峡谷奇观与万顷林海相生一体,天生丽质,百态千姿,蔚为壮观;三岔河、清溪沟、飞鸽子等风景名胜区可谓峰奇峡幽、树茂石怪、云媚水秀,如诗如画,美景迷人,不可胜收。

3.1.2 天然空调,自然氧吧,气候宜人

习水重峦叠嶂,峰谷幽静,属中山峡谷地貌区,主要景区处于习水高原面上,平均海拔在1200至1300米左

右,年平均温度13.6℃,7月均温22.9℃,比长江中下游平原要低7-8℃,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和大气环流,孕育了习水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清幽凉爽,气候宜人的高原气候。习水拥有国家级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等得天独厚的优良生态环境,是天然的大氧巴和大空调,可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天然避暑胜地,为开展避暑度假旅游创造了条件。

3.1.3 主要旅游资源所处区位优越,局部旅游景观相对集中

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集中分布,规划区资源相对集中,景区主要集中于规划区北部,且与重庆四面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川佛宝国家级森林公园及贵州的赤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酒茅台镇等品牌产品相邻,位于川黔渝生态金三角旅游区的核心区域,便于组织旅游产品与市场开拓。

3.1.4 资源环境受经济建设的压挤不大,不同利用方向的冲突较少

习水县矿产资源富集,资源的分布与旅游景区存在于不相同的地域,本规划内矿产资源开发较少,旅游开发的生态性、环保性与矿业开发的污染产生开发上以谁为主与相互兼顾等方面的矛盾不突出,有利于生态旅游的开展,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3.1.5 资源总体愉悦度较高,现状对大众旅游吸引力较大

独具丹霞特色的自然生态资源和灿烂凝重的长征文化构成习水旅游资源的博大精深,使习水成为希望无限的红色旅游胜地,成为镶嵌在贵州“公园省”的一块翡翠,是科学考察、观光旅游、休闲避署和投资开发的理想之地。

3.2 分类评估

依据根据GB/T 18972-2003对资源的分类标准提出的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要求,对规划区旅游景点资源评价结果如下:

一级景源:8处,占22%,为清溪沟、金顶山、石老猫、界碑、金龙寺、习水河源、小鼓池、天池。 二级景源:11处,占30%,为龙洞沟、大鼓池、凤凰山、红专大堰、水车桥、水上公路、永定桥遗址、仙源滑雪场、仙源洞、赶场坡景区、坭坝老街。

三级景源:12处,占32%,为飞河岩壁、观音庙观景台、大坡水果基地、飞鸽寨门、袁家祠堂、万家沟库区、条台湖、毛坪观景台、问仙亭、罗家坝牌坊、边寨牌坊、仙凤山。

四级景源:4处,占11%,为古法造纸作坊、小鼓池绝壁、大鼓池瀑布、习水河滩。 五级景源:2处,占5%,为特色农家、晒金寺。 3.3 度假资源评价 3.3.1 森林资源

规划区内森林覆盖率为评价标准:边界以森林、农田耕作区、园林地、镇村建成区等划分,按照特征边界的

8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说明书

森林覆盖率分为小于50%、50%-80%、大于80%的分类标准。

本规划区度假资源评价结果如下:

森林覆盖率50%以下的区域101.4平方公里,所占比例为28.1%,主要分布在丁山坝、省道302两路至大坡段两侧、大坡乡小罗坝村、大坡乡罗家坝村及仙源习新公路两侧等区域内,主要作为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发展区。

森林覆盖率50%-80%的区域238.2平方公里,所占比例为46.4%,主要作为优良的度假资源,用作度假用地。 森林覆盖率80%以上的区域171.4平方公里,所占比例为25.5%,主要分布在飞鸽子、金顶山、石老猫、清溪沟、仙凤山、云顶寺、仙源金山村等区域内,主要作为生态敏感保护区。

3.3.2 海拔资源

坭坝乡、寨坝镇、大坡乡规划范围内地理形态呈南高北低,最高点海拔为金顶山山顶1645.0米,最低清溪沟海拔为700.0米。海拔1000.0米以上的范围约308.7平方公里。

仙源镇规划范围内地理形态呈南高北低,最高点黄沙岩海拔为1885.0米,最低点海拔为1000.0米。海拔1000.0米以上范围约为100.0平方公里。

4. 总体定位与发展目标 4.1 总体定位

全国知名的生态度假体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黔北地区国际生态度假示范区。 4.2 发展目标

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开发”的规划理念,有效整合和提升生态文化产业园的资源品级,丰满生态文化产业园的意境元素,有序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积极营造高山休闲度假氛围,加快推进生态文化产业园形象由“高山森林农作区”向“国际休闲度假地”转型,建设“黔北山野原生态体验”为主要特色的高山休闲度假地,营造大范围生态度假区的氛围,并与“川黔渝生态旅游金三角”密切协调和合作,塑造以凤凰山度假组团为中心,以两乡两镇为主要增长点的区域度假旅游空间格局,开发形成以“生态旅游”+“各具特色的度假方式”为导向的特色度假产品体系,最终实现把习部产业园建设成为富有特色的国际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的目标。

5. 空间结构规划

“一城、一带、四区、九组团”的整体空间格局。

5.1 一城:生态度假中心城,位于寨坝旅游集镇南侧,凤凰山度假组团西侧。主要布局大型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如学校、医院、度假酒店、商业综合体、运动健身场地、文化活动中心、特色旅游商品市场、旅游集散中心等;

5.2 一带:黔北生态度假景观带,为度假区主要联系通道,也是目前黔北通向重庆的门户通道,将建设成为“美丽黔北,生态习水”的标志性景观带,集交通、生态、观光、休闲、展示功能于一体,南北贯通长约50公里,

将成为汇聚休闲度假、生态农业、田园乡村的发展轴线;

5.3 四区:北部高山湖生态休闲区、中部山野体验主题度假区、南部高山养生度假区、东部高山生态度假区; 北部溪谷湖泊生态休闲区 (湖泊休闲、溪谷旅游、高山养殖) 中部山野体验主题度假区(山野度假、乡村田园、生态农业) 南部高山养生度假区(高山养生、溪谷农家、生态果业) 东南部高山生态度假区(森林度假、洞穴养生)

5.4九组团:九大组团中有四个生态度假组团,四个生态农业组团和一个生态旅游组团,分别为: “四个生态度假组团”:

凤凰山度假组团

仙源仙源五彩天池生态度假组团 大小鼓池休闲度假组团 飞鸽子4A级旅游度假组团 “四个生态农业组团”:

合心条台生态农业组团 先锋桂圆生态农业组团 裕民田坝生态农业组团 大坡小罗坝生态农业组团 “一个生态旅游组团”:

清溪沟生态旅游组团 6. 产业发展布局

“一圈、两翼”的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布局结构。

一圈:以合心条台、先锋桂圆、大坡小罗坝三个农业组团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区,形成以凤凰山度假组团为核心的旅游产业圈,从而拉动整个规划区中部的产业发展。

两翼:北部生态林业产业区:以林下养殖、生态茶园、蜂蜜基地和中药材种植等为特色产业的经济区,并依托清溪沟、大小鼓池组团等旅游资源拉动整个规划区北部的产业发展。

南部生态农业产业区:以特色蔬果基地为基础,打造农家乐群、滨水游园等为特色的产业经济区,并依托飞鸽子4A级旅游景区的辐射力,从而推动规划区整个南部的产业发展。

7. 旅游度假项目策划

立足本规划区现有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预计未来发展方向,结合主题游览分区,规

9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说明书 划系列极具特色的主题项目,以满足不同类型游客多方面、多类型、多层次的旅游度假活动需求。具体策划项目如下表: 表3: 旅游度假项目策划表 功能分区 组团布局 旅游产品 重大项重点目 项目 一般项目 清溪溪谷休闲游乐产品 溪谷生态牧苑、露营基地、森林野生动物养殖、中草药种植生态沟旅游组田园村寨休闲产品 漂流 生态穿越 桫椤园、蜜蜂王国生态园、生态茶园、北部溪谷团 生态农业养殖产品 群农家乐 古法造纸厂、十八罗汉岩、红岩湖泊生态度假湾瀑布、飞鱼岩 区 滨水大小湖泊避暑度假产品 主题度假酒湿地科普园、湿地栈道、湿鼓池休闲主题度假酒店产品 店 地休闲会所、汽车营地、原生态度假组团 湖泊休闲游乐产品 森林休闲游乐产品 SPA养森林别墅、天然负氧离子基地、生馆 森林生态建筑 滑翔基地、跑马场、水上游山地乐园、水上运动欢乐园、凤凰山观星台、养生主题酒店、城堡酒凤凰山地运动休闲产品 直升机运动会所 店、滨水度假酒店、滨水度假村、山度假组主题度假酒店产品 场 滑草休闲度假村、苗医养生馆、森林团 户外疗养休闲产品 铁人三场 生态养生度假产品 项 红专氧吧、森林疗养会所、中国式养大堰休闲道 生文化馆、国际康疗中心、顶级商务会所、袁家祠堂、母氏宗祠、中部山野气象站 乡村主题度假生态有机农业园、观光菜区 合心生态农业种植产品 条台生态主题农业游乐产品 僰族园、观光茶园、观光竹园、僰族农业组团 乡村文化旅游产品 皇城遗址 跑马场、乡村度假山庄、民俗风情园 先锋生态农业种植产品 桂圆生态生态农业养殖产品 金顶农业组团 节庆活动体验产品 山登山步道 森林度假酒店 南部高山飞鸽森林休闲游乐产品 养生度假区 子4A级旅民族风情旅游产品 水上旅水上跑马场、森林氧吧、奇石馆、游景区 生态养生度假产品 游公路 旅游公路 森林主题酒店、森林养生堂、与森林共呼吸的生态建筑 裕民生态农业种植产品 赶场坡乡土生态建筑、乡村露营田坝生态生态农业养殖产品 农业组团 乡村文化旅游产品 特色的农家乐土特产品市场 地、生态农业园、水上游乐场、田园村寨休闲产品 群 高山奶牛基地、工艺品交易市场 大坡生态农业种植产品 小罗坝生主题农业游乐产品 竹木结构的乡土生态建筑、态农业组节庆活动体验产品 水果采摘节 水果市场、黔北麻羊基地、杨梅团 农事活动体验产品 文化酒庄、大坡斗雄节 五彩老年养生公寓、滨水主题酒仙源森林休闲度假产品 花谷、山地店、风车主题酒店、森林度假村、五彩天池高山草甸度假产品 自行车 高山草甸度假村、黔北茶庄、茶生态度假高山湖泊度假产品 滑雪场 溶洞文化节、河谷营地、穆正保墓、组团 高山滑雪游乐产品 群探险、显大獐村墓地、农产品交易市场、灵寺 工艺品交易市场、地质馆 梅子岭地产旅游区、金桥水东南部高库避暑旅游区、桃源洞天坑奇幻山生态度假区 王国探险区、集镇商贸购物区、桃源洞、丛林大坝农耕文化展示区、兴中老年双龙康体休闲度假产品 天坑奇幻王国探险、避暑避暑纳凉娱乐活动中心区、玉坪休闲度假养老养生度假产品 探险区 休闲、康体冰雪旅游拓展园区、寻古探险旅组团 山野探险度假产品 金桥水疗养、水泊游区、花秋驿站度假小区、青年库避暑旅游区 小镇 公寓、水泊小镇、旅游购物商贸街、老年公寓、医疗保健中心、游民山寨、林中木屋、丛林探险、凉山新村 规划提出近期着力完善管理机制,培育旅游风景线整体形象,整治旅游集镇生态环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设施,重点发展启动区—凤凰山度假组团,争取滑雪场、直升机场等项目落实到产业园,为产业园成为国际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奠定好基础,由相对单一的避暑暂住地转变为休闲度假旅游开始占有比较重要地位的旅游目的地。招商引资龙头项目,发展特色旅游地产和生态农业,初步形成鳛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链,吸引成渝地区客源,初步建成“北纬28°·心灵原乡”度假旅游目的地;远期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升黔北原生态体验度假知名度,深入开拓休闲度假市场,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度假产业体系,完成度假和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实现旅游和区域经济全面较高增长。度假产品丰富多彩、旅游服务个性化和多样化。促进形成两大知名度假品牌:“北纬28°·心灵原乡”国际生态文化度假旅游目的地和“生态黔北”高山有机农产品。 二、 乡镇总体规划

10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说明书

1. 《习水县寨坝镇总体规划》(2014-2030年)

1.1 总体发展目标: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生态农业,带动商贸、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将休闲度假旅游与特色生态农业相结合,把寨坝镇建设成集乡村旅游、生态农业于一体的高山生态度假小镇。

1.2 总体空间格局:“一核、两轴、两心、多点”。 一核:城镇综合发展核心;

两轴:沿江习高速公路的综合发展轴、沿村镇主要道路的村镇发展轴; 两心:位于两条轴线上的两个城镇发展次中心; 多点:各村经济发展点;

1.3 寨坝镇位于《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总体规划》的中部山野体验主题度假区,包含凤凰山度假组团、先锋桂圆生态农业组团、合心条台生态农业组团三个旅游组团,《习水县寨坝镇总体规划》(2014-2030年)未能准确预测地区旅游发展趋势,其布局、产业发展与《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总体规划》有不协调之处,本次规划参照《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总体规划》,结合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相关政策,对《寨坝镇总体规划》布局、产业进行调整,基础公共设施与整个鳛部区域共建共享、经济产业错位发展,重点发展度假旅游、生态观光、山地运动等休闲旅游业。

第四章 控制性详规专章

一、 通则

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是以《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总体规划》为依据,编制了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制性详细规划,详细规定规划区内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它规划管理要求,为规划区内的发展建设活动提供指导。

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严格按照《贵州省遵义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根据该规定,本次规划内容构造如下:详细划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规划分地块,规定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并根据各类用地的性质增加其它必要的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建筑后退红线、建筑间距等要求;提出对各地块的建筑体量、尺度、色彩、风格

等要求;确定各级道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座标和标高。

1. 用地规模

规划区总用地面积1509.13公顷,其中建设用地面积888.49公顷。

2. 人口规模

规划人口为15.0万人(包括度假常住人口12.5万人,旅游服务人口2.5万人)。

二、 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及控制

本规划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分类代号采用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的规定。本规划用地性质一般划分至中类。

规划用地规模: 表4:

控规土地利用汇总表

序号 用地类型 代码 面积(公顷) 比例(%) 居住用地 R 315.20 35.48 1 其中 一类居住用地 R1 84.71 9.53 二类居住用地 R2 230.49 25.94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A 3.15 0.36 文化设施用地 A2 0.31 0.03 2 教育科研用地 A3 1.00 0.11 其中 体育用地 A4 0.32 0.04 医疗卫生用地 A5 1.15 0.13 文化古迹用地 A7 0.37 0.04 商务服务设施用地 B 50.09 6.31 3 其中 商业用地 B1 35.19 3.96 娱乐康体用地 B3 20.90 2.35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S 70.24 7.91 4 道路用地 S1 63.76 7.18 其中 交通枢纽用地 S3 0.85 0.10 社会停车场用地 S42 5.63 0.63 5 公共设施用地 U 1.15 0.17 绿地与广场用地 G 442.30 49.78 6 公园绿地 G1 354.04 39.85 其中 防护绿地 G2 83.05 9.35 广场用地 G3 5.21 0.59 建设用地 888.49 100.00 7 其中 坑塘沟渠 E13 8.77 农林用地 E2 611.87 非建设用地 620.64 用地范围 1509.13

景区度假建设用地主要分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用地、道路交通用地、公用设施用

地、绿地广场用地等六大类。各度假项目范围内所有的用地使用性质,必须按图则中规定逐步实施。

建筑物的新建、改建或扩建,及其建筑使用性质,必须与规划的土地使用性质一致。

建筑物的新建、扩建、改建,如必须作调整时,应符合图则“土地使用兼容性”的规定。

11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说明书

三、 土地使用强度控制

规划范围内所有建筑物、构筑物改建、扩建和新建后的建筑控制高度、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不得超过图则中规定的限制要求。 1. 容积率

1.1 景区度假用地容积率

控制高度不超过15米的新建度假建筑,根据旅游景区区开发和地区高度控制,容积率控制在0.8以内;控制高度不超过18米的新建度假建筑,容积率控制在1.2以内,控制高度不超过21米的新建度假建筑,容积率控制在1.5以内。度假建筑不能影响到整体的山体景观。

1.2 旅游服务设施用地容积率

控制高度不超过15米的新建度假建筑,容积率控制在0.8-1.0以内;控制高度不超过18米的新建度假建筑,容积率控制在1.0-1.2以内。

1.3 各类基础设施、停车场与公共绿地

上述用地容积率原则上按0控制,如需在用地内搭建构筑物和公共厕所、管理用房和小型服务设施等非私人用房和商业非开发用房,可根据具体情况少量安排。 2. 建筑高度

2.1 景区度假用地建筑高度

旅游景区度假建筑保持原有地区传统风貌,建筑以多层为主,屋檐根据现有建筑形式,限高21米以下; 2.2 旅游服务设施建筑,考虑到其功能需要,建筑高度控制在15米以内; 2.3 其它地区

包括地区内坡度较大的山体、林地和村镇绿化保护用地、以及河滩防护绿地等为限制建设地区,原则上不安排建设永久性建筑。 3. 绿地率

3.1 景区度假用地绿地率

旅游景区度假建筑建设多数占用的是山地,结合山体地形及整体风貌,建议绿地率控制在45%;度假酒店地势平坦,绿地率控制在35%以上;

3.2 旅游服务设施用地绿地率控制在30%以上。 4. 建筑密度

4.1 旅游景区度假用地建筑密度总体控制在35%以下,一类居住用地建筑密度控制在30%以下; 4.2 旅游服务设施用地建筑密度控制在35%以下;

4.3 各类绿地、基础设施、停车场内原则上不安排建筑内容,所以规划不作建筑密度的控制。

四、 道路交通设施控制

道路红线内用地为道路、管线及道路绿化专用,任何与道路交通无关的建筑和构筑物的改建、扩建及新建均不得占用道路用地。旅游景区的道路网络由旅游区过境道路、内部机动车道路和人行步道共同构成。

道路断面和红线宽度确定道路红线宽度主要考虑如下因素:机动车和人行道所需要的宽度埋设地下管线和其它设施的宽度度假景观需求(包括行道树和绿地宽度); 表5:

道路红线后退距离指标一览表

道路类别 后退带路红线距离 备注 高速公路 25 省道 15 主干道 5 次干道 3 自行车道或一级步行道 △ 二级步行道 △ 不限 三级步行道 △ 不限

旅游景区防灾要求红线宽度:机动车道路6—10米,人行步道为1.5—3米; 停车场配置:照遵义市建筑物配建停车泊位的设置标准,全部采用地上停车方式。 表6:

停车配套设施规划标准一览表

序号 建筑类别 指标单位 机动车指标 1 旅馆、宾馆 车位/客房 1.0 2 餐饮、娱乐 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 2.0 3 办公 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 0.7 4 商业 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 0.7 5 体育设施用地 车位/100个座位 4.0 6 游览场所 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 0.2 7 医院 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 1.0 8 别墅、联排高档低层住宅 车位/户 1.0 9 中小学 车位/100名师生 0.4 10 农贸市场 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 2 备 本表参照遵义市建筑物配建停车泊位的设置标准,表中所列配建指标均为建筑物应配建停车位的最注 低指标;本表车位以小汽车为标准车位,以地面停车为主,提倡生态停车场;度假住宅以50平方米为一户计算停车位,1个停车位/户。 12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说明书

停车场主要位于景区入口处,建设禁止做不透水地面铺装,停车位一律采用硬质草坪,既可以停车,又不影响草坪生长;清理部分林下区域内杂草,作停车用。

五、 水源及水体利用控制

1. 用水量预测

由于目前旅游景区经济还不太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还不太高,人均综合用水量还较低。根据规划性质,人均综合生活用水标准按110升/人·日)计算,不考虑生产用水,公建、市政用水按生活的20%计,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按上述两项之和的15%计。 2. 供水水源选择

旅游景区水源有水东桥水库、红专水库、大茅沟水库等。规划景区主要以水库作为供水水源,水源的选择应

考虑水量和水质的要求,并与其它市政设施协调建设,避免与城镇发展方向相冲突。 3. 供水设施布局

旅游景区规划保留两路水厂,景区东侧新建一座自来水厂,在景区外规划新建两座自来水厂,分别为大茅沟自来水厂和红专水厂。

六、 配套公用设施控制

1. 文化设施规划

以度假区和度假小区为单位按规范统筹安排布置各项文化设施及社区体育活动设施。规划设置文化活动站共1处,建筑面积500-1000平方米。社区体育活动场地可结合在各组团绿化、公园绿地及学校中合理布置。教育设施规划。

2. 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医疗卫生站按度假组团布点,规划区内布置1处综合医院和1处医疗服务点。综合医院应按医院级别和有关医院设计规范确定建筑面积;社区卫生站应结合社区公建服务设施配套建设。 3. 体育设施规划

规划配置山地运动设施,条件适宜的地方设置登山步道、林中步道等运动休闲设施。 4.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设施

4.1 建设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养老服务机构,建立健全社区养老、家庭养老服务体系,每个乡镇安排一处养(敬)老院。

4.2 大力推进儿童福利设施机构的建设,至规划期末基本实现能够为众多孤儿提供专业的养育、康复和特教

等服务,初步形成儿童福利机构服务网络。

4.3 加快鳛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福利院、老年公寓、精神病院等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设施的建设。 5. 集贸市场规划

规划集贸市场1处,集贸市场每处建筑面积不小于3000平方米。其它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详见《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一览表》。 表7:

配套设施规划一览表

序号 设施类别 项目名称 数量 所在地块号 1 教育设施 幼儿园 2 A-2/14、A-11/21 小学 1 A-10/08 2 医疗卫生设综合医院 1 A-10/10 施 医疗服务点 1 A-14/39 3 文娱设施 文化中心 2 A-6/06、B-6/04 综合体育活动中心 2 B-6/06、B-7/06 A-1/07、A-2/01、A-2/16、A-3/09、A-3/12、A-5/03、A-6/04、A-6/11、A-6/13、A-6/18、A-6/20、A-6/35、A-7/04、A-7/16、A-8/02、A-8/05、A-8/09、A-9/03、4 体育设施 A-9/07、A-9/09、A-9/13、A-9/21、A-10/19、A-10/27、健身场地 45 A-10/33、A-11/05、A-11/26、A-12/24、A-13/10、A-14/11、A-14/26、A-14/35、A-14/48、B-03/07、B-03/26、B-04/01、B-04/04、B-05/05、B-07/19、B-07/30、B-07/51、B-07/53、B-08/01、B-09/10、C-01/10、C-01/20、森林公园、 5 商业设施 农贸市场 1 A-10/03、 A-2/15、A-2/17、A-3/01、A-4/05、A-6/16、A-6/21、A-6/08、A-7/03、A-9/12、A-10/21、A-10/22、A-11/18、社会停车场 28 A-12/09、A-13/16、A-14/05、A-14/15、A-14/18、A-14/24、A-14/27、A-14/53、B-1/02、B-6/08、B-7/16、6 道路交通设B-7/23、B-7/27、B-7/32、B-7/37、B-7/42、B-7/54 施 A-8/09、A-9/03、A-9/07、A-9/13、A-10/04、小区停车场 13 A-4/10、A-14/23、A-14/28、A-14/30 A-14/33、A-14/36、A-14/50、B-7/08、C-1/07 公交首末站 1 A-11/07 加油加气站 1 A-12/13 7 电信设施 电信局 1 A-12/33 A-2/08、A-3/05、A-4/03、A-5/03、A-7/01、A-8/09、8 环卫设施 公共厕所 27 A-9/03、A-9/07、A-9/13、A-10/04、A-10/07、A-10/10、A-11/21、A-11/26、A-12/04、A-12/12、A-14/39、A-14/43、B-1/03、B-3/13、B-4/07、B-6/03、B-7/11、13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说明书 B-7/43、B-9/04、B-10/03、C-1/13、森林公园、 A-1/07、A-2/01、A-2/06、A-2/08、A-2/16、A-3/12、A-4/06、A-5/02、A-6/03、A-6/08、A-6/09、A-6/23、A-6/31、A-6/32、A-6/35、A-7/04、A-7/11、A-8/02、A-8/05、A-9/06、A-9/09、A-9/14、A-9/21、A-10/19、A-10/23、A-10/25、A-10/29、A-10/30、A-11/05、A-11/09、A-11/15、A-11/20、A-11/22、A-11/24、垃圾收集点 69 A-11/26、A-11/28、A-11/29、A-12/04、A-12/24、A-12/26、A-12/21、A-14/09、A-14/21、A-14/23、A-14/28、A-14/30、A-14/33、A-14/36、A-14/39、A-14/43、A-14/50、B-1/07、B-1/09、B-3/02、B-3/05、B-3/11、B-4/01、B-4/04、B-5/03、B-6/05、B-6/10、B-6/16、B-7/04、B-8/02、B-9/04、B-10/03、C-1/04、C-1/09、C-1/17、 垃圾转运站 1 A-7/21 9 给排水设施 污水处理厂 2 A-2/09 自来水厂 2 A-7/10、A-14/41 变电站 1 A-11/16 10 供电设施 A-3/04、A-4/03、A-6/25、A-9/08、A-10/19、开闭所 15 A-10/25、A-12/12、A-14/13、B-3/16、B-4/08、B-5/03、B-6/09、B-7/11、B-10/03、C-1/04 注:1.下划线表示该设施为非独立占地。

2.本图则规定的配套设施是为本片区服务的必不可少的基本设施,不得随意减少数量或压缩规模。

3.配套设施的建设必须满足相关法规和规划规定的卫生与安全防护要求。

七、 绿地控制

1. 控制原则

1.1 凸显特色原则

旅游景区绿地系统应突出亚高山生态度假的特色,突出旅游景区群山环绕的地形特点,保持和提高特色生态景观资源和旅游度假品位。

1.2 尊重自然、可持续发展原则

强调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原则,充分利用自然地形与山、林资源,将山体、森林有机结合,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

1.3 多元化、综合利用原则

综合利用各种绿化手段,以生态型、经济型、观赏型等多型制相结合,绿地建设符合多元化、综合利用原则。

2. 指导思想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建设生态旅游景区为目标,将规划区建成代表黔北地区的特色生态文化旅游景区。规划区绿地建设应做到: 2.1 绿地形成点、线、面相结的体系,满足园林旅游景区的绿化指标体系要求; 2.2 利用不可建用地,林地、地灾易发区和自然地形中的冲沟、崖线等作为旅游景区主体绿化用地。维护旅游景区自然地形风貌,建设有地方特色的绿化景观,优化生态环境。 3. 绿地系统规划 旅游景区绿地系统主要由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生态林地组成。区内确定的各类绿地必须严格保护,严禁置换。主干道两侧应根据不同情况设置10-15米宽度不等的绿化带,大型公建,主要商业街区,城镇出入口周围留出绿化空间,在项目审定时按详细规划的规定,明确绿化用地。 八、 市容卫生控制 1. 规划目标 1.1 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配置齐全,生活垃圾清运率达到100%,无害化率100%。逐渐实行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医疗垃圾和危险固废等均能得到妥善处置。 1.2 公厕设置满足人们需求。

1.3 旅游景区和各村镇均实行保洁,卫生条件优良。

2. 垃圾处理场规划

2.1 规划原则

依据旅游景区环境卫生的现状和发展需要,坚持科学性、先进性的原则,制定环卫发展的具体要求和量化指标,使度假区环境卫生设施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使用方便。合理确定旅游景区环境卫生事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2.2 规划目标

2.2.1 道路清扫保洁实现全日制,道路清扫机械化程度近期为50%,规划远期100%。; 2.2.2 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分类,减量产出,无害化处理率近、远期均为100%。 2.2.3 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近、远期均为100% 。

2.2.4 按部颁标准二类以上水冲式公厕比例近期80%,远期100%; 2.2.5

清运作业机械化率,半机械化率近期80%,远期100%。

2.3 规划措施

14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说明书

2.3.1 规划采用袋装化和密闭式垃圾屋的规划区生活垃圾收集清运方式,由环境卫生车辆将垃圾从小型密闭式收集站运至大型垃圾中转站,然后用大型载重量运输车辆运至垃圾处理场处理,以消灭二次污染,改善环境。

2.3.2

生活垃圾近期收集仍以垃圾容器为主,远期严格实行分类、减量生产,由环卫工人定时上门收

取。度假区垃圾运至习水县垃圾填埋场,以卫生填埋方式解决。

2.3.3

小型转运压缩收集站的平均服务半径不超过500米,最大服务距离不超过800米,服务范围为

0.7-1.0平方公里,规划小型垃圾压缩收集站,每处用地约600平方米,结合地块边缘布置。

2.3.4

小型密闭式垃圾收集站按照居住区服务半径不超过70米和在高层住宅每4幢设置1处的要求规

划,并规划每座用地面积40平方米左右,内设有垃圾收集箱。

2.3.5

废物箱一般设置在道路两旁及路口,应当美观、卫生、耐用,平均间隔在商业街、生活性道路

为25-50米,在交通性道路为120-150米,在一般道路为100米。 3. 公共厕所规划

根据建设部《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的要求设置,公共厕所平均设置密度应按每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3~5座选取,旅游景区公共厕所布局上在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和环形体育公园沿线,间隔500米左右设置一座,一般道路小于800米设置一座,居住区每平方公里不少于3座,此外在广场、车站、停车场、公共建筑附近及其它公共场所均应设置。

九、 市政公用设施

1. 给水工程规划

1.1 规划原则 1.1.1 前瞻性、科学性原则,适当超前,并留有一定的弹性;

1.1.2 供水安全可靠原则,为提高度假区供水的安全可靠性,给水管网采用环状管网; 1.1.3 经济技术最优原则,规划系统尽量利用现状供水管网,以节约投资; 1.1.4

近期、远期相结合,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结合。

1.2 用水量标准及用水量

用水量标准根据相关规范,参照已有规划,并结合旅游景区的实际情况选定,按居住人口和用地情况进行计算。 1.2.1

按人口进行预测

根据规划性质,人均综合生活用水标准按《贵州省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总体规划》中提出的,旅

游常住人口综合用水标准110升/人·日计算,不考虑生产用水,公建、市政用水按生活的20%计,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按上述两项之和的15%计。

按人口规模进行预测景区平均日用水量为2.28万立方米/天,日最高用水量为3.19立方米/天;。 1.2.2

按人均综合用水指标法预测

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推荐用水指标为0.4~0.8万立方米/(万人·天)(最高日),并参考贵州省其它城镇、度假景区规划人均综合用水指标,确定规划范围内的人均综合用水量为0.4万立方米/(万人·天)。

按人均综合用水指标法预规划旅游景区最高日用水量为6.0万立方米/天。 1.2.3

按不同性质用地综合用水指标法预测

旅游景区规划为高端休闲旅游度假度假区,用水指标按《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中所取数值,计算标准如下: 表8:

综合用水指标标准一览表

序号 用地名称 用水指标(立方米/公顷·天) 1 居住用地 60 2 公共管理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70 3 商务服务设施用地 70 4 公共设施用地 30 5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20 6 绿地与广场用地 15

按照不同性质用地综合用水指标法预测景区日用水量为3.17万立方米/天。 1.2.4

结论

方法1和方法3预测的最高日用水量相近,方案2预测的用水量偏大,主要原因是在旅游高峰期,度假人口集中至规划区,导致最高日用水量大幅提高。由于旅游度假而产生的较大的用水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为合理利用资源、节约成本,应取三种预测方法的平均值。

综合以上预测,规划确定景区最高日用水量为3.16万立方米/天。

根据规划范围内用地功能,用水量变化较大,日变化系数取Kd=1.40,时变化系数取Kh=1.8。 1.3 水源规划

保留两路水厂,旅游景区内东侧新建一座自来水厂,在旅游景区外规划新建两座自来水厂,分别为大茅沟自

来水厂和红专水厂。

1.4 给水管网规划

15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说明书

1.4.1 给水水压 旅游景区配水管网最不利点水压不小于0.28MPa,满足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18米或建筑层数6层的各类用户对水压要求,对于大于18米建筑,建议设置自行加压设施。 1.4.2

消防给水

消防给水与生活给水采用同一给水系统,沿度假区道路各个项目主入口布置室外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服务半径不大于150米,消防校核水量按同一时间2次火灾计,一次灭火用水量35升/秒。 1.4.3

给水管网及加压调蓄设施布置

(1)给水系统:给水管埋设与道路相结合,采用环状管网与枝状管网相结合的方式,在主、次干道下的管道成环状布局,以提高供水的安全性,局部地区适当考虑以枝状管网布置,以降低管网的建设成本。

(2)管网计算:给水管网按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计算确定管径按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加消防用水量及事故水量校核管径。消防用水量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确定。按照规划人口数确定规划区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为2次,一次灭火用水量为55升/秒。消防校核时最不利点服务水头应≥10米。不利管段发生故障时的事故用水量按最高日最大时流量的70%计。

(3)加压调蓄设施设置:根据《贵州省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总体规划》中提出的水厂供水水压确定管网调蓄和加压设施的设置。

(4)管道敷设:规划区内给水管道沿道路敷设。给水管沿生态景观带及主干道形成支状干管系统。 规划给水管的管径以规划用水量为依据,并适当留有余地。按照用水量标准供水管径为DN100-DN500毫米。 1.5 规划实施建议

在旅游景区内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类用水采取一定的节水措施,有条件的进行污水回用与中水利用。 为提高旅游景区内夏季高峰期供水保障,峰值时间采用人口限时限量供应,各项目为了保障项目内部供水,需自行配置蓄水池,以满足项目度假人口2日用水量为标准。 2. 污水工程规划

2.1 规划原则

2.1.1 利用地形,尽快地将旅游景区雨水导入附近水体,避免过分集中汇流,采用分散和就近排放; 2.1.2 雨水管道根据地形、河网和道路坡向划分汇水区域,沿道路及坡向敷设,分片收集,就近排入水体。 2.1.3 充分利用现有雨水排放设施和天然河沟,度假区排水体系与防洪系统通盘考虑,一并规划; 2.1.4 全面规划,分期实施,便于土地开发利用;

2.1.5 结合现状地形,尽量减少地面填土,有利于雨水管道铺设入河; 2.1.6 既要考虑现状排水流向,亦要满足向规划状态的平稳过渡。

2.2 排水体制

根据旅游景区功能定位,旅游景区内的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即雨水和污水由不同的管道系统收集。同时对部分区域的初期雨水进行收集处理。

2.3 污水量预测

根据《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推荐,污水量根据综合用水量(平均日)乘以污水排放系数确定。给水日变化系数为1.4,污水排放系数确定为0.9。

预测旅游景区平均日污水量为:2.3万立方米/天,总变化系数Kz=1.5。 2.4 污水管网规划 2.4.1

污水处理厂规划

(1)污水处理目标:污水经处理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2)污水处理厂选址:旅游景区内新建一个污水处理厂,为锅厂湾污水处理厂,旅游景区外新建两座污水处理厂,分别为王家湾污水处理厂、锤子湾污水处理厂。

(3)污水处理工艺:考虑污水厂规模较小,且规划片区为高档旅游度假区,结合用地规划,建议采用生态湿地处理工艺。 2.4.2

污水收集系统规划

(1)污水管线布置:根据地形条件和规划道路标高,污水干管沿路敷设。 (2)污水管管径:根据污水量确定污水管径,规划区采用D400~D600 毫米管径。

(3)污水提升泵站设置:根据地形标高和管道布置,旅游景区内适当设污水提升泵站,主要是为管道穿越横山港而设,泵站的具体情况见污水系统规划图。

2.5 规划实施建议

旅游景区范围水体环境质量目标为地表水II类,生态服务功能为生态旅游和产品提供,尽量保持原有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因此旅游景区范围内的污水经收集处理后,在区内保留并新建某些湿地系统,一方面为补偿规划区内水面率较低服务,另一方面可利用湿地来净化水质。

污水处理厂规模可结合周边片区的发展情况适当留有余地,以改善周边片区的环境,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污水处理厂用地亦需综合考虑后尽量控制用地。 3. 雨水工程规划

3.1 规划原则

3.1.1 利用地形,尽快地将旅游景区雨水导入附近水体,避免过分集中汇流,采用分散和就近排放;

16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说明书

3.1.2 雨水管道根据地形、河网和道路坡向划分汇水区域,沿道路及坡向敷设,分片收集,就近排入水体。 3.1.3 充分利用现有雨水排放设施和天然河沟,度假区排水体系与防洪系统通盘考虑,一并规划; 3.1.4 全面规划,分期实施,便于土地开发利用;

3.1.5 结合现状地形,尽量减少地面填土,有利于雨水管道铺设入河; 3.1.6 既要考虑现状排水流向,亦要满足向规划状态的平稳过渡。 3.2 雨水量计算

3.2.1 按重庆市市暴雨强度公式进行估算:

2022(1+0.674LgP)

q= ——————————

(t+9.58P0.044)0.733(升/秒·公顷)

3.2.2 设计降雨重现期:干管P=25年,次干管P=5年,支管P=1年。

3.2.3 径流系数:建设用地0.9,绿化0.4。

3.3 雨水系统规划

3.3.1

雨水排放系统

根据旅游景区地形条件,采用雨洪分流,即未受污染的山洪水通过设置的排洪设施直接进入水体而不流经建

成区,其它区域的地面雨水经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后进入水体,有条件的可经过湿地缓冲后进入水体,临近水体的

某些区域则经地表的渗透、植被过滤后入水体。

3.3.2

雨水管道布置

雨水管道以就近、分散排放入河流为主要的布置原则,以减小管径,缩短管道长度,减少造价。雨水管设置

首先考虑利用自然地形坡度,尽可能扩大重力流排除雨水的范围,以最短的距离靠重力流排入附近的水体。为有利

于雨水的排放,规划范围内的主要河道予以保留,并定时进行疏浚。

雨水管道管径按雨水设计流量计算,管径为DN600~DN1000 毫米。

3.3.3

雨水管道形式

按规划道路铺设雨水管道,新建区有条件的道路可参考新加坡的经验,采用敞开式雨水沟,道路与雨水沟之

间设一定宽度的绿化带,一方面通过植被的过滤截流减轻了面源污染,另一方面也便于雨水沟的清通。

4. 电力工程规划

4.1 规划原则

4.1.1 建立满足旅游景区电力负荷增长的需要,适度超前的电力供应系统。

4.1.2 建立满足旅游景区负荷要求的110千伏变电站、35千伏变电站、10千伏开闭所。

4.1.3 建立电力电缆管沟系统,保证所有中低压线路在地下敷设畅通无阻。

4.2 负荷预测

根据本次规划提供的相关资料,参照遵义市其它旅游景区的相关负荷预测标准,采用单位用地面积负荷密度法与单位建筑面积负荷密度法相结合的预测方法,预测标准及预测结果如下: 表9:

电力负荷预测标准一览表

用地性质 用地面积预测标准(线/公顷) 单位建筑面积预测标准 居住用地(R) 100-150 1线/70-100平方米 商业性公共设施用地(C) 200-300 1线/40-60平方米 道路广场用地(S) 15 / 绿地(G) 10 /

负荷预测:总用电负荷约为2.87~4.44万千瓦,本次规划建议以低限值指导近期建设,按高限值预留变电站用地及控制高压走廊。

4.3 电力系统规划

规划近期用电来自寨坝现有35千伏变电站,远期原地升级为110千伏变电站,变电站占地面积0.44公顷,装机

容量3×5.6兆伏安,安全保护距离15米;规划区内布置15座10千伏公用开闭所。

4.4 电缆管(沟)规划

旅游景区内尚未建设电力电缆(管)沟,规划建议在道路新建时,沿道路西侧、南侧人行道(或绿化带)下同

期建设电力电缆(管)沟,避免出现重复开挖造成资源浪费。电缆沟宜采用隐蔽式,主要断面采用1.2米×1.2米。

并应根据需要及规定预留足够数量的管孔数。

4.5 道路照明规划

旅游景区属于尚未开发区,道路照明设施建设较落后,规划建议结合道路的新建工程,进行统一规划设计,

统一新建,达到与旅游景区景观相协调的目的。

建议旅游景区内道路照明采用照明专用箱变,其照明电源需统一规划。路灯控制采用光控、时控、手控,并

可自行切换。光源可采用高压钠灯、节能灯、LED灯等。

5. 电信工程规划

5.1 规划原则

5.1.1 合理布置局所用地,满足规划区用户需求。

5.1.2 建立完善的综合电信管道系统,满足日益增长的各种信息传输对通道的需要。

5.1.3 建立完善邮政系统,方便群众用邮。

5.1.4 建立集语音、数据、图像于一体的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个人化的通信网。

5.1.5 充分利用通信网平台,实现信息多样化。

17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说明书

5.2 固话主线需求量预测

根据规划提供的相关控制指标,参照其它度假区的相关预测标准,按单位建筑面积需求法进行用户预测,用单位用地面积需求法进行校核。固话预测指标及结果详见以下表格: 表10: 固定电话预测标准一览表

用地性质 用地面积预测标准(线/公顷) 单位建筑面积预测标准 居住用地(R) 100-150 1线/70-100平方米 商业性公共设施用地(C) 200-300 1线/40-60平方米 道路广场用地(S) 15 / 绿地(G) 10 /

根据预测规划区固话总量约为4.39~6.40万线,规划建议以低限值指导近期建设,按高限值预留局所用地及进

行管道规划。

5.3 电信局规划

规划设置1座电信局,占地为0.22公顷,根据电信需求量预测并考虑75%装机率,模块局容量均按5万门考虑。

片区内市话、部分数据服务由新建模块局提供服务。

5.4 邮政网点规划

目前旅游景区内尚无邮政支局,由于旅游景区紧邻寨坝旅游集镇,邮政可依靠旅游集镇邮政局,故不单独设

置用地。

5.5 通信管道规划

规划新建通信管道为公共信息传输管群,除传统电信业务需求外,还包含数据通信、移动通信、交通监控、

有线电视、光纤中继、各种专用线路、综合网络等多种信息传输需求。各营运开发商应统一规划,配合道路施工

同期建设,避免重复开挖建设,做到规划建设有序,竞争公正公平。

通信管道原则上布置在道路东侧或北侧的人行道(或绿化带)下。综合通信管群采用PVC-U塑料管,管径为

110毫米,管道的敷设必须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中的有关规定。

6. 燃气工程规划

6.1 规划目标及原则

6.1.1 结合片区地区能源特点进行燃气工程规划;

6.1.2 远、近期结合,一次规划,分期实施,考虑部分预留;

6.1.3 优先发展管道燃气,合理发展瓶装液化石油气;

6.1.4 管网与区外相连,以提高事故工况的供气可靠性。

6.2 气源规划

规划采用天然气,由寨坝天然燃气站调压后接入,管径De250,压力0.4米Pa。 6.3 用气量预测

生活用气量规划指标采用1.5 立方米/户·日,远期用气普及率按95%计,公共建筑用气量按居民生活用气量的20%计,预测旅游景区远期最大用气量约6.39万立方米/日。

6.4 输配系统规划

旅游景区没有燃气场站设施,规划寨坝镇新建输配气站供应,输配系统主要由管网系统组成。 6.5 管网规划

沿规划道路敷设燃气中压管道,管径De110-250,规划采用燃气用埋地聚乙烯管(PE管)、无缝钢管及焊接钢管等;按100-150户配置中低压调压箱。燃气管一般布置在道路东侧、北侧。

7. 消防规划

7.1 旅游景区消防用水量,按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规划区内同一时间只考虑一处着火点,消防

用水量按15升/秒考虑。

7.2 室外消防系统:室外消防给水依靠市政给水设施,供水压力0.3米pa。室外消火栓沿主要道路设置,布置

原则:间距不大于120米,同时保证每栋建筑有2股室外消防水柱保护。

7.3 室内消防系统:室内消防给水由市政给水管网提供,以保证火灾初期灭火用水要求。

7.4 旅游景区所有建筑采用一套消防室内管道,栓口压力过大处设减压稳压消火栓。

8. 工程管线综合

8.1 本规划管线综合的内容包括:给水管线、雨水管线、污水管线、燃气管线、电力管沟、弱电管孔等6种管

线。

8.2 管线平面综合:根据各种管线性质、易损程度、建筑物对各种管线的安全距离要求以及各种管线相互间

的安全距离要求,本着压力流避让重力流,易弯曲管线避让不易弯曲管线,临时性管线避让永久性管线等原则,

规划原则上对各种管线安排如下:雨水、污水管线安排在车行道或人行道下边,给水管线、燃气管线、电力管线、

电信电缆块、有线电视电缆安排在人行道下,各种管线尽量与道路中心线平行。

8.3 管线的竖向综合:当工程管线交叉敷设时,自地表向下排列的顺序宜为:电力管线、电信管线、燃气管

线、给水管线、雨水排水管线、污水排水管线。地下管线相互交叉时应满足各管道间的最小净距要求。具体要求

见GB50289-9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各管线距地面净距为:(米)

电力、电信管线 0.7~1.0

燃气管线 0.9~1.2

18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说明书 丛林探险 野外拓展训练营、森林生活营地、野外生存训练场、真人CS乐园 滨湖疗养会馆、养生大学、云雾疗养馆、禅意SPA、五行养生馆、中医药山体健康养康体疗养 疗养苑、养生公寓、食疗康体基地 生产品 医疗调理 青少年体质改善中心、中青年亚健康调理中心、老年专科医院 养生养老 老年康体理疗中心、老年慢性病疗养中心、老年托护中心 滨水商务 滨湖商务酒店、水上会议中心、星级酒店 山地商务会山野商务 企业总部基地、山地野奢酒店、五彩花海庄园、星级酒店 议产品 山顶商务 云端会议中心、云端商务酒店、古寨文化会所、茶禅文化会议中心、云中茶阁 鰼部文化 鰼部文化商街、万习文化广场、万习阁 山地文化体地域民俗 风情民俗博物馆、僰族村寨 验产品 艺术体验 艺术创作培训基地、森林艺术家村、艺术主题酒店、乡土艺术村寨、艺术品展览和销售馆 表19: 鰼部生态文化项目策划 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重大生态文化旅游项重点生态文化旅游项目 目 一般项目 滑翔基地、跑马场、水上游乐园、水上运动欢乐园、凤山地运动休闲产品 创意产业艺术家生态山地运动会所 、滑草凰山观星台、养生主题酒店、主题度假酒店产品 村、中国山极第一街—凤凰场 、红专大堰休闲道、僰族城堡酒店、滨水度假酒店、滨户外疗养休闲产品 天街、天街演艺广场、科技文化宫、两路三甲综合医院、水度假村、休闲度假村、苗医生态养生度假产品 绿谷(绿色总部基地) 凤凰山国际登山挑战赛、山养生馆、森林氧吧、森林疗养 地户外运动健康度假基地 会所、中国式养生文化馆、国际康疗中心、顶级商务会所、袁家祠堂、母氏宗祠、气象站 3. 旅游度假项目建设规划 重点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见第四部分。 表20: 旅游度假项目建设规划表 项目等级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规模 建设时序 包括天然水域游泳、公路自行车、公游泳1.50公里、铁人三项 路长跑 自行车40.00公里、远期 长跑10.00公里 包括飞行区、航管楼、保证飞行安全重大项目 直升机场 的候机区等 0.54公顷 近期 初级滑道0.20高山滑雪 建设几条不同的滑道供初级、中级、公里、中级滑道0.80高级滑雪者分别使用 公里、高级滑道1.00近期 公里 滨水主题度假酒店 四星,床位400个 5.00公顷 远期 SPA养生馆 鲜花SPA、中草药SPA、精油SPA等 5.00公顷 远期 山地运动包含室内羽毛球场、游泳池、健身房、会所 壁球室等 1.56公顷 近期 滑草场 使用履带用具在倾斜的草地滑行 0.78公顷 近期 红专大堰休闲道 红专大堰两侧修建自行车道、步行道 24.00公里 近期 重点项目 僰族皇城遗址 复建九子庙、百祥会等 62.5公顷 远期 景区登山步道 修建10条登山步道 30千米 近期 康体疗养修建借助良好自然资源的高山疗养中中心 心 1.5公顷 近期 土特产品市场 高山种植、养殖产品集中交易 5.00公顷 远期 山地自行车道 长线为缓坡段,短线为陡坡段 60千米,宽2-3米 近期 生态茶园 茶叶生产、茶楼 15.00公顷 远期 湿地休闲会所 休闲度假、湿地养生、商务会议 4.00公顷 近期 原生态森林别墅 森林别墅、度假木屋 8.00公顷 远期 天然负氧离子基地 体验基地、养生基地 10.00公顷 远期 森林生态覆土类建筑、艺术类建筑、乡土类建建筑 筑 10.00公顷 远期 国际康疗提供个体化的健身运动及营养膳食配方的健康疗养中心 7.15公顷 近期 一般项目 中心 苗医养生以苗医为主的经络养生、健康保养、馆 美容美体的养生会馆 6.86公顷 近期 气象站 在景区顶和山底分别修建一个气象站 0.20公顷 近期 水果市场 高山种植水果展示、销售 4.60公顷 远期 乡土生态乡土材料和生态建筑特征结合的艺术建筑 建筑 13.30公顷 远期 老年养生重点吸引重庆等地老年市场,前期建设8座,后期建设8座。 16座 近期与远公寓 期结合 每年春季举行茶文化节,吸引游客来茶文化节 此参与茶叶的采摘,并在加工作坊自己加工6.67公顷 近期 后做为旅游商品购买留念 44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说明书 4. 旅游线路规划 4.1 自驾游线路 自驾游线路:重庆—两路—景区(汽车营地)—寨坝集镇—綦江。 4.2 自行车线路 自行车道路求宽度应在2米以上,坡度不大于15%。 线路一: 两路生态度假景观带—寨坝旅游集镇—红专大堰专用旅游道—景区森林景观大道—丁山坝水库。 线路二:温水—景区生态度假景观带—凤凰天街—寨坝旅游基站。 4.3 户外活动线路 线路一:红专大堰沿线,全长约24公里。 线路二:生态度假景观带沿线,全长约17公里。 线路二:旅游景区登山步道,全长约30公里。

二、 旅游服务体系及游览设施规划

1. 旅游服务体系规划

本规划区旅游服务设施分为三级服务体系。

1.1 一级服务网点(旅游接待广场):旅游中心可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保健及其它各方面的服务设施。

1.2 二级服务网点(旅游度假区):旅游点的设置为游客提供游憩中所需的服务保障设施。规划建设4个旅游

度假区。

1.3 三级服务网点(旅游度假项目):规划布局在游憩活动相对集中处,为游客提供各种饮食、日用品、茶水及纪念品等零售服务。

表21: 规划区各级服务网点一览表

分级 性质 设施内容 设施特色 一级服务网点 住宿、餐饮、娱乐休闲、宾馆、餐厅、娱乐(旅游接待广场) 医疗保健、商务活动、游憩、商厅、保健中心、餐饮、酒感受景区之乐、黔北特色品销售等、自驾游服务 吧、车辆维修等 小吃 二级服务网点 乡村体验、住宿、餐饮、乡村旅馆、农家乐、(旅游度假区) 卫生室、旅行服务、自行车服务 农业体验、零售店、自行感受特色主题体验之旅 车维修等 特色高山农产品 三级服务网点 (旅游度假项目) 商品零售 售货亭、茶座、驴旅游纪念品、食品、快餐、行服务点 茶点 2. 床位规模预测

近期床位8000床,远期床位15000床。 3. 餐位规模预测

近期餐位8000个,远期餐位15000个。 4. 本规划区内的游览设施分类

本规划区内的游览设施可以分为:旅行、餐饮、住宿、购物、娱乐、医疗共六类。

第十五章 用地与竖向规划设计

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度假区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需要对自然地形进行改造利用,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用地与竖向规划设计。

一、

规划原则

1. 经济适用及安全美观性原则

竖向规划是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贯彻国家提出的“适用、经济、美观”的基本建设方针。作为有改造、整治用地任务的竖向规划,尤应重视工程的安全,规划和设计应当与滑坡、崩坍以及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被破坏等灾难的综合治理相结合。 2. 资源节约性原则

节约保护耕地和林地是我国的根本国策,珍惜和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用地竖向规划工

作要努力执行好这一国策,充分发挥土地潜力。 3. 因地制宜

竖向规划工作既要使用地适宜于布置建(构)筑物、满足防洪、排涝、交通运输、管线敷设的要求,又要充分利用地形、地质等环境条件。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随坡就势,结合其内在的要求和各自的特点,作好

45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说明书

高程上的完美安排。 4. 生态优先

不能把竖向规划当作平整土地、履行地形的简单过程,而是为了使各项用地在高程上协调,平面上和谐,尽量减少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努力保护好生态环境,通过用地的竖向改造,取得更好的景观效果,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 竖向规划地面形式 1. 地面竖向处理基本形式

1.1 根据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用地的性质、功能,结合自然地形,规划地面形式可分为平坡式、台阶式和混合式。

1.2 用地自然坡度水于5%时,宜规划为平坡式;

1.3 用地自然坡度大于8%时,宜规划为台阶式;自然坡度在5%-8%时,宜规划为混合式,即台阶式、平坡式相结合。

1.4 台阶式与混合式中的台地规划应符合:台地划分与规划布局和总平面布置相协调,应满足使用性质相同的用地或功能联系密切的建(构)筑物布置在同一台地或相邻台地的布局要求;

1.5 台地的长边应平行于等高线布置;

1.6 台地高度、宽度和长度应结合地形并满足使用要求确定,人工修建台地应当尽量减少对自然地形的破坏,高度宜控制为1.5-3.0米。 2. 地面竖向平面与坡度控制

2.1 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用地选择及用地布局应充分考虑竖向规划的要求,用于重要开发建设项目用地应选择地质及防洪排涝条件较好且相对平坦和完整的用地,自然坡度应小于15%;用于居住用地应选择向阳、通风条件好的用地,自然坡度应小于30%;旅游商品等工业加工仓储用地宜选择便于交通组织和生产工艺流程组织的用地,自然坡度宜小于15%。

2.2 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内部建设的街区竖向规划应与用地的性质和功能相结合,并应符合如下要求:建设用地分台应考虑地形坡度、坡向和风向等因素的影响,以适应建筑布置的要求;公共及旅游服务设施用地分台布置时,台地间高差宜与建筑层高成倍数关系;居地用地分台布置时,宜采用小台地形式;防护工程宜与具用防护功能的专用绿地结合设置。居住用地及要求充足日照用地内的挡土墙与住宅建筑的间距应满足住宅日照和通风的要求;高度大于2米的挡土墙和护坡的上缘与建筑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米,其下缘与建筑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米。

三、 竖向与整体风貌景观

3.1 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用地竖向规划需要有明确的景观规划设想,保留旅游度假区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制高点、俯瞰点和有明显特征的地形、地物;保持和维护综合体内部的绿化、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有价值的自然风景和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地点、区段和设施;保护和强化有特色的、自然和规划的边界线;构筑美好的景观风貌天际轮廓线。

3.2 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用地分类应重视景观要求,用地作分类处理时,挡土墙、护坡的尺度和线型应与环境协调;有条件时宜少采用挡土墙;公共活动区宜将挡土墙、护坡、踏步和梯道等室外设施与建筑作为一个有

机整体进行规划;挡土墙、护坡、梯道等室外设施较多的地段或区域,其形式和尺度宜有韵律感;挡土墙高于1.5米、生活生产区内挡土墙高于2米时,宜作艺术处理或以绿化遮蔽;大鼓池、小鼓池、五彩天池等滨水地区的竖向规划应规划和利用好近水空间。

四、 竖向与道路广场

1. 道路竖向规划一般要求

1.1 道路竖向规划应与道路的平面规划同时进行;结合景区用地中的控制高程、沿线地形地物、地下管线、地质和水文条件等作综合考虑;与道路两侧用地的竖向规划相结合,并满足塑造良好的沿街景观的要求。

1.2 道路跨越江河、明渠、暗沟等过水设施时,路高应与过水设施的净空高度要求相协调;有通航条件的江河应保证通航河道的桥下净空高度要求。广场竖向规划除满足自身功能要求外,尚应与相邻道路和建筑物相衔接。广场的最小坡度为0.3%,最大坡度为3%。 2. 道路坡度控制

机动车车行道规划纵坡应符合表19的规定。非机动车车街道规划纵坡宜小于2.5%。大于或等于2.5%时,应按表20的规定限制坡长。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道路,其纵坡应按非机动车车行道的纵坡取值。道路的横坡应为1%-2%。

表22: 机动车车行道规划纵坡一览表

道路类别 最小纵坡(%) 最大纵坡(%) 最小坡长(米) 一级 4 290 二级 5 170 三级 0.2 6 110 四级 8 60

46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说明书

表23: 非机动车车行道规划纵坡与限制坡长(米)

限制坡长 三轮车 自行车 平板车 坡度 3.5 150 —— 3.0 200 100 2.5 300 150

3. 步行系统竖向控制

3.1 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竖向规划应结合旅游活动的需要,同时满足建设完善的步行系统的要求,步行系统应考虑无障碍交通的要求。

3.2 人行梯道按其功能和规模可分为三级:一级梯道为交通枢纽地段的梯道和大型景观性梯道;二级梯道为连接度假区间步行交通的梯道;三级梯道为连接景点间步行交通的梯道。

3.3 梯道每升高1.2-1.5米宜设置休息平台;二、三级梯道连续升高超过5.0米时,除应设置休息平台外,还应设置转折平台,且转折平台的宽度不宜小于梯道宽度。各级梯道的规划指标宜符合表21的规定。 表24: 梯道的规划指标表

规划指标 宽度(米) 坡比值 休息平台宽度(米) 级别 一 ≥10 ≤0.25 ≥2.0 二 4.0-10.0 ≤0.30 ≥1.5 三 1.5-4.0 ≤0.35 ≥1.2

五、 竖向与排水

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用地应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及年均降雨量等因素合理选择地面排水方式,并与用地防洪、排涝规划相协调。

用地地面排水应符合下列规定:地面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2%;坡度小于0.2%时宜采用多坡向或特殊措施排水;地段的规划高程应比周边道路的最低路段高程高出0.2米以上;用地的规划高程应高于多年平均地下水位,雨水排出口内顶高程宜高于受纳水体的多年平均水位,有条件时宜高于设计防洪(潮)水位。防洪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防洪标准》GB50201的规定,设防洪(潮)堤时的堤顶高程和不设防洪(潮)堤时的用地地面高程均应按设防标准的规定所推算的洪(潮)水位加安全超高确定;有波浪影响或壅水现象时,应加波浪侵袭高度或壅水高度。有内涝威胁的用地应采取适宜的防内涝措施,当用地外围有较大汇水汇入或穿越用地时,宜用边沟或排(截)洪沟组织用地外围的地面雨水排除。

第十六章 绿化规划

一、

绿化原则

1. 生态性原则

在绿化材料的选择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前提下,树种的搭配、草本花卉的点缀,草坪的衬托选择等必须最大限度地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为出发点,针对度假区性质与功能定位,游人季节分布规律等因素,绿化效果的营造应该从服务周围设施出发,尽量多地选择和应用乡土树种,创造出稳定的植物群落。 2. 景观性原则

遵循自然规律,充分研究所处地带的地形地貌特征,自然植被类型、自然景观格局和特征特色,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绿化配置的艺术性、趣味性,使之人性化和具有亲近感。 3. 因地制宜原则

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达到软景设计与风土人情及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利用自然错落的林相、林冠与建筑的整体规范,产生形式上的对比变化,更加富有韵律。 4. 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自然环境为出发点,遵循生态学原理,合理布局、科学搭配,使各植物和谐共存,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 绿化系统规划

绿化系统是规划区景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系统规划在严格保护和培育现有林地的原则下,在主要景

点附近适当配种一些乡土树种和药用草本植物,在低山谷地处的景点、居民点可引种少量适宜于当地的景观树种。所引植物品种应综合考虑对原生植物的影响。

1. 道路绿化

道路绿化分为车行道和步行道两种形式。车行道两侧的绿化结合山林植物景观,以自然式栽植为主;步行道两侧绿化一般需根据步道两侧条件确定绿化方式。例如山道转折处成片植花灌木吸引游人继续攀登,较平缓的步道绿化可以与种植设计一并考虑。主要树种可采用红花木莲、鹅掌楸、楠木、香果树、峨眉含笑等。

47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说明书

2. 岸带绿化

岸带绿化类植物景观群落,要求乔木、灌木、草本结合以形成丰富的轮廓线和立面上的连续感,讲究优美的林冠线和曲折回荡的林缘线。充分保护岸带周围自然植被,同时可在有工程设施的地段选择一些耐湿的植物种类进行绿化。靠近岸边的位置,配置柔枝拂水的垂柳,轻盈婀娜,亭亭玉立于水边,形成一幅恬静的画面。水边驳岸,配以山石小景,同时点缀芦竹、旱伞草、水生鸢尾等,增强水景趣味,丰富水的色彩。 3. 生态保护区植物规划

3.1 规划区拥有大面积的山地沟谷原野森林环境,人迹罕至,这些地区既有旅游开发价值又有生态价值,是重要水源涵养地,其生态效益远高于纯经济开发所获得的经济价值,因此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部分山地开发满足居民需求,大部分山地作为核心保护区不作开发。此外最重要的是生态防护功能,在护林防火上对植物有一定的要求,要求植物具备耐火性强、火烧后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

3.2 规划区具有良好的基础植被资源。对现有林地主要进行复合层类植物景观群落的构建,达到乔、灌、草的合理配置。并适当配置引鸟植物、春季开花植物、芳香型植物、秋季观叶植物、观果植物等具有极高观赏价值的植物。引鸟植物如火棘、石楠、树莓、卫矛、胡颓子等;开花植物如碧桃、红叶李、紫叶李、山茶、含笑等;观叶植物如乌桕、栾树、鹅掌楸、重阳木、法国梧桐、槭树、卫矛、红瑞木、山麻杆、银杏等。

3.3 绿化植物还应尽可能补植自然保护区的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珍稀植物品种,包括:南方红豆杉、伯乐树、桫椤、小黑桫椤、福建柏、峨眉含笑、厚朴、鹅掌楸、香樟、闽楠、楠木、花榈木、红豆树、黄连、香果树、红花木莲、领春木、银鹊树、白辛树等。 4. 景观保护区植物规划

景观保护区主要是指居住区与生态保护区的过渡地带。主要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观环境,大量运用乡土树种,如楠竹、洋槐、栲树、构树等。禁止任何不协调建筑物的出现,对人工建筑的高度、密度、色彩、格调均应加以控制,对居民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减少水体污染,加强环境的香化、彩化、美化,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卫生,提高环境品味。 5. 居住区植物规划

选用当地适生的景观树种,草本、灌木与高大乔木相结合,形成层次丰富的绿化系统。园林小品、公用设施及休息场所的设计与建筑风格相协调,利用植物造景分隔空间,增加层次;以绿化种植为主,配以适度的雕塑、小品;必要的硬质矮墙亦作垂直绿化装点,充分运用中西造园手法来组景、造景、点景,丰富规划区的园林文化,突出规划区的特点,给人以回归自然、宁静悠闲之感。 6. 旅游景观带植物规划

在习水县鳛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内,规划的一级游路两侧建设宽数十米的景观带,以改善道路景观质量,

完善游客的视觉欣赏面。按春夏秋冬四季布置观花观叶植物,主要选择杨树、栾树、法国梧桐、马褂木、桃树、刺槐、楠竹、樱花、合欢、紫荆、木槿、山茶、月季、杜鹃等景观树种。 7. 农家乐周边植物规划

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合理组织交通为首要考虑,将小桥、跌水、园椅、亲水平台等园林小品依地形山势而设,沿石径片植各类草本花卉,适量补充地被,与周边丰富的上层植物群落景观相融合,构建出一个精致素雅,宁静淡雅的自然环境。同时与规划区的总体景观相呼应,动静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满足不同人群的景观需求。

三、 植物配置

1. 植物配置的原则

春意早临花争艳、夏有浓荫好乘凉、秋色多变看叶果、冬季苍翠不萧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珍稀树种进行保护,在保护原生态的前提下进行道路、景观等各方面的设计;对遮蔽主要景观的植物进行合理去除,如在各度假区核心景点清理遮挡视线的植被,凸显核心景观;在度假区休闲绿地、度假区广场等处进行全面的补植绿化,采用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树种的绿化景观设计;规划配置植物种类结合市政绿化工程,采用乡土树种,绿化荒山荒坡。

2. 植物造景配置形式

2.1 植物群落式

即以园林植物群体美为主体的形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2.11 平面构图的群体美形式:以植物造景的色彩和图案美为表现主题,主要指种植于地势较低或斜坡处观赏面和观赏角度较好的地方。

2.12 立面构图的群体美形式:主要指乔、灌、藤、草的搭配,立面景观层次丰富,形成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种植。如入口区、中心景观区等。

2.2 标本植物式

以观赏单株园林植物(标本植物)个体美为主的种植形式,主要指分布在节点、道路两侧、道路节点、休息场地等人驻足停留,观赏距离较近地方的种植,可以采用挂牌、解说的形式,让游人了解园林植物功用、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如入口处种植的银杏、桂花等。

2.3 小品结合式

即通过园林植物与园林小品相结合,共同组成的景观形式,如种植池划分、山石搭配、岩石缝种植等形式。 3. 植物群落配置参照

3.1 乌桕+连香树——卫矛+石楠+十大功劳+粉花绣线菊+棣棠——鸢尾;

48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说明书

给水管线管线 0.8~1.2 雨水管线 1.2~1.7 污水管线 1.8~2.5

注:电力、电信、燃气、给水、专用消火栓压力管线以管中心标高为准,污水、雨水管线以管底标高为准。

十、 综合防灾

1. 防洪工程规划

1.1 防洪标准

近期采用20年一遇防洪标准,远期采用50年一遇防洪标准;中小流域据其保护对象而采用10年一遇或20年一遇防洪标准。

1.2 防洪体系规划

通过加固和新建防洪工程、整修改建穿堤建筑物和河道清障等工程措施,使旅游景区度假项目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除工程措施外还应采取建立健全防汛指挥机构、成立防洪工程管理单位和修订完善防洪预案等非工程措施,健全防洪体系。 2. 消防工程规划

2.1 对现有影响度假区消防安全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储存、供应场所采取限期迁移或改变生产使用性质等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对暂时不能改造、迁移或不宜远离城区的应制定安全控制措施,提高自身防灾能力。

2.2 根据用地规划布局,旅游景区原则上不布置危险品仓储用地,规划的危险品仓储用地应布置在规划区外围相对独立的地区,与旅游景区建设用地之间设置一定宽度的安全隔离防护带。

2.3 结合旅游景区改造,全面提高建筑防火等级,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消除安全隐患。 3. 消防规划

3.1 规划原则

3.1.1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其配套法规。

3.1.2 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合理规划度假区消防体系布局,进一步明确本区消防功能,保障消防安全。

3.1.3 消防专业规划与其它专业规划相结合,合理安排,统一建设。

3.1.4 从实际出发、合理规划、分期实施,使消防设施和装备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3.2 规则目标

提高本地区预防火灾和抢险救灾能力,逐步建立与现代消防接轨的消防安全系统,保障区域内经济建设和人

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备较强的防御和处置灾害事故快速反应能力。

3.3 森林防火

3.3.1 设置森林防火隔离带,防火隔离带的宽度应大于当地成熟林的最高树高的1.5倍,防火隔离带设施要与主风方向垂直,设置的位置为山脊向下(背风面)或山谷向上(迎风面)处。隔离带密度不宜突破5千米,森林隔离带宽度40~60米,草坡设置10米宽,乔、灌木林地设60米宽。

3.3.2 防火隔离带设置要与防火道路结合,森林防火隔离带与防火道路一致,即可以节约林地;可以节省开销;有利于防火。

3.3.3 防火隔离带设置要与生态旅游结合,生态景观较好的去处,在开设防火隔离带时要考虑减少对植被景观的破坏度,在旅游度假人员活动多且林场较近处可以少伐或暂缓地上物的采伐以保留观景景观,这些地方由于交通相对较方便,一旦有火情先开也来得及。

3.4 消防通信

消防通信包括有线通信、无线通信、计算机通信、图像传输系统,上述通信各自按标准建设并与消防指挥中心与县政府、县供水、供电、供气、救护、交通、环保、气象、地震等部门建立专线通信网络。

3.5 消防给水

3.5.1 根据旅游景区水系特点,结合目前经济技术条件和消防装备状况,规划确定消防水源以现有水库水源为主,以天然水源为辅的原则,解决灭火靠消防车运水的问题,保证旅游景区消防用水的需要。灭火用水量以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为2次,一次灭火用水量35升/秒为标准。

3.5.2 供水消防管网采用环状管网,对于个别地段火灾危险性小,灭火用水量少可采用枝状管网,消防给水管网干管管径不得小于300毫米。

3.5.3 市政消火栓布置在主次干道一侧,间距不大于120米,服务半径不大于150米。 3.6 消防道路

3.6.1 应有2~3个主次干道与生态景观带相接,以保证消防车在紧急情况下顺利通行。 3.6.2 消防道路应结合规划道路统一建设,各地块应有2~3个出入口与主干道连接。

3.6.3 消防车道穿过建筑物、构筑物的净高、宽不小于4.5米并在醒目处悬挂消防通道标志。

3.6.4 消防道路宽度单车道不小于4米,双车道不小于8米,转弯半径不小于9米,道路上空管架等构筑物,净高不小于4.5米。

3.6.5 大型建筑应设环型消防车道,居住小区道路设计必须满足各种消防车辆通行要求。 4. 人防工程规划

4.1 按照以疏散为主、掩蔽为辅的原则,根据《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中的规划要求,鳛部生

19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说明书

态文化旅游景区防空标准按人均人防面积0.3平方米进行配套。

4.2 人防工程由人员掩蔽工事、指挥通信工程、医疗救护工程、各类专业抢救工程、物资储备工程等组成,分别按照《人民防空条例》的规定加强建设。

4.3 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纳入度假区建设总体规划,做到统一规划,同步建设。人民防空工程要以中小型为主,尽量分散配置,并且与度假区地下交通等设施相连通。

4.4 规划区重点地区必须按照规划要求建设人防工程,在人流集散的车站、大型商场、影剧院、旅馆、体育馆、医院、学校、重要机关等处,应建设一定规模的平战结合的掩蔽工事。

4.5 车站、桥梁、铁路、对外公路及重要生命线工程作为重点防护目标,要设专门的工程抢修系统,以便出现问题时能及时抢修,保证向外疏散和接受外援。新建民用建筑应按照相关标准修建防空地下室。

4.6 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房屋建筑等工程的规划和建设,要兼顾人民防空的要求,搞好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逐步形成由地下商业娱乐设施、地下停车场、地下过街道等组成的度假区地下防护空间体系。

4.7 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要参与旅游景区地下防护空间的规划、论证、审批、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 5. 抗震规划

5.1 旅游景区设防烈度为6度。

5.2 当旅游景区遭遇6度地震破坏时,建筑物不致大面积严重破坏。供水、供电、交通、医疗、消防、粮食和指挥系统不致严重破坏;火灾、水灾、爆炸、溢毒、放射性污染等各种次生灾害能得到有效控制,人民群众生活得以基本保障。

5.3 旅游景区各度假项目作为重点抗震设防地区,所有建设工程均需加强抗震设防管理。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已经建成的建筑物、构筑物,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设工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提高或降低抗震设防标准。抗震设防审查和抗震设计审查是抗震设防管理的重要举措,应将其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程序。

6. 地质灾害防护规划

旅游景区内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为五类区域,即地质灾害不易发区、低易发区、中易发区、高易发区和极易发区。

6.1 灾害极易发区:应作为禁建区。禁止任何永久性建设项目,应对地质灾害隐患点避让搬迁、工程治理、监测预警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6.2 灾害高易发区:应作为限制建设区。一般不宜规划永久性建设项目,如确需建设时,应进行针对性的勘察工作,并采取相应工程治理措施,对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危岩、泥石流等致灾体进行防治;

6.3 灾害中易发区:应作为控制建设区。可进行有条件的规划建设,一般不宜规划高切坡、高填方、深开挖的建设项目;

6.4 灾害低易发区规划建设基本不受限制; 5.5 灾害不易发区规划建设不受限制。

十一、 度假产品体系规划

旅游景区项目规划以避暑休闲、户外运动、健康养生、文化体验、商务会议五大假产品为主。以围绕中山地户外运动、山地避暑休闲的核心功能定位,形成森林度假、滨湖度假、美食购物、乡村体验、消夏纳凉、休闲游乐、运动强体、体育赛事、丛林探险、疗养、医疗调理、养生养老、滨水商务、山野商务、山顶商务、鰼部文化、地域民俗、艺术体验等十八个类型的旅游度假产品,构成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多元产品体系。

第五章 修建性详细规划专章

一、

项目概况

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修建性性详细规划的任务是以《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总体规划》、《凤凰山旅游度假组团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编制景区内各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

本次修建性详细规划严格按照《贵州省遵义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根据该规定,本次规划内容构造如下:1. 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根据地区功能性质、经过实地调查、收集人口、土地利用、建筑、市政工程现状及建设项目、开发条件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和技术经济论证,确定规划原则及指导思想,选定用地定额指标;

2. 确定规划区内部的布局结构和道路系统,对建筑、道路、绿地等作出功能布局和环境规划设计,确定各类建筑及设施的具体布局及用地界线;

3. 确定规划区内道路走向、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控制点坐标及标高; 4. 确定规划区各类工程管线及构筑物的位置、容量和走向;

5. 确定规划区内绿地分类、分级及位置、范围,确定布置景区旅游景观。 6. 确定竖向标高、道路坡度,确定各建筑物、构筑物标高; 7. 确定建筑体量、尺度、色彩、风格;

目前景区已编制凤凰极顶、凤栖半山、金龙湖、林海蓝山、云岭边寨、顶峰问道、云顶山水、两路组团综合整治以及黔北山地户外运动度假基地等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

20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说明书

二、 项目区功能与规模 1. 主题定位

1.1 凤凰极顶(A13、A14) 凤凰极顶、五彩云霞。 1.2 凤栖半山(B4、B5)

凤栖林海九道湾,半缘家侣半缘山。 1.3 金龙湖(C7)

寻根溯源平天寺 休闲养性金龙湖。 1.4 云岭边寨

高品质度假社区、养生休闲项目。 1.5 顶峰问道(B2、B3)

凤凰顶峰,茶竹相伴,领悟极致人生 ;商务休闲,林海养生,体验商身兼修。 1.6 云顶山水(B6、B7)

云顶山水·梦幻星空,为特色的梦幻度假基地。 1.7 黔北山地户外运动度假基地(A10、A11) 健康度假服务区、户外运动休闲区。 1.8 两路度假村(旅游广场) 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的形象窗口。 1.9 景区森林景观大道 移动的五彩风景线。 1.10

旅游登山健身步道

国家级登山健步道标杆。

2. 功能定位

2.1 凤凰极顶(A13、A14)

依托场地密林、景观大道、单坡地势、高海拔、悬崖等自身资源特色,将本案打造成为集森林秘境、爱情度假庄园、极顶天街等具有标志性功能的凤凰山极顶主题度假区。

2.2 凤栖半山(B4、B5)

以塑造半山家庭度假时光主题度假生活方式为目标,整合山地、森林、滨水资源,依托大凤凰山的休闲环境与高端度假环境,以山海仙境与松林绿谷为基础,形成田园体验、森林养生、滨水休闲三大发展轴,通过各具特

色的溪谷森林梯田景观带连接田园、滨水、森林三大区域,依托三轴三带形成多个休闲度假节点(球场、会所、酒店、商业、酒庄、养生营、地产等)的合理布局,最终构建凤凰半山中的休闲度假天堂。

2.3 金龙湖(C7)

依据场地性质的山水人文资源,以山水隐逸生活体验为主题,打造的集民俗商业、运动休闲、疗养度假为主体功能的文化旅游度假区。

2.4 云岭边寨

依托宜人的山水植被和丰富的黔北民俗文化资源,以高品质的度假社区、丰富的养生休闲项目、宜人的景观环境和完善的服务体系为目标,打造集避暑居住、休闲养生、旅游度假为一体的度假养生园。

2.5 顶峰问道(B2、B3)

依托场地密林、顶峰、单坡、茶、竹等特色资源,打造成为集商务休闲、户外运动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的健康商务度假区。

2.6 云顶山水(B6、B7)

依托场地特质、极目视线、森林覆盖率高、横跨凤凰山山顶、山腰的特点,打造以梦幻星空为主及画屏山水度假、无边泳池会所、梦幻童话森林公园、梦幻婚礼、山顶天文星相观测站等度假功能为一体的云顶山水、梦幻星空度假基地。

2.7 黔北山地户外运动度假基地(A10、A11)

依托场地森林覆盖率高、高程落差大、景观视域开阔、交通可达性较好的特点,打造以山地户外休闲运动为主及专科医院、中老年人健康护理中心、中青年健康调理、青少年素质拓展、户外装备交易等休闲度假功能为一体的黔北山地户外休闲运动度假基地。

2.8 两路度假村(旅游广场) 游客集散基地、度假服务中心。 2.9 景区森林景观大道

旅游观赏、运动休闲、旅游交通。 2.10

旅游登山健身步道

登山探险、竞技登山、旅游健身。 3. 项目规模

3.1 凤凰极顶(A13、A14)

规划面积102公顷,可建设用地约40万平方米。 3.2 凤栖半山(B4、B5)

21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说明书

规划面积90.55公顷,总建设用地面积:21.42公顷。 3.3 金龙湖(C7)

规划总面积119公顷,可建设用地面积28.24公顷。 3.4 云岭边寨

规划区总用地面积为67.53公顷,总建筑面积为368345平方米,居住总户数为5905户,居住总人口为14760人。 3.5 顶峰问道(B2、B3)

规划面积94.5公顷,可建设用地:27.92万平方米。 3.6 云顶山水(B6、B7)

规划面积151.43公顷(约2271 亩),可建设用地,30.16 万平方米 ( 约452 亩)。 3.7 黔北山地户外运动度假基地(A10、A11)

规划区总用地面积为16.87公顷(约253亩),总建筑面积为79906.83平方米,为1332户,总人口为3330人。 3.8 两路度假村(旅游广场)

规划区总用地面积为13.77公顷(约206亩),总建筑面积为109269平方米。 3.9 景区森林景观大道

途经A-7、A-11、A-12、B-1、B-4和B-7地块,A-7至B-1段全长1.58公里,总面积4740平方米;B-1至B-4段全长1.70公里,总面积6800平方米;B-4至B-7段全长0.80公里,总面积4000平方米;B-7至B-9段全长0.70公里,总面积2800平方米。

2.11

旅游登山健身步道

旅游登山步道共10条,总长30公里。

三、 空间结构规划

1. 凤凰极顶(A13、A14)

1.1 森林休闲区

景观大道横穿A13 地块,整个景观道,地势平顺、森林茂盛,具备典型的景观元素。可依托密林打造森林休闲运动度假生活,开展远足、漫步、健身、山地自行车等原生态山地公园活动,调理亚健康带来的一些困扰,给生活卸下装扮,回归自然,全身心放松来感受森林浴的舒适与疗养。

1.2 花坡度假区

场地视野开阔一览无余 ,场地整体地形呈单坡地形,层层叠下。视野开阔,气势磅礴, 依坡就势栽种五彩色系的花草,形成独特壮观的大地艺术景观。

1.3 山顶娱乐度假区

极顶天街以独特形式与功能存在,将极大的满足人们对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成为让人们一来凤凰山、必登凤凰极顶的旅游景点之一。 2. 凤栖半山(B4、B5)

2.1 凤栖田园农耕体验区

该区域梯田景观优美,民俗生活气息浓厚,可 依照梯田景观和地域民俗特色打造农耕体验区、有机体验馆、自然科普长廊、烧烤、民俗商业主题广场、野营基地等项目,体验当地民俗民风。

2.2 滨水商务休闲度假区

场地该区域紧邻映月湖,水源充沛可利用水源打造水幕电影、水幕餐厅等滨水主题项目,放下疲惫的心情感受水的柔美。

2.3 森林野奢养生度假区

景观大道横穿B5地块,景观道,地势平顺、森林茂盛,具有典型景观元素,整个可依托密林打造森林休闲养生度假生活,开展森林书吧、茶艺会馆、森林氧吧等休闲 养生度假活动,调理亚健康带来的困扰,给生活卸下装扮,回归自然,全身心放松来感受森林欲的舒适与疗养。 3. 金龙湖(C7)

“一带、三心、三区、九组团”。 一带:中部生态景观带;

三心:商业中心、运动中心、疗养中心;

三区:中乙小镇风情商业区、演艺运动休闲区、山水文化疗养度假区。 4. 云岭边寨

规划布局按照其山形地貌的自然分割,整个养生园规划布局为“一心、两轴、七组团”。 一心:接待中心;

两轴:旅游商贸轴、云岭养生轴;

七组团:新村居住组团、商贸居住组团、苗寨组团、侗寨组团、彝寨组团、土家组团、布依组团。 5. 顶峰问道(B2、B3)

6.1 森林运动度假区

景观大道横穿B2地块,整个景观道,地势平顺、森林茂盛,具有典型景观元素,可依托密林打造森林休闲运动养生度假生活。开展户外运动大本营、露营、登山、树冠探险、养生等原生态山地森林养生运动度假活动,调理亚健康带来的困扰,给生活卸下装扮,回归自然,全身心放松来感受森林欲的舒适与疗养。

22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说明书

6.2 茶竹问道艺术区

场地视野开阔一览无余,整个的地形呈单坡地形,层层叠下,气势磅礴,依坡就势栽种茶树、五彩花草形成独具独特的大地景观。

6.3 商务休闲娱乐区

充分发挥凤凰山极致顶峰的魅力,打造以高端商务酒店、悬崖别墅、云雾疗养会所、直升机坪等为主的高端商务休闲娱乐度假区。 6. 云顶山水(B6、B7)

“一核、两心、三板块、四带”。 一核:森林公园生态核; 两心:接待中心、云顶星光中兴;

三板块:画屏山水板块、森林健康板块、星光烂漫板块; 四带:省道商业带、画屏山水带、森林景观带、天文星象观测带。 7. 黔北山地户外运动度假基地(A10、A11)

“一核、二心、四片”。

一核:为度假会所,功能为山地户外运动基地的度假会所,兼管理用房; 二心:为山地户外运动基地的接待中心与企业公馆;

四片:中老年人健康疗养、山地户外运动度假、山地户外运动、青少年运动拓展。 8. 两路度假村(旅游广场)

旅游广场分景观观赏区、广场观看区、广场表演区、驻留休息区、广场通行区、停车场、服务配套区、旅游办公区等。

9. 景区森林景观大道

“一带、三线、九景”。

一带:重庆进入鰼部景区的主要交通性干道; 三线:车行游览线、自行车游览线、人行游览线;

九景:分布于森林景观大道空间、视野、自然风景极佳的位置。 10. 旅游登山健身步道

依据现状建立新奇趣味、安全设施、补给配套等区域。

四、 公共基础设施规划

1.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各项目内公共服务设施以旅游度假服务为主,主要设置会馆、接待中心、度假会所、疗养基地、星级酒店等。 2. 公共基础设施规划

公共基础设施以旅游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站、垃圾箱以及停车场的配置为主。 2.1 公共厕所

在各项目区内建立完善的标识系统。公共厕所服务半径为500-1000米,基本覆盖主要活动范围。 2.2 垃圾收集站

各项目根据情况规划小型密闭式垃圾收集站,按照居住区服务半径不超过70米的要求规划,并规划每座用地面积40平方米左右,内设有垃圾收集箱。

2.3 垃圾箱

各项目区内应完善垃圾收集系统,由专人负责及时清理,服务半径不超过70米,实行机械化运输运往垃圾收集点,垃圾收集实行分类化,便于处理。

2.4 停车场

按照相关规划标准,停车场的配置标准为居住户数与停车位:1:1的停车比例。

五、 道路交通规划

1. 公路交通

各项目应根据相关规划设计技术规范,结合现状地形,项目区道路按照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宅间路四级划分。

道路红线宽度:主干道宽8~10米、次干道宽6~8米、支路宽4~6米、宅间路2~3米。 2. 步行交通

结合现状步行道,规划登山步道,步道宽1.2~2.5米,路面采用石材、木材等乡土材料。 3. 道路竖向规划

规划区场地为山地沟谷,地势起伏较大。各地块、各项目根据原场地自然状况,综合考虑了排水、道路规划等要求来确定道路交点标高,并保证道路最大纵坡<12.0%。

六、 绿化景观规划

1. 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区域内植被覆盖层次不一,各项目在现状基础上做梳理及补充,加强生态恢复的同时提升绿化品质。

23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说明书

2.3 职业与度假旅游

职业不同,意味着收入、闲暇时间和教育程度不同,旅游的倾向和需求也不一样。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公司职员由于工资水平高,度假旅游需求最强。本次调查的结果表明,管理者、员工和私营业主的度假旅游的频次较高,教师和学生由于有寒暑假,所以出游的频次也较高,具体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2.4 家庭结构与度假旅游

家庭结构对度假旅游有一定影响。一般来说,单身的出游机率要小于已婚夫妇家庭;已婚夫妇家庭小于有子女的家庭。而不管家庭结构如何,合家出游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并且市场规模有望不断增加。一般影响家庭出游的关键因素除可支配收入外,是否拥有共同闲暇时间也是另一个重要条件。

在对历史人文类、主题公园类、度假休闲类和自然风光类的旅游目的按喜好程序进行降序排列时,已婚的目标群体中有72.70%的人会将度假休闲类排在第一或第二位,表明家庭对度假需求有重要影响。 3. 度假旅游目的地选择分析

3.1 度假旅游的时间选择

在出游时间的选择上,城市居民很明显受到国家法定假期的影响。通过对游客度假时间选择调查得出,选择 “五一”节出游的占53.22%,选择 “十一”的占56.48%,选择春节的占15.50%,选择周末的占40.20%,选择带薪假期占12.24%,选择了自由决定的占39.21%。这表明“五一”、“十一”仍是人们出游的主要时间段,春节由于中

国传统习俗讲究“合家团聚”、走亲戚,所以选择出游的相对较少,但随着人们思想观念转变,春节出游也日益增长,且长线和出国度假者居多。由于我国最近实行带薪假期制度,所以利用这种假期出游的人将会大幅度增加。周末出游主要是近程、环城的度假行为。选择春季周末外出旅游度假的占47.95%,选择夏季的占26.31%,选择秋季的占23.20%,选择冬季的占2.55%,这表明春、夏、秋季是人们周末外出度假的主要时间区,而春暖花开的春季更是人们周末出游的集中时段,具体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于时间、费用的限制,在度假区停留的时间一般在1天以上, 5天以内, 2-3天的停留时间占据的份额最大。乐意在度假区停留1天以内的占7.22%, 2-3天占52.16%, 3-5天占34.04%,而停留5天以上的仅占6.58%,具体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3.2 度假区类型的选择

度假区是多种类型并存的。从度假区所赖以存在的自然地理环境来看,有山地度假区、湖滨度假区、海滨度假区、温泉度假区等之分。重庆主城区居民对度假区的类型并不特别敏感,对于常见的度假区类型都能接受,但

因为区位因素,大多数人选择山地度假。游客的度假目的地选择中,65.58%的人选择山地度假和温泉度假,有46.26%的人选择湖滨度假区,有22.51%的人选择海滨度假区,有0.71%的选择到其它地方度假。

3.3 度假出游方式的选择

合家出游和结伴同出游是目前国内旅游的潮流,度假旅游也不例外。在对游客的调查中,选择与亲戚一道度假的占15.29%,选择朋友的占48.90%,选择家人的占31.07%,而独自前往的仅占4.74%。这表明度假区在进行住宿设计时,要以方便家庭型的住宿为设计指导,具体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29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说明书 4. 消费水平分析 对旅游者度假消费水平的调查是为了获得旅游者在食、住、行等各方面旅游消费的支付意愿的信息,从而为在设计旅游景区的接待设施的容量、档次时提供市场需求的数据支持。从本次对游客的调查中可知,对于能够支付的人均日费用,149元以下的占6.86%,150元-399元的占49.19%,400元-999元的占32.91%,1000元-1999元的占8.14%,2000元以上的占2.90%,具体调查结果见下图。

调查度假消费意愿,发现重庆城市居民中意愿人均日消费150-399元占主导地位。对停留时间和消费意愿进行交叉分析,愿意在度假区内停留2-3天的人中愿意支付人均日消费150-399元的占80%以上,这正是规划区游客的主体,所以度假区的整体定价方案应以人均日消费150-399元为参考。 5. 客源市场对比分析

根据道路交通条件习水县鳛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旅游市场分为:

一级市场:距度假区150千米以内,汽车车程2小时以内,游客人数占游客总数的70%。 二级市场:距度假区150-300千米,汽车车程2-5小时,游客人数占游客总数的25%。 三级市场:距度假区300千米以上,汽车车程5小时以上,游客人数占游客总数的5%。

据此原则,将规划区及其周围的万盛黑山谷、南川金佛山、江津四面山、武隆仙女山、赤水国家级森林公园、四川福宝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客源市场划分及对比如表所示: 表13: 规划区与周边度假区度假区客源市场划分及对比表

度假区 市场级别 客源地 一 重庆主城区 江津 綦江 习水 赤水 规划区 二 大重庆的其它区县 三 大重庆以外 一 重庆主城区 万盛 武隆 桐梓 南川 綦江 万盛黑山谷 二 大重庆的其它区县 三 大重庆以外 一 重庆主城区 南川 武隆 万盛 涪陵 南川金佛山 二 大重庆的其它区县 三 大重庆以外 一 重庆主城区 江津 綦江 永川 江津四面山 二 大重庆的其它区县 三 大重庆以外 一 重庆主城区 武隆 丰都 丰都 武隆仙女山 二 大重庆的其它区县 三 大重庆以外 赤水国家级 一 重庆主城区 合江 赤水 习水 森林公园 二 大重庆的其它区县 三 大重庆以外 四川福宝一 重庆主城区 合江 赤水 习水 江津 泸州 国家级森林二 大重庆的其它区县 公园 三 大重庆以外

由上表我们不难看出

5.1 各个度假区在一级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互补性特征。它们都存在着明显的重叠市场范围; 5.2 重庆主城区是它们的主要客源市场,因而存在相互替代和竞争性;

5.3 二级和三级市场,在客源空间分布上各地都无太大差别,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南川、江津、赤水、福宝的国外科考旅游者较多。这是由于它们分别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所引起的。

二、 分析结论

重庆主城区是规划区目前重要的度假旅游客源地,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出几个主要结论: 2.1 重庆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较高,度假旅游需求强烈,中青年是度假旅游的主力军。 2.2 重庆夏秋季节高温酷暑时间长,老年人夏秋季节外出避暑度假上升趋势较为明显。

2.3 度假旅游者出游时间受国家法定假期影响明显,出游时间绝大多数在1-5天,以2-3天为主,家庭出游和结伴出游是出游的主要形式。

2.4 普遍喜欢回归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充满野趣的度假区,对特色住宿和餐饮很感兴趣,对度假区的娱乐

30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说明书

项目有广泛的需求,以中档消费为主,部分高端消费。

综上所述,规划区的客源市场近期应针对重庆市的主城区,着力打造满足重庆旅游度假消费者的旅游产品。在重点建设面向重庆客源市场的同时,也应争取吸引尽可能多的国内外游客,通过发展度假旅游来带动规划区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找准市场定位,力争能在川渝黔生态旅游金三角市场中脱颖而出,形成独具特色的习水旅游名片。

三、 目标市场定位

遵循“以适宜的产品投向恰当的市场,按市场的需求组织生产对路的产品”的原则,根据规划区的交通区位、资源条件,充分考虑旅游市场的发展态势,为配合市旅游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本规划确定习水县在未来8年的规划期限内,旅游开发的客源市场定位为:

“以川黔渝旅游市场为主导和基础,以省内相邻地区及本埠客源市场为依托,以国际旅游市场作为补充;以开发与川黔渝形成产品互补的生态度假旅游与文化旅游市场为主要目标”。 1. 国内市场分层次市场定位

国内市场:立足重庆主城区,依托成渝经济圈,辐射湖南、广西、云南等周边省市,从西南走向全国;海外市场:分流省内及省外相邻地区的海外游客,吸引将来驻省内的海外商务、公务人士,重点开拓港澳台、东南亚等洲内近程市场,逐步扩大欧洲、美洲、大洋洲等远程洲际市场。具体的目标市场可作如下分析和定位:

1.1 一级目标市场--重庆主城区

重庆主城区是当前规划区最大的外地客源市场。距规划区车程在2个小时左右。随着江习高速的修建,其车程距离将进一步缩短。同时,重庆主城区人口将在2020年达到1200万以上,经济较发达,出游能力强。调查表明,2011年9月,重庆出游率高达27%。通过加强促销力度,借助广告(电视、招牌等)、网络、设立办事处等方式,并与旅行社合作组织多种旅游形式,推出观光系列(家庭周末游,学生假期游)、生态系列(探险、科考)、度假系列等旅游产品或线路,以争取吸引更多的游客。

1.2 二级目标市场--成渝经济圈内其它地区及遵义、贵阳

除重庆主城区外成渝经济圈其它地区及贵阳、遵义等地是习水主要客源之一。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节假日的增加,居民的出游意愿普遍会增强。因此,成渝经济圈和贵州游客市场应该成为规划区重点的目标市场。针对这类游客距度假区较近,交通方便,停留时间不长的特点,在促销中应该以中青年、家庭市场为重点目标市场,宣传中突出周末休闲度假旅游。

1.3 三级目标市场--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发达地区及全国其它地区

长江三角洲及京津地区是中国主要的国内客源市场,经济比较发达,消费水平较高,出游意识也比较强,可

以考虑成为习水远期习水客源市场开拓的重点。在促销方面,要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如电视广播、新闻杂志等,扩大的知名度。

以广州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一地区是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仅广东省就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0%,居民的出游率较高(2011年9月,广州出游率高达32%),而且消费水平较高。同时这个地区的中老年游客喜欢采取旅游团出游,而中青年游客喜欢自助游的出游方式。而且该地区的游客已经普遍游历过国内著名的旅游地,正处在四处寻求新型的旅游目的地的阶段,且喜好环境保护较好、自然风光优美的度假区(点)。但受旅游线路限制和信息

方面的原因,习水来自这一地区的游客较少。可以通过大力促销,扩大习水在广东地区的知名度,以吸引大量的广东游客进入。在促销方面,强调特色上与周边度假区的差异,突出度假区的休闲度假性质。

随着产品体系的完善,知名度的提高,可以积极开拓国内其它地区客源市场。 2. 海外市场分层次市场定位

2.1 一级目标市场——港澳台、日本、韩国、东南亚

这类地区的游客特征表现为:多以探亲访友、观光为出游目的;多采取旅行团的出游方式;出游人群以老年人居多;受交通、信息等方面限制的原因,预测港澳台客源在近中期仍然是习水的主要海外客源市场。

因此,在促销方面,这一市场应以中老年人、青年学生为市场重点促销人群;针对港澳台“银发市场”,积极与当地旅行社联系,开辟前往习水的游线;针对青年学生市场,通过网络、电视或广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积极宣传营销,其内容应偏重介绍度假区的完整的生物多样性,以及相关的自助旅游服务,并可考虑邀请香港凤凰电视台等宣传媒体进行宣传、推广。

习酒与国酒茅台合作,可以吸引相当部分对酒文化有兴趣,以及经营酒贸易的海外客人,特别是港澳台及东亚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

2.2 二级目标市场——欧美市场

这一市场具有以下特征:以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了解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区域文化为出游的主要目的:由于距离较远,网络、朋友介绍以及宣传资料成为这类游客获取度假区信息的主要渠道:此外这类游客对卫生、环境保护等问题比较关注。因此在促销方面:各年龄阶层的人均可作为促销人群,其中以青年学生,环保主义者及家庭作为重点促销对象;在宣传中,着重介绍习水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纯朴的民风民情,采用网络,组织促销团等手段进行宣传促销,并通过优质的服务和有效的管理,形成良好的口碑。此外,为了满足一部分背包旅行的年轻人的需要,习水应在合适时机,加入国际青年旅馆组织,在习水建立青年旅馆。

2.3 机会市场——其它国家及地区

随着习水旅游产品的成熟,知名度的提高,通过加强和中国驻海外旅游办事处的联系,把其它海外市场作为机会市场,其中重点考虑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市场。此外,还可以通过互为友好城市,扩大习水与海外的联系,

31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说明书

进一步争取更多的海外客源 第八章 环境容量分析

一、

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按照国家标准(GB50298~199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的计算要求以及国家标准(GB/T20416~2006)《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提供的容量测算方法,结合产业园各大景点设置及游览方式安排,确定度假区环境容量以采用面积法测算为主。

模型公式如下: 总量模型:Dm=S×D/d

式中:Dm为日客流量(人);S为风度假区游览面积;d人均游览面积(平方米/人);D为周转率。

二、 计算结果

根据上述公式,得出旅游景区环境容量。

主要是指国际山野户外运动生态度假区用地,规划范围15平方公里,度假地产占60%,;主题旅游用地面积为40%,其中可游面积约占20%,游览面积取200 平方米/人,周转率为2,日可游容量为(600×10000×20%×2)/200=12000人。

三、 度假区客源规模

根据以上计算分析,度假区游客容量约为12000人/日,一年可游天数按200天计算,则度假区年环境容量估算值为240万人次/年。

四、 游客容量控制措施 为了在发展旅游的同时,有效保护好旅游资源,促进旅游景区健康、持续的发展并避免深度开发后吸引更多的游客而造成的短时间内旅游景区超载,应采取可行性的措施来防患于未然,控制规划区游客容量。 1. 健全相应法规,推动旅游发展

为了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旅游者的利益,建议规划区制定《景区旅游管理条例》,对旅游景区管理和游客行为提出明确的规定。

2. 把握环境容量,严格控制并分散客流

必须严格控制环境容量,通过对具体旅游景区(点)的外部或内部分流,采取限制时间或提高门票等具体措施控制游客流量,才能保证游客的旅游质量和保持旅游景区(点)的可持续发展。有计划地分散客流,减低旅游旺季的高峰流量, 使旺季的旅游流量在旅游容量饱和点之内。 3. 利用价格手段平衡旅游需求

通过制定合理的价格机制,在旅游旺季适当提高门票价格以控制游客人数,而在淡季则适当降低门票价格以吸引游客前来旅游,以调节游客分布的时空不均,使景区旅游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地发展。 4. 设立游客数量监控系统

即在旅游景区的每个出口安装识别装置,严格控制游客的数量, 当游客数量饱和时,就限制进入。这一环节的处理,可以通过导游或游客用电话与度假区联系的方法,预先作好安排,使拥挤的假日做到有条不紊。 5. 引导旅游时尚,开创新的活动项目扩大旅游供给

在不同的时代,人们的旅游时尚和热点是不一样的, 在传统的大众型观光旅游之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等一些参与性较强的旅游时尚在我国不断升温。但是游客在旅游时间的选择上仍然局限于黄金周出行,使

得旅游景区短时间内超载。这种现象既破坏了景区的环境质量,又降低了游客的游览体验。因此,必须从时间上调整旅游供给。建议旅游管理机构和传播媒介可在平时进行一些宣传,引导双休日、寒暑假旅游时尚,这对游客的分流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第九章 旅游景区策划与功能区布局

一、

旅游发展构想

围绕建设富有特色的国际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的目标,实施对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内部旅游业态进行结构调整、布局优化、层次提升,培育区域经济“新增点”,力争早日建立现代度假产业体系、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目

标,把规划区打造为全国知名的生态度文化旅游景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黔北地区国际生态度假示范区。 1. 产业发展方向

1.1 旅游产业是由 “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消费活动所构成,涉及诸如传统酒店业、餐饮业、零售商业、文化娱乐业、养生养老业、交通运输业、商品加工业、房地产业等众多产业。旅游产业具有高关联性和强带动性,它是带动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高速发展的动力源泉。同时,规划区旅游开发建设必须与区域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结合,要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认清旅游产业与其相关产业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提出合理的产业发展方向。

1.2 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未来的发展定位是:秉承“农业立区、旅游兴区”的发展战略,以旅游地产为龙

32

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

习水县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说明书

头、农业产业化为依托,以统筹城乡为切入点,面向重庆主城,整合资源,完善体系,开展避暑度假、森林养生、乡村体验等内容,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黔北地区国际生态度假示范区。

1.3 鰼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整合配置的区域优势旅游资源,完善旅游配套产品和服务,引导旅游产业要素向生态文化旅游集聚,加快产业融合步伐,促进旅游产业联动,构建国际化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链,以大项目带动,突出打造避暑度假旅游产业链、生态休闲旅游产业链、康体养生旅游产业链、商务运动旅游产业链、文化体验旅游产业链,以“吃、住、行、游、娱、购”旅游六要素为主线,完善旅游功能配套,拓展旅游深度消费。

2. 产业业态分类

2.1 传统旅游产业业态主要以度假区景点业、旅游住宿业、旅游餐饮业、旅游购物业、旅游娱乐业、旅游交通业、旅游通讯业、旅游金融业、会议会展业和旅行社业等为主,目前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在传统旅游产业业态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以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商务休闲为主的新兴旅游产业业态。

2.2 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旅游业态主要分避暑休闲、户外运动、健康养生、文化体验、商务会议五大类。具体分山地避暑休闲产品有森林度假、滨湖度假、美食购物、乡村体验、消夏纳凉、休闲游乐;山地户外运动产品为运动强体、体育赛事、丛林探险;山地健康养生产品为康体疗养、医疗调理、养生养老;山地商务会议产品为滨水商务、山野商务、山顶商务;文化体验产品为鰼部文化、地域民俗、艺术体验等多类度假旅游产品。

2.3 以旅游景区资源现状为基础,以现代旅游方式为手段,结合市场需求,在景区内布多类旅游度假项目。 2.3.1 森林度假项目:森林浴场、百花园、森林剧场、森林度假酒店、森林木屋、森林SPA会所等; 2.3.2 滨湖度假项目:湿地花洲、滨湖景观长廊、滨湖垂钓中心、静心度假酒店、双湖禅院、云岭水街等; 2.3.3

美食购物项目:大景凤凰台、两路旅游服务中心、极顶天街、特色美食街、旅游商品销售中心、鰼

部文化商业街、特色文化客栈等; 2.3.4 乡村体验项目:高山农寨、开心农场、乡村大舞台、农庄会所、稻田酒店等;

2.3.5 消夏纳凉项目:松林别苑、森林游览步道、度假树屋、森林天幕餐厅、森林慢餐美食广场等; 2.3.6

休闲游乐项目:丛林欢乐谷、凤凰城堡、森林驿站、极顶日出台、极顶日落台、观星台、林中书吧

等; 2.3.7

运动强体项目:山地运动装备中心、户外运动补给中心、运动健康基地、山地自行车环线、森林定

向徒步、软排运动场、5人制足球场、房车营地、运动训练基地、篮球场等; 2.3.8 体育赛事项目:山地自行车环道、铁人三项、登山步道、体育酒店等;

2.3.9

林探险项目:野外拓展训练营、森林生活营地、野外生存训练场、真人CS乐园等丛;

2.3.10 康体疗养项目:滨湖疗养会馆、养生大学、云雾疗养会馆、禅意SPA、五行养生馆、中医药疗养苑、

养生公寓、食疗康体基地等;

2.3.11 医疗调理项目:青少年体质改善中心、中青年亚健康调理中心、老年专科医院、凤凰山医院等; 2.3.12 养生养老项目:老年康体中心、慢性病疗养中心、老年托护中心等; 2.3.13 滨水商务项目:滨湖商务酒店、水上会议中心、三星级酒店等;

2.3.14 山野商务项目:企业总部基地、山地野奢酒店、五彩花海庄园、星级酒店等;

2.3.15 山顶商务项目:云端会议中心、云端商务酒店、古寨文化会所、茶禅文化会议中心、云中茶阁等; 2.3.16 鰼部文化项目:鰼部文化商街、万习文化广场、万习阁等; 2.3.17 地域民俗项目:民俗风情博物馆、僰族村寨等;

2.3.18 艺术体验项目:布置艺术创作培训基地、森林艺术家村、艺术主题酒店、乡土艺术村寨、艺术品展

览和销售管等。

3. 产业业态规划目标

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配置相结合,力争至2022年初步建立起层次完备、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旅游业态体系,实现打造国际、国内一流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 4. 产业业态发展路径

根据区域旅游发展规律,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产业业态发展经历三个层面。

4.1 微观层面:为旅游景区各度假项目,项目各自为政,景区旅游处于分散发展状态,势必造成景区旅游产业规模效应弱化、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现象。合理组合旅游度假项目,使之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相互影响,实现了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或增长点;

4.2 中观层面:为整个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旅游度假项目业态在多元化基础之上,应注重业态的组合后的特色化发展和品牌效应,实现了各项目的差异化错位发展而形成有序分布分工的旅游产业空间结构,成为吸引力强的品牌精品;

4.3 宏观层面:为渝南黔北更大区域,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将参与周边区域的合作与竞争,更加注重业态的一体化发展和竞争力,成为区域旅游发展中心。

鰼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按照资源禀赋特征和分类管理需要划分为多个主题旅游度假组团,包括以避暑休闲、户外运动、健康养生、商务会议、文化体验为主的各旅游度假项目。 5. 产业业态分类规划

提升传统旅游业态,培育旅游产业新业态,引导旅游消费新热点,逐步提高旅游新业态在旅游产业中的比重,重点发展以避暑休闲、户外运动、健康养生、文化体验、商务会议为主的新旅游业态。

5.1 提升旅游景区景点业

3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af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