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挡墙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2-01 14:4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工程概况说明

第一节 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1.1重庆邮电大学教职工住宅一标段工程位于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南山街道崇文路地段,坐落于南山风景区森林公园之中,拥有天然的绿化优势,空气清新益人,且交通条件较好;极适宜居住;本工程总建筑面积约237193m2,主要建设范围有:民用住宅、边坡挡墙支护、车库、公共配套设施及绿化等。其中民用住宅28栋分为:A、B、C、D、G1、J、K共7个分区花园式洋房户型,地上最高12层,最低6层;含“A级高度高层建筑”和“多层住宅建筑”; H#综合服务楼一栋,地上3层。地下车库2层分为:L1、L2、L3、L4、L5共5个。拟建边坡挡墙共4段,其中1#、2#、4#边坡为土质切坡,采用“桩板墙+截排水沟”的支护方案;3#边坡为岩质边坡,采用“放坡+板肋式锚杆挡墙+截排水沟”的支护方案;坡面按1:0.1放坡,板肋式挡墙。

1.2本工程主要设计说明及参建单位详:表1-1-1。 表1-1-1:

主要设计说明 工程名称 工程地址 总建筑面积 场地特征 建筑结构形式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抗震设防类别 抗震设防烈度 防火分类 地下防水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

重庆邮电大学教职工住宅工程 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南山街道崇文路地段 237193m2 II类,特征周期0.35s 框架、剪力墙结构 二级 丙类 6级 一类 二级,设备用房一级 50年 1

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地勘单位 监理单位 质监单位 安监单位 施工单位 重庆尚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重庆长江工程堪察设计研究院 重庆中泰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重庆市南岸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重庆市南岸区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站 重庆林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二、工程地质和气象概况

2.1工程地貌特征:本工程拟建场地南北向长约560m,东西向宽约630m,呈不规则T字形状,属低山岩溶槽谷地貌;总体地形呈东高西低的地貌格局,原始地貌场地东侧为一东西走向之冲沟,现该地段已进行了大面积堆填,现场最高点高程约510m,最低点地面高程约419m,相对高差约为91m。地面坡角一般为3°~30°,局部整平挖填方地段达50°以上。

2.2工程地质构造特征: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显示,拟建场地及周边未见断层,地质构造较简单;主要为单泥灰岩、白云质石灰岩、石灰岩,属于硬性结构面。场内及周边均未发生过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地质构造稳定。适宜拟建项目建设。

2.3工程地层岩性:场地地层结构为: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杂填土、粉质粘土、次生红粘土及淤泥质土;下伏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基岩。现分述如下:

2.3.1 杂填土(Q4ml)杂色,主要由粘土及建筑垃圾组成。粘粒约占75~95%。建筑垃圾主要为拆迁时残留的混凝土块及废弃砖块,含量约占5~25%,总体含量小于10%,粒径一般20~90mm。呈松散状,为2个月~2年内间断抛填。零星分布于整个场地。

2.3.2 素填土(Q4ml)黄褐色、褐色等色。主要由粘土及少量灰岩、泥灰岩、白云质灰岩碎石组成。粘土约占80~95%,碎石含量约占5~20%,总体含量小于10%,粒径一般20~180mm,呈松散~稍密状,但主要以松

2

散状为主,为近2年内间断回抛填形成。未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实施分层碾压或夯实处理,分布于整个场地,局部地段无素填。

2.3.3 淤泥质土(Q4el+dl):褐色。软塑~流塑。,稍有光泽,无韧性,干强度极低,局部地段砂质含量较高,摇震反应迅速。零星分布于整个场地,但在场地南侧相对较集中。

2.3.4粉质粘土(Q4el+dl):褐色。可塑。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分布于整个场地。

2.3.5次生红粘土(Q4el+dl):黄褐色。可塑。切面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震反应。钻进平稳,未揭露土洞,土芯吸水后膨胀,失水后易分解。局部地段夹“孤石”或少许灰岩碎石,碎块石含量约占10~20%,碎石直径10~90mm。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

2.3.6角砾状灰岩(T1j):灰色~深灰色。主要由方解石矿物组成。隐晶结构,角砾状构造。主要分布于场地拟建A1北侧及东侧环境边坡位置,仅4个钻孔揭露该岩层,为场地次要岩性之一。

2.3.7白云质灰岩(T1j):灰色、灰白色。主要由方解石及白云石矿物组成。隐晶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分布于场地东侧,为场地次要岩层之一。

2.3.8 泥灰岩(T1j):灰色。主要由方解石及泥质矿物矿物组成。隐晶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零星分布于整个场地,为场地次要岩层之一。

2.3.9灰岩(T1j):灰色。主要由方解石矿物组成。隐晶结构,厚层状构造。分布于整个场地。

2.4基岩顶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拟建场地基岩顶面受原始地形控制,基岩面倾角一般约3~25°,个别地段最大达45~50°,将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及中等风化带。

2.4.1强风化带:岩心破碎,主要呈碎块状,风化网状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总体厚度较小。

3

2.4.2中等风化带:岩芯较完整,主要呈柱状,岩芯节长一般在0.05~0.30m之间,岩体属较完整岩体。

2.5工程水文地质特征:本工程位于斜坡及坡脚槽谷处,大气降水一部分以地表迳流形式沿地表排出场区外,另一部分地表水入渗后进入土层及基岩裂隙中形成上层潜水或进入灰岩中形成岩溶水,通过层间裂隙或岩溶管道最终在斜坡坡脚地势低洼处排泄。因此,拟建场地属于地下水补给区。经水位观测,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但雨季时大气降水直接对该区进行补给,可能会形成暂时的上层滞水,主要赋存在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及杂填土中,部分会下渗至基岩强风化裂隙中。故基础施工时(雨季)宜配备相应的排水设施。

2.6溶洞专项评价:

2.6.1拟建场地总体岩溶中等发育,局部地段岩溶发育较集中,如C5、C6、C14、D3、D4,该地段为岩溶强发育。对存在溶洞的位置,应采取充填、注浆等加固措施,增加安全储备,减少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2.6.2其基础持力层选择原则:当上方岩体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可以放在洞顶上方岩体中。如果上方岩体不能满足基础承载力要求时,基础应穿过溶洞放在溶洞底面以下。持力层厚度同时满足桩底3d桩径不小于5m,深度范围内无空洞与软弱夹层的要求。

2.7工程气象概况:该区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具有春早夏早、秋雨连绵、冬季多雾的特点。热而长,降水集中。常年平均气温为18.5℃,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3℃(1991年12月26日至28日),极端最高气温为43.5℃(2006年8月15日),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85.3mm,最大日降雨量266.60 mm(2007年7月17日),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110 mm,七、八、九月份多暴雨,秋季多绵雨,持续时间一般在30~40d多年平均气温17.5~18.5℃,极端最低气温-3.7℃(1961年)最高气温44.2℃(2006年)。场区内无地表水体,但天然雨

4

水必须为有组织排水。

三、地下管网及相邻建(构)筑物的影响

3.1地下管网:本工程为新建工程,周边、地下均无地下管网及电缆;有利于拟建项目基础施工。

3.2相邻建(构)筑物的影响:

3.2.1拟建场地北西侧(A3-A4段环境边坡北侧西段)平距约4.5m为已建砖混楼(7F),该处将形成最高约15m的环境边坡,若直立堆填,将威胁已建楼安全,应先对该地段支挡结构进行施工,待施工完成后,再进行回填整平。

3.2.2拟建场地北侧(A4-1-A8段环境边坡北侧)邻近已建砖混楼(2~3F),其中A5-A6段环境边坡紧邻已建楼,应先对A5-A6段先进行边坡治理后,确保边坡坡顶建筑物安全后再进行开挖。 四、工程特点、难点

4.1受原始地貌条件限制,拟建场地回填土区域较多;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图纸设计说明”显示,本工程住宅及车库基础预计开挖深度:3m~39.6m不等;拟建桩板挡墙部位属于土质高切坡,切坡高度:8m~15m不等,抗滑桩开挖深度:4m~26m不等。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及相关地方文件规定,本工程地基基础施工及边坡挡墙施工均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开工前需进行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

4.2拟建场地呈不规则“T”字形。场地较为分散,道路狭窄且坡度较大,施工现场又多为回填土,不便于大型机械设备施工作业;故基础形式设计主要为“人工挖孔灌注桩”。

4.3本工程1#、2#、4#边坡为土质切坡,采用“桩板墙+截排水沟”的支护方案;3#边坡为岩质边坡,采用“放坡+板肋式锚杆挡墙+截排水沟”的支护方案。

5

4.4本工程地基基础施工开挖深度较深,土质边坡较多,又多为回填土区域;施工过程中不可预见因素有可能发生。基坑、边坡的防坍及支护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施工过程中应采用“信息施工法”施工,及时反馈信息,以便设计修改。

4.5拟建场地高差大,开挖边坡较多,局部拟建挡墙或永久性的基坑边坡为半挖半填边坡,若先填土后直立开挖施工,可能会导致边坡失稳。故应先对场地内边坡进行稳定治理后,再进行主体部分施工。以防止边坡开挖或回填影响临近建筑安全。

4.6为防止发生次生灾害,抗滑桩和净距小于2.5米的人工挖孔桩应隔桩开挖,开挖过程作好临时支护,对土层和风化破碎的岩层,采用混凝土锁口、护壁防护。护壁接头不要留在岩石分层、土石分界或土层分界处。当桩井井壁土层稳定性差时,应缩短护壁分节高度,采用0.5~1m一节,必要时应加密钢筋、加厚护壁,以确保安全。开挖后立即及时施工护壁。拟建桩板挡墙及锚杆挡墙,应分层分段施工,每层施工高度不大于2.5m,每段施工长度不大于20m。

4.7根据《岩土勘察报告》显示,本工程局部区域桩基础下可能存在溶洞,需采取充填、注浆或桩身贯穿至溶洞底下等措施,对基础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成本均有一定影响。

4.8拟建场地位于南山风景区,邻近重庆邮电大学,施工时必须做好扬尘控制、防噪、防扰措施。同时在场内运输通道与市政道路的连接处设立路面清洁岗和冲洗设施,防止车辆带泥上路。以确保工程顺利开展。 五、危险源及不利环境因素辨识

5.1危险源分类: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工地现场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有:坍塌、火灾、爆炸、毒气、机械伤害、触电、基坑坠落、坠物伤人等。

5.2人工开挖深基坑:拟建项目设计基础形式为“人工挖孔灌注桩桩”,且基坑较深;故应采取合理、有效的基础施工安全保障体系。以确

6

保井下作业安全。

5.3素土高回填:本工程高回填区域及土质边坡较多,应做好防坍、支护措施。以确保边坡施工安全。

5.4高切坡:本工程拟建挡墙均属于高切坡,应采取有效的临边防护措施。以确保临边作业安全。

5.5溶洞:本工程局部区域桩基础下可能存在溶洞,桩基础开挖前应根据《岩土勘察报告》在可能存在溶洞的区域使用超前钻进行探测。桩基础开挖过程中应采取相应措施,保证井下作业人员安全。

5.6雨季施工:由于本工程将度过雨季、汛期施工阶段,施工前应做好基础施工区域、边坡坡顶和坡脚的临时或永久截排水沟、集水坑;基坑、变坡土方开挖后及时进行桩间挡板施工,防止雨水冲刷。

第二节 施工平面布置

一、施工平面布置

1.1场地出入口:根据本工程特点,场地出入口共设5个,主出入口设在C、D区西侧,邻近北侧市政道路(南山路)。主出入口形象建设必须符合重庆市相关文件要求及公司形象建设相关规定。

1.2主干道:施工现场北侧为已建市政道路(南山路),施工主干道可直通市政道路,施工材料、设备可以直接运至现场附近;但由于是地形不规则,高低差较大、边坡较多,局部区域材料需进行二次转运。

1.3场地硬化: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重庆市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标准》(渝建发[2000]39号)等标准、规范和重庆市相关文件要求;本工程拟定对场内所有道路、加工场、材料堆场等全部进行硬化处理,并做好场内的有组织排水系统,保证场内无积水;材料堆码分类,整齐,标识齐全准确。保证整个施工期间安全文明施工。

1.4大门形象:主出入口拟建大门宽6000mm,次出入口大门宽

7

4000mm。大门两侧设600*600*3600mm的门柱,用于挂设标示标语。主出入口大门外左侧围墙用于挂设工程简介、场平布置图等相关标示。

1.5洗车设施:在出入口内设置车辆“冲洗池”加“高压冲洗设备”的双重冲洗设施。并在洗车场地旁设沉砂池,在出入口场内外交接处设排水沟,保证场内车辆不带泥上路,洗车用水不流到场外市政道路。

1.6扬尘控制:在施工现场内道路两边设置主管为Φ50、支管为Φ25的环形喷洒水系统,降低现场内的扬尘。

1.7消防设施:在场地主出入口设置“消防设备区”,并应挂设相关消防常识标示。在其所有次出入口、配电房、材料库房、材料加工房、塔楼(每层)等区域,全部配备灭火器。

1.8样板区展示:在主出入口内右侧设置“样板展示区”,展示拟建项目主要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标准。所展示样板必须相关规范、图集和设计要求;能起到“样板带头”的作用。

1.9地磅:在主出入口内左侧设置“地磅”一台,主要用于工程主材重量核实。以便于工程成本控制。

1.10保卫:在每个场地出入口设置一个保卫房,并安排专人24小时对场地出入车辆、人员进行如实登记及管理。 二、施工场地围护

2.1本工程采用场地全封闭围护的施工管理模式;但由于地形不规则,边坡较多,部分区段外围是山地地形,不便于围墙砌筑;故拟定采取砖砌围墙加铁皮围挡的方式进行封闭。

2.2靠市政道路及周边建筑物的区段,采用200厚页岩实心砖砌体围墙。围墙基础、高度、立柱规格及间距、墙顶装饰线等,均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应规范、文件要求。围墙外广告设计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文件要求。

2.3靠山地区段采用“Φ50方钢”加“900*1800的铁皮”围挡。围

8

挡基础、高度、方钢埋置及间距等,均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应规范、文件要求。围挡外暂不设广告。

2.4围墙砌筑及围挡架立应按规划位置设置。不得超出建筑红线范围外。并力求安全稳固、顺直美观的效果。 三、施工用电

3.1根据业主指定的电源接点接入场内,在本工程一期与二期交接处设置一个“一级配电房”,配备3个一级配电箱;便于全场施工用电维护管理。在各栋拟建塔楼再设置二级配电箱。根据施工进度在各作业区设三级配电箱。

3.2本工程临时用电分3个区域分别供电,统一从一级配电房接出。其中C1~C14、D1~D4#楼、L1车库为第Ⅰ区域。A1~A4、B1~B7、H、 G1#楼、L3~L5车库为第Ⅱ区域。J1~J7、K1~K5#楼、L2车库为第Ⅲ区域。

3.3各区域配线为:根据本工程施工需要,第Ⅰ、Ⅱ第区域为2根150mm2铜芯橡皮线;第Ⅲ区域为1根240mm2铜芯橡皮线。

四、施工用水及排水

4.1施工用水:本工程施工用水全部使用市政自来水,根据业主指定的水源接驳口;开工后将其引入场内,铺设到大门、塔楼等施工用水区域。塔楼施工用水,采用加压泵供水,在楼栋相应位置设置蓄水池,作为加压泵取水用。

4.2施工场地临时排水:项目部现场办公区,生活、生产临时设施,场地周边、施工便道等;均应按需要设置临时排水沟,并将生产污水集中收集进沉砂池,待沉淀处理后排入指定市政管网。 五、临时设施布置

5.1办公区及生活区: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文件要求,本工程采取办公区、生活区与施工区隔离的管理模式。

9

5.1.1办公区设置在原日化厂内,租用原厂办公楼。邻近施工场地,便于办公。

5.1.2生活区设置在施工区域外,采用砖砌围墙全封闭围护。并设置门卫房,安排专人24小时对生活区进行安全、维护管理。

5.1.3生活区场内地面为全硬化处理;设有宿舍楼共5栋(每栋3层)、餐厅、食堂、男女卫生间及浴室等设施。餐厅及食堂地面铺设有防滑地砖。

5.1.4生活区内临水、临电独立配置;设施、设备齐全,能够保证参建人员日及生活需要。

5.2材料及工具库房:本工程拟定材料及工具库房的地面为全硬化处理。全部采用实心砖砌体砌筑,按生产需要在指定区域设置。材料及工具进场后应堆放、堆码整齐,便于管理。

5.3材料加工房:本工程材料加工棚的地面为全硬化处理。并按国家及地方相关文件、公司相关要求,采用定制材料在规划区域进行规范搭设。每个加工房内均按相关要求设置独立临电系统,以保证材料加工安全。

5.4周、辅材堆场:本工程周、辅材场地为全硬化处理,材料按工程进度进场后,应在指定区域堆放、堆码整齐。以便于管理。 六、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6.1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详:附图文二。

第三节 边坡挡墙施工要求

一、边坡挡墙设计说明

1.1安全系数: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1#、2#、3#、4#边坡支护结构重要性系数γ0=1.0。1#、2#、4#为土质边坡,破坏形式为土体内部圆弧滑动,故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取1.25。3#边坡为岩质边坡,破坏形式为平面滑动,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为1.30。

10

1.2支护方案: 本工程拟建边坡挡墙分为4段,其中1#、2#、4#边坡为土质切坡,采用“桩板墙+截排水沟”的支护方案。3#边坡为岩质边坡,采用“放坡+板肋式锚杆挡墙+截排水沟”的支护方案,坡面按1:0.1放坡。

1.3边坡挡墙规模设计参数详:表1-3-1。 表1-3-1:

边坡挡墙规模设计参数 编号 1# 2# 3# 4# 长度 116.7m 29.4m 50.3m 33.0m 高度 10.0m 10.0m 13.0m 9.0m 立面积 1167 m2 294 m2 593 m2 297m2 1.4边坡挡墙主要设计说明详:表1-3-2。 表1-3-2:

边坡挡墙主要设计说明 边坡安全等级 边坡稳定安全系数 作用荷载 边坡分类 基础持力层 钢筋规格 抗滑桩嵌岩深度 桩心距 桩身截面尺寸 悬臂段长度 桩板挡墙 挡板厚度 挡板高度 泄水孔间距 泄水孔规格、材料 桩板挡墙伸缩缝间距 抗滑桩桩身 混凝土等级 冠梁 挡板 桩井护壁

二级 1#、2#、4#边坡:1.25 3#边坡:1.30 永久荷载+基本可变荷载 1#、2#为基坑永久边坡 3#、4#为环境永久边坡 中风化基岩 HPB300 ≥4000mm 4000mm 按各分段设计说明 按各分段设计说明 300mm 1000mm 纵横2.0m,板中心设置 φ100PVC ≦15.0m C30 C30 C30 C20(土层段) 11

HRB400

桩身 钢筋保护层 锚杆间距 锚孔直径 板肋式 锚杆挡墙 锚杆锚固端 锚杆孔深度 锚杆水平倾斜角度 锚杆灌浆 肋柱截面尺寸 肋柱间距 挡板厚度 锚杆挡墙变形缝间距 泄水孔间距 混凝土等级 挡板 肋柱 挡板 肋柱 冠梁 挡板 130mm ≥3000mm 70mm 35mm 35mm @2.0m*2.5m,局部加密 ≥锚杆深度+400mm 25° M30砂浆全长灌注 300mm*400mm 1700mm 120mm ≦20.0m 2.0m*2.0m梅花形布置 C25 C25 迎土面70mm 背土面30mm 30mm 钢筋保护层 二、质量管理目标

2.1本工程质量管理目标为“重庆市合格工程”。 三、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目标

3.1认真惯彻执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重庆市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暂行标准》和业主单位相关安全文明施工要求,强化管理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中无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发生,死亡事故为零。

3.2本工程采取全封闭施工,并积极制定合理、有效措施“防扰民”“防民扰”。尽可能减少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四、工程进度目标

4.1按合同约定,本工程总工期为540天,拟定最终交房期限为:2015年9月30日;但应根据开工报告日期顺延。

12

五、施工要求

5.1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采用不同的基础类型,更不能选用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基础持力层。若采用不同基础类型或基础埋深显著不同时,应根据地震时两部分地基基础的沉降差异,在基础、上部结构的相关部位采取相应的措施。

5.2拟建场地内部及周边的截、排水工作,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有组织排水措施;避免地表及大气降水汇聚后渗入地基对地基及基础造成不良影响。

5.3桩基施工时,杂填土、素填土及淤泥质土段成桩条件较差,易发生孔壁坍塌及流沙现象,应采取有效的护壁措施,应注意持力层的鉴别、桩底沉渣的清除,确保桩基质量。

5.4施工过程中需加强通风及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工作,挖出土石方需不得堆积在桩位附近,并采取有效的基坑施工防护体系,确保井下人员安全。

5.5 场地邻近已建建(构)筑物施工时,应采用分段跳桩(槽)开挖,以减少对已建建筑物基础的扰动,并做好施工期间的监测工作。

5.6施工过程中应加强验槽工作。确保桩基底部以下5m或3d范围内无不良地质现象。桩基若遇溶洞应采取素砼进行封闭或穿过溶洞进入溶洞地板以下中等风化带一定深度。

5.7对邻近边坡的建筑物,应先对边坡进行有效治理后,再进行主体部分施工。拟建场地高差大,拟建挡墙和开挖边坡较多,施工期间应注意施工顺序,防止边坡开挖或回填影响临近建筑安全。

5.8基坑施工应作好支护措施,防雨水与地表水流入坑中,施工期间应配备小型抽水、排水设备,抽排基坑中的积水,确保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

13

第四节 技术保证条件

一、施工准备

1.1本工程按“项目法”模式组织施工,组建工程项目班子、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推行目标管理。

1.2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进行生产质量和工作质量的管理。建立以计划为主体,质量、安全为两翼的三保控制体系,进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把由管结果转变成管过程,以利于改进工作。

1.3实行动态目标管理制度,围绕方针目标开展动态管理。项目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把分散的、多元的、变异性大的诸生产要素纳入目标的动态控制,通过分阶段、分项目的组织,实施检查、分析处理,确保目标的实现。

1.4做好现场“三通一平”准备工作。水、电按要求接入现场。出入现场的道路应通畅,特别是塔吊安装的通道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合理的位置。

1.5建立高程和坐标控制网,并设立控制观测标桩。要求场外测量控制点不能与基坑边坡靠得太近,必须选择不会因开挖、塌方受破坏的稳定位置设置备用控制点,在场内控制点被破坏时进行“场外控制”。场内控制点至少3个,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还应适当增加控制点,控制点应做好编号、标注好坐标、标高等数据。

1.6熟悉建筑物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要求来安排布置临时设施的搭设工作及现场平面布置的工作。 二、技术保证条件

2.1由项目经理部组织内部合同交底会,熟悉合同要求;特别是合同约定的安全、质量、进度目标及合同工艺做法要求。

2.2根据本工程特征,及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相关施工方案;做到分部工程有方案,工序施工有交底。起到技术先行的作用。

14

2.3审查设计图纸的项目:由工程项目经理部组织有关人员熟悉与审查设计图纸,充分了解设计意图、结构与构造特点和技术要求,把握工程特点与关键部位,对于疑难点、有疑义的问题及时向设计单位及有关技术管理部门进行咨询。发现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在施工开始之前及时改正,以便为工程施工提供一份准确、齐全的设计图纸。审查项目主要包括:

2.3.1项目技术部审查拟建工程的地点、建筑总平面图同行政规划是否一致,以及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设计功能和使用要求是否符合卫生、防火及美化城市方面的要求。

2.3.2审查设计图纸是否完整、齐全,以及设计图纸和资料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方面的方针和政策。

2.3.3审查设计图纸与说明书在内容上是否一致,以及设计图纸与其各组成部分之间有无矛盾和错误。

2.3.4审查建筑总平面图与其他结构在几何尺寸、坐标、标高、说明等方面是否一致,技术要求是否正确。

2.4项目技术、质安部门根据工程设计图纸,准备完整的规范及标准图集。

2.5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技术负责人,各专业工长、各部门参加,进行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写,经审定批准后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立即发至各职能部门、项目部,并组织认真阅读、学习,使分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真正做到指导施工的作用。参加该工程建设的每个人员,必须以设计图说、图纸会审纪要、分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相应的规范、规程标准作为自已的工作依据,做到心中有数。

2.6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各级工程技术人员,各职能部门认真阅读施工图纸及图说,做好读图记录。项目部内部以及项目部建设、监理、施工单位进行讲图,做到每个技术人员心中有数。读图记录经建设、监理

15

单位确认后,约定设计单位进行施工图会审,将交底记录由四家单位签章后,作为施工的技术文件,发到各职能部门和相关技术人员并存档。 2.7做好工程技术、经济资料的收集整理。 2.8察看本工程的地质资料及地下管网资料。

2.9针对工程特点,学习新规范、新工艺、新标准,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工作。

三、排水系统工程

3.1建设单位应及时做好本工程场地及周边环境的整体排水系统工程。 3.2结合场地特征及整体排水系统工程,施工单位应按现场实际情况,设计设置场地内的地表排水系统。

3.3拟建工程基础开挖前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置临时排水沟及沉砂池。尽可能的将施工用水、雨水对基础开挖的影响减到最低。以保证基础开挖作业人员的井下安全。

3.4拟建边坡挡墙坡顶、坡低的截水沟、排水沟,及挡墙上的泄水孔,应严格按图纸设计要求设置;挡墙施工前,其顶部应按现场实际情况,用素混凝土进行封闭。以保证挡墙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

3.5本工程塔楼挡墙、边坡挡墙的泄水孔、盲沟、虑水层,应严格按图纸设计要求设置。以保证工程质量。 四、边坡监测

4.1边坡监测:监测工作是高边坡防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掌握高边坡防护工程在实施及营运过程中受诸如降雨、开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程度,便于及时分析边坡的安全状态,进行动态设计,优化施工工艺,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确保边坡的长期稳定。基坑工程施工前,应对专业监测单位编制的监测方案进行专家审查。

4.2.监测工点:根据本次高边坡的特点,对1#、2#、3#、4#高切坡及周边构筑物均进行监测。

16

4.3监测项目:高边坡监测项目根据边坡的复杂程度、地形条件、地质环境条件、结构设计需要、工程的施工程序与支护方法、工程的重要性及经费的承受能力等综合确定。本次设计的边坡监测项目根据各个工点的具体需要选定,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资质的专业单位在施工期间及竣工后3年,对基坑工程进行监测。

4.4监测时间及频度:边坡监测工作时间主要为施工期和使用初期,总的监测时间应为边坡开挖至建成使用不少于3年。

监测频度应与施工和降雨量相适应,在雨季、边坡开挖(放炮)期间和已出现变形破坏时应加密观测。连续3日降雨量大于50mm/日时,应连续观测3次,间隔时间不大于2天。竣工后监测次数可减少。

4.5基坑边坡监测项目、测点位置、监测频率及要求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执行。监测项目包括坡顶土体水平(竖向)位移、桩顶水平(竖向)位移、桩深层水平位移、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地下水位等项目。

4.6基坑边坡顶部(或支护结构顶部)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支护结构顶部)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宜设置在基坑边坡坡顶和冠梁上。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建议布置在基坑边坡、抗滑桩部位,至少应分别设2个监测孔。

4.7本工程严格遵循“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监测及施工单位应及时将监测数据反馈至设计单位。

17

第二章 编制依据

第一节 编制说明及依据

一、编制说明

1.1受原始地貌条件限制,拟建场地回填土区域较多;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图纸设计说明”显示,本工程拟建桩板挡墙部位属于土质高切坡,切坡高度:8m~15m不等,抗滑桩预计开挖深度:4m~26m不等。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及相关地方文件规定,本工程边坡挡墙施工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开工前需进行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

1.2综上所述,特编制本“边坡挡墙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用于组织专家论证。

二、编制依据

2.1本方案主要依据文件、规范和图集详:表2-1-1。 表2-1-1: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主要依据文件、规范和图集 重庆邮电大学教职工住宅工程“施工合同、招标文书”。 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设计的“设计说明、图纸及会审纪要”。 重庆长江工程堪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重庆邮电大学教职工住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渝建发 〔2010〕166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挖孔灌注桩管理的通知》 渝建发〔2012〕162号 《关于全区立即开展基坑、边坡安全专项检查的通知》 南岸建发〔2013〕97号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进一步规范重庆市高切坡、深开挖、高填方项目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渝建发{2002}47号) 《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规范重庆市高切坡、深开挖、高填方项目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渝建发{2002}76号) 18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现场文明施工标准》 (渝建发{2008}169号)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挖孔灌注桩管理的通知》(渝建发{2012}162号)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建筑施工机械设备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12) 《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建质{2003}82号)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技术规范》(JGJ80-9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重庆市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 重庆市地方标准:《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DB50/5018-2001) 重庆市地方标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构造与计算》(主编:刘群)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 《钢筋焊接机验收规程》(JGJ18-2003)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程》(GB50086-2001)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C D30-200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2011修订版)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 工艺标准及操作规程 和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标准

19

第三章 施工进度计划

第一节 基础、边坡挡墙工程进度计划

一、工程进度计划说明

1.1根据本工程特点。拟定边坡挡墙计划工期120天。按1#、2#、3#边坡挡墙顺序流水作业。 二、工程进度计划横道图

2.1基础、边坡挡墙工程进度计划横道图详:表3-1-1。 表3-1-1:

工序 施工准备 1#边坡挡墙 2#边坡挡墙 3#边坡挡墙 4#边坡挡墙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工期 10 20 30 10 20 31 10 20 30 10 20 31 10 20 31 10 20 30 50天 70天 30天 40天 30天 第二节 机具设备、周材、劳动力计划

一、工程机具、设备计划

1.1基础、边坡挡墙工程主要使用机具设备计划详:表3-1-2。 表3-1-2:

序机械或设备名称 型号及规格 号 1 2 3 4 5 6

数量 4台 1台 1台 1台 1台 1台 额定功率(KW) 35KW 4.5KW 7.5 110 4KW 5.5KW 备 注 装配式 木工加工 护壁砼搅拌 商砼输送 钢筋笼加工 钢筋笼加工 20

塔机 元盘锯 搅拌机 砼输送泵 钢筋调直机 钢筋切断机 QTZ63 JS-350 BHT80 GT4/14 GQ40B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钢筋弯曲机 交流电焊机 卷扬机 潜水泵 空压机 挖掘机 自卸车 装载机 破碎锤 GWB40B BX1—315 JJK-0.5 HZX-40 PC300 东风22 DJ100 PC200 1台 2台 60台 15台 30台 2台 3台 2台 2台 3KW 13KVA 3KW 4KW 18.5KW 钢筋笼加工 钢筋笼加工 成孔吊土 桩孔排水 桩孔开挖 基础开挖 外运土石方 破碎修整边坡 二、周材使用计划 2.1基础、边坡挡墙工程前期周材使用计划详:表3-1-3。 表3-1-3: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名称 钢管 扣件 软爬梯 皮桶 中枋 小枋 竹跳板 安全网(密目) 单位 m 个 付 个 m3 m3 块 床 规格 Φ48 3m 0.1 m3 160360 100350 0.2532.5 1.233.0m 数量 12000 8000 150 180 60 80 2000 1500 进场时间 根 据 施 工 进 度 入 场 三、劳动力安排计划 3.1基础、边坡挡墙劳动力安排计划详:表3-1-4。 表3-1-4: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工 种 名 称 石工 木工 钢 筋 工 砖 粉 工 锚杆操作工 架子工 塔机操作工 塔机指挥工 单 位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数 量 120 30 15 20 10 16 4 4 备 注 土石方 边坡 基础 井圈 边坡 边坡 塔机 塔机 21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设备、机具维护工 水 电 工 砼 工 焊 工 保 卫 人 员 试 件 工 安 全 维 护 合计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3 3 1 12 3 3 2 226 机具维护 临时水电 浇筑砼 钢筋焊接 安保 送取样 安全管理

第四章 施工工艺技术

第一节工程技术参数

一、边坡挡墙设计参数

1.1本工程边坡挡墙支护方案分为“桩板挡墙+截排水沟”和“放坡+板肋式锚杆挡墙+截排水沟”2种。其主要设计说明及参数详“第一章>第三节>一、边坡挡墙设计说明”。

1.2“桩板挡墙+截排水沟”支护作法示意图:

22

1.3“放坡+板肋式锚杆挡墙+截排水沟”支护作法示意图:

二、边坡安全系数

2.1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1#、2#、3#、边坡支护结构重要性系数γ0=1.0。1#、2#、4#为土质边坡,破坏形式为土体内部圆弧滑动,故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取1.25。3#边坡为岩质边坡,破坏形式为平面滑动,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为1.30。 三、边坡挡墙工程岩土特征参数

3.1本工程地层条件相对稳定,但因地形复杂,高回填、高切坡较多;为保证基础工程安全、质量及进度,施工组织及过程管理中,应结合地质岩土特征采取相应质安保障措施。岩土特征参数主要根据《岩土勘察报告》进行编制。

3.2岩土承载力特征值取值:

3.2.1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经验取:150kPa;

23

3.2.2次生红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经验取:160kPa; 3.2.3强风化基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经验取:500kPa; 3.2.4中等风化角砾状灰岩承载力特征值:7.49MPa; 3.2.5中等风化泥灰岩承载力特征值:4.94MPa; 3.2.6中等风化白云质灰岩承载力特征值:8.26MPa; 3.2.7中等风化灰岩承载力特征值:9.94MPa。 3.3土体物理力学参数:

3.3.1杂填土物理力学参数取值如下:

①重度(经验值):天然γ=19.0kN/m3;饱和γ=19.1kN/m3。 ②抗剪强度指标(经验值):综合内摩擦角?=30°,粘聚力C=0kPa。 3.3.2素填土物理力学参数取值如下:

①重度(经验值):天然γ=19.0kN/m3;饱和γ=19.5kN/m3。 ②抗剪强度指标(经验值):综合内摩擦角?=30°,粘聚力C=0kPa。 3.3.3淤泥质土物理力学参数取值如下:

①重度(经验值):天然γ=18.0kN/m3;饱和γ=18.5kN/m3。 ②抗剪强度指标(经验值):内摩擦角?=0°,粘聚力C=5kPa。 3.3.4粉质粘土物理力学参数取值如下:

①重度:天然γ=19.7kN/m3;饱和γ=20.1kN/m3。

②抗剪强度指标:天然内摩擦角?=13.7°,天然粘聚力C=27.2kPa。 ③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查表结合按经验取:fa=150kPa。 3.3.5次生红粘土物理力学参数取值如下: ①重度:天然γ=18.0kN/m3;饱和γ=18.7kN/m3。

②抗剪强度指标:天然内摩擦角?=12.8°,天然粘聚力C=35.9kPa;饱和内摩擦角:?=9.7°,饱和粘聚力:C=23.1kPa。

③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查表结合按经验取:fa=160kPa。

24

3.4岩石力学参数: 3.4.1内摩擦角:

①中等风化灰岩岩石内摩擦角:φ= 46.5°(图解法);

②中等风化灰岩岩体内摩擦角取0.9折减系数:φ=0.9346.5=41.9°;

③角砾状灰岩、泥灰岩、白云质灰岩岩体内摩擦角取根据地区经验进行取值,分别取35°、32°、36°。

3.4.2粘聚力:

①中等风化灰岩岩石凝聚力:C=6.80MPa= 6800 kPa(图解法); ②中等风化灰岩岩体凝聚力取0.3折减系数:C=0.336.8 MPa =2040kPa;

③角砾状灰岩、泥灰岩、白云质灰岩岩体粘聚力取根据地区经验进行取值,分别取1800kPa、1200kPa、2000kPa。

3.4.3抗拉强度:

①中等风化灰岩岩石抗拉强度取:σ=1.85MPa = 1850 kPa; ②中等风化灰岩岩体抗拉强度取0.4折减系数:σ=0.431.85 MPa =740kPa.

③角砾状灰岩、泥灰岩、白云质灰岩岩体抗拉强度取根据地区经验进行取值,分别取680kPa、450kPa、700kPa。

3.5 岩体物理学性质:

3.5.1角砾状灰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28.8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21.4MPa,为较软岩,软化系数0.74,为软化岩石。

3.5.2泥灰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19.7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14.1MPa,为软岩,软化系数0.71,为软化岩石。 白云质灰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31.2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23.6MPa,为较软岩,软化系数0.76,为不软化岩石。

25

3.5.3灰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36.3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28.4MPa,为较软岩,软化系数0.78,为不软化岩石。

3.6岩体变形指标:

3.6.1中等风化灰岩岩石变形指标取值:弹性模量Ed=52417.6 MPa,变形模量E0=50786.0MPa,泊松比0.17。

①中等风化灰岩岩岩体弹性模量及变形模量取0.7折减系数,岩体泊松比取0.17。

②弹性模量Ed=0.7352417.6 MPa=36692.3MPa; ③变形模量E0=0.7350786.0MPa=35550.2MPa。

3.6.2中等风化白云质灰岩岩石变形指标取值:弹性模量Ed=37580.6MPa,变形模量E0=36640.8MPa,泊松比0.19。

①中等风化白云质灰岩岩体弹性模量及变形模量取0.7折减系数,岩体泊松比取0.19。

②弹性模量Ed=0.7337580.6MPa=26306.4MPa; ③变形模量E0=0.7336640.8MP=25648.6MPa。

3.6.3角砾状灰岩、泥灰岩为场地次要岩性,未取样作变形试验,其变形指标根据邻近场地及地区经验进行取值如下:

①角砾状灰岩:弹性模量Ed=15000.0 MPa,变形模量E0=13000.0 MP,泊松比0.15;

②泥灰岩:弹性模量Ed=3500.0MPa,变形模量E0=2000.0MP,泊松比0.30;

第二节 桩板挡墙工程施工工艺

一、桩板挡墙工艺流程

1.1施工部署:为保证边坡挡墙施工安全,本工程1#、2#“桩板挡墙”的悬臂端、挡板施工按高2.5m、长20m,分层、分段流水施工。架体搭设,

26

钢筋、模板制安,混凝土浇筑均按此要求分层、分段流水实施。

1.2施工顺序:放坡卸荷、清表 测量放线 抗滑桩基础开挖 堪固端钢筋笼制安 堪固端桩芯砼浇筑 搭设作业脚手架 悬臂端桩身、挡板钢筋连接及制安 悬臂端桩身、挡板模板安装 泄水设施安装 悬臂端桩身、挡板砼浇筑 桩身完整性检测 反滤层、分层回填 坡顶封底、截排水沟施工。 二、放坡卸荷、清表

2.1本工程1#、2#边坡为土质高切坡,又属于回填区域。边坡土层稳定性较差。为保证边坡挡墙的施工安全。拟定先按高、宽1:1的比例,对边坡进行放坡卸载处理,并对放坡后的坡面压实平整、覆盖隔水处理;同时在坡顶设置临时截水沟、素砼封闭等断水措施后,再进行坡底抗滑桩开挖。具体做法详下附图:

三、测量放线

3.1由建设单位移交的市勘测院提供的原始控制点:

点号 ON2663

纵坐标(X) 65434.906 横坐标(Y) 67566.153 高程(H) 442.098 27

ON2665 ON2667 65642.246 65621.412 67552.215 67948.412 438.563 503.797 3.2项目技术部根据施工总平面图、设计施工图、设计交底等说明及要求,编制《工程专项测量施工方案》,指导拟建项目测量工程实施。

3.3测量方案经审批后,根据方案及市勘测院提供的原始控制点,建立拟建项目场地测量控制网,然后根据工程进度依次对各分段挡墙进行测量定位。控制网建立后应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进行验收复核。验收复核合格后才用于本工程测量定位依据。

3.4本工程边坡挡墙测量定位及标高控制,按“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采用GTS602全站仪对每个桩孔以三维坐标法为主进行施测,并设置临时控制桩,精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四、抗滑桩基础开挖

4.1施工现场准备:根据本工程特征及设计要求,拟建桩板挡墙的抗滑桩开挖为人工开挖。为保证桩基开挖安全,施工前现场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4.1.1场内排水布置:本工程基础施工阶段拟定设置场内临时砖砌排水沟、积水坑、沉砂池的措施。采用场内临时排水沟统一将施工用水、雨水排至场内临时积水坑内,经沉砂池处理后再抽排至指定市政管网。

4.1.2井架搭设:为达到文明施工形象,且为安装提升架,场内考虑统一设置4m高操作井架,且相邻桩宜搭设同一操作架,架子布设尽量顺直,所有钢管均刷黄黑相间颜色。第一排横杆搭设稍低于砖圈高度便于施工,以上第二排杆距地1200mm,顶部铺竹跳板、彩条布,待周边堆土较高时,于第一排横杆上部三边设置不低于800mm高挡土板,一边留口除土。具体做法如下附图:

28

>300 >300 >300 >300 稍低于砖圈

顶 40000

4.1.3空压机环网设置:为了节能并规范场内施工机械设备使用,达到文明施工要求,本工程拟采用集中设置送风系统,空压机集中设置于一处,气体排入钢管环网内,再由环网接出至各个空压机风镐,具体做法如下附图:

4.2桩井开挖:

4.2.1开挖顺序:桩井开挖由人工自上而下逐层开挖,挖土次序为先挖中间部分,后挖周边。为保证井下作业安全,本工程采用跳桩施工,每次间隔1~2井。按由浅至深、由两侧向中间施工的顺序进行。

4.2.2挖井方法:一般细砂、砾砂和可塑状态的粘性土层,均用短柄

29

铁镐挖掘,对硬塑粘性土、强、中风化岩层,采用5~10m3 空气压缩机配合风镐作业掘进,如遇中、微风化的硬质岩石或孤石则采用水钻成井。循环开挖至设计要求的中风化基岩持力层。

4.2.3桩井护壁:

①本工程桩井开挖土层、强风化岩层部分要求设置护壁。首节护壁按设计要求设置锁口。锁口厚度300mm,井口厚500mm,高1300mm,超出地面300。锁口以下土层、强风化岩层,设置护壁。护壁厚200mm,每节高度不大1000mm,锁口及护壁混凝土等级C20。当土层稳定性差时,应缩短护壁分节高度,采用0.5~1m一节,必要时应加密钢筋、加厚护壁,以确保安全。

②开挖后立即按设计要求绑扎护壁钢筋,并及时通知建设、监理单位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马上浇筑同桩芯标号混凝土。护壁混凝土应分层振捣密实,避免蜂窝、空洞的情况出现。12小时后或强度达到1Mpa后才能拆除护壁模板。

③锁口及护壁设计示意图:

4.2.4架设卷扬机:当桩孔开挖超过一定深度时,应架设预备卷扬机作为输送工具。卷扬机应架设牢靠、稳固,且必须设置防坠装置。卷扬机防坠措施如下附图:

30

人身保险绳 正立面 侧立面 吊物桶 止坠皮带 4.2.5井下照明及送氧:为确保井下作业安全,桩孔开挖至一定深度时,应配置低压照明系统、鼓风送氧系统及作业人员上下爬梯和安全带。详下附图:

井下照明、送氧及安全上下配置

4.2.6嵌岩:当桩基础开挖至中风化持力层,并达到设计嵌岩深度(4000mm)时,应及时通知建设、设计单位和质监部门对井底岩样进行鉴定

31

取样,经鉴定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桩底封闭处理。

4.2.7岩芯取样:桩井开挖完成,必须清理好护壁污泥和桩底的残渣杂物浮土或风化岩层,清除积水,并严格按照建设、监理单位指定部位进行岩芯取样,取样频率不得小于10%。

4.2.8桩井验收:岩芯试验合格后,应立即进行桩底封闭处理,并组织质检、设计、地勘、监理等相关参建单位进行验收,同时准备好验收需要的相关资料、工具等。验收合格后再进入下道工序。

4.2.9 桩井成型质量要求,详下表。

项次 1 2 3 4 5 6 项目 桩井中心(轴线) 桩孔垂直度 桩身直径 桩身长度 桩身护壁厚度 刚性角 允许偏差(mm) 直径D/20 1% +50 不小于设计,嵌岩4000 ±20,无蜂窝、漏水 ≤45° 检测方法 量尺、经纬仪 掉线、量尺 量尺 量尺 量尺、观测 量尺、计算 五、堪固端钢筋笼制安

5.1钢筋笼制作:根据本工程特点,拟定抗滑桩钢筋笼分堪固端、悬臂端2次制安,堪固端桩芯砼浇筑后按规范要求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悬臂端钢筋笼。

5.1.1本工程堪固端钢筋笼制作采用在现场加工的方法,钢筋根据设计图纸下料、绑扎,桩长超过原材长度时,采用焊接、机械连接,钢筋直径12≤d≤20采用闪光对焊或电渣压力焊接,钢筋直径≥22采用机械连接。同一截面钢筋搭接面积不超过总面积的50%,接头应错开35d,且不小于500。纵横钢筋交接处不宜焊接,以避免伤主筋。钢筋笼外侧设计位置上绑扎70厚砼垫块以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

5.1.2钢筋原材料及连接接应按规范要求请监理单位见证取样送检。原材料应附有产品合格证等相关资料。

32

5.2钢筋笼安装:

5.2.1钢筋笼和桩孔分别经过验收合格后,即开始吊放钢筋笼,本工程钢筋笼就位用塔吊进行,整个钢筋笼用钢管悬挂在井壁上,借自重保持垂直度正确。吊放钢筋笼入桩井时,不得碰撞井壁,灌注砼时,先校正设计标高固定钢筋笼位置。

5.2.3钢筋笼在运输、吊装过程中应防止扭转变形。钢筋笼放入前,应绑好保护层垫块,吊放钢筋笼时,要对准孔位,直吊扶稳,缓慢下沉,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应立即固定。

5.2.4钢筋笼制安质量要求,详下表:

项次 1 2 3 4 5 项目 钢筋笼主筋间距 钢筋笼箍筋间距 钢筋笼直径 钢筋笼长度 钢筋保护层 允许偏差(mm ) ±10 ±20 ±10 ±50 ±5 尺量检查 检验方法 尺量检查 六、桩芯混凝土浇筑

6.1混凝土浇筑:本工程桩芯混凝土为C30商品混凝土。

6.1.1钢筋经业主、监理检查合格后浇桩身砼,浇筑时应清除孔底积水,用砼输送泵向孔底浇筑商品混凝土。当高度超过3米时,应用串筒,串筒末端离孔底高度不大于2米;桩孔深度超过12米时,宜采用砼导管浇筑,浇筑砼时应连续进行,分层浇捣密实,浇筑砼厚度每次不大于300~500mm振捣一次,每次20—30s,砼表面无气泡,且砼不再下沉为宜。

6.1.2混凝土浇筑时,应随时舀出面层浮浆,到桩顶时,应超过桩顶设计标高300mm,以保证在剔除浮浆后,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振捣时要有专人护筋,以免筋笼移位,砼浇筑12H后进行浸水养护。砼试件应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留设。 七、桩板挡墙脚手架搭设

33

7.1架体搭设:施工时内外侧均须搭设作业脚手架。搭设总高度6~10m,脚手架采用落地式开口型双排扣件式脚手架,并按规定设置剪刀撑、横向斜撑。因本工程边坡挡墙脚手架不便于搭设连墙件,暂采用抛撑加固。分段、分层挡墙施工时再预埋钢筋锚环作为连墙件。此架只作为人员操作的使用,不承受其它荷载。搭设前搭设部位地面应整平、硬化处理。本工程开口型双排脚手架搭设必须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相关规定。其搭设基本要求,详下附表:

双排脚手架搭设基本要求 脚手架类型 横距 立杆 跨距 连接 大横杆 小横杆 步距 连接 间距 设置部位 净距 剪刀撑 角度 跨距 搭接 横向斜撑 设置部位 角度 净距 抛撑 角度 搭接 连墙件 水平间距 垂直间距 24m以下“一字型”开口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900mm 1500mm 不同跨内,≤跨距1/3处;且错位间距≥500mm对接 1800mm,首排距地200mm 不同步内,≤步距1/3处;且错位间距≥500mm对接 1500mm 两端向中间、由底到顶连续设置 ≤15000mm 45°~60° 5~7跨且≥6000mm ≥1000mm,3个以上旋转扣件固定 架体两端、由底到顶连续设置 45°~60° 6跨且≤4m 45°~60° ≥1000mm,3个以上旋转扣件固定 3跨且≤4.5m 2步且≤3.6m

7.2双排脚手架搭设示意图:

34

7.2.1正立面示意图:

7.2.2侧立面示意图:

35

7.3搭设顺序:第一排大横杆→外立杆→扫地杆→第一步纵向水平杆→第一层斜杆→第二~六步纵向大横杆→抛撑→拦杆→剪刀撑、横向斜撑→铺脚手板→安档脚板→挂设密目安全网→连接安全网缝隙封闭→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

7.4材料要求:

7.4.1钢管:φ4833.5mm普通钢管,要求应有出厂合格证,外观检查不得有严重锈蚀、弯曲变形、压弯压扁、或裂纹,脚手架钢管质量和外观均应符合《GB/T3092》的要求。

7.4.2各型扣件:应具有出厂合格证,外观检查,不得有变形、脆裂、滑丝现象、在检查扭矩时其扭矩在65N2M时不得出现破坏,其质量要求达到《GB 15831》的规定。

7.4.3密目安全网:检查出厂合格证及安全部门认证,按渝建安发(2002)8号文件要求使用绿色2000密目安全网。

7.4.4脚手板:使用竹跳板或木板,其外观质量应无扭曲、螺栓紧固、无松散。

7.5搭设要求:

7.5.1架体搭设部位地面应做硬化处理。高低差不得大于1m,且坡顶站杆距边坡不得小于500mm。

7.5.2立杆、大横杆、剪刀撑、横向斜撑等纵横间距,应严格按相关规范及地方文件要求设计布置,架体垂直度、水平度应控制在架高、架长的1/600。

7.5.3立杆、大横杆连接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宜在不同跨/步内,

不大于跨/步距1/3范围内;且错位间距≥500mm,使用对接接头连接稳固。

7.5.4小横杆在每一排立杆设一根,且间距不得大于1500mm;设于大横杆之上。

7.5.5剪刀撑:没分段架体两端起向中间,每隔15m设置一架剪刀撑。

36

斜杆与地面夹角在45~60°之间。每架剪刀撑5~7跨且≥6m,由底到顶连续设置。

7.5.6横向斜撑:每分段架体两端应设置一架横向斜撑,斜杆与地面夹角在45~60°之间。由底到顶连续设置。

7.5.7抛撑:每分段架体两端起向中间,每隔4m设置一道抛撑,斜杆与地面夹角在45~60°之间,与架体内外排纵向水平杆连接稳固。在抛撑中点加设一道纵向水平杆和立杆,以防斜杆出现失稳。

7.5.8剪刀撑、横向斜撑、抛撑应采用3个以上旋转扣件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00mm,扣件外端钢管不应小于100mm。

7.5.9连墙件:分段、分层挡墙施工时应按架体设计连墙部位、间距,预埋?12预制钢筋锚环作为次层架体连墙件。连接时必须与架体内外排大横杆相连。连墙件连接稳固后方可拆除抛撑。

7.5.10作业操作层外侧应另设防护栏杆。防护栏杆高度不小于1200mm。并应挂设安全密目网。

7.5.11纵向水平杆应设在立杆内侧,且连接不小于3根立杆。 7.5.12架体作业操作层满铺竹跳板。每跨竹跳板至少3个支点,两端外伸长度150~200mm为宜。且必须使用8#铅丝或压条板固定。

7.5.13挡脚板:采用200高模板拼接,用8#铅丝紧固于立杆上。 7.5.14安全网:采用绿色2000密目安全网在双排脚手架外侧铺设,要求绷直平整,转角顺直,绑扎牢固。

7.5.15验收:每层、每段架体搭设完成后,均应及时组织相关参建单位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在进入下道工序。 八、悬臂端桩身、挡板钢筋的连接、制安

8.1悬臂端桩身钢筋连接:本工程抗滑桩身纵向钢筋设计规格主要为“

”两种。按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采用机械连接。接头焊接及机械连接质量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同一断面

37

接头数量不得大于50%,相邻接头错开应35d。同时应按要求请监理单位进行见证取样试件送检。钢筋连接前应剔除堪固端桩帽浮浆。

8.2悬臂端桩身及挡板钢筋制安: 8.2.1挡板钢筋成型质量要求,详下附表:

项 目 允许偏差值(mm) 检 查 方 法 长、宽 ±10 钢尺检查 绑扎钢筋网 网眼尺寸 ±20 钢尺量连续三挡、取最大值 长 ±5 钢尺检查 绑扎钢 筋骨架 宽、高 ±10 钢尺检查 间距 ±10 钢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最大 值 排距 ±5 ±5 钢尺检查 受力钢筋 保 冠梁 护 ±3 钢尺检查 层 挡板 绑扎钢筋、横向筋间距 钢筋弯起点位移 中心线位移 泄水孔预埋 水平高差 ±20 20 5 0~+3 钢尺量连续三挡、取最大值 钢尺检查 钢尺检查 钢尺和塞尺检查 8.2.1桩身钢筋连接试件检验合格后,根据施工进度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加工悬臂端桩身箍筋、挡板半成品钢筋。应先按设计图纸核对加工的半成品钢筋,对其规格、数量、型号等经过检验,然后分类挂牌堆放好。

8.2.2钢筋绑扎:钢筋应按顺序绑扎,一般情况下,先长轴后短轴,由下至上、分段进行。操作时按图纸要求划线、铺铁、穿箍、绑扎,最后成型。绑扎牢固,成型顺直、间距均匀。严禁点焊,以免伤主筋。

8.2.3预埋泄水孔、连墙件:预留位置应正确,其标高、位置、长度、规格应准确,并扎结牢固(应采用十字扣),不得遗漏或位移。

8.2.4安装垫块:垫块采用塑料卡口式垫块,厚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35mm)。垫块应与钢筋绑牢,不应遗漏。

8.2.5验收:每批次悬臂端、挡板钢筋绑扎成型并自检合格后,应立即通知相关参建单位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在进行封闭。 九、悬臂端、挡板模板制安

38

9.1根据本工程拟建分段、分层施工计划。制安悬臂端、挡板模板。。在摸板安装中保证工程结构各部几何尺寸和相应位置;模板、支撑要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可靠地承受现浇砼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施工中产生的荷载。

9.2模板及支撑体系:

9.2.1桩身模板采用优质九夹板、木枋、钢管架支撑,φ14对拉螺杆加固,由下至上间距:200~500~至顶。对拉螺杆模板外侧用2个以上山形卡拉紧。

9.2.2挡板模板采用优质九夹板、木枋、钢管架支撑,φ12对拉螺杆加固,由下至上间距:200~500~至顶。对拉螺杆模板外侧用2个以上山形卡拉紧。

9.3 模板安装:

9.3.1模板采用183*915*18九夹板、100*50木枋散拼散装组合,木枋间距200,木枋外采用在钢管横向支撑,再用对拉螺杆拉紧。以确保模板的整体性和刚度。每次砼浇高度不能超过2.5m,长度不超过20m。

9.3.2模板安装前,检查泄水孔、连墙件是否预埋安装完成,绑扎是否牢固,完成后方可安装模板。

9.3.3为保证挡墙的水平施工缝混凝土浇筑的密实度,其接口处的模板预留斜口,混凝土浇筑高度应高于上段混凝土的底口,待拆模后再将多余部分剔除,具体作法见下图。

39

9.4模板拆除:

9.4.1拆模顺序:应采取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按自上而下的拆模 顺序确保工程结构安全和人员的安全,确保文明施工。

9.4.2在拆除模板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有质量问题时,应暂时停止拆除模板,经过处理后方可继续拆除。

9.5模板分项工程质量标准:

9.5.1模板和支撑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支架的支撑部份有足够的支承力,对拉螺杆一定拉紧。

9.5.2在模板上涂刷隔离剂时,不能污染钢筋和砼接槎。 9.5.3模板接缝处接缝的最大宽度不应大于1.5mm,防止漏浆。 9.5.4模板与砼的接触面应清除干净,并涂隔离剂。 9.5.5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相关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十、悬臂端桩身、挡板砼浇筑

10.1本工程桩身、挡板砼采用C30商品砼,用塔吊吊泵或汽车泵浇筑,浇筑时要分层浇捣,层厚在500~800之间,捣固要密实,浇筑速度不要过快,防止爆模。挡板每间隔15m设置一道伸缩缝。混凝土浇筑时应按要求留置试件。

10.2砼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0.2.1蜂窝:由于模板拼装不严使砼漏浆,或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按工艺操作要求造成振捣不密实。应将模板拼装严实,控制下料量,振捣密实。

10.2.2缺棱、掉角:拆模过早,养护不够会导致砼棱角损伤。应控制拆模时间,加强养护。

10.2.3偏差过大:支模的支撑、卡子、拉杆间距过大或不牢固,砼局部浇筑过高或振捣时间过长,都会造成砼鼓肚、错台等缺陷。要加强支护,控制振捣时间。

40

10.2.4缝隙与夹渣层: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尽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应严格按要求清理和浇底浆。

10.2.5露筋: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要垫好垫块,严格检查。

10.2.6麻面: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砼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应严格控制拆模时间,模板拆除后必须刷隔离剂。

10.2.8孔洞:原因是钢筋较密的部位砼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上部砼浇筑。

十一、桩身完整性检测

11.1超声波检测:本工程抗滑桩桩长普遍超过15m,按相关规范及文件要求,均应做超声波检测。桩身混凝土浇筑前应预埋超声波检测套管,套管采用?50PVC管。每根声测桩预埋3根,深度至桩底。悬臂端桩身施工时在剔除浮浆后,应按接长声测管至桩顶。 十二、回填及截排水沟施工

12.1桩身及挡板混凝土强度达到75%后应及时进行反滤层及回填施工。 回填时应分层夯实。填土材料选用碎石土,压实度不得低于90%;靠近墙背2m范围内必须采用小型振动碾压机压实。

12.2截、排水沟施工:

12.2.1本工程在坡顶、坡底各设有一道截、排水沟。按设计位置采用M7.5砂浆片石砌筑,M10砂浆勾缝。沟槽施工时应先在沟底设置一道200mm以上的粘土隔水层,并用小型振动碾压机压实。沟壁嵌入边坡150mm以上。

12.2.2截、排水沟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做好坡顶隔水封闭处理。本工程坡顶采用C15素混凝土进行封闭。

41

第三节 板肋式锚杆挡墙施工工艺

一、工艺流程

1.1施工部署:为保证边坡挡墙施工安全,本工程3#边坡的“板肋式锚杆挡墙”施工,施工按高2.5m、长20m,分层、分段流水施工。架体搭设,钢筋、模板制安,混凝土浇筑均按此要求分层、分段流水实施。

1.2施工顺序:放坡开挖→脚手架搭设→定位放线→钻孔→锚杆施工→肋柱、挡板钢筋施工→挡墙喷射砼施工→平台及截、排水沟施工。 二、放坡开挖

2.1因本工程3#岩质边坡采取的是“放坡+板肋式锚杆挡墙+截排水沟”的支护方案。故挡墙施工前,应先按设计要求先对3#岩质边坡进行1:0.1放坡开挖。开挖时应提前做好坡顶、坡底临时截、排水沟。

2.2放坡开挖采用机械作业,严禁放炮作业,以避免破坏岩层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开挖后应立即组织后续施工,以避免边坡表面风化。 三、脚手架搭设

3.1搭设方式同桩板挡墙脚手架,此略,详:“第四章>第2节>五、桩板挡墙脚手架搭设”。 四、定位放线

4.1测量控制设置详:“第四章>第2节>三、测量放线”。

4.2按设计定位及间距依次在边坡上放出锚杆布置点。并用油漆做好醒目标示。不得漏设。钻孔定位偏差不宜大于20mm。 五、钻孔

5.1大面积施工锚杆前应进行试验锚杆拉拔试验,以验核锚固力,根据试验情况及时调整施工工艺,指导施工。坡面防护工程必须由专业施工队伍施工,且应具备丰富的锚杆施工经验。

5.2钻孔要求:普通长锚杆设计孔径130mm。锚入中风化岩不得低于3.0m。钻孔均为斜孔,与地面倾斜角为25°,间距2.0*2.5m,局部加密。

42

具体位置详:“3#边坡立面图”。锚杆成孔要求如下:

5.2.1钻机:长锚杆钻孔可采用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潜孔冲击钻,在岩层破碎或松软等易于坍孔的地层中应采用跟管钻进技术。

5.2.2钻进方式:采用无水干钻。

5.2.3钻孔顺序:采用间隔钻孔,防止邻孔干扰。

5.2.4钻孔直径:孔径不得低于设计值的101%,以确保灌浆充分。 5.2.5钻孔偏斜度:钻孔方向与设计角度偏差±0.5°~1.0°。 5.2.6钻孔速度:钻孔速度必须严格控制,不得高出钻机本身标准钻速的1~2%,采用匀速钻进,以防止钻孔弯曲和变径,造成下锚困难。

5.2.7钻孔深度:钻孔深度不得浅于设计深度。孔深不应低于锚杆深度+400mm。

5.2.8孔底要求:钻进达到设计深度之后,不能立即停钻,必须在停止进尺的情况下,稳钻1~2分钟,防止孔底端部尖灭,以达到设计锚固直径。

5.2.9钻孔孔壁:钻孔孔壁不得有粘土或粉砂滞留,必须清洗干净。成孔用压缩空气清渣,以保证锚杆能下到预定深度。

5.2.10成孔数目:每个边坡的最终成孔数目不得少于设计数目。 5.2.11验收:钻孔成孔后应立即清孔,并经自检合格后组织相关参建单位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及时进行锚杆施工,避免杆孔风化。 六、锚杆施工

6.1锚杆要求: 6.1.2锚杆材料采用2根

,即HRB400钢筋。确保锚杆杆体的砂浆

结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设计值。锚杆为普通砂浆全长粘结锚杆;抗拔力达须到设计要求;锚固段应为较完整中风化岩层;钻孔完毕下道工序施工前应将孔内岩粉和积水吹洗干净。

6.1.3锚杆施工完毕9d内,在距锚杆作业区20m范围内不得进行爆

43

破作业。锚杆施工采用先插杆后注浆的注浆工艺。锚杆防腐:使用前须除锈。锚筋除锈后,锚杆端头2m杆体涂抹专用油后绕扎塑料布,在塑料布上再涂润滑油,最后再装入波纹套管中,形成双层防腐。安装锚杆时,应使锚筋位于锚孔中部,并确保水泥砂浆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

6.1.4锚杆钢筋尽量使用通长钢筋加工成型,如需接长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质量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接头应错开35d且≥500mm。

6.1.5锚杆体的材料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材料选用,所采用的材料必须要有国家法定单位或部门的合格证书及试验检测报告。

6.2注浆要求:

6.2.1在注浆之前应对钻孔用高压空气清孔,排尽残渣和污水。 6.2.2将组装好的锚杆体平顺、缓缓推送至孔底,注浆管距孔底距离一般为10cm。

6.2.3注浆材料为M30水泥砂浆,水灰比0.4~0.45。

6.2.4非预应力锚杆注浆采用孔底压力注浆,注浆压力采用0.2~0.4Mpa,随砂浆的注入匀速拔出注浆管,注浆完后静置待凝。要求单根锚杆注浆由孔底至孔口一次完成,不得间断,注浆必须饱满、充分,注浆浆液应在初凝前用完,孔口浆液初凝后须补浆。

6.2.5锚杆灌注砂浆后不能随意敲击、插拔,不得悬挂重物。 七、肋柱及挡板钢筋制安

7.1根据拟定进度计划分层、分段(高2.5m,长20m)组织施工。

7.2肋柱及挡板钢筋施工:

7.2.1根据图纸进行加工下料、绑扎成型。成型规格、尺寸、数量、间距等应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

7.2.2肋柱竖向钢筋连接采用电渣压力焊或闪光焊,焊接质量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同一断面接头数量不超过50%,相邻接头应错开35d且≥500mm。

44

7.2.3挡板竖向钢筋连接采用绑扎搭接,搭接要求按《国家建筑设计规范》(11G101-1)相关要求执行。水平筋宜通长设置,两端锚入肋柱不得小于150mm。

7.2.4锚杆钢筋锚入肋柱内部位应按设计要求设置2道吊筋。吊筋与肋柱主筋焊接。

7.2.5挡墙顶设置一道500*500冠梁,同肋柱及挡板一起浇筑。 7.2.6钢筋绑扎完成后应按设计要求预埋泄水孔管件及架体连墙件。 7.2.7验收:肋柱及挡板钢筋及预埋完成后,及时组织相关参建单位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在进入下道工序。 八、挡墙喷射砼施工

8.1施工设备要求:

8.1.1空压机:选用的空压机应满足喷射机工作风压和耗风量的要求;当工程选用单台空压机工作时,其排风量不应小于9m3/min。通常情况下,考虑机械设备的折旧程度,设备要求如下:

8.1.2电动空压机:必须达到57KW以上才能满足喷射之动力要求。 8.1.3柴油空压机:必须达到12M3以上才能满足喷射之动力要求。 8.1.4搅拌机械:电动搅拌机。

8.1.5喷射机械及其配套设备:主要包括喷射机(砼压力输送机)及高压输料管。输料管能承受0.8Mpa以上的压力,并应有良好的耐磨性能。

8.1.6喷枪:主要用于喷射作业面。施工供水设施应保证喷头处的水压为0.15—0.20Mpa。

8.2喷射砼材料要求:混凝土等级C25。

8.2.1水泥: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也可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 Mpa。

8.2.2鱼米石:细度模数宜大于2.5。 8.2.3石粉:含水率宜控制在5%~7%。

45

8.2.4速疑剂:掺量一般为水泥用量的3%。 8.3喷射砼施工工艺:

8.3.1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依次进行,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

8.3.2干法喷射砼一次喷厚:不掺速凝剂50-70mm;掺速凝剂70-100mm。

8.3.3分层喷射时,后一层喷射应在前一层砼终疑后进行,若终疑1h后再进行喷射时,应先用风水清洗喷层表面。

8.3.4喷射作业紧跟开挖工作面时,砼终疑到下一循环放炮时间,不应小于3h。

8.3.5挡墙每隔15m设置一道伸缩缝。缝间填塞沥青玛蹄脂油膏,表面沥青防水。

8.4喷射施工:

8.4.1作业开始时,应先送风,后开机,再给料;结束时,应待料喷完后,再关风。

8.4.2向喷射机供料应连续均匀;机械正常运转时,料斗内应保持足够的存料。

8.4.3喷射机的工作风压,应满足喷头处的压力在0.1 Mpa左右。 8.4.4喷头与边坡面应垂直,宜保持在0.6—1.0M的距离。 8.4.5干法喷射时,喷射手应控制好水灰比,保持砼表面平整,呈湿润光泽,无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

8.4.6喷射砼的回弹率的控制:对于有放坡的边坡,回弹率应控制在15%以内;对于无放坡的边坡,回弹率应控制在25%以内。

8.5喷射砼施工方法:

8.5.1喷射混凝土混合料的搅拌采用强制式搅拌机。

8.5.2喷射砼应分段分片依次进行。根据喷射砼的喷射方向和工艺,必须分层进行喷射,其前后层喷射的间隔时间为2~4小时,一次喷射厚

46

度以喷射混凝土不滑移,不坠落为度。同一分段内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喷射厚度土钉墙为100mm,C25混凝土;岩面封闭处理为50mm,C25混凝土。喷射时,喷头与受喷面应垂直,宜保持0.6m-1.0m的距离,喷射手应控制好水灰比,保持砼表面平整、湿润光泽,无干斑或流淌现象。

8.5.3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将所有待喷面吹净,吹除待喷面上的松散杂质或尘埃。

8.5.4保证喷射速度适当,以利于混凝土的压实。

8.5.6使喷嘴与受喷面间保持适当距离喷射角度尽可能接近90°,以便获得最大的压实力和最小的回弹;

8.5.7正确地掌握喷射顺序,不使角隅处及钢筋背面出现蜂窝或砂囊; 8.5.8当开始或停止喷射时,给喷射机司机以信号,当料流不能从喷嘴均匀喷出时,也应通知喷射机司机停止作业;

8.5.9及时清除受喷面上的砂囊或下垂的混凝土,以便重新喷射; 8.5.10喷射机的操作喷射机的操作可影响回弹、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料流的均匀性。喷射手正确地控制喷射机的工作风压和保证喷嘴料流的均匀性。

8.5.11喷射混凝土的养护喷射混凝土终凝两小时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依气温环境条件,一般为3d~7d,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在充分凝固前,不得受流水直接冲刷。同时,土钉墙面板应在基槽上口处向外翻边1.0m;喷射结束后7天内,距喷层20m范围内,不得进行爆破作业。喷射砼完成后,根据天气情况,采取洒水等措施进行养护。 九、截、排水沟施工

9.1挡板砼强度达到75%后应立即组织坡顶、坡底硬化封闭及截、排水沟施工。

9.2采用M5机制砖砌筑水沟时应错缝砌筑,灰浆填塞饱满。 9.3沟槽挖好后,先在槽底铺设厚度不小于200mm的粘土隔水层,人

47

工平整夯实后,再砌筑截、排水沟,应先砌沟壁,后砌沟底,沟壁应嵌入边坡内不小于150mm。

9.4坡度大于20%的地段,沟底应砌成粗糙面或用1:1.5的水泥砂浆砌成高50mm,宽150mm的人字型水泥埂,间距1.2m。

9.5坡度大于30%的地段,沟底断面应砌成多级跌水,跌水的台阶宽1.0m,高度根据地面纵坡调整确定。

第五章 边坡挡墙工程质量安全保证措施第一节 组织保障

一、项目部质量安全保障组织机构

1.1机构组成,详下附图:

项目经理

项目执行经理 总工程师

质检安全部

工 计 财 施综程 划 务 工合 技 材 部 调办 术 设 度公 部

劳务公司

生产班组

48

1.2管理人员配备,详下附表:

岗位名称 项目经理 项目执行经理 生产经理 技术负责人 质检员 安全员 姓 名 朱明科 刘维宇 黄裕 刘维宇 程小平 张俊 张涛 易航剑 施工员 胡延辉 胡鹏 张鑫 资料员 预算员 设备管理员 辛健 肖春 袁仁平 负责工程施工资料 负责工程施工预结算 设备维修保养及施工水电 负责工程施工技术、并抓进度 职 责 负责项目安全、质量、进度、成本、合同等全面组织及管理 负责生产管理、工程质量监督、安全管理、成本管理,保质按期完成 负责施工现场进度、质量、安全、材料、劳动力的具体安排落实 负责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监督、并提交竣工资料 负责质量监督、检查工作 负责现场安全检查及保卫工作 备 注 二、安全保证体系 2.1安全保证体系,详下附图:

项目执行经理专管 质检安全部 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 制度保证 组织保证 思想保证 制定安全施工方案 项目安全部 安全意识教育 分级安全负责制 各级安全员 遵守安全制度 49

实现目标,确保三无,即 无死亡、无重伤、无轻伤 安全经济负责制 各级施工负责人 消除事故隐患 2.2安全领导小组,详下附表: 安全动经

安全奖励条例 安全管理教育 系统安全教育 黑板报 工人三级教育 劳务公司安全员 劳务公司负责人 各职能部门

防触电及防火灾 工班义务安全员

防坠人及坠物伤人 防坍塌及防毒气 防机械事故 定期检查 不定期检查 安全责任制

安全教育

安全工作体系

安全控制

安全检查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项目执行经理 组员:劳务公司负责人

安全领导小组

活 费

奖罚兑现

提高安全 意识 实现安全生产

提高预测 预防能力 消除 隐患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ad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