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教案

更新时间:2023-10-23 08: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绪论

一、关于《“曲式”与“作品分析”》 l、关于“曲式”。

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称为“曲式”。

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其内容与形式总是互为因果,辨证统一的。因此,要真 正理解一部音乐作品,就不能脱离对结构形式的深入研究。

2、关于“作品分析”。

“分析”即“八刀砍木”(“斤”为古时候用来砍木头的工具),相当于医学 中的解剖。只有对分析对象的所有细节都了如指掌了,才能象“庖丁解牛”那样; 做到“游刃有余”。

二、音乐的要素

“要素”,即重要的形式因素。按照美国理论家约翰·怀特的主张,音乐中 重要的因素分为四大类:

1、旋律(Melody):指音乐中一切横向的音高关系。

2、节奏(Rhythm):指音乐中一切时间关系(音的长短、节奏、曲式结构、 整体布局)。

3、和声(Harmony):指音乐中一切纵向音高关系(包括和声、复调)。 4、音响 (Sound):指音乐中一切能诉诸听觉的因素。

以上主张被称为“四元体系”。上述四类因素是客观的、静止的因素,再加 上主观的运动的因素(即“成长”或“生长”[Growth]),则构成“SHRMG”, 它代表了音乐的一切。

三、关于“旋律”(M)

l、定义:旋律是指音乐的横向音高关系。也就是说,它是由一个个乐音按照一定的节奏连续横向运动形成的轨迹。

2、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旋律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音乐的基本性质。 3、旋律分析的内容和要求: (1)观察旋律的外型。

不论对于哪种旋律,都应该有能力,有方法,有语汇去描绘它的外型。为此,有必然熟悉、了解一些常见常用的旋律类型,并相应了解这些类型的构成及其表情特点。

A、冠音型(瀑布型):在一条旋律中,最高音出现在旋律的最初位置。它具有非常夸张的表情特点(象是浪漫主义诗人朗诵浪漫主义诗歌)。

柴可夫斯基《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第二主题

B、疑问型:与冠音型是一种相反的形式。最高音在它的末尾,造成一种“悬而未结”的状态。它的运用在整个浪漫主义时期成为一种有风格特性的音乐语言。

舒曼:钢琴套曲《幻想曲集》(OP.32,1873)第3首《为什么》主题

C、大山型:由幅度和跨度都比较大的音程起落造成的。它显得非常宽广而崇高。

斯美塔那:交响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伏尔塔瓦河》主题

D、锯齿型:幅度和跨度都比较小的章程迅速起落造成的,显得尖锐、锋利。在表情上活跃而生动,带有非常明显的民间舞曲性格。

丁善德《长征交响曲》MV.II 中的一个主题

E、环绕型:音高被分为两种成分,其一是继续出现的同音反复,另一种成分是以它为轴的环境进行。这种旋律的基本效果是统一且稳定,并且可以形成特定的地方风格(南亚、中东地区的音乐常有这种风格)。

施光南《打起手鼓唱起歌》副歌

R、直线型:直线型指在水平位置上的同音反复; 赵元任《海韵》

G、射线型:指相同度数音程的同向运动。 贝多芬《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主题

(2)隐伏的骨架。

能够在一条旋律中支撑旋律的结构,体现旋律的风格的那些隐伏的、潜在的重要音级。它的存在方式多种多样的,所以我们在寻找、判断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唯一的方法是尽可能地去熟悉对象,在此基础上去透视它。

对于一条完整的旋律,可能形成一个完整骨架的有九个点,即“长、短、高、低、轻、重、起、止、色”。

贺渌汀《游击队歌》(轻重/起止)

这段旋律可以分为4个两小节的段落、观察其“强弱”与段落的“起止”位置可发现:

(1)每小节的强拍与次强拍分别为“g, b, d”三音(第2小节和第6小节次强拍接近段落的结尾,可除外);

(2)每段落的起音与止音也分别使用这三个音。

由此可以说,这条旋律的骨架为主调(C大调)的主三和弦。 (3)旋律的音域和应用音域。

“音域”,批一条旋律中最高音和最低音的音程空间。 “应用音域”,指大部分旋律经常活动的音程空间。 讨论这一问题的意义有两点:

(1)是通过音域的考察来确定一条旋律的声部类型。 (2)通过音域和应用音域的考察来判断一条旋律的明暗度。

关于旋律的明暗度,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参照:以标准音为界,如果活动在标准音以上,音域由明亮往上达到紧张;如果活动的标准音以下,音域由厚实往下到浑浊。

萧邦《b小调前奏曲》(OP.28,No.6)

(1)这条旋律的音域为G→g1,音域适合男低音演唱;应用音域在b→#f1

之间,较低的音区使旋律的色彩厚实而深沉,类似大提琴的音色;结合对作品的理解来看(肖邦的前奏曲被称为钢琴诗人的音乐日记;这首作品还有一个标题叫《波兰在灭亡》),这条旋律在作品中象征着男性(所有乐器中,弦乐是“最人性化的”,小提琴带象征着女性,大提琴则常象征着男性),可理解为肖邦本人怀着沉痛的心情在述说着祖国人民的苦难;

(2)这条旋律可看作由b小调主三和弦和VI级三和弦为骨架构成,音域从10度依次扩展为12度和15度。由此可见,其紧张度不断增强,表现出情绪由平静逐渐走向激动。

4、旋律的密度及其变化。

旋律的密度,是指同样的音高对象(诸如音级、音程、音型、音调??)在不同的单位时间里出现的次数多少。旋律的密度与音乐的紧张度成正比。

斯美塔那: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小丑之舞》

上例歌剧中的主题由小号吹奏,以下,分几个步骤对其进行分析: (1)这段旋律较容易分割为四个相似的片断,四个段落的时间单位相同。 (2)四个片断都是主四六和弦的分解。既然它是主三和弦,“主音”自然非常重要,因此,可以它为考察的对象。

(3)第一、第二和第三个片断中密度均匀渐增,第四个片断中密度出现回落。由此,这段音乐的紧张度相应呈逐渐增强后至减弱的状态。

另外,虽然第二和第四片断中出现的次数相等,但是它们的时闻不等(第二片断中出现在同一小节内,第四片断中出现在两个小节内),因此这两个片断中的紧张度并不相同。换言之,当密度状态相等的时候,紧张度的大小与时间单位的大小成正比。

5、旋律的高潮及其起落和布局。

“高潮”,指一条旋律中,在艺术效果上最动人心的那一瞬间。因此可说,高潮是旋律运动的目的。进而可说。没有高潮的旋律,是平庸的旋律。

(1)高潮爆发的位置:A. “弹性”的,可根据特殊需要,放在任意的位置上。对于这种旋律,寻找高潮不足公式化的,而要靠听觉和感受来加以确认。

B.“硬性”的,是当没有特殊要求时,应把它放在旋律总长大约四分之三的位置上

(2)高潮音的调式意义:在一般情况下,应该选择调式的“动音”,常处于下属功能。而最典型的情况下应该选择调式的Ⅵ级音。

格里格《培尔·金特》第一组曲(OP.46)Mv. I——《朝景》主题 四、关于“节奏”

l、节奏的意义:节奏就是音乐中的时间关系。具体来说,节奏是指发音和体的时同长短关系。

2、节奏的作用:

(1)一条旋律,如果没有节奏就很难或者根本不能成为旋律;单单节奏在许多情况下会很容易使人感觉到其中蕴藏着旋律。因此说,节奏是旋律的灵魂。

(2)节奏可以决定音乐的基本性格。 3、节奏分析的内容: (1)明确节奏的组合方式。

①音长单位:全值单位(以全音符为基本时值的单位,包括全音符和二全音符)

分值单位

②音型组合:(有六种基本组合方式)

A、等分性组合,指一组节奏中的单位相等。其基本特点是加强音乐的律动性。

B、顺分性组合,指一组节奏中,较长的在前,较短的在后。其基本特点是加强音乐的歌唱性。

杜鸣心《24个鱼美人舞》

C、逆分性组合,是顺分性的相反形式。即短时值在前,长时值在后。其基本特点是加强音乐的语言性。

桑桐《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第一首——《哀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9u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