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综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更新时间:2023-12-06 10:0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2015级三诊物理

1. 2017年12月24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首飞成功。至此,中国大飞机家族“三兄弟”运20、C919、AG600先后飞上蓝天!而“鲲龙”AG600既可飞天,又能入海。如果AG600在水面起飞,其在水面加速滑行过程中受到的合外力 A. 大小为零 B. 方向竖直向上 C. 方向与滑行方向相同 D. 方向沿滑行方向斜向上 【答案】C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G600在水面加速滑行过程中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与滑行方向相同,选项C正确.

2. 2018年3月3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30、31颗北斗导航卫星,经轨控和相位捕获后,进入工作轨道。这两颗卫星属于轨道半径介于近地卫星和同步卫星之间的中圆地球轨道卫星。这两颗卫星在工作轨道上正常运行 A. 速率大于7.9 km / s B. 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相等 C. 周期小于近地卫星正常运行的周期 D. 加速度大于同步卫星正常运行的加速度 【答案】D

【解析】7.9 km / s是所有环绕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则两颗卫星的速率小于7.9 km / s,选项A错误;两颗卫星的质量关系不确定,则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关系不确定,选项B错误;距离地面越高的卫星的周期越大,可知两颗卫星周期大于近地卫星正常运行的周期,选项C错误;根据D.

点睛:卫星越高,则线速度越小,角速度越小,周期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这些都是基本常识,要熟练掌握.

3. 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2的激发态时能量E2=-3.4 eV,则 A. 辐射出一个能量为3.4 eV的光子后跃迁到基态

可知,加速度大于同步卫星正常运行的加速度,选项D正确;故选

B. 辐射出一个能量为10.2 eV的光子后跃迁到基态 C. 用光子能量为3.4 eV的光照射后将跃迁到n=3的激发态 D. 用光子能量为13.6 eV的光照射后将跃迁到n=3的激发态 【答案】B

【解析】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1的基态时能量E1=-136. eV,处于量子数n=2的激发态时能量

E2=-3.4 eV则辐射出一个能量为(-3.4 eV)-(-13.6 eV)=10.2 eV的光子后跃迁到基态,

选项B正确,A错误;n=3的激发态时能量E3=-1.51 eV,则用光子能量为(-1.51eV)-(-3.4 eV)=1.89 eV的光照射后将跃迁到n=3的激发态,选项C错误;用光子能量为13.6 eV的光照射后将使氢原子电离,选项D错误;故选B.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能级间跃迁辐射或吸收光子的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即Em-En=hv.

4.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2:1,原线圈接有定值电阻R0,副线圈接有两个阻值均为R的定值电阻,且R0=2R。输入稳定的正弦交流电U0,则

A. R0与R的电压比为2:1 B. R0与R的电压比为1:1 C. R0与R消耗的电功率比为4:1 D. R0与R消耗的电功率比为1:4 【答案】A

...............

5. 如图所示,由竖直轴和双臂构成的“Y”型支架可以绕竖直轴转动,双臂与竖直轴所成锐角为θ。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穿在一条臂上,到节点的距离为h,小球始终与支架保持相对静止。设支架转动的角速度为ω,则

A. 当ω=0时,臂对小球的摩擦力大小为mgsinθ B. ω由零逐渐增加,臂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不变 C. 当D. 当【答案】C

【解析】当ω=0时,臂对小球的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沿斜杆向下的分力,大小为f=mgcosθ,选项A错误;当支架转动时:竖直方向:解得

;水平方向:

时,臂对小球的摩擦力为零

时,臂对小球的摩擦力大小为mg ,可知ω由零逐渐增加,臂对小球的摩擦力先减后增,弹力大小先

可得

可得

,选项C正确;由

增后减,选项B错误;由

,选项D错误;故选C.

点睛;此题关键是对小球受力分析,列出水平和竖直方向的方程,然后求解摩擦力的表达式,再进行讨论.

6. 如图所示,以减速渗透薄膜为界的区域I和II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匀强磁场。一带电粒子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穿过薄膜,在两磁场区域做圆周运动,图中虚线是部分轨迹,在II中运动轨道半径是I中运动轨道半径的2倍。粒子运动过程中,电性及电荷量均不变,不计重力与空气阻力。则粒子

A. 带负电

B. 在II中做圆周运动速率是在I中的2倍 C. 在II中做圆周运动周期是在I中的2倍 D. 在II中向心加速度大小是在I中的2倍

【答案】BD

【解析】由粒子的运动轨迹,结合左手定则可知,粒子带正电,选项A错误;根据

可知,

,选项B正确;根据

,因

可知,在II中做圆周运动周期等于在I中的

周期,选项C错误;根据选BD.

可得在II中向心加速度大小是在I中的2倍,选项D正确;故

7. 如图所示,边长为2a的正方形ABCD的中心在直角坐标系xOy的原点O,AD平行于x轴,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固定在G点(-2a,0),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固定在H点(2a,0)。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在外力作用下从A点沿AD运动到D点,再沿DC运动到C点。则

A. A、B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 B. A、B两点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

C. 点电荷+Q从A到D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加 D. 点电荷+Q从D到C的过程中,电势能保持不变 【答案】AC

【解析】由对称可知,A、B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选项A正确,B错误;D点电势高于A点,则点电荷+Q从A到D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加,选项C正确;从D到C电势先升高后降低,则点电荷+Q从D到C的过程中,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小,选项D错误;故选AC. 点睛:解答本题要掌握等量异种电荷周围电场线和等势面分布情况,抓住对称性,分析电势和场强的关系;正电荷在高电势点的电势能较大.

8. 天宫一号全面完成历史使命后,于2018年4月2日8时15分左右,再入大气层,再入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有碎片落入地球表面。天宫一号再入大气层时,飞行轨道降低到100 km左右高度,速度大小高达22倍音速,约是7500 m/s,方向水平;由于航天器与大气层的剧烈摩擦,碎片落到地球表面的速度远小于再入大气层时的水平速度。有航天网站研究后预测:天宫一号从再入大气层到碎片落到地球表面最长时间约20小时,碎片散落区域长约2000公里,宽约70公里。若该网站预测基本准确,则碎片从再入大气层到落到地球表面的过程中

A. 水平方向平均速度最小约是30 m/s B. 竖直方向平均速度最小约是1.4 m/s C. 水平方向平均加速度最小约是0.1 m/s2 D. 竖直方向平均加速度最小约是8×10 m/s 【答案】BC

【解析】碎片在水平方向初速度为7500 m/s、末速度为零,做减速运动。建立初速度为7500 m/s、末速度为零、以平均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的模型,运动最长时间约20小时。所以,可求水平方向平均速度由

,平均加速度最小约是

。但是,

,这不是水平方

-4

2

,解得a1m≈8×10-4 m/s2,不正确;

向最小速度。碎片在竖直方向初速度零,下落高度100 km,运动最长时间20 h。建立初速度为零、以平均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的模型。匀加速运动由度最小约是a2m≈4×10-5 m/s2;竖直方向平均速度最小约是

,可得竖直方向平均加速

。故选BC.

9.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小车加速度a与所挂钩码质量m的关系。长木板水平固定在桌面上,钩码通过轻质细线绕过定滑轮与小车连接,固定在小车上的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已知每个钩码质量相等,分别测得挂1、2、3、4、5、6个钩码时小车的加速度a,得到6组a和m。

(1)下列测量工具中,实验需要的有______(选填序号)。 A. 天平 B. 刻度尺 C. 秒表 D. 弹簧秤

(2)如图是某次实验所打的一条纸带,0、

1、2、3、4、5、6是选取的计数点,测得相邻两计数点距离分别是x1、x2、x3、x4、x5、x6,已知任意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相等为T。则打这条纸带过程中小车的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公式是a=_____。要求偶然误差最小。

(3)分析得到的6组a和m的大小关系,发现a与m不是正比关系,该同学认为这是由于长木板是水平的。这位同学将长木板右端抬高,让小车不挂钩码时恰能在长木板上匀速向下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9p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