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对我国旅游业的预期影响与对策思考
更新时间:2024-01-10 07:0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高速铁路对旅游业的影响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高速铁路对我国旅游业的预期影响与对策思考
作者:市场部 [ 2010-8-12 16:50:10 ]
【字体: 大 中 小】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摘要: 交通 条件是影响 旅游 业 发展 的重要因素。以武广客运专线为起点,不远的未来, 中国 将形成四通八达的高速铁路网,这将对我国旅游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立足于武广高铁的开通,在综合分析未来铁路格局的基础上,就高铁对于我国旅游业的影响进行了预测,并给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 高速铁路旅游业影响对策
0 引言
交通运输向来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旅游地的交通发达程度直接关系到旅游者的总体支出,进而影响着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的挑选与甄别。交通闭塞但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通过交通网的不断完善而形成后发优势,扭转乾坤区位良好的地区也可能由于重要交通线路的擦肩而过错失发展良机。从这个角度来讲,旅游地的竞争也是其通达度和可进入性等交通要素的竞争。
当今社会,高速铁路依托其速度快、效率高的优势已成为交通运输业的新宠。2009年12月26日,武广客运专线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中国拥有了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的高速铁路[1]。作为京广高铁的一部分,武广高铁只是开始。根据《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2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由目前的八万公里增加到11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成1.8万公里。届时,中国将建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八小时高速铁路交通网:除乌鲁木齐、拉萨等个别城市外,北京到全国各省会城市时间都将在控制在八小时以内。而到2020年,我国将建立省会城市与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以及四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形成“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基本框架,高铁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
如此庞大的交通建设,对于我国旅游业发展来讲,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由于高速铁路是 现代 交通运输业新的衍生物,在我国的发展只是近几年的事,对于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前瞻性研究则显得极为紧迫和审时度势,这对于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高铁对我国旅游业的预期影响
1.1 改变客源市场的空间格局 高速铁路给我国旅游业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改变了原有的交通运输格局,极大地降低了游客对于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感知距离。入境游方面,高度发达的交通工具意味着旅游时间比的降低,这将吸引更多的境外游客来华旅游,同时由于各地通达性的提高,主要入境旅游目的地将从北京、上海、西安等地扩展到其他省市,从而使各地入境游收入水平趋于平均,收入结构更加合理国内游方面,便捷的交通将使得以往难以实现的跨省游变为感知上的短线游,高铁连接的相对发达的地区的散客化、同城化、区域化趋势将更加突出,这将极大地扩展各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半径。以武汉为例,往年在其旅游客源市场中,200km以内的周边省市游客能够占据一半左右的比重[2],而对于200km以外的省市,则主要作为客源地。武广高铁开通后,武汉至长沙只需一个小时,至广州三个小时。仅春节七天,乘坐高铁来汉的广东游客便超过3万人,在黄鹤楼公园、东湖风景区等景点,广东游客的数量占到了游客总量的80%。武汉市自1998年以来,首次出现了游客量“进”大于“出”的现象。
2.2.2 建立 旅游 集团化 电子 网络 系统(松散型) 集团化是 经济 科技 发展 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目前,在我国旅游业中,只有饭店业的集团化趋势比较明显。而在高铁时代,旅游 企业 若想“各家自扫门前雪”将会变得十分困难。因此,有必要使旅游业涵盖的“食、住、行、游、购、娱”等诸多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并通过高度发达的互联网得以实现,构建一个庞大的、彼此联系的集团化电子网络系统。初期采用自愿加盟、自主经营的松散形式,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改为紧密型管理模式,集票务、宾馆预订于一体,实现导游、车船等的统一调配。
2.3 加强区域合作,注重品牌建设 高速铁路使得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以北京、武汉、广州、上海等大城市为中心的几个1小时城市群将逐步形成。高铁所到之地应该借此机会加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联系,在高铁大动脉周围辅以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建设,使省内、省际各大景区之间的 交通 连线畅通无阻,加强区域景区间的合作,使区域内各大景区形成一个互惠共赢的利益联合体,打破各自为政的僵化局面,形成规模效应,统一“打包”推向市场。
京沪高铁对山东区域发展影响及对策
2011年6月30日,贯通我国“环渤海”、“长三角”两大经济圈的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高速铁路具有速度快、运量大、能耗少、污染小、占地少、安全性和舒适性高等特点,是一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运输需求的高效交通方式,必将对我国沿线省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和影响。山东是京沪高铁经过距离最长、站点较多的省份(江苏最多),京沪高铁开通,对山东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既具有重大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加强重视和研究,提出应对具体措施,抓住京沪高铁开通带来的重大机遇,进一步推动全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京沪高铁——助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京沪高速铁路连接着我国两个大的经济圈,即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全线贯穿了北京、天津、上海3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4省,包括省会城市2个,共有11个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构成了一条经济实力雄厚、辐射能力强大的经济轴线。京沪高铁串连起的四省三市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5%,人口占全国的1/4,GDP占全国的40%,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具潜力的地区。
京沪高速铁路全长达1318公里,为客运专线,设计时速为300公里,从北京到上海只需5个小时就能到达;一列车可载客1000人到1200人,每天在京沪之间可发出120—130对高速列车,年客运量将超过8000万人。京沪高速铁路开通后,将与原京沪铁路分开运营;原京沪铁路将改以货运为主,保留开行部分普速旅客列车。
京沪高速铁路开通,不仅能够解决现有京沪铁路运输能力长期紧张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优化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格局、促进沿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1.解决现有京沪铁路运输能力长期紧张问题,满足沿线区域日益增长的客货运输需求。现有的京沪铁路是我国北方各省区通往华东地区的必经之路,是北煤南运的重要通道,运输能力长期紧张,运输密度是全国铁路平均水平的4倍,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行和限制型运输状
态,运能缺口很大。京沪高速铁路开通,原京沪铁路将改以货运为主,京沪大动脉的交通运输能力大增,客货运输能力和速度都将显著提高。
2.密切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之间的经济联系,优化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格局。京沪高铁大幅度拉近了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的“经济距离”,将促进两大经济圈之间生产要素流动加速、产业分工细化,特别是有利于增强长三角地区对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加快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从而推动我国沿海地区形成南部和北部更加均衡发展的格局。
3.对沿线各省和城市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推动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京沪高铁开通,将在环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之间架起一条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快速流动通道,增强两大经济圈之间的各类生产要素的流动、互动、合作,沿线区域将是最先和最大受益者。同时,京沪高铁开通使沿线区域的投资环境显著改善,对于加快沿线城市和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融合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
4.增强我国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的辐射与带动作
用。相关资料显示,时速不小于200公里的列车均可在京沪高速铁路上运行,京沪高铁开通使我国东北、西北地区到环渤海、长三角的时间均有缩短,有利于增强环渤海和长三角对我国东北、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将会产生深远影响。
二、京沪高铁对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京沪高速铁路在山东段总长358公里,共设德州、济南、泰安、曲阜、滕州、枣庄6个车站,其中济南站为到发站,其余为中间站,是沿线设站较多的省份。同时,京沪高铁通过两条联络线与济南火车站连接,从而实现了京沪高铁和胶济线的连通。京沪高铁开通,对山东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将显著改善我省的交通物流条件,提升我省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的地位,密切我省与京津冀、长三角的经济合作,为我省区域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京沪高铁开通,将助推山东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一是有利于缓解山东工业发展的运输“瓶颈”制约。原京沪线铁路转为货物为主,货运能力大大增强,该线在济铁辖区内的运输能力将从目前的每年7000—8000万吨增加到1.5亿吨左右,工业原材料和产品运输能力和效率将大幅度提高,从
而促进山东工业发展。二是有利于加快山东服务业发展。京沪高铁沿线人流、物流、生产要素的跨区域快速流动,将带来客流量、物流量的大幅度增长,为我省旅游、现代物流、商务、会展等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三是有利于山东利用长三角和京津地区的生产要素资源和市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京沪高铁开通,为我省承接长三角和京津地区产业转移、利用京沪科技和人才资源、开拓两地市场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将促进我省产业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
2.有利于推动沿线城市加快发展和省会济南都市
圈建设。京沪高铁的建设和开通,使济南、德州、泰安、济宁、滕州、枣庄等沿线城市的空间结构更加优化,投资环境显著改善,生产要素集聚能力增强,从而推动这些沿线城市加快发展。首先,高铁站点建设使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经济发展承载能力提高。各沿线城市结合高铁站点建设,规划建设新城区,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中心,扩大了城市发展空间,城市经济发展承载能力明显提高。其次,将促进沿线城市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整个京沪高铁沿线客流量和物流量的大幅度增长,为山东京沪沿线各城市的旅游业、物流业以及相关的餐饮住宿、文化产业、房地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再次,投资环境的显著改善有利于沿线城市招商引资加快发展。交通的便利性,促进了投资环境的显著改善,使沿线城市具备了招商引资优势,为沿线城市利用外资和承接京沪高铁两端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快经济发展创造
了条件。以武广高铁湖南沿线城市为例,通车后5个月内湖南省就承接1600余项产业转移项目,其中138个项目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
省会济南将是京沪高铁山东沿线城市中受益最为突出的城市。一是济南作为京沪高铁五大始发站之一,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京沪高铁与“青岛-石家庄-太原客运专线”在济南相交,以济南西客站和济南火车站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使济南的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特别是济南在全省的物流核心地位将进一步加强。二是将改变济南的城市空间格局,加快济南西部发展。济南西客站片区是济南西部新城的核心,济南西客站的建设和运营,使济南西客站片区成为济南市的一个经济和商业活跃区,促进和带动旅游、商务、会展、现代物流、房地产等产业的发展,省城西部的发展将因此迈上一个新台阶。三是增强省会济南在全省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京沪高铁开通后,从济南到北京和上海分别只需要1.5小时和3.5小时左右,比目前最短用时分别缩短了3小时和5.5小时,济南成为京沪两个全国中心城市的重要节点城市,十分有利于济南加快提升产业层次和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济南对周边区域和全省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作用。
3.有利于密切与长三角、环渤海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京沪高铁开通,大大缩短了山东与长三角、环渤海的经济距离,有利于密切山东与长三角、环渤海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更好地承接来自长三角、环渤
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和辐射。
目前,环渤海、长三角和山东半岛三大区域的产业结构有一定的专业化分工,但不是很明显。高速铁路开通后形成的交通条件的大变化,将使资源在更大区域内的优化配置,带来产业布局的新一轮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会向两个方向变化:一个是综合融通,如北京金融业与上海的互补,山东主要城市第三产业与京沪的互补等;另一个是专业化,主要体现在工业部门向最佳区位集中,如汽车产业向京沪两地集中,家电产业向山东的城市集中等。从产业特色看,长三角是在市场培育、民营经济和企业国际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引领全国,京津地区在技术创新、重型机械制造业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山东产业体系与长三角、京津地区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京沪高铁开通,有利于促进和深化山东与长三角、京津地区之间以产业链为纽带的产业分工与合作,逐步形成与长三角、京津地区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4.有利于促进山东省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山东区域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东强西弱特征,京沪高铁开通为促进山东东西部协调发展搭建了一条新通道。京沪高铁主要经过山东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除济南以外都是山东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京沪高铁的开通,将促进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产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沿京沪线将
形成以高效农业、煤炭、能源、矿产、建材、钢铁、化工、高新技术和旅游等产业聚集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步伐将明显加快。
京沪高铁开通对于山东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意义重大。京沪高铁和胶济线的连通,以及山东半岛城市群内多条城际铁路的构建,将围绕济南、青岛两大核心城市形成山东高速铁路网络,有利于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等重点区域建设。同时,京沪高铁开通,对于拓展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经济腹地、增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对外影响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将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看到京沪高铁为我省区域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要正视可能带来的挑战。资源流动是双向的,“高铁时代”我们既有在更大范围内聚集资源的可能,也面临着周边经济发达地区对资源的“虹吸效应”。高速铁路的开通会带来原有交通方式与产业布局的重新调整,在加速城市间生产要素流动的同时,也会促使资金、人才、信息向发展环境优越、行政效能高的局域聚集,形成虹吸效应。如果我省的经济发展环境得不到持续优化,城市服务功能得不到有效提升,我省的优势企业就可能将总部迁入沿线其它大城市,我省的人才、资金、优质劳动力和文化、医疗、休闲、旅游等高端消费群体也将大量流失。
三、京沪高铁对山东区域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虽然相对间接,但京沪高铁的社会效益同样深远。从社会发展的层面而言,京沪高铁的建设与开通将加速推进我省新型城镇化进程,增加就业和促进劳动力优化配置,转变居民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1.有利于增强沿线城市的“聚集”效应,提高城镇化水平。高速铁路的运行在提高沿线城市交通枢纽地位和城市地位的同时,其人口“聚集”效应也大大加强。1982年,日本通向仙台、岩手的东北新干线开始运行后,沿线城市的人口增加了30%。京沪高铁途经我省的六个城市,济南的城镇化率较高,2009年达到63.72%,但其余各市城镇化水平都相对较低,其中枣庄、泰安2009年的城镇化率分别为48.42%和48.2%,基本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而其余三市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德州和曲阜的城镇化率甚至不足40%。京沪高铁开通运行,将使我省沿线城市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带来巨大人口“聚集”效应,从而大大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2.有利于促进沿线城市提升城市功能和城市承载能力。京沪高铁开通大大缩短了区域间的时空距离,在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快速流动的同时,对城市承载能力和城市功能的提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济南西部新城建设规划总面积约55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60~70万人,
总建设规模约5000万平方米,着眼于长远拉动、产业领取和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突出“交易、会展、文化、商业、总部经济”五大重点;德州借京沪高铁建成通车之机,编制了高铁新区三个层次的规划方案,借鉴国外生态城市在土地利用模式、交通组织方式、社会管理模式、城市绿化空间等方面的规划及管理费用经验,发挥德州新能源产业优势,通过多层面、多功能、多系统的城市生态示范体验区规划,创建生态型的德州高铁新区;泰安则围绕京沪高铁车站,规划了4平方公里的高铁车站新区组团作为泰安市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公建和居住为主,规划采用组团式布局,形成“一心、二轴、两带、三个街面、八个组团”的布局结构,逐步建设交通功能突出、配套服务完善的新城区。
3.有利于促进济南都市圈和鲁南城镇带的融合发展。高铁的建设运行使同城效应扩大化,直接促使经济、社会、产业、生活、交通等的融合,形成并促进以高铁沿线节点大中型城市为中心城市、沿线腹地城市为次中心城市的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相互补充的城市群发展。京沪高铁途经我省的六个城市分属我省两大城市群,其中济南、泰安和德州属于济南都市圈,而枣庄、滕州、曲阜则属于鲁南城镇带。京沪高铁的开通直接将两大城市群串联起来,有利于促进两大城市群的融合。在两大城市群的融合过程中,济南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加强,两大城市群的“大同城”效应将日益明显,从而整合形成一个新的都市圈,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一体化融合
发展。
4.有利于增加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根据国内外经验,高速铁路的运行将极大地推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劳动力就业。据调查,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和山阳新干线,每年约有乘客2亿人次,仅此而产生的食宿、旅游等消费支出约为5万亿日元,增加就业50万人。
2010年,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36.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京沪高铁山东沿线城市中,除了济南和曲阜的第三产业比重较高,分别占52.6%和48.1%,其余各市均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的滞后极大地抑制了我省经济发展活力和经济质量的整体提升,并进一步对我省就业容量形成了较大限制,影响了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延缓了我省城乡一体化进程。京沪高铁开通运行,将全面带动我省旅游、餐饮、房地产、物流、文化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沿线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扩大我省就业容量和空间,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从而逐步缩小城乡差别,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及其一体化进程。
我们既要看到京沪高铁开通对山东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也要警惕潜在的城市无序扩张可能对社会稳定带来的压力。京沪高铁的开通运行无疑将加快推进沿线城市以及全省城镇化的进程,然而这种推动
也是柄“双刃剑”,因为健康的城镇化并不在于人口的迅速聚集,而在于其有序性。无序的城市扩张、超过自身承载能力的城镇化只会加大城市的资源环境压力,并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而目前我省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恰恰就在于城镇公共设施不配套,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城镇承载能力有限,难以满足高速铁路所要求的城际要素大流动、大交换、大重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城际交通联系较为单一,市政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将会对沿线城市的辐射聚集能力形成限制。济南与都市圈内及周边其他城市的交通联系主要以高速公路为主,联系方式比较单一,难以承载京沪高铁带来的高密度、大规模的社会经济活动。另外京沪高铁沿线各市的城市交通也都压力巨大,人均城市道路面积除济宁位列全省第五位外,其余各市均排在10名开外,其中济南排名第10,德州第12,枣庄第13,泰安第14,在全省相对落后。二是城市环境依然较差,存在“过道效应”和被“边缘化”的危险。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空气质量良好率中除泰安分别排名第6、第7,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当外,其余沿线各市均在10名以外,尤其是济南,两项指标排名分别为第16和17位,在全省垫底。环境是城市的形象和脸面,但目前我省京沪沿线各市的城市环境尚无法形成足够的吸引力。三是公共服务不均等,“行政区管理”的社会管理方式难以与京沪高铁开通带来的同城效应形成对接。我省公共服务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再加上“行政区管理”方式造成的分割,不仅难以发挥整体效应,更限制了劳动力、资源等要素的流动,很难适应高铁带来的跨界城市同城化的社会需求。
四、京沪高铁对山东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
1.有利于促进山东省的对外文化交流。在历史上,交通历来是文化交流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京沪高铁的开通,将会极大缩短沿线地区人们的时间和空间感,提高文化交流的便捷性,扩大文化交流的范围。京沪高铁开通后山东将迎来高密度、高层次的人流,对于展示我省发展形象,吸引人才,在知识、信息、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促进文化创新,实现文化和经济的繁荣发展,是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 2.有利于带动文化产业的突破发展。京沪高铁的开通,将为我省西部地区改变文化产业发展的落后状况起到巨大推动作用。首先,京沪高铁的开通,为山东以比京津和长三角地区更为低廉的文化生产要素成本优势,吸引投资创业和文化人才聚集,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京沪高铁的开通,将为我省带来数量庞大的消费群体,特别是高端文化消费群体,大大促进我省文化消费市场的扩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再者,京沪高铁的开通,将为我省文化产业创造新的成长机会。如今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与郑州铁路局开展战略合作,就郑州铁路局高速铁路广告媒体资源合作达成协议,取得“两站一线”高速铁路10年户外广告媒体资源经营权,合作金额为3亿元。
3.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增长。京沪高铁的开通,对我省旅游业是极大促进,旅游业将全面迈向“高铁时代”。一是推动入鲁游客
大幅增长,旅游市场快速扩大。武广高铁开通后,湖北省2010年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11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60.53亿元,分别增长39.01%和45.4%。京沪高铁开通后,“同城效应”明显,游客的出行欲望将大增。同时,京沪高铁连接“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是一个需求旺盛的中高端旅游市场,京沪高铁的开通使我省的旅游市场迅速扩大至这一沿线广大区域。二是促进我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我省是京沪高铁沿线距离最长的省份,原青岛至北京、上海的动车过济南后上京沪高铁线,因而我省不仅有6个沿线车站,还有青岛、淄博、潍坊3个跨线车站,实现了高铁向我省的纵深覆盖。配合京沪高铁建设,沿线各市都大力发展城市交通,实现地方交通与高铁的高效对接,方便旅客换乘,我省旅游交通建设整体实现大步迈进。三是促进旅游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结构进一步提升。在市场结构上,京沪高铁主要带来高端消费群体,我省高端商务旅游将率先得到发展;空间距离感的缩短,将带动周边省市到我省的会展旅游和短程旅游增长;高铁出行时间的缩短,使游客能节约更多时间花费到旅游产品上,从而推动深度游加快发展。京沪高铁向我省的纵深覆盖,为旅游企业重新打造和延长旅游线路,优化组合旅游产品创造了条件。
4.有利于推动区域文化旅游业一体化进程。京沪高铁的开通,加强了我省与“环渤海”、“长三角”两大经济圈的联系,将进一步促进沿线城市文化旅游业的良性互动,以资源整合、产品组合、客源聚
合为基础的区域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被推向前台,使文化旅游业的投资成本、商务交易成本降低,文化旅游资源和要素进一步得到优化配置,我省沿线城市文化旅游业对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的凝聚力迅速增强,城市辐射力和带动力也会得到大幅提升。
我省文化旅游业在面对京沪高铁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积极应对面临的挑战。一是文化旅游业的省际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将面对来自京、津、沪等大城市对资源和要素争夺的巨大压力,不容盲目乐观。二是旅游业综合服务能力面临巨大考验。京沪高铁将带来我省游客的大幅增加,甚至会在某个时点出现“井喷”现象。武广高铁开通后,到武汉的旅客中游客占到40%,春节黄金周占到50%。武汉3月份“樱花节”期间,东湖磨山景区双休日每天接待游客超过4万人,是往年的4倍以上,其中武广高铁团占据大半。由此可预见,在京沪高铁开通初期或“青岛啤酒节”、“孔子文化节”、“泰山登山节”等重大节会活动时点,我省游客数量可能暴增,这将给我省高铁沿线、跨线和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接待和综合服务能力带来巨大考验。三是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面临更高要求。乘坐高铁而来的高端游客对住宿、餐饮、娱乐及综合服务设施要求较高,个性化要求较多,特别是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游客素以服务要求高闻名,这对我省的旅游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我省的旅游服务需要再上一个新档次。四是旅游产品结构面临新的挑战。高铁交通的便捷化和大众化,将会产生以短途观光为主的“快旅快游”和休闲度假为主的“快旅
漫游”等多种消费需求,还有的游客则青睐于特色专项旅游产品。游客旅游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将给旅游产品的创新和组合带来压力。五是跨区域旅游合作面临更加迫切要求。京沪高铁推动三市四省旅游大市场的形成,我省旅游企业必须尽快走出去开展跨省市交流合作,才能在未来发展中占得先机。省内高铁沿线和跨线九个站点城市,都有可能成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游客在站点城市进行旅游消费的同时,还会向周边城市发散,给我省沿线和跨线城市进行深化合作,共同应对高铁客流提出了新的要求。
五、抓住京沪高铁开通机遇,促进我省区域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1.加强与长三角、环渤海的产业对接,密切产业分工与合作。京沪高铁的开通,拉近了山东与两大经济圈的“经济距离”,山东原来处于两大经济圈边缘的的劣势转变成优势,为利用两大经济圈的人才、信息、科技和金融资源加快山东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我省应积极加强与长三角的产业对接,承接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项目的转移;进一步密切与京津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借助国家启动环渤海经济圈规划,把京津的资本、技术优势,嫁接到山东制造业体系之中。
关键在于要把承接产业转移与自身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推
进新型工业化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吸纳发达地区的资金、先进设备、管理方法、经营理念、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实现我省产业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应充分了解把握长三角、京津地区的产业发展重点和动态,明确我省与长三角、京津地区产业分工与合作的方向和重点;研究制定京沪高铁开通后山东融入长三角、接轨环渤海的具体对策和产业对接的中长期计划、年度计划,积极主动与上海、苏州、无锡、北京、天津等城市签订产业转移或配套合作协议,有针对性的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提高与长三角、京津地区产业对接的效率。
2.以京沪高铁开通为契机,加快省会济南都市圈建设。从城市发展、产业发展、政策完善等多方面多层次采取措施,促进济南城市功能提升,产业结构优化,放大高铁对济南的推动作用,稳固济南在全省和全国的区域中心地位。
积极做好京沪高铁和济南西城区的对接工作,全力打造西部新城。为全面承接京沪高铁建成后产生的各要素流,为未来济南经济发展寻找载体,济南市政府应积极开展西部新城建设,着眼于长远拉动、产业集聚和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突出“交易、会展、文化、商业、总部经济”五大重点,加强济南西城区城市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基础设施、文化设施、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以完善的配套设施,吸引各种高铁沿线要素流积聚,把济南西部新城打造成为“齐鲁新门户、泉城新商埠、城市新中心”。
依托自身优势,积极打造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济南作为山东省会,具备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完善的产业结构体系,现代服务业在服务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达到44.6%。为应对虹吸效应,应在依托现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构建核心竞争力突出、特色优势明显、发展方式先进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积极打造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增强省会城市所应具有的控制力、辐射力与服务力。
积极出台各种优惠政策,优化发展软环境。为迎接高铁带来的发展机遇,济南市各区应统一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以期实现产业功能完善,捋顺产业链条。同时为促进相关产业落地,各级各部门应结合产业发展规划的需求,提供财政税收、人才引进、产业相关政策引导,为其发展打造良好的软环境,留住本地资金、信息、人才,并进一步吸引京沪两地人流、物流、信息流向济南聚集。
3.规划建设京沪高铁山东沿线经济带,促进省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整体而言,京沪高铁沿线区域是我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规划建设京沪高铁山东沿线经济带,加强沿线城市间的经济合作,对于提高京沪高铁山东沿线整体经济实力、加快山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省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京沪高铁山东沿线经济带,需要在明确沿线各市产业发展重
点的基础上加强彼此之间的分工合作,形成整体发展合力。因此,建议在省级层面加强规划协调,尽快组织编制《京沪高铁沿线经济带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区域产业布局、重大项目、市场体系、生态环境整治与保护等战略规划,明确经济带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
同时,建立省内高铁沿线城市一体化发展协调推进机制。建议省里把京沪高铁山东沿线经济带建设列为“十二五”时期我省重点支持的区域发展重大项目;参照和借鉴省内外的成功做法,成立由省领导任组长、省直有关部门及沿线各市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经济带建设领导协调小组,定期研究经济带建设中的关键性、战略性、共同性问题,研究制定加快经济带发展的优惠扶持政策、措施,并协调组织各方力量确保有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同时,可由省里出面,组织建立沿线城市市长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推进和深化各市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发展;设立山东京沪高铁经济发展论坛,定期举办高铁沿线企业家经贸联谊交流会,促进沿线城市在产业与投资、现代农业、旅游合作、物流发展等领域合作。
4.转变社会管理模式,推进“同城化”发展。沿线各市交通要主动对接高铁,做好轨道交通、公路客运、城市公交等交通的线路规划和站点设置,使城市交通的站点设置与高速铁路站点充分衔接,完善
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同时要做好京沪高铁沿线城市与周边地区的交通对接,形成完善的交通网络、换乘网络,推进都市圈内城际交通实现无缝化、同城化,快速化,并以此为纽带,优化城镇布局,加快生产要素的流动,实现区域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应加大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投入,实现公共服务跨城共享,破除户籍制度等因素带来的社会福利与公共服务的制度障碍,逐步转变社会管理模式,变“行政区管理”为“跨界都市圈管理”,以适应高铁带来的城际要素大流动、大交换、大重组和跨界城市同城化的社会要求,重塑新的区域管理框架体系。
5.对接高铁特点,加快山东文化旅游业发展。利用京沪高铁山东沿线和跨线城市的文化资源优势,打造“高铁城市游”品牌。一是推出竞争力强的旅游精品。沿线和跨线各城市要针对两大经济圈客源市场推出一批美食、购物、文化、休闲等主题特色突出,有价格和品质双重竞争优势的“一日游”、“周末游”旅游产品,真正形成市场优势。针对高端游客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大力开发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温泉休闲度假、运动滑雪、峡谷探险、科学考察、乡村旅游、工程观光等新兴旅游产品。二是加大特色产品宣传营销。以省旅游文化部门为主,新闻宣传部门积极配合,利用高铁阵地,大力宣传我省文化旅游的特点、亮点、卖点;组织省内媒体与沿线其他省市媒体开展结对宣传,推介我省的文化旅游产品和优惠政策。省旅游局将牵头组织京沪沿线、跨线城市,按照捆绑营销模式,赴北京、天津、江苏、上海等省市开展大规模的联合宣传促销,各市要积极整
合包装本地特色旅游产品,参与这一推介活动,抢占市场先机。三是加强产品开发合作。沿线、跨线各城市之间,沿线、跨线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要加强产品开发合作,共同打造适应市场需求的跨地区产品组合。旅游部门要积极与沿线其他省市对口部门进行沟通、协商,签署双边或多变合作协议,在资源整合、客源互动、产品开发、价格制定、门票销售、旅游交通、宣传促销、服务标准、国外营销等各个方面,全面合作,互利互惠,联手打造京沪高铁跨省市文化旅游黄金通道。
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文化企业充分挖掘利用京沪高铁带来的商机,为我省西部文化产业的起飞助力。首先,在沿线各高铁片区建设上突出文化因素,大力推动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院剧场、书报刊发行网点、休闲娱乐场所等文化配套设施建设。特别是推动济南西客站片区省会文化艺术中心的建设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的落户;结合曲阜高铁站建设,以曲阜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主体,尽快形成“一个园区、两个中心、三个支撑点”的发展格局,让旅客感受到曲阜的浓厚文化气息和氛围。其次,文化企业要主动寻求高铁商机,积极开展与铁路部门合作,开展高铁站和车厢广告代理、书报刊发行以及影视剧拍摄制作等业务。第三,利用与南北两大经济圈的生产、生活成本优势和高铁出行的快捷条件,积极争取北京、上海等地文化企业来我省投资或建立工作室,吸引文化创意人才来创业、工作和居住,推动文化生产要素集聚。第四,文化与
旅游越来越密不可分,要注重推动旅游行业与新闻宣传、广播影视、文化演艺、休闲娱乐、节庆会展、体育健身等文化行业的融合发展,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寻求更多利润空间。
加快高铁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城市交通与高铁的站内衔接。沿线和跨线各市要积极与铁路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在高铁站内规划建设完善的公交、客运、出租车及机场大巴、旅游巴士停靠点和出入口,形成城市各类交通与高铁的“无缝对接”。京沪高铁山东沿线和跨线各地要充分考虑高铁游客、自驾车游客等散客的需求,在高铁站区、火车站、汽车站等人流相对集中区域,规划建设城市旅游集散中心,为高铁游客提供便捷服务,及时将游客疏散到山东各旅游目的地。加快推进旅行社向高铁站点聚集,支持重点旅行社在高铁站点设立经营点,实现旅行社对高铁游客的一条龙服务。高铁沿线、跨线以外的城市要根据区位条件,主动加强与高铁沿线、跨线城市的对接,开通旅游直通车,吸引高端游客向全省延伸覆盖。
全面提升城市形象。沿线和跨线的九个城市,要充分利用京沪高铁机遇,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塑造和提升城市形象,增强文化旅游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成为旅客通过高铁看美好山东的优质窗口。一是以文化旅游品牌带动城市形象提升。九个城市要积极投入,精心策划,高端创意,推出城市文化旅游形象品牌。加强对品牌形象的宣传营销,以名人、名作、名品、名企带动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的
提高。发挥品牌引领作用,突出地方特色,集中力量打造一两个形象鲜明、吸引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地表特征的文化旅游项目,提升城市魅力。二是靠完善综合服务提升城市形象。各市要根据高铁文化旅游发展的规律和需求,科学规划开发特色街区、休闲街区、餐饮娱乐购物街区以及夜间集中消费街区,突出抓好旅游交通、旅游标识、旅游厕所、停车场等设施建设,遴选推出一批适应高铁消费需求的星级酒店、旅游购物店、休闲娱乐、文化演艺场所,满足游客的餐饮、购物、娱乐需求。加大城市的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投入,全面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三是以优化城市软环境赢取城市美名。积极开展“迎高铁,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结合公民道德守则,提高市民的文明道德素质。通过面向社会评测,促进各政府部门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增强面向高铁、服务高铁的能力。文化旅游行业要创造良好服务环境,全面落实《好客山东旅游服务标准》,建立旅游质量信息发布制度,引导旅游企业开展诚信经营、优质服务活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文化、旅游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工商、物价、公安、交通、城管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共同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加强规划和指导。制定《山东省京沪高铁沿线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形象定位、产业布局、发展动力、保障措施等,为沿线文化旅游业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全面打造我省高铁时代的文化旅游产业新高地。以我省相关职能部门和高校、研究
院所为主,积极邀请沿线其他省市对口部门和全国高层次专家学者,定期召开京沪高铁文化旅游业发展高端论坛,群策群力,研究分析京沪高铁带来的发展机遇,提供对策建议,促进沿线各省市文化旅游业发展。□
(课题组组长:王志东,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成员:李广杰、袁爱芝、毕伟玉、徐建勇、王颖)
高速铁路对我国旅游业的预期影响与对策思考-旅游管理学 2011-06-30 02:52:42| 分类: 未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摘要: 交通条件是影响旅游业的重要因素。以武广客运专线为起点,不远的未来,中国将形成四通八达的高速铁路网,这将对我国旅游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立足于武广高铁的开通,在综合分析未来铁路格局的基础上,就高铁对于我国旅游业的影响进行了预测,并给出了应对措施。关键词: 高速铁路;旅游业;影响;对策 0 引言编辑。 交通运输向来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旅游地的交通发达程度直接关系到旅游者的总体支出,进而影响着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的挑选与甄别。交通闭塞但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通过交通网的不断完善而形成后发优势,扭转乾坤;区位良好的地区也可能由于重要交通线路的擦肩而过错失发展良机。从这个角
地缘关系、优化了人文环境,加速了中国社会的文明进程。其中,旅游业无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二、高铁对沿线旅游城市的影响
高铁的开通,对沿线城市的旅游发展会带来显著的影响,如何应对这些影响和变化,构建高铁旅游发展的新模式,是摆在各地决策者面前的现实课题。
(一)高铁改变了沿线旅游城市的旅游市场结构
随着旅行时间的缩短,高铁沿线城市启动了远程旅游市场,这是“快旅多游”者,与传统上的大众观光客区别不大;有的城市启动了远程的休闲市场,这是“快旅闲游”者,属于一批新游客;部分城市启动了某些中高端市场,他们是“快旅慢游”者,这也是一批新型旅游者。 (二)高铁区分了沿线旅游城市的层次
整体上说,高铁开通后对各个城市都会带来大量的客流。但是,人流的多少,客源的结构是不一样的。旅游资源吸引力强、旅游产品品牌知名度高、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健全的城市将会形成“旅游高地”,相反则会形成“旅游低谷”。例如,京沪高铁线上,京沪鲁依托高品质的旅游资源和较为完善的产品与服务体系,自然会形成“旅游高地”;而皖苏段和冀津段可能就是相对的“旅游低谷”。 (三)高铁改变了沿线旅游城市的旅游产品结构
从整体上来说,“快旅多游”者人数激增,自然会造成景区爆满、食宿压力增大等情况出现,对各城市的旅游接待能力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例如,武广高铁开通运营以来,湖北接待来自港澳、粤、湘等地的游客大幅增加。“快旅闲游”者的到来,对各城市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及其设施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旅慢游”者的纷至沓来,形成了对高端旅游产品的需求。
(四)高铁促进了沿线旅游城市间的区域合作
行政区划的藩篱往往是阻碍发展的绊脚石,按照产品体系,旅游服务,各类旅游者的诉求来组织产品和一体化服务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目前让人欣喜的是,高铁联盟的出现是一个好的兆头。例如,郑西高速客运专线开通后,两地旅游部门共同签署“西安、郑州合作开发高铁旅游市场协议书”,并开展了媒体互访、门票优惠和春节互游等一系列活动。
三、高铁带给沿线旅游城市的机遇和挑战
高铁带给沿线旅游城市的,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和怎样应对挑战是各地决策者的当务之急。 (一)机遇
高铁的开通使沿线各城市之间的同城化效应显著,缩短了时间距离,使沿线居民有了用时间换空间的机会,出门方式由旅行转为旅游,
进而刺激了其旅游需求由潜在转为现实。特别是自助游游客将会逐渐增多,周末游将会兴起。这样必将导致游客的行游比大幅缩小,近而提高游客的消费比。由于游客逗留时间的延长,游客的消费必然会侧重在休闲娱乐项目上,从而促使游客的旅游方式由观光转向深度体验和休闲度假。同时,高铁的开通,对各城市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各城市间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和旅游合作都有积极意义。短期内,高铁将以旅游业为切入点进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长期将以促进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为契机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挑战
高铁的开通还使沿线旅游城市之间的竞争白热化。部分城市,由于缺乏品牌旅游产品、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服务体系不健全、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不足、旅游要素配套设施建设缺失、旅游人才储备不够和旅游营销开展滞后等现象的存在,如果不及时进行旅游产业升级和更新换代,其旅游目的地地位将进一步减弱,游客在当地的消费将不断下降,甚至出现“旅游高地”对“旅游低谷”的虹吸现象,导致其被边缘化,甚至会沦落为旅游中转站或顺访地。以传统观光旅游产品为主要经营业务的城市,如不及时更新和完善旅游产品及其服务体系,特别是深度体验和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缺失的城市,必将沦为新的“旅游低谷”。高铁沿线,由于部分区域旅游中心城市和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极的强力吸附,周边“旅游低谷”的游客不但会流失,其旅游人才
也可能流失、甚至旅游投资也会转移,高铁旅游的“马太效应”将会日益显现。
四、高铁沿线旅游城市的旅游发展对策 (一)高铁旅游需要沿线社会联动
1.旅行社要联动。总体上说,旅行社要推崇“旅游卖的不是资源而是创意”的理念。要创新性地设计推出不同的新型菜单。 2.类旅行社的联动。如,携程网可以依托良好的市场形象和成熟的旅游产品,在推出“机+酒”的产品基础上,再推出“铁+酒”的新型产品。
3.高铁服务的联动。目前,高铁服务部门还没有注意到为旅游者的专项服务。下一步要帮助旅游企业尤其是旅行社解决在开发高铁旅游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如票价优惠和票源保障、旅行社团队行李运输与现行车厢的行李架设计不协调、旅行社团队乘车专用通道等,使旅游流成为高铁客流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为充分利用高铁运能做出突出贡献。
4.各个旅游城市的联动。就城市间的区域合作而言,除了政府的联盟外,企业的联盟也是重要的举措。通过政府与企业的双管齐下,才能突破过去“联而不合,合而不作”的状况。力争做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线路互推、政策互惠、信息互通、节庆互动、交通互联、
争议互商”。就层次来说,“旅游高地”和“旅游低谷”的城市要有不同的应对措施。尤其是“旅游低谷”城市,要在独特性产品打造,特色服务优化,线路产品“攀龙附凤”,让利旅游市场等方面下功夫。 (二)高铁旅游需要沿线城市增强旅游服务功能
应对高铁旅游,各沿线城市要大力推进配套设施的建设,旅游服务的优化,社会氛围的营造,使高铁成为各地旅游客流的源泉,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针对“快旅多游”者,各地应该采取时空分流,启动社会宾馆的潜力,开通家庭的接待,以及通过加强管理来保证基本的服务质量;针对“快旅闲游”者,各地要在传统景区和城区乃至郊区合适的地方,打造休闲产品,增设休闲设施,提供休闲服务,并在交通、信息、服务上联合附近的景区或者旅游目的地,推出新的旅游产品;针对“快旅慢游”者,各城市更要在打造高端产品上下功夫,如何构建他们的主体需求,诸如主题酒店、特色度假村、品质会所、专项俱乐部和营地,以及打造夜产品,是各地要极力解决的问题。
(三)高铁旅游需要政府和学界支撑
建议各级政府的旅游管理部门把高铁旅游列入议事日程,乃至成立专门的下属机构,专门关注高铁旅游的动态和变化,以便及时指导和调控。学界要专门研究高铁旅游的新问题,成立专项的研究基金,设置专门的研究课题,为中国高铁旅游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
“高铁时代”山东旅游市场开发与营销对策
第一旅游网:www.toptour.cn 发布时间:2011-07-04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 “高铁时代”的到来,为山东加快旅游强省建设带来历史性机遇。作为一项战略性、系统性工程,旅游市场开发及营销工作位居关键环节,关系全局,意义重大。
□王春生李太光
“高铁时代”的到来,为山东加快旅游强省建设带来历史性机遇。作为一项战略性、系统性工程,旅游市场开发及营销工作位居关键环节,关系全局,意义重大。在新形势下,未来山东旅游市场开发,应紧跟国内旅游市场发展变化趋势,迅速判断和识别重点市场、机会市场,对客源市场进行再定位,制定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市场开发与营销策略,通过产品创新、事件引爆、活动开展、品牌引领、公共营销、信息共享等多重途径和营销手段吸引高铁客源,促进山东旅游业转型升级与跨越发展。 一、细分目标市场,科学制定市场发展策略
高铁改变山东传统的近程及中远程客源市场分布,将会在空间布局、市场格局、旅游规模和流向等多个方面对山东旅游业产生影响,游客将更多呈现出规模、多样、高端、便捷、深入、灵活等特征。山东最为重要的两大客源地——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将由原来的中远程市场变为近程市场,京沪高铁沿线各大旅游城市将全部囊括在以山东为核心的3小时旅游圈内,客源市场更加广阔。对此,山东要积极应对高铁旅游客源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前进行实地调研,对未来旅游客源市场的结构特征、规模特征、地区特征、人口特征、行为特征、消费需求特征等进行认真分析,作出合理研判,广泛听取业界和专家意见,进行详细论证,把握市场发展变化趋势,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策略。
按照客源地的来源地理区域因子、时空关系和消费行为特征,可将山东旅游的客源市场细分为三个区域市场,根据不同的客源市场,可有针对性地制定市场发展策略和发展重点。未来山东旅游市场开发的基本思路是:第一层面,以山东本地、本省17城市为基础客源市场,深入推动山东本地游、省内游,实施“巩固、提升”策略,以主题游、特色游、家庭游、自助游为营销重点。第二层面,以高铁沿线城市、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为重点客源市场,大力发展高铁沿线游、华东周边游,实施“联动、突破”策略,以周末游、商务游、度假游、高端游为营销重点。第三层面以北京、上海为枢纽,主动接受辐射,以高铁为中介吸引日韩及欧美海外游客,实施“吸引、导入”策略,以精品游、商务游、文化游、休闲游为营销重点。 二、精准营销产品,主推二日游、周末游线路
从国内看,散客化、自由行、短线游已渐成潮流。高速铁路的发展为旅游带来了全新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多的游客将不再依赖于旅行社而选择自助游的形式出行,以家庭游、个人游为主的自助方式将越来越普遍,二日游、周末游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山东旅游业发展的显著特征。
据调查,京津冀地区游客比较喜欢传统的黄金海岸旅游线和齐鲁文化旅游线;而宁沪杭地区的游客对于自然类、休闲类、养生类及度假类的旅游产品更感兴趣,更喜欢体验型、参与型和互动型的旅游活动。在高铁带来的空间定位变革中,山东旅游将彰显巨大的时间、资源优势。高铁开通后,“京南无山”的旅游格局将大为改观,山东将成为京津地区第一个近距离“山区”,对北京、天津“山水休闲”市场形成巨大吸引力,而山东独特的温泉旅游、美食旅游、文化旅游等特色旅游资源对长三角游客将变得触手可及。山东各高铁旅游城市应积极应对高铁开通后客源市场格局的变化,整合多类型、多层次的旅游资源,重点开发适应高铁出游的一日游、二日游、周末游产品,主推以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文化民俗、修学旅游、生态湿地、美食养生等为主题的短线游。
三、开展创意营销,推出高铁旅游主题系列活动
当前区域旅游竞争日益激烈,在注意力经济时代下,要有新的亮点来吸引游客眼球,亟须好的创意通过事件营销来引爆市场。与国内有影响力的营销机构共同策划高规格、高水准、独具创意和全国引爆性的宣传活动,借此加大对外宣传和市场推介力度,是迅速见效、赢得市场的有效途径。一是确立鲜明、贴切的营销主题和营销口号,统一对外宣传,如“高铁自由风,好客山东行”、“精彩周末,畅游山东”、“高铁游山东,旅途更轻松”等。二是打造“山东高铁旅游营销系统工程”。以事件营销为抓手,精心谋划和举办系列旅游文化主题活动;设计高铁旅游特色产品,形成产品群,并定期发布《山东高铁旅游四季菜单》,细化山东高铁旅游每月主题;组建更高层次的“京沪高铁旅游联盟”,构建“旅游绿色通道”,创新旅游合作机制;与国内主流媒体及大型门户网站开展高铁旅游合作,通过大力度、多方位报道引发社会关注。
四、实施品牌引领,做好“形象升级”与“品牌落地”
目前,“好客山东”品牌形象已在全国打响,但旅游城市品牌、企业品牌和景区品牌彰显力不够。山东省应进一步寻找山东旅游营销的切入点和引爆点,实施品牌延伸策略,树立高铁沿线山东板块统一的旅游形象,实现高铁旅游一体化和品牌化。一是在“好客山东”品牌统领下,延伸城市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等子品牌,形成以整体品牌为核心,多层次品牌为支撑的旅游品牌体系,提升山东旅游的竞争力。二是加大对外统一宣传力度,形成区域营销合力。将京津冀、长三角作为山东重点客源市场,有针对性地展开政府和行业间的旅游促销活动,统一旅游形象、宣传口号和标识,在京沪沿线七省市加大“联合推介、捆绑营销”力度进行集中宣传,进一步提高山东高铁旅游的知名度。 五、建立旅游公共营销机制,发挥大旅行商作用开拓市场
山东应建立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机制,充分发挥“以政府组织为主导、企业组织为主体、行业组织为辅助、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公共营销组织体系的作用,重点营销旅游形象、旅游品牌,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实施全面营销和全民营销战略,提升山东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与品牌价值。一是联合全国性大旅行商,如中旅、中青旅、康辉、上海春秋等知名大旅行社开展全国性营销,主推山东高铁旅游新产品,发挥市场引领作用。二是在高铁沿线城市选3—5家重点旅行社作为山东旅游销售的主渠道,在终端市场大力宣传推动,并给予相应的优惠奖励政策。三是集全省之力,与重点旅行社联合进行山东高铁旅游产品宣传,发挥内外联动作用。四是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利用行业协会成员多、业务广、组织性强等优势,举办与高铁旅游相关的各种主题活动;五是积极开展旅游进社区,在重点客源市场主要社区开展山东高铁旅游特卖会,最大限度地吸引游客积极参与,实现全民营销。 六、重视新媒体营销,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高铁时代便捷的交通使得游客对信息通畅的要求更高,在旅游大众化日渐勃兴、个性化异军突起和移动电子商务盛行的今天,必须充分重视新媒体的价值与作用。新媒体具有信息发布便捷、传播广泛、参与性高、互动性强等特点,在当前旅游市场开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是邀请高铁沿线城市的主流媒体、旅行社到山东采风,针对京沪高铁开通进行集中促销,开展城市高铁山东旅游周等活动,山东每个重点城市一周,实施密集营销。二是积极利用旅游网络、门户网站、博客、播客、微博等新媒体渠道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建立旅游信息共享平台,将旅游信息及时对外发布。三是成立山东旅游一站式服务网站,借助现代旅游电子商务进行信息整合与搜集,集信息咨询、电子地图、酒店预订、导游服务、旅游商品等多功能于一体,满足散客化与深度游的市场需求。 (作者单位:山东省旅游局,中国旅游报山东记者站)
京沪高铁对莱芜市旅游业发展影响分析
点击数:21 时间:2011-5-17 作者:综合科
2011-05-17 09:40:27
来源: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
京沪高铁将于6月1日开通,山东乃至整个华北、华东地区旅游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莱芜市旅游业需充分借力高铁,推动旅游产业升级步伐,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大发展。
一、京沪高铁给莱芜市旅游业带来的机遇
京沪高铁连接京津冀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域,贯穿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等4省3市,所经区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5%,人口占全国的26.7%,沿线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11个,
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3.3%。京沪高铁开通后,每天将运行150对动车组,平均密度为8分钟,双向车客流量达1.6亿人次,仅济南一地年发送旅客就达2000万人次以上,新的旅游经济圈将在中国东部崛起,形成沿线城市互为客源地、互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黄金走廊。
1.“高速度”将有效促进“快旅慢游”。京沪高铁将带来巨大的时间效益,济南至北京不超过1.5小时,济南至上海不超过3小时,以往不能实现的“远距离短期游”将成为可能。高铁的运行改变了游客“旅游时间比”,“公交化”的高铁,大大增强了旅游可达性,提高了游客出行质量,旅游交通呈现出更加快捷便利的特点,进而缩小了游客对目的地的距离感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游客在目的地停留的时间,将激发大量远距离游客的潜在消费需求,催生“快旅慢游”,激活旅游市场现有的存量资源。莱芜市作为以济南为中心“1小时旅游圈”的重要区域,具备融入高铁旅游圈的交通优势,具有分享高铁旅游盛宴的巨大商机,特别是济南至莱芜轨道交通系统开通后,优势将更加突出。
2.“同城化”将有效整合现存旅游资源。随着京沪高铁和省内交通铁路网的贯通,山东就成了北京和上海的近郊,济南及济南都市圈城市都将成为京沪的后花园,一些处于“神经末梢”的二线城市将转变为面向全国和海内外市场的旅游前沿地区,大城市之间或大城市与卫星城市之间将实现资源共享和功能再划分,两城或多城变为“一城”。莱芜市一直以来定位为省会济南休闲度假的后花园,随着航空运动特色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不断扩大、一批旅游度假综合体的加快开发建设、宣传推介以及与周边知名旅游景区联合营销等,将成为对高铁旅游经济圈客源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度假仓”。
3.“目的地”将有效膨胀旅游经济效益。京沪高铁的运营加强了山东与北京、上海等地经济、文化、商贸等方面的联系,将引入大量高端商务旅客,商务旅游、会议旅游、会展旅游也将随之涌现;以家庭为单位的自助旅行及以高端消费为主力军的散客游,将成为高铁时代最具价值的消费人群。随着莱芜雪野旅游区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稳步推进、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市旅游服务功能的进一步提升、一批综合性旅游大项目逐步完善接待服务功能等,京沪中高端消费群体借助高铁到莱芜、看莱芜、吃莱芜、住莱芜将成为可能,旅游经济链条将得到有效拉伸,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二、京沪高铁给莱芜市旅游业带来的挑战
京沪高铁对莱芜市旅游业发展是把“双刃剑”,只有找准差距和不足,才能积极有效应对,扬长避短。
1.旅游景区竞争能力有待提高。高铁拉近了景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增加了旅游的可达性,资源禀赋好、项目吸引人的景区将越做越强,档次较低的景区则将被逐渐淘汰。特别是在旅游基础设施落后、旅游资源缺乏特色、综合竞争力较弱的地区,极易出现游客群体“过而不入”的“过滤效应”。在高铁快旅趋势下,城市旅游如果不能推陈出新,精心打造多元化的旅游目的地,在区域旅游格局竞争中很容易沦为“过境地”,甚至本地的高端优质客源也被“虹吸效应”带往京沪等大中城市。目前,莱芜市旅游景区发展竞争正处在“内忧外患”的状态,内部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还存在规划层次不高、整合力度不大、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周边地市存在一批旅游吸引力和实力较强的竞争对手。高铁时代莱芜市旅游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立足自身特色、提升产业品质。
2.旅游产品结构有待整合升级。高铁时代游客对旅游目的地选择将出现新情况,表现为快决断、快出行、快返程,对旅游产品也会提出高要求。目前莱芜市旅游业仍处于爬坡发展阶段,旅游资源存在同质化问题,大部分旅游景区还属于传统的观光型资源,缺少旅游品牌景区、名牌产品以及知名企业,旅游创新力度不够,新业态旅游产品、特色产品、中高端休闲度假产品还不完备。京沪高铁开通后,高铁衍生的旅游方式将大幅增加,传统旅游产品亟待升级,以团队游、观光游为主要经营业务的传统运营模式将遭受冲击。
3.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有待完善。高铁时代,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公共管理、信息化基础服务以及酒店、出租车和公交车服务、市民行为规范等都有更高更细致的追求。京沪高铁开通后,仅济南站每年将迎来至少2000万人次客流,如何快速分流庞大客流,怎样为旅客提供一站式服务、提供让游客满意的接待条件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莱芜市还缺乏较为完善的游客服务体系,很容易出现“高铁快、进城慢、旅游难”等系列问题。
三、高铁时代莱芜市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京沪高铁时代的到来,将对莱芜市旅游产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旅游业发展方式应加快调整变化的步伐,从产品打造、区域合作、营销推介、配套升级等方面,进一步增强吸引力,提升竞争力。
1.打造度假仓目的地,满足滞留性旅游需求。京沪高铁开通后,游客有充足时间对旅游目的地进行全方位游览,休闲旅游需求将大量增加。要以雪野旅游区开发建设为重点,加快完善高端客源地对接产品体系,在区域板块旅游中构建以传统的旅游观光为辅,以航空运动体验、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为主的目的地建设格局,为中高端游客提供功能多元化的服务,是莱芜市成为高铁专项游、特色又爱好者的聚集站,建设新型“度假仓”目的地。
2.创建无障碍旅游区,切实增强地接能力。要善于借外力攀新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策略,积极与京沪高铁沿线省内8市、全线15个地级城市组成“京沪高铁旅游联盟”加强交流合作。要着力解决旅游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建立迅速、高效、通畅的旅游信息系统,融入集旅游目的地、旅游集散地与旅游客源地功能为一体的“旅游绿色通道”。要努力与京沪高铁联盟内部城市形成市场共生、客源共享的机制,发展进入互换资源、互换市场、差异化发展的区域性旅游合作新阶段,加快建立“政策互惠、客源互送、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品牌互铸”的京沪高铁旅游合作模式。
3.提升品牌化竞争力,创新营销推介模式。在“航空运动之城”旅游品牌的统领下,加大对外统一宣传力度,形成区域营销合力。坚持面向全国,有针对地开展促销活动,重点联合高铁沿线媒体和大旅行社开展促销活动,提高莱芜旅游的知名度。建立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机制,充分发挥以政府组织为主导、企业职务为主体、行业组织为辅助、社区居民为补充的目的地相关利益者公共营销组织体系的作用,重点营销旅游形象、旅游品牌,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实施全面营销和全民营销战略,提升莱芜旅游目的地价值。
正在阅读:
高速铁路对我国旅游业的预期影响与对策思考01-10
计算机硬件上机实验4程序11-17
2018入党积极分子个人总结09-08
没有发生的爱情02-14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07-12
2018-2019名著伴我成长演讲稿-word范文模板(2页)03-21
运用公共政策概论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 结合实际撰写一份调查报03-08
仅供公司内部参考请勿外传03-14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期中试卷02-06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旅游业
- 对策
- 预期
- 铁路
- 思考
- 高速
- 我国
- 影响
- 单反相机入门教程 佳能 尼康 强烈推荐(一) - 图文
- 二年级上册美术会变的线条
- 家用电风扇控制逻辑电路 - 图文
- 在vb中利用Winsock控件实现FTP编程
- 免疫习题8-11章
- 现货白银交易理论的应用
- 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提高专题) - 图文
- 氦氖激光束光斑大小和发散角的测量-5页
- 临沭地热普查报告 - 图文
- 道路绿化养护管理制度
- 2018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七概率与统计1.7.3统计与统计案例限时规范训练理
- Oracle错误代码案例总结及解决方案
- 小学一升二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
- 西峡县中小学幼儿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书
- 级配砂石换填施工方案
-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试题整理
- 四上《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 关于开展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 活动邀约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