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本科《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练习册题目》
更新时间:2023-03-16 21:0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自考本科人力资源管理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第1章 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导论》 重点和难点
本章是导论,主要掌握本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本章主要掌握以下考点:(1)人口、人力资源、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和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的含义。(2)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研究对象。(3)人口与人力资源问题的重要地位。(4)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特征。(5)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根本任务。(6)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的客观性。(7)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的类型。 同步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是一门( )。
A、经济科学 B、管理科学 C、行为科学 D、社会科学 2.人口与人力资源问题是一种极其复杂的( )。
A、政治问题 B、经济问题 C、社会问题 D、学科问题 3.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基础科学是( )
A、经济科学 B、劳动经济科学 C、人口科学 D、组织行为科学 4.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研究对象是( )
A、人口与人力资源现象 B、人口与人力资源的经济现象 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两个领域 D、人口与人力资源的本质特征和规律 5.下列属于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特点的是( )。
A、理论性 B、创造性 C、可用性 D、阶级性
6.特殊的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是一般的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在特定社会生产方式下产生并发挥作用的( )。
A、具体内容 B、具体方式 C、特殊形态 D、 特殊属性 7.人口与人力资源发展规律产生的条件是( )。
A、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B、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C、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D、一定的人口与人力资源状况 8.学习人口与人力资源理论的根本方法是( )。
A、联系和发展的方法 B、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C、科学的抽象的方法 D、继承与借鉴相统一的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
1.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是( )。
A、以经济科学作为基础的社会科学 B、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
C、以具有极其复杂内容的人口与人力资源现象为研究对象D、揭示人口与人力资源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E、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2.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特点有( )。
A、阶级性 B、规律性 C、社会性 D、实践性 E、操作性 3.利用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主要取决于如下方面( )。
A、人的主观能动性 B、对规律的认知程度 C、社会经济条件 D、 阶级背景 E、规律与人们利益的一致性 4.人口与人力资源的一般规律有( )。
A、人类自身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的规律 B、人口再生产及其类型转变的规律 C、人口素质与构成趋向进步和优化的规律 D、人口分布与迁移的基本规律 E、劳动人口职业构成变动的规律
5.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 )。
A、联系和发展的方法 B、科学的抽象方法
C、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方法 D、继承与借鉴相统一的方法 E、唯物辩证法 三、名词解释团
1、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 2、人力资源 3、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
第 1 页 共 16 页
四、简答题
1.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有何特点? 2.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3.简述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的客观性。 4.怎样认识和利用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P3 5.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有哪些具体的研究方法?
《第2章 人口的基本理论》
重点和难点
本章是重点章,本章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有:(1)人口的真正含义。(2)人口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3)人类增殖与动物增殖的根本区别。(4)人口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5)人口对社会发展的影响。(6)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7)什么是“两种生产”理论。(8)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9)“两种生产”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 同步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是( )。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主观能动性 D、生产力第一要素
2.人类社会生存的自然基础是( )。
A、生物属性B、社会属性 C、 自然环境D 、人的群体生活 3.人口的本质是( )
A、一种生物现象B、一种社会现象 C、一种自然现象 D、一种社会生产方式 4.动物的个体相互关系是( )。
A、 自然形成的群体关系 B、人类影响力的群体关系C、交配关系 D、 纯粹生物性的关系 5.古猿人从动物界脱离出来产生人类的标志( )。
A、产生语言交流 B、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 C、群体生活 D、建立生产关系 6.人类增殖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是( )。
A、生物学L繁殖下一代的规律 B、人类的婚姻家庭制度
C、人类所生活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影响下的一切社会经济制度 D、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7.人口是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 )。
A、基础 B、原因 C、条件 D、因素 8.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来看,人是自然界的( )。 A、第一资源 B、主体 C、支配者 D、被支配者 9.全人类首要的生产力就是( )。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科学技术 D、劳动者 10.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 )。
A、一定的物质条件 B、一定的生产方式 C、一定数量的人口 D、一定的自然环境 11.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分工的( )。
A、基本要素 B、物质主体 C、基本动力 D、物质前提 12.人口的增长对社会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表现为( )。
A、始终起着决定性作用 B、有时起着决定性作用 C、始终起着促进或延缓作用 D、有时起着促进或延缓作用 13.马尔萨斯《人口原理》最核心的内容是( )。
A、“自然法则” B、两个级数的论断 C、减少人口的“积极抑制”和“预防抑制” D、人口波动规律理论 14.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资料生产对社会发展起着( )。 A、主导性作用 B、决定性作用 C、间歇性作用 D、连续性作用 15.物质资料生产的特点是( )。
A、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统一 B、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统一
第 2 页 共 16 页
C、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6.人类自身生产的特点是( )。
A、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统一 B、生产活动与生产活动的统一 C、生产者与生育者的统一 D、生产者、消费者与生育者的统一 17.“两种生产”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是( )。
A、人类自身生产影响物质资料生产 B、物质资料生产必须与人类自身生产相适应 C、人类自身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 D、物质资料生产必然促进人类自身生产 18.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两种生产”互相适应是通过( )
A、指令计划而实现 B、计划调整而实现C、提倡晚婚晚育而实现 D、限制人口增长而实现 二、多项选择题 1.人口是( )。
A、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 B、一个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活动的基础和出发点 C、生产力要素和生产关系的体现者 D、既是一种生物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 E、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下列属于人口的社会属性的是( )。
A、性别结构 B、社会组织 C、社会文化 D、与他人建立关系 E、与自然发生关系 3.人类增殖与动物增殖的共同点是( )。
A、都是由自然界提供食物、住所等生存条件已 B、都是一定历史的产物 C、都是群体生活,都存在个体间的相互关系 D、都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都受环境的影响 E、都受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
4.人类增殖与动物增殖的根本区别在于( )。 A、通过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积极地、主动地改造自然 B、个体间的相互关系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制度
C、不仅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D、决定因素主要是人类所生活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影响下的一切社会经济制度 E、既是一种生物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
5.人口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为( )。
A、全部人类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 B、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 C、杜会财富的创造者和消费者
D、决定着物质资料的生产 E、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6.人口的增长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
A、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B、始终推动社会的发展 C、最终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D、有时促进社会的发展 E、有时延缓社会的发展 7.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理论是( )。
A、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基础L建立起来的 B、揭示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的本质 C、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D、马克思主义人口与人力资源理论的基本观点 E、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理论依据 8.“两种生产”之间的辩证关系是( )。
A、相互依存 B、相互渗透 C、相互对立 D、相互制约 E、相互影响 9.“两种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主要有( )。
A、人口增长的数量与物质资料生产增长的数量之间的比例 B、社会劳动者人数增长与社会生产资料数量增长之间的比例 C、社会总人口的增长与社会消费资料增长之间的比例 D、人口的增长速度与新创造的物质财富增长速度之间的比例 E、人口质量的提高速度与人口投资的增长速度之间的比例 三、名词解释 1、人口 第 3 页 共 16 页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人口的真实内涵? 2.如何理解人口的双重属性? 3.人口的社会属性有哪些表现? 4.简述人口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5.人口的增长对社会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6.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有哪些主要内容? 7 .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有哪些基本评价? 8.“两种生产”之间有哪些比例关系?
五、论述题
1.分析人类增殖与动物增殖的根本区别。 2.分析人口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3.马克思“两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3章 人口发展与人口结构》
重点和难点
本章应掌握的知识点有:(1)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2)世界人口的构成。( )近两千年中国人口的增长。(4)现阶段中国人口状况和问题。(5)人口结构的含义。(6)中国的人口结构及问题。(7)人口城镇化的含义。(8)人口城镇化是社会分工不断完善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9)人口城镇化呈现出两种主要的发展趋势。(l)中国人口城镇化的主要模式和发展趋势。 同步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人口范畴是一个( )。
A、阶级性范畴 B、已历史性范畴 C、社会性范畴 D、经济性范畴 2.据不完全估计,公元前全球人口不超过( )。
A、 2 000万人 B、 2 500万人 C、3 000万人 D、3 500万人 3.联合国根据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确定世界“60亿人口日”的时间为( )。
A、1998年10月 12 日 B、1999年10月 12 日C、2000年 10月 12日 D、2001年 10月 12日 4.当前世界人口年龄构成的特点是,发达国家( )。
A、老年组人口比重较高 B、老年组人口比重较低 C、青壮年组人口比重较高D、少年组人口比重较高 5.少年人口比重在40%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在5%以下、老少比重在( )。
A 5%以下者为年轻型人口 B 10%以下者为年轻型人口 C 15%以下者为年轻型人口 D 20%以下者为年轻型人口 6.少年人口比重在30%~40%,老年人口比重在5%~10%,老少比重在( )。 A 、5%~10%以下者为成年型人口 B、10%~15%以下者为成年型人口 C、15%~25%以下者为成年型人口 D、 15%~30%以下者为成年型人口 7.少年人口比重在 30%以下,老年人口山重在 10%以k,老少比重在( )。 A 、10%以上者为老年型人口 B、 20%以上者为老年型人口 C、 25%以上者为老年型人口 D、 30%以上者为老年型人口 8.世界人口的性别构成,一般而言,在低年组中通常是( )。 A、男女相等 B、男女基本平衡 C、男多于女 D、女多于男 9.目前世界上约有( )。
A、1000多个不同的民族 B、2 000多个不同的民族C、3 000多个不同的民族D、4 000多个不同的民族 10.世界人口的分布极不平衡,全世界人口居住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带近( )。 A、60% B、70% C 80% D 90%
11.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人类居住有文物可查的历史有( )。 A、3 000年之久 B、4 000年之久 C、5 000年之久 D 、6 00fi年之久
12.中国人口在历史上就已达到相当规模,据史书记载,在公元2年就有近6 000万人口的规模,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
第 4 页 共 16 页
( )。 A、l/4 B、 l/5 C、1/6 D、1/7 13.从总的趋势来看,中国人口在较长历史时期中,总是( )。 A、不断增加 B、低增长 C、时快时慢 D、时增时减 14.旧中国溺女婴风气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文化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落后 B、传统婚姻家庭制度的影响 C、人口再生产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 D、“重男轻女”的旧伦理观念的影响 15.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大陆人口为( )。
A、11.34亿人 B、12.5亿人 C、12.6亿人 D、12.9亿人 16.以女性人口数为100去计算男性人口数的百分比,称为人口的( )。 A、百分比 B、性别结构 C、性比例 D、性别比 17.人口的社会结构是根据人口的( )。
A 自然特征来划分的 巴地域特征来划分的 C社会经济特征来划分的D 社会经济制度特征来划分的 18.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的关键是( )。
A、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B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农业人口素质的提高D、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二、多项选择题
1.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条件是( )。
A、共同语言B、共同地域C、共同经济生活 D、共同心理素质 E、共同利益 2.旧中国人口高出生率的原因主要是( )。
A、生产力水平极低的经济原因 B、旧伦理观念的影响
C、传统婚姻家庭制度的影响 D、教育事业的落后 E、医疗卫生事业的落后 3.旧中国人口高死亡率的原因主要有( )。
A、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混战 B、贫穷困苦和繁重的劳动折磨
C、灾荒和疾病 D、溺女婴风气盛行 E、文化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落后 4.旧中国存在严重的人口问题是( )。
A、城市失业现象极其严重 B、亿万农民贫困破产
C、人口再生产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 D、造成大量婴儿过早死亡 E、少数民族人口长期处于停滞乃至减少的状态 5.现阶段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是( )。
A、人口基数巨大且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B、人口文化素质偏低
C、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化 D、人口性别比偏高,男性多于女性 E、就业人口持续增加,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 6.一般说来,人口结构按照其结构所具有的质的规定性分为的大类是( )。 A、自然结构 B、地域结构 C、职业结构 D 、社会结构 E、劳动力资源结构 7.下列属于人口的非经济社会结构的是( )。
A、产业结构 B、文化程度结构 C、阶级结构 D、职业结构 E、民族结构 8.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必须具备的前提是(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D、农业要能够为社会提供足够的剩余粮食 C、农、林、副、渔业全面发展
D、社会劳动分工不断完善和生产力发展 E、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农业存在剩余劳动力 9 .从城市的空间结构来看,人口城镇化模式可划分为( )。
A、内力自生模式 B、同心圆辐射模式 C、扇形扩展模式 D 、多核心板块对接模式 E、带状联结模式
1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城镇化的主要模式包括( )。
A、内力自生型 B、中心辐射型 C、资源基地生长型 D、政经中心扩展型 E、平衡经济开发型 三、名词解释
1、人口自然增长 2、人口结构 3、人口自然结构 4、人口地域结构 5、人口社会结构 6、人口产业结构 7、人口文化结构 8、人口城镇化 四、简答题
1.旧中国人口高出生率的原因是什么? 2.旧中国人口高死亡率的原因是什么?
3.旧中国存在哪些严重的人口问题? 4.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过程及其未来趋势有哪些主要特点?
第 5 页 共 16 页
正在阅读:
自考本科《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练习册题目》03-16
2016非洲河流区域试题 - 图文10-28
景观生态学复习考点知识点12-15
镇原县三岔中学新课程改革调研自查工作汇报03-11
LTC2145-14:低功耗125Msps14位模数转换方案12-31
配置介绍09-04
偶遇白鹭作文800字06-26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练习册
- 概论
- 自考
- 题目
- 人口
- 本科
- 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