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教案(精选多篇)
更新时间:2023-09-26 05:13:01 阅读量: 教学工作计划 文档下载
第一篇:核舟记教案材料
《核舟记》教学设计二
(一)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2.学习采用总说分说的结构形式和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书物的写法。
3.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简洁、周密、生动。
教学设想
1.安排两教时。
2.讲课时放该课的幻灯片以加强直观性。
3.课前布置预习作业:
(1)看阅读提示、课下注释①,了解作者和出处。
(2)结合注释,朗读课文。
(3)读准生字和多音字的注音。
第一教时、
教学重点
正音、正字;读熟课文;了解文章的结构;由讲、分析第1、2、3段课文。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解题
核舟记,即用文字记述用核桃雕刻成的一只小船。该文属介绍具体字物的说明文。
结合注释①弄清本文的出处及写作时代。
结合阅读提示,了解作者和对本文的概括介绍。
(二)正音、正字。
检查预习(出示投影片,为加点字注音)
器皿罔贻有奇黍箬篷糁髯 不属椎髻趾虞山............
教师提示易读错、写错的字。(投影片)
为宫室峨冠手卷两膝衣褶甫曾不盈寸尝贻
轩敞袒胸题名(题、提)壬戌(戌、戍)为楫(揖、揖)还要往意通假字: 诎同“ 屈”衡同“横”简同“拣”
(二)朗读课文
可单独读、领读、分组读,也可齐读。
初读:边读边识生字,读通语句。
再读。熟悉、巩固字的读音、了解课文各段所写的内容。
(三)理清文章结构
每个同学(或两人一组)在了解课文各段所写内容之后,思考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讨论,归纳:
课文可分三部分。首尾两段为总说,中间四段为分说,即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四)研读细部
在串讲、翻译每一段时,注意以下几点:
①重点掌握的实词、虚词
②注意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
③概括段的主要内容
④提出写法上的特点如说明顺序、详略安排及语言特色等。
1.读讲第1段(可一人,也可两人一读一讲)
同学讲后,教师补充、归纳。
重点实词(包括短语)
奇巧、因势象形、贻、泛。注意:“曰”,这里可解作“名叫”。
重点虚词:
以:介词,用。为:动词,做,这里是“雕刻” “罔;否定副词,没有。尝:时间副词,曾经。 盖:句首发语词。云:句末语气助词,不译。
核舟一:古汉语数词可放在名词后,省略量词,即一只核舟。
内容要点:
总说,简要说明核舟雕刻人的生活时代、姓名及其精湛技艺,引出核舟的来历,点明核舟的主题。
语言简洁、周密:“径寸”、“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罔不”等词语印证“奇巧人”。齐读、记忆、初背。
2 读讲第2段课文(方法可同上)
重点实词(包括短语):
有奇、许、轩敞者、相望、惨
重点虚词:
为:动词,是。覆之、闭之、糁之:“之都是代词,但指代不同。
内容要点:
说明核舟的大小和船舱的格局。
语言简洁:
“中”说明船舱的位置——作者先介绍船的中间部分。
“八分有奇”、“二黍许”;以舟小衬托景物之多,说明雕刻技艺惊人;“八扇”、“启”、“闭”、“对联”写核舟雕刻工艺之精。
边读课文,边看幻灯片,记忆这一段说明的内容。体会作者的语言技巧。
问:“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
明确:写出了介绍的顺序:由舟外到舟内再由舟内到舟外,引导读者仔细观看,并由此引出窗上的文字。
问: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讨论后,明确。
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地描述舱门,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熟读、初背第2段。
3.读讲第3段课文。(边放幻灯片)_
重点实词
峨冠:前面省略了动词“戴”。如有所语、比、类、矫首、人属、讪、历历
重点虚词:
者: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字短语的“的”,指人或物。
内容要点:
这是介绍船头部分,着力表现苏武、黄鲁直和佛印三位游览者的神情。这是表现雕刻主题的
重点内容。
详略安排上,突出苏东坡的主人地位,紧扣“大苏泛赤壁”助主题。介绍顺序是先写苏黄(由合到分,由上到下,再由分到合),次写佛印。
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的精湛技艺,与开头的“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相照应。
语言的生动,集中表现在人物雕像的描摹上。
问: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和相互关系的?
明确:“共阅一手卷。…·如有所语。”
问:文中写苏、黄的俯首阅卷,和写佛印的“矫首昂视”的神态,有什么含义?
明确:
显示出他们不同的身份、教养,表现出的不同神情、气质、风度。表现作者观察之精细。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
熟读,按介绍的层次,记忆内容,初背。
(五)布置作业:
1.复习本课生字、词及前三段的有关注释,翻译课文的第1.一3段。
2.背诵课文第1、2、3段。
第2教时
教学重点
串讲,分析第4一6段课文;总结全文。
教学内容及步骤——
(-)检查复习(笔答题用投影显示)
1.技课文的词语填空,并给该词注音和解释词义。
(l)_( )不因势象形,各.( )情态。
(2)中_( )冠而多_( )者为东坡。
(3)_( )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_( )
(4)卧右膝,( )右臂支船
2.口头背诵课文前三段并概括段意。
3.从“尝贻余核舟一”、“苏黄共阅一手卷”两句,说说数词的用法与现代有何不同?
(二)读、串讲、分析第4段课文
重点实词、短语:
衡、若啸呼状(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横卧一揖:手放着一只桨。古代汉语省略量词、数词直接和名词组合。
内容要点:
记船尾两个舟子的姿态和活动。
问:这一段描述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
讨论,归纳:
写右边舟子,以动为主,突出他手攀右趾的粗护动作和他“若啸呼”的闲散神态;写左边舟子,以静为主,突出他专心致志烧茶的平静神态。足见雕刻艺人之精工,作者揣摩之细微及说明语言的简洁、生动。
问:这里写“揖横卧,一舟子休息,一舟子烧茶”说明什么?
明确:
船是停泊,写首段“泛”字相照应。
熟读第4段,注意说明顺序:先写中间一挥,再写左右舟子。初背。
读、串讲、分析第5段。
重点实词、短语:
夷题名(题,书写,这里指雕刻。题名:即雕刻了名字。)文曰(文字是)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常附在表字之后。)细若蚊足:笔画像蚊足一样细。
重点虚词:
其上、其色墨、其色丹:“其”都为代词,但指代内容不同。
内容要点:
这段写船底,主要写题名和篆章。
在船底刻上题名和篆章,可见构思精巧,技艺精湛,与首段相照应,再次体现语言周密。问:这段与前三段合为文章的第二部分,谁能小结一下?
同学们发言,教师补充,归纳。
这是“分说”的部分,按照空间)顺序,依次介绍核舟的形状。结构、舟上人物和题名。写得简明,细致,有条不紊。从总的布局看,先写正面,后写背面。从正面各部分看,先写中间,其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从详略看,详写的是船头三个人物,略写的是船尾人物和船底。问:为什么详写船头三个人物?
明确,根据雕刻作品的主题决定,船头三个人物是重点内容,故详写。
最后看文章结尾,齐读。
重点实词、短语:
盈、简、修狭、灵怪(神奇、含有“鬼斧神工’它意。)
重点虚词:
为:刻有三十有四:“有”同“又”曾:还嘻:叹词矣哉:表示惊叹的语气词
人五:古代数词直接修饰名词且可放在名词后面,即五个人的意思。
内容要点:
小结总计全核舟的人、物、文字的数目,以对核舟技艺的赞叹结束全文。
问:此段中“而”字有何作用?
明确:这一转折连词,突出小小核舟所刻东西之多,与开头“奇巧’相应,突出中心。齐读(尽量背诵)全文,总结中心思想。
同学们讨论,然后归纳:
本文描述了在桃核上雕刻成的小船和船上众多的人、物的情态,生动地反映并赞扬了我同古代工艺美术品的卓越技巧,表现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本文的语言特点是:简洁、周密、生动。结合前面的分析,做课后练习一。
课上口头练习:
不看书,依次介绍核舟上船舱、船头、船尾的情形。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以舟小衬托景物之多,说明雕刻技艺惊人;“八扇”、“启”、“闭”、“对联”写核舟雕刻工艺之精。边读课文,边看幻灯片,记忆这一段说明的内容。体会作者的语言技巧。
问:“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
明确:写出了介绍的顺序:由舟外到舟内再由舟内到舟外,引导读者仔细观看,并由此引出窗上的文字。
问: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讨论后,明确。
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地描述舱门,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熟读、初背第2段。
3.读讲第3段课文。(边放幻灯片)_
重点实词
峨冠:前面省略了动词“戴”。如有所语、比、类、矫首、人属、讪、历历
重点虚词:
者: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字短语的“的”,指人或物。
内容要点:
这是介绍船头部分,着力表现苏武、黄鲁直和佛印三位游览者的神情。这是表现雕刻主题的重点内容。
详略安排上,突出苏东坡的主人地位,紧扣“大苏泛赤壁”助主题。介绍顺序是先写苏黄(由合到分,由上到下,再由分到合),次写佛印。
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的精湛技艺,与开头的“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相照应。
语言的生动,集中表现在人物雕像的描摹上。
问: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和相互关系的?
明确:“共阅一手卷。…·如有所语。”
问:文中写苏、黄的俯首阅卷,和写佛印的“矫首昂视”的神态,有什么含义?
明确:
显示出他们不同的身份、教养,表现出的不同神情、气质、风度。表现作者观察之精细。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
熟读,按介绍的层次,记忆内容,初背。
(五)布置作业:
1.复习本课生字、词及前三段的有关注释,翻译课文的第1.一3段。
2.背诵课文第1、2、3段。
第2教时
教学重点
串讲,分析第4一6段课文;总结全文。
教学内容及步骤——
(-)检查复习(笔答题用投影显示)
1.技课文的词语填空,并给该词注音和解释词义。
(l)_( )不因势象形,各.( )情态。
(2)中_( )冠而多_( )者为东坡。
(3)_( )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_( )
(4)卧右膝,( )右臂支船
2.口头背诵课文前三段并概括段意。
3.从“尝贻余核舟一”、“苏黄共阅一手卷”两句,说说数词的用法与现代有何不同?
(二)读、串讲、分析第4段课文
重点实词、短语:
衡、若啸呼状(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横卧一揖:手放着一只桨。古代汉语省略量词、数词直接和名词组合。
内容要点:
记船尾两个舟子的姿态和活动。
问:这一段描述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
讨论,归纳:
写右边舟子,以动为主,突出他手攀右趾的粗护动作和他“若啸呼”的闲散神态;写左边舟子,以静为主,突出他专心致志烧茶的平静神态。足见雕刻艺人之精工,作者揣摩之细微及说明语言的简洁、生动。
问:这里写“揖横卧,一舟子休息,一舟子烧茶”说明什么?
明确:
船是停泊,写首段“泛”字相照应。
熟读第4段,注意说明顺序:先写中间一挥,再写左右舟子。初背。
读、串讲、分析第5段。
重点实词、短语:
夷题名(题,书写,这里指雕刻。题名:即雕刻了名字。)文曰(文字是)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常附在表字之后。)细若蚊足:笔画像蚊足一样细。
重点虚词:
其上、其色墨、其色丹:“其”都为代词,但指代内容不同。
内容要点:
这段写船底,主要写题名和篆章。
在船底刻上题名和篆章,可见构思精巧,技艺精湛,与首段相照应,再次体现语言周密。问:这段与前三段合为文章的第二部分,谁能小结一下?
同学们发言,教师补充,归纳。
这是“分说”的部分,按照空间)顺序,依次介绍核舟的形状。结构、舟上人物和题名。写得简明,细致,有条不紊。从总的布局看,先写正面,后写背面。从正面各部分看,先写中间,其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从详略看,详写的是船头三个人物,略写的是船尾人物和船底。问:为什么详写船头三个人物?
明确,根据雕刻作品的主题决定,船头三个人物是重点内容,故详写。
最后看文章结尾,齐读。
重点实词、短语:
盈、简、修狭、灵怪(神奇、含有“鬼斧神工’它意。)
重点虚词:
为:刻有三十有四:“有”同“又”曾:还嘻:叹词矣哉:表示惊叹的语气词
人五:古代数词直接修饰名词且可放在名词后面,即五个人的意思。
内容要点:
小结总计全核舟的人、物、文字的数目,以对核舟技艺的赞叹结束全文。
问:此段中“而”字有何作用?
明确:这一转折连词,突出小小核舟所刻东西之多,与开头“奇巧’相应,突出中心。齐读(尽量背诵)全文,总结中心思想。
同学们讨论,然后归纳:
本文描述了在桃核上雕刻成的小船和船上众多的人、物的情态,生动地反映并赞扬了我同古代工艺美术品的卓越技巧,表现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本文的语言特点是:简洁、周密、生动。结合前面的分析,做课后练习一。
课上口头练习:
不看书,依次介绍核舟上船舱、船头、船尾的情形。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3核舟记
核舟记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2.掌握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句式。
3.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
教学设想
1.这篇文章语言十分简练。全文433字,既概括地介绍了雕刻匠师王叔远技艺的精湛,更具体地说明了核舟雕制的精妙;形象逼真,核舟上雕刻的苏轼、佛印、鲁直、舟子,各有各的情态,核舟上的船舱、窗户、对联……,历历可见;层次分明,先概括介绍,然后具体加以说明,在具体说明中,先言船舱,再依次言船头,船尾,船顶,最后归纳小结;重点明确,核舟刻的是“大苏泛赤壁”,文章以写苏东坡等三人坐在“船头”的情景的
第三段为重点,这段用了131字,占全文总字数的百分之三十。
2.要理解文意,首先得读懂这篇文言文,明白文中词句的含意。教学中可逐句逐段讲解,搞清文意,最后归纳小结。
3.用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字音、句读念准确,读通文章。
2.讲解文章1、2段。
教学过程
一、学生各自阅读课文。
要求:一、借助注释、字典,弄懂文句。二、想一想每段主要是写什么。三、阅读中有不懂之处可随时举手发问。
二、学生朗读课文。
叫三个学生各朗读一部分。朗读中出现的问题,可当即解决,也可留待串讲时解决,如何为好,酌情定夺。
三、讲解课文1、2段。
第1段
讲解:“明有奇巧人”,“巧”,技艺高明,“奇巧”,技艺高明超凡。“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以”,用;“木”,木头,木材;“为”,制,这里指雕刻。“木石”,“木”,树。“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罔”wǎng,没有;“因”,根据;“具”,具有。”尝贻余核舟一”,本句谓语“贻”(yí,赠)后的宾语是“余核舟一”,是个双宾语。“盖大苏泛赤壁云”,“盖”,承上文作解说,可译为“是”;“泛”,泛舟,“泛”作飘浮讲;“云”,语气词,无义。提问一: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概略介绍明代雕刻匠师王叔远技艺的精湛超凡,并交代核舟的来历。
提问二;在概略介绍中,从几个方面说明匠师技艺的精湛超凡?
讲解:从两个方面说明匠师技艺精湛超凡:一是匠师擅长微型雕刻,能够在“径寸之木”上,雕刻出宫室、器皿、人物等等许多各种各样的形状;一是匠师在小小的材料上,雕出什么像什么,无不“各具情态”。
第2段
讲解:“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òu,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奇”,jī,零数,余数。“中轩敞者为舱”,“轩”,高起;“敞”,开阔;“为”,是。“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启”,打开;“而”,连接状语与谓语;“望”,通“方”,比,这里的意思是正对着。“闭之,则右刻”,“则”,连词,就(看见)。
提问一: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如何具体说明的?
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说明这个小小核舟的船舱部分是如何雕制的,都雕刻了哪些东西。船舱的舱顶有篛竹叶做的船篷覆盖,舱两旁各有四扇小窗户,这八扇小窗户能打开能关上,打开了便可看见雕花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后那就能看见右边窗户刻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窗户刻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这16个字是用石
青上的色。长仅八分多一点,高仅两粒黄米的核舟,它的船舱部分就雕刻了1顶船篷(能看出是用什么东西做的)、8扇窗户(能开能关)、左右栏杆(上有花纹)、16个字(字字清晰可见)。
提问二:这段主要采用什么说明方法?
讲解:这段主要采用数字说明方法。核舟体积有多大,长多少,高多少,船舱部分雕刻了多少种东西,各有其数,明白清楚,两相对比,其意晓然。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让学生背下来。
2.阅读3—6段,弄清楚每句的意思,理解各段之意。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讲解3—6段
2.总观全文,了解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卓越高超。
3.本文简练精致。先分说后总说。学习文言词语、句式。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先叫学生朗读3—6段;再叫学生回答这四段各段的文意;答毕,酌情讲评。
二、讲解3—6段。
第3段
讲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é,高耸;“为”,是。“佛印居右”,“居”,位于。“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执”,拿着;“端”,头;“抚”,按,搭在上面。“鲁直左手执卷末”,“末”,尾部。“其两膝相比者”,“比”,紧靠;“者”,表定语后置,定语还原即为“相比之两膝”。“各隐卷底衣褶中”,省略句式,“隐”后省略“于”。“佛印绝类
弥勒”,“绝”,极度;“类”,相似。“左臂挂念珠倚之”,“倚”,yǐ,靠着;“之”,代左膝。“珠可历历数也”,“历历”,分明可数。
提问一: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说明小小核舟的船头部分是如何雕刻的,都雕刻了些什么。船头坐着苏东坡、黄鲁直、佛印,三友聚会泛舟赤壁,三人性格气质不同而情态各异。“峨冠而多髯”的主人苏东坡坐在中间,他正与紧靠左首而坐的黄鲁直“共阅”。一幅展放在膝上的“手卷”,共同赏玩品评,神情专注。“佛印极似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一幅超凡脱尘的神态,他右膝卧地,曲右臂支船,左膝竖起,左臂搭在左膝上面,左臂上还挂有一串念珠,珠子粒粒分明可数。
提问二:这段文章在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
讲解:有三个特点:一、以形显神。苏东坡“峨冠而多髯”,饱经世事而所好执着,“左手抚鲁直背”,与之“共阅一手卷”,多情的苏东坡钟情诗画,笃于情谊;黄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与友同读,倾襟吐言;佛印“袒胸露乳,矫首昂视”,“卧右膝”,竖左膝”,“挂念珠”,现出超尘脱世的神情,宛然弥勒在前。三人形貌栩栩如生,性格气质各呈其态。
二、对照鲜明。苏东坡和佛印,一为才高情笃的诗杰,一为超尘脱世的名僧,情态迥异,鲜明的对照更显出雕刻之工。三、笔触细微。“卷底衣褶”之绉纹都可见到,“念珠”粒粒清楚分明,“可历历数也”。微细之处都如此清晰明白,显示了刻工之不凡。
提问三:这段为何写得比较多?
讲解:这段的内容紧扣核舟刻的是“大苏泛赤壁”的旨意,最足以表明此旨意,所以作者把这段当作全文的一个重点来写,写得比较多些。
第4段
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说明核舟船尾部分的雕刻。“楫左右舟子各一人”,这句的主语是“左右”,不是“楫”,谓语是主谓结构“舟子各一人”;“子”,泛指人,如“男子、女子”。“居右者椎髻仰面”,“居”,位于。“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攀”,抓着,拉着;“状”,情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蒲葵”,也叫扇叶葵,棕榈科常绿乔木;“抚”,摸着。“其人视端容寂”,“端”,直,正;“容”,容貌。
提问:从这段文章看,这条船是在行进呢,还是已经停下了呢?从何见之?
讲解:这条船已经停下了。这从两个方面可以见到:一是“舟尾横卧一楫”,船桨已经放下,表明船已停了。一是两个“舟子”之所为,其一是“仰面”朝天,左手倚靠在横木上,右手扳弄着脚趾头,口中还在随情啸叫,他没有操桨驶船;另一是右手正拿着蒲葵扇煽火煮茶,他的整个注意力都集中在煮茶上面,他也没有操桨驶船。
第5段
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说明核舟船顶部位的雕制。“则题名其上”,“则”,就;“题”,书写,这里解为刻上;“名”,字。“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文”,文字;“曰”,是:“天启壬戌秋日”,即明熹(xī)宗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的秋天,苏轼《前赤壁赋》作于“壬戌之秋”,即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的秋天,可见,王叔远在核舟顶端刻上这个日子,表明他雕刻此核舟是在苏轼作《前赤壁赋》后540年的“秋日”有感而为之以作纪念的;“甫”,指男子的字。“钩画了了”,“钩画”,字的一钩一画。
第6段
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小结总计核舟上都刻了些什么,最后作者直抒对王叔远雕刻技艺之“奇巧”的赞叹以结束全文。“通计一舟,为人五”,“通”,全部,整个;“为”,有。“为篛篷,为楫……为念珠各一”,“各”,包括篛篷、楫……念珠等,不单是念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选择;“为”,制作。“嘻,技亦灵怪矣哉”,“嘻,xī,赞叹声;“灵”,善,好;“怪”,奇异,罕见。
小结:
1.提问: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优点?
讲解:这篇文章有四大优点:简练精致,形象逼真,层次分明,重点明确。(详见“教学设想”)
2.一词多义
为:①制,做。“为宫室、器皿”,“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②是。“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③有。“通计一舟,为人五”。
木:①木头,木材。“能以径寸之木”。
②树。“以至鸟兽、木石”。
曰:①叫做。“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②是。“文曰?初平山人?”。
奇:①奇异。“明有奇巧人”。②jī,零数,余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①动词,表存在。“明有奇巧人”,“炉上有壶”。
②yòu,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八分有奇”,“为字共三十有四”。
端:①开头一边。“东坡右手执卷端”。
②直,正。“其人视端容寂”。
3.特殊句式
省略句式“各隐卷底衣褶中”,“隐”后省略“于”。“则题名其上”,“名”后省略“于”。定语后置 “其两膝相比者”,定语“相比”在中心词“两膝”之后,“者”,标志定语后置。此外,文中有一个带双宾语的句子:“尝贻余核舟一。”双宾语是“余、核舟一”。布置作业
1.熟读全文,背诵第三段。能背诵全文者背诵全文。
2.作课文后面的练习。
第三篇:核舟记学案
《核舟记》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汇,了解“记”这种文言体裁的特点,了解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空间说明顺序。
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品味语言,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激发我们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学习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理解难懂字词,品味有关语句,赏析核舟雕刻之巧与文章说明之妙。背景资料:
1、认识微雕:核舟”是一件微雕工艺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 微雕,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雕刻时肉眼看不见,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因而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之妙趣。微雕艺术越来越为人们热爱,越来越被艺术家、鉴赏家、收藏家重视,世界上正在形成一股微雕艺术热。
2、掌握“记”的知识: “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 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我们在以后还会学很多此类文章,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满井游记》、《醉翁亭记》等。
教学过程:
一、结合注释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下列字你会读吗?试着给它注音
洢皿罔贻奇轩箬糁髯褶袒 诎髻属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说出本字并解释其含义。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诎右臂支船
(3)左手倚一衡木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结合语境解释加点字的含义,整理文中一字多义的例句
(1)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为:为宫室、器皿、人物中轩敞者为舱
(3)可:高可二黍许珠可历历数也
(4)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其人视端容寂
4、自学中有哪些疑难问题期待解决?请写在下面
二、翻译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正确读、准确译的学习任务,弄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2、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发现,“核舟是什么?”“核舟上有什么?”“你在核舟上发现了(请继续关注wWw.HAoWoRD.COm)什么?
3、仔细研读课文,绘制核舟示意图,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
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写作思路提示,背诵2~4段,在头脑中完善“大苏泛赤壁”的故事。
三、品析语言:
1、讨论,课文第一段介绍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课文哪些地方说明这次水上游览者是苏轼和他的两位朋友,而不是别人呢?哪些地方说明是“泛舟”呢?哪些地方说明是“泛赤壁”呢?
(根据问题提示,读课文,思考,划出有关语句)
2、品味文中生动传神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下列语句,你认为哪句话或哪个词写得最好,好在何处?
⑴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⑵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⑶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⑷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3、学习小组内可自己演一演:一为东坡,一为佛印,一为鲁直,其余两个为舟子,发挥想像注意表现他们的位置、姿态、动作,可以适当加些语言。
四、谈收获: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第四篇:《核舟记》练习
《核舟记》练习
第一段:概括介绍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点明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及其来历。
①“___________________”一词总括全文,突出雕刻技艺的特点。 ②“能以径寸之木,??各具情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个方面印证了“奇巧”二字。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核舟来历,点明核舟主题。
第二段:从介绍核舟入手,介绍了船舱。
①“舟首尾长约??高可二黍许”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说明方法,说明了核舟______________的特点。
第三段:介绍船头,写三人的神情。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苏轼的外貌特点,紧扣“大苏泛赤壁”的主题。
②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______”一个动作和“_______”的神态看出来。
③找出描写佛印的语句,你觉得佛印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第四段:介绍船尾,写船工的发型、动作和神态。
①右边舟子具有________的神态,左边舟子神态则显得________。
第五段:介绍核舟的背面,写出王叔远的题名和篆章。
第六段:总计全核舟的人、物、文字的数量,赞叹雕刻者的技艺高超。
①这一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②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灵怪”一词的表达作用。
综合:
①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文的主体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说明的。 ③苏黄二人与佛印的神情分别是怎样的?
④王叔远雕刻核舟的技艺“灵怪”在哪里?
第五篇:核舟记练习
核舟记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粗字注音。(1)罔不(2)贻(3)箬篷(4)八方有奇(5)石青糝之
(6)髯(7)天启壬戌(8)篆章
2.解释加粗词。
(1)罔不:(2)尝贻余核舟一:(3)绝类弥勒:(4)诎右臂支船:
(5)篆章:(6)视端容寂:(7)曾不盈寸:(8)桃核修狭者:
3.《核舟记》选自________朝人________编辑的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人________。
4.核舟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课文在介绍核舟时先用________一词(原文中词)总
括,结尾再用________一句话相照应,高度评价了王叔远高超的技艺。
5.根据文中表数量的形式,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古汉语表数量的用法。
二、阅读课文1~3节,回答问题
(1)下面句中加粗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中峨冠而多髯(xú)者为东坡
b.苏黄共阅一手卷(juǎn)c.石青糁之(sǎn)d.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2)下面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高可(大约)二黍许 b.矫(举)首昂视c.两膝相比(比较)d清风徐(缓缓地)来
(3)在这段中找出一个通假字并解释:________同________解释________
(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为”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b.士卒多为用者c.为人五,为窗八d.中轩敞者为舱
(5)第三段文字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后介绍黄庭坚、佛印?从这三段文字中各找一点理
由。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段细致描写鲁直“如有所语话”,佛印“神情与苏、黄不属”,“珠可历历数也”是
为了说明什么?试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三、阅读“船头坐三人,??若听茶声然。”回答
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中峨冠(高高的帽子)b、绝类弥勒(同类)c、矫首昂视(抬)d、右手攀右趾(扳)
2、上文中与“钩画了了”中“了了”的含义相同的一个词语是
3、上文对人物的描写用了外貌、等方法。这样细致的描写的作用是
4、从上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用了说明顺序。
5、将下列子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居右者椎鬐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坚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同步练习题二
1.文学常识及文体知识填空。
①《核舟记》的作者,字子敬,嘉善人。朝末年散文作家。著有《茅檐集》。
②《核舟记》选自代张潮编辑的《》这是一部小说集。“表彰轶事,传布奇
文”是编辑本书的意思。
③《核舟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出现得比较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记事,可以
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在写法上可以以为主而兼有议
论、抒情成分。因为课文删去了原文的绝大部分,所以现在看来,他跟我们常见的倒
很相似了。
2.给下面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①尝贻余核舟一()②石青糁之()③罔不因势象形()④各隐卷底衣摺
中(⑤中峨冠而多髯者()⑥佛印绝类弥勒()⑦诎右臂支船()⑧而竖其左膝()⑨矫首昂视()⑩又用篆章一()11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12 高可二黍许()13 八分有奇()()14 钩画了了()15 中峨冠而多髯者()16 箬篷覆之()
3.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①为字共三十有四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③左手倚一衡木④虞山王毅叔远甫刻⑤约八分有奇⑥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解释加下划线字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含义。
(1)奇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②长约八分有奇()
(2)名 ①对联、题名并篆文() 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3)绝 ①佛印绝类弥勒()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曰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②初,权谓吕蒙曰()
(5)端 ①其人视端容寂()②东坡右手执卷端()
(6)为 ①为宫室、器皿、人物() ②中轩敞者为舱()
(7)具 ①各具情态()②一一为具言所闻()
同步练习题三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有奇巧人()2.罔不因势象形()()()
3.尝贻余核舟一()()()4.盖大苏泛赤壁云()
5.高可二黍许()()()6.启窗而观()
7.箬篷覆之()()()8.雕栏相望焉()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10.石青糁之()()
11.中峨冠而多髯者()()()12.如有所语()
13.其两膝相比者()()14.佛印绝类弥勒()
15.矫首昂视()16.神情与苏、黄不属()
17.珠可历历数也()18.居右者椎髻仰面()
19.其人视端容寂()()20.若听茶声然()
21.其船背稍夷()22.钩画了了,其色墨()()
23.长曾不盈寸()()2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诎右臂支船()
3.虞山王毅叔远甫刻()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5.左倚一衡木()
三、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
①木:能以径寸之木()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以至鸟兽、木石()文曰“初平山人”()
③奇:明有奇巧人()④有:明有奇巧人()
长约八分有奇()长约八分有奇()
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启窗而观()
为人五;为窗八()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⑦可:高可二黍许()⑧云:盖大苏泛赤壁云()
珠可历历数也()此中人语云()
四、按要求填空
1.《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_________。“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中的句子。
2.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3.“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
4.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一个动作和“”的神态看出来。
5.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的性格特点。
6.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
7.从第四段对右边舟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的神态,而左边舟子的神态则显得。
8.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
9.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10.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五、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6.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7.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9.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六、回答下列问题
1.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2.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文中哪句话赞叹了雕刻技艺的高超?
3.“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
4.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5.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
6.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
同步练习题四
一、回答问题1.文章依次说明了船的哪些部分?
2.请找出文章第2—4段的中心句,这几段都是什么结构?
3.请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雕刻者技艺高超的诗句。
4.找出概括核舟主题的句子和点出全文中心的句子。
5.写苏东坡外形特征的句子是:
6.写佛印外貌神情的句子是: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这段文字具体介绍“核舟”的形状、构造等情况。请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这段文字介绍的内容。(不超过12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的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
a.列数字b.打比方c.作比较d.分类别
3.第2至3句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中描写核舟上交代舟上人游览的地点以及周围景物、环境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
《核舟记》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同步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l.①wǎng②yí③ru?④jī⑤sǎn⑥rán⑦rén xū⑧zhuàn
2.①无不②曾经③极④同“屈”,弯曲⑤篆字图章⑥神色⑦还⑧长而窄
3.清张潮《虞初新志》明魏学洢
4.大苏泛赤壁奇巧技亦灵怪
5.古汉语中无专门的量词,常用数词加名词表示数量。
二、(1)c(2)c(3)诎屈弯曲(4)d(5)a.主题是大苏泛赤壁b.窗上刻的是东坡的文句c.三人位置东坡居中(6)说明雕刻技艺娴熟高超。
三、1、乃2、历历3、动作,神态,突出雕刻者的精湛技艺4、空间(方位)
5、①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发鬐,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②(佛印)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球靠在左膝上。
同步练习题二参考答案(略)
同步练习题三参考答案
一、mǐnwǎngyíy?ujīshǔru?sǎnguānránzhéqūjízhuījìrénxūyúzhuàn
二、1.奇妙精巧 2.无不顺着雕刻 3.曾经赠我 4.句首表示推测语气5.大约黄米上下 6.打开 7.用箬竹叶做的船篷盖代词船舱 8.正对着 9.缓缓地起 10.用石青涂抹 11.高帽子胡须 12.说话 13.他们的靠近 14.极像 15.举 16.不相类似 17.分明可数的样子18.椎形发髻 19.视线神色 20.好象??的样子 21.平 22.清楚明白黑 23.竟然满 24.长而窄
三、1.通邀 邀请2.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3.通屈 弯曲4.通横5.通父男子的美称6.通拣 挑选7.通举推举选拔8.通鳏 老而无妻的人9.通层10.通花
四、①木头树木②叫是③奇异零数④动词表示存在通又⑤雕刻 是有⑥表示并列表示修饰表示转折⑦大约可以⑧句尾语气词说
五、1.《虞初新志》魏学咿 子敬 明末2.苏轼《后赤壁赋》《赤壁赋》3.宋 鲁直4. 盖大苏泛赤壁云5.灵活精致6.“左手扶鲁直背”“右手指卷,如有所语”7.豁达开朗8.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9.轻松悠闲专注悠闲10.列数字 作比较 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11.嘻,技亦灵怪矣哉12.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六、略
七、1.①用料体积小 ②所刻事物繁多 ③刻物情态毕备
2. 雕刻者技艺的高超“嘻,技亦灵怪矣哉”
3. 写出了介绍的顺序:由舟外到舟内再由舟内到舟外,引导读者仔细观看,并由此引出窗上的文字。
4. 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地描述官们,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
5.因为这样写符合核舟的主题,苏东坡是“泛舟”的主角。
6. “共阅一手卷。?如有所语。”
7. 因为中间船舱的位置和对联的颜色非常醒目,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舟的背景和主题。先写船舱,不仅可以增强浓厚的艺术情趣,而且也极其自然的引出下文中船头三人的情态的描述
同步练习题四参考答案
一、1. 船舱、船头、船尾、船背
2. 各段的第一句,总分
3. 珠可历历数也(细弱蚊足,勾画了了)
4. 大苏泛赤壁。嘻!技艺灵怪矣哉。
5. 峨冠而多髯。
6. 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二、1.舟长、高、舱、窗、雕栏、窗上的刻字2.a、c3.从中间到旁边。4.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正在阅读:
核舟记教案(精选多篇)09-26
《太阳》教学案例评析_彭慧琴05-19
瑞安市教育局05-21
三江并流地区的区域发展与贫困问题04-24
铝合金的牌号性能11-18
纳米氧化锆-2017.12.2110-19
财务会计天津大学作业答案03-10
- 信息技术《多变的刷子工具》教学设计
- 三年级下册Unit2 This is my pencil lesson 11说课稿
- 二年级音乐课《动物说话》教学设计
- 新起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Unit 1
- 《生活中的规则》教学设计
- 美术《茂密的花》优秀课例
-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课时)
- 我不自卑——《人与自我》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 Unit 4 Then and now B Let’s learn
- (团体辅导方案)​遇见更好的自己
- 冀教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童心放歌《种太阳》教案
- 《夏洛的网》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
- 三年级下册《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
-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 《三岔口》领读活动设计
- 中班语言活动—绘本阅读《咔嚓》
-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 在 “自主互助”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叶》教学案例
-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 冀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7.3平行线》》教学设计(精品)
- 教案
-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