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慈利一中2011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11 15:1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慈利一中2010 — 2011学年上学期高三第四次月考

历 史 试 卷

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的社会政治型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向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下列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向

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2.《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 等级制度的森严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 皇权的独尊 D.文化专制的扩展

3.在晚清像李鸿章、袁世凯那样的重臣均非科举出身,另一方面像张謇这样中了状元也不做官,而是经商办实业。这反映了 A.读书人放弃科举考试

B.清朝从根本上改变了用官制度 C.清朝废除了科举制度

D.科举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不能培养实用人才

4.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 郡县制 B. 宗法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5.读下面的三幅图,其变化最能反映出( )

A. 中央机构精减取得较大成就 B.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C. 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 D. 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皇权不断强化

6.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依据这一定义,下列属于研究秦朝历史的“原始史料”是

A.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B. 秦简的记载 C.《史记·秦始皇本纪》 D.王国维的《秦郡考》

7.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中唐“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些现象说明

A.秦朝官僚制度削弱了中央集权 B.西汉郡国并行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C.唐朝三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8.“周恩来、乔冠华等人不仅亲自与美国重庆战时新闻处费正清处长建立了朋友关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系,而且还介绍了中共地下党员参加到美国的新闻机构中去开展工作,使战时新闻处成了中共与美方联系的一个成功的通道。”这一现象发生于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中苏关系破裂之后 D.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

9.近代上海开埠以后,城市急剧扩大、人口迅速膨胀,形成了清朝县衙、外国租界、青红帮会“三分天下”的格局,但是同样开埠的广州却没有此类现象。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列强完全控制上海 B.清政府放弃了上海的行政权 C.太平天国占领上海

D.上海原有的地方机构级别过低,无法承当城市发展的职能

10.“福”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原意为:“人人有田做,人人有衣穿。”有田就有保障,有保障就是福。下列政策或措施中,充分满足了农民土地要求的是

A.井田制度 B.《天朝田亩制度》

C.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D.中共井冈山时期的土地政策

11.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 的表现,理解错误的是 A.根据国情,提出反帝反封的奋斗目标 B.走“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

C.形成了独立自主解决本国革命实际问题的领导核心 D.根据国内社会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12.1948年辽沈战役中的长春围城,封锁围困半年之久,饿死30万平民,全歼曾在台儿庄浴血抗日的滇军六十军、印缅抗战而蜚声海外的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辽沈战役歼灭了国民党的全部主力 B.长春围城是残酷和不幸 C.长春围城反映国军素质低不战而降 D.辽沈战役死伤均为平民 13.以下是中共一大到七大党员人数统计表,该表直接反映出 代表大会 时间 党员人数 一大 1921 50多 二大 1922 195 三大 1923 420 四大 1925 994 五大 1927 5.7万 六大 1928 4万多 七大 1945 121万 A.中国民主革命艰难发展的历程 B.中国人民反封建求民主的斗争历程 C.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D.中国共产党曲折发展的历史

14.长期以来日本人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中国是不讲卫生的、主权高于人权的、允许使用危险农药的、说假话的、绝不妥协的;同样地,中国人也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日本是虚伪的、不反省历史的、右翼的、拒绝道歉的。有色眼镜干扰了两国关系。”此话不能反映

A.中日两国彼此之间的认知存在误差 B.客观认知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很重要

C.中日两国大规模政治运动扭曲了彼此间的认知 D.中日两国不能相互客观认知是长期以来形成的

15.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对此有人说:尼克松改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以下关于对当时世界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多极化格局出现 B.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C.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 D.中苏关系缓和

16.新中国初期掀起一股留学热潮。以下对这一时期留学潮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以欧美国家作为热门留学国 B.体现“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主要是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D.最吸引学子们的是科技与工业成就

17.中国有句俗语,叫做“远亲不如近邻”。下列各项,能突出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建树与这一俗语反映的意思相近的是

A.发起组建东盟 B.参与创建亚太经合组织 C.参与创建联合国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18.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要求 B.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C.中国需要美国支持以对抗苏联 D.中美关系正常化推进台湾问题解决 19.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佣一位舵手、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此语表明他

A.赞美雅典人的集体荣誉感 B.坚持轮番而治的原则 C.主张人尽其才的用人标准 D.反对直接民主的形式 20.分析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表,指出出现表中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类别 项数 数学 22 天文历法 气象 25 地学 25 化学 9 农学 25 机械 7 水利 7 轻工 8 兵器 8 A. 数学、天文学、地学和农学发达 B. 历代统治者普遍重视科技 C. 古代中国以农业经济为主体 D.古代中国战乱较少.

21.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此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人民主权 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 D.三权分立

22.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广东顺德流行的一首《竹枝词》写到:“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这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生活 B.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C.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 D.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3.“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的统计能够说明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时期 80年代 90年代 所送的嫁妆 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 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 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具、VCD机、 彩电、冰箱、摩托车 ①保留了传统特色 ②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③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④新时期工业化进程加快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4.关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生存的状况,从下表中可以读取的正确信息是 1912-194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生产指数 (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民国初年 一战后 国民政府前期 抗战期间 两党内战 ①民国时期民族工业一直呈下降趋势 ②其中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社会巨变 ③战争对民族工业造成极大影响 ④民族工业的发展具有曲折性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5.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说明了 A.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B.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西方文明比伊斯兰文明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D.自然条件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决定性因素

1912-1920 1921-1922 1927-1936 1937-1945 1946-1949 13.4% -4.59% 8.7% -2.45% -0.68%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慈利一中2010 — 2011学年上学期高三第四次月考

历 史 答 卷

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14 2 15 3 16 4 17 5 18 6 19 7 20 8 21 9 22 10 23 11 24 12 25 13 得分 二、非选择题(26、27题各16分,28题18分,共50分) 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制度须不断生长,又定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制度绝非凭空从某一种理论而产生,而系从现实中产生者。……今天我们却把历史切断,一概想模仿外国制度,明明知道这一制度与现实不配合,却想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而美其名曰革命。其实革命的本质,应该是推翻制度来迁就现实的,绝非是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秦朝、元朝针对现实环境的变化设置了怎样的相关制度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一概想模仿外国制度”失败的原因。(6分)

(3)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根据现实环境的变化为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8k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