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论文 当代大学生素质调查报告

更新时间:2024-06-13 04: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概论论文

—长安大学在校本科生科学素养调查问卷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2011240204

组长:周慧霖 201124020409

组员:江增战201124020426(论文撰写) 李琦 201124020425(PPT制作)

王旭睿 201124020410(现场答辩) 郑维佳 201124020403(图表分析) 周琛 201124020408(数据统计)

王鹏辉 201124020427张恺谈201124020433(拍照) 许国财 201124020415吴霞 201124020405(数据处理) 姚熠 201124020428牛铭201124020432(资料查阅) 日期:2012年11月16日

[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其科学素养关系着国家发展,决定了科技发

展的后劲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本次调查以长安大学二年级学生为主体,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为本校未来的教育发展方向做出合理建议,为本校大学生未来的学习提出新的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 科学素质 科学教育 调查背景及目的:

公民科学素质教育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 ,决定着科技发展的后劲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科学素质是个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个体从事科学技术活动的内在品质与潜在能力。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有必要对学生科学素质的现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我们选取大学新生作为调研对象 ,既可了解他们在中学时的科学素养情况 ,又为在大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依据。本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长安大学大学学生的一般科学素养及他们对于科学技术的态度 ,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对策 ,因材施教 ,进一步搞好科学素质教育。

注:本次调查对象为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1级本科生,样本总数125人,其中男生

100人,女生25人。

调查结果分析:

1. 大学生获取时事新闻的来源渠道及使用频度:统计结果表明,有30.90%的同学是通过互

联网来获取时事新闻;有20.7%的同学通过与人交谈来了解时事新闻;有16.03%的同学通过看电视的方法来获取信息;有12.54%的同学通过看报纸杂志来了解时事新闻;其他的同学分别从图书、科学期刊、广播等方法了解时事新闻;可以看到新兴的传媒方式更受大学生的青睐,而传统的纸质传媒正在逐渐衰退。从各种传媒的使用频率上也可以验证这一点,80%的同学每天都会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的索取,其他方式大多是每隔3~5图表标题天才会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信息的索取,大家可以适当增加纸质传媒的使用。 5.54%了解途径 了解人数 所占百分比(%) 1.报纸杂志 2.图书 3.广播 4.电视 5.科学期刊 6.互联网 7.与人交谈 8.其他

43 19 21 55 9 106 71 19 12.54% 5.54% 6.12% 16.03% 2.62% 30.90% 20.70% 5.54% 12.54%5.54 .70.030.90%2.62%1.报纸杂志2.图书3.广播4.电视6.12%5.科学期刊6.互联网7.与人交谈8.其他 表1-大学生了解时事新闻的途径分析表

2. 大学生参加科技类活动现状:统计结果表明,只有23.61%的同学在过去一年里参加过科

技类活动;49.63%的同学只是听说过却没有实际参与;有27%左右的同学没有听说过此

类活动,更谈不上参与了!在各类科技类活动中同学们知情度和参与度最高的是科技类讲座,占到75%左右,对于其他的科技活动都只是听说过。这反映了大学生对于科技类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和参与度还不够高,大部分科技活动都是在学校的组织下参与的,针对这个情况,建议学校应当多组织同学参加科技类活动,在活动形式上要更加丰富,不能仅限于做科普讲座,多做一些实际动手类的科技活动,要增加此类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感。

科技周 科普车 科技咨询 科技培训 科普讲座 百分比 参加过 没参加过但听过 13 7 18 18 71 23.61% 62 54 58 64 29 49.63% 19 28 26 11 3 16.17% 13 14 12 13 5 10.59% 没听说过 4不知道

表2-大学生参加科技类活动现状分析表

3. 大学生常去的公共科技场所:统计表明,大部分同学经常光顾的是图书阅览室和公共图书

馆,说明大部分人从本质上讲还是喜欢学习的,但是由于经济、交通、时间、信息来源等方面的影响,去其他科技类场馆的相对较少,科技类场馆去过一两次的居多,三次以上的就相对较少,原因是对于科技同学们有一定程度的热爱,但是,场馆中的内容相对比较固定,所传授的知识比较有限,同时有些场馆中的内容流于文字,很难有直观的感受,很难吸引人经常去。针对这个现象,学校可以积极组织一些此类活动,各个班级也可以以此为主题,举办一些相关的团日活动或者社团活动。既丰富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也可以提高大家的科学素养。 场所 动物园,水族馆,植物园 科技馆等科技类场馆 自然博物馆 公共图书馆 美术馆或展览馆 科普画廊或宣传栏 图书阅览室 科技示范点或活动中心

表3-大学生常去的公共科技场所统计表

4.大学生感兴趣的信息:根据统计可知,大学生对各类信息的感兴趣度相差不大,反映了大学生们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较强的求知欲望,其中科技新发现及其应用、体育与娱乐比较有吸引力,这和青年人的年龄特征是吻合的,新奇与激情更让青年人沉迷。相比较,一些民生与

1、2次 百分比 45 48 36 59 37 44 36 59 12.36% 13.19% 9.89% 16.21% 10.16% 12.09% 9.89% 16.21% 3次以上 8 5 4 40 3 6 54 2 百分比 6.56% 4.10% 3.28% 32.79% 2.46% 4.92% 44.26% 1.64% 环境、农业和文化信息关注的人较少,大学生应当加强国家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更多的关注一些民生、防灾减灾、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联系起来才能在以后走进社会,建设国家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很感兴趣 一般 不感兴趣 不知道

68 39 0 0 科学新发现 48 2 0 新技术的应用 62 40 44 16 2 医学新进展 34 59 13 0 国际与外交政 策 38 56 10 0 军事与国防 24 43 15 0 文化与科技交 流

55 14 3 国家经济发展 35

27 43 24 4 农业发展

54 28 14 2 空间探索

29 56 16 1 环境污染与治

49 43 17 0 健康与卫生保

66 37 7 0 体育与娱乐

20 60 14 2 防灾与减灾

100?`%不知道不感兴趣一般很感兴趣40 %0% 表4-大学生感兴趣的信息统计分析表

5.大学生科学常识测试:在这个部分,我们共设置了22个常见的问题,涉及物理、生物、地理、计算机等学科,通过统计分析可知,有90%以上的同学对这些常见问题的回答都是正确的,但是在专业领域性强的一些问题上,由于和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出现错误率较高。大家在日后的学习中还应加强深度和广度,争取成为一个“一专多精”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大家适应社会、改造世界的能力。在对“科学研究”一词的本质认识很多同学还存在误区,把科学研究同引进新技术,推广新技术,使用新技术混淆起来。

引进新技术,推广新技术,使用新技术 28.44% 观察,理解,观察,推不知结论 论,实验 道 1.83% 68.81% 0.92%

表5-大学生科学常识测试统计分析

6.大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态度:统计表明,在科学技术发展这一问题上,同学们表现相对来讲较为理智。能够正确的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社会生产力的积极作用,也能够看到科技发展带来的局限性和弊病,如拉大人际交往的距离,并不能单一的依靠科技来增强国力等。同学们对于科技发展的前景一致看好,也都愿意国家政府在科研上给予投资和支持。体现了大学生良好的科技发展观和持续发展理念。有利于同学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勇攀科技高峰。

7.大学生对职业及职业声望的看法:从统计结果来看,声望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科学家、艺术家、记者、企业家。而希望后代从事的职业前几位的是:工程师、政府官员、科学家。从这方面看,大学生的价值观是正常的,但是在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风行的当今社会,人们对权力和金钱的向往似乎超过了价值观的力量。大学生应当坚决的奉行价值观,做到知行合一。 职业 认为好的人数 百分比 让后代从事 百分比 法官 33 教师 28 企业家 政府官员 37 9.66% 56 13 3.39% 42 14.74% 运动员 科学家 记者 27 7.05% 3 1.05% 47 37 工程师 艺术家 14 3.66% 48 39 10.18% 23 8.07% 律师 36 9.40% 9 3.16% 其他() 5 1.31% 2 0.70% 8.62% 7.31% 16 12 12.27% 9.66% 41 7 5.61% 4.21% 19.65% 14.39% 2.46% 16.84% 百分比让后代从事百分比认为好的人数0 @`?0%法官教师企业家政府官员运动员科学家运动员记者工程师艺术家律师其他()

表6-大学生对职业及职业声望的看法

8.大学生可接受新科技的宣传方式:统计表明,4,67%的人听信政府及权威人员论证这种人对新技术产生的效果相对比较谨慎;18.67%的人亲自查资料说明这类人的实践性、自主性比

较强,对新技术产生的效果更为谨慎;21.33%的人比较相信别人所说,比较谨慎,但不免有些随大流的嫌疑;15.11%的人先自己试试,对于新技术的应用个人觉得不够谨慎

0.89%的人相对比较刻板,不愿接受新技术,容易被时代所淘汰;绝大多数人愿意并且较为谨慎的接受新技术。

1.政府提2、广告3、省钱能4、看别5、亲自6、自己7、无论倡或国家宣传 赚钱 人用的查资料先试试谁推荐权威部门效果,如或咨询再做决都不接认证 果大多专家,确定 受 数都说认对环好,我也境和人接受 体无害 34.67% 0.00% 8.00% 21.33% 18.67% 15.11% 1.33%

334783、省钱能赚钱4204、看别人用的效果,如果大多数都说好,我也接受5、亲自查资料或咨询专家,确认对环境和人体无害6、自己先试试再做决定7、无论谁推荐都不接受1.政府提倡或国家权威部门认证2、广告宣传1848 表7-大学生可接受新科技的宣传方式统计分析

9.大学生对于自然和科技发展关系的认识:在科学技术对自然影响这个问题,同学们都有着客观、清楚的认识。对如何对待大自然这一问题,大家也都能够理智的面对。

10.大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调查显示,我校大学生家庭情况以中等居多,51%的同学处于中等水平,26%的同学处于中等偏下。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状,全面解决温饱,逐渐进入小康的经济建设实况。当然,不排除有同学低调做人的因素。这样的经济条件与大家参观科0%技类场所、参与科技类活动的情况相符合。 4% 1.低水平低水平 中等偏中等水平 中等偏高水平 2.中等偏下水平下水平 上水平 3.中等水平4.中等偏上水平51.30% 26.32% 50.88% 3.51% 0.00% 5.高水平26% 表8-大学生家庭情况调查统计分析 调查总结:

1. 当前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大多数的学生对当代科学事件了解程度

相当高;对科学技术具有比较广泛的兴趣,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多数的学生经常利用图书馆来获取科学知识。虽然图书馆是大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最主要方式,但是因特网、电视等现代媒体手段对学生学习科技知识的影响日益加深,学生获取科技信息趋向多元化。

3. 80%以上的学生对科技发展持积极肯定的态度,能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双刃剑作用,具备良好的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和科技强国的信念等。

问题分析:

1. 大学生科学素养受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和配置不均衡,导致了学生“择校”的激烈竞争;高等教育资源不足和配置不均衡,导致了更激烈的高考竞争,在高考的竞争中又分化出一本和二本的竞争。使得中小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们为了能够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几乎牺牲了一切与考试无关的活动,全力以赴为考试做准备,学校单方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上了大学之后,专业知识又成为学生们的主攻方向。教育体制上的“一脉相承”最终带来两大弊端:①中小学不重视科学素养教育的风气在大学中延续;②学生长期保持着应对考试的“惯性”,即便到了学习环境相对轻松的大学却仍然沿袭过去在中学时形成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为考试而学,对于科学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 大学课程设置过于强调学科专业化:大学实行文理分科,造成了文、理科学生之间分界明显,不少文科生、艺术类学生因为高考不考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而在高中二年级放弃了对这些科目的学习,因而缺乏基础性、常识性的科学概念和原理的知识;而由于同样的原因,理科大学生缺乏人文学科知识,当前的大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

3. 学校的科学素养教育氛围不够浓郁:调查发现,教学方面存在着重科学知识传授、轻科学方法训练的倾向,课堂讲授侧重于讲解科学原理、概念,较少采用探究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学生参加的科技活动方面,虽然学校每年都有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等科技活动,但是由于没有把学生的参与和学生的过程体验放在首位,制定的预期成果标准过高,把国家级、省级的比赛名次看得过重,真正参加的学生却不多,组织科技活动预期效果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在社团活动方面组织有唱歌比赛、演讲比赛、“三笔字”比赛等文体活动,然而与科技知识有关的比赛活动却不多。学校的学生社团数量不少,但与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的科学类社团却很少。没有营造出浓郁的科学素养教育环境与氛围。

建议与看法:

1. 改革课程设置,选好用好教材:调查问卷显示,学生的文理知识并不均衡,所以必须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加强基础课,加强实践课。具体措施是:①就理科专业而言,应该考虑提高理科教学内容的社会针对性,拓宽教学内容。②对于文科专业,可以开设一些科学类选修课程,以培养文科学生的科学素养。③开设一些跨学科文理渗透的综合课程供学生学习。④邀请校内外各个行业的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系列人文讲座、科普讲座等。通过文理渗透,让文科学生尽可能掌握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方式,让理科的学生尽可能接受人文学科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既具有本专业的深厚知识,又具有广博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2.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在教学方法上变传授知识为

提高学生的能力,在导学上下功夫,教会学生思维方法,突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创新科学教育教学手段,积极实践启发式、发现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努力尝试将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探究发现法引入课堂,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将他们目前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与从多种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联系起来,认识各种科学知识间的关系;引导他们将所获得的科学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情景中。

3. 改革完善高校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和评价方法:要充分发挥高校考试制度对高校教育

实践活动的导向作用,通过对考试内容、考试方式和方法的改革,切实将大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工作落到实处。一是要改革高校传统的考试内容,有意识地将能体现对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技能考查的内容渗透到学科知识的考查中去。二是要改革传统的考试考核方式,不仅要在书面考核题型的设置上体现出对大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而且要在传统的书面考查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进一步丰富考核形式,采取任务设计、模拟问题情境、对话等多样化的形式,从不同侧面开展对大学生素养的考查与评价。通过全方位的考核评价,将对高校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起到一种合理的引导、激励作用。

4. 营造良好的科学素养教育环境:大学教育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学创立的

教育环境。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一个浓厚的科学氛围,在校园文化中,强化科学导向,创造新的载体,采用多种形式全方位地广泛宣传科学。创立良好的科技教育环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情绪,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参考材料:

1.《调研的一般方法与思路》 2.科学网:http://sciencenet.cn 3.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87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