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法文言实词推断

更新时间:2024-02-28 15: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言实词推断九法 关键点拨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考试大纲》保留内容。我们要注意两点隐含信息: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关键是理解教材中150个左右的实词;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的条件。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态,又是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的复习备考中,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然而,文言文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不是仅仅靠积累就能解决问题的了,还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巧至关重要。下面结合近几年高考相关试题具体阐述一些推断的方法一、因文定义法(语境推断法)因文定义也叫语境推断法,即根据上下文意来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如2004年春季高考北京、安徽卷五十蹑,先生患其丧功费日”可知,此处显然脱离了语境,是错误的。再如2003年春季高考安徽、内蒙古卷第诋毁。”,此处的“慢”,是否作B项“乃皆易十二蹑“易11”解呢?上文讲

”,根据上文“改变”,而题干中将其解为C项:“以中益怒,曰:“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

“理解含义”“交换”,?丞慢我。?慢,

”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

“旧绫机五十综者”应为

题“诋毁詈。捕之不获,怒,尽絷(拘禁,笔者注)其乡邻”,吴履到任后,察之冤情,在未通知周以中的情况下,“立释之”,在周以中看来,是对自己的“大不敬”,是傲慢之举,这样分析后可知,此处的“慢”显然应该解为“傲慢,不敬”,而非“诋毁”。2004年高考江苏卷第11题B项“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题干解作“强迫”显然也是望文生义,由上文不难推断应为“强行改变(他的主张)”。天津卷第11题C项“一日一夜与虏相及”,题干解为“达到”,据原文“遂上马,令军中:?后出者斩。?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又如1993年六省一市高考试题第13题,要求选择文末义,四个选项子,他生前曾购置有对“辄货市粟麦入”C.买入、卖出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必独飨白粲。何子平卖掉月俸所得之白米,买进粟麦。故答案应选D项加点词““郡界大水”,我们就会发现它在文中的含义是1999年全国试题第14题A项中象出是指“租息收入门统,资产巨富,前后的“富”和所以,我们在备考时,上下文语境的能力。这是我们平时训练的重点。二、联想迁移法(融会贯通法)多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追赶”意。

?为“咨询”、“探望”、“寻求”、“访问”,联系上文内容李衡临终告诉儿“千头木奴”,只有“寻求”一义合适。”一句中“货”、“市”词义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D.卖出,买入。根据原文中“人或问曰:”若脱离原文,我们就会误解为“断绝饮食表示抗议“没有吃的了“出息”指“租息收入”,对此,只能到上下文中去查找索解,原文在郡多有出息”提供了一点索解的信息,债”字把“息”的确切所指昭示得清清楚楚。千万不要忽视考纲中“在文中”

“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

“子访得之”中的1994年全国卷中第A.都是“卖出?所剩无几,何足为烦??”从这些语句中可推断:应是D。1999年全国试题第11题”。联系上文内容”,与现代汉语截然不同。非“发展前途”。凭空是很难想“道人道研为济州沙再到下句“研虽为债数来

它要求我们具备联系字的词题:“买?”,可知,此处应为“访”13”B.都是绝食”,“这一限制,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充分调动大脑中的储存信息,进行灵活迁移,力求融会贯通。 从2004年高考题的许多考点来看都源于教材。譬如广西卷:“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敏:敏感”(初中课文《论语八则》中有“敏而好学”句)。广东卷:君子固有诬人也。固:原来。

再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第11题C项:“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中学教材中出现过的“遇”的义项有:相遇(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固百世之遇也)、接触(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如因而善遇之),语文读本中有上下文语境,不难发现此处又如1998年全国试题文言文的第在文中的正确含义。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是能够准确把握句中词义。联系《陈涉世家》中相等”,这一义项也符合当前的句意。乃自强步”里的“殊”,我们可推断读的第4小题A项:“食毕,复随旅进道是否正确,难点在“随旅进道思相同,即指旅客,解题时,如果想到2001年全国试题文言文阅读的第1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之不拔者二耳。 B、齐人未附。 附:归附。C、使老弱女子乘城。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遇人恭谨“遇”应该解作4题:指出“等死,死国可乎根据“殊”义为—”,其中“旅”“商旅不行

、际遇(斯、对待(不·季布传》),也作“对待”解,根据“优待”。

”和“帝殊有难色”两句“等”和“殊”这两个实词的等”,我们便可想到等义为“相同、中的“今者老臣殊不欲食,”。2000年全国试题文言文阅”推断这句翻译“商旅不行”的“旅”意 、待遇(盖追先帝之殊遇)”(《汉书“对待”,而不是“其罪当与童贯等”里的“《触龙说赵太后》“十分、非常吃完饭后,跟随旅伴上路。字与《岳阳楼记》中的”就不难推断A项是正确的了。拔:被攻取。乘:巡视。【解析】选C。A 项,“拔”解释为攻取义无误,例《信陵君窃符救赵》中有“拔二十城”,其中的“拔”即为“攻取”之义。B项,“附”解释为“归附”,可参考《赤壁之战》中“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C项,“乘”正确解释应为“登上”,例如《涉江》中“乘鄂渚而反顾兮”中的“乘”即此义。D项,“北”解释为“败逃者”无误,参见《过秦论》中“追亡逐败,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三、成语印证法

所谓成语印证法就是借助成语来推断实词词义。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时间的流逝而改变。因此,许多成语为我们推断实词词义提供了方便。我们可以借助常见成语的语素和文言句法来推求古汉语实词词义。如2004年上海卷语“正襟危坐”,则可轻松理解再如2004年高考辽宁卷第呢?据上文“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戎”,可知此处“投又如2003年春季高考北京卷第窜”“狼奔豕突”,都作与现代汉语中的1995年全国卷高考题第“以身殉职”中的“四、语法推断法

古汉语有其特殊的句法结构,任何一个实词与其前后的词构成特定的语法关系,因此考生也可从句法结构分析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一个词语的词性,进而推求该词词义。“长期以来习用的题中的“正“11”应为“扔掉,舍弃“逃跑、逃亡”显然不同。13题中”的含义来帮助推断。(划分句子成分或看搭配)”这一定语,说明了成语的含义和结构未因

,便可借成语推求词义。“管仲正衿再拜曰”,联系成”,因为“襟”“衿”相类也。

A项“韩轨遂投城遁走”,句中“投”是否作“投奔”解”,再联想到成语“投笔从”。

7题D项:晏子见疑于景公,出奔。成语有“东奔西”讲,根据上文语境,此处的“奔”也应作“逃亡”解,

“以身徇国,继之以死”中的“徇”的含义,也可以联想 入手“破题”。借助句子结构的

19”正衿题“奔走殉如2004年北京卷7题中的“若”和“因”。“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留养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考“若”字,常考的点就是“若”做副词“假如”和做代词“你”。“若一人有疾”这一分句中,已经有了句子主干“一人有疾”,因此可以断定,“若”不可能充当实词,而“若入前为寿”句中的“若”却有充当主语的可能,由此可以大致区分开来。考“因”字,常考做连词和介词的情况。从两“因”字后面所接成分动词“留养”和名词“宾客”,不难看出,前者多是连词,后者多为介词,由此可以大致区分开来。之。”划分“其子和之”由此,可以断定,“和形容词。2004年湖北卷第是否正确呢?根据语法知识可知显然是错误的,“空闲”是形容词,根据上下文语境可知应该解作攻”(《战国策·燕策二》再如2002年春季高考全国卷第来看,“辞疾”即“辞以疾有病为借口推辞不接受孙权的赏官京卷第17题,要求翻译“多”的解释,从句法来看,能由“多”担当,可见“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此代入本句中刚好相符,因此全句意为: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不少考生将其译成又如1993年全国卷中判断句,“谊”在句中作宾语,由此可断,其应是名词,根据题中的选择项,应选2004年湖南卷“其子“和睦”,因为这儿需要一个动词,而11题C项,“昌期少年,不闲吏事

12题D项:(孙)登辞疾不受(急速),是“以疾辞”的倒装,全句犹言”,题干中解释为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之贤”是一个名词性的偏正短语,整个句子的谓语只只能是动词,联想到学过的”(《五蠹》“天下像管仲这样贤明的人不多”中“谊”的含义判断。通过语法分析可知,这是个11题中的“和”。“鸣鹤在阴,其子和”为主语,“和”为谓语,”题干中将其解作这里的“闲”在句中应为谓语动词,“熟习”,古语有“闲于兵甲,习于战“登以疾辞而不受“急速”显然不对。”一句,其中关键是对“夫古之让天下者,是去监门之)中的“多”为“”是错误的。“之”为宾语。“和睦”为一“空闲”而。从句法关系”,即“以2002年高考北”,以

“意

的成分,不难发现,”不可能翻译成),可资佐证。”“多”称赞、赞美“此除蝗谊也

义”这一义项。

五、互文对举法(相似结构推断法)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这种特殊的互文对举现象在古汉语中非常普遍。有时同一句中相对应之处的字词也具有这种性质,因此有时用互文对举法可帮助你快速判断。

如2004年浙江卷11题中的“知”,便可参考前文的对举词语“迁”。“迁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迁”后面接官职名后接“事”,便知大意应为均平,嗤其鄙碎。的,那“均平”却是好的,又如2002年高考北京卷第“郑”和“许”同为地名,刚好与现代汉语相反。再如2001年高考全国卷第应,且同义,那么可见原题中的解释是正确的。六、通假代入法(字音推断法或声训推断法)通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现象。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往往会有如2004年湖北卷第为“催促”,否则就讲不通。再此处如不从通假角度考虑就难以理解,这里的境。

“秘书省校书郎“主持政事”“尚”意显然可从后面“尚”当与“7题D项要求判断都作宾语,“之

11题D“亡”与“北”也应同义,

“柳暗花明又一村11题D项“昌宗从旁趣说2003”,便知“迁2004年辽宁卷11“嗤”字推演出来。”意相反。

“去郑而之许为动词“到”,“去”与“亡”为“败逃者”

”之感。

”,这里的“说”通“悦“升迁”之意,同理,“知”“尚”的考查。“时人尚其“嗤”的是“鄙碎”,是不好”中“去”与现代汉语的异同,之”相对,可见应为“离开”,。“追”与“逐”相对“北”也应为“败逃者”,”就是通假字,通“促”,意7题B项:吾说晏子之义。,以此代入,符号上下文语”为”。题对嗤”“项为:齐人追亡逐北(败逃者),那么“趣年春季高考北京卷第”又如2002年春季高考上海卷第21题,要求将“知者创物,能者述焉”译成现代汉语,相当一部分考生得的是零分,究其原因,乃不明此处“知”通“智”,它和后面的“能”相对,根据对举性完全能够判断出来,全句意为:有智慧的人开创一门新的技艺,有才能的人对之加以传承。 七、字形推断法(形训推断法)

字形推断法,又称为形训法,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解释词的本义。汉字是表意性质的,象形、会意、指事及形声等造字法可以帮助我们从字形推求词义。如2004年全国Ⅱ卷字形,有竹头,有匡形,形近字有选项译为“再如1998符为“见”,联系下文推断为八、代入推断法仅适用于选择题。把词义代入原文中去理解,通过比较考查,推断出词义的正确判断。

如:2000年高考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可把各解释代入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和平时的文意和平时的据上下文意和平时的题对“箧”的考查:“觐”的解释:“拜见” 文意贯通,“省亲”类比,推断“自可断来信,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若少屈,冀得一归觐。A正确。B项把B正确。”类比,

”看“箧”

”“觐”为形声字,义 ) A项把“省”释为“探望”,“审”释为“知道”,根据上下D项把“信”释为“使者”,根D正确。C项把“樵”释为

11““筐”,便可推演大概,箧当是与筐相类的竹器,而小箱子”,看来妥当。再代回文句中推敲,便可确定了。年高考题考查对“之义。

解释准确即为正确判断。“当局者迷,旁观者审”类比,推断徐徐更谓之推断“打柴”,关键看是名词还是动词,从“取樵”这一动宾式看,“樵”应是名词“柴”,所以本题选C。

九、借逻辑推求词义

依靠上下文语境脉络和逻辑,以已知信息猜测、推求未知信息,也是一法。 我们以2004年辽宁卷11题中的“投”为例来看:“轨遂投城遁走。”从后文看,“遁走”为“逃跑”之意,按逻辑,“逃跑”当在“投奔”之前,倘若“投”真是“投奔”之意,那么,语序就该是“遁走投城”,显然不合原句。其实,再如2004年高考北京卷第是否正确?据上文“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君。?”一句,考生如知道古代诉讼的双方称为方”,而非“两次”。

就应试而言,还可以注意一些试题规律:历年高考文言文试题内容限于人物传略,其中多有共通处。一些实词在各种选段中反复出现,这便是我们要着重积淀的,如有关官职升贬的:迁、除、谪、擢、转、调、升等;有关拜见的:觐、拜、晋、诣、造、访、谒等。还有常见的文化常识短语,如弃市、坐罪、坐法、黥劓、用事(掌权)、乞骸骨(告老还乡)等等。自己多看几篇,分类归纳,必得捷径。总之,推求词义应充分利用已知信息去猜测、比较。但词义推求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以一定量的文言文背景知识前提。为此,熟悉教材中文言文,打好基础至关重要。 实例预览

例1【2004年高考湖南卷,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题D项“11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升:登上。“投”应该是“放弃”的意思。”,句中“两”命题人解作?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两造”,就可推知此处“两、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

(如实词、虚词、句式、文化常识等

“再次”“双)的积淀为 11讼者多两让而止”应该解做、下车(官员刚到任)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阴:北边。

【运用方法】根据上述方法中的“代入推断法”可初步判断A、C两项的正确,D项的解释符合有关常识,惟有B项的解释有疑问。再根据“词不离句”的语境推断法可知,B项这句话的意思是:鹤在幽深的地方鸣叫,子鹤自然会跟它呼应。句中的“和”是“跟着(鸣)”的意思。本题答案:例2【2002A.专以射为戏,竟死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运用方法】为“统领士兵综复杂的情况教材《孔雀东南飞》D。

例3【2000A. 威自京都省之B. 不审于何得此绢C. 自放驴,取樵炊爨D. 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义的掌握,解答此题不仅要依借助平时对文言实词意义的积累,还可以通过上下文语境的分析来加以理解。11 A项中的“;“曲折”一般有实指和虚指两种用法,实指意为”,C项中的诗句11 省:探望。 B。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将兵:将领和士兵。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意为“一直到死”;“曲折”意为“事情的复杂经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樵:打柴。

信:使者。【运用方法】此题考查对文言单音节实词词A项“省”用的是本义;

B项中的“将兵”是一个动宾短语,意“弯曲”,虚指意为“错”;D项中的“结发”解释正确,”中的“结发”也是此义。本题答案: B项“审”原意为“确切”、“弄明白”,

年高考第题】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竟死”“年高考第题】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审:知道。 此处引申为“知道”;D项“信”指代“送信的人”;文言文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文句结构的对称性,我们可以借助这一点推断文言文实词的意义,如C 项中的“取樵炊爨”,“取”和“炊”都是动词,“爨”是名词,根据对称性原则可推知“樵”也应是名词,所以D项把“樵”解释为“打柴”是错的,故答案是D。 必备链接

你应该知道的文言实词(一)———重点文言实词例释 (依据新颁《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列出的1爱

①故以其爱不若燕后《战国策②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④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⑤向使三国各爱其地⑥百姓皆以王为爱也⑦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2安

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②风雨不动安如山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⑤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⑥敬亭亦无所不安也⑦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⑧沛公安在 《史记·触龙说赵太后》 《柳毅传》 《史记 《书博鸡者事》 《六国论》 怜惜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归园田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孔雀东南飞》 《柳敬亭传》 《史记·陈涉世家》怎么·鸿门宴》 哪里120个实词) 亲爱 疼爱 心爱的

·陈涉世家》 爱护 爱戴 爱惜

舍不得 吝啬 喜爱 爱好 ·季氏将伐颛臾》安定 安稳

安逸 安适 ·曹刿论战》 奉养 抚慰 安抚 安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左传 什么地方

3哀

①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涉江》)悲哀、悲伤 ②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同情 4被bèi

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覆盖

②幸被齿发,何敢负德? 《柳毅传》 加在……之上 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④翡翠珠被⑤妆成每被秋娘妒pī通“披” ①同舍生皆被绮绣②屈原至于江滨,披发行吟泽畔5倍

①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③ 下无倍畔之心,上无诛伐之志④ 右倍山陵,前左水泽6本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②摇其本以观其疏密③王欲行之,则何反其本矣⑤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⑥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入于人欤⑦ 此之谓失其本心 《荆轲刺秦王》 遭受 被子

《琵琶行》 表被动 ,戴朱缨宝饰之帽 《送东阳马生序》 穿 ,披 《屈原列传》 分散,散开 《鸿门宴》 背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治安策》 反背 背叛 《淮阴侯列传》 背后 》 树木的根 《种树郭橐驼传》 树木的干 〈〈齐桓晋文之事〉〉根本 基本 〈〈论积贮疏〉 〈〈伶官传序〉。推原 考察 《孟子 鱼我所欲也》 本来的 原来的

《招魂》

更加 加倍 〉农业 ⑧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孔 东南飞》 本来 原来 7鄙

① 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 边远的村邑

②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左传·曹刿论战》 鄙陋 鄙俗 ③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孔雀东南飞》 轻贱 ④ 孔子鄙其小器 《训俭示康》 鄙薄 轻视 ⑤ 敢竭鄙诚,恭疏短引8兵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②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兵③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④故上兵伐谋 《孙子9病

①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②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③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④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⑤ 君子病无能也,不病人之不知已⑥ 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⑦ 子疾病,子路请祷10拔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②其后秦伐赵,拔石城。③因拔刀斫前奏案。( 《滕王阁序》 自谦之词 兵器 武器

《信陵君窃符救赵》 军队 《扬州慢》 战争·谋攻》 用兵的策略 《扁鹊见蔡桓公》 泛指疾病 《廉颇蔺相如列传》 生病 有病 《揠苗助长》 疲劳 困苦 《训俭示康》弊病 毛病 《论语卫灵公》 担忧 《答卫中立论师道书》 羞辱 伤害 《论语·述而》 重病 病重 (《出师表》)提拔 (《廉颇》)攻下 )拔出

士兵 军事 忧虑 《赤壁》④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姥》)突出 11报

①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促织》)报告

②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荆轲》)报答 ③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信陵君》)报复 12备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②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③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殽之战》13比

①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②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③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④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14察

①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③向察众人之言,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④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⑥ 前太守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⑦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15朝chāo

① 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 《项羽本纪》②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廉颇蔺相如列传》(《岳阳楼》)完备 )预备 )准备 (《赤壁》)等到 (《核舟记》)放在一起 (《褒禅》)比较 (《信陵君》)比拟 观察 ·曹刿论战》 明察

《赤壁之战》 考察 详审 《与妻书》了解 明白 《陈情表》 选拔 《屈原列传》 洁白的样子 拜见 拜访 朝见

《石壕吏》 《左传③ 欲辟土地,朝秦楚 《齐桓晋文之事》 使……朝拜 ④ 使天下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齐桓晋文之事》 朝廷 ⑤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赤壁》 朝代 zhāo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涉江》 早晨 16曾cēng

①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曾经 ②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触龙说赵太后》 竟然 ③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连……都

④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词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信陵君窃符救赵》竟然 怎么 zēng

①是高 曾时为一户者,至曾 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 《治平篇》 与自已隔两代的亲属

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增加 17乘chéng

①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氓》 登 升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坐 ③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石钟山记》 驾

⑤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论》 凭着 趁着 ⑥ 三保见敌势可乘,急挥帜,曰 :“开火!” 利用

⑦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 顺应 顺着 ⑧ 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 冒着 顶着

shèng①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触龙说赵太后》 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殽之战》)四

18诚

① 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真诚 诚实

② 子以我言为不真诚,试入诊太子 《扁鹊列传》 真实性的 ③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实在 确实

④ 楚诚能绝齐,秦原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屈原列传》 果真 如果确实 19除

① 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②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③ 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高祖还乡》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⑤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⑥ 除吾死之外,当无见期⑦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20辞

①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② 皆好辞以赋见称 《屈原列传》③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④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⑤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⑥ 《楚辞》《归去来兮辞》⑦ 单于使卫律召苏武受辞《汉书⑧ 听其狱讼,察其辞 21从cóng

①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信陵群列传》 台阶 清除 去掉 扣除

《元日》 逝去 过去

《五人墓碑记》 清理 除了 除非 拜官 任职 《信陵君窃符救赵》言词 话 文词

《季氏将伐颛臾》 托词 借口 《鸿门宴》 推辞 辞别 告别 离开

苏武传》审讯 审问 ·乡土》 讼词 口供 《廉颇蔺相如列传》跟随 跟从

《出师表》 修治 《祭妹文》 《陈情表》”而必为之辞 《阿房宫赋》 古代的一种广体《周礼

② 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六则》 向 学习

③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齐桓晋文之事》 跟着 接着

④ 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信陵君窃符救赵》 听从 ⑤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狼》 追赶 追随 ⑥ 弟走从军阿姨死 《琵琶行》参加 ⑦ 樊哙从良坐 《鸿门宴》 依傍 挨着 ⑧ 其印为余群从所得⑨ 旦日,客从外来⑩ 从余问古事 zòng

①衡从其亩 《诗经②合从缔交,相与为一22策

①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②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③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④策之不以其道。⑤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23持

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②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④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24出

《活板》 远房亲戚 《邹忌讽齐王纳谏》自 由 ·山南》南北方向 《过秦论》 合纵 (《过秦论》)马鞭 (《过秦论》)政策 (《指南录》)计策 )鞭策

(《木兰诗》)登记 (《廉颇》)拿着

(《赤壁》)维持、坚持 《论语》)扶持 (《察今》)治理 《项脊轩志》向(《马说》①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指南录》)出来 ②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指南录》)离开 ③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指南录》)产生 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师说》)超过 ⑤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出产 25殆

①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谋攻》 危险 危困 ②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六国论》 近于 几乎

③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石钟山记》大概 恐怕 26当dāng

①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木兰诗》 对着 面对 ② 有大石当中流 《石钟山记》 在 处在

③ 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信陵君窃符赵》 在……时候 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夜喜雨》 逢 遇到 ⑤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陈情表》 担当 担任 ⑥ 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窦娥冤》 承担 承受

⑦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谏太宗十思疏》 执掌 主持 ⑧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屈原列传》 相抵 顶 ⑨ 当死,赎为庶人 《李广列传》 判决 判罪 ⑩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鸿门宴》 抵挡 抵敌 ⑾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项脊轩志》 遮挡 遮蔽

⑿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应当 应该 ⒀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孔雀东南飞》 将会

⒁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如果

当dàng

①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涉江》 合适 恰当 ②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促织》 适合 ④ 你端的不把人当人 《智取生辰纲》 当作 27道

① 任重而道远 《论语十则》道路

②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 取道 道经

③ 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廉颇蔺相如列传》行路 ④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 方法 ⑤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庖丁解牛》 规律

⑥ 闻道有先后,术业人专攻,如是而矣 《师说》 道理 事理 ⑦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过秦论》 学说 主张

⑧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治国之道 好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措施

⑨ 其次利道之 《货殖列传序》 通“导”疏通 引导

⑩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齐桓晋文之事》 说 谈论 ⑾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 《左忠毅公逸事》古代行政区划分 28得

①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伶官传序》 获得 得到

② 当其欣于所得,暂得于已,快然自足 《兰亭集序》 得意 满足 ③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列子 伯牙与钟子期》 领会 理解

④ 古人之观于天地 山川 草木 虫鱼 鸟兽,往往有得 《游褒禅山记》 心得 收获 ⑤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谏太宗十思疏〉〉实现 达到 ⑥ 此言得之 〈〈六国论〉〉 对 合适 恰当

⑦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该不会……吧

⑧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鱼我所欲也〉〉通“德”感激 29度

① 吾忘持度 〈〈郑人买履〉〉计量长短的标准 尺度 ② 乐盘游三驱以为度 〈〈谏太宗十思疏〉〉 限度 ③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张衡传〉〉 制度 法度

④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态 〈〈荆轲刺秦王〉〉气度 常态 ⑤ 豁达大度 器量 胸襟

⑥ 秋月春风等闲度 〈〈琵琶〉〉过

⑦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越过

⑧ 予怀怆然,感慨今惜,因自度其曲 〈〈扬州慢〉〉制作词曲 ⑨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次 回 30非

①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兮辞〉〉不对 不正确 ② 是已非人 认为……不对

③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 〈〈过秦论〉〉不 ④ 世之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褒禅山记〉〉。不同寻常 ⑤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意外的变故 ⑥ 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屈原列传〉〉除非 除了 ⑦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无 没有 31复

① 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返回 回还 ② 有复于王者曰 《齐桓晋文之事》 回复 回答 ③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师说》 恢复 还原

④ 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再 又 ⑤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阿房宫赋》 繁复 重复 ⑥ 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促织》 通“覆” 覆盖 盖住 32负

①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齐桓晋文之事》背

②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 担负 承担 ③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④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⑤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⑥ 不久当归还,誓天不相负⑦ 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34发

①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②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③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⑤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⑥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⑦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35伐

①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②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③每一令出,平伐其功。(④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覆盖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辜负 对不起 《孔雀东南飞》 违背 背弃 《六国论》 失败 (《廉颇》)送出

?戍渔阳900人,屯大泽乡。(《陈涉》)征发(《促织》)打开

(《荆轲》)出发(《醉翁亭》)散发 (《五人墓》)头发 《五人墓》)抒发 (《赤壁》)讨伐 (《伐檀》)砍伐 )自夸

(《信陵君》)功劳

《登秦山记》 依靠 凭借 《屈原》

36故

①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名词,原因,缘故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君安与项伯有故 名词,老朋友,老交情 《鸿门宴》 ③暮去朝来颜色故 动词,衰老 《琵琶行》

④温故而知新/故垒西边,……形容词,旧的,原来的 《论语》/《赤壁怀古》 ⑤故久立与其客语 副词,故意,特意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⑥此物故非西产⑦累官故不失州郡⑧故治国无法则乱⑧ 苟以天下之大,国论》 37顾

①激昂大义,蹈死不顾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③三顾臣与草庐之中④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⑤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⑥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轲刺秦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搏一笑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38盖

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②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 副词,`原来,本来 《促织》

/大人故嫌迟 副词,仍然 《赤壁之战》 连词,所以,因此 《察今》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动词,回头,回头看 《五人墓碑记》 动词,看 《促织》 动词,探望,拜访 《出师表》 动词,顾念,顾惜 《赤壁之战》 动词,考虑 《鸿门宴》 《促织》 副词,反而,却 《为学》 名词,特指车盖,遮阳避雨的用具 动词,遮盖,掩盖 《孔雀东南飞》 动词,胜过,超过/《孔雀东南飞》 复合词,旧事,先例 《六

/顾计不知法所出耳《荆 副词,但,只是,不过 《信陵君窃符救赵》

《赤壁之战》

④盖始者实泛繁,克终者盖寡 副词,表推测 大概,大約 《谏太宗十思疏》 ⑤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连词,表原因 《游褒禅山记》 ⑥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六国论》 39固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形容词,坚固 《过秦论》 ②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形容词,顽固,固执 《阿房宫赋》

③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动词,巩固,使……④蔺相如固止之 副词,坚决,坚持 《廉颇蔺相如列传》⑤至于颠覆,理固亦然 副词,本来,原来 《六国论》⑥斯固百世之遇也 副词,确实,实在 《五人墓碑记》⑦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副词,究竟,到底40归

① 后五年,吾妻来归。 动词,女子出嫁 《项脊轩志》②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 动词,妇女被遣回娘家③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动词,返回,使……归④臣请完璧归赵 动词,归还,送回 《廉颇蔺相如列传》⑤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动词,归附,归依 《赤壁之战》⑥则津泽皆归其根 动词,归聚,集中 《采草药》⑦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动词,赠送,同⑧吾妻归宁。复合词,出嫁的女子回娘家。 《项脊轩志》41国

① 逝将去汝,适彼乐国。名词,地方,地区。《诗经②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名词,周代诸侯国以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③ 此国之所以不昌也。名词,国家。《谭嗣同》

牢固 《谏太宗十思疏》

《孔雀东南飞》《廉颇蔺相如列传》 “馈”。 ·硕鼠》

·阳货》 《五人墓碑记》

《论语 《六国论》 ④ 去国怀乡。名词,国都,京城。《岳阳楼记》

⑤ 北邀当国者相见。复合词,掌握国家政权,主持国政。《《指南路后》序》 ⑥ 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复合词,国事,国家大事。《谭嗣同》 42过

① 行过夷门,见侯生。动词,走过,经过。《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 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动词,超过,胜过。《促织》 ③ 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动词,过时《采草药》

④ 人恒过,然后能改。动词,犯过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⑤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动词,指出过失,责备。《鸿门宴》 ⑥ 愿往车骑过之。动词,探访,探望。《信陵君窃符救赵》 ⑦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形容词,过分。《小石潭记》

⑧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名词,过时,过错。《邹忌讽齐王纳谏》 43观

①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核舟记》)看 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考察 ③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信陵君》)观察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乐阳楼记》)景色 ⑤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廉颇》)宫殿 44何

① 子贺我,何故?疑问代词,什么,《叔向贺贫》 ② 豫州今欲何至?疑问代词 哪里《赤壁之战》

③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疑问代词 为什么《屈原列传》 ④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副词 多么《孔雀东南飞》 45恨

①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形容词 不满意《陈涉世家》 ②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形容词 遗憾《出师表》 ③ 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动词 怪怨《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 然而恨贯肌肤 名词 怨恨《柳毅传》 ⑤ 偿俺残生,苦恨才平 名词 仇恨《陈州粜米》 46胡

① 国胡以馈之 疑问代词 什么《论积贮疏》②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疑问代词③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名词 对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的泛称《过秦论》④ 虽及胡考,获则取之 名词 年老的人《左传47或

① 人或益之,人或损之 无定代词 有的人《察今》②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无定代词 有时候《岳阳楼记》③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无定代词 任何人《论积贮疏》④ 冀君实或见恕也 副词 也许,或许《答司马谏议书》⑤ 或以尺书寄托侍者 连词 假如,如果《柳毅传》48合

①权抚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②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赤壁》)集合③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信陵君》④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49还

①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指南录》②计时以还。(《东阳》)归还

·子鱼论战》

)符合

(《促织》)合并 )返回

为什么,怎么《伐檀》(《赤壁》)会合③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琵琶行》)还要 ④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荆轲》)环绕 ⑤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uán走。回转 50患

①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忧虑 ②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患难 ③纵敌,患生。(《殽之战》)灾祸 51假

①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动词,借。《黄生借书说》

② 假舆马者,非利足业,而致千里。动词,凭借,借助。《劝学》 ③ 汉人未可假大兵权。动词,给予。《谭嗣同》

④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形容词,虚假,假装。《狼》 ⑤ 府吏闻此变,因假暂归。名词,假期。《孔雀东南飞》 52间

①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名词,间隙,空隙。《庖丁解牛》 ②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名词,中间,其间。《石钟山记》

③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名词,一定的空间,区域。《指南录后序》 ④ 奉命于危难之见。名词,一定的时间内,期间。《出师表》 ⑤ 遂于外人间绝。动词,间隔、间断《桃花源记》 ⑥ 中间夹杂力拉崩倒之声。动词,夹杂 《口技》

⑦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动词,离间 《屈原列传》⑧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动词,参与。《曹刿论战》 ⑨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副词,从小路,走小路。《鸿门宴》 ⑩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副词,秘密地,悄悄地。《信陵君窃符救赵》

⑾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副词,间或,偶尔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⑿扁鹊拜见蔡桓公,立有间 名词 一会儿 《扁鹊见蔡桓公》 53见

①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动词,看见 《石钟山记》 ②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动词,会见 《鸿门宴》 ③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动词,拜见,谒见 《论语》 ④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动词,召见,拜见⑤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动词,读⑦ 风吹草低见牛羊。 动词,通“现”,出现,显现。⑧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⑧汝真女子之见。 名词,见识,见解。 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表被动 《屈原列传》⑩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副词 偏指动作一方,我54解

①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动词 分割 《庖丁解牛》② 悉埋于地,解其棕缚 动词 解开 《病梅馆记》③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动词 分开,使分开《促织》④ 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动词 解围⑤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动词 解释 《师说》⑥ 谓颜太师以兵解 动词 解脱 《梅花岭记》55就

①乃谢客就车动词 上 《信陵君窃符救赵》② 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 动词 找 《赤壁之战》③ 臣请就汤镬 动词 走近、靠近 《廉颇蔺相如列传》《廉蔺列传》

xian,引见,使……见 《论语》 《敕勒川》

《游褒禅山记》

《孔雀东南飞》 《信陵君窃符救赵》

名词,看见的东西。 《失街亭》 ④ 连辟公府不就 动词 赴任、就职 《张衡传》 ⑤ 瞬息可就 动词 完成 《活板》

⑥ 然赢欲就公子之名 动词 成就 《信陵君窃符赵》 ⑦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动词 担当 《季氏将伐颛臾》

⑧ 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 副词 就 表前后动作紧接着发生 《促织》 56举

①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动词 举起 抬起《孔雀东南飞》 ② 中江举帆 动词 升起《赤壁之战》

③ 举类迩而见义远 动词 举出 提出《屈原列传》 ④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动词 举行 发动《陈涉世家》 ⑤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促 动词 推荐 推举《出师表》 ⑥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动词 攻下,占领《过秦论》 ⑦ 举天下所贡蝴蝶…… 动词 拿《促织》 ⑧ 举家庆贺 形容词 全 尽《促织》

⑨ 举首蹙頞而相告曰 副词 全 都《庄暴见孟子》 57绝

①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动词 断绝《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动词 隔绝《桃花源记》 ③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动词 横渡《劝学》

④ 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动词 停止 消失《石钟山记》 ⑤ 以为妙绝 形容词 到了极点《口技》 ⑥ 佛印绝类弥勒 副词 很 非常《核舟记》

⑦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副词 完全 绝对《促织》 58即

① 以缚即火炉烧之 动词 走近 靠近《童区寄传》 ② 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责其旧 动词 取《原毁》 ③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介词 就在,当《鸿门宴》 ④ 项伯即入见沛公 副词 就,便《鸿门宴》

⑤ 即今之傫在墓者也 副词,帮助判断 就是《五人墓碑记》 ⑥ 太守即遗人随其往 副词 立即,马上《桃花源记》

⑦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连词 假如 如果《论积贮疏》⑧ 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受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使《信陵君窃符赵》 59既

①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 动词 完尽《进学解》 ② 既克,公问其故 副词 已经,……以后《曹刿论战》 ③ 既而将诉于舅姑 副词 不久《柳毅传》

④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返也 副词 全都《屈原列传》⑤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连词 既然

⑥ 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 连词 与且又等呼应60兼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同时

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过秦论》③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加上

④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指南录》)兼任⑤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赤壁》)加倍 61进

①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过秦论》)前进连词,表示并列 表示让步 即使 纵 )汇合

②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信陵君》)送上 ③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在朝廷 62计

①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计算

②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信陵君》)计策 ③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办法 ④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廉颇》)打算63决

①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②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④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诀)而行。64堪

①不堪吏人归,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②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③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65类:lèi

①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生借书说》 似、相似、动词。

②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③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训俭示康》大都,大抵,副词。⑤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也。《墨子66怜:lián

①怜惜、怜悯、同情: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 )决定 (《赤壁》)决战 )一定

(《信陵君》)诀别”(《孔雀》)胜任(《五人墓》)忍受 )能够 /今黄生贫类余,其借书亦类余。《屈原列传》 事例。 ·公输》种类、类别。 《卖炭翁》可怜体无比,

《赤壁》 《北固亭怀古》《黄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旁宫赋》 ②宠爱、喜爱、疼爱: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 67乐

①快乐: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涉江》) ②乐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褒禅》) ③音乐:王之好乐yue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 68累

①积累:从吏卒,交游士林②连累:不终岁,薄产累尽。③屡次: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④通“缧”: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69礼

①礼节: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②尊重: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③礼仪: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70立

①站立: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②立即: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③竖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④设立:内立法度。⑤存在: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⑥君主即位: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71利

①锋利: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赤壁》) (《促织》)

……而所谓贤者不贤也。(《屈原》(《殽之战》) (《信陵君》) (《六国论》)

(《廉颇》(《扁鹊》)

(《廉颇》) (《墓碑》) (《过秦论》)

(《赤壁》) (《廉颇》)(《劝学》)

) )

②利益: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 ③快: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④利润: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琵琶行》)

⑤顺利: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 ⑥条件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 72烈

①功业: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 ②火猛:火烈风猛,船往如箭。(《赤壁》) ③强烈: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东阳》) 73令

①让: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孔雀》)

②命令: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信陵君》) ③法令: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屈原》)

④县令: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促织》) ⑤长官: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廉颇》)

⑥美好: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孔雀》) ⑦尊称:不堪吏人归,岂合令郎君?(《孔雀》) 74靡

①没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 ②退却: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促织》) ③(代词):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屈原》) 75名

①名字: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 ②命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

③名义: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指南录》) ④名声: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信陵君》) ⑤闻名: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 ⑥命名: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琵琶行》) 76谋

①谋划:陈胜、吴广乃谋曰:“……等死,死国可乎?”(《陈涉》) ②图谋:诸侯恐俱,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③思考: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④计策: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墓碑》77弥:mí

①满、遍: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滕》弥天大谎(成语)②副词:越,更加: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斋记》③词语:弥留:原指久病不愈,后称病危将死为《尚书·顾命》 78莫:mò

①没有人,没有谁,代词: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②副词: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促织》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鼠》

③副词:不要、勿: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戏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④“暮”的本字:日暮,黄昏。 79乃:nǎi (一) 代词:

①第二人称:你、你的: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

弥留之际”。病日臻,既弥留·齐桓晋文之事》《琵琶行》/初七及下九,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

《苦·魏风·“

《诗经硕忘告乃翁。《示儿》

②指示代词,“这样”“如此”: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二)、副词:

①“是”“就是”,用在名词性谓语前,帮助判断。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史记·陈涉世家》 ②就,才。精思傅会三年乃成。《后汉书· 张衡传》/断其喉,尽其肉,乃去。《三戒·黔之驴》

③却、竟然: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④只、仅仅:至城东乃有二十八骑。《史记(二) 连词表衔接或转折,相当于“就是去《小石潭记》 80内:nèi

①内部,里面,与“外”相对: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出师表》②里面: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③内心: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④通“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81年

①年龄: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②寿命: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③一年: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82破

①破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②破旧、残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桃花源记》·项羽本记》

而”: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邹忌讽齐王纳谏》

(《活板》)(《赤壁》) (《鸿门宴》) ) (《琵琶行》)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侍卫之臣) )

”“ (《信陵君》(《木兰诗》(《茅屋》③攻克、打败: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信陵君》) ④灭亡: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 83迁

①迁移: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指南录》) ②变动: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③降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④提高地位:贺卿得高迁!(《孔雀》)

⑤流放: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 84前

①前面: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上前: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

③从前: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85遣

①打发: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孔雀》)

②派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廉颇》) ③休妻: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孔雀》) 86强

①强大: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廉颇》) ②强劲: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赤壁》)

③突出: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 ④有余: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⑤强行: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 87请

①请求:“夫人请之,吾舍之矣。”(《殽之战》)

②让(我):臣请为王言乐。(《庄暴》)

③请示: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墓碑》) ④问、说: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扁鹊》) 88穷

①困境: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指南录》) ②穷尽: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

③贫困: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 ④深: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东阳》) ⑤枯竭: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促织》) 89求

①索求: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

②探求: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 ③追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④要求: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信陵君》) 90去

①离开: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

②距离: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 ③除掉:去死肌,杀三虫。(《捕蛇》) 91驱

①驱赶: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赤壁》) ②驱使: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孔雀》) ③驱逐: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孔雀》) ④追赶: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92取

①拿、收取: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廉颇》) ②攻下: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 ③采取: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此时尚未有名。(《雁荡山》) ④选取: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 93却

①退后: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琵琶行》) ②打退: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③回头:却堪妻子愁何在。(《收河南河北》) 94如

①去、到: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指南录》) ②好比: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六国论》) ③比得上;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 95丧

①丢失: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孟子》) ②灭亡: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六国论》) ③丧乱: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

④丧事: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殽之战》) 96色

①表情: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信陵君》) ②颜色: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

③美色: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 97善

①好: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②善于: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③好的:王曰:“善。”乃下令……。(《邹忌》)

④好好地: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 98上

①上面: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 ②里面: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孔雀》)

③头等的: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 ④往上: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春江晚景》) ⑤皇帝: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 ⑥登上: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孔雀》)

⑦奉上: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 99舍

①房屋: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 ②旅馆: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

③舍弃:便舍船,从口入。初级狭,才通人。(《桃花源》)

④使安住: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 ⑤释放:夫人请之,吾舍之矣。(《殽之战》) 100身

①身体: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促织》)

②生命: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 ③自己: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信陵君》) ④亲自: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 101深

①距离大: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 ②严重: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赤壁》)

③进入: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出师表》)

④深刻: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出师表》) 102生

①生长: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采草药》) ②诞生: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雀》) ③产生: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④不熟:项王曰:⑤生存: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⑥生孩子:以一人生三计之,至子之世而父子四人。⑦男子: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⑧使生存:天地不能不生人。103胜

①战胜: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②超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③受得住:臣不胜受恩感激。④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104盛

①茂盛: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②盛大: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③大规模: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④非常:今又盛寒,马无稿草。⑤官高: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⑥装:乃遂收盛105施

“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 (《鱼我所欲也》) (《治平》) (《信陵君》) (《治平》) (《得道多助》) (《琵琶行》) (《出师表》)

(《岳阳楼》) (《采草药》)

(《墓碑》) (《活板》) (《赤壁》) (《师说》) cheng樊於期之首,函封之。(《荆轲》) ①施行: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②恩惠: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殽之战》)

③放置: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口技》) ④送的东西: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 106师

①老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②技术人员: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 ③从师: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④学习: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⑤军队: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过秦论》) 107实

①实际:北虽貌敬,实则愤怒。(《指南录》)

②果实: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采草药》) ③充实: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采草药》) ④结果实: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采草药》) ⑤的确: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孔雀》) 108时

①时间:采掇者易辨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采草药》) ②时代: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察今》) ③当时: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指南录》) ④时俗: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109使

①派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陈涉》) ②使者: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指南录》)

③出使:使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

④让: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孟子》) ⑤使唤: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 110事

①国事: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赤壁》)

②侍奉: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六国论》) ③事情: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信陵君》) ④用得着: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信陵君》)

⑤变故: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过秦论》) 111势

①形势: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②力量: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 ③气势: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姥》) ④情势:孤与老贼势不两立。(《赤壁》) ⑤形状: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 112视

①看: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信陵君》) ②看待: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六国论》) ③比较: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 113收

①攻取: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荆轲》) ②收缴: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过秦论》)

③收集: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赤壁》) ④收回: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琵琶行》)

114守

①看守: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琵琶行》) ②太守: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陈涉》) ③做太守: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

④遵守: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孔雀》) ⑤防守: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指南录》) 115数

①几: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②数目: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③多次:广故数④列举罪行:予⑤计算: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116书

①书信: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②书籍: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③文书: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117属

①种类: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诸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③属于: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④部属:徒属皆曰:⑤相连: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118听

①耳朵感知: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shuo直前诟虏帅失信,数“(《陈涉》) (《琵琶行》)

(《陈涉》) shu吕师孟叔侄为逆。(《指南录》)(《赤壁》) (《孔雀》) (《师说》) (《卖炭翁》) (《桃花源》) ) (《扁鹊》)

(《信陵君》) (《核舟》)

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陈涉》敬受命。”(《陈涉》)zhǔ于魏,让魏公子曰:②听从: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屈原》) ③听闻: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119通

①通往:初级狭,才通人。

②总共:通计一舟,为人五……为字共三十有四。(《核舟》) ③通晓: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 ④顺通: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⑤沟通: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过秦论》120图

①图画: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促织》②地图: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③谋划: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④谋取: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赤壁》121亡

①死: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②灭亡: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潼关怀古》)③逃亡: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廉颇》)

④失去: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122往

①过去: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②走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③以后: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

④去到: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信陵君》⑤常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褒禅》 ) ) (《荆轲》) (《赤壁》) (《赤壁》) ) 雪》) ) )

)) ·⑥到处: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 123望

①远看: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

②阴历十五: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 ③相对: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核舟记》) ④盼望: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

⑤希望: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124为

①是: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②成为: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信陵君》③担任: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④认为: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⑤做: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⑥算是: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活板》)⑦写: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125委

①委托: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过秦论》②丢弃:……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③献: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126谓

①对……说: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②叫做:稻有七月熟者,有八九月熟者,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③说: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④道理: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赤壁》”(《论语》) )

<论语>六则》) (《信陵君》(《活板》)

(《孔雀》))

(《得道多助》(《屈原》) (《孔雀》)

(《采草药》(《六国论》) (《赤壁》)

) (《) ) ) 127闻

①听见: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 ②听说: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廉颇》)

③闻名: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人邑庠。(《促织》) ④知道: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五人墓》) 128下

①下面: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 ②向下: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六国论》) ③低于: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赤壁》)

④下属: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赤壁》) ⑤攻克:苦、柘、谯,皆下之。(《陈涉》) 129贤

①有才德: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察今》) ②有才德的人: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赤壁》) 130效

①效劳: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信陵君》) ②效验: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六国论》) ③成效: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131谢

①感谢: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信陵君》) ②推辞: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孔雀》) ③告别: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孔雀》) ④告诫: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

⑤道歉: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廉颇》)

⑥谢罪: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⑦凋谢: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然已不下二十余人。(《治平》) 132信

①信任: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②诚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 ③相信: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屈原》) ④实在: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天姥》) ⑤信誉: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 ⑥随便: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 ⑦信使: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孔雀》) 133行

①行走: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信陵君》) ②实行: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 ③进行:吴广以为然。乃行卜。(《陈涉》)

④行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⑤行事: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信陵君》) ⑥即将: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赤壁》) ⑦量词: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指南录》) 134许

①答应: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廉颇》) ②赞同:吾与汝毕力平险……可乎?”杂然相许。(《愚公》) ③大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核舟》) 135延

①延续: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过秦论》)

②蔓延: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赤壁》) ③请: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桃花源》)

④迎: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过秦论》) 136言

①言论: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论语》) ②说:谢灵运……独不言此山。(《雁荡山》)

③字: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琵琶行》④话、言语:“以地事秦,……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137业

①职业: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 ②学业: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③事业: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④业绩: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138引

①带领: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信陵君》②驱赶: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廉颇》)③使得、引起: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④举起: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荆轲》⑤退却: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⑥拉着: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139应

①回答: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

②响应: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陈涉》③应付、参加: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雪》)

(《赤壁》(《察今》)

(《石壕吏》(《六国论》) ·)) ) )

④应和:前者呼,后者应。(《醉翁亭》) 140迎

①投降: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赤壁》)

②迎接: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信陵君》) ③迎娶: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孔雀》) 141争

①争夺: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赤壁》) ②争论: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指南录》) ③争先: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 142治

①治理: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察今》) ②太平: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治平》) ③惩治: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 ④训练: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 ⑤治疗: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

⑥对付: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赤壁》)

你应该知道的文言实词(二)———高中新教材通假字集成 通假字 本字 例句 原文 板 版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 厝 措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 具 俱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 属 嘱

属予作文以记之 (同上) 已 以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出师表》 阙 缺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 止 只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 火 伙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木兰辞》 帖 贴 对镜帖花黄 (同上) 有 又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劝学》 距 拒

距关,毋内诸侯 《鸿门宴》 当 挡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同上) 要 邀

张良出,要项伯 (同上) 倍 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同上) 蚤 早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同上) 曷 何

蹈死不顾,亦曷顾哉 《五人墓碑记》 弊 敝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过秦论》 厌 餍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同上) 直 值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84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