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庭入手,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文档资料

更新时间:2023-09-18 16:02:01 阅读量: 幼儿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家庭入手,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

一 家庭劳动意识教育存在的误区

第一,家长认为孩子劳动越帮越忙。家长普遍认为幼儿做家务时手脚不协调,不灵活,不但做得慢而且还会“添乱”。比如幼儿要求自己洗手帕,结果弄得满地都是水,要求洗碗却把碗打碎了。家长觉得家务还不如自己干更省心些。

第二,把劳动当作负担,怕影响孩子学习。在家长看来,劳动不属于“学习”,不能培养能力,反而会占用幼儿学习真本领的时间,如学习钢琴、绘画、舞蹈、心算等的时间。家长重知识学习、轻劳动教育的观念剥夺了幼儿进行劳动的机会。 第三,家长持有错误的劳动观。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但是很多家长并不是这样认为,他们普遍认为工人、清洁工、保姆等做的是不够“体面”的工作,教训幼儿“如果不好好学习,以后就跟他们一样从事这样的劳动”。家长这种错误的劳动观势必会在潜移默化当中对幼儿造成负面的影响。在孩子心目中,劳动并不光荣,有些劳动是低等的。

第四,用劳动惩罚孩子。当幼儿出现非期望行为时,有些家长把干家务活当作惩罚手段,以期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家长这样的做法使孩子从小就对劳动产生了不良的心理定式,即劳动就是受惩罚,劳动毫无乐趣可言。 二 家庭劳动意识教育欠缺的原因

1.家长缺乏培养幼儿劳动能力的意识

在中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事事包办代替,许多孩子从小学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幼儿丧失了自我服务的机会,自理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很多孩子进入幼儿园后不能较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家长缺乏培养幼儿劳动能力的意识,幼儿独立自主的能力较差。

2.家长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缺乏科学的认识

很多家长认为幼儿还小,理应受到悉心照顾,一些幼儿应该自己做或者自己能做的事情,家长却包办代替,事事亲力亲为。殊不知,家长剥夺了幼儿劳动的机会,不利于幼儿大肌肉动作、小肌肉精细动作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幼儿坚持的品质,甚至会滋生幼儿的惰性。大量的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当地鼓励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系鞋带、洗手、扣纽扣、自己吃饭、收拾玩具等能够很好地促进幼儿身体动作、认知、情绪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3.家长缺乏耐心,不能“等待”

由于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有限,身体动作还不够协调,注意力水平不高,劳动时往往速度较慢、质量很差、耗时较长、坚持不够。家长有时还要花费一些时间、精力处理幼儿劳动时引发的“麻烦”,觉得与其让孩子劳动,不如自己做更省时省事。家长应该学会耐心地等待,因为幼儿会在不断“试误”的过程中,逐

渐学会劳动技巧,学会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最后获得成长。当然,家长等待并不意味着家长只是袖手旁观,而是应该适时地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劳动的基本方法,鼓励幼儿在劳动中提出问题,提高幼儿的劳动技能。

4.家长忽视了劳动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幼儿通过对物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获得对世界的认知。在劳动过程中,幼儿通过对劳动工具的操作、劳动技巧的把握,与劳动的客体产生联系,劳动增强了幼儿对于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的认知,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劳动需要身体动作的参与、手眼的协调、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幼儿大、小肌肉动作和意志品质的发展。劳动过程中会产生问题,激发幼儿通过各种方法解决问题,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劳动也需要语言的参与,为幼儿提供了运用语言、发展语言的机会。 三 家长对幼儿劳动意识的培养 1.家长应更新观念,增强意识

要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首先家长必须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引导幼儿了解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社会创造出宝贵的财富。其次,在生活中给予幼儿劳动的机会,使其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增强幼儿的责任感和家庭归属感。再次,家长应学习有关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知识,幼儿不是小大人,也不是毫无能力的小孩,有其自身年龄特征,幼儿劳动时出现的手脚不协调、

质量不高的表现是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最后,家长应意识到劳动对幼儿身体、智力、思维、意志品质等发展的重要作用,劳动教育是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以重视。 2.结合亲子游戏,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

亲子游戏是发生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一种活动,是沟通亲子情感、增进亲子交流的重要方式,而游戏又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家长可以通过与幼儿开展亲子游戏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在家里,家长可与幼儿一起玩劳动游戏,如妈妈洗衣服时与幼儿玩搓泡沫游戏;在园子里种些种子,看看谁的种子先发芽;一起种花,比赛谁的花开得最好;妈妈整理衣物,幼儿整理玩具,比赛谁收拾得整齐等,这些活动不仅能让幼儿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得到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还能密切亲子关系。 3.多鼓励、表扬,增强孩子劳动的信心

家长可以采取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法鼓励幼儿。精神奖励,如表扬、抚摸、拥抱幼儿,以及带幼儿去户外玩,同意幼儿邀请小伙伴来家里玩等;物质奖励,如奖给幼儿喜爱的食品、玩具、图书等。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不能把劳动当作惩罚犯错误、做错事的幼儿的手段,这样容易使幼儿对劳动产生厌恶的情绪。我们鼓励家长更多地运用精神奖励肯定幼儿的尝试和表现,无论幼儿做得如何,家长一句简短的话语,如“你真厉害”“干得真漂亮”“真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你很勇敢,已经可以自己做了!小手真棒!”等都会增强孩子对劳动的信心,强化幼儿

的劳动行为。

4.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

蒙台梭利非常强调环境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她看来,孩子出生以后接触到的环境实际上是“成人的文明环境”,没有考虑儿童的身心特点,不适合儿童发展的需求。例如,家长为孩子买紧身牛仔裤以及装饰烦琐的鞋子,孩子上厕所、更换鞋子时不方便自己穿脱。蒙台梭利还指出,“生活在成人世界中的儿童,因为和周围事物的差距太大,而看不出事物与自己的关联性。姑且不论大小的差距,孩子的步调和节奏就与大人悬殊异常。”家长为幼儿配备的书架或生活用品不适合幼儿身体的尺寸,不利于幼儿收拾和存放自己的玩具、图书或生活用品等。因此,家长一定要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抓住生活中劳动教育的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5.重视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庭与幼儿园应该是伙伴关系,家园合作是为了幼儿能够健康地、快乐地成长。很多幼儿在幼儿园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回到家中却依赖父母,不愿意劳动,这样幼儿在园内培养起来的劳动意识一旦进入家庭环境就弱化了。归根到底还是由于家庭与幼儿园没有形成教育合力。因此,家长与教师应该要步调统一,教育要求一致,教育方法灵活多样,遵循着循序渐进

的原则。幼儿教师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使家长正视劳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家长也应尽力配合幼儿园的劳动教育,积极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7a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