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教学策略

更新时间:2024-05-05 23: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名人故事类文章教学策略研究

名人故事类文章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一种文章类型。此类文章常常讲述名人成长、成功的经历,侧重弘扬逆境成长、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如四年级上册的《徐悲鸿励志学画》《李时珍夜宿古寺》,四年级下册的《爱因斯坦和小姑娘》,五年级上册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五年级下册的《海伦·凯勒》《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六年级上册的《詹天佑》《钱学森》,六年级下册的《莫泊桑拜师》等都属于此类文章。这类文章内容丰富,取材广泛,人物涵盖古今中外,反映了不同地域和时期的名人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人格特质,闪现出人物伟大的人性光辉。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受到精神的鼓舞,播下智慧的种子。名人故事类文章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写作方式灵活多样,语言特色鲜明,值得学生细细揣摩、品味。

一、名人故事类文章的文体特征

1.人物形象鲜明。名人故事同神话故事、民间故事、名著故事、历史故事、成语寓言故事等同属于故事类文章。这类文章在编入教材时,考虑到教材的典范性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大多数经过修改加工,一般主题集中,故事结构比较简单,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没有多少跌宕起伏的矛盾冲突,人物性格特点都非常鲜明。而名人故事是写人的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件集中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或伟大精神。或执着、或刻苦、或坚持、或爱国??一篇文章只注重塑造一个人物形象,即使牵扯到其他人物也是为了表现名人来展开故事情节,或者从侧面烘托名人品质,体现名人个性。因此,此类文章中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2.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名人一生中可写的事情很多,作者写作时根据要表现的人物特点或品质,(即根据文章的中心)从人物一生中选择了最能体现其品质的典型事例来写,而不是面面俱到。如为了表现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精神,作者选择了她学习阅读、学习说话的典型事例来写,为了表现谈迁坚定的信念,选取了他两次编写《国榷》的典型事例来写,为了表现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选取了他修筑京张铁路过程中的三个典型事例来写。

3.注重细节刻画。人物的性格或品质,往往通过一些细节来表现。通过这些细节,能见微知著,凸显人物精神。每一篇名人故事文章中,都有体现人物个性或品质的典型细节,用这些细节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由于这些细节具有丰富的内涵,且是人物独有的,与其他人物丝毫不雷同,所以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名人故事类文章中常见的细节描写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思想、感情、愿望、要求,无不表现在他们的语言中,因此选择人物的典型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是名人故事类文章常用的方法。如《钱学森》一文,作者就是重点通过人物简洁、朴素的语言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的。短短的两段语言描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钱学森浓浓的爱国情,远大的报国志。

②行动描写。思想支配行动,行动表现思想。人物思想性格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行动也就不一样。描写人物行动,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品质特点的又一重要方法。如《詹天佑》一文,这样写道:他亲自带着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

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这段行动描写,充分体现了詹天佑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与工人同甘共苦的精神,这精神的背后饱含着他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③心理描写。人物的喜、怒、哀、乐,或坚定、或犹豫等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直接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情感。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中,遭受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司马迁有一段心理活动, “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这段心理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忍辱负重、坚定执着的司马迁形象。

4.点面结合,详略得当。点面结合就是“点”上的详细描写和“面”上的概括性叙述有机结合。这样的写法既能让人对人物有整体把握,又可以让人很真切地了解人物事迹中的细节。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中,为了表现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作者运用具体数据概括写了谈迁20年来的心血,这是“面”上的叙述;还写了他为了抄一点史料,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这是“点”上的描写。在第二次撰写《国榷》的过程中,作者以点带面,选取了四处寻访、终日奔波、孤灯写作几幅画面来写,充分体现了他多年来艰辛的付出。再如《郑成功》一文,作者详细记述了他收复台湾的经过,简要介绍了他建设台湾的两件实事:发展生产和兴办教育。叙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郑和远航》详写第一次远航过程,略写二——七次远航,详略得当。

5.有特定的人物活动场景。即通过人物的活动环境写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人物也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中才更能凸显其性格特点或高尚品质。如徐悲鸿是在受到外国学生嫉妒、讥笑的情况下发愤努力,取得成功的。詹天佑是在外受帝国主义阻挠、要挟、嘲笑,内有中国人民的满心期望,自然环境无比险恶的情况下接受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的。《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中,寺内的断垣残壁,头顶的皓月当空、耳边的山风呼啸,都是李时珍活动的环境。不管是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都很好地烘托了人物形象。也只有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中,人物形象才越发高大。

6.语言精炼生动,条理清楚。名人故事类文章大多没有华丽的词藻,繁琐的描写,但语言生动形象,遣词造句精当贴切,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这类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有些是按照事件发展的经过为主线叙述的,如《小草和大树》,有些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叙述的,有顺叙、倒叙等等。如《李时珍夜宿古寺》就是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李时珍一天中所做的事情。《钱学森》一文则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二、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名人故事类课文到底教什么,怎么教?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关注下面几个问题:

1.“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不管什么样的文章,一旦进入教材就成为一个“例子”,用来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积淀语文素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不是线性提高的,而是借助一个又一个“例子”反复练习,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名人故事类课文与其他文章一样都是例子,都承载着这些任务。

2. 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崔峦老师在第七次、第八次全国阅读教学研讨会上分别提出了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这是针对语文教学只关注内容,忽略形式,只重视知识传授,忽略阅读方法的习得和言语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而言的。名人故事类课文更容易陷入内容分析式的泥潭,很多老师一味地引导学生理解事件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思想情感,至于课文丰富的言语形式,独特的文本结构,多样的表现手法往往被老师们忽视,很少关注。当前,如何让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中,品味语言的滋味,领悟富有特色的表达,积累言语范式和言语素材,习得终生受益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应该是每位语文老师深刻反思的问题。

3.从关注“怎样教”到关注“教什么”。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课程的转变。王尚文先生说:“应当引导学生去学习经典的、起码是优秀的汉语作品是如何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说得简洁一点,就是一篇作品是如何表达的,而不仅仅是它表达了什么。”歌德曾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给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这位文学大师的话当然不是针对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而言的,但当我们细细品味时,似乎觉得再没有哪句话,能如此言简意赅的阐释出阅读教学的真谛了。我们语文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从文本内容读懂文本内涵,让学生也成为文本阅读的有心人。这就需要我们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文本内容绝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需要我们去提炼筛选。关注言语形式,关注如何表达,关注文本相对于其他文本体现出的独特训练价值。

4.内容学习与言语形式感悟有机融合。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儿童,他们的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如果阅读教学过分地关注言语形式,关注文章是如何表达的,他们就会失去阅读的兴趣,所以言语形式的感悟必须润物无声地渗透在内容的学习中。表面看是情节的分析,实质上是对言语形式的关注和玩味;表面是人物形象的剖析,实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表面是内容的理解,中心的体会,实质是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形式和内容融为一体,从而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三、名人故事类文章教学的具体策略与优化路径

遵循学生阅读的特性,牢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结合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名人故事类课文的教学,必须在“走进”与“走出”之间寻求统一,寻求平衡,寻求融合,以人物形象、典型事例、语言特色为基础,为媒介,创设情境,精心设计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近人物,理解语言,培养语感,陶冶性情,丰富积累。

(一)聚焦典型事例的理解

阅读名人故事类文章,学生最关注的是人物的事件。人物有着怎样的经历?事情如何进一步发展?结果怎样?既然学生阅读的兴趣点在这里,我们教学时首先要关注典型事例。

1.梳理文章条理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理清文章条理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名人故事类文章的主体部分就是人物的典型事例,有的文章加上开头结尾即组成全篇。所以只要抓住了人物的一个或几个典型事例,整篇文章的脉络也就清晰了。如《郑和远航》一课,我们先引导学生

关注第一次远航写了哪几个场面?理清“扬帆远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部分内容,然后让学生思考:文章除了写第一次远航的过程,还写了什么?让学生了解还略写了二——七次远航,结尾点出了郑和远航的伟大意义。聚焦典型事例,梳理文章条理,简洁有效。

2.核心问题引领

名人故事类文章看似简单,没有什么难理解之处,但要真正让学生走近人物,感受名人伟大的人格魅力,教师还是需要有一定的策略。我们可以提出一两个核心问题,提纲契领,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并在此过程中落实言语训练。如《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教师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段,然后以核心问题引领学习。

师:李时珍为了察访药材已经在外走了好几个月了,一天,他和弟子因错过客店住进了一座古寺里,夜晚师徒俩生火谈话,仔细读读他们的话,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生:“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这段话让我最感动。

师:这句话道出了李时珍的心声,大家能读懂他的心声吗?

生:李时珍为了寻访药材,长时间在外奔波,十分辛苦。

生:李时珍虽然长年奔波,生活艰辛,但是他觉得只要修订好《本草纲目》,让老百姓得福,自己吃再多的苦也愿意。

师:那李时珍在察访药材的过程中吃了哪些苦呢?

接下去学生默读文章,从吃得苦,行的苦,住的苦,笑谈吃苦等方面感受李时珍不怕吃苦,以苦为乐的情怀。在此过程中,用换词法揣摩“啃”和“吃”的区别。用比较法揣摩“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两个四字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凝炼及汉语言文字的魅力。领悟具体细致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李时珍品质的作用。

3.重点词句带动

有的文章只要抓住了几个重点词句,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感悟、思考,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如《诺贝尔》一文第六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教师是这样处理的:

(1)什么是毫不气馁?(一点儿也不放弃)

(2)联系上下文读一读,从哪儿读出了诺贝尔的毫不气馁?

(3)6、7这两段文字写得很概括,然而承载了诺贝尔太多的艰辛,太多的伤痛!我们再设身处地地想想读读,一定会把这个词语的内涵读得更加丰厚。比如:当读到实验室化为灰烬时,要想一想,实验室里还有什么也化为了灰烬?(设备、资料、研究成果、所有付出的努

力与投入)当所有这一切都没了时,诺贝尔还有什么?(信念、决心、理想)

(4)你看,我们从这里读到了毫不气馁就是什么都没有了,但只要信心、信念、决心还在,一切还可以从头再来。同学们这就叫设身处地地想。仿佛我们就是诺贝尔,能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身感受到。联系课前搜集的资料,设身处地再读读想想,哪句话让你感受到诺贝尔的毫不气馁是多么令人钦佩?

(5)指导朗读:毫不气馁就是遭受“弟死父残”的深悲巨痛仍能化悲痛为力量;是遭受邻居、政府的责难却能顶住压力、嘲笑不被打垮的韧性;是在经历几百次失败后仍不放弃的坚定决心??

(6)就在这不放弃的坚持中,诺贝尔向着自己的理想挺进——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围绕“毫不气馁”这个关键词,从细处着手,圈划批注,通过“联系上下文瞻前顾后地读,设身处地地想”,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让思维走向深入,引领学生发现词语背后的意思。整个过程,理解词语与感悟文意紧密结合,指导朗读与情感体验融为一体,读其文,感其情,悟其神,得其法,一举多得。

(二)聚焦人物形象的感受

感受人物形象是名人故事类文章教学的重要内容。紧扣具体事例的描写,在品词析句中,在判断评价中,让人物形象生动地印在学生心中,这形象是鲜活的,高大的,决不是标签式的,而且整个感受的过程必须是多层次的语言实践训练。

1.朗读感悟法

朗读是学习语文最简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形象,领悟语言表达都是离不开“读”的。首先,就文本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思想、情感来说,在朗读中,形象会越来越饱满、情感会愈来愈丰富,仿佛文本中的那人、那景、那情就在眼前。有时候,费尽心思的语言表达,却比不上一番声情并茂的朗读,更能引领学生入情入境,体会情感。可以说,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的过程,读是以一贯之的首选策略。其次,文本中的言语形式、言语素材并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它们是紧紧附着在具体的内容之中的,是文本内容一点点地把言语形式显现出来的。因此,引导学生感悟言语形式的过程,离不开文本内容,离不开朗读。通过朗读,可以把言语形式的外在特点,如总分总的构段形式,特殊的句式等,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来;有时候,通过朗读,又可以把言语形式的内在秘妙,如前后对比、侧面烘托,话里有话等,绘声绘色地再现出来。

2.资料补充法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适时补充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资料,如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资料,人物生平、成就资料,其他名人或历史典籍对人物或事件的评价资料,可以丰满人物形象,深化对事件的认识。如学习《二泉映月》,插入阿炳坎坷经历的资料,小泽征尔对乐曲评价的资料,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阿炳虽历经磨难仍充满了对音乐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了解他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72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