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 9加几(1)西师大版(2014秋)

更新时间:2023-08-08 13:1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 9加几(1)西师大版(2014秋)

?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备课部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即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前面学习的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数的认识及不进位加法及不退位减法,后面是20以内的退位加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前面所学习的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数的认识,特别是数的组成等,都为本单元计算方法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所以本单元是全册教科书的教学重点之一。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9加几、8加几、7,6加几和整理与复习这4个小节。以问题情境形式呈现的,强调动手操作、多向思维、合作交流,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探索解答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这些都是本单元编排上的突出特色。。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

2.经历探索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获得一些简单的、初步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4.能克服数学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 9加几(1)西师大版(2014秋)

?重点、难点

?教学建议

1.用好主题图,重视创设情境来呈现教学内容。单元主题图和例题都以问题情境呈现教学内容。这些情境能给予学生一些启发和思考,促使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来参与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教学时,要充分运用好这些素材,使学生通过问题情境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进行加法计算,感受加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本单元主题图呈现的材料都涉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通过“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的问话,引发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思考,使学生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进入本单元的学习。

2.加强学具拼摆。准备好学具,并用好学具。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探究,需要通过拼摆学具,帮助将计算的思维过程外化,以理解进位加法算理。教学中要加强学具拼摆,给学生留足学具操作的时间并指导操作方法,要求学生手、脑、口配合进行学具操作。

3.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并进。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在学生交流时,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由于学生生活的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学生讨论出来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和鼓励学生的每一种想法,但要注意,对一个学生而言,不要穷尽各种算法,每个学生掌握一两种适合他自己的计算方法就可以了。

4.知识技能的迁移要注意。本单元教学,要帮助学生有效地利用原有知识学习新知识。例如把10以内的加法中的一些学习方法运用到20以内加法的学习中来;重点教学9加几,把9加几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后面的学习中去。这样既可以节约教学时间,还能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方法的普遍适用性,帮助学生掌握好计算方法。

5.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但算法多样化是一个过程,最终还是引导学生用简便的方法计算,但不是教师给的,而是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 9加几(1)西师大版(2014秋)

学生自己获取的。在算法多样化到算法最优化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是一种学习方法。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2课时完成教学

第1课时 9加几(1)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科书第69~71页的单元主题图,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第1题、第2题和练习十三第1,2题。

?教学提示

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理解“9加几”的口算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

的简单问题。

2.感受口算9加几有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多向思维能力,发展个

性。。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 9加几(1)西师大版(2014秋)

?重点、难点

重点:会口算9加几。

难点: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并用完整的语言来概括其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小棒20根,(或小圆片20个)。学生每人准备20根小棒、(或20个小圆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

谈话法、主题图导入、复习回忆导入法等。

谈话法:同学们,今天起我们来学习第5单元的知识,有信心学好吗?

主题图导入法:教师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师:同学们,这是一节体育课上学生活动的场景,请大家观察,图中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呢?

学生会说有踢足球的,有做游戏的,还有跳绳的。教师进一步问:大家能不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然后指名回答。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分别给予肯定,然后点题。同学们所提的这些问题中多数都要用到我们第五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知识,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9加几”。

板书课题:9加几。

由主题图的情境引入,既有利于学生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又为新课的讲授做好铺垫。

复习巩固导入法:

师:学新内容之前,我出几道题目考考你们,看谁完成得又准又快。

1、复习10加几。(课件出示复习题)

10+1= 10+4= 10+2= 10+5= 10+9= 8+10= 9+10=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 9加几(1)西师大版(2014秋)

指名回答,回答正确后教师点出答案。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给予鼓励指导。

2、复习数的组成:分一分。

指名学困生回答。

师问:9加几等于10?板书:9+()=10

启发谈话:我们把9+1等于10换一种说法,可以说成是9和1凑成10.这节课我们要用9和1凑成10的方法,也就是“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题。(板书课题:9+几)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导入法适合班级情况不太好的情况或者计算练习不够的班级。有教师提出“在课前复习阶段可以先行练习让学生圈出10朵红花等活动”,目的是渗透“凑十法”。我以为不是很妥。仔细分析本课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教材主题图中明显突出了“算法多样化”这一思想,这很符合新课标的理念。所以在下面新课教学中,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饮料,摆一摆,想一想9加4等于几,其目的也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探究,预设的目的是让学生出现“从1数起”、“接着9数”、“凑十”等多种方法,如果课前过于强调“圈十”,学生有了这一强烈刺激,恐怕在探究9加4等?的环节中很难出现多种方法了,这与新课程及教材意图不符。当然,当学生在探究中得出“凑十”方法后,教师确实应该强调“圈十”这一过程,并指导学生动手圈一圈,让学生有个明确的表象。

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以下教学接着上面的主题图导入法来开展教学

1.教学例题1.

教师:大家所提的数学问题中有2个涉及“9加几”,我们就先解决饮料瓶数问题(课件呈现主题图中饮料图)盒子内有9瓶饮料,盒子外有3瓶饮料,如何求饮料的总瓶数?请同学们想想怎么列算式。

学生回答后板书:9+3

教师:谁来说说结果是多少?(继续板书:9+3=12)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9加3等于12的?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饮料瓶,摆一摆,看看你能用哪些方法计算9加3。

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或者小组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70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