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函数(面积、动点)专项训练一 第1课时(解析版)

更新时间:2024-01-21 01:5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九年级数学上期专项训练题《反比例函数》

【热身训练】

要求:快速完成!并写出方法小结或感悟!

1.已知两点P1(x1,y1)、P2(x2,y2)在反比例函数y?3的图象上,当x1?x2?0时,下x列结论正确的是

A.0?y1?y2 B.0?y2?y1 C.y1?y2?0 D.y2?y1?0 答案:A

3的图象在一、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所以,x当x1?x2?0时,有0?y1?y2

解析:反比例函数y?2.(2013?铁岭)如图,点P是正比例函数y=x与反比例函数y=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PA⊥OP交x轴于点A,△POA的面积为2,则k的值是 .

考点: 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等腰直角三角形. 分析: 过P作PB⊥OA于B,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得到∠POA=45°,则△POA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OB=AB,于是S△POB=S△POA=×2=1,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y=(k≠0)系数k的几何意义即可得到k的值. 解答: 解:过P作PB⊥OA于B,如图, ∵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x, ∴∠POA=45°, ∵PA⊥OP, ∴△POA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OB=AB, ∴S△POB=S△POA=×2=1, ∴k=1, ∴k=2. 故答案为2. 点评: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y=(k≠0)系数k的几何意义:从反比例函数y=(k≠0)图象上任意一点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也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3.(2013?淄博)如图,矩形AOBC的面积为4,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的

一支经过矩形对角线的交点P,则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 。

考点: 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作PE⊥x轴,PF⊥y轴,根据矩形的性质得矩形OEPF的面积=矩形AOBC的面积

第1页

九年级数学上期专项训练题《反比例函数》 =×4=1,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y=(k≠0)系数k的几何意义即可得到k=1. 解答: 解:作PE⊥x轴,PF⊥y轴,如图, ∵点P为矩形AOBC对角线的交点, ∴矩形OEPF的面积=矩形AOBC的面积=×4=1, ∴|k|=1, 而k>0, ∴k=1, ∴过P点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点评: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y=(k≠0)系数k的几何意义:从反比例函数y=(k≠0)图象上任意一点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 4.(2013?泰州)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2与y轴相交于点A,与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相交于点B(m,2). (1)求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2)将直线y=x﹣2向上平移后与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一象限内交于点C,且△ABC的面积为18,求平移后的直线的函数关系式.

考点: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k(1)设反比例解析式为y?,将B坐标代入直线y=x﹣2中求出m的值,确定出Bx坐标,将B坐标代入反比例解析式中求出k的值,即可确定出反比例解析式; (2)过C作CD垂直于y轴,过B作BE垂直于y轴,设y=x﹣2平移后解析式为y=x+b,C坐标为(a,a+b),三角形ABC面积=梯形BEDC面积+三角形ABE面积﹣三角形ACD面积,由已知三角形ABC面积列出关系式,将C坐标代入反比例解析式中列出关系式,两关系式联立求出b的值,即可确定出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 解答: 解:(1)将B坐标代入直线y=x﹣2中得:m﹣2=2, 解得:m=4, 则B(4,2),即BE=4,OE=2, 设反比例解析式为y=, 将B(4,2)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k=8, 则反比例解析式为y?8; x (2)设平移后直线解析式为y=x+b,C(a,a+b), 对于直线y=x﹣2,令x=0求出y=﹣2,得到OA=2, 过C作CD⊥y轴,过B作BE⊥y轴,

第2页

九年级数学上期专项训练题《反比例函数》 将C坐标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a(a+b)=8, ∵S△ABC=S梯形BCDE+S△ABE﹣S△ACD=18, ∴×(a+4)×(a+b﹣2)+×(2+2)×4﹣×a×(a+b+2)=18, 解得:b=7, 则平移后直线解析式为y=x+7. 点评: 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问题,涉及的知识有: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求法,以及坐标与图形性质,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5.(2013?十堰)如图,已知正比例函数y=2x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A(m,﹣2).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观察图象,直接写出正比例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若双曲线上点C(2,n)沿OA方向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判断四边形OABC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考点: 反比例函数综合题. 分析: (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0),然后根据条件求出A点坐标,再求出k的值,进而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直接由图象得出正比例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首先求出OA的长度,结合题意CB∥OA且CB=,判断出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再证明OA=OC即可判定出四边形OABC的形状. 解答: 解:(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0), ∵A(m,﹣2)在y=2x上, ∴﹣2=2m, ∴m=﹣1, ∴A(﹣1,﹣2), 又∵点A在y=上, ∴k=﹣2,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第3页

九年级数学上期专项训练题《反比例函数》 (2)观察图象可知正比例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1<x<0或x>1; (3)四边形OABC是菱形. 证明:∵A(﹣1,﹣2), ∴OA==, 由题意知:CB∥OA且CB=, ∴CB=OA, ∴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 ∵C(2,n)在y=上, ∴n=1, ∴C(2,1), OC==, ∴OC=OA, ∴四边形OABC是菱形.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综合题的知识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以及菱形的判定定理,此题难度不大,是一道不错的中考试题. 【问题解决】

例.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C=2AB,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1,0),(0,2),C,D两点在反比例函数y?yCDBk(x?0)x的图象上,则k的值等于 . 答案:-12

解析:如图,过C、D两点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F、G,CG交AD于M点,过D点作DH⊥CG,垂足为H, ∵CD∥AB,CD=AB,∴△CDH≌△ABO(AAS), ∴DH=AO=1,CH=OB=2,设C(m,n),D(m-1,n-2), 则mn=(m-1)(n-2)=k,解得n=2-2m,

22BC=m?(n?2)=5m,AB=5,因为BC=2AB,

A第15题图Ox2解得:m=-2,n=6,所以,k=mn=-12

2.(2013?莆田)如图,直线l:y=x+1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C与原点O关于直线l对称.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C,点P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且位于C点左侧,过点P作x轴、y轴的垂线分别交直线l于M、N两点.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第4页

九年级数学上期专项训练题《反比例函数》

(2)求AN?BM的值.

考点: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连接AC,BC,由题意得:四边形AOBC为正方形,对于一次函数解析式,分别令x与y为0求出对于y与x的值,确定出OA与OB的值,进而C的坐标,代入反比例解析式求出k的值,即可确定出反比例解析式; (2)过M作ME⊥y轴,作ND⊥x轴,根据P在反比例解析式上,设出P坐标得出ND的长,根据三角形AN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表示出AN与BM的长,即可求出所求式子的值. 解答: 解:(1)连接AC,BC,由题意得:四边形AOBC为正方形, 对于一次函数y=x+1,令x=0,求得:y=1;令y=0,求得:x=﹣1, ∴OA=OB=1, ∴C(﹣1,1), 将C(﹣1,1)代入y=得:1=则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2)过M作ME⊥y轴,作ND⊥x轴, 设P(a,﹣),可得ND=﹣,ME=|a|=﹣a, ∵△AND和△BM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N=×(﹣)=﹣?(﹣,BM=﹣a)=2. a, ,即k=﹣1, 则AN?BM=﹣ 点评: 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问题,涉及的知识有: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与图形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3.(2013?莆田)在Rt△ABC,∠C=90°,D为AB边上一点,点M、N分别在BC、AC边上,且DM⊥DN.作MF⊥AB于点F,NE⊥AB于点E.

第5页

九年级数学上期专项训练题《反比例函数》

(1)特殊验证:如图1,若AC=BC,且D为AB中点,求证:DM=DN,AE=DF; (2)拓展探究:若AC≠BC. ①如图2,若D为AB中点,(1)中的两个结论有一个仍成立,请指出并加以证明;

②如图3,若BD=kAD,条件中“点M在BC边上”改为“点M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其它条件不变,请探究AE与DF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考点: 相似形综合题. 分析: (1)如答图1,连接CD,证明△AND≌△CDM,可得DM=DN;证明△NED≌△DFM,可得DF=NE,从而得到AE=NE=DF; (2)①若D为AB中点,则分别证明△DEN∽△MFD,△AEN∽△MFB,由线段比例关系可以证明AE=DF结论依然成立.证法二提供另外一种证明方法,可以参考; ②若BD=kAD,证明思路与①类似;证法二提供另外一种证明方法,可以参考. 解答: (1)证明:若AC=BC,则△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如答图1所示,连接OD,则CD⊥AB,又∵DM⊥DN,∴∠1=∠2. 在△AND与△CDM中, ∴△AND≌△CDM(ASA), ∴DM=DN. ∵∠4+∠1=90°,∠1+∠3=90°,∴∠4=∠3, ∵∠1+∠3=90°,∠3+∠5=90°,∴∠1=∠5, 在△NED与△DFM中, ∴△NED≌△DFM(ASA), ∴NE=DF. ∵△AN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E=NE,∴AE=DF.

第6页

九年级数学上期专项训练题《反比例函数》 (2)①答:AE=DF. 证法一:由(1)证明可知:△DEN∽△MFD, ∴,即MF?EN=DE?DF. 同理△AEN∽△MFB, ∴,即MF?EN=AE?BF. ∴DE?DF=AE?BF, ∴(AD﹣AE)?DF=AE?(BD﹣DF), ∴AD?DF=AE?BD,∴AE=DF. 证法二:如答图2所示,过点D作DP⊥BC于点P,DQ⊥AC于点Q. ∵D为AB中点, ∴DQ=PC=PB. 易证△DMF∽△NDE,∴易证△DMP∽△DNQ,∴∴; , , , 易证△AEN∽△DPB,∴∴,∴AE=DF. ②答:DF=kAE. 证法一:由①同理可得:DE?DF=AE?BF, ∴(AE﹣AD)?DF=AE?(DF﹣BD) ∴AD?DF=AE?BD ∵BD=kAD ∴DF=kAE. 证法二:如答图3,过点D作DP⊥BC于点P,DQ⊥AC于点Q. 第7页

九年级数学上期专项训练题《反比例函数》 易证△AQD∽△DPB,得由①同理可得:∴又∵∴; , , , ,即PB=kDQ. ∴DF=kAE. 点评: 本题是几何探究与证明综合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题中三个结论之间逐级递进,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第8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6a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