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一体化”课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思考.doc

更新时间:2023-04-03 15:2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摘要:目前,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实行工学一体化课改,成效显著,但是在实施一体化课改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针对一体化课改在不同课程教学实施中的适用性,对一体化课改实施过程中工与学的融合、教师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引领、课堂评价的掌控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观点。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课改?问题?思考

“工学一体化”教学是目前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为了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培养出与用人单位接轨的毕业生,中职学校有必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开发出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新型课程模式。但是,在“工学一体化”课改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笔者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整理,并总结如下。

一、一体化课改在不同课程教学实施中的适用性

目前,各大技工院校普遍认为,如果还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单一地讲授理论,缺乏与实践的结合,会严重限制职校素质教育的发展。所以,各院校积极改革创新,大胆推进一体化课程改革,变传统、单一的教师教授模式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但是,在课改实施过程中,是否所有的课程都要进行一体化课改?笔者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要综合分析,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笔者认为,课程的教学方式有很多,必须要先分析清楚,明确该课程适合用哪种教学方式,而不是全部进行一体化课改。其实一些课程盲目进行一体化课改是不合适的,一些基础课,例如语文、数学、政治等,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直接教学方式更有效,也更易于被学生接受;而一些专业课程,因为涉及生产实践,所以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方法更合适,也更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的培养。

二、一体化课改实施过程中“工”与“学”的融合

在一体化课改实施过程中,由于很多教师对工学一体化课程的认识不深,导致教师在教学时,没有真正做到“工”与“学”的融合统一。结果出现一体化教学似是而非的现象,即教师在明确工作目标后,并没有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仍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然后再手把手地指导学生完成下一步工作任务。这样的教学表面上看似符合工学一体化教学,但是没有深入精髓,没有真正达到一体化课改的目标。这样的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没有形成对以后工作的整体认识,无法形成学习与工作的直接对接;第二,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言传身教,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主动学习的动力,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无法体验获得经验的乐趣,从而失去了形成实践能力的机会;第三,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具体工作情境脱节,没有具体工作环境的支撑,学生很难将理论知识转移到实际工作中去。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真正吃透一体化课改的理念,没有抓住工学一体的本质,不知道如何将“工”与“学”的理念融入实际教学中,这也说明很多教师缺乏在工厂实际工作的经验,无法发现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过程之间的联系。所以,笔者认为,中职院校要想做好一体化课程改革,避免纸上谈兵,就应该“走出去,引进来”,多让教师去企业实习,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另外,学校也应该多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请有经验的专家培训本校教师,推进一体化课程改革。

三、一体化课改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作用

一体化教学强调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既要求学习以学生作为主体,又要求教师适当的引导。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常出现教师在课堂上引导不够的情况,放任学生学习、自由讨论,学生的收获很少,教学达不到预期。所以,在一体化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第一,由于学生社会阅历少,知识和能力有所欠缺,在教学中没有教师的引导是不行的。学生的思想天马行空,如果没有人在前进的方向上把舵,就很容易脱离轨道。所以,教师的及时指导是相当重要的。第二,教师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要和学生充分配合,积极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能过分干涉,否则又回到传统教学的老路上了,要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自主学习,才能使“工学一体化”课改有序、有效进行。

四、一体化课改实施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引领

小组合作学习是中职学校“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很有帮助。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学习小组的构成是否合理?小组合作学习会不会使一些学生产生惰性心理,参考别人的观点,不再自己思考问题?小组学习的时间如何控制?老师该如何引领落后严重的学习小组?经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第一,在构建学习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分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控制小组人数,人数太多不利于个人才艺的展示,人数太少不利于学生间的互助交流;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后,可动态调整各小组成员,这样可兼顾公平。第二,在小组成立初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工作页布置下来时,教师可要求小组各成员详细阅读相关内容,然后进行独立思考,把自己想到的问题写在笔记本上,在大家交流时,要求每个成员都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之后讨论总结。第三,在学习过程中,要控制好小组学习的时间。小组学习的过程一般是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点拨―总结提高。教师必须掌控好各阶段的时间。每个阶段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自学时间,但是又不能拖延时间。在学生“学而有惑、思而不通”的情况下开展小组讨论,才能激起学生相互交流的兴趣,从而达到预期效果。当学生学习出现困惑时,教师可随堂点拨解惑。第四,如果出现落后严重的学习小组或成员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和辅导,帮助其找到落后的原因,确定改进的措施和方法。这样,落后的小组才能跟上,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正常进行。

五、一体化课改实施过程中对课堂评价的掌控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课堂评价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标准比较单一,教师对学生的考核以学生在本学期理论考试成绩和实操成绩为主,片面强调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不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和个人能力的提高。在一体化课改实施过程中,要规避这些不足,所以如何体现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个人能力是一体化课改课堂评价急需解决的问题。

经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用“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思想掌握课堂评价,即“三环四步”策略。“三环”指教学的三个主要环节:根据课标和学情实际情况,师生制定共同目标;根据共同目标,师生努力配合,实现目标;根据学习情况和课堂评价,师生一起检验目标。“四步”主要指实现目标、检验目标的四个步骤:教师为学生设置情境活动,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目标自学;学生成立小组共同学习,教师及时指导;小组展示学习结果,教师组织学生完善;学生互评学习结果,教师提炼、总结、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师生共同参与课堂评价,以学生学习的态度、能力为重点,公平、公正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以上是笔者在一体化课改实施过程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思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一体化课改真正开展起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61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