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整套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4-05-15 10: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我们的民族小学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坝、傣”等。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二、预习学案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三、导学案 第一自然段

1.请你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 2. 请你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

3. 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请你用语言描述: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4. 早晨的校园多美啊,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吧。 第二、三自然段

1. 你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吗?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2. 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理解“窗外十分安静??”一句,体会正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所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

3. 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 朗读有关句子。

4. 同学们读得可真好,如果你能和民族小学的小朋友一起游戏,你 想和他们一起玩什么? 第四自然段

1 1. 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令人难以忘怀)

2. 在这所民族小学学习的同学们是什么感受?(自豪、骄傲) 小结:

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在学校、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四、课堂练习

1. 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 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pīng bà chuān dài bō wěn zhì 怒 暮 燥 雅 昆 播 吻 致

2.这些生字宝宝脱了帽子你认识吗?(去掉拼音)小组开火车读。 3.这些生字宝宝回家了,你还能认出它吗?分组开火车读。(课 件演示,结合课文组词)

凌晨 蔷薇 绽开 欣然怒放 暮色 昙花 干燥 灼伤 淡雅 花蕾 昆 虫 传播吻合 花圃 大致

4.小组互动,“我说你找”,小组中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 的词语,其他成员迅速在 文中找出来。

5.当当小老师:你发现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最容易出错,请你做 回小老师提醒提醒大家。 四、入境入情,自悟自得

1.同桌合作,你读我找: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有哪些花呢,课文是怎么介绍的呢? 2.出示并欣赏照片,说出花的名字。

3.同桌二人合作:这么多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请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一说。 4.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

(1) 读读描写花开放的句子。(第1自然段)

(2)课件出示下列句子,与教材第1自然段相应的句子进比较: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 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读、讨论后指名谈自己对这两组句子的感受。引导学生感受运用 多样的句式表达相同的内容的好处。

(3)带着独特的体验有个性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仿写创作: 你们还能用与课文不同的方式描写这些花的开放吗?学生动笔创作。

【课文只是一个例子,让学生进行仿写创作,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另一方面可以依托文本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

2 维中充分地融进自己的感性积累、独特感受。】

(5)小结:它们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性情,就像你们一样可爱,看来花的开放不止一种说法。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一个意思,这篇课文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例子 5.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你们还搜集了哪些花开放的时间?

(黎明3:00左右蛇床花开放;上午6:00左右斑猫儿菊开放;上午8:00 左右山柳菊开放;上午9:00 左右卷耳苦苣菜闭合;上午10:00 左右欧洲稻槎菜闭合;上午11:00左右鸟乳花开放;下午1:00 左右石竹闭合;下午2:00 左右深红海绿闭合;下午4: 00 左右小旋花闭合;下午5:00 左右白睡莲闭合。) 五、总结延伸 四、课堂检测 五、课后作业

留心观察学校里的花、家里的花,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把它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略)

14 蜜蜂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 等词语。 2.学习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二、预习学案

生字卡、搜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三、导学案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 3.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3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3.4.5自然段。 2.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3.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1)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可能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 (3)其他同学点评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角色换位,使学生入情入境,启发想象,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4)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读了第3.4.5自然段,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导。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最后一段,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5.教师再引导。

(1)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2)小结;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五、回顾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快速默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4 (2)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3)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1、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2、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四、课堂检测 1. 巧填词:

戴( ) 验( ) 湿( ) 确( ) 袋( ) 检( ) 温( ) 却( ) 2. 选选看:

(1)听说(密、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那、哪)里,它总是可以回(道、到)原处。 (2)(在、再)回家的路上,我推(测、侧)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五、课后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虫的相关知识制成一张手抄报,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六、板书设计

15 玩出了名堂

一、教学目标

①认识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年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③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二、预习学案

①生字词卡片或制成的电脑课件。

②师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关资料,拓展“资料袋”的内容。 三、导学案 谈话导入

①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 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②学生交流。

③教师导入。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读题) ④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⑤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初读感知

①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a.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b.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②学生自主读书。 ③检查自学。

5

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①多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②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③教师引导: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样磨镜片的,他心里会怎样想?

④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⑤指导朗读。能用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吗? 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课后活动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 ①听写生字词。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

①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②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b.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③交流讨论。

④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 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 ⑤朗读体会感情。请同学们朗读“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 上的居民要多得多”,体会感情。

⑥表达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多人次谈,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地点拨、肯定) 欣赏玩出的名堂

①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②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句子,可多遍地读,另外还 可参阅资料袋里的有关内容。 b.指名学生多人朗读。

③交流讨论:a.“小人国”指的是什么?b.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④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⑤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着重体 会引号的用法) 交流玩中收获 四、课堂检测 五、课后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看看你能玩出什么名堂,让同学们一起学习一下。 六、板书设计

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七、教学反思

6

17 孔子拜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长进、敬重、品行” 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预习学案

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学习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三、导学案 情境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7 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四、课堂检测

理解“相距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等词语。 五、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六、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

孔子 老子 谦虚好学 毫无保留 永不满足 悉心传授 学无止境

18 盘古开天地 宋桂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想象,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二、预习学案

学生学习准备:预习课文,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教师教学准备:①制作多媒体课件。②在课前交流中,了解学情,沟通师生情感。 三、导学案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引起阅读期待

(一)播放孙悟空,哪吒,葫芦娃的动画片断,导入新课。 (二)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围绕“创造”质疑。 2.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 三、顺学而导,解决问题,读懂课文。

(一)解决“盘古为什么要创造宇宙?”的问题。 1.提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理解“混沌”的意思。 (二)解决“盘古怎样创造宇宙?”的问题。

1.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默读课文,思考相关的问题。

8

2.读中品词析句,感受盘古的精神与表达的精妙。

(1)学生汇报交流,相机出示下列句子,引导学生重点研读: ①理解“抡”的意思。

②比较“拿”“提”“拎”与“抡”的不同,感悟盘古的力大、神勇,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③指导朗读,感受盘古劈开天地的力量和勇气。

①调动学生生活积累,理解“轻”与“清”意思的不同。 ②引导学生读书并有所发现。

③交流学生的发现,感悟理解词语的方法及语言表达的精妙。 (2)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开天辟地)

(3)引导学生在读懂第三段的基础上,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顶天立地) 3.指导朗读,展开想象,感受神奇和美丽。

(1)学生自读,找到自然段的中心句,体会中心句的作用。 (2)边读边画出盘古身上发生的变化,感受变化的神奇。 (3)指导朗读,把文字变成脑海中的画面,感受宇宙的美丽。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抓住“飘动的云”“奔流不息的江河”等词语展开想象,感受美丽。

(4)拓展想象,丰富美丽。

①师:盘古的身上是不是只有这些变化?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②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出示句式)

盘古的( ),变成了( )的( )。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在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想象要合理、丰富。 (5)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盘古创造的宇宙的美丽。 四、回归整体,升化认识。

(一)围绕板书,说说盘古是怎样创造的,明晰“创造”的含义。 (二)朗读、品味中心句。 (三)教师小结。

1.归纳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2.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熟读课文,把这个神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四、课堂检测 五、课后作业

熟读课文,把这个神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六、板书设计 18 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9 创造 顶天立地 身化万物

七、反思

19 赵州桥

一、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爪、贵、参、案”等14个生字,理解“创举、横跨”等词语 2、了解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理解总起句和过渡句的形式和作用

4、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5、学会用关联词“不但??而且??”、“既??又??”、“有的??有的??”等关联词造句。 二、预习学案

图片、PPT、生字卡。

三、导学案

一、由图引入,揭示课题 二、抓住重点,深入学习 ㈠读第一节,了解节意

1、课文的第一小节主要讲的就是以上这段文字的内容。(一起读第一节) 2、分别出示:① 赵州桥距今已有_______多年了;

② __________的赵州桥距今已有______多年了;

10

③ 李春________的________赵州桥距今已有______多年了。

这三句话都能概括第一小节的意思,哪一句话你以为最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㈡ 围绕“创举”,了解赵州桥的设计。

1.出示: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2、理解“创举”

3、怎样的设计,是当时建桥史上的创举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然后找到理由,看哪位同学找得多?

4、师生引读第二节,这样设计的好处是——

出示句子: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师:并排写出了一句话,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十分——(板书)坚固。 师生共同由板书整理第二节节意。 5、出示:

㈢熟读成诵,体会“美观”

1、师:所有的建筑,除了坚固,还要追求美观,赵州桥就做到了这一点。 出示句子: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自由读读课文第三节,赵州桥美在哪儿呢?

2、交流,理解词语:缠绕,抵。

3、出示句子:图片,读一读,体会美观,读出美观。

三、体会文章主题,总结升华

1、师:读完课文,赵州桥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交流 小结 出示第四节

赵州桥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2、赵州桥历史悠久,坚固美观,后人写了许多赞美赵州桥的话。

四、练习概括,布置作业

11 依据练习及板书,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检测 我会填

创举 创建

1、劳动( )了人类社会。 2、这种设计是一个( )。 精致 精美

1、栏版上雕刻着( )的图案。 2、这些工艺品件件都很( )。 五、课后作业

你的家乡也有古建筑,请你去了解它的历史并把它画下来。 六、板书设计

16 赵州桥 设计 特点 李春 雄伟 坚固 美观

(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才干)(宝贵的历史遗产)

21、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①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预习学案

①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②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三、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望天门山》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12 ②检查交流。 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②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①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教师重点指导:潋liàn yàn 空蒙kōn gméng 淡妆浓抹dàn zhuāng nóng mǒ 相宜xiāng yí

③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④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13 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②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四、课堂检测 望天门山

-----------

------------------, ------------------。 ------------------, ------------------。 五、课后作业 把古诗两首背过 六、板书设计

22 富饶的西沙群岛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7个生字及新词,掌握一个多音字“参(shēn)”。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利用资料等方法理解本课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 二、预习学案

预习关于西沙群岛的图片 三、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说说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2、小组合作学习,提自学要求。 3、教师检查,小组汇报。 (1)以字带词,理解字义。

检查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如“富饶”一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 (2)以词带句,加强朗读。 五光十色

1、问:“五光十色”什么样儿?课文里是怎么写的?(播放课件,展示不同颜色的海水的画面,教师解释“多么美的海水呀!有深蓝的、淡青的、淡绿的、杏黄的,多像一个变色的世界,真是五光十色”。)这么美,我们怎么读?

2、再读,思考: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是五光十色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

1、同桌互读,做到正确、流利,后在小组内检查。

2、思考:你对西沙群岛的印象是什么?(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句概括,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4 四、布置作业

1、选择最快的方法记忆生字,查找有关的字词。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检测 我会填

风景( )( ) 五( )十( ) 颜色( )( ) ( )( )丰富 成( )结( ) 千( )百( ) 五、课后作业

1.展开想象,画一画西沙群岛的景物。 2.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六、板书设计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面 风景优美 海底 物产丰富 海滩 海岛

23 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抽出、欣赏、浓雾、献出、酸甜可口、又香又脆、密密层层、严严实实、人参、又肥又厚、松鼠、飞舞、宝库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预习学案

1、预习课文及课文生字。 2、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三、导学案 (一)导入

今天继续学习第9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上节课我们自学了课文的生字新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美丽、物产丰富。那么,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第一自然段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2.集体交流。

明确: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小兴安岭的树木非常多,也非常美丽,然后抓住“数不清”“几百里连成一片”“绿色的海洋”等词语来理解,突出小兴安岭森林广阔无垠,一片绿色,非常美丽的特点。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①你觉得小兴安岭的春天怎么样?②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的?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谈谈你的理解。 2.集体交流。

15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4.小结读书方法。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自己思考并理解下列问题: (1)小兴安岭夏天的景色怎样?

(2)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的?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的?谈谈你的理解? 2.集体交流。

(1)小兴安岭的夏天很美丽,作者抓住树木,晨雾,太阳,草地,野花这些景物来写的。 (2)抓住“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封”“挡”“遮”等重点词语理解小兴安岭夏天树木葱茏,枝叶茂密,抓住了“浸、穿”来理解晨雾、阳光、野花的美丽。

设问:“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带点的词还可以换成哪些词?哪个词用的准确?为什么?

明确:“密密层层”可换成“密密麻麻”,“封”可换成“盖”。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觉得小兴安岭的秋天怎么样?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的?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你是怎么理解的? 2.分小组讨论学习。 3.集体交流,明确:

(1)小兴安岭的秋天很美丽,很富饶,作者抓住了树木、落叶、山葡萄、木耳、人参等景物来写。 (2)抓住:“飞舞”“献”等重点词语来理解,突出了小兴安岭的秋天不但景色美丽,而且物产丰富。 设问:“落叶在林间飞舞。”,“飞舞”还可以换成哪个词?比较用哪个词更准确?

明确:“飞舞”还可换成“飘落”。用“飞舞”而不用“飘落”,表现了落叶随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使我们体会到秋天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的用词准确。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六)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五自然段。 2.集体交流:

(1)小兴安岭的冬天美丽,富饶,作者抓住了树木、积雪、西北风、紫貂、松鼠等来写。 (2)学生们抓住“飞舞”“刮”“只好”“散步”等重点词语来理解,使学生们体会到小兴安岭冬天的美丽和富饶。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七)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第六自然段。

2.想一想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明确:宝库,是指物产丰富。花园,是指一年四季美丽。因为小兴安岭物产丰富,其中还有很多珍贵的动植物,而且一年四季景色美丽,所以说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八)总结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我们还掌握了学习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自己学习,非常成功。 四、课堂检测 1.组词

融()汇()献()脆()肥() 溪()封()酸()靠()库()

16 2.理解词语 密密层层: 苍翠:

3.抄写喜欢的一个段落 五、课后作业

感情朗读课文,注意体会小兴安岭的景色优美和物产丰富。 六、板书设计

25 矛和盾的集合

一、教学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二、预习学案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三、导学案 一、导课:

1、谈话:“矛”的长处?“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 2、出示坦克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二、探究发明过程

1、发明家是怎样一步一步发明坦克的呢?坦克在战场上它们又如何来发挥优势的呢?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带着好奇来一次神奇的“发现之旅”(同步出示课件:发现之旅) 2、用心读课文1~4节,感悟课文。

3、考眼力,大家能不能很快地从1-4小节中找出几个带 “然”的词语。我们比比看,哪个队比较快。” 忽然 固然 当然(出示在黑板上)分析三个词语(参考课文记录),

4、“同学们能不能用上这三个词语,来把我们聪明的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讲一下呢?”

5、“我们的同学们真厉害,通过这三个词语很清楚地把发明家思考发明的过程表达了出来,我们的发明家啊就比较辛苦了,他可是想了很久很久,他会在什么时候想呢?(他可能会白天想,晚上想,吃饭做事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6、有感情读文

7、引导相机板书。板书:矛----------进攻-------枪扣或炮口 (集长处于一身)(胜利者) 集合----坦克

17 盾-----------防守------铁屋子 (会动) 8、出示发明坦克过程的课件 三、体会坦克的威力无比 四、拓展延伸,课堂作业

1、“接下来,我们同学要当一回发现家,看看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 )+( )=( )(这个格式同步出现在课件中)可以适当引导,并出示课件中的有关图片,生活中的例子 2、布置作业、总结。

总结:同学们,集合是一种具体行动,也是一种思考方法,一种人生智慧。对于优势互补的思想方法,不仅体现在发明创造上,也反映在做事做人的时候,如取长补短,强强联手!希望同学们让“集合”成为智慧的种子,伴随大家开创美好的未来! 四、课堂检测

持( ) 炮( ) 神( ) 般( ) 挂( ) 跑( ) 伸( ) 船( ) 五、课后作业

发名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利用课后的时间想一想。 六、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矛进攻集合 盾防守坦克

26 科利亚的木匣

一、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 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

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预习学案 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三、导学案

一、复习导入,教师简介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感悟,深入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1.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1)教师采用范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2)教师结合生字学习,指导朗读。全班齐读。

(3)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子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听后评议。注意强调表示动作的词语,还可以边做边读读这几个句子。

(4)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嘛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 三自然段。

(5)课件出示对比表格:四年前:

妈妈 埋大箱子 走30步 18 科利亚 埋小匣子 走10步 2.学生默读课文4-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 找到木匣的?

(1)课件出示对比表格:四年后:

妈妈 科利亚 走30步 走10步 挖到大箱子 没有挖到小匣子 (2)用线段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联系上文理解“果然”一词的意思,并用“果然”练习说句子。 3.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 得了什么道理呢?

(1)指名读这一段,读后评议。

(2)分男生、女生赛读这一段,读后再评议。 (3)随文理解“不光??还”。

(4)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说说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围的一 切在发生变化?

(5)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上一课时作业或其它课外文章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变化。”

(6)再读最后一段,试着背下来。然后把它摘抄到“好词佳句” 记录本中,边抄边体会这段话的内容。

(关注学生是这一环节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用表格、线段图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二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联系生活来理解课文内 容。)

三、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个人练习。指名复述,全班评议。指导复述。 四、拓展延伸,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1.课件出示填空题:课文记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了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练笔:写一写自己亲身经历或看到的一件小事,200字左右,并说一说这件事给了你什么启迪? 五、布置作业

1.实践活动: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方便的事情,你是怎么想、怎么 做的。准备一下,到“口语交际”时与大家交流, 四、课堂检测 找反义词

也许--- 仍然--- 随便---- 五、课后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六、板书设计 26 科利亚的木匣

埋木匣:四年前 5岁 步小 十步

19 挖木匣:四年后 9岁 步大 五步 受到启发:勤动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7 陶罐和铁罐

一、教学目标

①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③感悟课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预习学案

预习《陶罐和铁罐》课文及生字 三、导学案 一、 检查预习 1、 认读词语

2、 这个童话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 学习新课

1、师:这个童话故事非常精彩有趣,故事中有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

出示: “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1)指名读:这句话是谁说的?读了你有什么疑问?

(2-3人回答)铁罐是那么对陶罐,陶罐为什么还称它为兄弟,为什么还叫?? 2、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句子: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奚落”是什么意思?(讽刺、挖苦、讥笑)我们往下读课文,会进一步理解它的意思。

3、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课文有很精彩的描写,请你们自学第1—9自然段,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看谁读得好 4、交流(预设)

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谁来读?

(2)师:铁罐不止一次地奚落陶罐,请你们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读给同桌听,每个人都要读读。读的:要注意提示语,读出语气。听的:要仔细听,认真评,帮助同桌读得更好。(出示练读要求) 生:(同桌交换读)

师:铁罐还怎么样奚落陶罐的?谁读一读?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60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