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市政桥梁清水混凝土技术指南

更新时间:2024-03-25 19: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成都市市政桥梁清水混凝土

技术指南

2014-05-05 发布 2014-06-01 实施 成

发布

前 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实力的增强,桥梁建设不仅满足通行功能的内在质量需要,同时满足观赏和环境协调的需要,根据高性能清水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为提高成都市市政桥梁建设质量,规范成都市市政桥梁建设科学应用该技术,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委托成都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牵头负责《成都市市政桥梁清水混凝土技术指南》的编制工作。成都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与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经广泛调查研究、开展专项试验、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等工作后,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编制了本指南成都市市政桥梁清水混凝土。

本指南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材料、基本指南、原材料、技术性能指标、模板、浇筑、养护、成品保护和质量验收的内容及有关附录。

本指南由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地址:成都市武侯横街1号,邮编:610041)。

主编单位: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成都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

参编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主要起草人:牟廷敏 索奇峰 丁庆军 张 蓉 阳晓静

周孝军 王潇碧 李萼雄 骆 燕 胡德贵

1

目 录

1 总 则 ............................................................................................................. 1 2 术语和符号 ................................................................................................... 2

2.1 术语 .................................................................................................... 2 2.2 符号 .................................................................................................... 3 3 基本规定 ....................................................................................................... 4 4 原材料 ........................................................................................................... 7

4.1 一般要求 ............................................................................................ 7 4.2 水泥 .................................................................................................... 7 4.3 细集料 ................................................................................................ 8 4.4 粗集料 ................................................................................................ 9 4.5 外加剂 ................................................................................................ 9 4.6 矿物掺合料 ...................................................................................... 11 4.7 水 ...................................................................................................... 11 5 技术指标 ..................................................................................................... 12

5.1 拌合物工作性能 .............................................................................. 12 5.2 力学性能 .......................................................................................... 12 5.3 体积稳定性能 .................................................................................. 13 5.4 耐久性能 .......................................................................................... 13 6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15

6.1 基本要求 .......................................................................................... 15

2

6.2 强度的确定 ...................................................................................... 15 6.3 配合比计算 ...................................................................................... 15 6.4 配合比的试配、调整、检验与确定 ............................................. 16 7 模板工程 ..................................................................................................... 18

7.1 模板材料 .......................................................................................... 18 7.2 模板体系 .......................................................................................... 19 7.3 脱模剂(漆) .................................................................................. 21 7.4 模板设计 .......................................................................................... 22 7.5 模板制造 .......................................................................................... 22 7.6 运输及安装 ...................................................................................... 25 7.7 模板的拆除 ...................................................................................... 27 8 混凝土工程 ................................................................................................. 30

8.1 一般规定 .......................................................................................... 30 8.2 拌制 .................................................................................................. 31 8.3 运输 .................................................................................................. 33 8.4 浇筑 .................................................................................................. 34 8.5 振捣 .................................................................................................. 36 8.6 养护 .................................................................................................. 38 9 表面处理 ..................................................................................................... 40 10 成品保护 ................................................................................................... 42

10.1 模板 ................................................................................................ 42 10.2 钢筋 ................................................................................................ 42

3

10.3 混凝土 ............................................................................................ 42 11 检验和验收 ............................................................................................... 44

11.1 模 板 ............................................................................................ 44 11.2 钢 筋 ............................................................................................ 45 11.3 混凝土拌合物质量检验 ................................................................ 45 11.4 硬化混凝土质量检验 .................................................................... 46 11.5 普通清水混凝土工程验收 ............................................................ 47

4

1 总 则

1.0.1 为保证成都市城市桥梁普通清水混凝土的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护环境、安全适用,制定本指南。

1.0.2 普通清水混凝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技术,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单位应共同遵守执行。

1.0.3本指南适用于表面具有普通清水混凝土外观效果要求的城市桥梁混凝土工程的设计、施工与质量验收。

条文说明

清水混凝土分为普通清水混凝土、饰面清水混凝土、装饰清水混凝土。普通清水混凝土是指表面颜色无明显色差,对饰面效果无特殊要求的清水混凝土;饰面清水混凝土是指表面颜色基本一致,由有规律排列的对拉螺栓孔眼、明缝、蝉缝、假眼等组合形成的、以自然质感为饰面效果的清水混凝土;装饰清水混凝土是指表面形成装饰图案、镶嵌装饰片或彩色的清水混凝土。

1.0.4 城市桥梁普通清水混凝土工程应进行表面效果设计、构造设计、排水设计、成品保护设计和工艺设计,并应编制施工组织管理文件。 1.0.5城市桥梁普通清水混凝土工程除应符合本指南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条文说明

普通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的规定、普通清水混凝土工程质量应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的规定、普通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应符合《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169)的规定、普通清水混凝土配合比制备技术应符合《桥梁高性能混凝土制备与应用技术指南》(SCG F51)、普通清水混凝土模板拆除应符合《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74)的规定。

1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清水混凝土 fair-faced concrete

直接利用混凝土成型后的自然质感作为饰面效果的混凝土。 2.1.2 普通清水混凝土 standard fair-faced concrete

表面颜色无明显色差,对饰面效果无特殊要求的清水混凝土。 2.1.3 表面色差 differences in surface color 清水混凝土成型后的表面颜色差异。 2.1.4 矿物掺合料 mineral additives

以硅、铝、钙等一种或多种氧化物为主要成份,并具有规定细度,掺入混凝土中能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粉体材料。本指南特指硅灰、粉煤灰、磨细粒化高炉矿渣粉(简称矿渣粉)、沸石粉和磨细粒化电炉磷渣粉(简称磷渣粉)。

2.1.5 外加剂掺量 addition of admixtures

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中外加剂用量占胶凝材料的质量百分比。 2.1.6 碱活性 alkali reactivity

集料在混凝土中与碱发生膨胀反应的特性。 2.1.7 碱含量 alkali content

特指混凝土中等当量Na2O含量,以kg/m3计;当量Na2O=Na2O+0.658K2O。

2

2.2 符号

mB——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kg); mb——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用量(kg);

?b——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掺量(%);

mc——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

mg——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集料用量(kg);

ms——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集料用量(kg); mw——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w/b——水胶比;

mcp——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质量(kg);

?s——砂率(%);

?c,t——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kg/m3); ?c,c——混凝土表观密度计算值(kg/m3);

? ——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

3

3 基本规定

3.1 本指南的普通清水混凝土指一次浇筑成型,外观不作任何装饰;表面颜色均匀、光滑、平整,线条顺直、棱角分明。

3.2 城市桥梁普通清水混凝土同一工程,使用的水泥颜色应一致,宜选择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品种水泥;同一结构物,宜采用同一批水泥。

条文说明

为了保证城市桥梁在视野范围内色彩一致,避免桥梁构件间出现过大色差,影响观赏效果,特制订本条。

3.3 普通清水混凝土工程的外观质量应满足表3.3-1的要求。

表3.3-1 普通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要求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质量类别 露筋、蜂窝、空洞、夹渣、疏松 色泽、光洁度 缺棱掉角、棱角不直、飞边凸肋 不允许 质量标准 颜色均匀一致、平整光滑 棱角完整流畅、顺直 构件表面麻面、掉皮起砂、沾污、气无麻面、掉皮起砂、沾污,气泡直径泡 不大于1mm 无明显大面积模板拼接处错台、翘曲模板拼接处错台、翘曲不平等 不平 少量,无宽度大于0.15mm和长度大表面裂缝 于500mm的裂缝 修补痕迹 无修补痕迹、无流淌、冲刷痕迹 3.4 普通清水混凝土施工应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对于外观效果要求相同的普通清水混凝土,材料和工艺应保持一致。

3.5 有防水等要求的普通清水混凝土构件,必须采取防裂、防渗、防污染及密闭等措施,其措施不得影响混凝土表面效果。

3.6 处于潮湿环境和干湿交替环境的普通清水混凝土,应选用非碱活性骨

4

料,在制备的混凝土中宜掺加高活性矿物掺合料,避免析盐和析碱造成的混凝土色差,提高混凝土的致密性。

3.7 普通清水混凝土城市桥梁工程应进行专门的排水设计,雨水及施工用水等不应在普通清水混凝土构件表面形成水线。

条文说明

普通清水混凝土的排水设计包括施工过程和桥梁使用阶段的排水系统设计,施工过程中的排水包括雨水和施工用水,防止雨水、污水流至普通清水混凝土表面,影响其表面效果。

3.8 普通清水混凝土应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降低混凝土收缩量,选择适宜的养护方式,防止模板变形缝和后浇带的留设,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应采取温控措施。

条文说明

采取优化配合比、降低收缩量、加强养护等技术措施,是为了防止普通清水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

3.9普通清水混凝土的骨料粒径不宜过大、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宜适当增大,振捣操作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应避免选择在混凝土拌和过程和硬化过程中易产生大气泡的混凝土外加剂,模板面板要应清理干净、无锈污、无变形。

条文说明

采取上述技术措施是为了避免普通清水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

3.10普通清水混凝土应控制模板面板材料的厚度公差,模板支架刚度应保证模板面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发生变形,普通清水混凝土不宜设置对拉螺栓提高模板刚度,模板加工、制造应在厂内做好预拼装。

条文说明

保证模板面板材质和模板预拼装,是为了提高普通清水混凝土表面质感。

5

3.11 模板加工、制造应在厂内做好预拼装。

条文说明

通过模板在工厂内的预拼装,保证模板接头精度,避免模板接缝错台。

3.12 普通清水混凝土宜选用专用模板漆。

条文说明

专用模板漆可以提高普通清水混凝土表面质感,宜优先选用。

6

4 原材料

4.1 一般要求

4.1.1 准备原材料时,应提供产品合格证、批量出厂检验报告和入场检验报告;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原材料的质量抽检。 4.1.2 原材料取样规则应为

1 同批次或连续供应同品种和同等级材料情况下,散装水泥每500t(袋装水泥每200t)检验一次;粉煤灰、磨细矿渣粉和硅灰每200t检验一次;砂、石集料每400m3检验一次;外加剂每50t检验一次。

2 不同批次或非连续供应材料,按同品种和同等级材料每批次检验一次。

4.1.3 原材料技术要求按不同原材料及其在混凝土中应用的有关标准执行。

4.1.4 应进行原材料之间的适应性试验,进行适应性试验的原材料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水泥、外加剂和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应使用同一厂家、品牌和批次的产品,并保证连续供应,水泥宜选用色泽发亮、灰黑的产品。

2 砂石应尽量采用同一货源,并严格控制含泥量等指标。 3 拌制清水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 4.2 水泥

4.2.1 水泥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

4.2.2 应采用旋窑或新型干法窑生产的水泥,不得采用立窑生产的水泥。

7

4.2.3 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中碱含量应小于0.6%、C3A含量应小于8%。

4.2.4 普通清水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应小于0.06%。 4.2.5 普通清水混凝土拌合时,水泥温度宜低于50℃。 4.3 细集料

4.3.1 细集料可选用天然河砂和优质的人工机制砂。

4.3.2细集料宜选用中粗砂,颜色应一致,细度模数宜控制在2.6~3.1范围之内。

4.3.3不得采用具有碱活性或潜在碱活性的细集料。

4.3.4 细集料的天然砂泥块含量或机制砂石粉含量应符合表4.3.4-1的规定。

表4.3.4-1 细集料泥块或石粉含量的限值

混凝土强度等级 天然砂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MB<1.4 机制砂石粉含量(按质量计,%) MB≥1.4 条文说明

C40以下 <1.0 ≤7.0 C40~C60 <0.5 ≤5.0 不得采用 人工砂中泥块含量过高,易引起普通清水混凝土色差。机制砂石粉含量过高,将吸附大量外加剂,导致混凝土外加剂掺量高、气泡多、气泡大,影响表面质量。

4.3.5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宜大于2700kg/m3,松散堆积密度宜大于1450kg/m3,空隙率宜小于55%。

8

4.4 粗集料

4.4.1粗集料宜选用强度高、连续级配好、无碱活性、颜色一致的碎石。 4.4.2 粗集料中含泥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值和坚固性应符合表4.4.2-1的要求:

表4.4.2-1 粗集料性能指标要求

项目 含泥量,% 针片状颗粒(按质量计),% 压碎值,% 碎石 卵石 指标 >C60 ≤0.5 ≤5 ≤10 ≤10 ≤8 C40~C60 ≤0.5 ≤10 ≤12 ≤12 ≤8 ≤C35 ≤0.5 ≤15 ≤20 ≤16 ≤8 坚固性,5次循环后的质量损失,% 条文说明

粗集料中含泥量对普通清水混凝土色差影响很大,应严格控制。

4.4.3普通清水混凝土粗集料的表观密度不宜小于2600kg/m3、松散堆积密度不宜小于1280kg/m3、空隙率不宜小于55%。 4.5 外加剂

4.5.1普通清水混凝土的外加剂,应选用具有规模合成外加剂母液能力的生产厂家,不应选用仅有复配生产能力的生产厂家。外加剂供应商应提供针对具体工程调整外加剂应用性能的服务。

条文说明

普通清水混凝土采用合成的专用普通清水混凝土外加剂才能保证母液质量稳定,特制订本项要求。

4.5.2 清水混凝土应选用减水率不小于20%的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9

4.5.3 低等级的天然砂普通清水混凝土或机制砂制备的普通清水混凝土,宜在外加剂中掺入聚乙烯醇、低分子量(分子量500万以内)的聚丙烯酰胺、纤维素醚等增粘组份。

条文说明

混凝土中可适当掺入增粘组份,一方面可以提高混凝土胶凝浆体的粘度,减小振捣过程中矿物掺合料的上浮引起的色差;另一方面,可以在混凝土表面成膜,提高饰面效果。

4.5.4 用于制备普通清水混凝土的外加剂宜添加适量消泡剂和引气剂;引气剂引入的气泡尺寸应控制在20~50μm,最大尺寸小于200μm。普通清水混凝土含气量总量不宜大于2.0%。

条文说明

普通清水混凝土外加剂添加适量的消泡剂,将会影响其工作性能,因此掺入适量引气剂,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保证混凝土强度。消泡剂与引气剂的掺量比例应与外加剂供应商在厂内进行试验研究确定,其目标是既保证普通清水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要求,同时其气泡的数量和质量又不能违反本指南的要求。

4.5.5 外加剂在使用前应搅拌均匀。

条文说明

搅拌是为了避免各组分因密度不一致而出现分层,影响外加剂的使用效果。

4.5.6 外加剂应与水泥有良好的适应性,适应性试验结果应满足工程的要求。

条文说明

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可采用《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8077)中净浆流动度试验方法进行对比试验,以及采用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对比试验加以确定。

4.5.7 冬季施工时掺入的防冻剂,普通清水混凝土表面不得产生明显色

10

差。

4.6 矿物掺合料

4.6.1 普通清水混凝土用矿物掺合料可选择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硅灰等。

4.6.2 矿物掺合料颜色选择应满足工程要求,同一工程宜采用同一产源的矿物掺合料。

4.6.3 粉煤灰(包括磨细粉煤灰)应满足下列规定:

1 C50及以上强度等级宜采用Ⅰ级粉煤灰;采用Ⅱ级粉煤灰时,仅允许细度、需水量比和烧失量三项指标中的一项指标为Ⅱ级粉煤灰指标。

2 氯离子含量小于0.01%。 4.6.4 矿渣粉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比表面积不小于4000cm2/g。 2 28d活性指数不小于95%。 3 含水量不大于1.0%。 4 氯离子含量小于0.01%。

4.6.5 采用矿渣粉时,经过试验验证后,宜与粉煤灰混掺复合使用。 4.7 水

4.7.1 普通清水混凝土拌合用水和养护用水的pH值应大于6.0。 4.7.2 普通清水混凝土拌合用水和养护用水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11

5 技术指标

5.1拌合物工作性能

5.1.1 拌合物工作性能主要包括坍落度、扩展度、坍落度经时损失、凝结时间、抗离析泌水等。

5.1.2 拌合物工作性能的指标宜满足表5.1.2的要求。

表5.1.2 拌合物工作性能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 项目 泵送 180~220 ≥160 ≥450 ≥420 ≥380 ≤25 ≤30 根据运距和一次浇筑数量确定 ≤20 <20 <2 ≤40 非泵送 商品搅拌站 160~200 ≥140 ≥380 现场预拌站 140~180 初始坍落度(mm) 入模坍落度(mm) 初始扩展度(mm) 入模扩展度(mm) 2小时后坍落度经时损失值(mm) 凝结时间(h) 离析率(%) 压力泌水率(%) 含气总量(%) 1 对于泵送高度较低者,坍落度宜接近范围下限。 2 对于泵送高度较高者,坍落度宜接近范围上限。

5.2 力学性能

5.2.1 普通清水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 5.2.2普通清水混凝土主要的力学性能包括: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弹性模量。

12

5.2.3 抗压强度应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的规定评定为合格,满足设计要求。 5.3 体积稳定性能

5.3.1 普通清水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包括收缩和徐变。

5.3.2 普通清水混凝土的自收缩率和徐变系数指标宜满足表5.3.2的要求。

表5.3.2 普通清水混凝土的自收缩率和徐变系数限值

混凝土强度等级 7d自收缩率(×10-4)(20±2℃) 28d自收缩率(×10-4)(20±2℃) 360d徐变系数(7d加载) 条文说明

C30 ≤2.5 ≤3.5 / C40 ≤4.0 ≤5.0 ≤2.0 ≥C50 ≤6.0 ≤8.0 城市桥梁工程构件尺寸较大,易产生收缩裂纹,采用7d、28d自收缩率指标要求的普通清水混凝土,可减少收缩裂纹。预应力混凝土主梁,其强度等级一般高于C40,且主梁预应力一般7d张拉,预应力混凝土主梁的徐变系数越小,其预应力损失越低。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7d加载到360d的徐变系数,C40及以上强度等级应控制在2.0以下。

5.4 耐久性能

5.4.1 普通清水混凝土耐久性能主要包括:碱集料反应、抗裂、抗碳化、抗硫酸盐、抗渗、抗冻和氯离子渗透等。

5.4.2 普通清水混凝土耐久性能设计应满足《桥梁高性能混凝土制备与应用技术指南》(SCG F51-2010)的要求见表5.4.2。

13

表5.4.2 普通清水混凝土耐久性能指标要求

耐久性项目 28d抗氯离子渗透系数(m2/s ) 碱集料反应 早期抗裂等级 28d碳化深度(mm) 28d抗硫酸盐系数 28d抗渗 28d抗冻

技术要求 ≤4×10-12 无碱集料反应 不低于Ⅲ级 ≤10 ≥KS90 ≥P10 ≥F100 5.4.3普通清水混凝土耐久性能指标的检验,应根据设计要求执行。

14

6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6.1 基本要求

6.1.1 普通清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设计和施工的拌合物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等要求,并以合理使用材料和水泥为原则。 6.1.2 普通清水混凝土中最大碱含量应不大于3kg/m3。

6.1.3 普通清水混凝土表面气泡的面积宜小于20cm2/m2,最大直径宜小于5mm,最大深度宜小于2mm。

6.2 强度的确定

6.2.1 普通清水混凝土的强度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6.2.2 普通清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可按表6.2.2的规定执行。

表6.2.2 配合比设计参数表

强度等级 C30 C40 C50 C60 水胶比 0.36~0.42 0.34~0.40 0.30~0.34 0.28~0.32 胶凝材料用量(kg/m3) 380~420 400~460 420~500 480~550 矿物掺合料掺量 (%) ≤70 ≤60 砂 率 (%) 外加剂掺量(%) 38~46 ≤60 ≤60 最佳掺量 6.3 配合比计算

6.3.1 配合比计算宜采用质量法进行计算。配合比计算中集料应以风干状态质量为基准。集料实际称量时,应测集料的含水率,集料的质量应包括饱和水的质量。

15

6.3.2 每m3混凝土用水量mw(kg)应包括液体外加剂扣除固含量后的水以及集料含水率,并应按式(6.3.2)计算:

mw =mB×w/b (6.3.2)

式中:mB——每m3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可按表6.2.2选取;

w/b——水胶比,可按表6.2.2选取。

6.3.3 每m3混凝土水泥用量mc(kg)应按式(6.3.3)计算:

mc =mB(1 -βb) (6.3.3)

式中:βb——每m3混凝土矿物掺合料掺量,可按表6.2.2选取。

6.3.4 每m3混凝土矿物掺合料用量mb(kg)应按式(6.3.4)计算:

mb =mB×βb (6.3.4)

6.3.5 每m3混凝土细集料用量ms(kg)和粗集料用量mg(kg)应按式(6.3.5-1)、(6.3.5-2)计算:

mc+mb +ms+mg +mw =mcp (6.3.5-1) ?s?ms (6.3.5-2)

ms?mg式中:βs——砂率,可按表6.2.2选取;

mcp——每m3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质量,其值可取2450kg。

6.4 配合比的试配、调整、检验与确定

6.4.1 配合比的试配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每盘混凝土试配方量不应小于20L。

6.4.2 根据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普通清水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进行调试,使拌合物工作性能满足和易性和流动性要求,初步调出相应合适的砂率、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的掺量。

6.4.3 根据调试的砂率和外加剂掺量,选取混凝土拌合物性能、28d抗压强度和经济性具佳的配合比,再进一步调整,作为普通清水混凝土基准

16

配合比。

6.4.4应根据施工环境温度的变化,调整外加剂掺量与凝结时间,避免混凝土工作性能出现较大的波动,同时,宜减少气泡含量,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

6.4.5 对于基准配合比,应对每m3原材料用量进行校正。首先应按公式(6.4.5)计算校正系数?,然后将配合比中每项原材料用量均乘以?,作为基本配合比最终材料用量。

???c,t (6.4.5) ?c,c式中:?c,t——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

?c,c——混凝土表观密度计算值,?c,c=mc+mb +ms+mg +mw 。

6.4.6普通清水混凝土应按设计要求的耐久性能和力学性能指标要求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本指南要求。

6.4.7 普通清水混凝土应结合搅拌站试生产,对基准配合比进行生产适应性调整,最终确定施工配合比。

17

7 模板工程

7.1模板材料

7.1.1同一工程的模板应采用相同的面板材料。

条文说明

采用不同的面板材料,浇筑的普通清水混凝土表面质感不同,其中胶合板、钢模板、玻璃钢模板和透水模板布的特点:

(1)胶合板:成本相对较低,但不易满足设计造型和拼缝要求,配模难度大,配模材料浪费高,模板刚度较小。

(2)钢模板:易满足设计造型和拼缝要求,配模材料节约,模板刚度大,但加工难度大,材料造价高。

(3)玻璃钢模板:可以满足设计造型和拼缝要求,配模材料节约,但配模难度大,加工费高,材料造价高。

(4)透水模板布:混凝土的外观质量相对较好,但是成本高。

7.1.2 模板的面板可采用胶合板、钢模板、玻璃钢模板和透水模板布等材料,应满足强度、刚度和周转使用要求,且加工性能好,模板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强。

条文说明

模板的面板在水、外力等作用下,应具有较高的抵抗变形的能力。

(1)遇水膨胀性的影响。施工时模板与混凝土浆体直接接触,板材容易吸水而产生湿胀。木模板的材料一般多为松木和杉木,由于其膨胀程度不一样,会造成拆模后表面有木纹,影响普通清水混凝土表面的质感。

(2)含水率的影响。竹胶合板由于制造工艺本身的原因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白斑和水迹。混凝土施工时,长时间水浸会使表面产生分层,造成普通清水混凝土的表面色差。

(3)表面平整度及板材厚度偏差的影响。模板表面不平整,会严重影响普通清

18

水混凝土的表面平整度和构件的尺寸精度。

(4)表面耐磨性的影响。竹、木胶合板由于受到摩擦、挤压、冲击、剥蚀及这综合作用会产生磨损,导致模板的表面平整度达不到要求。

(5)模板透水性能的影响。由于模板表面吸附作用,混凝土拌合物中的自由水和空气集附在模板表面,拆模以后在构件表面形成孔洞、蜂窝等通病。

(6)模板刚度的影响。在混凝土施工中,模板的侧面要承受较大的侧向压力,如果没有足够的刚度模板变形过大。

7.1.3 模板面板应具有均匀的透气性、耐水性,良好的阻燃性能。 7.2 模板体系

7.2.1 模板体系的选择应根据普通清水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要求、施工方法和模板周转次数等要求确定。结合工程特点和普通清水混凝土质量要求,应选择既能满足工程要求,构造简单、支拆方便,经济性好的模板体系。 7.2.2 对于多跨简支或连续的城市桥梁,应采用定型组合钢面板模板,面板厚宜为(4~6)mm、模板背楞间距宜为(20~30)cm。

条文说明

通过对背楞复合面板和定型组合钢面板两种模板的技术经济比较和工程实验表明,采用定型组合钢面板作为该种桥梁工程上、下部结构混凝土施工模板,周转次数多,刚度好,浇灌后混凝土表面光滑、外观好。

7.2.3 模板体系确定后,根据荷载的大小对模板的厚度、背楞截面和间距、拉杆型号和间距、及支撑体系进行计算。计算荷载包括混凝土压力、冲击力和施工荷载,计算内容应包括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7.2.4 模板安装的拼缝用玻璃胶或密封条涂贴。

条文说明

19

涂贴是保证模板线与钢筋位置协调一致。

7.2.5 城市桥梁的模板定位应采用先进的测量手段控制,宜采用塑料垫块或设计文件规定的措施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

条文说明

模板控制方法标高用水准仪、边线用经纬仪、垂直度用激光铅直仪控制。采用水泥垫块容易在清水混凝土表面留下形似伤疤的外观缺陷。设计文件规定的钢筋保护层控制措施如:墩柱钢筋安装,先制作钢筋笼,加劲箍间距不大于2m,在钢筋笼侧面焊接定位筋,准确安装钢筋笼并校核垂直度,再安装模板并再次校核垂直度后,才能浇灌混凝土。浇灌混凝土时,每隔一定高度用吊线坠法观察控带筋与模板相对位置,确保保护层厚度准确。

7.2.6 钢模板使用前,先除锈并涂刷清水混凝土脱模剂(漆)。除锈根据模板的锈蚀程度,选用砂纸或砂轮机,阴角部位采用铁刷除锈。 7.2.7 在模板的周转过程中,每次拆模后应清理接缝和外角部位,及时涂刷脱模剂(漆)。

7.2.8 模板宜用整体式大模板体系。

条文说明

大模板体系可以减少拼缝,提高表面平整度和表面光洁度,减少混凝土常见质量通病拼缝处理不当带来的表面缺陷。

7.2.9 模板拼缝应平整。

条文说明

如果模板拼缝不平整,会造成混凝土表面平整度不合格,拼缝不严密,会造成混凝土漏浆,拆模后混凝土将出现蜂窝、麻面、露筋等严重质量问题。

7.2.10 模板自身刚度及支撑刚度应满足混凝土浇筑需要。

条文说明

模板自身刚度或支撑刚度不满足要求时,混凝土梁、板结构会在自重和施工荷载

20

的作用下,支撑面下沉,模板挠度及变形过大,影响普通清水混凝土的平整度。

7.3 脱模剂(漆) 7.3.1脱模剂(漆)性能

1 具有良好的隔离性能,能使模板与构件顺利脱开。 2 施工方便,无毒、无臭,对人体无害。 3 具有一定的存储稳定性,不沉淀、不变质。

4 涂刷后成膜性能好、干燥快、不易脱落或被雨水冲刷。 5 钢模用的脱模剂(漆)应不锈蚀钢模。 6 涂刷工艺简单,清除方便。

条文说明

选用优质高效的脱模剂(漆),除具有良好的脱模效果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耐碱性、耐摩擦性以及良好的附着力,保证脱模后混凝土表面光洁度好,不会对混凝土表面形成污染。

7.3.2 脱模剂(漆)涂刷

1 模板应清理干净、不留残浆,应按先涂刷脱模剂(漆),再拼装模板的程序进行。

2 脱模剂(漆)的涂刷应均匀,不漏刷、不积存、不流淌,防止圆弧状模具处脱模剂(漆)的堆积。

3 脱模剂(漆)涂膜厚度应满足供货产品的技术要求。

4 钢筋骨架的入模应在脱模剂(漆)涂刷干燥后进行,避免脱模剂(漆)沾污钢筋。

5 油性脱模剂(漆)涂刷不宜太厚,少沾多刷以免流坠。

条文说明

21

脱模剂(漆)涂膜厚度过薄效果差,过厚则不经济,涂抹方式、涂抹量、干燥时间应根据脱模剂(漆)的技术指标要求确定,产品供应商须提供现场技术服务;涂抹完毕宜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污染,在脱模剂(漆)实干前不得淋雨,淋雨将起泡眼。

如采用水性脱模剂(漆),应与油性脱模剂(漆)交替使用,避免长时间使用水性脱膜剂而造成钢模板锈蚀。

7.4模板设计

7.4.1模板体系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结构的简单合理、拆装的方便性、支撑的牢固性。

7.4.2模板及支架应根据普通清水混凝土工程的结构形式、类别、项目质量目标以及荷载大小等进行专项设计,模板及支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7.4.3普通清水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其模板工程进行检查验收。 7.4.4模板及支架拆除的顺序与安全措施应执行专项方案,并应加强模板面层保护,提高周转次数。

7.4.5模板应选择适宜的面板材料,保证普通清水混凝土的表面质感。 7.4.6模板设计时应考虑运输、堆放和装拆过程中对模板变形的影响。 7.4.7 当采用钢模板时,宜在墩、柱钢模阴角处加设通长止水橡胶条。 7.5模板制造

7.5.1普通清水混凝土采用钢模板作面板时,面板宜经抛光处理,并涂刷防水涂料。

7.5.2新制作的模板应进行检查验收和试组装,并按模板规格、类型、编

22

号进行标识,钢模板及其配件应有防锈措施。 7.5.3模板规格尺寸准确,棱角平直光滑,面板平整。

7.5.4焊缝长、宽、厚符合设计要求;焊缝应均匀顺直、表面打磨平整。 7.5.5模板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5.5的要求。

表7.5.5 模板制作允许偏差表

项次 1 2 3 4 5 6 7 8 项目 板面平整 模板长、宽、高 模板拼缝间隙、高低差 对角线长 模板边平直 模板翘曲 圆角成型尺寸 圆角平整度 允许偏差值(mm) 1 1 0.5 2 2 L/2000 / / 检查方法 用2m靠尺、塞尺检查 用卷尺检查 用直尺、塞尺检查 对角拉线用卷尺检查 拉线用直尺检查 拉线用钢尺量最大弯曲处 各种定型模具套量 表面光滑无明显凹凸感 7.5.6模板制作时,在模板加工厂进行试拼装。模板在运输过程中的输车上搭设模板的固定支架,支架周边铺好废旧棉被等柔性材料。加工使用烘干的方木,含水率不得大于18%,木龙骨使用前必须压刨,保证规格一致、平整,平直度控制在1/1000以内。使用时应挑出厚度误差1.0mm以上及覆膜质量较差的多层板。模板裁切、打孔后必须用专用封边漆封闭切口,以防模板吸水变形。

7.5.7 普通清水混凝土上下层模板结合部位应留有企口,加工时企口应不变形、直线度好,拼接要严密,表面平整度要高。对于变截面结构物,注意模板线条痕迹的顺直、有规律。

7.5.8 模板面板的拼缝应进行防漏浆处理,处理后的拼缝应保持面板的平

23

整度,且不得使混凝土表面着色。

24

7.6 运输及安装

7.6.1 模板上下车装卸时应有保护措施,防止模板变形、损坏。装车运输时最下层模板背楞朝下,模板面对面或背对背叠放,叠放不能超过六层,面板之间垫棉毡保护。

7.6.2 模板安装应设置防止倾斜的措施。 7.6.3模板安装控制

1 安装现浇普通清水混凝土结构的上层模板及支架时,下层模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2 普通清水混凝土模板的材质以及构造措施等应符合专项方案及相应的行业规程要求。

3 普通清水混凝土模板加固方法应符合专项模板方案要求。 4 模板表面应洁净、无油污,严禁使用对普通清水混凝土表面质量和颜色产生影响的脱模剂(漆)。

5 模板的拼缝应采取避免漏浆的技术措施。

6 钢筋保护层采用的垫块应专项设计,钢筋绑扎的扎丝宜采用防锈镀锌钢丝,丝头向内,并严禁接触模板表面,避免对普通清水混凝土观感造成影响。

7 对跨度不小于4m的普通清水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预拱度。

8 固定在普通清水混凝土模板表面的预埋件、预留孔洞等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表7.6.3的规定。

25

表7.6.3 设计预留件、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

序号 1 2 3 项目 预埋钢板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位置线 预埋螺栓 中心线位置 外漏长度 允许偏差(mm) 1.5 1.5 2 +10.0 检验方法 钢 尺 检 测 7.6.4 模板安装前应进行样板模板的试安装,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进行模板安装。

7.6.5 模板安装前必须先调整影响模板安装的钢筋,清除模板内杂物,应将板面清理干净,并均匀地涂刷适宜的脱模剂(漆),不得漏刷。 7.6.6 模板组装过程中,要求粗活细作,严禁随意变动模板设计,确保普通清水混凝土表面的模板痕迹呈规律性排列。

7.6.7 模板安装应遵循先内侧、后外侧的原则安装就位。 7.6.8 模板安装就位后,应对缝隙及连接部位采取堵缝措施。

7.6.9 模板起吊慢起轻放,吊装模板时应注意避免模板旋转或撞击脚手架、钢筋网等物体。起吊模板的两根吊绳夹角小于10度,严禁单点起吊;四级风以上不宜吊装模板。入模时下放应有人用绳子牵引以保证模板顺利入位,模板下口应避免与混凝土墙体发生碰撞摩擦。

7.6.10 模板紧固前,应保证面板对齐,严禁在面板校正前上夹具加固;紧固对拉螺栓时应用力得当,不得使模板表面产生局部变形。

7.6.11 组装后的模板应配置支承架和操作平台。模板的支承系统应根据模板的荷载和部件的刚度进行布置。

7.6.12 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全面检查模板接缝、平整度等指标,用全站

26

仪和尺子检验检查总体尺寸,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如表7.6.12所示。

表7.6.12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项目 表面平整度 相邻模板高低差 标高 垂直度 阴阳角 预留孔洞 中心线位移 内孔洞尺寸 <5m ≥5m 允许偏差(mm) 2 2 3 5 2 2 +3、-0 2 +3、-0 检验方法 上口拉直线尺测量、下口按模板定位线为基准检查 2m靠尺、塞尺测量 2m托线板测量 方尺、楔形尺测量 拉线、尺量 中心线位移 预埋件 预埋管、螺栓 螺栓外露长度

拉线、尺量 7.7 模板的拆除

7.7.1 模板及支撑结构的拆除

1非承重侧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一般系梁、盖梁和高度在3m以内的墩柱,混凝土强度达10MPa以上才能拆除侧模,而高度在(3~12)m的墩柱,则混凝土强度达到15MPa才能拆除侧模。

2 拆模的时间除应满足混凝土强度指标外,还应根据施工环境温度选择拆模时间。当环境温度为(5~15)℃时,拆模时间宜大于48h;当环境温度高于15℃时,拆模时间宜大于36h。

3 应在普通清水混凝土强度能承受其自重、临时施工荷载时,方可拆除承重模板。

27

4 应在普通清水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不发生塌陷和裂缝现象时,方可拔除芯模和预留孔道的内模,拔除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采用胶囊作芯模时,拔除时间应按现场试验确定。

5 当梁体混凝土及管道浆试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以上,或满足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的混凝土强度,方可拆除支架。

条文说明

拆模的时间控制不好,会对混凝土外观造成影响,拆模过早会导致混凝土面粘模、缺棱掉角,过晚会增加拆模难度。为此,宜在施工现场放臵同条件养护试块,通过试验确定拆模时间。

7.7.2选择拆模工具和拆模方式时,应以保护混凝土外观质量为前提。 7.7.3 模板拆除应按照设计的顺序进行,设计无规定时,应遵循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先外侧,后内侧的原则。

7.7.4 拆下的模板及配件等,严禁抛扔及随意堆放,应吊至地面,维修整理,刷脱模剂(漆),堆码整齐,以备周转。

7.7.5 模板面板不得污染、磕碰;胶合板面板切口处必须刷两遍封边漆,避免因吸水翘曲变形;螺栓孔眼必须有保护垫圈。

7.7.6 模板拆除后应及时清理模板上粘结的混凝土灰浆及多余的焊件或绑扎件,修理受损伤的模板,涂刷隔离剂整齐堆放备用。

7.7.7 模板平放时背楞向下,面对面或背对背的堆放,严禁将面板朝下接触地面。模板面板之间加毡子以保护面板。

7.7.8 成品模板存放于专门制作的钢管架上或底部支设垫木,底面应垫离地面20cm以上,垫点应保证不使模板产生变形,保证排水畅通,避免潮湿,叠放高度不超过2m。

28

7.7.9 模板贮存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晒措施,防止日晒产生变形、分层或翘曲。

7.7.10 检查加劲肋、背楞和其他构配件及焊缝,如有弯曲变形或开裂,应严格按质量要求修复或更换。

7.7.11 控制模板的周转次数,定期检查模板质量、维修和保养,对于损伤严重的模板应停止使用。

29

8 混凝土工程

8.1 一般规定

8.1.1 普通清水混凝土工程应在上一道工序质量验收合格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8.1.2 普通清水混凝土关键工序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1 现场的混凝土搅拌系统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和复检工作。 2 应按普通清水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的要求,做好原材料的抽检试验工作。

3 每次拌和普通清水混凝土前,应根据砂、石材料含水量做好现场试配和调整。

条文说明

普通清水混凝土原材料的准备应满足配合比设计的要求,同时应根据砂、石材料含水量的变化经过现场试配,及时调整拌合采用的配合比,保证混凝土拌和时间,使混凝土拌和均匀。

8.1.3 普通清水混凝土工艺流程应符合图8.1.3的要求。

30

施工准备 模板设计与加工 混凝土原料检测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测量放线 钢筋及预埋件安装 模板表面工艺处理 安装模板 浇筑混凝土 拆模养护 成品保护 图8.1.3 普通清水混凝土工艺流程图

8.1.4 普通清水混凝土施工前,宜模拟工程实际形状、已制定的工艺技术做好缩尺样板,根据样板外观质量,调整外加剂组分和矿物掺合料掺量等,保证普通清水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8.1.5 满足取样要求的试件,可作为普通清水混凝土交接质量的依据。 8.2 拌制

8.2.1 同一工程同一强度等级的普通清水混凝土,拌合物的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等参数应一致。

8.2.2 普通清水混凝土的拌制宜采用双卧轴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时间宜比普通混凝土延长(20~30)s。

条文说明

较长的拌合时间,能保证普通清水混凝土拌合均匀,避免混凝土不匀质,带来色

31

差。

8.2.3 采用电子计量系统计量原材料,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进行准确称量,允许偏差应符合(按重量计):胶凝材料(水泥、掺合料等)±1%;化学外加剂(高性能减水剂或其它化学添加剂)±1%;粗、细集料±2%;拌合用水±1%。

8.2.4 搅拌混凝土前,应提前测定粗、细集料含水率,一般情况下,每工作班抽测2次含水率,雨天应随时抽测,并按测定结果及时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条文说明

准确测定因天气变化引起的粗、细集料含水率的变化,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避免掺加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坍落度变化较大,浇注振捣后矿物掺合料在表面分布不均匀造成色差。

8.2.5 拌合混凝土前,必须将外加剂搅拌均匀。

条文说明

由于普通清水混凝土外加剂中的消泡组分、保塑组分与其他组分密度不一致,久存之后会产生分层而影响外加剂的效果,从而影响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饰面效果。

8.2.6 制备成的普通清水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应稳定,且无泌水离析现象。

8.2.7 普通清水混凝土在拌合站及浇筑现场应进行工作性能测试。对于需要泵送的普通清水混凝土,拌合物入泵坍落度宜控制在(160~200)mm。

条文说明

因为掺加矿物掺合料的普通清水混凝土,如果坍落度过大,易导致浇注振捣时矿物掺合料密度与水泥不同而上浮,使色差明显。

32

8.2.8 清水混凝士拌合物严禁添加配合比以外的用水。

8.2.9 进入施工现场的普通清水混凝土应逐车检查坍落度,不得有分层、离析、泌水等现象。

8.2.10 冬季施工时,应保证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不低于5℃。

条文说明

冬季施工时,可采取在集料堆场搭设遮雨棚、加热拌合用水和白天搅拌混凝土等措施。

8.2.11 夏季施工时,应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不高于30℃。

条文说明

夏季施工时,可采取在集料堆场搭设遮阳棚、采用低温水搅拌混凝土或在晚间搅拌混凝土等措施。

8.3 运输

8.3.1应选用运输能力与混凝土搅拌机的搅拌能力匹配的运输设备。不得采用机动翻斗车、手推车等工具长距离运送混凝土。

8.3.2 应对运输设备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防止局部混凝土温度升高或受冻。

8.3.3 普通清水混凝土拌合物的运输宜采用专用运输车。装料前容器内应清洁、无积水。

8.3.4 如采用搅拌罐车运输混凝土,当罐车到达浇筑现场时,应使搅拌罐高速旋转(20~30)s,再将混凝土拌合物卸出。如混凝土拌合物过稠出罐困难时,宜适当加入减水剂(掺加的减水剂应记录),待搅拌罐高速旋转90s后,将混凝土拌合物卸出。

33

8.3.5 在混凝土拌合物的运输和浇筑过程中,严禁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

8.3.6 采用泵送混凝土时的要求:

1 泵送混凝土时,输送管路起始水平管段长度不宜小于15m,除终端出口处不宜采用软管外,其他部位均不采用软管。高温或低温环境下,输送管路应采用湿帘或保温材料覆盖。

2 大高程泵送时,在水平管与垂直管之间,应选用曲率半径大的弯管过渡;向下泵送混凝土时,管路与垂线的夹角不宜小于12o。

3 应保持混凝土连续泵送,或降低泵送速度,维持泵送的连续性。停泵时间超过15min时,应每隔(4~5)min开泵一次,使泵机进行正转和反转两个冲程,同时开动料斗搅拌器,防止料斗中混凝土离析。

条文说明

规定弯管半径及管路与垂线的夹角,是为防止混入空气引起管路阻塞。

8.4 浇筑

8.4.1 浇筑混凝土前,应针对工程特点、环境条件与施工条件等,进行浇筑方案设计;浇筑过程中,不得无故更改浇筑方案。

条文说明

浇筑方案除规定内容外,应包括浇筑顺序、浇筑方法、分层浇筑厚度、阴阳角,施工缝等内容,预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

8.4.2 普通清水混凝土浇筑:

1 浇筑前做好计划和协调准备工作,控制预拌混凝土的质量,保证混凝土性能的同一性,施工缝宜留设在明缝处。

2 每车混凝土到现场后,必须检查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观察其粘聚

34

性及保水性,对不满足要求的,严禁使用。

3 当浇筑的普通清水混凝土分层现象严重时,构件顶部混凝土浇筑要超出(8~10)cm,并在混凝土初凝前,将顶面(8~10)cm的浮浆及时清除。

4 浇筑过程必须有专人指挥,合理调度,振捣有序。

5 设专人检查,保证模板支撑体系的牢固,及时处理模板错台。

条文说明

设置明缝是避免因产生施工冷缝而影响混凝土观感质量。

8.4.3 混凝土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大于2m;当大于2m时,应采用滑槽、串筒、漏斗等器具辅助输送混凝土,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分层离析现象。

8.4.4 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混凝土的一次浇筑厚度不宜大于50cm。

8.4.5 上下层同一位置浇筑的间隔时间不宜超过120min,不得出现冷缝和随意预留施工缝。

8.4.6 在炎热气候浇筑混凝土时,应避免模板和新浇混凝土直接受阳光照射,保证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不超过35℃,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不超过40℃。可采用仓面喷雾的方式进行降温,并宜安排在傍晚和夜间浇筑混凝土。在相对湿度较小、风速较大的环境下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挡风等措施,并避免浇筑有较大暴露面积的构件。

8.4.7 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应采取必要控温措施,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不宜高于60℃,中心温度与表层温度的最大温差以及混凝土表层温度与周边气温的最大温差均不宜大于25℃。

8.4.8 新浇筑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浇筑时的温差

35

不得大于15℃。

8.4.9 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应一次浇筑成型,每片梁的浇筑时间不宜超过6h,最长不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8.4.10 混凝土浇筑时施工缝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浇捣柱头和梁(柱下)的混凝土时一定要使混凝土表面完全泛浆,用木板将混凝土表面拍平并使四周略高于混凝土表面,然后在混凝土表面适量地撒上石子并将石子的2/3拍入混凝土内。

2 在浇柱头上梁(或梁上柱)的混凝土时,应将旧混凝土表面杂物清除干净,然后浇水湿润旧混凝土表面。浇注混凝土前用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砂浆座底,厚度约50~l00mm,随后浇筑混凝土。

3 在浇筑新旧混凝土交界面混凝土时,振动棒不得触碰旧混凝土面,亦不能远离旧混凝土,应使振动棒与旧混凝土面的距离保持在50mm左右,以使混凝土的石子在振捣时均匀地进入座底砂浆内,并使交界处混凝土得到充分振捣,保证新旧混凝土接缝严密。

条文说明

普通清水混凝土浇筑因施工工艺技术的要求,梁、节点等部位不可避免的出现施工缝。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在新老混凝土交接处出现明显的接痕,影响普通清水混凝土的装饰效果,因此,浇筑过程中施工缝的处理非常重要。

8.5 振捣

8.5.1 普通清水混凝土浇筑前应保持模板内清洁、无积水。

8.5.2 以振动器振捣为主,辅以附壁式振捣器振捣及木槌敲打,以保证振捣密实及气泡的引出,并设有专人进行有序敲打,防止难充填部位混凝土未填充到位。

36

8.5.3 振捣时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件。应选用插入式振动棒、附壁式振捣器或表面平板振捣器振捣混凝土。

8.5.4 应按事先规定的工艺路线和方式将入模的混凝土振捣密实,每点的振捣时间不宜超过30s,以表面呈平坦泛浆为准,严禁漏振、过振、欠振。 8.5.5 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混凝土时,宜采用垂直点振方式振捣,插入间距不应大于棒的振动作用半径的一倍。连续多层浇筑时,插入式振动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拌合物约5cm。

8.5.6 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防止漏浆。

8.5.7 普通清水混凝土应振捣均匀,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表面的深度应大于5cm。

8.5.8 后续普通清水混凝土浇筑前,应先剔除施工缝处松动石子或浮浆层,剔凿后应清理干净。 8.5.9普通清水混凝土振捣。

1 混凝土布料均匀分层进行,每层厚度控制小于40cm(如采用高频插入振捣器可控制小于50cm),并认真做好混凝土的振捣,防止欠振、漏振,避免过振。

2 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每次移动距离宜为(50~60)cm,每层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振捣应距离模板(5~10)cm,振捣时不应碰到模板。振动棒的频率和振幅宜低不宜高,操作时必须严格做到快插慢拔,将振动棒上下略做抽动。如将振捣棒缓慢地插到混凝土中振捣,表层的混凝土很快被振实,当棒头再插入混凝土底部时,内部混凝土中的气泡就很难透过表层混凝土向外排除。

37

3 掌握混凝土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并出现均匀的水泥浆、不再有显著下沉和大量气泡上冒时为止,在振捣过程中,插入式振捣器的振动,呈截锥形分布。

8.6 养护

8.6.1 普通清水混凝土拆模后应保湿养护,其技术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普通清水混凝土模板拆除后应立即采用喷雾洒水的方法润湿混凝土表面,避免滴水、冲水给混凝土表面造成划痕,洒水量以不造成流水为宜。

2 洒水(1~2)d后应采用塑料薄膜严密覆盖混凝土表面,不得直接用草垫或麻袋铺盖。洒水养护过程中应经常洒水保持润湿,洒水次数多少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的湿润状态为宜。

3 对于上部有盖梁的柱,将其外漏钢筋逐根用塑料薄模包裹。 4 如用非饮用水或地下水养护,应做水质化验合格才能使用。 5 一般养护14天后可将塑料薄膜揭掉,离地2m以内宜用塑料布包裹保护。

条文说明

拆模后养护不及时或不到位都会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达标,造成表面裂缝、起皮等缺陷。不得直接用草垫或麻袋铺盖,以免造成永久性黄颜色污染。对于上部外漏钢筋逐根用塑料薄模包裹,以防钢筋生锈雨天锈水流至柱立面形成色斑。一般养护14天后可将塑料薄膜揭掉,若包裹时间太长,由于包扎不均匀或雨天局部浸水长期包裹形成养护色差。离地2m以内宜用塑料布包裹保护,以防雨天泥巴飞溅在柱上。

8.6.2 混凝土养护期间,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对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作详细记

38

录,并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8.6.3 对普通清水混凝土养护时,不得采用对混凝土表面有污染的养护材料和养护剂。

39

9 表面处理

9.1 常见的普通清水混凝土工程外观质量缺陷如表9.1所示。

表9.1 常见普通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表

序号 1 2 3 缺陷类别 严重缺陷 一般缺陷 4 5 6 7 露筋、蜂窝、空洞、夹渣、出现均为严重缺陷 疏松、连接处缺陷 有明显色差,不均匀,色泽,光洁度 光洁度差 普遍存在缺棱掉角,缺棱掉角,棱角不直,飞棱角不直,飞边凸肋边凸肋 缺陷 存在大面积表面麻构件表面麻面,掉皮起面,掉皮起砂,沾污,砂,沾污,气泡 气泡的缺陷 模板拼接处错台,翘曲不模板拼接处错台严平等 重,翘曲不平 局部有宽度大于表面裂缝 0.15mm,长度大于500mm的裂缝 有单块面积大于20cm2修补缺陷,一修补痕迹 个构件的累积修补面积大于50cm2 局部个别部位有色差,流淌,冲刷的痕迹 出现3处以下缺棱掉角,棱角不直,飞边凸肋缺陷 局部有麻面,掉皮起砂,沾污,气泡的现象 轻微存在模板拼接处错台,翘曲不平 少量,无宽度大于0.15mm,长度大于500mm的裂缝 有单块面积大于20cm2修补缺陷,一个构件的累积修补面积大于50cm2 条文说明

对已出现的,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对已出现的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按技术方案进行处理,并应重新检查验收;或经业主单位和设计部门认定不影响其外观质量的可不予以处理。

9.2 当普通清水混凝土表面出现严重或一般缺陷时,应按技术要求报请同意后进行修补。

9.3 普通清水混凝土表面修补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应针对不同部位及不同的缺陷采取有针对性的修补方法。

40

2 修补表面色泽应与普通清水混凝土基本一致。 3 修补时应注意成品保护,修补后应及时洒水养护。 9.4 普通清水混凝土表面修补方法应满足下列要求。

1 修补应采用与被修补构件同品种的水泥,由白色水泥调制的水泥浆进行修补,并应在样板上先做试验,确定颜色对比度、修补方法,确定材料配比。

2 对盖梁混凝土的侧面、底面、墩柱的污染部位采用砂纸打磨处理(除掉表面的粉煤灰、析出的碱、外加剂以及泥浆),使得混凝土颜色与墩柱相近,表面打磨处理顺序为:先处理盖梁,再处理墩柱,且在处理盖梁过程中,先对墩柱采用塑料薄膜包裹密封,避免粉尘污染墩柱,引起色差。各部位的打磨次数均匀,除掉混凝土表面的凹凸不平带来的色差影响。

3 对梁的盖板侧面、底面打磨完成后,采用风机吹净浮尘,再用干净的湿抹布擦净表面,且抹布不能掉色,保证梁板和墩身颜色一致。

4 对于有孔洞和缺陷的部位,调整水泥和粉煤灰的比例,使其修补部位的颜色与墩柱的颜色一致,硬化后进行打磨处理。

5 上述工序完成后,应对梁盖板涂刷透明保护膜材料:氟树脂涂料或有机硅改性树脂或水性氟碳涂料等,保证清水混凝土表面的镜面光泽度和持久性。

6 上述要求通过首件制的试验和调整后,编制成操作手册,再全面实施。

9.5 普通清水混凝土修补后,应整理资料报请有关部门验收。

41

10 成品保护

10.1模板

10.1.1 普通清水混凝土模板上不得堆放重物。模板面板不得被污染或损坏,模板边角和面板应有保护措施,运输过程中应采用护角保护。 10.1.2 普通清水混凝土模板应有专用场地堆放,存放区应有排水、防水、防潮、防火等措施。

10.1.3 饰面普通清水混凝土模板面板切口处应涂刷封边漆,螺栓孔眼处应有保护垫圈。 10.2钢筋

10.2.1 钢筋半成品应分类摆放、及时使用,存放环境应干燥、清洁。 10.2.2 对于钢筋、垫块、预埋件等,操作时不得对其位置造成影响。 10.3混凝土

10.3.1 模板拆除后对螺栓孔眼应进行留置保护;严禁随意剔凿成品普通清水混凝土表面,必要时,应制定专项施工措施。 10.3.2 成品普通清水混凝土工程的外表面严禁随意剔凿。

10.3.3对表面清洗和除污,可以先用清洗剂进行,然后用高压水枪冲洗,对泛碱部位的处理可以用砂纸打磨,不能用砂纸打磨的可用高压水枪清洗。

10.3.4 当环境温度低于5℃,或下雨、大风等恶劣条件时不能施工,并应

42

采用保护膜保护覆盖普通清水混凝土表面。

10.3.5普通清水混凝土的后续施工不得损伤或污染已完成的成品;制定成品普通清水混凝土专用护角,保护各个阳角。当挂架、脚手架、吊篮等与成品普通清水混凝土表面接触时,应使用垫衬保护。

条文说明

专用护角宜采用多层板、塑料等硬质材料进行保护;施工人员可以直接接触到的部位应加订薄木条保护;避免碰撞和摩擦。

10.3.6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体现场施工人员自觉保护成品意识。 10.3.7当上层混凝土浇筑施工时,用塑料薄膜在模板下侧系紧,将下层混凝土保护好。一旦发现有漏浆时要及时用清水冲洗干净。

43

11检验和验收

11.1 模 板

11.1.1 模板制作尺寸的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1.1.1的规定。

表11.1.1普通清水混凝土模板制作尺寸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

项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项目 模板高度 模板宽度 整块模板对角线 单块板面对角线 板面平整度 边肋平直度 相邻面板拼缝高低差 相邻面板拼缝间隙 连接孔中心距 边框连接孔与板面距离 允许偏差(mm) ±2 ±1 ≤3 ≤3 3 2 ≤1.0 ≤0.8 ±1 ±0.5 检验方法 尺量 尺量 塞尺、尺量 塞尺、尺量 2m靠尺、塞尺 2m靠尺、塞尺 平尺、塞尺 塞尺、尺量 游标卡尺 游标卡尺

11.1.2 模板板面应干净,脱模剂(漆)应涂刷均匀。模板间的拼缝应平整、严密,模板支撑应设置正确、连接牢固。

11.1.3 模板安装尺寸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1.1.3的规定。

44

表11.1.3普通清水混凝土模板安装尺寸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

项次 1 2 3 4 5 6 7 轴线位移 截面尺寸 项目 墩、梁 墩、梁 标高 相邻板面高低差 模板垂直度 ≤5m >5m 允许偏差(mm) 4 ±4 ±5 3 4 6 3 方正 顺直 中心线位移 孔洞尺寸 中心线位移 3 3 8 +8.0 3 检验方法 尺量 尺量 水准仪、尺量 尺量 经纬仪、线坠、尺量 塞尺、尺量 方尺、塞尺 线尺 拉线、尺量 拉线、尺量 表面平整度 阴阳角 8 9 预留洞口 预埋件、管、螺栓

11.2 钢 筋

11.2.1 钢筋表面应清洁无浮锈;钢筋保护层垫块颜色应与混凝土表面颜色接近,位置、间距应准确;钢筋绑扎、钢丝扎扣和尾端应弯向构件截面内侧。

11.2.2 钢筋工程安装尺寸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规定。 11.3 混凝土拌合物质量检验

11.3.1 拌和系统各种计量仪器在投入使用前,必须经有资质的计量部门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且混凝土生产单位每月应自检一次,以确保计量

4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5u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