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高三语文复习的几个误区

更新时间:2023-08-14 17:18:01 阅读量: 人文社科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走出高三语文复习的几个误区

湖南常德澧县第六中学 范连梅

高三语文总复习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的几个误区。 高三语文总复习的根本目的,显然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学生在高考中的语文成绩。但是纵观我们的复习过程,有许多教学行为华而不实,实质上与这个目的背道而驰,不仅谈不上真正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素质教育,也不是能提高学生高考中语文成绩的有效应试教育,而是地地道道的“伪应试教育”。如果我们的同学不绕开这些误区,势必会严重影响自己的高考成绩。我下面略举几个经常陷入的误区,以示提醒。

误区一:重资料轻教材

有不少教师和学生热衷于大搞题海战术,一方面是深信“量的积累会引起质的飞跃”,甚至寄希望于同高考题撞车;二是对铺天盖地、泥沙俱下的复习资料失去鉴别力,觉得这也好那也好,于是统统采取“拿来主义”。殊不知,题目做多了,势必减少了读书的时间。这样囫囵吞枣、昏天黑地地做下去,对提高语文能力没有什么大作用。真正有效地复习应该是精练,举一能反三,触类能旁通,宜少忌多,宜精忌滥,宜巧忌偏。只有精练,才能保证有时间 读书。而只有广泛阅读,读字词、读课文、读作文、读课外书,才能增强自己的语感能力,积累丰富的知识。 这使一些学生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课本对高考作用很小了,于是对复习资料倍加

青睐,而把语文课本束之高阁,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也充耳不闻。

诚然,教辅材料是知识的归纳、总结,但教材却是知识的源头,是万变之宗。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文言文,试卷上的每个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每种句式的特点等,都能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特别是近几年高考,有相当多的课文中现成的句子直接搬上了试卷。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试想,如不熟悉教材,这些题目又怎么能答好?所以,在高三复习中抛开教材无异于缘木求鱼,自断源头之水。相反,若能用好教材,用活教材,将课本知识与高考考点有机结合起来,就一定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

误区二:重识记轻阅读

不少教师和学生认为,识记题有本可依,而阅读题则活得很,非一日之功,只好靠天收,靠运气。于是对阅读这一大块往往草草带过、匆匆收场,甚至把它当作难啃的石头而丢在一边根本不复习。这是十分错误的想法。高考对阅读能力的考查一直是十分重视,分值高,评分要求严格。

其实,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中处处可以学语文,复习阶段也是如此。看看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尤其是作文),我们不难发现,简直可以说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它考查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语文能力,更是对生活的评判能力。不用多说,知识面窄、能力匮乏、时代感不强,是根本做不好的。因此,在高三复习时,同学一定要坚持用较多的时间阅读。阅读报

纸杂志,关注身边发生的事,看看电视上的“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等节目,多写观察日记,多议议社会要点,如此这般,才能够拓展视野,启迪心智,打赢高考这一仗。“操千曲而后晓声,观万剑而后识器。”刘勰这一著名的论断所阐明的,也是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得真正语文能力的道理。同学们,花时间去读书吧,而不要整天拿题目来做啊做啊!

误区三:重选择题轻主观阅读题

不少同学学语文懒于动脑动笔,养成了避难趋易的坏毛病。尤其是对自己的弱项,不是积极攻克,而是一放再放。遇到主观表达题时,或者三言两语草草应付了事;或者将答案抄上,满足于听老师的讲解;甚至绕过去,让试卷成为一片空白。一旦正式考试,便抓耳挠腮,费时颇多,答案是前言不搭后语,漏洞百出。

近几年高考语文越来越注重表达能力的考查,分数一提再提,而客观性题目,分数一压再压,现在只占全卷分数的五分之一左右。这种情况下,轻视主观表达题的做法,势必会极大地影响自己的高考成绩。因此,要重视表达的训练,养成勤于动脑动手的好习惯。

误区四:重语基轻作文

有相当多的教师和学生认为,语文基础知识虽多虽难,但复习起来容易操作,复习起来心里塌实,复习效果也快而明显; 可是作文训练起来就往往不好把握,也没有这样立竿见影的效果,即使多写几篇,也不一定能提高多少分。所以,有时间和精力总愿用在复习语基上,而不愿用在作文上。这种思想是错误的。语基复习固然重要,作文复习同样重要。近几年高考中

作文所占的比分已发生很大变化,已占整个试卷的百分之四十。教师轻视作文的复 习,是对学生的前途不负责;学生轻视作文的复习,是拿自己的命运开玩笑。不少学生认为,语文基础知识虽多虽难,但复习起来容易操作,复习效果也快而明显,不像阅读写作训练那样不易把握,费时多,见效慢,即使多做上几篇,多写上几篇,也不一定能提高多少分。于是,在高三复习中,就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语文基础知识上,而不愿用在阅读写作训练上。

这种倾向是十分错误的。语文基础复习固然重要,但阅读写作复习更重要。高考对阅读能力的考查一直十分重视,分值高,评分要求严格,阅读题已成了众多考生优劣的分水岭。作文更是语文高考中的半壁江山,谁轻视作文的训练,谁就是拿自己的命运前途开玩笑。可以说语文高考中,得阅读写作者得天下。因此,同学必须自觉地加大读写的训练力度,提高读写水平。

误区五:忽视诵读。

一进高三,语文复习课似乎患上了“失语症”,同学们整天埋头苦干,再也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高三语文似乎脱离了习题、试题就不是高三语文了。语文教学如果陷入了这样的逻辑,结果势将适得其反。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语感能力,即使进入高三复习,语感培养也同样重要。当然,进入高三,学生不可能再像高一、高二那样来诵读名篇名段,也不必花太多时间,贵在每日坚持,每日晨读坚持20分钟是必要的。

读什么呢,读教材是根本,复习的文本材料中也有很好的朗读的素材。读高考习题中的文言文片断,可以把握文言文语言表达习惯,积累古文人物传记的常用语言及思维方式;读高考

习题中的散文材料,可以提高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对文章的领悟能力;读语言表达训练题中的经典句式,可以提高语用能力;读优秀习作中的片断,可以积累语言表达的素材。

记得一位德高望重的市教研员曾这样说过:“教学要多用心,少用力。”高三语文复习是一个系统的讲究规律的复习过程,盲目蛮干,只能事倍功半;只有从语文学习的规律出发,不断用心思索,反思总结,才能走出误区,提高语文复习的效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5t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