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山东莱芜化学(含解析) - 图
更新时间:2024-07-03 08: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2014年山东省莱芜市中考化学试卷
山东省莱芜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1.(2分)(2014?莱芜)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成功发射.其运载火箭的常规燃料是四氧化二氮(N2O4)和偏二甲肼(C2H8N2),飞船的低温燃料是液氧和液氢.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2O4属于氧化物 C2H8N2属于有机物 B. C.液氢作燃料时发生反应为2H2+O22H2O D.液氧变成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考点: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有机物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方程式书写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化学变化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N2O4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C2H8N2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液氢作燃料时发生反应为2H2+O22H2O,故选项说法正确. D、液氧变成氧气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分)(2014?莱芜)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是造成灰霾现象的罪魁祸首.下列措施不能有效减少PM2.5排放的是( ) A.减少燃煤量,使用清洁能源 控制机动车污染的排放,提升燃油品质 B. 多部门齐抓共管,减少扬尘污染 C. D.建立区域联合机制,发布大气雾霾预警信号 考点: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二
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等;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汽车的尾气等;二氧化氮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的废气和燃放烟花爆竹;粉尘主要是地面粉尘、燃煤排放的粉尘、沙尘暴等.PM2.5是首要污染物,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 解答: 解:A、减少燃煤量,使用清洁能源,能有效减少PM2.5排放,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控制机动车污染的排放,提升燃油品质,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能有效减少PM2.5排放,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多部门齐抓共管,减少扬尘污染,能有效减少PM2.5排放,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建立区域联合机制,发布大气雾霾预警信号,不能有效减少PM2.5排放,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3.(2分)(2014?莱芜)“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其中含有70%的N2、20%以上的O2、还有CO2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 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熄灭 B. C.可以利用反应2Cu+O22CuO,测定“人造空气”中O2的含量 D.“人造空气”若只含有O2会更有益于人的呼吸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组成的测定.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其中含有70%的N2,因此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继续燃烧,不会熄灭,因为人造空气中含20%以上的O2;可以利用反应2Cu+O22CuO,测定“人造空气”中O2的含量,因为铜只与氧气反应,并且产物是固体;“人造空气”若只含有O2会更有益于人的呼吸是不正确的,因为如果让动物呼吸纯氧会引起中毒,人类也同样. 解答: 解:A、空气中氮气大约占78%,“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其中含有70%的N2,因此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故选项错误; B、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继续燃烧,不会熄灭,因为人造空气中含20%以上的O2,故选项错误; C、可以利用反应2Cu+O22CuO,测定“人造空气”中O2的含量,因为铜只与氧气反应,并且产物是固体,故选项正确; D、“人造空气”若只含有O2会更有益于人的呼吸是不正确的,因为如果让动物呼吸纯氧会引起中毒,人类也同样,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2分)(2014?莱芜)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水、氯化钠、铜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如图,装空气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 B. 不同的碱化学性质有所差异,是因为解离出的阳离子不同 C.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碱的化学性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根据金属和固态的非金属元素,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利用排除法,即可解答. B.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解答. C.根据碱的组成解答.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解答: 解:A.水是由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错误 B.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故装空气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是;正确; C.不同的碱化学性质有所差异,是因为解离出的阳离子不同;正确;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正确. 答案: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微观粒子的观点,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5.(2分)(2014?莱芜)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钢是一种复合材料 B. 塑料是一类有机高分子材料 不锈钢是一种金属材料 C.D. 玻璃是一种纯净物 考点: 复合材料、纳米材料;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A、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 B、判断师是否是有机高分子材料,可抓住两个特征:有机物、高分子化合物. C、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D、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含有其他成分,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玻璃钢是玻璃纤维与合成材料复而成的一种特殊材料,属于复合材料,故选
项说法正确. B、塑料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不锈钢是铁的一种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说法准确. D、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含有其他成分,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复合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的特征、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判别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2分)(2014?莱芜)下列所示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正确的是( ) A.B. C. D. 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气体的干燥(除水);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实验操作型;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 A、实验室使用块状固体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因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固液不需要加热的发生装置;装置中长颈漏斗应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B、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把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浓硫酸,浓硫酸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水; 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应采取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 D、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与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解答: 解:A、图示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置中长颈漏斗未伸入液面以下,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故A不正确; B、图示为使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进气导管未伸入浓硫酸中,二氧化碳气体不能通过浓硫酸,未达到干燥的目的;故B不正确; C、图示为气体的收集装置,集气瓶瓶口向下,为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应采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不正确; D、图示为把二氧化碳气体通过伸入试液中的导管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根据制取气体反应所使用药品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7.(2分)(2014?莱芜)元素是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成分,下列关于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原子和氯离子都属于氯元素 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B. 人体缺铁元素会引起贫血 C.
D.碳和碘元素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考点: 元素的概念;合金与合金的性质;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合金的组成来分析; C.根据人体健康与化学元素的关系来分析; D.根据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的种类来分析. 解答: 解:A.氯原子和氯离子都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属于同种元素,故正确; B.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了其他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故正确; C.人体缺铁易患贫血症,故正确; D.碳元素属于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故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是难度不大. 8.(2分)(2014?莱芜)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波尔多液”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来源学#科#网] 食用油溶于汽油,食用油是溶质,汽油是溶剂 B. 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C. D.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根据波尔多液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溶质的和溶剂的判断方法来分析; C.根据乳化作用来分析; D.根据物质溶于水时的热量变化情况来分析. 解答: 解:A.波尔多液是由硫酸铜和熟石灰混合反应而成的一种含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钙微溶物的物质,既不透明,也不均一稳定,故错误; B.食用油溶于汽油中,食用油是被溶解的物质,是溶质,汽油是溶解食用油的物质,是溶剂,故正确; C.洗涤剂中含有具有乳化作用的乳化剂,故正确; D.硝酸铵溶于水要吸收热量,故溶液的温度会降低,故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是难度不大,结合课本知识就能顺利解答.
9.(2分)(2014?莱芜)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 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B. 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C. 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闪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 A、根据物质充分燃烧时需要足够的氧气,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达到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温度等因素来分析燃烧是否充分; B、燃烧的条件是: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C、根据点燃的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非金属单质分析回答. D、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 解答: 解:A、将固体燃料粉碎或把液体燃料喷成雾状在燃烧,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的燃烧,而不是为了延迟煤燃烧的时间,故A错误; B、火柴梗竖直向上时,不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而不是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故B错误; C、由点燃的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非金属单质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C正确; D、由燃烧的条件可知: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蜡烛燃烧发出的热量少,扇子扇来的冷空气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一扇就熄,而不是因为闪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来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燃烧及灭火的现象,明确常见的做法是否有利于充分燃烧,并注意在生活中做到燃烧充分及合理利用能源. 10.(2分)(2014?莱芜)金属是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金属制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湿法炼铜”的化学原理可以表示为:Fe+CuSO4═FeSO4+Cu 电解氯化镁可以制备金属镁,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 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制备铁,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D.金矿中的金是以单质形式存在,用物理方法可以制得 考点: 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铁的冶炼;反应类型的判
定.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A、古代湿法炼铜是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电解氯化镁可以制备金属镁,同时生成氯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制备铁,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D、金矿中的金能以单质形式存在,据此可采用物理方法进行分离. 解答:解:A、古代湿法炼铜是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FeSO+Cu,故选项说法正确. [来源:Z.xx.k.Com]44B、电解氯化镁可以制备金属镁,同时生成氯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制备铁,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金矿中的金能以单质形式存在,用物理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湿法炼铜的原理、分解反应与置换反应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分)(2014?莱芜)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C和D.对于该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反应前 反应后 A B C D [来源学。科。网] 科。网][来源学科网][来源学。 A.4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B. 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4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B、C C.D. C、D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22:7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及各物质的分子构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CO+2NO═2CO2+N2,据此进行判断. 解答: 解: A、由四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拟图,4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故该说法正确; B、反应前后物质中氧元素素化合价没有变化;故该说法不正确; C、4种物质中A、B、C三种物质都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氧元素的氧化物;故该说法正确; D、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生成物C、D两种物质的质量比=(2×44):28≠11:7;故该说法不正确; 答案:C 点评: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
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12.(2分)(2014?莱芜)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要证明Cu、Zn、Ag的活动性顺序,
必须要做的实验是( )①②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②③ D.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Cu、Zn、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而判断必须要做的实验. 解答: 解:①铜丝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置换出银,说明了活动性铜>银;②锌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锌>铜;③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说明了活动性锌>氢;由①②即可证明Cu、Zn、Ag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铜,实验③无需做.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2分)(2014?莱芜)清华大学的同学们成功修改了“PX”的网络词条,其关键词如下:“PX”是对二甲苯的缩写,化学式为C10H8,无色液体,不溶于水,低毒性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X”属于碳氢化合物,能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PX”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B. “PX”由10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组成 C. D.“无色液体,不溶于水,低毒性”均属于“PX”的物理性质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物质的组成和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B.根据物质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D.根据物理性质的概念来分析. 解答: 解:A.二甲苯的化学式为C10H8,能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 B.二甲苯的化学式为C10H8,甲烷的化学式为CH4,对比可知二甲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故错误; C.“PX”是由二甲苯分子构成的,1个二甲苯分子是由10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构成
的,故错误; D.低毒性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错误. 故选A. 点评: 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利用化学式可判断物质的分子构成以及计算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及质量分数等,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4.(2分)(2014?莱芜)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各20g,分别加入到四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情况如表(温度保持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2 0 9.2 未溶解固体的质4.2 量/g A.所得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丙溶液 B. 所得四种溶液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丁 C. D.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丁>甲>乙>丙 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根据丙物质未溶解固体的质量为0可知丙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进行分析; B、根据溶剂质量相同而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最大进行分析; C、根据溶剂质量相同而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丁进行分析; D、根据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都为50g,然后结合溶解的固体质量换算成溶解度进行分析. 解答: 解:A、丙物质未溶解固体的质量为0可知丙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溶剂质量相同而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大,所以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B正确; C、溶剂质量相同而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丁,所以20℃时四种物质溶液的质量关系为:丙>乙>甲>丁,故C错误; D、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都为50g,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丁,所以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饱和溶液的判断,应注意条件的变化来分析解答. 15.(2分)(2014?莱芜)化学实验操作中常涉及“先后”问题,下列操作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制取气体: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加入药品 点燃可燃性气体: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后点燃 B. CO还原氧化铁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CO,后撤离酒精灯停止加热 C.
D.出去H2中混有的CO2和H2O,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通过浓硫酸 考点: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体的净化(除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制取气体的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各步骤不能颠倒; B、可燃性气体在使用前,必须检验纯度; C、CO与氧化铁反应制取铁的实验结束时,应该先停灯,再停一氧化碳得输入; D、根据除去杂质的顺序解答. 解答: 解: A、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说法正确,故正确; B、试验气体的可燃性时,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后点燃,说法正确,故正确; C、先停止通入CO,后停止加热固体,热铁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重新生成氧化铁.所以实验的先后顺序关系错误. D、除去H2中混有的CO2和H2O,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通过浓硫酸,故正确; 答案:C 点评: 本题主要探究实验的步骤,以及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掌握制取常用气体的方法原理和注意事项. 16.(2分)(2014?莱芜)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硬水和软水 加肥皂水搅拌 B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钠 蒸发 C 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过滤 物 D 区分羊毛与合成纤维 点燃,闻气味 A B C D A.B. C. 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硬水与软水;盐的化学性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根据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C、根据碳酸钠能与过量氯化钙溶液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 D、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解答: 解: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故选项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 B、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除去水分,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
C、碳酸钠能与过量氯化钙溶液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再过滤,能分离出碳酸钙,但同时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钙、氯化钠,同时无法得到碳酸钠,故选项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燃烧有特殊气味,可用燃烧法区别羊毛与合成纤维,故选项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7.(2分)(2014?莱芜)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不合理的是( ) ??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反应的因素 A 过氧化氢遇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水遇催化剂 二氧化锰不分解 B 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与盐酸不反反应物的种类 应 C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在点燃时能反应的温度 与氧气反应 D 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在氧气反应物的浓度 中能剧烈燃烧 A B C D A.B. C. D. 考点: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根据题意,确定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可选用控制变量法,即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变量,而控制其余几个变量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变量对化学反应的影响,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过氧化氢遇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水遇二氧化锰不分解,由于反应物的种类不同,可能是物质的种类影响了化学反应的进行,无法得出催化剂是影响化学反应因素,故选项正确. 催化剂B、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与盐酸不反应,所取用的金属种类不同,说明反应物的种类是影响化学反应因素,故选项错误. C、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两者中温度不同,说明反应的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因素,故选项错误. D、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两种中氧气的浓度不同,说明反应物的浓度是影响化学反应因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2分)(2014?莱芜)科学家发现火星大气层中含有一种称为硫化羰的物质,化学式为COS.已知硫化羰与二氧化碳的结构相思,但能在阳气中完全燃烧.下列有关硫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硫化羰是由分子构成的 硫化羰可作为理想燃料 B. 硫化羰不能用作灭火剂 C. D.硫化羰完全燃烧会生成CO2和SO2两种氧化物 考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组成元素和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解答: 解:A.由硫化羰的化学式COS可知,它是由分子构成的,故正确; B.由硫化羰的化学式COS可知,它完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导致酸雨,故不是理想的燃料,故错误; C.因为硫化羰具有可燃性,所以不能做灭火剂,故正确; D.由硫化羰的化学式COS可知,硫化羰完全燃烧会生成CO2和SO2两种氧化物,故正确.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式的意义以及燃烧与灭火的有关知识,并且联系环保知识,是一道不错的考题. 19.(2分)(2014?莱芜)某溶液由NaOH、HCl、H2SO4和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向该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Cl和H2SO4一定存在 NaOH、H2SO4和MgCl2一定不存在 B. HCl和MgCl2一定存在 C. D.HCl一定存在,NaOH、H2SO4一定不存在,MgCl2可能存在 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 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能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钡沉淀不溶于水,不溶于酸、碱和盐; 稀盐酸能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
氯化镁能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 解答: 解:由图中可知,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开始不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硫酸,含有盐酸; 溶液中含有盐酸时,一定不含有氢氧化钠,因为盐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 当盐酸和氢氧化钡完全反应后,再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产生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钡和氯化镁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沉淀,因此溶液中含有氯化镁; 由分析可知,溶液中含有盐酸和氯化镁,不含有硫酸和氢氧化钠. 故选:C. 点评: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20.(2分)(2014?莱芜)取10g碳酸钙与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时间得到溶液的质量为a g;另取10g碳酸钙高温完全分解后,取生成的CaO与上述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溶液的质量为b g,则a与b的大小关系为( ) a=b A.B. a>b C. a<b D. 不能确定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由题意,取10g碳酸钙与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反应,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应时间得到溶液的质量为a g;另取10g碳酸钙高温完全分解后,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取生成的CaO与上述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溶液的质量为b g;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溶液的质量为氯化钙溶液,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取10g碳酸钙与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反应,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应时间得到溶液的质量为a g;另取10g碳酸钙高温完全分解后,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取生成的CaO与上述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溶液的质量为b g;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溶液的质量为氯化钙溶液,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生成氯化钙溶液中的钙元素来自于碳酸钙,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碳元素和氧元素也来自于碳酸钙,由于两次实验所取的碳酸钙的质量相等,则生成的氯化钙溶液的质量相等,故a=b.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酸钙的化学性质、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0分) 21.(7分)(2014?莱芜)生活处处离不开化学,从化学的视角可以更科学的认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1)5月份是我市樱桃大量上市的季节,樱桃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图所示.图中所列的樱桃营养成分中,能给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和 蛋白质 .图中钾和磷是指 元素 (填“原子”、“分子”、“元素”);樱桃幼苗期为促进其根系发达,应施用 磷 肥.
(2)莱芜市2014年为民办的10件实事之一是:实现各乡镇“镇镇通天然气”,将改变乡镇居民以燃煤为主的功能方式.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等质量的甲烷和碳完全燃烧时有关信息如表: 物质 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g物质完全燃烧 甲烷 产生二氧化碳 5.5 g,放出 CH4+2O2CO2+2H2O 热量112kJ 碳 产生二氧化碳7.33g,放出热C+O2CO2 量64kJ ①请填写完整表格中的内容; ②分析上表,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有 相同质量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较少(减缓温室效应);放出的热量较多 .
考点: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元素的概念;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 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生活. 分析: (1)根据营养素中能够提供能量的三种物质来分析;根据化学肥料的作用来分析; (2)根据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来书写化学方程式,并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结合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优缺点. 解答: 解:(1)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人体三大供能物质,图中的“钾和磷”是指元素,磷元素能促进农作物的根系发达; (2)①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设2g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则 CH4+2O216 44 2g x x=5.5g ②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等质量的碳和甲烷完全燃烧,甲烷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少,放出的热量较多. 故答案为:(1)蛋白质;元素;磷; (2)① 物质 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g物质完全燃烧 甲烷 产生二氧化碳 5.5g,放出 CH4+2O2CO2+2H2O 热量112kJ 碳 产生二氧化碳7.33g,放出C+O2CO2 热量64kJ ②相同质量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较少(减缓温室效应);放出的热量较多. CO2+2H2O
点评: 本题考查了食品中的营养素、化学肥料以及燃料的优点和选择,难度较小. 22.(7分)(2014?莱芜)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更好使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
(1)如图是科学家正在研究的二氧化碳循环利用技术:
①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高温条件下,除生成甲醇(CH4O)外,还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化合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H2+CO2\\frac{\%underline{\\;复合催化剂\\;}}{\\;}CH3OH+H2O ,甲醇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2 . ②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C (填序号) A.该技术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
B.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 C.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
D.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均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2)汽油燃烧时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试从微观角度解释这是因为 氧气浓度越大,一定体积内氧分子数目越多,氧气分子与汽油分子碰撞的次数越多,燃烧越剧烈 .
(3)尿素[CO(NH2)2]对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控制条件可以使CO2和物质M发生反应:CO2+2M═CO(NH2)2+H2O,物质M的化学式为 NH3 . 考点: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 (1) ①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甲醇(CH3OH)和水进行解答;根据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解答; ② A、二氧化碳循环利用,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 B、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不一定是二氧化锰; C、二氧化碳循环利用,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 D、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物质中共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2)根据促进物质燃烧的条件解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解答. 解答: 解: (1) ①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甲醇(CH3OH)和水,化学方程式:3H2+CO2\\frac{\%underline{\\;复合催化剂\\;}}{\\;}CH3OH+H2O;设甲醇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1×3﹣2+1=o,x=﹣2; ② A、二氧化碳循环利用,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故对;
B、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不一定是二氧化锰,故错; C、二氧化碳循环利用,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故对; D、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物质中共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错; (2)氧气浓度越大,一定体积内氧分子数目越多,氧气分子与汽油分子碰撞的次数越多,燃烧越剧烈;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C、O原子个数是1、2;反应后C、O、N、H原子个数是1、2、2、6,故物质M的化学式为NH3 答案: (1) ①3H2+CO2\\frac{\%underline{\\;复合催化剂\\;}}{\\;}CH3OH+H2O﹣2 ②AC (2)氧气浓度越大,一定体积内氧分子数目越多,氧气分子与汽油分子碰撞的次数越多,燃烧越剧烈 (3)NH3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23.(10分)(2014?莱芜)水是重要的资源. (1)天然水的净化中,除去水的颜色和异味,常加入 活性炭 ,该过程发生了 物理 变化(填“化学”或“物理”);
(2)海水晒盐得粗盐,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三步操作中均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玻璃棒 ,蒸发操作中该仪器的作用是 搅拌 . (3)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如图1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①图中A点表示的含义是 t℃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同 ; ②20℃,向50g水中加入25g NaCl,得到 饱和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若要增大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其方法是 加水 .
(4)水在化学实验中具有重要作用.将光亮的铁丝固定在U型管左端的塞子上(如图2),几天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铁丝表面变为红棕色 、 U型管左端液面上升 ;从实验中可以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 铁与水、氧气接触 .
考点: 水的净化;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 (1)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2)根据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中所用的仪器来考虑;
(3)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用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判断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4)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接触.铁生锈了,消耗了氧气,导致了U型管内气压降低,大气压作用与U型管的右端,使U型管左端的液面上升. 解答: 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在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在蒸发操作中的作用是搅拌,使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3)①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用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A点是两曲线的交点,表示t℃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同;②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20℃时,50g水可溶剂18gNaCl,故20℃时,向50g水中加入25g NaCl,溶质有剩余,溶液为饱和溶液,若要增大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其方法是加上; (4)有氧气和水存在的条件下,铁生锈,使铁丝表面变为红棕色,由于反应掉了氧气,导致了U型管左端气压降低,大气压作用与U型管的右端,使U型管左端的液面上升. 点评: 本题考查水的净化、粗盐提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及金属锈蚀的条件,设计面广,难度中等. 24.(6分)(2014?莱芜)金属袁术形成的化合物,依据物质的组成常分为氧化物、碱和盐.
(1)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信息如图1所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镁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 2 个电子.
(2)某酸(HR)与盐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写出HR与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Mg+2HR=MgR2+H2↑ .
(3)甲、乙、丙、丁均是由钙元素形成的四种常见化合物,丙、丁属于盐,另两种物质分别是氧化物和碱.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2(部分反应物和产物已略去,“→”表示吴志坚存在转化关系).请回答: ①甲的俗名为 生石灰 ;
②丙→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aCO3CaO+CO2↑ ;
③乙→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a(OH)2+2HCl=CaCl2+2H2O(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任写一个).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框图型推断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结合镁元素的原子序数来书写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其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得失电子情况; (2)根据酸的通性来分析解答; (3)根据题干信息和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来分析解答. 解答: 解:(1)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镁的原子序数为12,则其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12,核外电子排布为:2、8、2结构,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2个电子; (2)HR与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因为四种物质中均含钙元素,则氧化物就是氧化钙,碱就是氢氧化钙,由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可知,丙是碳酸钙,丁是氯化钙或硫酸钙或硝酸钙;甲是氧化钙,乙是氢氧化钙. 故答案为:(1) ;2; (2)Mg+2HR=MgR2+H2↑; (3)①生石灰; ②CaCO3CaO+CO2↑; ③Ca(OH)2+2HCl=CaCl2+2H2O(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是难度不大. 三、实验与探究 25.(6分)(2014?莱芜)养成“规范操作、周密观察”的良好习惯,是完成化学实验的关键. (1)如图是实验室配制50g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示意图,正确操作顺序为 CBDEA (填字母序号);取9g上述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 91 g.
(2)为证明酸与碱能发生反应,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请看图回答:
①图甲:滴入酚酞试液后,观察到的现象为 溶液变红色 ; ②图乙: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硫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 无色 为止; ③图丙:丙中操作存在的问题是 PH试纸浸入了溶液中 ;若用正确操作测得丙中溶液的pH=5,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H2SO4,Na2SO4 .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1)观察操作图,分析每个操作的作用,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对操作进行排序.根据稀释溶液时溶质不变解答; (2)①根据酚酞遇氢氧化钠变红色解答; ②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解答; ③根据溶液的酸碱性确定溶质的成分,和PH试纸的使用注意事项解答. 解答: 解:(1)图A则是搅拌溶解;图B为称取氯化钠的操作;图C为用药匙取出固体氯化钠准备进行称量;图D为把称量的氯化钠倒入烧杯;图E为量取一定量的水倒入烧杯;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CBDEA; 取9g上述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91g (2)①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色; ②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会使溶液碱性消失,溶液会有红色变为无色; ③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试纸不能浸入了溶液中,会把溶液污染;测得丙中溶液的pH=5,说明溶液显酸性,及硫酸有剩余,故溶液中溶质有过剩的硫酸,以及生成的硫酸钠两种物质. 答案:(1)CBDEA,91; (2)①溶液变红色; ②无色; ③PH试纸浸入了溶液中,H2SO4,Na2SO4. 点评: 配制溶液时,先称取固体药品倒入烧杯,然后再量取水倒入烧杯,最后进行搅拌溶解. 26.(7分)(2014?莱芜)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若用装置B排水收集氧气,气体从 b (填“a”或“b”)导管通入瓶内;瓶底留少量水进行装置C中的实验,水的作用是 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 (2)对比装置D和C,可以得出关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3)某同学连接A、E、F进行实验,A中所加药品不同,F中所加药品相同. ①若实验时E中蜡烛熄灭,F中溶液变浑浊,则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E中蜡烛熄灭,说明A中产生的气体所具有的性质为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 ②若实验时E中蜡烛燃烧更旺,F中溶液变浑浊,则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③F中溶液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 考点: 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 (1)根据氧气的密度比水小结合铁丝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 (2)根据题中信息得出关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3)①实验时E中蜡烛熄灭,F中溶液变浑浊,则A中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②实验时E中蜡烛燃烧更旺,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③F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解答: 解:(1)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气体从b通入,水从a排出;铁丝燃烧时瓶底留少量水是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故填:b;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2)C中红热的铁丝能燃烧,D中常温下的铁丝不燃烧,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故填: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①实验时E中蜡烛熄灭,F中溶液变浑浊,则A中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因此E中蜡烛熄灭,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②实验时E中蜡烛燃烧更旺,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则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填:2H2O22H2O+O2↑. ③由上面的分析可知,F中溶液变浑浊是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故填:CO2+Ca(OH)2═CaCO3↓+H2O. 点评: 此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所学信息分析实验的能力、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27.(10分)(2014?莱芜)“双吸剂”是常用的袋装食品的保鲜剂,可用来吸收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袋装食品中发现一包名为“504双吸剂”的保鲜剂,其标签如图所示.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504双吸剂”的固体样品很好奇,涉及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收集资料】:
1.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生成氯化亚铁:Fe+2FeCl3═3FeCl2
2.打开固体包装观察:部分粉末呈黑色、部分粉末呈白色、另有少数红棕色的块状固体.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CaCO3.你猜想固体中可能含有Fe2O3的依据是 有少数红棕色的块状固体 . 【实验探究】:如表是甲组同学涉及并记录的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一、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蒸馏固体部分溶解,并放出大量热 固体中一定含有 CaO 水,搅拌溶解 二、过滤,取滤液滴加无色酚溶液变红色 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 酞试液 三、取滤渣加入足量稀盐酸 固体逐渐消失,产生大量无色气固体中一定含有 铁粉 ,一体,得到浅绿色溶液 定不含有Fe2O3 四、将操作三中产生的气体通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固体中一定含有 CaCO3 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实验质疑】: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同学在实验中得出“一定不含有Fe2O3”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 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也是浅绿色. ;你认为甲组同学哪一步操作得出的结论也不合理 二步操作 ,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aO+H2O=Ca(OH)2 . 【继续探究】:为验证固体中是否含有Fe2O3,乙组同学用 磁铁 先分离出铁粉,向残留固体中加入足量 稀盐酸 ,若溶液呈棕黄色,证明固体中含有Fe2O3.写出溶液呈棕黄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 .
考点: 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本题探究了防腐剂的成分,打开固体包装观察:有少数红棕色的块状固体,氧化铁是红棕色的,故可判断固体中含有氧化铁;操作一中固体溶解时放出大量热,因为生石灰溶于水生成熟石灰放出大量的热,由此可以判断固体中一定含有氧化钙;操作三中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
得到浅绿色溶液,固体中一定含有铁,不一定不含Fe2O3理由是: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也是浅绿色.操作四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三中有二氧化碳产生,同时证明了固体中含有碳酸钙;由乙同学的设计方案可知:可以用磁铁吸引除去铁粉,向残留固体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固体减少,有气泡冒出,溶液变为黄色,证明固体中含有Fe2O3,据质量守恒定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 解:【作出猜想】:打开固体包装观察:有少数红棕色的块状固体,氧化铁是红棕色的,故可判断固体中含有氧化铁; 【实验探究】:操作一中固体溶解时放出大量热,因为生石灰溶于水生成熟石灰放出大量的热,由此可以判断固体中一定含有氧化钙;故答案为:CaO 甲同学的方案操作三中: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固体中一定含有铁,故答案为:Fe 操作四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三中有二氧化碳产生,同时证明了固体中含有碳酸钙; 【实验质疑】:乙同学:不一定不含Fe2O3理由是: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也是浅绿色.故答案为:理由: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也是浅绿色.甲同学的操作二也不合理,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继续探究】:由于铁可以被磁铁吸引,故可以用磁铁分离出铁粉 对残留固体的探究:取残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固体减少,有气泡冒出,溶液变为黄色,证明固体中一定含有Fe2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故答案为: 【作出猜想】:有少数红棕色的块状固体. 【实验探究】:如表是甲组同学涉及并记录的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CaO 铁粉 CaCO3 【实验质疑】: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也是浅绿色; 二步操作,CaO+H2O=Ca(OH)2. 【继续探究】:磁铁,稀盐酸,Fe2O3+6HCl=2FeCl3+3H2O. 点评: 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是中考的热点之一,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用最少的药品和最简单的方法;关于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要在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方案是否可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二是设计的方法进行比较,那种方法更简便.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四、分析与计算 28.(7分)(2014?莱芜)向某铁粉样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铜溶液80g,恰好完全反应(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硫酸铜反应),请结合图提供的数据计算: (1)b的数值;
(2)向不饱和滤液中加入120.8g水,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 (1)根据硫酸铜的质量求出参加反应铁的质量和生成铜的质量,从而求出a的数值进行解答;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解答. 解答: 解: (1)设:样品中铁的质量为x,生成铜的质量为y,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为z. 硫酸铜的质量=80g×20%=16g Fe+CuSO4=FeSO4+Cu 56 160 152 64 x 16g z y x=5.6g z=15.2g y=6.4g b=5.6g+(7g﹣6.4g)=6.2g (2)加入水后溶液的质量=80g+5.6g﹣6.4g+120.8g=200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7.6% 答案: (1)b的数值为6.2g. (2)向不饱和滤液中加入120.8g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6%. 点评: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格式和规范性,本题的难点是(1)的计算,一定要考虑杂质的质量.
正在阅读:
2014年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山东莱芜化学(含解析) - 图07-03
军事理论习题答案05-01
民办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策略探讨03-02
数学学科教学论习题答案03-25
教学用英语国际音标卡08-28
课程设计—慢动卷扬机(有全套CAD图纸)06-26
两票(配网、输电)考试题03-09
沙尘暴作文02-04
9-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 角动量守恒定律 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 图文01-06
车公灵签10-2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莱芜
- 化学
- 山东
- 真题
- 中考
- 解析
- 答案
- 2014
- 三环与四环立交桥监理细则
- 断桥铝合金门窗施工组织设计.
- 硅钡钙合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 图文
- 英语语法练习题大全
- 基于物理学史的高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
- 数学思想与方法任务答案
- 智能照明系统的课程设计报告
- 美术 Microsoft Word 文档
- star - 行为描述面试法
-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 财政学各章习题
- 食品分析计算题汇总
- cost accounting test bank chapter 19
- 算法在信息学奥赛中的应用
- 苏州某商业街招商策划书
- 混凝土搅拌站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
- 区域地质背景及测井解释参数模型
- 2018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之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专项练习与测试
- 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2电路电流电压
- 照明灯智能遥控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