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品德学科学生课前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能力(新的)
更新时间:2024-04-13 23: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如何培养个人品德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浅谈如何培养品德学科学生课前资料的
搜集与整理能力
——临江市大湖小学 陈丽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品德课程的资源是多样的开放的,可包括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无形资源一般的范围是指:儿童的兴趣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其他学科或学校、班级开展的各种活动及校园文化、家庭、社区开展的活动和社会上重大节假日活动、 民族风俗文化等等。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方面,还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学习,善于合作,这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方式。这与过去的 死记硬背, 接受式学习是不同的或者是相悖的。 不论是主动学习也好,积极探究也好,善于合作也好,这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同时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过去人们习惯于狭隘地把课程资源理解为教材的思维定热, 增强课程的生命力。
关键词: 新课程 搜集 整理
“搜集信息资料”伴随着新课程走进我们的教学时,新课程的理念又赋予它新的内涵。围绕主题开展信息资料搜集、展示的过程,既是师生开发、利用课程信息资源的过程,也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用眼观察,用耳聆听,用心感受,用脑思考,用手操
作的学习过程。信息资料搜集促使了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中发展成长。品德课大多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课前资料的搜集。课前的资料搜集和整理看似简单,却是课程学习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之一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准备、形成、延伸等方面呢,具体的说就是课前收集信息,课上整理运用信息,课后 获取更多新的信息。可是在课堂上,学生要么拿不出多少资料,要么资料一大堆,却并不切合主题,汇报时只能读出不切主题的长篇大论,并不知道其中的意思。老师为他着急。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前指导不到位。那么,课前教师应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资料的搜集呢?
一、明确要求,指明途径
事实上,资料搜集活动也是孩子的一种课程学习生活。 学生要做课前调查体验在内容上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那么内容设计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和掌握。所以教师在设计题目时应该紧紧围绕课标抓住教材的内容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好适合学生的课前准备内容。
课前搜集调查对学生来说存在两大困难:第一,学生往往无法判需要 搜集哪些资料,搜集的资料不知如何取舍。第二,由于学生年龄小,能力有限,对于电脑、书本知识等信息工具的运用不是很了解,从而不能合理选用搜集资料的途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讲清课前 准备的要求,给学生指明具体路径,
让他们明确调查目标,清楚调查 过程,掌握调查方法,有目的的去搜集资料。
例如:《我来做个小导游》一课,通过家乡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介绍,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而教科书上出示的只是的一些学生不太熟悉的景点,为了让学生能尽快地热悉诸暨的风土人情,在上课时能如期完成教学任务,课前我布置了让学生去搜集诸暨教材中景点及家乡景点的一些资料,只是除了让班主任协助督促学生搜集资料外,我还给学生分了组。把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每一组确定一名组长,重点准备一个景点的资料和景点介绍,组长能进行检查,我还规定介绍不能照抄资料,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自己先能练几遍。课前一天去检查准备情况,发现每个学生都准备了,抽了几个同学介绍景点,都不错。上课时,由于准备充分,学生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景点图片,介绍景点也比较流利,还能急性地用自己的语言介绍景点录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见,教师的课前指导,也是上好课的关键。如在《交通带来的问题》一课中老师为了让学生了解生活中遇到的交通问题课前老师专门制作了学校周边交通状况调查表让学生调查学校附近道路的交通情况。括这样才能给高年级的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发挥他们的能力。如在《我长大了》一课中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可以让学生搜集能证明自己长大的证据比如小衣服、相片、玩具等等这些资料比较简单、直观对于二年级的学生难度不大。在《交通带来的问题》一课中面对四年级的学生老师就可
以让学生调查体验的内容一定的深度学生可以调查研究交通带了那些问题进而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和改进的方法等。 这样学生搜集起来就有了明确调查目标。 二、把调查内容设计的简单、明了
教师可以将调查任务设计成问题,让学生调查有据可依,有序可 循。例如:四年级下册《小窗口,大世界》让学生搜集古代人们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你知道现代社会的传媒方式有哪些?教师可以将调 查任务设计表格。如:四年级上册《家庭小账本》调查“你家的收 有那些?”“你家每月主要的生活开支有哪些?”都可以用表格的 方式呈现所要调查的项目, 这样学生调查的内容一目了然, 条理清楚。 还要让学生明确调查过程中应先干什么,再干什么;调查过程中会遇 到那些困难,应怎样解决等问题。
三、内容的层次性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同阶段学生个人能力的差异决定了教师在设计内容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内容的层次性。不然,学生如因难度的问题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那课前准备也就失去它的实际意义。面对中低年级的学生,设计的内容要简单、具体、明确。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和各方面能力的增强,设计的内容相对来说就要比较复杂、概括,这样才能给高年级的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发挥他们的能力。
调查的内容就像一个面,低段孩子会一片茫然不知从何入
手。因此,我们可以将内容设计成一个个问题作为切入点。当然,问题要具体可感,互有联系,使学生的调查有据可依。如:《我爱秋天》这一课前,我们要让学生课前调查秋天的生活周围有哪些变化。我们可以把调查细化成问题:秋天到了,你家附近的花草树木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如:田野、公园、小路等)人们的衣着打扮有什么变化吗?小动物在秋天里又有什么变化呢?(如: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等)如果你还能发现除此之外的秋天的变化,那你就更棒了!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的调查有了奔头,有了内容,同时也由“扶”到“放”,给学生一定的留白,使调查结果求大同,存小异。
四、内容的生活性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因此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要贴近儿童生活反应儿童需要。要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样联系儿童现实生活的德育才会有针对性才是有效的。如《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生活性很强首先为了让学生了解生活中遇到的交通问题,课前,老师专门制作了学校周边交通状况调查表让学生调查学校附近道路的交通情况。 学校周边交通状况调查表(17:00——17:10) 统计人、统计数量、发现的问题:汽车、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 从学生课上汇报的调查结果看,学生的调查非常得充分。可见,老师对学生的课前调查指导的非常细致,非常到位,学生拿到表后非 常兴奋,积极参与到调查活动中。达到了预计的教学目标。
其次是学生汇报身边的交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学生从生活中自己发现的真实感受到的。再如在《我长大了》一课中学生搜集的能证明自己长大的证据全部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自己穿过的衣服不同年龄段照的照片、出生证明等能证明自己长大的事例也是真切地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在《让我走近你》上课前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残疾人了解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不便和困难为课上的活动交流做好准备。
五、从学生所在班级、学校和生活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 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学生的物资条件、教育、文化以及学生的生活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由于缺少某种资源,学生 就无法搜集到相关的资料,从而完不成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当地 可以利用的资源设计调查的问题,开展活动。如:农村学生上学的道 路上没有红绿等,这并不意味着不能进行交通安全方面资料的搜集, 因为在上学路上还有其他交通安全问题的存在(过水沟、路途远)。 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重视利用儿童自身的兴趣、经验 和活动中(学科、班级、学校开展的活动,节假日活动)的发现等作 为课程的资源。
六、教师课前也要做好充分准备
教师在加强活动前指导的同时, 不要把搜集资料的活动留给学生就完了,也要进行资料的搜集,做一些必要准备。也就是说教师本人也应参与调查。资料的搜集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的调查是必要的,而教师的调查则是课堂的升华与提高,因为学生
的素质不同,学生的调查能力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能靠书籍、上网等查找资料,有的学生能访问、调查信息,为了提高课堂质量,教师应提前进行认真的调查,寻找于课堂相关的,特别是能尽量超出孩子们可能达到的水平,和学生共同交流,这样,有助于课堂的互动与提升,避免都是学生汇报的单一形式。同时特别是对于一些学生很难搜集到的资料。如:例如,学习《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一课前要求学生利用闲暇时间观察理发、修鞋等劳动者的劳动过程,课后组织学生体验父母的职业活动,教师可以课前也做一个社会调查,或协助学生去联系不在身边的父母,去了解他们工作的艰辛。
七、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
品德教育只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教师要结合家庭教 育、 社区活动来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在调查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家长要鼓励、帮助孩子做好课前调查。教师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取得 家长的支持,让课前调查落到实处。事实证明,课前调查落实的好,与家长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与老 师对问题的设计是分不开的。只有课前把教学资料的搜集落实好,教师才不会“讲教科书”,课堂才能生动,才能让学生动起来。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前调查来源于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课前根据学习需要,让学生通过调查搜集,实地考察与教学活动有关的资料,课堂上让学生说出调查的收获和思考的问题,
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不打无准备之仗,方能立于不败之地。”要想打赢一场胜仗,就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上课也是如此。课程标准指出,品德学科是为了培养品德高尚、乐于探索的儿童为目的的。课前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能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这也符合了品德学科的基本理念即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因此,培养学生对品德课程课前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正在阅读:
浅谈如何培养品德学科学生课前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能力(新的)04-13
六年级科学总复习题04-30
我战胜了诱惑作文500字06-28
煤化学试卷404-19
人生作文400字07-01
绿色营销课程作业05-17
QQ个性签2名10-20
一支神奇的笔小学生一年级作文06-14
参观上海海洋馆作文600字06-23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品德
- 搜集
- 学科
- 培养
- 整理
- 能力
- 如何
- 学生
- 资料
- 最新企业价值市场法评估实务及案例分析 - 图文
- 马坪小学信访维稳工作应急预案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理人员违纪违规行为处分规定
- 八大危险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 新《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解读
- 高一数学上学期模块考试(期中)试题
- 南昌大学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准确波形) - 图文
- 2011-2012上半学年自贡八年级期末考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 微分方程稳定性
-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测量活动
- 江苏省住宅工程分户验收规程
- 奥鹏中石油北京16春《公共社交礼仪》第二阶段在线作业答案
- 自考公共关系学第二章练习题
- 人名册
- win2000,xp,2003 错误代码
- ACM试题及答案
-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 空气预热器更换施工方案(更换上中下管箱) - 图文
- 小麦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 上海2018年静安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