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研究综述

更新时间:2024-01-25 20:3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幼儿园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综述

一、问题的提出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教师通过指导幼儿游戏才能更好地发挥游戏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存在着重教学轻游戏的客观事实。许多教师仍以教学为主,游戏只是偶尔给予幼儿的褒奖和放松,或者将游戏完全作为规范教学的手段,作为一种教学的技术和策略,在教学中利用游戏作为形式,目的在于激发起幼儿的兴趣,以促进其更好的学习,教师往往会对幼儿游戏进行严格的控制与指导。

根据相关文献的翻阅,国内对于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指导行为的研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国内对幼儿教师的游戏指导行为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其次,在游戏的指导问题上,许多学者忽视了“游戏的可指导性”这个逻辑起点,因此鲜少有人思考:游戏指导性的根源是什么?游戏的指导实质是什么?游戏指导的教学原则是什么?“游戏对秩序的要求是绝对的,最高的。对秩序的最微小的偏离都会破坏游戏,都会剥夺它的特性并使之失去价值。”[1]教师往往根据自我的认知来判断是否需要指导游戏,没有准确了解游戏的秩序、规则、言行和游戏中幼儿的需要、反应等,极有可能导致指导行为偏离了游戏中的“秩序”,教师也成为一个“违规破坏者”。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对幼儿教师游戏指导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教师指导行为的总体特征,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幼儿游戏。

(二)概念界定 1、游戏

游戏很难准确定义,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可以根据游戏的特点给出操作性定义。本研究认为:游戏是儿童在某一固定时空中,遵从一定规则,伴有愉悦情绪,自发、自愿进行的有序活动。

2、指导行为

方建华(2008)指出,教师指导行为的操作性定义是“在幼儿园游戏情境中,为了促进幼儿游戏行为的改变,教师针对游戏情境中的问题(可能是教师发起也可能是幼儿发起的问题),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语言、动作和情绪态度等多种

行为方式对幼儿个体、小组或全体施加影响的行为总和。”[2]研究者从五个方面对该操作性定义进行如下解释:第一,就场景而言,教师指导行为发生在幼儿园游戏情境中;第二,就指导行为发生的原因而言,是由幼儿游戏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所引发;第三,就指导目的而言,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改变幼儿游戏行为;第四,就指导方式而言,教师主要运用语言、动作等多种指导方式;第五,就指导结果而言,教师可能改变了幼儿行为,也可能没有改变幼儿行为。 (三)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依据 1、教师作为游戏指导者的理论依据

彭海蕾(2002)指出,游戏的可指导性来源于游戏能自我生成与更新的特性,受到儿童的心理体验的影响。游戏可以被指导,但是可指导性必须是有限的。

以维果斯基理论为基础的游戏研究认为,伴随着儿童心理的发展和成人对游戏的指导,个体游戏行为得到较大的发展。斯米兰斯基(1968)等设计并进行了游戏训练方案的实验,得出结论:成人对游戏的指导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游戏水平。方建华(2008)认为,无论从个体游戏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视角看,儿童游戏的发展离不开成人的指导。

2、教师作为游戏指导者的法规依据

《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第十六条规定: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中第二十五条规定: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充分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此外,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持幼儿愉快的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可见,这三个文件都强调游戏是幼儿园教育中的基本活动形式,强调在尊重幼儿游戏意愿和保持幼儿愉悦情绪的前提下,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经验和兴趣给予游戏适当指导,即强调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权利和责任。

3、教师作为游戏指导者的实践需要

赵燕芳(2008)认为,教师的适当指导能确保游戏教育作用的体现,促进儿童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可以丰富游戏的主题,增加游戏的内容和情节,促进游戏

间的交往,提高幼儿组织游戏的能力,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空间知觉的能力,以及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幼儿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和认真、耐心、细致的习惯能培养幼儿欣赏和爱护游戏成果,培养幼儿共同协商、互相配合的合作能力,教育幼儿爱护材料,整齐地收拾材料。为了运用游戏更好的促进幼儿的成长,教师的指导是不可或缺的。

综上,从理论依据、法规依据和实践需要三方面看,幼儿游戏需要教师的指导。但是教师能否肩负起指导任务,怎样指导幼儿游戏则需要进一步的探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完整的幼儿园游戏至少应该包括三个环节:游戏前的准备、幼儿真正的游戏过程和游戏结束后的评价活动等。在准备阶段教师主要回顾上一次游戏的经验,对本次游戏提出要求或进行讲解,为游戏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在幼儿游戏阶段教师主要看护幼儿的人身安全,观察幼儿游戏的进程、状况等。当游戏难以为继时,教师及时介入游戏并给予指导;在游戏结束阶段教师则对本次游戏进行经验总结,并为下一次游戏的开展做好准备。不论缺乏上述任一环节游戏都无法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因此,在研究教师的游戏指导行为时不能仅仅着眼于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的“显性”的指导行为,而应该同时关注游戏准备阶段和评价阶段教师“隐性”的指导行为。

因此,本研究将游戏的准备阶段、组织阶段和评价阶段三个环节教师的指导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从教师的指导身份、指导方式、指导内容、指导时机和指导效果等几个方面对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行为进行探究和分析。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辅之以问卷法和访谈法。 1.观察法

研究者选定受访的6位教师作为观察对象,在正式开始观察前先向教师说明观察的目的和方法,请教师根据平时一样组织游戏活动即可。

本研究主要采用事件取样的方法,研究者现场观察并记录教师的游戏指导行为。观察时间为午餐前自选游戏时间(10:30-11:00)和点心后游戏时间(15:00-15:30),每位教师观察4次,共观察24次,历时6周。

2.问卷法

研究者主要参考《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研究》(常璐,2006),在查阅CNKI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编制了《幼儿教师游戏指导行为的调查问卷》。

3.访谈法

本研究采用结构性访谈与非结构性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者预先选择了几个基本问题(您认为什么是幼儿园游戏?您认为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您认为游戏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什么?您怎样确定哪些孩子需要指导?需要怎样的指导?何时指导才是最有效的?),此外可能会针对教师在游戏中的某些行为进行深入追问。

四、研究对象、时间、步骤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将游戏的准备阶段、组织阶段和评价阶段三个环节教师的指导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时间

2013年4月~2014年4月,为期一年。 (三)研究步骤

1、对幼儿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行为的现状观察 (1)教师游戏指导行为的总体特征 (2)教师参与幼儿游戏的数量和质量 (3)教师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 (4)教师介入游戏的时机和方式 2、总结教师在幼儿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3、得出研究结果,并进行分析 4、提出合理的建议及反思

注释

[1] 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28-229.

[2] 方建华.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13-14.

参考文献

[1] 胡伊青加.人:游戏者[M].成穷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146-152.

[2] 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77-85. [3] 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28-229.

[4] 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第四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31-132. [5] James E.Johnson,James F.Christie,Thomas D.Yawkey.Play and Childhood Development(2nd Edition)[M].Longman,1999:190-203. [6] 毛曙阳.儿童游戏观刍议[J].学前教育研究,1997(2):7-10. [7] 张小媛.幼儿游戏的四种错误倾向[J].幼儿教育,1999(3):7.

[8] 朱家雄.瑞吉欧教育经验备受关注的缘由[J].幼儿教育,2001:121-13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59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