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城市社区商业的发展

更新时间:2024-02-03 18:5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现代城市社区商业的发展

城市社区商业是城市整体商业中的一个重要层次,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美国居民郊区化而产生,是专门为居住区居民服务的属地型商业。近些年,随着我国社区建设和发展浪潮的兴起以及城市中心商业区的饱和,许多城市都把现代社区商业发展作为城市商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然而,现代社区商业的发展是一项新的任务,它的发展思路不同于业已存在的以自发形成为主的居民小区商业,它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需要在立足本国现实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进行系统的思考和安排。

指导现代社区商业发展的理论

1、中心地理论。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Christaller)1933年提出中心地理论,理论中的“中心地”和“中心地层次”等概念,是后来学者研究城市内部商业空间层次结构的理论根源。社区商业作为城市商业空间中的一个重要层次,也离不开这个理论的指导。

克里斯泰勒认为中心地是周围地域的中心,向周围地域提供商品和服务。中心地分为不同的等级,包括高级中心地、中级中心地和低级中心地。中心地的等级与其职能相互对应,低级中心地数量多、职能少,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档次低,只能满足临近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高级中心地则数量少,职能多,服务辐射范围广。在数量和职能上界于低级中心地和高级中心地之间的,是不同层次的中级中心地。

美国地理学者贝利(J.L.Berry)在20世纪50年代对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做了发展,提出成立阀人口理论,是指某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时,得到正常利润所需的最低人口数量。用人口的概念代替距离的概念是一大进步,因为它克服了距离概念中隐含的人口均匀分布这一不合实际的假设。

2、商圈理论。是关于某一商业区或商业设施对周围顾客辐射范围的理论,是指导商业布局的重要理论。最早的商圈理论是美国的威廉·赖利(William·Reilly)于1931年提出的零售引力法则。他认为,当在城市A和B之间存在一个等级相对低的城市C,A和B向C吸引的零售额的比率与两城市的人口成正比,与C到两城市距离比的平方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其中,Ba表示城市A从城市C吸引的零售额;Bb表示城市B从城市C吸引的零售额;Pa表示城市A的人口;Pb表示城市B的人口;Da表示城市C与城市A的距离;Db表示城市C与城市B的距离。

在赖利研究的基础上,贝利(J.L.Berry,1967)认为,城市都是通过中心职能而不是人口来吸引周边的零售额,因此,他用城市的中心职能数代替了赖利公式中的人口数。如果A、B两城市的中心职能数分别是Sa和Sb时,赖利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55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