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的意义

更新时间:2023-08-15 04:02:01 阅读量: 人文社科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国家和军队建设的实践中,深刻洞察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在经济建设成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形势下,始终把国防教育视为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性措施,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实践,形成了系统的国防教育思想,充分展现了一个伟大战略家的远见卓识。

强调越是和平时期,越要加强国防教育,揭示了国防教育的深远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下,加之对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缺乏全面理解,一些人和平麻痹、轻视国防建设的思想有所滋生。针对这些问题,邓小平严肃地指出:现在局势并不太平,我们必须巩固国防。他还反复强调,越是和平时期,越要加强国防教育,要把国防教育作为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性措施,长抓不懈。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和平时期加强国防教育对维护国家安全,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增强全民的忧患意识。天下虽安,忘战必危。邓小平作为一个伟大的战略家,深谙这个道理。他一方面强调“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我们必须利用这难得的和平机遇,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为国防建设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一再强调,“大仗”一时打不起来,但“小的战争”不可避免。1981年,邓小平就指出:尽管我们要争取和平,但对战争始终要保持警惕。1986年,邓小平又指出:现在总的来说,制约战争的力量在发展。超级大国任意主宰世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我们始终不要放松警惕。1989年,邓小平再一次指出:“世界上希望我们好起来的很多,想整我们的人也有的是。我们自己要保持警惕,放松不得。 ”为此,邓小平强调,必须要向人民群众进行生动实际的国防教育,引导人民群众认清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认清战争的危险性,认清我国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强化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对战争的警惕性。

培育和激发全民的爱国热情。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经济建设这个“ 大局好起来了”,国力大大增强了,国防建设的发展就有了保障。所以,邓小平要求“全国党政军民一心一意地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照顾这个大局”,“我们军队有自己的责任,不能妨碍这个大局,要紧密配合这个大局,而且要在这个大局下面行动。”国防教育作为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为此,从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开始,每次大会都把“加强国防教育,提高国防观念”写进党的工作报告。实践证明,加强国防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可以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上来,把人民群众通过国防教育所焕发出来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化为报国之行,形成建设祖国的强大动力,为促进我国经济建设更快发展多做贡献。

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邓小平看来,社会稳定是实现社会发展进步的首要条件,是关系中国前途命运的大事,“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而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增进民族团结的“粘合剂”,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就会成为一盘散沙,社会就会动荡不安,经济就会停止不前甚至倒退。深入的国防教育,则可以弘扬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地把热爱祖国与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统一起来,紧紧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齐心协力地建设好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军队。

大力倡导爱国主义教育,阐明了国防教育的永恒主题

邓小平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深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培育民族精神、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的重要意义。在他看来,热爱祖国是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基础和前提,对全民族和全体人民来说,首先要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包括国防教育在内的对全民族和全体人民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紧紧围绕爱国主义教育这个核心。所以,他大力提倡在全社会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国防教育,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广大人民群众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从而阐明了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国防教育永恒主题的深刻内涵。

要始终把国家主权、国家安全放在第一位。国家安全是与国家主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自觉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根本利益,是爱国主义的最起码要求。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主权,就不可能有经济的发展,就没有民族的团结和统一。而失去了国家安全这个屏障,国家主权就会受到威胁,也就没有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以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国家利益观,是国防观念的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正因为此,邓小平反复强调: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可以说,高度重视国家主权与国家安全,是邓小平国防教育思想的一个鲜明特征。

要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是民族精神之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也是鼓舞人们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的内在的精神动力,是国防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中国共产党有志气,中国人民有志气”。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也有一些人在外国势力面前悲观消极、自惭形秽、妄自菲薄,不加分析地盲目崇拜外国的一切,丧失了起码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针对这种现象,邓小平指出:“中国人有自信心,自卑是没有出路的 ”,“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那么,什么是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呢?邓小平进一步指出,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就是 “以热爱祖国、贡献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因此,“要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提高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全社会进一步发扬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良好风尚”。

要以史为镜,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华民族在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55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