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634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

更新时间:2023-04-19 14:1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1 页,共 33 页

目录

2019年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634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教程考研强化

五套模拟题(一) .................................................................................................................... 2 2019年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634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教程考研强化

五套模拟题(二) .................................................................................................................... 7 2019年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634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教程考研强化

五套模拟题(三) .................................................................................................................. 13 2019年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634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教程考研强化

五套模拟题(四) .................................................................................................................. 21 2019年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634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教程考研强化

五套模拟题(五) (28)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2 页,共 33 页 2019年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634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教

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

特别说明:

1-本资料为2019考研学员暑期强化班模拟题,检验强化阶段复习质量及复习效果使用。

2-资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名词解释

1. 隐含的读者

【答案】隐含的读者是指本文自身设定的能够把文本提供的可能性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它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即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隐含的读者”是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对主导西方文论界半个世纪之久的形式主义文评批判最为有力,并最终结束了它的使命,开当今“读者时代”之先河,而“隐含的读者”所针对的正是形式主义的文本自足论。但接受美学对形式主义的批判却最终导致了自身的危机,引发后结构主义对“形式主义”进行新的本体思考,对西方形而上传统展开更加深入的批判,“隐含的读者”也因此不断受到挑战。

2. 亚里士多德《诗学》

【答案】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的诗学文献,同时也是一部文学理论巨著,讨论的对象主要是悲剧和史诗。亚里士多德把所有的学科分类为理论科学、实践科学和创制性科学,诗学属于其中的第三类。因此亚里士多德《诗学》着重于诗的创制,是对怎样创作悲剧和史诗的一种技术性论述。

3. 隐喻

【答案】隐喻是一种比喻,即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它是从希腊词语中借来的,原意是“用其他的方式言说”,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修辞手法。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诗歌特别是现代以来的诗歌,在词句搭配方面有重要特点,喜欢突破词句之间的习惯联系,把一些似乎毫无关联的事物联系到一起,把相互之间似乎缺乏联系的词句结合在一起,新批评家一般也称其为隐喻。

二、简答题

4. 比较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答案】散文与报告文学都要求以真实的生活现象为表现内容。但二者的真实性有不同的特点。

(1)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侧重真实的事件

报告文学的叙事成分、记人成分大大多于打情与议论。对真实事件发生过程的形象描述是其突出特征。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3 页,共 33 页 (2)散文的真实性侧重于真实的感受

散文无论叙事、写景、记人,都是为了抒发作者对这些事、景、人的真切情感。作品重在创造一种抒情气氛。直接的抒情和议论占有极人比重。

5. 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之。

【答案】文学形象的特征主要有:

(1)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鲁迅笔下的阿Q 形象原型据说是来自于他家原来的长工阿桂。阿桂有着贫雇农的生活特点,靠给人打短工过活。但是读者很明显地看到在阿Q 身上有着更多的国民性的特点。鲁迅先生在塑造这个人物时已经对他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工,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注入到阿Q 身上,使他成为世界文学画廊上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

(2)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文学形象,一方面是假定的,不是生活本身,有的甚至与生活本身的逻辑也不一致;另一方面,它又来自生活,能使人联想起生活,使人感到比真实的生活还真。这就是文学形象假定性与真实性相统一的特征。这中间虚拟性和假定性是文学形象的前提性条件,要假定得合情合理。“合理”,是指文学形象真实性的客观规定性。“合情”,是指文学形象必须反映人们的真实感受和真挚感情。而合理与合情相比,“合情”的因素往往比合理更有能动性:一是可以把看来不真实的细节升华为艺术真实,如李白写道:“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二是当客观真理与主观情感发生矛盾时,艺术的原则是牵理就情,如《牡丹亭》中写到人能死而复生。

(3)文学形象是一般和个别的统一

文学形象总是具有“以少总多”、“万取一收”的艺术效果,又称文学形象的概括性。马致远《天净沙》展示的是一个落魄天涯的失意文人的形象,但它却概括了整个时代千千万万个知识分子前途茫茫、归宿不定的痛苦,充分显示了文学的概括性。

(4)文学形象是确定与不确定的统一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它的形象不是直观的而是想象的,它形成可感的艺术形象主要靠读者的想象来完成。因此,作品首先要为这种想象提供一种限制性要素,使想象在一定范围,按一定的性质和方向去发展,这就形成了文学形象确定性的一面;同时,在上述前提条件的指导下,文学作品还必须为读者的想象提供一种可发挥性要素,这就形成了文学形象的不确定的一面。

6. 阐释“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容化”的审美创造内涵。

【答案】(1)“内容形式化”的审美创造内涵

“内容形式化”体现为内容的有序组织和游行呈现,作家运用各种表现手法的艺术话语,把在艺术构思中产生的“作品的轮廓”外化或物化为艺术文本。“形式内容化”体现了形式生成作用,内容因此深化或升华而产生审美新质,作家可以利用语言于段,让文学语言偏离习惯性语言,从而更新人们的经验而获得一种新鲜感。

(2)“形式内容化”的审美创造内涵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4 页,共 33 页 形式创造在作家的审美价值追求中,不仅具有表现内容的功能,还有塑造内容的作用。在文学创造的实践中,由于形式的生成作用,内容却能得到深化或升华乃至于产生审美新质。

综上所述,作为文学审美价值追求的最后完成,形式创造是一个“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容化”的过程。

三、论述题

7. 以人为本的丰富内涵及其对文学发展的意义。

【答案】以人为本的内涵及其对文学发展的意义:

(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总纲和灵魂。

(2)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对社会主义文艺来讲,就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素养和培养自由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为本。

(3)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最高价值和目的。

(4)坚持以人为本,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目标

①科学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应始终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由于一批批的自由的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成长和高度自由民主的和谐社会氛围的形成,文学艺术将真正进入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黄金时代。

8. 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之间有何辩证关系?

【答案】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的辩证关系:

(1)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

“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主要表现在:

①文学生产为文学消费提供消费的对象,即文学产品

文学消费作为一种对文学产品的阅读欣赏活动,必须有一定的文学产品为对象。没有消费对象的“消费”是不存在的。因此,文学消费对象受文学生产规定。并且,文学消费者究竟消费到何种类型的文学,是现实主义文学还是现代主义文学,是高雅文学还是大众文学,是手抄本读物还是印刷本读物,是纸质文学图书还是电子文学图书,是呕心沥血创造出来的优秀作品还是粗制滥造出来的文学鹰品,等等,无一不受到作家的文学生产的规定。

②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方式

传统意义上的文学阅读通常是一种文字阅读,但在文学生产的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和电子传播媒介普及的今天,文学消费不仅指文字阅读和纸质文学消费,而且也包括对广播影视文学的视听阅读和电子网络文学的视屏阅读,出现了读图时代的文化消费方式。又如,创作说唱故事和剧场演出的时代是群体围坐在一块共同消费的时代,生产文学书籍的时代则是个人阅读的时代。随着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5 页,共 33 页 电影生产时代的到来,消费者又必须聚集到一块。而在电视文学和网络文学问世之后,消费者则可坐在家里进行文学消费。

③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需要,或者说,生产着新的消费者

马克思指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一一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一个社会或一个民族的文学消费者的文化层次、艺术修养、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往往是通过文学产品自身创造出来的。扶持和生产优秀的严肃文学作品往往能“创造”出高品位、高境界的文学读者,而任由低劣庸俗的文学作品的泛滥则可能“创造”出趣味庸俗的读者。

(2)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

文学消费反作用于文学生产,对文学生产起着重大的制约作用。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文学产品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实现

一部作品,无论写得如何精彩,倘若未能出版,或印出来了却未被读者购买和阅读,它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将无法得到实现,其认识、审美、交流等文化属性也不能得到体现。只有经过读者大众的消费,文学产品才成为现实的产品,文学生产才真正完成。在这个意义上讲,文学消费是文学生产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环节,缺少这个环节,文学生产就还未真正完结。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现代接受美学家们才强调,文学作品有赖于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

②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方式和规模

文学消费者的文字阅读的消费方式,决定着文学作品的作者对语言文字技巧的重视,以及对文学形象、典型和情节等的关注;而读者大众对视听文学的消费,则决定了其作者不仅仅注意语言文字的运用,同时还要考虑到如何与表演、色彩、音响等因素配合。读者大众的审美要求、审美品位也是有层次的,这就决定t 高雅文学生产和通俗文学生产的生产规模有所区别。一般说来,不同层次的文学产品的生产规模与不同层次的文学读者在数量上呈现着相互对应的比例关系。

③文学消费体现了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这是文学消费对文学生产的制约作用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正是读者大众的文学消费需求决定和刺激着文学生产。文学是人学,满足人的情感需求,是文学生产不竭的动力和源泉。自从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我国人民在物质生活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和多样化,由此刺激了我国新时期以来文学生产的繁荣和高涨。并且,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准、精神需求和审美能力也不断提高,因而又激励作家艺术家努力进行艺术创新,不断提高艺术质量,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文艺作品。

9. 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

【答案】(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的关系

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它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得以发展、延续的基础。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其对文学活动而言,具有美学意义。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6 页,共 33 页 ①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人的感觉可以发展成为一种诗意情感的关系,文学艺术正是人的感觉中这种诗意情感高度发展的产物。在世界中,只有人才能以具有诗意情感的文学艺术方式去感受事物。

②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文学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形态,它是一种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自觉能动的创造,在这种创造中,可以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③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通过创造和欣赏文学,人的本质力量可以尽情地展现出来。

(2)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的位置

①文学活动属于精神活动的范畴,虽然从根本上受物质实践活动的支配,但同时也反过来影响物质实践活动。

②文学作为意识形态性的精神活动,则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之上,并为该经济基础服务,也可以称之为观念性的上层建筑,与物质经济基础的联系具有间接性。

总之,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51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