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333教育综合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更新时间:2023-05-01 11:5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2017年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 (2)

2017年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二) (12)

2017年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三) (25)

2017年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四) (36)

2017年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五) (45)

第1 页,共55 页

2017年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

必考题汇编(一)

说明:①本资料为VIP学员内部使用,整理汇编了历届导师圈点的重点试题及常考试题。——————————————————————————————————————————一、简答题

1.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教育改革。

【答案】(1)“二战”结束后,日本进行了大规模的学校改革,颁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

①《教育基本法》的主要内容有:

a.确定教育必须以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和平的公民及社会的建设者;

b.全体国民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尊重学术自由,培养国民的理智;

c.公立学校禁止宗教教育;

d.教育机会均等,男女同校;

e.尊重教师,提高教师的地位等。

②《学校教育法》是《教育基本法》的具体化。其主要内容有:

a.废除中央集权制,实行地方分权;

b.采取“六三三四”单轨学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c.高中以实施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为目的;

d.将原来的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统一成为单一类型的大学等。

《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的颁布,否定了战时军国主义教育政策,为战后日本教育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2)进入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教育改革。1971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综合扩充、整顿的基本措施》的咨询报告,对于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的改革影响较大,成为日本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日本继明治初期和战后初期两次重大改革之后的“第三次教育改革”的主要依据。1977年,日本文部省颁布了《关于改善中小学教学计划的标准》和《小学初中教学大纲》。1978年,又颁布了《高中教学大纲》。

(3)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教育改革。1984年,日本成立了“临时教育审议会”,1987年,日本文部省成立了“教育改革推进本部”,二者成为推进日本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的领导机构。其中“临时教育审议会”1987年的咨询报告最有代表性和权威性,提出教育改革应重视个性的原则、国际化的原则、信息化的原则和向终身教育体制过渡的原则。“临时教育审议会”还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其中主要有完善终身教育体制;改革中小学教育体制,强调按照灵活、多样、柔性化的观点改革学制;加强道德教育和体育;推进高等教育和师资培训等内容。

2.简述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体系的三大命题。

【答案】(1)“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

第2 页,共55 页

(2)“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

(3)“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教,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3.简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始末。

【答案】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19世纪末美国出现的教育革新运动,是南北战争后为适应工业革命、城乡变化、开发边疆和大移民的需要而出现的社会改革运动的组成部分。其“实验室”主要是美国的公立学校,相对于欧洲“新教育”来说,进步学校更关心普通民众的教育,更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重视从做中学,更注重学校的民主化问题。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兴起期(19世纪末~1918)、成型期(1918~1929)、转折期(1929~1943)、衰落期(1944~1957).

(l)兴起期(19世纪末~1918).19世纪末,帕克创造了“昆西教学法”,被杜威称作“进步教育之父”。1896年,杜威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在他的影响下许多进步教育实验以各种形式展开,一些人受杜威影响,试图把学习和劳动、抽象的和实用的以及个性的和社会的等因素结合起来。

(2)成型期(1918~1929).1919年,进步教育发展协会建立,1920年该协会提出了进步教育的七项原则。1924年,协会创办《进步教育》杂志,这一时期,进步教育本身日益专业化,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成为进步教育运动中心。杜威担任协会的名誉主席。

(3)转折期(1929~1943).20世纪20年代末,由于进步教育运动的专业化倾向,使其失去了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与此同时,进步教育内部出现分化。以拉格为代表的教育家强调“儿童中心”的教育,而以康茨为代表的教育家则强调“社会中心”的教育。1929年的大萧条严重影响了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一方面,它使进步教育运动发生转向,此前强调儿童中心和个人的自由发展,此后更加意识到学校的社会职能。此外,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进步教育运动的重心逐步从初等教育转向中等教育,这种转变集中反映在“八年研究”上。另一方面,大萧条加剧了进步教育运动内部的分裂,“改造主义”正是这种分化的产物。进步教育运动还受到新保守主义教育思潮的攻击。

(4)衰落期(1944~1957).1944年,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进入衰落阶段,进步教育协会更名“美国教育联谊会”,成为欧洲新教育联谊会的一个分会。1955年,协会解散。1957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办,标志着美国教育史上一个时代结束。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①进步教育运动不能与美国社会的不断变化始终保持同步;

②进步教育理论和实践本身存在许多矛盾和局限:

③进步教育运动在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多元化与运动的相对统一性之间,存在矛盾,导致了运动内部的分裂;

④改造主义和各种保守主义的抨击,在很大程度上击中了进步教育的要害,以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也加速了其衰落的进程。

第3 页,共55 页

4.简述教育实验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的含义,并举出两种影响实验效度的心理效应。

【答案】(1)内在效度的含义

教育实验的内在效度指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能被解释的程度。它表明的是因变量的变化在多大的程度上是来自于对自变量的操纵。

(2)外在效度的含义

外在效度涉及教育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化、一般化和应用范围问题,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研究结果是否被正确地应用到其他非实验情境、其他变量条件及其他时间、地点、总体中去的程度。外在效度可分为总体效度和生态效度。

(3)影响实验效度的心理效应

例如,霍桑效应、皮革马利翁效应等对教育实验的效度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5.简述梁启超关于教育作用和宗旨的观点。

【答案】(1)梁启超关于教育作用的观点

梁启超与康有为一样,都持有“教育救国论”的观点,故非常重视教育作用,认为国家强弱以教育为转移。他阐述了“民智”与“民权”的关系。他说:“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有一分之智,即有一分之权;有六七分之智,即有六七分之权;有十分之智,即有十分之权。”他的意思是说,只有首先提高了人民的文教素质,然后才能在中国实现民权政治。梁启超就是从这一角度论述教育作用的,他的这种认识是卓越而深刻的,然而在当时的中国,仅靠教育去“救亡图存”显然是行不通的。

(2)梁启超关于教育宗旨的观点

梁启超强调了教育应有明确的“宗旨”,即指出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梁启超认为,教育是人类一项极其复杂的活动,更不能没有宗旨,他曾说:“他事无宗旨犹可以苟且迁就,教育无宗旨,则寸毫不能有成。”他认为教育目的正确与否,至关重大,封建教育之所以腐朽,洋务教育之所以收效甚微,主要在于教育目的上的错误,他批评中国传统教育最大的缺点,是培养出来的人缺乏国家观念、公共观念和自治观念,只求个人完善,或者就想升官发财,奴性、作伪、自私、怯懦、麻木是人们的通病。“可以为一个人的资格”,“而独无可以为一国国民之资格”,所以他提出教育要培养“特色的国民”(“新民”),他要求培养的新式国民,应具有独立的人格,权利义务并重的思想,有知识、道德和才干,既能自主、自立,又有团体协作精神。

6.简述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答案】昆体良是罗马帝国时期著名的修辞学家和教育家,代表作是《雄辩术原理》。在书中,他提出了雄辩家的教育思想。

(1)论教育。

①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者要了解儿童的天赋、倾向和才能,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教育,重视儿童的天性;

②在教育目的上,他提出教育应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的人,认为德行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

第4 页,共55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4z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