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更新时间:2023-03-14 15:4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7年中国古代史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上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中考考点: 1、秦兼并六国、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2、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 3、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二、基础知识复习: (一)秦王扫六合 1、秦统一六国:

⑴时间: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东方六国。 ⑵人物:赢政 ⑶都城:咸阳。

⑷影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愿望,利于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⑴目的:适应统一的新形势,加强封建统治。

⑵措施: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②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③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这一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3、思想上:焚书坑儒 ①目的:加强思想控制。

②内容: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它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后又把暗中批评他的儒生在咸阳活埋。

③影响(或评价):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是必要的,但“焚书坑儒”这种做法是既残暴又愚蠢的,它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郭沫若:“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4、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 5、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6、军事上:北修长城抵御匈奴,南平越疆修灵渠 ⑴目的:为抵御匈奴,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

⑵人物:秦始皇、蒙恬。 ⑶起止: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⑷地位: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同时,也是秦暴政的

历史见证。

7、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8、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二)大一统的汉朝 1、文景之治

(1)出现原因: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兵役和徭役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②奖励耕作,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提倡节俭,以身作则④重视“以德化民”

(2)表现:①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②国家的粮仓丰满③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出现的这种局面,叫文景之治) 2、汉武帝的大一统

政治上: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

⑴背景:西汉初年,分封的诸侯国势力相当大,严重威胁中央政权。

⑵措施: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准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⑶影响:解决了汉初以来的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⑴背景:诸子百家各派人物聚集诸侯门下,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⑵目的:加强思想统治,巩固中央政权。 ⑶提出者:董仲舒。

⑷内涵: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排斥。 ⑸相关措施:在长安设太学,以儒 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太学是我国古代最高学府。 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武帝时,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 、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三)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

⑴西域的地理位置:今天的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⑵经过:①第一次: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时间:公元前138年。结果:未达到预期目

的,但了解西域各族的情况以及他们与汉朝往来的愿望。

②第二次:时间:公元前119年。过程:双方互派使团访问。影响:加强了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双方的频繁交往,密切了汉与西域的关系。

⑶西域都护:①时间:公元前60年。②职能:总管西域事务。

③意义:使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⑷作用(或影响):①沟通和密切了汉朝同西域各国的交往和联系,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②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③也终于形成了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政治管辖。 2、丝绸之路: ⑴时间:张骞通西域后。

⑵线路:汉与西域的使者、商人将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穿过西域,运往西亚,

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丝绸之路。

⑶作用:开辟了中西交通线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中国古代史下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一、中考考点:1、隋唐科举制度 2、贞观之治、武则天、开元盛世 3、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二、基础知识复习: (一)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首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2、贞观之治:⑴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⑵主要内容:①政治上: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②经济上:轻徭薄赋,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③文化上:发展科举,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④民族关系上:设立安西都护府,管理新疆;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⑤对外关系上:采取开明的外交政策,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⑶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朝,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贞观之治”。 3、女皇武则天:

(1)概况: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后来的姚崇就是她提拔的),使唐

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2)评价: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 (二)开元盛世

1、开元之治:武则天以后,玄宗(李隆基唐明皇)即位,励精图治,在唐玄宗统治前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2、主要表现:

⑴唐朝制造了曲辕犁(用来耕地的工具),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⑵手工业品:①瓷器: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最有名;②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⑶著名的大都会: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长安成为国内各民族交往的中心,长安也是一认国际性的大城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三)隋唐科举制度

1、诞生(隋朝):⑴隋文帝开始使用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吏。

⑵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2、完善(唐朝):在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1)唐太宗时,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 (2)武则天时,开创殿试和武举;

(3)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3、隋唐科举制的影响:⑴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⑵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⑶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明朝衰落:改革为“八股取士”,以四书五经为考试范围,考生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阻止了人才的培养,危害极大。) 5、结果: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在清朝末年被废除。 (四)唐朝与西藏(吐蕃)的关系:和同为一家 1、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2、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3、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使吐蕃和唐朝“和同为一家”。 (五)对外友好交往: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1、与日本:唐朝赴日本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2、遣唐使:从贞观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3、与古代印度:贞观时,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他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他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一、中考考点:1、明清两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2、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 3、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维护国家统一 二、基础知识复习: (一)明朝君权的加强

1、明朝建立:时间:1368年 建立者:明太祖朱元璋 首都:南京

2、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明太祖:①改革行政机构,废除地方的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直属中央;在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设殿阁大学士,以备皇帝顾问,逐渐形成内阁制度。②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厂卫特务机构,锦衣卫。③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

(2)明成祖:北平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夺取政权,即明成祖。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进一步强化君权,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又在锦衣卫之外,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二)中外交往与冲突: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1、郑和下西洋:(1)目的: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2)时间:明成祖时 1405—1433年 (3)范围: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2、戚继光抗倭: ⑴元末明初,日本的海盗经常侵袭中国沿海地区,他们被称为倭寇。 ⑵明朝派戚继光抗击倭寇的戟,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三)清朝强化君权的措施: 1、清朝建立:

1616年,女真的杰出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继承汗位,1636年改国号“金”为清;1644

年,清军入关,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2、君主集权的加强:

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跪受笔录,传达皇帝旨意,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清朝前期实行文字狱,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影响: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四)清朝的对外关系:

1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2、清朝设置台湾府: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意义: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3、雅克萨之战:

(1)时间:康熙帝率清军在雅克萨之战两次大败俄军。

(2) 结果: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五)清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巩固统一:

(1)清与西藏:册封“达赖”、“班禅”和设置驻藏大臣

册封制度:顺治帝册封西藏佛教首领五世达赖 “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2)清与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和设置伊犁将军 乾隆时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

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题目:清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是如何巩固和发展的? (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东北,康熙帝率清军在雅克萨之战大败沙俄侵略者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东南方,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设置台湾府;

西南方,册封喇嘛教首领,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西北方,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部边疆的管理 北方,蒙古族的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一、中考考点:1、文字的演变 2、老子和孔子 、百家争鸣

3、佛教传入、道教产生 4、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5、《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二、基础知识复习:

文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识记)

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也称“铭文”、“钟鼎文”,比甲骨文规范。 秦统一后,以小篆作为规范文字,后推广隶书。 中国古代文学成就

(1)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代表作有《离骚》。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名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唐诗:李白、杜甫和白居易(识记)

盛唐的李白被称为“诗仙”,代表作:《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被称为“诗圣”。其诗被后人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中唐的白居易,代表作有《秦中吟》、《新乐府》

(3)宋词: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识记)

北宋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 南宋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的代表。 (4)元曲:元朝时最著名的剧作家是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 (5)明清小说:四大文学名著及作者:(识记)

著作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时期 元末明初 元末明初 明朝中期 清朝 作者 罗贯中 施耐庵 吴承恩 特点 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浪漫主义的长篇神话小说

我国古代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 《红楼梦》 曹雪芹 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 占有重要地位。

孔子、老子、“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识记)

1. 孔子:春秋,思想家,儒家学说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为政以德;教育家,创办私学;

“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著有《论语》。

2.老子:春秋,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辩证法思想) 3.百家争鸣:

社会背景(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间热烈争辩,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法家: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儒家:孔子后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要求统治者“仁政”。 道家:老子后庄子代表,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兵家:孙武,‘‘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兴起:(识记)

1、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佛教文化对我国文化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佛教教义:今生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2、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兴起于东汉时期,创始人之一为张陵。道教对我国文化也有深远的影响。

道教教义: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升仙。 司马迁和《史记》:(识记)

1、西汉汉武帝时,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编写出《史记》。

它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4t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