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更新时间:2024-05-15 15:0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重庆市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道路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重庆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提出保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Abstract: A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speeding up of urbanization, the problem of ecosystem gradually comes up to the key point of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rough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ongQing ecosystem, it advances measures to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coordinate development from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关键词:重庆市;生态环境现状;对策

Key word: ChongQing; Present situation of ecosystem; measure

重庆处于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结合部,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以及西部大开发中具有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经济建设和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重庆市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尽管有关部门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采取了一定的治理措施,但是生态环境仍然呈现日益恶化的趋势,这大大制约了重庆市经济的下一步的发展,并直接影响到重庆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面临西部大开发和重庆成为新的经济特区这一契机,治理生态环境已迫在眉睫。

1. 重庆的生态环境现状

1.1 废水排放量大,处理率低,水质污染突出

近年来,随着重庆市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经济特区的成立,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今后大约有800万农村人口将进入城区,届时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量将大大增加,有害污染物的成分渐趋复杂,浓度也日趋加大。据有关统计资料,全市每年排放废水14.6亿吨,其中工业废水10亿吨,排放达标率89%;生活污水4.6亿吨.集中处理率仅为7%其余直接排入江中,使河流受到严重污染。到2010年,全市排放的废水将由14.6亿吨增加到24亿吨,加上境外上游排入的污水还有20亿吨,水环境形势更加严峻。根据长江、嘉陵江和乌江质监测结果表明,“三江”共有10项水质监测项目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中大肠菌群在个别断面上超标竟高达159倍,主要城区江段超过Ⅱ类水质。市民已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人均占有量仅为1650立方米,低于全国人均水平。据水利专家预测,到2010年,全市将缺水30亿立方米,这将严重制约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 1.2大气污染以煤烟型污染为主

重庆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1%,全市每年耗煤2686.5万吨,排入大气的工业废气达2133亿立方米,工业固体废气物达75万吨,烟尘和工业粉尘30多万吨。燃煤引起的大气污染物占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9O%以上,构成典型的煤烟型大气污染。2006年主城区年平均空气质量属轻度污染,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浓度分别为

0.09lmg/m3,0.038mg/m3和0.152mg/m3,除氮氧化物达国家二级标准外, 其余均超标0. 52倍,主城区年均降尘量为9.21吨/平方千米.月,超标参考标准1.02倍:据2006年主城区5个国控点采集雨样表明,酸雨频率43.6%, 降水最低PH值为4.59,与2005年相比,主城区酸雨频率上升了l0.8个百分点,酸雨PH值上升了0.23个百分点。目前,都市区酸雨形势仍不容乐观,酸雨危害较大。2000年以来先后实施了“清洁能源”工程、“五管齐下”净空工程和进一步控制尘污染等一系列大气污染控制措施,每年减少使用燃煤200万吨,减排可吸入颗粒物5.7万吨,二氧化硫11万吨,氮氧化物0.9万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满足Ⅱ级天数的比例从2000年的51.2%上升到2006年的70%,主城空气质量得到部分的改善。

但是,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主城区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量快速增长,加之一些环境监管措施不到位,导致空气中扬尘、燃煤二氧化硫及粉(烟)尘和机动车排气污染水平依然居高不下。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二氧化硫(SO2)浓度仍然超过国家Ⅱ级标准。主城区空气质量的改善程度离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大气污染成为影响我市人居环境和直辖市形象,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1.3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产量大,累计存量大,处理率低

全市每年产生工业固体废物1511.47万吨.排放量290.52万吨,综合利用率仅43.3%,工业固体废物历年累计堆存量达7850.48万吨,多数就地堆积.大量占地,部分排放江河.目前仅基本做到清运出城进行简易处理、无害化处理率仅为7.1%。据初步调查.沿长江和嘉陵江两岸有垃圾堆放点605个,其中一些有毒有害废渣尚未得到妥善处理,直接威胁到饮用水源和周边环境。主城区每年产生生活垃圾200多万吨,但只能基本做到清运出城进行堆放填埋或部分焚烧处理,多数尚未达到无公害化处理的要求,对城市环境和人群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 1.4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频繁,经济损失大

重庆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强度大、突发性强、破坏严重。主要的灾害是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和干旱,其中重点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都市区自然灾害首推滑坡。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大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暴雨、洪涝、冰雹、阴雨和地质灾害,其中干旱、洪涝和地质灾害的危害最大其伏旱发生率高达80~90%、一般持续30~50d,最长达80d以上;暴雨型洪灾时有发生,对农田、水利、交通、通讯等设施的毁损严重。2006年重庆的特大干旱和2007年的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分给重庆造成巨大达的经济损失。

1.5植被破坏严重,人均绿地少,水土流失加剧

目前,都市区原始森林破坏严重,区内大片分布的是人工种植的各种灌丛及农业植物,且城市绿化率很低,主城区人均绿地4.6m3,只相当于全国人均绿地5.3m3的86.7%,在全国35个百万人口以上城市中居中下等地位,远没有达到创建“山水园林城市”目标的要求。由于绿地缺乏,水土流失严重主城九区水土流失面积达3796.4km,占国土面积的69.08%,大大高于全国38.2%的平均水平,由于人多地少,都市区人均土地面积只有0.1公顷,仅为重庆市人均土地0.27公顷的37%,日益紧张的人地矛盾,严重制约着都市区的可持续发展。 2重庆市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分析

2.1人口数量多,环境意识薄弱

到2006年,重庆市的人口已经达到3112.8万,庞大的人口无疑加重了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尽管重庆市直辖市,但是市民的环保意识非常薄弱,街道上垃圾随处可见,严重影响市容。经过主城区的嘉陵江和长江两岸也是垃圾成堆,成为了人们到倒垃圾排污水的重要场所。一些厂矿企业不守法,认识不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钻法律的空子,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2.2工业布局与产业结构不合理

都市区产业结构失调,排污小的轻工业和第三产业落后,而重工业发达,特别是排污量大的建材、钢铁、机械、化工等众多大中型企业密集地。由于历史和地形条件的限制,多布局在长江、嘉陵江河谷两岸,没有注意到城市风向和保护水源。近年来,重庆都市区推行“退二二进三”战略,虽然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都市区整体环境情况仍不容乐观。

2.3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传统工业企业技改难度大 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以高硫、高灰粉原煤为主,2006年重庆市能源结构中煤炭比重高达71%,全市每年耗煤2686.5万吨,由燃煤引起的大气污染物占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90%以上,构成典型的煤烟型大气污染,是造成都市区空气污染和酸雨的主要原因。目前,都市区比重过大的重工业、传统产业、国有工业,高新技术产品少,整体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高,且工艺和装备又陈旧落后,技术改造缓慢,整体上工业生产耗能高、物耗大、排污多。 2.4城市规划与监督管理体制不完善

过去重庆都市区的城市规划和生态建设中,城市绿地、河谷边坡的固土防护林、次级河流上游的水源涵养林区面积较小,而且经常遭到破坏(如许多高档别墅群就建在植被覆盖良好的小山坡上或水源涵养林区)。尽管目前国家颁布了多部与生态环境建设有关的法律,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知法犯法的现象十分严重。这一方面与管理机构不健全有关,另一方面与管理体制的内在缺陷有关,出现政策失灵、管理失灵。目前水利部门抓水土保持,林业部门抓森林,农业部门抓生态农业,国土部门抓土地,各级地方政府抓经济发展速度,条块分割,“政策打架”、“部门扯皮”,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程。目前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3重庆市生态环境的治理思路及其对策 3.1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可持续发展旨在满足后代需要的前提下,寻求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代人生产、生活需要的发展模式。这是全世界和中国21世纪发展经济的主题,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自身赖已生存的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生态危机不断加剧,因此走可持续发展的之路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发展和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们进行社会经济生活的前提条件,因此,环境保护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重庆市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对整个西部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重庆市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与措施

3.2.1控制人口数量,增强环保意思,转变观念,使环境保护与建设同步进行。认真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缓解人口压力的同时,通过各种媒介大力宣传报道重庆市的生态环境现状,增强企业、市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及危机感,使广大职工、市民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自觉行动起来投入到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工作中去;尽快转变各级主管部门、企业及职工群众长期以来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把环境保护与建设同步起来,使环保事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3.2.2建立健全各项法规,加大环保投资力度。

我国已经颁布了不少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但偏重于环境污染方面,涉及到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较少,法律体系尚不完善。因此,必须完善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另外,应适当加大对环保工作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大集中供气网以及下水道管网和道路网的建设,取缔小锅炉及家庭煤灶,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2.3积极发展城市绿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启动两江四岸绿化工程。A、B类控制区内实施裸地绿化和植树种草,包括裸地绿化、拆违绿化、荒山荒坡绿化、组团间隔离带绿化等,25度以上的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加快实施环都市区生态林、城市组团隔离生态林、滨河生态林、城市干道绿化带生态林、城市生态公园、都市区中央山脊城市生态公园、社区生态花园、城市立交桥生态林等城市绿化建设工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4s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