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的研究

更新时间:2024-03-06 21: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 文 摘 要

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根本问题,农村稳,则天下安。一个农业大国,如果没有农村的稳定和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因此,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就是维护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讲,稳定了农村和农民,也就稳定了中国。

本文拟就当前农村社不会稳定因素的主要表现、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原因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基本路径三个方面做一些粗浅的探索和论述。

一是从八个方面叙述和分析了当前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主要表现;二是通过对农村违法犯罪活动产生的三个原因,封建迷信与非法宗教活动产生的四个原因,农村赌博现象产生的四个原因的论述,进一步阐明了影响当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原因;三是提出了加强党的绝对领导、加强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强力推进农村法制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强力应对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七条维护当前农村社会稳定的基本路径。本文意在通过上述粗浅的探索和论述,为我们镇(办)今后的工作提供一些基本思路。

目 录

一、当前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主要表现??????????????(1)

1、农村矛盾纠纷引发的不稳定因素???????????????(1) 2、村级班子换届暴露出的不稳定因素??????????????(2) 3、征地拆迁补偿纠纷引发的不稳定因素???????????????(3)

4、少数不良分子扰乱社会秩序?????????????????(3) 5、非法宗教活动与封建迷信活动日益增多????????????(3) 6、农村赌博风气日渐盛行???????????????????(4) 7、农村特殊人群引发的不稳定因素???????????????(4) 8、基层干群矛盾引发的不稳定因素???????????????(4) 二、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原因 ?????????????????(5) (一)农村违法犯罪活动产生的原因?????????????????(5)

1、农村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薄弱群众思想观念落后???????(5) 2、农村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难度不断加大???????????(6) 3、贫富分化差距拉大,造成部分群众心里失衡?????????(6) (二)封建迷信与非法宗教活动产生的原因??????????????(7)

1、传统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难以根除????????????(7) 2、农村文化生活匮乏,封建迷信活动乘虚而入??????????(7) 3、农村卫生服务机制不健全、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7) 4、 宗教场所和宗教活动管理失范???????????????(8) (三)农村赌博现象产生的原因???????????????????(8)

1、农民认识上的误区和行为上的无所事事造成赌博???????(8) 2、基层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力度虚弱??????????????(8) 3、外来人口使农村赌博之风抬头???????????????(8) 三、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基本路径??????????????????(9) (一)加强党的绝对领导??????????????????????(9)

1、加强县(区)委的领导???????????????????(9) 2、加强镇(办)党委领导???????????????????(9) 3、加强村(社区)支部领导??????????????????(9)

- 1 -

(二)加强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10)

1、加强公民道德教育????????????????????(10) 2、丰富群众文化生活????????????????????(10) 3、强化监督服务管理 ???????????????????(10) 4、规范农村文化市场 ???????????????????(11) (三)强力推进农村法制化建设??????????????????(11)

1、创新载体 ???????????????????????(11) 2、整合资源 ???????????????????????(12) 3、突出重点 ???????????????????????(12) (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12)

1、规范农村基层组织的权力运作??????????????(13) 2、建立科学民主决策制度??????????????????(13)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13)

1、选好农村“领头雁”,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14) 2、开展党的“纯洁性”教育,提高党员队伍建设水平??????(14) (六)强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14)

1、加大打击力度,严厉震慑犯罪??????????????(14) 2、突出重点部位,严密预防犯罪??????????????(15) 3、开展平安建设,提升“两率一度”??????????????(15) 4、调处矛盾纠纷,营造和谐氛围???????????????(16) (七)强力应对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16)

1、配强应急管理机构????????????????????(17) 2、完善应急管理办法????????????????????(17) 3、制定应急管理预案????????????????????(17) 4、重视早期监测预警????????????????????(17) 5、加强救援力量建设????????????????????(17) 6、借助新闻媒体作用????????????????????(18) 参考文献???????????????????????????(19) 致谢?????????????????????????????(20)

- 2 -

关于当前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的研究

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根本问题,农村稳,则天下安。一个农业大国,如果没有农村的稳定和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因此,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就是维护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关键。本文拟就当前农村社不会稳定因素的主要表现、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原因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基本路径三个方面做一些粗浅的探索和论述,为我们镇(办)今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提供一些基本思路和指导性意见。

一、当前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主要表现

当前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有很多,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八个方面:

1、 农村矛盾纠纷引发的不稳定因素

近年来,农村各类关系的调节由以道德杠杆为主,逐步演变为利益杠杆为主,利己主义思想严重。于是出现了围绕宅基地、承包田、计划生育、投工投劳、婚姻家庭、养老医疗、社保就业等利益产生了干部与群众、群众与群众等诸多矛盾体。这些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和化解,就可能激化,导致经济、民事纠纷上升,不稳定因素增多。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因征地拆迁、工程建设、劳资纠纷等引发的矛盾纠纷日益增多,社会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现阶段,不少群众由于法制观念淡薄,利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强,往往会出于自身的利益,做出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

- 1 -

甚至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沸沸扬扬,大打出手,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2、 村级班子换届暴露出的不稳定因素

村级班子换届选举的根本目的是把政治素质高、有经济头脑、法制意识强、群众威信高的人选进村两委班子,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持农村稳定。但是,在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选举法》时,出现了偏差:一是部分村民为达到当选村干部的目的,采取不正当手段拉选票,以种种不切实际的许诺骗取村民的信任,扬言投他一票可得多少钱,或上任后每年为村民发多少钱,审批宅基地、评定低保或办多少实事等等,要求村民投票选他。二是部分村民出于宗族利益、帮派利益和个人利益,便以选举“不公”为由,采取撕标箱、撕选票、寻衅滋事等违法手段干扰选举工作正常进行。三是在选举组织工作中,个别村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致使选举程序中出现违法现象,有的村将选票发到少数人手中,由其他人代填选票,剥夺了群众的选举权,引起村民闹事。四是部分候选人为达到进村委领导班子的目的,不惜破坏社会稳定,发动村民集体上访闹事,向上级领导机关施加压力。

选举结束后,由于一些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从而引发出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一是部分村的党支部、村委会两套班子配合不好,互相争权夺利,“各唱各的戏,各念各的经”,工作形不成合力,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个别新当选的村委会班子成员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应付不了复杂局面,致使村里管理松散,甚至瘫痪。三是一些村选举后有些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使当选派别与落选派别相互仇视,乃至引发打击报复等问题的发生。四是新当选班子上任后发现原班子的问题后,不是向上级党政机关如实反映情况,要求依法解决,而是将问题向村民传播,引起村民对原任班子的不满,并鼓动村民到领导机关上访闹事。

- 2 -

3、 征地拆迁补偿纠纷引发的不稳定因素

一是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征用农民土地后,补偿款采取分项、分期付款的方式补偿给群众,但部分群众不理解,认为补偿得不到落实而上访,要求一次性发放补偿款。二是国家将征地款拨到村里后,村干部以种种理由拖欠不发或不按国家补偿标准下发,层层克扣,只付给群众一部分补偿款,村民发现后,组织上访闹事,要求按规定足额发放。三是少数村干部以权谋私,以地谋私。国家征用耕地后,部分村的耕地被占后重新调整村内土地,将原承包合同全部撕毁,将村内土地重新划分,使原土地承包合同得不到延续,村干部将立地处条件好的耕地重新分给与自己关系好的人,引发村民对立情绪。四是部分村民耕地被占用后,以种种理由提出超出补偿标准的补偿要求,达不到满足就阻止施工。另外,一些企业与村之间,多年以前签定的合同租用土地价格较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村民要求提高租赁价格和占用土地补偿标准,因此引发了群众聚众闹事甚至突发事件的发生。

4、 少数不良分子扰乱社会秩序引发的不稳定因素

近几年,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一些不良分子纠集在一起,对其他经营户采取暴力恐吓等方式进行排挤,霸占垄断当地建筑施工、客运货运等市场,严重干扰了当地的正常市场秩序。特别是经济发达的一些村总有一些地痞流氓拉帮结派,有的向农村个体经营户勒索敲诈、有的向群众强买强卖,甚至干预村三委会工作等等,一旦群众报警,就会引来这些团伙的打击报复,严重破坏了农村和谐稳定。

5、 非法宗教与封建迷信活动引发的不稳定因素

当前,一些邪教组织冒用宗教名义开展地下活动,如“法轮功”、“实际神”、“门徒会”等邪教组织在农村有所抬头:一是

- 3 -

滥建非法宗教场所、非法举办聚会现象增多。一些非法场所四处张贴广告举办聚会,助长了封建迷信的不良风气,且干扰了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二是非法零星活动增多。一些小庙宇初一、十五香火频繁,加上一些小型“庆典”活动,使得非法活动形成了气候,日久成习,群众的信仰、观念被误导,致使封建迷信思想更为突出。三是非法敛财屡禁不止。一些唯利是图的人利用群众的无知和愚昧,通过封建迷信活动敛取群众钱财,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四是旅游景区修建庙宇不规范。一些旅游景点为吸引游客烧香、布施捐赠,私自修复老庙或扩建新庙,设立“功德箱”。这些封建迷信活动具有极强的隐蔽性,造成一些干部群众认识不清,更谈不上打击和抵止;致使一些农民群众荒废农田、不思劳作,生病信教、不进医院,纠集成派、聚众闹事,给农村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6、 农村赌博引发的不稳定因素

当前,农村赌博活动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参赌人员多、范围广。二是赌博方式多、赌资高。三是赌博趋于常态化。四是小赌公开化、大赌隐蔽化。五是外来参赌多、难管理等等。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7、 农村特殊人群引发的不稳定因素

这几年,农村原来的八大员、民办教师、路线教育、越战人员、超期服役人员、涉核部队人员、襄渝铁路人员等特殊人群不断要求落实或提高待遇,有的三五成群来县到市上访,乱提无理要求; 有的跨地域串联,收取活动经费,有预谋、有组织赴省进京上访,寻衅滋事,甚至与党和政府作对。还有一些群众心理扭曲,开着小车、住着楼房,缠访闹访要求享受农村低保。还有一些涉法涉诉案件,因处理执行不到位而引起缠访闹访。这些现象已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 4 -

8、 基层干群矛盾引发的不稳定因素

在一些农村,干群矛盾突出,管理能力弱化。一是村民与干部之间的矛盾。一些村干部把权力当成“摇钱树”,不领群众奔小康,而是一心一意在村集体的资源上“做文章”,让自己先富起来。这不仅损害了群众利益,而且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二是村干部与村干部之间的矛盾。在村级换届选举中,有少数村因为家族势力、宗派势力斗争而产生选举矛盾,甚至大动干戈。有的村干部为选举拉帮结派,操纵普通群众与其他干部的矛盾,来实现自己的利益。三是少数村级组织涣散,战斗力不强,村干部缺乏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对群众之间的矛盾不管不问不调解,以致造成矛盾激化,群众埋怨。

二、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原因

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原因有:农村违法犯罪活动产生的原因、封建迷信与非法宗教活动产生的原因和农村赌博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农村违法犯罪活动产生的原因

1、农村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薄弱,群众思想观念落后。综观农村改革三十多年来的历程,我们只注重对群众进行文化素质教育和致富技能培训,而忽视了对广大农民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传统美德等思想道德教育。加之,我国的农村教育设施落后,人口的文化整体素质偏低、底子薄,这就造成了现今农村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一些文化水平低的农村群众,由于知识面狭窄,法制观念淡薄,理解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差,加上法制宣传广度和深度不够。因此,一旦遇到山林、土地、宅基、家庭、劳资等纠纷时,他们往往不能正确对待,不知道通过

- 5 -

法律手段来解决,来维护自己权益,而是对政府工作人员、司法人员、村干部的调解不理解,不接受,缺乏信心,缺乏远见,遇事和处理问题时不思前想后,固执己见,片面强调自己的利益,不顾及他人得失。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如此一来,一些纠纷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久而久之矛盾就会不断升级、激化,进而导致械斗伤害、杀人等流血事件发生。

2、农村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难度不断加大。农村违法犯罪活动尽管通过近几年的一系列严打整治行动,浮在面上的一些影响恶劣、危害严重的犯罪团伙和犯罪分子得到了法律的严惩,群众拍手称快。但是,由于体制和机制等方面的原因,滋生不良分子等“小混混”的土壤和环境还没有从根本铲除,一些不良分子的隐蔽性强,法律界定有一定难度,如果就事论事,也许都是一些小打小闹的事,甚至找不出为首者和领头人。目前,基层公安派出所难上加难,使一些小混混逍遥体制、机制、规章制度之外。其危害性很大,往往搞得一个地方鸡犬不宁,发展经济和兴办公益事业受阻,使得上级党委、政府意图无法得到贯彻落实,吵骂、打架、投毒、毁青,以及公私财物莫名其妙被砸等恶性案件时有发生。

3、贫富分化差距拉大,造成部分群众心理失衡。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大了贫富差距,而大部分群众的致富能力却显得不足。这种欲望与能力的不相称,促使一些人铤而走险,通过种种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这就导致不讲信用、坑蒙拐骗和偷盗抢劫等丑恶现象的增加,引发农村不稳定因素。另外,由于贫富分化,社会上存在的弱势群体,他们还没摆脱贫困,无钱看病,无钱培育子女就学,且得不到社会救助,造成一些人心理不平衡,贫穷无知且心胸狭窄造成一些人人伦道德丧失,行为偏执,对社会不满,产生仇富仇官仇警心态。他们就会把怨气洒在社会上,认为社会不公正,以极端偏

- 6 -

激行为发泄私愤、危害社会。

(二)封建迷信与非法宗教活动产生的原因

1、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难以根除。中国封建社会之漫长为举世罕见,封建迷信思想作为传统文化中的消极部分,在群众中的影响比较广泛深远。同时,我国信奉宗教人员的基数特别大,据统计,佛教在中国的信徒约2-3亿人,基督教在中国约1亿多人的信徒,特别是在农村部分地方,初一、十五去庙里上香已经成为了一种风俗习惯。

2、农村文化生活匮乏,封建迷信活动乘虚而入。当前大多数农村除了在村民选举时召开村民大会,平时既不开会也不组织集体活动, 70%以上农村文化活动场所、文化娱乐设施缺乏。60%以上的乡镇文化站平时不组织群众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有些即使开展文化活动亦流于形式。已有的老年活动室大都成为打麻将、玩扑克的娱乐场所。农民虽然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精神生活却没有相应地得到改善,空虚的精神世界无法得到充实。而这些思想文化阵地,社会主义的东西不去占领,资本主义的东西就必然会去占领。这也给封建迷信、非法宗教等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

3、农村卫生服务机制不健全、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现在,国家虽然进行了医疗制度改革,在全国推行农村合作医疗,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现象。但是在许多偏远的山村,远离正规的合作医疗服务机构,农民只能到乡镇驻地卫生院看病,而乡镇卫生院严重缺乏技术型医务人员,医疗条件设施简陋,同时由于药价高、农民门诊医疗费难以报销等原因,使农民降低了对医疗保险的信任度。尤其近年来,镇(办)卫生院医生工资全额发放后,卫生院医生怕担风险不看病,搞得群众怨声载道。加

- 7 -

上一些农民缺乏科学知识,农村群众在因残、因病或遇到困难时,就去求签问卦,求神拜佛,以求逢凶化吉,消灾祛病。

4、宗教场所和宗教活动管理失范。宗教活动场所与宗教活动的管理尚不完善,亟待加强和规范。当前,政府和宗教管理部门对宗教场所的管理基本上停留在创办时的审批上,对宗教活动一般的日常管理和引导还是缺失的,主要是依托宗教协会等自治组织进行指导。

(三)农村赌博现象产生的原因

1、农民认识上的误区和行为上的无所事事造成赌博。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机械的应用普及,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而这些富余劳动力在没有找到合适的就业方式前,一些人无事可做,心里无所寄托,便以打扑克、打麻将消磨时光。日久天长,由刚开始的小打小闹到赌资加码、赌时延长,最后到赌博成瘾。同时,一些享受低保的人,连“小工子”也看不上做了,整天闲着无事溜赌场。还有一些农民外出打工回来,赚了几个小钱,认为可以在家乡人面前显露一下,如果运气好还可以赚一点,这些原因都是造成农村赌博现象比较普遍的原因。

2、基层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力度虚弱。

基层组织和政府有关部门对农村赌博行为事前防范和教育不够,上级有要求的时候就抓一下,打击打击。反之,则不管不问,任其发展。同时,在对赌博群众的处理上,则是一罚了之的现象较多,这种经济上的处理对参与赌博的群众缺乏震慑力。

3、外来人口使农村的赌博之风抬头。首先,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农村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会不良风气。其次公安抓赌力度的加大,迫使一些违

- 8 -

法分子把赌场从集镇范围转移到了偏僻农村,这里人少,交通相对闭塞,可以有效逃避公安部门的巡查,而且地点隐秘,也加大了抓赌的难度。

三、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基本路径

通过对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要实现广大农村社会的稳定,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社会工程,不是某一单位、部门所能够承担的,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需要政府各部门相互协调,通力合作,标本兼治。

(一)加强党的绝对领导

1、加强县(区)党委领导。建立县(区)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公检法司职能部门参谋助手作用的维稳机制,维护社会稳定。领导干部特别是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保稳定”的政治责任,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集中精力抓,做到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政法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强大合力。

2、加强镇(办)党委领导。镇(办)党委一要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严格实行维护社会稳定的领导责任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全面做好基层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防止发生各种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二要切实转变作风,坚决克服官僚主义,深入基层面对面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扎实有效地解决矛盾纠纷,防止因矛盾激化而酿成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镇村不安定因素的处置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难度很大,只有在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各职能站所的作用,相互配合,才能将问题化解,将矛盾

- 9 -

解决。

3、 加强村(社区)党支部领导。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是当地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责任人,因其在长期工作中与人民群众建立了浓厚的感情,他们了解群众、熟悉群众,当发生问题时,只要主持正义,大胆工作,公正处理,就能稳定群众情绪,防止事态扩大。

(二)加强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

群众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如何,不仅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为此,要把提高全民道德素质作为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1、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深入开展以“讲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教育,同时广泛利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形式,宣传科技文化知识、法制知识以及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等良好的道德风尚、好人好事,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使他们意识到违法犯罪可耻、遵纪守法光荣,自觉抵制犯罪,揭露犯罪,勇敢的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

2、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娱乐项目枯燥简单,要改变农民的这种现状,就要强化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要积极营造深厚的乡土文化氛围,组建舞龙、舞狮、花鼓、快板、戏曲等民间文艺团体,弘扬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积极组织科技下乡活动,把农民兄弟真正需要的农业科技在农村能使用并得以推广,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使农民得到实惠;积极组织文艺宣传下乡活动,在农村上演一些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让广大农民在家门口可以欣赏到平时只有城里人才能欣赏到的精神

- 10 -

大餐。

3、强化管理监督服务。对农村赌博问题,一是加强思想教育。要将禁赌宣传教育具体化,广大干部同赌头、赌徒开展谈心活动,因人施教,使他们改邪归正,迷途知返。二是加大打击力度。把打击赌博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广泛发动群众,严厉打击赌博活动。要加强对乡村干部的监督管理,发现有镇村干部参与赌博的,依据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对农村宗教活动管理:一是依法进行专项整治。公安、民政、宗教等部门工作人员应行动一致,逐村清理整顿,对未经宗教事务管理部门批准擅自设立的传教点、寺庙、神像等,一律依法予以取缔、拆除、捣毁;对一些经审批设立的宗教场所加强日常管理,防止其受到一些邪教组织的利用。二是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宗教事务管理网络,进一步完善基层宗教工作责任制,积极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和有关法规、条例,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4、规范农村文化市场。政府部门要广泛开展丰富多样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积极倡导科学、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引领群众用科学的唯物辩证思想战胜封建迷信思想,有效防止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打着求仙祈福的幌子,麻痹愚弄群众,从事非法的宗教活动。

(三)强力推进农村法制化建设

加强农村法制建设,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学法制度,进一步强化农村干部的学法用法意识,不断提高村组干部依法决策、依法建设的能力与水平。同时,要探索建立农村干部的法律考核制度和领导干部执法实绩、守法情况考察考评制度。其次,持之以恒地抓法制宣传教育。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治本育人的工作,是长期的任务,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抓出成效。

- 11 -

1、创新载体。开展“四进农家”活动,加强宣传与农民工作、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一是开展法制宣传进农家活动。政府有关部门要编印法制宣传资料或法律单行本,免费赠送给农民群众;二是开展法制信息进农家活动。依托新闻媒体,开辟《农村普法》专题、专栏,及时传递法制信息,向农民群众普及基本的法律知识;三是开展法制文艺进农家活动。将抽象的法律法规,编演为通俗易懂的法制文艺节目;四是开展法律服务进农家活动。通过法律咨询和调解,解决农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涉法纠纷,引导农民群众依法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合理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2、整合资源。开辟“四种培训阵地”。一是充分利用镇(办)党校、村级党员活动室这两大教育主阵地,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专题培训;二是建立法律援助工作阵地。通过法律援助咨询热线,维护农民正当的合法权益;三是完善法制学校阵地。在条件好一些的村,建立村民法制学校,有计划地对群众进行法律知识讲座;四是创新法制宣传橱窗阵地。结合农村实际,设立法制宣传园地,使广大群众抬头见法,随时学法。

3、突出重点。开设“四项学习内容”。一是以学习宪法、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为重点,有效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二是以学习农业法、土地法、土地承包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规为重点,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三是以学习合同法、劳动保障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为重点,保证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广大群众懂得如何依法维权;四是以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法、婚姻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律法规为重点,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 12 -

(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农村的社会矛盾冲突,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民主机制不健全,农民进入政治过程的路径不畅通或农村基层组织权力失控所致。因此,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大胆进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机制的探索。

1、规范基层组织权力运作。要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自治章程》等政策法规,结合当前农村的客观实际,制定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监委会议事规则,既要明确党支部、村委会、监委会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又要防止权力过于集中,党支部越俎代庖,包揽本应由村委会办理的事务和监委会监督无力。这样,权力适度分散,既能形成合力,又能互相监督制约,有利于根治腐败,促进农村政治秩序的稳定。

2、建立科学民主决策制度。科学民主决策制度是村民自治的关键和核心。凡是村内的一切大事或与村民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一律提交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讨论,由支委会、村委会、监委会会议决定后组织实施。废除以往那种党支部“包打天下”,党支部书记一个人“拍脑袋”定案的决策模式。很多时候,群众对基层组织干部不满意,根源在于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未得到应有的尊重,群众对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的工作不了解,因而产生猜疑和误解。实践证明,只要基层组织和干部自身行得正,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把村务、财务向群众准确、及时地公开,许多矛盾完全可以化解。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 13 -

党的十八大指出,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在维护农村稳定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领导核心作用。只有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坚强有力,党的各项政策才能很好的贯彻到群众中去,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使农村保持稳定的局面。

1、选好农村“领头雁”,配强党支部书记。选好农村“领头雁”,把那些坚定走中国社会主义特色道路,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有知识、有见识、思路宽、点子多、懂经营、会管理、办事公道、善做群众工作,能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维护社会稳定,热爱基层、对群众有感情,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宽以待人,严以律己,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党员群众信得过的人选拔到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来。

2、开展党的“纯洁性”教育,提高党员队伍建设水平。党的十八大指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具体实践中,要健全完善四项机制。一是健全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始终保持思想纯洁。二是健全完善队伍管理机制,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始终保持队伍纯洁。三是健全完善作用发挥机制,灵活载体分类指导,保持党员作风纯洁。四是健全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严格监督强化管理,督促党员保持纯洁。

(六)强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农村各种不安定因素引发的原因、性质决定了仅靠一个部门搞好社会治安是不行的,它是全社会的事,必须多层次、多主体、多形式、多角度开展工作,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 14 -

1、加大打击力度,严厉震慑犯罪。严厉打击危害农村稳定的村霸、街霸。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有声势、有力度、有时效的专项打击整治行动,重点打击那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对社会治安危害严重的犯罪活动。对屡教不改、情节严重的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惩处,要充分利用劳教手段对地痞、二流子、村霸等进行及时打击,防止其坐大成势而影响农村稳定。要继续把有组织犯罪和带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车匪路霸和流氓恶势力犯罪;杀人、抢劫、爆炸、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盗窃、抢夺等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犯罪等三类严重犯罪作为打击重点,把打击有组织犯罪、带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和流氓恶势力犯罪作为重中之重,在深挖和严惩其后台和保护伞,铲除其经济依托上狠下功夫。要严防恐怖势力的破坏活动。继续深入开展打假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金融、财税、建筑、流通等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大打击走私的力度。

2、突出重点部位,严密预防犯罪。加强农村集镇治安防范工作,在集贸市场、庙会、商业网点、文化娱乐场所、车站、旅游景点等重点地区和部位,设立治安室和报警点,安装视频监控,增加巡逻警力,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秩序。特别要做好辖区内大型民间活动的安全保护工作和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对高危人员加强指纹信息采集。努力减少和控制发案,增强群众的安全感。

3、开展平安创建,提升“两率一度”。平安县(区)、平安镇(办)、平安村(社区)的创建,是构筑广大农村社会稳定的有效载体。开展名副其实的平安创建,来维护一个地区农村社会的稳定,一要充实基层综治力量,建立健全镇、村、组三级综治维稳联动机制,进一步整合农村治安资源,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充分发挥村委会、治保调解组织、治安联防队等农

- 15 -

村群防群治的作用。二要加大投入,落实农村技防措施,在农村普及推广平安大喇叭、平安互助、安装警铃、视频监控,全面提高农村的治安防范能力和水平。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来提升社会治安满意率、平安创建知晓率和公众对政法干警队伍的满意程度。

4、调处矛盾纠纷,营造和谐氛围。有效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就是要把工作做在前头,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中,防患于未然。对于民间矛盾纠纷要充分发挥基层治保、民调组织作用,早发现、早介入、早调处、早化解,使之化解在萌芽状态、初始阶段,绝不能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对于一时难以调处的民间矛盾,基层组织要及时向公安、司法部门报告,防止民转刑案件发生。同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干部教育培训放到重要位置,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行政水平,尤其对村委会成员更要加强培训监督,防止一些动机不纯,通过不正当手段进入村委会的干部违法乱纪。对于不廉洁行政、贪污腐化、胡作非为的农村干部要加大查处力度,依照党纪国法从严惩处,让群众满意服气。对于在农村干部依法行政中无理取闹、辱骂、报复的,要视情节严重给予批评教育,依法处理,要为村干部撑腰作主,使之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还可以积极探索建立由政府出资的镇(办)专职治安巡防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治安巡逻和邻里守望活动,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纠纷,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七)强力应对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

所谓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所谓群体性事件,是指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群众认为自身权益受到侵害,通过非法聚集、围堵等方式,

- 16 -

向有关机关和单位表达意愿、提出要求等事件及其酝酿、形成过程中的串联、聚集等活动。无论是地震、火灾、滑坡、暴雨、疫情、爆炸等等突发事件,还是贵州瓮安、云南孟连、甘肃陇南等等群体性事件,处置不好都将会严重影响社会大局的稳定。

1、配强应急管理机构。县(区)、镇(办)、村(社区)三级要逐步完善和配强应对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应急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应急管理决策和协调作用,进一步加强危机应对的统一指挥和协同有序,为新时期应急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完善应急管理办法。常态管理需要法治,非常态下的应急管理更需要法治。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应急管理办法则显得尤为重要。可根据各级、各地域的实际,制定相应的应急管理办法,明确处置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权力来源、内容、行使权力的程序以及对公民权利的限制和救济等等,从而有效保证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应对处置的正确性、正当性和合法性。

3、制定应急管理预案。县(区)、镇(办)政府部门都要依据法律法规和应急管理办法,制定专门事项的应急预案,要注重预案内容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和程序的严谨性,使之拿来即可使用,不能出现纰漏。

4、重视早期监测预警。监测预警系统是一个国家、地区、单位应急系统的“耳目”,对政府履行应急管理职责、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各级政府都要高度重视事件早期监测预警,选配得力强将对灾害、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频率和危害程度进行详细分析,既可在第一时间向公众提供危机预警信息,组织人员防、抢、撤,将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又可为政府制定应急管理预案提供详实依据。

5、加强救援力量建设。拥有一定规模和技术装备优势的专业救援力量,是做好突发事件现场处置的前提。要着力提高救援队伍的

- 17 -

素质,建立健全专业人员培训考核体系,培养一批应急管理领导和专业骨干队伍,同时配备现代救援装备。以此来保证将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发生之后的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6、借助新闻媒体作用。及时、公开、客观的信息发布和新闻报道是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的新闻自由和保守的信息封锁,都会引起不必要的社会恐慌,导致事态升级恶化。同时,在现代信息社会,单纯的信息发布已经难以满足舆论引导的需要,必须建立起涵盖信息发布、媒体宣传、舆论监控等信息公开全过程的,集输出正面信息、放大正面声音、强化正面舆论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公开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应急新闻媒体报道对稳定公众心理的积极作用。同时对媒体进行规范和引导是其中的重要的环节,一旦进入紧急状态,政府的指令即通过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传播给社会民众,及时发布有关信息,并依法加强对社会媒体的管理、防止有害、虚假信息传播。要在第一时间准确发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一旦有事立即发布声明,从一开始就掌握信息传播的主动权,在事件处置及善后期间随时向公众通报进展情况,并将提高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在紧急情况下应对新闻媒体的能力作为应急计划的组成部分。

总之,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事关民心稳定,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只有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进步,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法律道德得到遵守,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得到协调,矛盾纠纷得到调处,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农村才能保持和谐稳定,也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圆我中国之梦。

- 18 -

参 考 文 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制观念,北京人民出版社。 2、《江泽民文选》(第一卷),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 3、《江泽民文选》(第一卷),《坚持依法治国》 北京人民出版社。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5、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组:《社会服务与管理》 人民出版社

6、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组:《公共事件中媒体运用和舆论应对》 人民出版社 7、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人民出版社

8、高新民 吴桂韩:《领导干部应对群体性事件案例选评》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9、《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选举法》。

1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2、《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3、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

14、陶德麟:《社会稳定论》,山东人民出版社。

15、靳水生:《建立纯洁性教育长效机制 提高党员队伍建设水平》《前进》2012年07期。 16、梁周敏,衡彩霞:《新时期人民矛盾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 17、雷云主编:《社会主义矛盾问题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

18、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局:《政府新闻发布工作手册》, 五洲传播出版社。

- 19 -

致 谢

时如白驹过隙,三年弹指一挥,在省委党校研究生班学习期间,我在这所熔炉,经受了又一次的锻造和洗礼,学习和提升,不仅使自己获得了很多科学知识,也学到了不少做人做事的真谛,让我享用终生。

在此,我特别要感谢省委党校教授卢飞鹰导师和市委党校副教授杨建军导师,在我论文在撰写过程中,导师们从论文的选题、研究思路、研究手段,论文的开题、撰文和修改等方面多次给予精心指导,论文所取得的成果渗透着导师的辛劳,也凝聚着导师的智慧。我向二位导师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还要感谢的是2010级这个大集体,以及年长、年轻的同窗们。近三学年的时光,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交流学习体会,畅谈工作经验,共话人生感言,建立了深厚的同窗情谊。

最后,祝所有的导师和同学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事业早成!

张 宏 2013年4月

- 20 -

- 21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4r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