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

更新时间:2023-10-27 12: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绪论

构成作为设计教育的一门独立研究的学科,作为设计教学的基础课是从包豪斯以后才开始的。包豪斯是继“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等之后,对现代设计构成重大影响的20世纪早期著名的设计学府。包豪斯秉承了前人的探索成果,在存留的短短13年时间里,培养出了一批在各个设计领域领先的人才。崭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教育思想使包豪斯成为现代构成设计的发源地,也是现代设计的一个摇篮。

构成是一种造型活动,主要研究如何将造型的诸多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法则,组成富有艺术表现力和美感的造型形式。任何一个形态,都可以分解到人的眼睛和感觉所能观察到的形态限度,这就是造型形态的要素,即点、线、面、体、空间、色彩、肌理等,可以在分解后将其重新组合成新的形态,这种分解后重新组合的程序就是构成的过程。 包豪斯构成教学体系的形成,得益于现代艺术运动中出现的荷兰“风格派”艺术和俄国“构成主义”艺术。它们分别从分解和成形两个方面加强了对抽象形象的理解,逐步建立了新的设计基础教学体系。匈牙利出生的艺术家纳吉,将构成主义的要素带进了基础训练,注重点、线、面的关系,把两度空间的构成推广到三度空间的构成上,奠定了三大构成的基础。伊顿在教学中注重对材料、肌理和形态对比的研究。首先他让学生们列举出纸张、木材、玻璃、石头、金属、织物等形形色色的造型材料,体验材料的视觉、触觉的效果和物理性能,再让他们发挥自由想象力进行造型。马塞尔·布罗伊尔是一位现代设计家,他充分发挥材料

的性能,以钢管代替木材制造了一批功能良好,造型现代化的椅子、桌子、茶几等家具,迎合了工业批量化生产的需要,影响并改变了20世纪设计家在材料与设计方面的传统观念。为了创造符合现代人类的生活环境,包豪斯的艺术教育家们及时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设计教育理念,他们将现代造型规律与新技术、新材料有机的结合起来,开拓了一条人类艺术设计史上的辉煌之路。

构成教学是包豪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一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现代设计教育重要的基础课程,日本的大学不仅把构成教育作为设计的基础课程,而且把他变成为一门专业学科,在构成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构成教学开始引入我国的艺术设计教学。以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共同组成的三大构成课程,改变了传统的工艺美术审美习惯,出现了抽象的形式和抽象的美等内容,造型形式和造型思维发生了根本的转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构成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是训练学生形式表达和设计思维的重要途径。 第一节? 空间中的各种形态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体,使用着各种立体的“形”。如:文具、家具、产品包装、服装、建筑、城市雕塑、立交桥、汽车交通工具以及其它一些产品。这些都是立体的,都属于占有三度空间的立体的“形”。

其实,人类在古老的年代就知道如何利用大自然中的形体了。他们利用树枝、草、泥搭建房子;用石头作为生产工具,或打猎或打仗;利用火

烧熟食物;利用树枝编织衣服等等。他们在学会了如何利用大自然中的形体的同时,掌握了一些基本规律,经过千百次的尝试,进而发展到创造形体,使大自然中的形体更加丰富多彩。他们学会了用泥土制陶,用陶器盛水烧饭,并在实践过程中又掌握了一些矿石火烧后的成色,使陶器色彩更加绚丽,出现了彩陶和陶瓷。同时,他们了解了矿石中某些成分,冶炼出了铜,然后又提炼出铁,由此发展了各种制作工艺,发展了农业,增强了人类征服大自然的能力,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都是人类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在自然形体的启发下创造出的立体的“形”。

我们经常接触的形态基本上有三种形式:自然形态、人为形态和偶发形态。它们都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能实际感觉到的,被称为现实形态。另外,还有一种形态能够代表各种形态的共同规律和共同性质,适合于任何性质的形态,这种形态被称为抽象形态,它不代表任何具象的东西。 1、自然形态

自然形态是指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各种形态,我们经常看到的动物、植物、高山、奇石、云海、波浪等都属于自然形态。自然形态没有什么具体的特征,每一类自然形态都有其各不相同的特征。我们一般将自然形态分为两类:生物形态和非生物形态,即有机形态和无机形态,而生物形态又包括植物形态和动物形态。自然形态能给人以启发,引起人的联想,可以依据自然形态为基础,创作出生动的立体构成。 2、人为形态

人为形态就是指用各种材料通过各种方法加工制造出来的形态。人为形

态是人工创造出来的,不是大自然自然生长出的天然形态,是我们接触的最大量的形态,它包括各种工业产品以及日用生活物品等。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人为形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为的东西越来越多,而自然的因素越来越少,对人类生存的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我们应该保护好我们的地球,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毕竟地球只有一个。 3、偶发形态

所谓偶发形态,是指在生活中偶然发生形成的各种形态。偶发形态是在无意中不经过刻意设计形成的,具有随意性和偶然性,是不能预料的。如泥巴摔在地上形成的自然纹理,玻璃瓶摔碎的偶然效果,绘画时颜色间的相互渗透等。我们常常忽略这些形态,甚至认为他们毫无价值,这是不正确的。一个有经验的艺术家能从这些毫不起眼的偶发形态中激发出创作灵感,有时用这些偶发形态稍作加工就成一件优秀的作品。如果掌握了偶发形态的某些规律,就能创造出一些合乎需要的偶然性形态。所以,偶发形态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作用,创造出更新的形态。对于设计者来说,偶发形态是十分有价值的。 4、抽象形态

抽象形态,是指不代表任何具体形象的形态,它适合于任何性质的形态,代表各种形态的共同规律,是研究各种形态的基本内容。

任何形态都是可以分解的,是由各种不同的形态要素构成的,这些形态要素就是我们要讨论的抽象形态,即点、线、面、体等。抽象形态可以看作是几何意义上的点、线、面等,但立体构成中的点、线、面的存在

形式与几何学是有本质差别的,最基本的差别就是立体构成中的点、线、面是立体的。由于抽象形态代表了各种形态的基本内容,具有普遍意义,所以研究抽象形态对于学习立体构成来说有很大的意义。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将较为详细地讲述抽象形态的有关内容。

在当今高科技的社会领域里,人类不断创造着世上本来没有的形体,而且所触及的领域越来越广。人类已经发明了电脑和机器人,模拟人的行为。人类还创造出了汽车、轮船、飞机、宇宙飞船等庞大形体,从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增强了人类适应空间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人类的足迹已到达月球等地。相信不久的将来,人类登上其它星体上的愿望也会实现。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人类智慧的不断积累,人类创造的形体会更高级、更庞大、更先进。那么,空间中的形态会更丰富多彩,数不清的原来没有的形态会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第二节? 什么是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以研究空间立体造型为主要内容,是各种立体设计的基础学科。所谓立体构成,是指在三次元空间中,把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创造出实际占据三度空间的形体。简而言之,就是利用各种材料,创造出一种新立体。它与在平面上表现的视觉立体和视觉深度感完全不同,是从任何角度都可以触及并感受到的实体。

立体形态是立体的,它必须利用与构成表现有关的材料与技术,通过加工制作而获得立体构成。因此,它受到材料和技术的制约,是材料学、工艺学、力学、美学等艺术科学的结合。这是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在表现技法上的根本不同之处。

现实中立体构成的例子随处可见。如纸折的飞机、鸽子、纸鹤和喜庆时作装饰用的拉花,以及草编的蟋蟀笼子,竹制的鸟笼,用积木搭成的各种形态,这些都是在立体构成思想指导下而产生的各种造型。现代的立体构成,是20世纪初在德国包浩斯学院由荷兰构成主义派“风格派”代表人物杜斯伯格倡导而形成的。我们现在流行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三大构成就是在包浩斯学院开始确立的。它主张尽量利用几何形来概括物体,并把产品设计成几何形体,形式简洁大方,充分体现出现代设计的精髓,这种观点对于我们的现代设计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数十年间,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构成理论的日趋完善,在立体构成领域里,呈现出飞速发展的局面。除了造型作品内容方面的改变之外,表现领域的扩大和材料的多样化,促使立体构成产生了质的飞跃。如今,立体构成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研究学科,是学习研究形态创造规律的方法之一,是形态设计和其它造型艺术的重要基础课程。

第三节? 立体构成的内容

一般而言,我们习惯于从实用的功能和用途来决定设计的形式,而纯艺术的研究对象是“形”的本身内容。我们研究的内容是各种“形”所具有的共同的基本的问题,探讨它们的共同规律,归纳总结它们的共同特点。

立体构成的范围很广,那么具体地说,我们的研究对象到底是什么呢? 1、首先是形态要素。它包括点、线、面、体、空间、色彩、肌理等等,

它们是构成的要素。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体、空间等和立体构成中的点、线、面、体相比有共同之处,但在立体构成领域里,形态要素具有本身独特的内涵,因此它们无法省略。研究形态要素对立体构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这么说,立体构成是由分割到组合或者是由组合到分割的过程。而任何形体又可还原到点、线、面、体,任何形体又都是点、线、面构成的。因此,对点、线、面等形态要素的研究是立体构成最基本的要求。 2、由于立体构成是用一定的材料构成的,所以对材料的研究是立体构成另一基本内容。虽然理论上我们可以把各种素材当作点、线、面、体来研究,像小石头可以看作是“点”,钢丝可以当作“线”来研究,木材可作为“面”来研究,但是这样就忽略了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强度、重量、质感等特征,它们不能还原成点、线、面等因素。由于材料性质不同,物理特性不同,各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性质,有其合适的加工手段。我们可以根据构成的意图来选择材料,再根据材料的特性采用合适的加工方法;也可以根据现有的材料先进行设计,然后完成构成。所以,研究材料是十分重要的。立体构成使用的材料种类繁多,我们平常见到的材料都可以使用。由于我们现阶段考察研究的对象以纸为主,所以我们将着重讲解立体构成的特点、方法及加工技巧等等。对于其它的一些材料的特性及加工方法,不是我们考察的重点,故只作简略介绍。 3、形式美是任何实用美术设计必须追求和表现的内容。立体构成也不例外,也要遵循形式美的一些基本法则:如均衡与对称的关系、尺度和比例的关系、统一和变化的关系,联想和意境的关系,调和与对比的关

系,节奏和韵律的关系等等,这就构成了形式美法则的基本内容。由于在平面构成中类似的问题已详述,立体构成就不再作为重点内容讲解。但是与平面构成中的内容相比,在一些相关内容上有一些本质上的变化,这些不同之处对于立体构成而言是十分关键和极具特色的,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会单独讲述。

4、在与造型相关的重要因素中,“重力”和“移动”的问题是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不同之处的关键问题。立体构成应具备能承受地球引力的能力,如城市雕塑。还必须承受风力、地震等其它外界力量。另外,在平面构成中,我们无法实际移动物体,所以采取模拟物体移动的方法,使视觉产生错觉,感觉物体在动。这种现象在立体构成中就十分容易解决了。在物体构造范围之内,我们可以比较随意地转动物体,移动物体,让物体产生实际运动。如移动雕塑,它利用风力或机械力推动雕塑的某些部位,使雕塑产生自由或机械能力,形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的雕塑还利用风力使雕塑的各个部分形体之间产生自由的碰撞,发出和谐美妙的声音,谱写出一篇篇浪漫动人的乐章。这些都是平面造型领域中无法达到的艺术世界,也是立体构成艺术的魅力所在。

以上对立体构成的一些基本内容作了简单介绍。当然,在立体构成领域里还有许多问题尚待研究。如何利用高科技材料和手段进行构成是立体构成发展的新潮流。可以利用风力、磁力、气流、水流、电力、光等进行构成。在日本,他们已经尝试利用风力、磁力、气流、水流、光电等构成,并付诸实用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另外,日本还发明了一些专供立体构成使用的材料,使立体构成的范围更广,作品效果更好。

第四节? 立体构成的意义

立体构成是研究空间立体造型的学科,是进行立体设计的专业基础。只有学好了立体构成,才能更好地掌握其它立体设计。如各种包装设计,学好了纸的立体构成,掌握了纸构成的特点和技巧,熟悉了纸的特性,做包装盒设计时再考虑到它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宣传效果和艺术效果就比较容易解决了。再如一些城市雕塑创作,有一些空间观念较强,形式感好,雕塑感强,有某种意境的构成作品直接可以做城市雕塑。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接触并使用着立体的东西,我们生活在一个立体的空间环境中,应该说立体的东西我们是很容易接受和感觉的。但是我们的许多表现活动却大多都在平面上进行。如绘画中立体的东西要靠色彩和明暗、远近透视等表现出来。因此,人们大多习惯于平面的想象,而觉得立体的东西在意识当中不易接受,这种观点对立体设计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很容易陷入平面的观点。平面构成只有一个真实的表面,立体构成却有许多真实的表面,必须从正面、背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及任何角度来观察。尽管立体的东西比平面的东西只增加了一个“深度”,但是却相应地增加了许多造型因素,给立体构成造成了一定困难。立体构成的目的就是要克服这些困难。相对而言,平面构成应该比较简单。平面构成处理的立体是靠幻觉和错视体现出来的,而立体构成是实际存在的面与体、虚与实,是能直接感觉和触摸到的实体。

许多人不擅于立体想象,只习惯于平面想象,主要原因是没有整体观念,太注意形象的某一方面,忽略了其它各面;只想象到正面如何,而想象不出侧面及背面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体积和空间的想象、理解

和练习。立体构成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平时要多练习立体的想象,在脑海中把整个立体形象呈现出来,就像脑中有一只无形的手一样可以随时转动物体,同时观察它的各个角度,了解随着角度的转变而产生的深度及空间的变化,体积的量感及物质的本性等。解决好对体积和空间的感受,处理好空间和形体之间的关系,也是立体构成的目的之一,并为其它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立体构成是学习造型的基础知识和技法,通过探讨不随时代改变的普遍事物,培养我们的造型创造能力,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通过对立体构成的学习,掌握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和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使我们了解和掌握立体造型的基本方法,提高我们的设计能力和对立体形态的鉴赏能力,启发我们的创造想象力。学习立体构成是对每一未从事立体设计者的基本要求,它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知识。

第二章 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

第一节 立体构成的点、线、面、体

点、线、面、体是立体构成形态的造型要素。相对而言,点、线、面、体的关系是连续的、循环的,不能简单地按几何尺度进行划分。把点材向一定方向连续下去,就会变成线;把线材横向排列过去,就会成面;把面材堆积起来就成了体。体也是相对而言的,例如一本字典,当它和橡皮在一起时,字典可以说是体,而把字典和房间相比,它只能算是点了。夜空中的星星,个个都是巨大的球体,但我们看到的却只是点,它在巨大的宇宙空间中确实只是点。所以说点、线、面、体的区别只是相

对而言的。

立体构成中的点、线、面、体与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体是有区别的:(1)平面构成的点、线、面是有位置、长度、宽度而无厚度的二维形态,立体构成的点、线、面是有位置、长度、宽度且有厚度的三维立体形态。(2)平面构成是把概念性的几何学上的点、线、面、体加以视觉化;而立体构成除了把它们视觉化外,还把它们加以触觉化。(3)平面构成的点、线、面、体是从一个方向上去表现的;而立体构成的点、线、面、体则是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及其它任何面向加以表现。(4)平面构成表现的是幻觉的中心、位置、方向、形体和空间;而立体构成的点、线、面、体表现的是真实存在的中心、位置、方向、形体和空间。 (一) 立体构成中的点

点,几何学上的点被定义为“只具有其位置,而无其面积大小”,是属于零次元无实质的单位。点的存在形式是多样的,其多样性使它呈现为明确表现和隐蔽表现。圆的圆心和正方形、三角形、多边形的中心是明确的点的存在形式。而在线、面、体上,点的存在是通过隐蔽的形式表现的,比如一线段的起点和终点、直线转折处、两线相交处、圆锥体的顶端等。

立体构成的点,是相对较小而集中的立体形态。在三维空间造型表现中,点具有空间位置并需按照一定的尺度来界定。点的不同排列方式,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也可以产生不同的力度感和空间感。 1、点的相对性

对点不能以绝对的标准来界定,而只能以相对的标准来界定。像宇宙中的许多星体,虽然其体积比地球大得多,可在夜晚,群星璀璨形成无数点的感觉;万吨巨轮在浩翰的海洋中犹如一叶小舟.眺望过去仍有点的感觉。可见大与小的尺度是相对于一定的环境空间而言的,点的存在同环境空间有着密切联系。 2、点的视觉感受

点的凝聚会产生视觉引力,而点的量变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引力,一个点所具有的紧张性是求心的。当只有一个点时,人们的视线就会集中到“点”上面。当有两个相同的点时,人们的视线在两点之间移动,且产生线的感觉。当有两个大小不同的点时,人们的视线首先集中到大点上,然后转移到小点上。人们的视觉习惯和视觉方向常常带有秩序性,即由大到小、由左到右、由上到下、内近到远的顺序。当有几个性质相同的点一字排开会产生线的感觉;如果聚到一起则会产生虚面的感觉,点越多虚面的感觉越强,且形的特征可按人的意图表达出来。点的凸凹变化在人们的心理上能产生不同的感觉,凸点有扩张感、力量感,而凹点则有收缩感、压迫感。(图2-1-1) 3、点的空间变化

点的排列和距离的不同,使点在视觉上产生线面形态的变化。造型上点的线化主要由距离和方向所决定。如将相同的点连接可构成虚线,其距离越近,线的感觉越强。但将点作等距离的排列,显得规范工整。美中不足的是略显机械而呆板;如果有计划、有规律地作间距处理.可以产生节奏感;如果改变点的方向,并有计划进行大小变化排列,则可表现

出跳跃性的韵律,也可表现出曲线的流畅感。点的面化是内点的聚集产生面的感觉,通过点的大小变化或排列上疏密的变化产生立体感、层次感,并给面带来凹凸的感觉。点的面化运用得巧妙,可产生二次元的视觉效果。

在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中,与其他造型要素相比,点是最小的视觉元素,但它的地位是其他要素所不能取代的。点在造型中具有特殊的、积极的意义,并与形的表现有着实质的关联作用。点在造型中的整体与局部关系中起着特殊的作用,运用得当、巧妙,可画龙点睛,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相反,运用不当,则会对整体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和负面效应。在各种艺术设计中.点以它独特的作用折射出艺术的光彩。 (二)立体构成中的线

线是构成空间立体的基础,它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能决定形的方向,也可以形成形体的骨骼,成为结构体的本身。许多物体构造都由线直接完成。错落有致的树枝、无限延伸的铁轨、岁月沧桑的皱纹,都给我们实际线的体验。线相对于面和体块更具速度与延伸感,在力量上更显轻巧。

线从形态上大致可分为直线和曲线两大类。直线又包括水平线、垂直线、斜线和折线等,曲线又包括弧线、螺旋线、抛物线、双曲线以及自由曲线等等。直线一般具有单纯、朴实、冷漠、严肃、明确而锐利的视觉感受(图2-1-2);而曲线具有迂回性和间接、自由的特点,给人轻松、优美、柔和、富有韵律的感觉(图2-1-3)。

(三)立体构成中的面

立体构成中的面,是相对于三维形体而言,具有长和宽两个方向,有一定厚度,但其厚度与长宽的比要小的多。当面正对着我们的时候,面的形状、大小一览无余;当面的一侧正对着我们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却是线的特征,而且此时线的宽度又反映了面的厚薄,因而,面也具有线的某些特点。同时,面在立体构成中的位置、方向和角度的变化因素也是及其重要的。

面大致有三种基本形态:几何形的面、有机形的面和不规则形的面。 几何形的面,是以几何学方法,借助仪器而构成的面,具有简洁、明确、规范的特征(图2-1-4、图2-1-5)。有机形的面具有自然、流畅、丰满、纯朴、圆润的特征(图2-1-6、图2-1-7),如植物的花瓣、果实,能让人联想到生命的活力。不规则形的面有着丰富而不规则的轮廓变化,不规则形的生成具有偶然性或自发性(图2-1-8)。例如蜡染或扎染的图案,给人原始、朴实、自然、神秘的感觉。

总之,面材的个性和特征主要是通过表面的性状和面的方向性来传达的。

(四)立体构成中的体

立体构成中的体是三次元空间,具有长、宽和厚度的实体形式,可以由面围合而成,也可以由面运动形成。体的形态多样,大致可归纳为几何体块和非几何体块。几何体块具有简练大方、庄重沉稳、秩序感强的特点,如方体、椎体、柱体、圆球、圆环等(图2-1-9、图2-1-10)。非

几何体块范围较广,是物体受到自然力的作用而形成的许多不规则体,具有质朴、自然、单纯、坚实的特性(图2-1-11、图2-1-12)。体的视觉感受也与体积有关,体积大的体块浑厚有力、冲击力强;体积小的体块灵巧、轻盈,甚至给人以点的感觉。

体还有“实体”和“虚体”之分。实体,指占有长度、高度、厚度三维空间,并具有材质感、肌理感、体量感和色彩特点的现实立体形态。虚体,是指消极的立体形态。虚体的本质是被实体所限制的,具有长度、高度、厚度,没有材质、肌理色彩特征的三维空间。虚体人们通常成为空间。如空屋子、空院子、空桶,雕塑中被实体衬托而感觉到的空洞。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空间、色彩、肌理 (一)空间

空间是由“空”和“间”组合而成的。“空”是指空旷、虚远,有无限延伸的意思。空只能感受得到看得见但不能实测,所以无固定的大小,却也不是绝对的虚无。“间”是指两物体之间有空隙而产生不连贯,有间断、间隙的意思,包含了时间的含义。

1、按照形体的存在方式,空间可分为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 物理空间是我们直观上很容易就能观察到的客观的空间形式,而心理空间则是根据观者的个人感受主观上创造出来的。

物理空间又称为实空间,是指物质形态实体所限定的空间,即物质形态存在形式。物理空间依靠物质形态的长度、宽度和深度来表达.并与物

构成要素对心理量感平衡的影响,往往心理量感的平衡才是平衡效果的关键。一般来说,大的形比小的形具有更大的心理量感;彩度高的形比彩度低的形具有更大的心理量感;明度低的形比明度高的形具有更大的心理量感,这些都是处理均衡关系时应注意的地方。

对称是一种秩序、庄重、有条理的静止的美;而均衡则是打破静止局面,追求一种活泼、轻快的富于动感的美(图3-1-3、图3-1-4)。 第二节 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指突出物质形态间的差异性,使个性鲜明化。调和是指在不同的物质形态中,强调其共同性的因素,使形态之间协调化。在立体构成中,对比可使形态生动、活泼、个性鲜明,而调和又使对比的双方起着过渡、中和的作用,使双方彼此接近,产生协调关系。只有对比,没有调和,形态就显得杂乱;但只有调和没有对比,形态则显得呆滞、没有生气。创造形态要根据不同情况,或突出对比或强调调和。一般说来,立体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构成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1. 形体的对比与调和

形体的对比与调和主要表现在形状的大小、粗细、长短、曲直、高矮、凹凸、宽窄、厚薄,方向的垂直、水平、倾斜,数量的多少,排列的疏密,位置的上下、左右、高低、远近,形态的虚实、黑白、轻重、动静、隐现、软硬等多方面的对立因素上。在追求形态丰富情感的同时,要强

化形态的主次关系;突出对比时要注意它的调和,强调调和时要辅以少量对比,使之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 1. 材质的对比与调和

材料是立体构成的物质基础,各种材料都具有各不相同的外观特征和手感,体现出不同的材料质地美。如大理石的凝重富贵、木材的朴实自然、钢材的坚硬沉重、织物的温馨舒适、玻璃的空灵迷幻等等,使人产生丰富的心理感受。

材质的对比与调和可表现为各种不同肌理表面的材料对比、硬材与软材的对比、透明材料与不透明材料的对比、固体材料与液体材料的对比、新材料与旧材料的对比等。我们要根据构成的不同内容和要求来决定是加强材料的对比关系还是加强材质的调和关系。 1. 实体与空间的对比与协调

任何实体都不可能离开空间而存在。在立体构成中,实体如方体、圆柱体、椎体、球体以及不规则体等是封闭的三维形态,它能影响空间,同时产生不同的空间情绪。实体给人以封闭、厚实和沉重感,空间给人以通透、轻巧感。其对比调和主要从形的凹凸、曲直、虚实等方面去表现(图3-2-4、图3-2-5)。 1.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立体构成中的色彩,是通过材料的本色或材料经过处理后的外在色再各种光线的影响下呈现出来的。材料表面的不同色相、纯度和明度都可以形成对比,由此可派生出冷暖、明暗、鲜灰、进退、扩张与收缩等对比与调和关系(图3-2-6、图3-2-7)。 第三节 节奏与韵律

节奏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无论在自然界还是人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节奏感。如心脏的跳动、大海的波涛、动物的奔跑、一下接一下的抡锤劳作、红绿灯有节奏的变换等等。立体构成造型的节奏,是指造型要素以统一形态的反复、渐变和反复交替来形成有秩序、有规律的运动感。如一捆竹筷洒落在地上,会使人觉得竹筷很多,而且很乱;若把竹筷等距离有规律的排列在地上,或呈扇形,或呈列状,让人觉得整齐而单纯。

韵律是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情调的感觉,它能使节奏具有强弱起伏、悠扬缓急的情调,使各类艺术作品有起伏变化、抑扬顿挫所产生的美感、节奏是韵律的条件,韵律是节奏的深化。韵律的形式有下列几种表现: 重复韵律——色彩、形态、物体肌理、材质等造型要素做有规律的间隔重复,重复韵律易创造视觉连贯性并加强视觉效果(图3-3-1)。 渐变韵律——造型要素按照一定规律渐次发展变化。如形态大小渐变、方向渐变、位置渐变、厚薄渐变等,渐变在视觉上产生一种自然扩张和收缩的感觉(图3-3-2、图3-3-3、图3-3-4)。

交错韵律——造型要素按照一定规律做有条理的交错、相向旋转等变

化,这种韵律动感较强,易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图3-3-5)。 起伏韵律——造型要素做高低、大小、虚实的起伏变化,即为起伏韵律,这种韵律较活泼且富有动感(图3-3-6)。

特异韵律——造型要素在有规律的变化中求突破,力求产生新奇感(图3—3-7)。 第四节 比例与尺度

比例是指在形体中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形态作品的结构基础。自古以来,比例的美感早就被人类所认知,在古希腊时期,学者们就已经从几何学、哲学的角度来研究比例法则,并发出“美是和谐与比例”的感叹。时至今日,人类已找到许多合宜的比例方法,如等差数列比、等比数列比、调和数列比(设A为单位长,将其1/1、1/2、1/3、1/4??这样分割下去即可得到调和数列:A/1、A/2、A/3、A/4??)、贝鲁数列比(该数列比是以1、2、5、12、29、70、??的排列形式出现,它的每一项均为前项的两倍与再前项相加。如2×5+2=12,2×12+5=29,2×29+12=70,??),以及被认为是最美的比例——黄金比(黄金分割1:1.618)。比例具有科学性,给人严谨、规范、理性、有秩序、完美的感受,其负面是过于强调比例的数字化,易显得呆板、冷漠。那么什么样的比例才可以称为美的比例、合宜的比例呢?这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这些情况是具有可变性的,因而美的比例是相对的,不存在可以适合于一切事物的绝对的美的比例,它是相对于特定的时空范围,相对于特定的观众群而言的(图3-4-1、图3-4-2)。

造型尺度是指造型对象于人体高度、人所熟悉的造型或环境比较的尺寸。在造型设计中,一般是先确定尺度,然后才能进一步推敲其比例关系。只有各部分之间的良好比例,而没有合理的尺度,是不能保证使用要求的。尺度除了必须满足使用要求外,也和人们长期沿用的大小概念有关。因此,改变其中的某些尺度,首先应认真分析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给人以合理的尺度感。 第五节 联想与意境

立体构成能够通过人们的联想产生某种意境,联想是思维的延伸,它由一种事物思维延伸到另外一种事物。不同的形体、形体的色彩、形体的表层肌理、形体的材质都可通过联想产生一定的意境。例如人们看到皮毛的肌理就会联想到柔和、温暖和舒适;看到天然的木材、石料就会有一种亲切、随和、淳朴的感受;看到不锈钢、有机玻璃就会产生新颖时髦、现代感强的效果;看到铸铁、铸铜和粗犷的石材容易产生坚毅、顽强、沉重的感受。看到红色就会联想到热烈、奔放、兴奋,产生一种温暖、喜庆、浮躁的意境。而绿色代表和平、安静、健康和富有生命力。意境是立体构成作品的精神内涵,作者可以通过材料、色彩和构成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图3-5-1)。一般情况下意境由联想而产生,联想与人们自己的修养和知识阅历及人们的欣赏习惯有关。 第六节 统一与变化

统一与变化是艺术造型中应用最多、最基本的形式美法则。完美的造型必须具有统一性,统一可以增强造型的条理及和谐的美感,特别是对立体构成而言:失去了“统一”,构成就像一堆废物,杂乱无章的堆积在

那儿;但只有统一而无变化,又会造成单调、呆板、无情趣的效果。因此,需在统一中加以变化,以求得生动的美感,或者说,“统一”就是要统一那些过分变化的混乱,“变化”就是要变化那些过于统一的东西。统一与变化使人感到既丰富,又单纯;既活泼,又有秩序(图3-6-1)。这一形式构造规律包含了变化以及对称、均衡、对比、调和、节奏、比例等形式规律,是形式美的法则中最高级最复杂的一种。 第七节 动感与量感

具有运动趋势的形态往往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得到人们的喜爱,它象征着发展、活泼、积极向上等精神状态。我们做的立体构成大都是立体的,这就需要在静止的状态中利用具有动感的因素来表达出动感的效果或趋势(图3-7-1)。如多利用曲线和均衡形式以及利用形体在空间中的转移来取得动势。当然,可以利用其它形式取得实际的动感,比如前面讲过的利用风力、磁力、气流、水力和其它机械作用力进行立体构成的创作,获得实际的运动。

应该说立体构成都是具有量感的(光的立体构成可除外)。量感包括两种含义:一种是形体本身的重量,一种是形体给人的心理量感。尤其注意的是心理量感,这是量感效果的关键所在。色彩不同,量感就不相同。根据我们的欣赏习惯,黑灰色的物体量感较强,银白色的物体量感最小。肌理不同,量感也不相同。质地粗糙的形体量感较强,质地光滑的形体量感较弱。立体构成对量感的要求还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利用几种不同的材料构成时,要把握好每一种材料的量感和整体的量感(需加图)。 第四章 二点五维的构成

二点五维构成(two and half dimensional design)又名半立体(relief),是从平面走向立体,即二维走向三维的最基本练习,它是在平面材料上对某些部位进行立体造型的加工,使之具有立体感。我们通常所说的浮雕就是典型的半立体形式。半立体有深有浅,就像浮雕有高浮雕和浅浮雕之分一样,高浮雕体积感强。半立体形态的最佳视角是正面,而上下、左右的可视性不强,因此,半立体没有围合感。

第一节 材料运用和加工方法 (一)二点五维构成的材料运用

二点五维构成常用的材料有纸张、塑料板、泡沫板、木板、泥巴、石膏、水泥、金属板、玻璃、石板等。纸作为立体构成中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材料,有着其独特的性能优势。纸材相对于金属、玻璃、塑料、木材、布料等容易加工成形,而且表面光滑,并有一定的韧性、透光性和吸湿性。在立体构成的课程中,通过纸材的训练往往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纸张常用的工具和加工方法

纸张常用的工具有:剪刀、订书机、美工刀、竹刀、三角板、直尺、曲线尺、圆规、分规、量角器、镊子、铅笔、橡皮、锥子、铁笔等,常用的连接材料有:白乳胶、固体胶、胶带纸、双面胶纸、订书针、回形针、针线等。

概括起来,纸的加工方法有下列几类。 1、折屈

折屈就是把纸折叠成具有一定深度空间的形态,使它具有一定的深度,

各面之间有一定的角度。折屈的形式有很多,简单地说有直线折(图4-1-1)、折线折(图4-1-2)和曲线折(图4-1-3)等。 2、压屈

压屈是将棱线凸出的部分向内压成一定形状的面,压屈有直线压屈(图4-1-4、图4-1-5)和曲线压屈两种形式。直线压屈效果明显,曲线压屈效果含蓄,根据设计需要安排适当的压屈方法。 3、弯曲

弯曲是比较简单的一种加工方法,在具象纸雕中用的较多。弯曲有几何曲面弯曲和自由曲面弯曲。几何曲面弯曲是制作圆柱圆锥体等几何体的方法,自由曲面弯曲主要表现不规则曲面立体,形成具有丰富变化、简练多彩的立体造型(图4-1-6)。 4、切割

切割有两种情况,一是根据设计需要,只进行切割,再加以折屈压屈等加工方法进行立体构成(图4-1-7、图4-1-8));二是切割掉多余的部分,再利用折屈压屈等方法加工而成立体形态(图4-1-9)。这是平面转化为立体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在纸立体构成中基本上都要运用切割的方法。 5、随意加工

(1)撕: 把一张平面的纸进行有目的的撕裂,所形成的肌理是其他加工方法达不到的自然效果,而且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内在的力量充斥于整个画面,给人以震撼。

(2)揉:随便拿一张纸,在手中把它揉成团,这张纸就转换成了体。

如果把它再展开就会得到具有不规则肌理的浮雕形式的纸立体结构。 (3)烧:纸烧过之后的边缘是一种特殊的效果,也可以用来进行构成。在纸上设计出一定的形,然后进行有目的的燃烧,也可以形成漂亮的造型(图4-1-10)。几张经过燃烧的纸重叠在一起,由于烧的洞大小不一,边缘肌理不同,构成效果也很好。

(4)卷:卷也是纸转化成为立体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同弯曲加工相似,所不同的是卷加工可以成为实心棒,也可以成为空心棒(图4-1-11、图4-1-12)。如果把纸割成一定的几何形还能卷成上下不一样粗的形体。用卷成的纸棒做成的构成也是十分有趣的。 第二节? 纸的二点五维形态制作

纸张一般分为绘画纸、印刷纸、包装纸和特殊纸等类别。纸张是最常用的板材,其加工手段也是最为简便易行,纸的二点五维构成是运用一些加工手法对纸张进行表现,使其产生富有韵律的艺术效果,其形态制作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种: (一)切折构成

切折构成就是将一个平面经过切和折的手段变为半立体造型的构成手法。以纸张为材料的切折主要分为一切多折和多切多折两种形式。 1、一切多折

一切多折就是在一张纸上只切割一个开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处折叠,以构成有凹凸起伏变化的浮雕造型效果(图4-2-1、图4-2-2、图4-2-3)。具体操作技法可分为切割、画线、折叠和固定四个步骤:

(1)切割:在所限定尺寸(一般选择8cm×8cm的方形纸张)的纸上切割开口,开口的大小由造型中凹凸起伏变化的程度决定。

(2)画线:在所限定尺寸的纸上,用不出油的圆珠笔或铁笔等工具,画上凹入纸面的线条,也就是明显的划痕,以备折叠所用。线条的曲直、疏密、多少、方向、长短由形态的丰富程度决定。

(3)折叠:依据画线的划痕进行折叠,以构成作品凹凸起伏的高峰与低谷等空间变化。

(4)固定:将经过切折加工之后的作品,统一粘贴、固定在一张比较大的纸基之上。 2、多切多折

多切多折是指在一张纸上切割多个开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处折叠,以构成有凹凸起伏变化的浮雕构造效果。如“二切多折(图4-2-4)”、“三切多折”、“四切多折(图4-2-5)”、“多切多折(图4-2-6、图4-2-7、图4-2-8、图4-2-9)”等半立体的形式,这些构成方式的加工手段都与“一切多折”练习相似,只要改变构成要素,就会有着变化无穷的方法和结果。 (二)板式折叠构成

板式折叠是指:在造型加工中不准许切割开口,单纯采用折叠造型的方法对面材进行加工,使之构成有浮雕感的平板化立体形态(图4-2-10、图4-2-11)。在立体构成中,单纯以折叠工艺构成的形态也被通俗地称为“只折不切”,蛇腹折是其典型的代表。

蛇腹折是一种纯粹用折的方法来完成的半立体造型(展开图见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4l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