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演讲 印度佛教

更新时间:2023-08-15 00:45:01 阅读量: 人文社科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了解印度佛教

了解印度佛教

“ 四大文明古国”指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中国、古 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这一说法,最早是由梁 启超先生于1900年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首次 使用这个定义。梁启超的说法来源于当时世界学术 界公认的“四大文明发源地”。但遗憾的是,除中 国之外,其他三个文明古国的文化已在地球上消失 了,只留下一些历史痕迹。.

了解印度佛教

了解印度佛教

了解印度佛教

恒河,从喜马拉雅山起步,走过一个被孟加拉湾、 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环抱的亚洲半岛,滋润了这一方土地, 也孕育了一片光辉灿烂的文明,成为一个国度的“圣 河”。而这个幸运的国度就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印度。

在距今五十万年以前,印度次大陆就已有了远古先民, 他们同样是刀耕火种、渔猎采集,在此一代代地繁衍生息。 到了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印度境内遍布了居民点, 人们已开始从事农业,驯养家畜,制造精美的生活用具。这 一切,为一个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诞生提供了沃土。在南 亚次大陆,有一个头枕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脚濯浩瀚的印度 洋,恢恢然陈躺,又生机无限的古老国度。这就是被人称作" 月亮之国"的印度,因其国土形状宛若牛首,也有人称之为 “牛颅之国”。

了解印度佛教

史前印度 古代印度 佛陀时期 孔雀王朝时期 外族入侵时期 萨塔瓦哈纳时期 笈多王朝时期 戒日王时期

公元前600年以前公元前600~公元800

前6~前2世纪 前322~前185公元前200~公元200 公元前100~公元200

320~540 606~647

了解印度佛教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它的创始人 是乔达摩·悉达多,后被佛教徒尊称为“释 迦牟尼”。他的门徒称他为“佛”,意为 “大彻大悟的人”。佛教宣扬众生平等,认 为人类受苦的根源在于人的欲望,只有刻苦 修行,消灭欲望,才能达到“极乐世界”。

了解印度佛教

相传释迦牟尼14岁那年曾驾车出游,在东南西 三门的路上先后遇着老人、病人和死尸,亲眼看 到那些衰老、清瘦和凄惨的现象,非常感伤和苦 恼。 最后在北门外遇见一位出家修道的沙门,从 沙门那里听到出家可以解脱生死病老的道理,便 萌发了出家修道的想法。29岁(也有说法是说 19岁)时,他不顾父王的多次劝阻,毅然离开妻 儿,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

了解印度佛教

离家之后,释迦牟尼先到王舍城郊外学习禅定, 后又在尼连禅河畔的树林中独修苦行,每天只吃 一餐,后来七天进一餐,穿树皮,睡牛粪。 6年 后,身体消瘦,形同枯木,仍无所得,无法找到 解脱之道。之后他渡过尼连禅河,来到伽耶城外 的荜钵罗树(后称菩提树)下,沉思默想。经过 七天七夜,终于恍然大悟,确信已经洞达了人生 痛苦的本源,断除了生老病死的根本

,使贪、瞋、 痴等烦恼不再起于心头。这标志着他觉悟成道, 成了佛。佛即佛陀,意为觉者 、知者。这一年释 迦牟尼35岁。

了解印度佛教

正月 初一弥勒菩萨圣诞 初六定光佛圣诞 二月 初八 释迦牟尼佛出家 初八 慧能大师圣诞 十五 释迦牟尼佛涅磐 十九 观世音菩萨圣诞 廿一 普贤菩萨圣诞 四月 初四文殊菩萨圣诞 初八释迦牟尼佛圣诞 廿八药王菩萨圣诞

了解印度佛教

五月 十三 伽蓝菩萨圣诞 六月 初三韦陀菩萨圣诞 十九观世音菩萨成道 七月 十三 大势至菩萨圣诞 十五 佛欢喜日 廿四 龙树菩萨圣诞 廿九 地藏王菩萨圣诞 八月 十五月光菩萨圣诞 廿二燃灯佛圣诞

了解印度佛教

九月 十九 观世音菩萨出家 十月 初五达摩大师圣诞 十一月 十七 阿弥陀佛圣诞 十九 日光菩萨圣诞 十二月 初八释迦牟尼佛成道 廿九华严菩萨圣诞

了解印度佛教

一:慈。为诸众生除无利益是慈,众生 有苦,而救度之,爱惜众生,施济贫苦, 扶持病人,急难相助,使登快乐彼岸。二:悲。欲与众生无量利乐是悲,众 生不请,自来度脱他的苦恼,福荫群生, 用妙法门斩断烦恼根,入究竟乐。

了解印度佛教

三:喜。于诸众生心生欢喜是喜,施财 物、施法门令大众解脱、施无畏令大众心 灵安乐,众生才会法喜充满。 四:舍。自舍己乐施与他人是舍,舍 掉自己享受贪欲,送给众生令他饱满。

了解印度佛教

菩萨。这是“菩提萨(bodhi-sattva)”的简称。 “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菩萨”指能成就佛果 的修行者。 释。这是梵语“Sakya(释迦)”的音译简 称。释迦是种族姓。东晋以后,中国僧人法名都 统一以“释”为姓,而“释子”、“释迦子”也 就成了佛教出家信徒的统称。 梵。这是梵语俗语“Brahman”的音译简称。 “梵”的本义是清净、寂静、离欲,后来指与佛 教有关的事物,如梵典、梵刹;或指印度等地的 事物,如梵土、梵字。

了解印度佛教

昙。这是梵语俗语“Dharma”的音译简称。 “昙”的本义是法。有一种花“昙花”,佛经里 说它三千年开一次花,且要等佛出世时才开,比 喻希有、难得之物。现在人们常用的成语“昙花 一现”就来源于此。 魔。这是梵语“Mara”的音译简称。汉语本来 没有“魔”字,开始翻译佛典时,人们只好借用 “磨”字表示。“Mara”的本义是扰乱、破坏、障 碍,指一切烦恼、疑惑、迷恋等妨碍修行的心理 活动。汉语所说的“魔鬼”来源于佛家所谓的 “四魔”之一的“死魔”。后来,产生了一批由 “魔”构成的词:魔王、魔界、魔宫、魔道、魔 戒、魔力、魔术、魔法等。 塔

。汉字原本没有“塔”字,它是魏晋以后 造出的。“塔”的梵文是“tupa”,原指半圆覆钵 形的大土冢。

了解印度佛教

袈裟。这是梵语“Kasaya”的音译。袈裟指佛家 的法衣。 钵。这是梵语“Patra”的音译简称。钵指僧 人吃饭用的器皿。 刹那。这是梵语“Ksana”的音译。佛典中 “刹那”指“时之极微者”,即非常短的时间。 “刹那无常”、“刹那生灭”、“刹那三世”等 也是佛教用语。现在人们还常用“一刹那”、 “刹那间”等。 彼岸。“彼”是梵语“Para”的音译。佛家中 的“彼岸”指得到正果的最高境界。 茉莉。这是梵语“Malika”的音译简称。出产 于印度的一种花。佛经里最初翻译成“抹莉”。 果。这是梵语“Bimbara”的音译。最初翻译

了解印度佛教

一:广修一切利人福力。 二:广修一切智慧力。 三:广修相好光明。 四:自修、教他修、修行圆满,而入佛祖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无上佛果。

了解印度佛教

天竺之魂——印度古国青铜雕像

古代印度是神话之邦,宗教、哲学异常发达。 因此印度古代的青铜造像往往是神话的象征、宗教 的偶像和哲学的隐喻,融铸着诸神之灵。印度青铜 造像的传统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2500— —1500年印度河时代的青铜小雕像《舞女》。公元 前9——6世纪相继兴起的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前身)、 佛教、和耆那教,为古代印度艺术包括青铜造像提 供了永恒的主题。印度中世纪(公元7——13世纪), 印度青铜造像达到鼎盛时期。

了解印度佛教

了解印度佛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45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