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知识点

更新时间:2024-07-06 09:0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现代农业

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备考开始啦,网校特别整理了中级经济师考试农业专业教材的重点知识点,希望您提前掌握,以备迎接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

第一节 现代农业

考试内容:现代农业的内涵与特征,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与主要类型,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

所谓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劳动力就业、维护生态环境 等为主要目标,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技术、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把产供销、贸工农相结合,由现代知识型农民和现代企业家共同经营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点是物质和能量开放式循环,从农业以外投放大量的

的一体化、多功能、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新型农业。能源和物质,因而加速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例题:

1.现代农业基本特点是( )。 A.一体化、多功能、高效率、高效益 B.技术高度密集

C.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D.物质和能量开放式循环 [正确答案]D

二、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世界发达国家建设现代农业的三类道路选择:第一类,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发展劳动力节约型技术(如农业机械化),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第二类,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的国家,如日本和荷兰等,发展土地节约型技术(如精耕细作和作物品种改良),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要目标;第三类,土地、劳动力比较适中的国家,如法国和德国,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并重为主要目标。

总结国内外现代农业经验,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有: 第一,农业技术的先导性:现代科学技术

第二,农业要素的集约性:现代科技、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 第三,农业功能的多元性:食品供给、农业环保、农业观光、文化传承 第四,产业经营的一体性:生产、科研、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一体化 第五,农业效益的综合性:经济效益、生产效益、社会效益 第六,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例题:

1.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

A.提高土地生产率 B.提高劳动生产率 C.提高资源利用率

D.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并重 [正确答案]B

2.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包括( )。(2009年真题) A.农业技术的先导性 B.农业要素的集约性 C.农业功能的多元性 D.农业效益的单一性 E.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正确答案]ABCE

三、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特征是商品化(面向国内外市场的高度商品化);方向是持续化(追求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产业化(产供销和贸工农的一体化产业体系)。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化学化。第二,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良种化、化学化、机械化。第三,农业生产经营市场化: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市场化。第四,流通与消费的现代化:农产品物流、期货交易。第五,农业发展的可持续化: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第六,农业生产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协作、专业分工、商品化经营。

例题:

1.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是( )。 A.农业可持续发展 B.一体化产业体系 C.发达的农产品市场 D.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 [正确答案]B

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阶段与主要类型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摸索和起步阶段

(1949-1978年)。1957年,现代农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同义语,被首次提出。第二阶段,基础和展开阶段(1978-2000年)。第三阶段,攻坚与实质阶段(2001-今)。

我国现代农业的主要类型包括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精确农业、数字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种源农业和能源农业。

生态农业是将生态理念运用到农业中的一种新农业,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持续发展目标。 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产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

精确农业是指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等现代高新技术,获取农田小区作物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以及实际存在的空间及时间差异性信息,按需实施定位调控的“处方农业”。

数字农业是指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等现代高新技术,对农作物发育生长、病虫害发生、水肥状况变化以及相应的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定期获取信息,建立动态空间多维系统,模拟农业生产过程中种种现象。

都市农业是指在都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

观光农业是指与旅游相结合的一种消遣性农事活动。

种源农业,是以种养殖业的良种建设工程为核心,通过良种产业化和生产规模化的新兴农业。

能源农业是有目的地生产生物质能含量大、利用价值高的农作物,并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将凝结在农作物中的生物质能开发出来,将其转化为可供直接利用的能源。

例题:

1.以种养殖业的良种建设工程为核心,通过良种产业化和生产规模化的农业类型是( )。

A.生态农业 B.精确农业 C.能源农业 D.种源农业 [正确答案]D

2.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产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的农业类型是( )。

A.都市农业 B.种源农业 C.有机农业 D.生态农业 [正确答案]C

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存在五方面的问题:第一,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投入不足,资金分散。第二,科技水平落后,人力资本水平不高。第三,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许多设施陈旧老化。第四,农业管理体制不健全,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第五,要素市场,特别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市场发育不足。

第二节 科技进步与农业科技推广

考试内容:农业科技进步的内涵、特点与内容,农业科技进步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农业科技进步对于农业发展的作用,农业技术推广的内涵和职能,农业技术推广的一般程序,了解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

一、农业科技进步的内涵与特点

农业科技进步是指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掌握和应用生产效率更高的科学技术,以替代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的过程。广义的农业科技进步,既

包括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即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包括农业经济管理即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狭义的农业技术进步仅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按技术进化程度的不同分为:技术进化和技术革命。技术进化是对原有技术或技术体系的改革创新,例如新品种的育成和使用、施肥方法的改进、灌溉技术改进等;技术革命是技术或技术体系发生质的变革,其结果往往是原有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如杂交水稻技术、转基因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等。

农业科技进步的特点:第一,综合性:涉及多方面领域。第二,渐进性:研究周期长,渐进式的技术进步。第三,区域适应性:农业科技应用因区域自然条件而不同。第四,应用的不确定性:农业科技应用存在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

例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农业科技领域内的技术革命的技术有( )。 A.作物新品种的育成和使用 B.施肥方法的改进 C.灌溉技术改进 D.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 [标准答案]D

2.由农业生产特点所决定,农业科技进步具有( )的特点。(2009年真题) A.应用的确定性 B.渐进性 C.区域适应性 D.应用的不确定性 E.综合性 [标准答案]BCDE

3.农业发展史上有两次技术革命,第一次技术革命以( )为主导,标志着美国杂交王米、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绿色革命”以及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2009年真题)

A.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 B.现代育种技术和生物技术 C.现代育种技术和农业化学技术

D.农业化学技术和信息技术 [标准答案]C

二、农业科技进步的内容

农业科学技术体系包括农业技术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和农业经济科学。农业科技进步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品种改良、作物栽培、畜禽饲养、水产养殖、病虫害防治;第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工具、农业基础设施、农用能源;第三,农业管理技术的进步;第四,农业生产者和管理者的技术进步:劳动技能、管理技能。

三、农业科技进步的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

内部动力:产量目标、质量目标、利润目标、产品竞争力目标

外部动力:农村产业结构变革、农业产业化经营、城镇化发展、农业外贸、农业现代化

例题:

1.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技术进步的内部动力源于( )。 A.农村产业结构变革 B.农业产业化经营 C.农业现代化 D.产品竞争力目标 [标准答案]D

四、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农业科学技术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农业生产力发展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因素。其作用表现在: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水平,提高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

五、农业技术推广的内涵与职能

农业技术推广是指使用试验、示范、宣传等手段,将所取得的农业科技成果向农业生产实践转移和扩散,是把农业科学技术这个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是联系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生产技术开发与农业生产实践的桥梁。 基本职能:第一,催化职能。包括传达式推广和教育式推广,前者是简单地把新技术信息简单地从研究者手中传导到潜在的使用者那里;后者不仅包括信息传达,还包括帮助推广对象掌握怎么样使用新技术。第二,反馈职能。反馈农业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信息,利于更好的研究。

例题:

1.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 )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包括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A.示范 B.培训 C.营销 D.指导 E.合作 [标准答案]ABD

2.把新技术的信息简单地从研究者手中传导到潜在的使用者,属于农业技术推广催化职能的( )推广形式。

A.教育式 B.行政式 C.市场化 D.传达式 [标准答案]D

六、农业技术推广的一般程序 五个阶段:

第一,选定推广项目:推广项目主要包括以下来源:科研成果、引进技术、农民生产经验、推广部门技术改造。

第二,推广试验:小区试验、不同地区推广试验。从科研到生产的关键环节。 第三,示范:选择示范田和示范户,直接向农民传授操作方法。

第四,推广:通过示范证明该项技术在当地的推广价值后,进行大面积推广。 第五,反馈和改进研究:将试验、示范及推广的信息反馈给科研部门。 例题:

1.农业技术推广的一般程序不包括( )。 A.研究开发 B.选定推广项目 C.推广 D.推广试验

[标准答案]A

七、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体(推广组织和技术潜在使用者)内容(农业新技术的供给和需求)客体(农业科技成果)。高效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条件:公共部门支持、全国统一化组织、专业化推广人员、推广体系与研究体系的密切联系。

例题:

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推广内容是( )。 A.农业科技成果的供给和需求 B.实施技术推广的组织机构 C.制度设计 D.推广组织 [标准答案]A

八、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情况

我国的农业推广机构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目前已形成了以政府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专群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从省级到绝大部分乡镇都设有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政府系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按专业类型包括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林业和水利技术推广体系等五大体系。

我国农业科技推广采用的主要是传递服务模式,这种模式在实践中主要表现形式就是项目推广模式。项目推广是以推广项目的形式来推广技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市场机制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发挥了作用,部分农业技术成果开始进入了市场,出现了技术承包型、技术转让型、技术咨询型等多种技术推广模式。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在稳定国家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基础上,建设由国家、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协会等办的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例题:

1.(多选题)下列属于市场型的技术推广模式的有( )。 A.技术承包 B.技术转让 C.技术咨询 D.推广项目

[标准答案]ABC

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

考试内容: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和特征,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现状。

一、农业产业化的内涵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龙头组织”为依托,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从而提高农业的增值能力和比较效益,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中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萌动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例题:

1.(多选题)下列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以市场为导向 B.以效益为中心 C.以龙头企业为依托

D.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 [正确答案]ABC 二、农业产业化的特征

与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比较,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特征是:第一,农业专业化:农业企业专业化、农艺过程专业化、农业地区专业化。第二,经营一体化:“市场-龙头-基地-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第三,服务社会化: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服务由社会化组织来提供。第四,利益分配机制合理化:农户能分享到农产品在加工及销售环节的平均利润。

例题:

1.农业专业化不包括( )。(2009年真题) A.农业企业专业化 B.农艺过程专业化 C.农业地区专业化

D.农业产品专业化 [正确答案]D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作用主要有:第一,有利于农民增收: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第二,有利于适应大市场需求:龙头企业对市场的适应性强。第三,有利于保障农民权益:龙头企业、专业协会等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第四,有利于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龙头企业对市场,产品质量提高。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主要有:第一种,合同制模式(企业+农户):市场型合同、生产管理型合同、资源提供型合同。第二种,公司制模式:农工商综合体,亦即拥有相对独立生产基地的公司企业。第三种,合作社模式:分散农户自己组织的组织,代表农民进行市场交易。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包括利益分配机制和运转约束机制。其中,利益分配机制是核心,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运转约束机制是前提,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农业产业化在本质上是多元主体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进行联合经营。利益分配机制的实现是通过具体的利益分配方式,包括:实行按股分红、红利均等;保护价格;利润返还;反租倒包。这种利益分配机制主要有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机制、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的利益机制、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利益机制。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运转约束体制有市场约束体制、合同(契约)约束机制、股份合作约束机制、专业承包约束机制。

例题:

1.农业产业经营的模式不包括( )。 A.合同制模式 B.公司制模式 C.合作社模式 D.个人独资模式 [正确答案]D

2.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依靠自身的信誉和原有的产销关系,与农户按照当期市场价格进行交易,是( )约束机制的体现。(2009年真题)

A.计划

B.市场 C.股份合作 D.专业承包 [正确答案]B

五、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第一,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能力增强。第二,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东中西分工协作,出口型、大宗农产品型和特色型共同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格局。第三,形成了多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主要包括“公司+农户”、“合作组织+农户”、“批发市场+农户”、“产销一体化公司”等模式。第四,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是产业组织发育的关键时期。

例题:

1.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不包括( )。 A.合作组织+农户 B.公司+批发市场 C.产销一体化公司 D.批发市场+农户 [正确答案]B

第四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可划分为: 1.可持续农业观念的提出。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8年,粮农组织。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 2.可持续农业从构想到具体的实践。

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使可持续农业从一种战略构想逐步转向世界各国具体的实践。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农业是指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并进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性变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农业。这种可持续的农业(包

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能保护土地、水资源和动植物的遗传资源,而且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能够被社会接受。”

(1)都强调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权益作为换取当今发展的代价。 (2)均认为可持续农业要兼顾经济的、社会的和生态的效益,不能只顾某一方面。 (3)可持续农业包含“硬件”和“软件”两大要素。“软件” 指可持续农业的外部环境,即人们的观念、政策体制等,“硬件”指技术上的创新。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1. 生态可持续性

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基础。 2. 社会可持续性

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社会可持续性为根本目的。 3. 经济可持续性

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经济可持续性为主导。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1. 农业资源锐减

2. 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3. 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4. 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 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个基本目标:粮食持续增产安全目标、农村综合发展脱贫致富目标和保护自然资源环境良性循环目标。

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确保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和合理利用保护资源。

六、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 (一)发达国家的主要模式

美国 “低外部投入的可待续农业”发展模式, “高效率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德国则倡导“综合农业”发展模式;日本提出 “环境保全型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法国设计和推行“环境保护型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

(二)我国的主要模式及现状

我国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以及系统工程的方法,把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有机结合,依据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要求,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实现优质、高效与持续发展,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使农业系统成为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如南方的“桑基鱼塘”,北方多元多维的生态农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4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