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成立组建农牧装备公司可行性报告

更新时间:2023-05-01 22:4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重庆成立组建农牧装备公司

可行性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报告摘要说明

农业机械是指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蓄产品初

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根据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农业

机械分类》,农业机械分为14个大类,包括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等。

xxx公司由xxx投资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科技发展

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1220.0万元,占公司股份70%;B公司出资520.0万元,占公司股份30%。

xxx公司以农牧装备产业为核心,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源和B公司

的行业经验,xxx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xxx公司计划总投资12131.1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8472.56万元,占总投资的69.84%;流动资金3658.59万元,占总投

资的30.16%。

根据规划,xxx公司正常经营年份可实现营业收入27743.00万元,总成本费用22066.95万元,税金及附加231.03万元,利润总额

5676.05万元,利税总额6689.98万元,税后净利润4257.04万元,纳税总额2432.94万元,投资利润率46.79%,投资利税率55.15%,投资

回报率35.09%,全部投资回收期4.35年,提供就业职位575个。

全球农机制造业已形成农机生产巨头规模化竞争的格局。国际农机市场经历并购重组浪潮,行业集中度大为提高,形成欧美日五大农机集团: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公司、克拉斯公司和久保田株式会社。这些农机巨头特点是市场占有率高、产品范围广、销售收入高,建立了全球的销售网络和生产基地;五大集团在全球拖拉机市场占有率近70%,联合收割机市场占有率超过80%。

第一章总论

一、拟筹建公司基本信息

(一)公司名称

xxx公司(待定,以工商登记信息为准)

(二)注册资金

公司注册资金:1740.0万元人民币。

(三)股权结构

xxx公司由xxx投资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科技发展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1220.0万元,占公司股份70%;B公司出资520.0万元,占公司股份30%。

(四)法人代表

史xx

(五)注册地址

xxx经开区(以工商登记信息为准)

重庆,简称渝,别称山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中西部唯一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辖26个区、8个县、4个自治

县,2019年建成区面积137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124.32万人,城镇人口2086.99万人。重庆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国家物流枢纽,西部大开发重要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以及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既以江城、雾都、桥都著称,又以山城扬名。重庆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

主要有土家族、苗族等。旅游资源丰富,有长江三峡、世界文化遗产大足

石刻、世界自然遗产武隆喀斯特和南川金佛山等壮丽景观。重庆是国家历

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重

庆由此得名。重庆是红岩精神起源地,巴渝文化发祥地,火锅、吊脚楼等

影响深远;在文字记载的3000余年中,曾三为国都,四次筑城,史称巴渝;抗战时期为国民政府陪都。重庆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国家重要

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高校67所,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两江新区、渝新欧国际铁路等战略项目。

(六)主要经营范围

以农牧装备行业为核心,及其配套产业。

(七)公司简介

xxx公司由A公司与B公司共同投资组建。展望未来,公司将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梦想、责任、忠诚、一流”核心价值观的

指引下,围绕业务体系、管控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重塑,推动体制机

制改革和管理及业务模式的创新,加强团队能力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供应链管理平台。

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源和B公司的行业经验,xxx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

全行业的发展。

二、公司主营业务说明

根据规划,依托xxx经开区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充分发

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农牧装备为核心的产业示范项目。

加快科技创新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

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

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智能制造产业链涵盖智能装备(机器人、数控机床、服务机器人、其

他自动化装备),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传感器、RFID、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ERP/MES/DCS等)、3D打印以及将上述环节有机结合的自动化

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全球范围来看,除了美国、德国和日本走在全

球智能制造,其余国家也在积极布局智能制造发展。

第二章公司组建背景分析

一、农牧装备项目背景分析

智能制造产业链涵盖智能装备(机器人、数控机床、服务机器人、其他自动化装备),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传感器、RFID、工业以

太网)、工业软件(ERP/MES/DCS等)、3D打印以及将上述环节有机

结合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全球范围来看,除了美国、

德国和日本走在全球智能制造,其余国家也在积极布局智能制造发展。

智能制造产业链涵盖智能装备(机器人、数控机床、服务机器人、其他自动化装备),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传感器、RFID、工业以

太网)、工业软件(ERP/MES/DCS等)、3D打印以及将上述环节有机

结合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

全球范围来看,除了美国、德国和日本走在全球智能制造,其余

国家也在积极布局智能制造发展。

智能制造装备是智能制造的主要体现载体智能制造装备涉及的工

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数控机床、智能控制系统、传感器等主要行业,产业规模实现快速增长。根据工信部的统计,2010年以来我国制

造业产值规模占全球的比重在19%-21%之间。2016年,我国智能制造

行业产值规模达12233亿元。据此测算,2016年,全球智能制造产值

规模在8687亿美元左右。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业最具代表性的装备。日本、美国、德国

和韩国是工业机器人强国。日本号称“机器人王国”,在工业机器人

的生产、出口和使用方面都居世界榜首;日本工业机器人的装备量约占

世界工业机器人装备量的60%。

据国际机器人协会统计,1998年以来全球新装工业机器人年均增

速达9%。金融危机影响后,全球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5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超过25.4万台。

从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年安装量变化情况来看,据IFR的统计,

2016年中国安装量占比提升至31.0%,北美、日本、韩国和德国的安

装量比重略有下滑。整体来看,2016年亚太地区依然是工业机器人安

装量增量最大的市场。据IFR的预测,到2019年,中国安装量比重将

进一步上升至38.6%。

从下游应用结构领域来看,工业机器人传统应用领域是汽车行业,2015年汽车行业工业机器人需求量达到9.5万台,约占总需求量的

38.8%,仍为下游最大的应用领域。但是从增速来看,非汽车领域(电

子、金属、橡胶和塑料等)是主要增速较快的几个领域。国内市场而言,继汽车以后,3C、家电等领域有望接棒汽车行业需求。

美国、德国、日本三国是当前世界数控机床生产、使用实力最强

的国家,是世界数控机床技术发展、开拓的先驱。

当前,世界四大国际机床展上数控机床技术方面的创新,主要来

自美国、德国、日本;美、德、日等国的厂商在四大国际机床展上竞相

展出高精、高速、复合化、直线电机、并联机床、五轴联动、智能化、网络化、环保化机床。

数控机床不断高端化、智能化,成为智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全球机床市场规模1172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其中,机床

电子市场规模313亿美元,日德美等发达国家占市场份额的90%以上。全球机床电子市场中,数控系统的市场规模为200亿美元,占机床电

子市场总规模的63.9%。

世界机床行业的发展与两次世界大战关系密切,当时欧洲机床最

具代表性,之后向美国转移,二战之后,亚洲才得以迅速崛起。随着

世界科技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应运而生,目前,欧盟、亚洲和美洲

三足鼎立的行业竞争格局已经形成。

自从195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以来,数控机床在制造工业,特别是在汽车、航空航天、以及军事工业中被

广泛地应用,数控技术无论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有飞速发展。

以智能控制系统为例,全球前50家企业排行榜中74%为美德日企业,入榜企业最多的是美国和德国,各有13家,其次是日本有11家

企业,其后相对居多的国家是英国和瑞士,其中,排名前10位企业中

有半数是美国企业,其企业竞争力可见一斑;在50家企业收入总额中,44%为前5家企业据有,第1位企业的收入是第10位的4倍、第50位

的51倍,50位企业的收入中位是第14位企业,可见行业巨头企业垄

断之势。

从企业战略发展来看,基于智能制造装备领域成熟性与垄断性,

差异化、系统化、垂直并购是该领域企业追求技术优势增长及市场规

模扩张最为常见的模式。领先的制造商着眼于全球市场网络,基本形

成了全球化的创新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布局。在技术战略方面,企业更加重视依托其核心技术产品的针对于特定应用领域的解决方案,以适应于用户更为个性化、高效能、低耗能等需求。

结合当前全球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保守估计未来几年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将保持10%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预计到2022年全球智能制造的产值将达到1.51万亿美元左右。

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离制造强国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尤其是目前劳动力成本等外部因素影响下,一些传统制造业开始往国外转移,“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出,正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调整、我国经济运行环境复杂的背景,充分认识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二、农牧装备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农业机械是指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蓄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根据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农业机械分类》,农业机械分为14个大类,包括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等。

农机促进法及农机补贴出台极大释放农机购置需求。我国2004年出台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及一系列配套政策,由中央财政和地

方财政分别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民及农业生产组织购买农业机械给予直接补贴,极大释放了农机购置需求。

中央对农机购置的财政补贴资金从2004年的0.7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36亿元,增长300多倍;补贴机型已扩展到12大类175个品目,基本覆盖农林牧渔生产的主要机械设备,补贴范围也已达到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农机补贴资金的增长,加速了国内农业机械化进程和农机装备产业的发展。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之下,我国农机装备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从2006年7.25亿千瓦增长至2015年的11.17亿千瓦,累计增幅54.06%。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284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73.6%;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63%。

国内农机装备应用呈现出不平衡性。(1)地域上:西北、东北等地区机械化水平高,西南地区机械化水平低;(2)品种上:主粮作物机械化水平高,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低;(3)作业阶段上:耕中、耕收环节机械化水平高,耕前、耕后环节机械化水平低。国内农机行业仍然呈现大而不强的格局。除了应用上的不平衡之外,目前我国农机装备还存在着产品品种不全、品质不高、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关键

零部件受制于人、共性技术研究基础薄弱等问题。国内农机行业仍然

呈现大而不强的格局,特别是在高端、大型农业机械方面与国外仍然

有很大的差距。

三、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提

出建立完善企业自主决策、融资渠道畅通,职能转变到位、政府行为

规范,宏观调控有效、法治保障健全的新型投融资体制。改善企业投

资管理,充分激发社会投资动力和活力,完善政府投资体制,发挥好

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创新融资机制,畅通投资项目融资渠道。民间投资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力量,约占制造业投资的85%以上,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民间投资的健康发展。为贯彻党的十九

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对促进民间投资的一系列工作部署,工业和信息

化部与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15个相关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

了《关于发挥民间投资作用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指导意见》,围

绕《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促进民营制造业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旨在释放民间投资活力,引导民营制造业

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发挥民间投资在制造业发展中的

作用,关键是要为广大民营企业创造一个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和

政策环境。国务院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全面深化改

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和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扩大就业、保

持经济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国内外形势进行了深刻分析,对明年经

济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必须认真学习领会,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

部署上来,抓住战略机遇,坚持底线思维,加强前瞻预判,确保完成

既定的目标任务。经过40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

决心,把握和运用好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

化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等带来的新

机遇,扎实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不断实现新的重大突破。

第三章市场营销

一、农牧装备行业分析

加快科技创新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作为我国农机行业的战略策源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品辐射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机院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大力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及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完善农牧业装备、农产品与食品加工、信息与智能技术、材料与制造技术、能源与环境技术领域的科研体系,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一批科技计划项目,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获得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项。

“十四五”新时期,中国农机院将继续大力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锻造国机所长,服务国家所需”贡献新的更大的创新力量。

随着国家薯类主粮化战略的顺利实施,马铃薯、甘薯、木薯3大薯类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特色农作物,因具有对土壤、气候等条件适

应性强、产量高等优势,正在成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战

略选择。

与迅速发展的薯类产业相比,收获技术相对滞后。开展薯类高效

收获技术与装备研发创新活动,可以解决我国薯类收获环节技术短板,增加薯类收获装备市场供给,促进薯类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障国

家粮食安全。

中国农机院项目团队围绕马铃薯、甘薯、木薯3种薯类作物机械

化收获过程挖掘阻力大、薯土蔓分离难、薯块损伤严重等关键技术问

题进行攻关工作。成功开发出仿生减阻挖掘装置、对辊抓取强制薯蔓

分离机构、新型橡塑材料柔性分离机构、机电液综合智能控制系统,

并搭载在甘薯和马铃薯收获机上。

截至目前,项目共获批专利29件,其中发明专利已授权10件,

发表论文28篇,制定标准或规程8项;培养研究生15人,博士生6人,培养薯类高效收获团队成员30人;研制出符合国情的薯类收获机

9种,其中部分成果已成功转化成产品,开始在市场上推广销售。

典型土壤薯类挖掘仿生减阻技术。国内首次在薯类收获机上应用

仿生减阻技术,解决触土部件磨损和粘附问题。通过研究牛鲨牙齿的

微观结构、化学成分和磨损性能,设计具有仿生结构的新型刀具。有

效解决东北、西北马铃薯产区土壤粘附造成的挖掘阻力大等问题,优化后的仿生挖掘铲最大减阻幅度可达13.2%以上。

马铃薯低损捡拾技术。针对马铃薯挖掘铺放捡拾收获及低损储藏需求,以及马铃薯机械收获中薯土分离困难、杂质种类多、薯块大小各异等问题,突破电液仿形捡拾、异物在线视觉检测等关键技术并应用在整机上,解决收获过程薯杂分离不彻底以及损伤严重等问题。

木薯分段收获技术。针对木薯收获过程的特点,本项目开发出4种不同形式的木薯茎秆处理设备,有效提高机具收获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根据收获期宽窄双行起垄种植模式下木薯地垄形特点,对粉碎刀辊组等关键部件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粉碎刀辊组对垄面和垄沟底木薯茎秆的捡拾效果,同时避免刀片入土增加机具作业负荷。

二、农牧装备市场分析预测

全球农机制造业已形成农机生产巨头规模化竞争的格局。国际农机市场经历并购重组浪潮,行业集中度大为提高,形成欧美日五大农机集团: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公司、克拉斯公司和久保田株式会社。这些农机巨头特点是市场占有率高、产品范围广、销售收入高,建立了全球的销售网络和生产基地;五大集团在全球拖拉机市场占有率近70%,联合收割机市场占有率超过80%。

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2319家,主营业务收入4283.68

亿元,仅相当于国际农机巨头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三家公司20152015年收入之和。

农业机械化率仍有提升空间,产品结构将进一步优化。2015年全

国农业综合机械化率约为63%,到2025年的目标是达到75%。整体上

看农业机械化率仍将继续提升,而且在一些细分领域会有更大的空间:1、品种范围扩大,主粮品种中小麦由机械化程度较高,玉米、水稻有

较大增长空间;在经济作物中机械化率还非常低,如棉花、甘蔗、马

铃薯等有较大增长空间。2、生产环节扩展,我国农业机械化主要体现

在耕中阶段,但耕前与耕后机械化率仍有待提升,随着农作物生产全

程机械化的推进,耕前及耕后环节的农机装备需求将逐步释放。

农业领域的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对于规模化经营的要求将进一步

提升,推升对于农用机械的需求。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加强土地

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

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有利

于农业机械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促进更加大型、高效的农机应用,

农机装备需求有望扩大。根据农业部数据,截至2016年6月全国承包

耕地流转面积达到4.6亿亩,超过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3;经营耕地面积在50亩以上的农户超过350万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题数量超过270万家。

农村劳动力结构改变增加农业机械化需求。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农业人口持续减少。2015年我国农民工人数达到2.77亿,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提高到46%。农村人口转移造成农业劳动力人口不足,农村雇工工价持续增长,至2015年每亩雇工工价达到112.4元,相比2008年增长142%。

当前国内农业植保无人机市场处于成长初期。我国目前使用的植保机械仍以手动和小型电动喷雾机为主,其中手动施药机械和背负式机械占据绝大部分,无人机植保占比不足1%。我们认为农业生产机械化率的提升、植保无人机经济性的提高以及产业政策的扶持等三个方面的因素将逐步打开植保无人机市场需求。

未来植保无人机整机销售市场规模年均可达数十亿元。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国内耕地面积约20.27亿亩,实际有效耕作面积18.32亿亩。我们假设未来植保无人机的覆盖密度为3000亩/架,则当无人机渗透率达到20%时,对应无人机整机需求约为12.21万架,

按照单价20万元估算未来总体市场规模约244亿元。假设到2020年达到20%渗透率的目标,则未来5年年均市场规模可达48.8亿元。

无人机补贴政策逐步推出,利好产业推广发展。国内农业机械的推广与国家补贴政策高度相关,对于植保无人机产业来说,政策补贴的全面推行将推动行业发展。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农用航空建设,国家层面开始重视农业航空建设,各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植保无人机产业发展。河南省财政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无人机的购置补贴,扣除省级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后,用户仅用1/3售价即可购买植保无人机。

第四章公司组建方案

一、公司的名称、性质

(一)名称

xxx公司。(名称待定,以工商登记信息为准)

(二)性质

xxx投资公司(A公司)是xxx公司的控股企业。xxx公司成立后,B公司将作为公司实际经营管理者全面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A公司作

为投资方,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渠道支持。

二、公司的组建原则、方式和股东单位概况

(一)组建原则

1、权责明确。xxx公司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

约束的企业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2、优化资源配置。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

益为中心,按照专业化经营和规模经济的要求,调整结构,增强市场

竞争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依照《公司法》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40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