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

更新时间:2023-11-26 23:3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化 学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必考内容,第Ⅱ卷为选考内容。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2. 答I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姓名、考号、科目代号填涂清楚。

3.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改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_1 C_12 N_14 O_16 Na_23 S_32 Fe_56 Cu_64 Zn_65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8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

B.勒夏特列原理指的是,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参与反应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C.盐溶液不一定显中性,不显中性的盐都会促进水的电离

D.把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作为电解池的阴极,该方法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2.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已知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mol-1

B.已知OH-(aq)+H+ (aq)==H2O(l) ΔH=-57.3 kJ·mol-1,则含4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57.3 kJ的热量

C.已知2C(s)+2O2(g)==2CO2(g) ΔH=a; 2C(s)+O2(g)==2CO(g) ΔH=b,则a>b D.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ΔH>0,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3.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Fe-2e-=Fe2+ B.HS水解的离子方程式:HS-+H2O

S2-+H3O+ HCO3-+OH- [

C.CO32-水解的离子方程式:CO32-+H2O

D.AlCl3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2Al3++3CO32-=Al2(CO3)3↓

4.将足量锌块加入到某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中曲线Y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若向稀硫酸中加入少量CuSO4,因CuSO4作催化剂, 则关系曲线为X

B.反应前,若向稀硫酸中加入少量CuSO4,因增大了c(SO42-), 则关系曲线为X

C.反应前,若向稀硫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因生成的醋酸是弱酸,则关系曲线为Z D.反应前,若将纯锌改为粗锌,因粗锌含杂质,则关系曲线为Z

高二化学试题 第1页(共8页)

5.将C(s)和H2O(g)以物质的量比1:2置于恒容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s)+H2O(g)ΔH>0。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v(H2O)=v(CO) B.H2 和C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H2(g)+CO(g)

C.形成1molH-O键,同时生成1mol C D.混合气体密度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都保持不变 6.关于下列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中,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B.滴有酚酞溶液的装置②在电解过程中,b极先变红 C.可以用装置③在铁上镀铜,d极为铜 D.装置④中发生铁的吸氧腐蚀 7.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反应m A(g)+n B(g)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ΔH <0 ΔS >0 B.ΔH >0 ΔS <0 C.ΔH >0 ΔS >0 D.ΔH <0 ΔS <0

c C(g)+d D(g),C物质的质量分数(C%)与温度、压强

8.下列事实中不能证明CH3COOH是弱电解质的是

A.常温下某CH3COONa溶液的pH=8 B.用CH3COOH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

C.等pH等体积的盐酸、CH3COOH溶液分别与足量锌反应,CH3COOH放出的氢气较多 D. 0.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含有CH3COOH、CH3COO-、H+、OH-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pH=5的CH3COOH溶液和pH=5的NH4Cl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均为10-5 mol·L-1 B. 2SO2(g)+O2(g)

可用右图表示 C. 2NO(g)+2CO(g)

2CO2(g)+N2(g) △H<0,常温下该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2SO3(g) △H<0,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

D. 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减小 10.常温下,Cu(OH)2悬浊液中存在平衡:Cu(OH)(2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向Cu(OH)2悬浊液中加入少量CuSO4粉末,平衡向左移动,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会减小

高二化学试题 第2页(共8页)

Cu2+(aq)+2OH-(aq),Ksp [Cu(OH)2]= 2.0×10-20。

B.当溶液中c(Cu2+)·c2(OH-)=2.0×10-20时,此溶液一定为Cu(OH)2的饱和溶液 C.若使0.02 mol·L-1的CuSO4溶液中生成Cu(OH)2沉淀,应调整溶液的pH≥5

D.向Cu(OH)2悬浊液中加入Na2S溶液,蓝色沉淀变成黑色,证明此条件下Ksp(CuS)>Ksp[Cu(OH)2] 11.准确移取20.00 mL某待测HC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0 mol·L-1NaOH溶液滴定,测HCl溶液得浓 度,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则测定结果偏小 B.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

C.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粉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 D.滴定时两眼应注视滴定管中液面的变化 12.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已知H2C2O4为二元弱酸,则Na2C2O4溶液:c(OH-)= c(H+)+ c(HC2O4-)+c(H2C2O4) B.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X和弱酸HX混合:c(Na+)=c(X-)>c(OH-)=c(H+) C.常温下,将25mL0.2mol/L的盐酸与100mL0.1mol/L的氨水混合,所得溶液中: c(Cl-)>c(NH4+)> c(NH3·H2O)>c(OH-)>c(H+)

D.将0.1mol/L的Na2S溶液与0.1mol/L的NaHS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2c(S2-)+c(OH-)+c(HS-)=c(H+)+c(Na+)

13.某温度下,相同pH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平衡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 Ⅱ为氨水稀释时的pH变化曲线 B. a、b、c三点溶液的导电性:c>b=a C. a、b、c三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c=b>a D. a、b、c三点溶液中Kw:c=b

14.用右图所示装置除去含CN、Cl废水中的CN时,控制溶液pH为9~10,阳极产生的ClO将CN

氧化为两种无污染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石墨作阴极,铁作阳极 B. a为直流电源的负极

C.除去CN的反应:2CN+ 5ClO + 2H+ = N2↑ + 2CO2↑ + 5Cl+ H2O

D.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l+ 2OH-2e= ClO+ H2O

15.常温下,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HCO3与NaCl溶液混合,析出部分NaHCO3晶体,过滤,

所得滤液pH<7。下列关于滤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 c(H+)+c(NH4+)= c(OH)+ c(HCO3)+2 c(CO32)[] B. c(Na+)= c(HCO3)+ c(CO32)+ c(H2CO3)

----

高二化学试题 第3页(共8页)

Kw---C.10-7mol/L D. c(Cl)> c(NH4+)> c(HCO3)> c(CO32) + <1.0×c(H)

16.在体积均为1.0L的两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的碳粉,再分别加入0.1molCO2和0.2molCO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CO2(g)+C(s)

达到平衡,平衡时 2CO(g) △ 催化剂c(CO 2)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图中Ⅰ、 Δ催化剂放电V2O5高温、高压浓硫酸180℃充电催化剂ΔⅡ、Ⅲ点均处于曲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状态Ⅱ和状态ⅢCO2的转化率相同

B.体系的总压强P总:P总(状态Ⅱ)>2P总(状态Ⅰ) C.反应的平衡常数:KⅠ>KⅡ=KⅢ

D.逆反应速率v逆:v逆(状态Ⅰ)>v逆(状态Ⅲ)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

注意事项:

1.答II卷前考生务必在密封线内,将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座号填写清楚。

2.第II卷第17题为必做题,18、19、20为选修3或选修5模块部分试题,请选取其中一个模块的试题作答。第II卷试题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考试结束只收答题卡。

17.(18分)甲醇、天燃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甲烷。已知合成甲醇发生的主反应如下(已知CO的结构式为C≡O): ①CH3OH(g) ③CO(g)+H2O(g)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反应①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 E/(kJ·mol-1) H-H C-O C≡O H-O C-H 436 343 1076 465 413 CO(g)+2H2(g) △H1 ②CO2(g)+3H2(g)

CO2(g)+H2(g) △H3

CH3OH(g)+H2O(g) △H2

由此计算△H1= 。已知△H2= -58kJ·mol-1,则△H3=

(2)在容积为1.0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甲醇发生反应①。100℃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

如下图所示(平衡时甲醇的转化率记作а1)。

①在0~60s时段,反应速率v(CO)为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 的计算式为 。

②已知若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平衡时CH3OH 的转化率а2 а1(填 “大于”或“小于”、“等于”),判断理由是 。

高二化学试题 第4页(共8页)

(3)合成CH4的原理:CO2(g)+4H2(g)

CH4(g)+2H2O(g) △H= - 162 kJ·mol-1。其他条件相同,实验测

得在T1和Pl与T2和P2条件下该反应的H2平衡转化率相同,若T1>T2、则Pl ____P2 (填“>”、“<”或“=”)。 (4)科学家用氮化镓材料与铜组装如右图的人工光合系统, 利用该装置成功地实现了以CO2和H2O合

成CH4。

①写出铜电极表面的电极反应式 。

②为提高该人工光合系统的工作效率,可向装置中加入 少量 (选填“盐酸”或“硫酸”)。

(5)标准状况下,将22.4L的甲烷完全燃烧生成的CO2通入到1L 2.0 mol·L-1的NaOH溶液中,所得溶

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选做题——【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18. (8分)(1)I.短周期某主族元素M的电离能情况如图A所示,则M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 族;

II.图B折线c为某主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的变化规律,呈现这种变化关系的原因是 。两位同学对某主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的变化趋势画出了两条折线a和b,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填“a”或“b”); (2)用氢键表示式写出氨水中NH3分子与水分子间形成的可能存在的氢键 。 (3)下表列出了含氧酸酸性强弱与非羟基氧原子数的关系。

亚磷酸(H3PO3 )也是中强酸,则它的结构式为 。

(4)Cu元素可形成[Cu(NH3)4]SO4,其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 (填序号)。

①配位键 ②金属键 ③极性共价键 ④非极性共价键 ⑤离子键 ⑥氢键

19.(12分)a、b、c、d、e均为周期表前四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相关信息如下表所示。

高二化学试题 第5页(共8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3lt.html

Top